柘城 艳平照相馆 电话:广西现代红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19:01
广西现代红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2009-7-10 13:55:00您的胎很薄,不知道您是怎么做的。还有您所有表现的题材,其实在书画里面也可以反映,但是您改变了艺术语言,转用陶来表现,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50年代在日本有一个陶艺家,他们当时成立陶艺社,比什么呢?比谁把瓶口收起来,拉胚做一个花瓶,否定“用”,来说明自己进入现代。时间已经过了50年,我从卢权智作品中看到的,是一种更自由的表现形式,没有刻意做这个事情,这是很可贵的。当然,还要把它融入到我们现代人生活中。大家知道:中国文化里边有四大天使,其中一个是陶瓷,一个是美食。如果你做广西菜,用红陶来包装,那就可以打一百分了。
我没去过广西,我看到红土很羡慕。北京奥运会场馆的那些红土要从广西运来,非常红,像染料一样红。我要是摸到那种土,相信也会产生与卢权智先生同样的感受。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会议,感谢您给北京带来这么好的作品。

对火与土的艺术带着一种敬畏

  安远远(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我是从陶瓷使用者、欣赏者的角度介入卢权智的作品。今天参展的作品体量这么大,而且是镂空,不仅要有体力,还要有技术和激情。作品中透着纯朴,纯朴里透着坚韧的力量,把个人的感悟用陶来表现。它的颜色、窑变、形制本身,追求自然的过程中,还有对陶土本身的追求。我小时候看过很多陶瓷窑烧窑,非常辛苦、辛酸,有一些东西是要用生命去追求的。我一直对火与土的艺术带着一种敬畏,甚至产生恐惧。小时候很好的瓷器被摔碎,那种懊悔的心情,使我对易碎的东西有一种敬畏感。它需要那么高的温度,一千多度,还要有力度,把松软的泥土变成刚硬的东西,还要表达艺术、情感,让各种各样的人在使用过程中、观赏过程中激发起内心的冲动和感动。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从陶到瓷,再从瓷到陶,有不断的反复,这里有人们精神的体现,与文化特征和时代中的人内心的变化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看到卢权智作品的时候,瞬间就能唤发出你内心的情感,去感悟人和大地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那种博大与神秘,等等。这就是卢权智这些陶艺作品的魅力。

令我很震撼

  吴永平(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此次展览展出这么多作品,这是需要积累的,可见卢先生的勤苦和毅力。卢先生的作品让我感动,那么大的作品,体量大,有很多不容易的地方,令我很震撼。

印证着广西红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裔萼(中国美术馆学术二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馆把陶瓷艺术纳入美术馆学术研究的重大门类,是近几年的事,而且是经过文化部批准的。目前正着手请很多专家做一个中国美术陶瓷艺术藏品展。这么多日子,我一直在跟陶瓷打交道。假如说红土是一种梦的话,那么,卢权智就是把红土变成红陶艺术品的一个圆梦的人。可以说,卢权智花了十几年时间,在山里做了一个梦,而且还要做下去,这在当代世界是极其难得的。套用对“人”的一个定义:人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生物。艺术家也是这样,陶艺家更是如此,他们就是要挖掘泥土的无限可能性。今天从卢权智很多作品当中,我们看到很多可能性实现了。
  斤斤于工艺就脱不了匠人之气,而全然不考虑工艺问题,则再好的艺术构思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名现代陶艺家,卢权智一方面敢于挑战工艺极限,比如在一米六以上的大花瓶上进行大面积的镂空,并通过细小的线条支撑重达数百斤的大花瓶;比如烧成体量为316 ×138× 158厘米的巨型红陶雕塑《百福》等;而另一方面,他又善于思索,试图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体悟以及对红土的眷念。技术上的难度、思想上的深度成就了他的红陶艺术上的高度!古老的红土地既给了卢权智艺术的物质载体——红土,又给了他艺术的精神皈依——红陶艺术。卢权智以纵横中西的艺术创造力印证着广西的红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保护、承传、开发

  刘茜(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非常巧合,咱们广西文化舟和中国第一个物质文化遗产日重合,6月10号是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天虽然是预展,很多专家发表了非常专业的、发自内心的感受,我虽然是外行,但是也特别感动。我个人体会广西文化事业发展非常快,尤其是这几年,从边境化长廊开始,广西的务实、实干、创新精神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红河谷的保护与开发,等等。广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做了很多工作。今天卢权智陶艺预展,听了专家的发言,我感到很多专家都已经关注到了卢权智的陶艺创作,而且非常值得专家进一步总结和研究。从制作工艺来讲,好几位专家谈到陶艺的保护与承传问题。的确,传统和现代的开创性结合,制作工艺,以及在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等方面,值得研究和总结的东西还很多。同时展览策划也很重要,如果没有大文化的理念和环境的再造与渲染,这个展览可能不会起到这么好的效果。除了作品的艺术创作,市场开发也很重要,卢权智先生的作品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在保护的同时也提倡开发,咱们这种作品更有发展潜力。实用的价值,很多专家也谈到了。在这方面有发掘的潜力,还应该继续关注。

唤起了我们对红土的深情

  赵忱(中国文化报总编助理):广西文化舟的几大活动板块,鲜明地反映了广西近几年的文化成就。广西是以歌唱、舞蹈为文化主体的地区,原生态性很强,不是带着很大功利性目的的那种状态,那里的人民有这样的冲动,然后决策者们最后把它打造成这样一个舟。所以你们广西无愧叫壮族,的确壮观。看到卢权智这些作品,我感到对这里的人、对这片土地,还远远谈不上了解。刚才安远远说,有一种敬畏之心,让我产生了一种走进她的渴望。它确实唤起了我们对红土的深情。
今天的座谈会,各位专家都用特别真诚、特别简短的语言谈自己的感受,让我作为一名记者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陶艺。我觉得非得到作品诞生的土地上去,到那些窑洞前,在酒后听卢权智先生讲述他的血泪故事。真是谢谢他给我这么一次机会来看展览,谢谢。

广西当代红土文化的符号与象征

  尚辉(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