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市住宿酒店:微软押注中国 盖茨中国变脸的N多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30:49
微软押注中国 盖茨中国变脸的N多理由

2004年08月05日17:32:29  财经文摘/刘亚洲

  微软押注中国

  对手少了,盖茨老了。

  微软正在掀起中国的文化革命!

  微软在中国的行事风格突然变得柔和了,而且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了。

  ……


  

  这些都不是《财经文摘》的创造或发明,它们来自中外各种媒体,时间集中在2004年7月前后,与比尔·盖茨第9次来华的时间非常吻合。

  仿佛变戏法般,微软与比尔·盖茨在中国的态度与表现,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脸部肌肉由紧绷改为张弛有度,由咬牙切齿的反盗版怒汉转变为欲与中国同行共同培育正版市场温文尔雅者(详见本期“微软的温柔战略”)。

  各种迹象显示,比尔·盖茨在中国重新押注了。

  近30年来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公司,在世界首富的驱赶下,在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投下了天大的一注,这是我们最终厘定微软为本期财经文摘封面的理由。为此,我们摹拟了比尔·盖茨的自述,找来了微软战略新变化的分析文章,还配发了微软挑战者之一的Google与微软在人才上的异同比较,还有对微软核心竞争力比尔·盖茨目前状态的分析,以及微软著名抨击者之一的方兴东的文章。

  

  盖茨中国变脸的N多理由


  我是谁?

  嗨,你好!我是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软件设计师。由于微软与世界首富这两个特殊名词的关系,我可能是世界商界知名度最高的人。

  最近10多年来,我成为有争议的人物。从美国司法部,到欧盟反垄断机构,还有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部门,都时不时要对我和我的公司“绳之以法”,有的已经付诸行动。我的办法只有一个,比他们声音更大地反抗,运用一切法律手段抗争。于是,贬损我的人说我是恶魔。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赞扬我为天使。

  对这两种极端的称呼,我都不喜欢,也都不愿意接受。我更乐于这样介绍我自己:一个工程师,一个有三个孩子的父亲,一位慈善家。这样三个称谓决定了我的工作性质,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

  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美国男孩,计算机时代的来临与美国伟大的公司制度,造就了我的公司与我的财富。当然,是跻身其间的一批优秀人物共同造就了微软这家了不起的公司,我的最重要的职责,是坚守与看护好这家公司。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到世界计算机行业最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我已经在微软兢兢业业奋斗了30年。30年中,我经受过各种诱惑与挑战,微软经受了多种磨难与威胁,值得庆幸的是,微软不但没有倒下反而越来越大了,我好象也越来越富有了。



  我为什么这样钟情中国?

    

  不断有人问我,为什么在中国销售额不足微软总销售额1%的前提下,我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在10年内接连去了9次中国大陆?也有人不厌其烦,以我的单位时间创造的财富,折算我多次往来中国的费用,结果发现,那是个上千万美元的天文级数字。而近乎玩笑的是,微软在中国的年收入还不到1亿美元。

  如果这样的推测成立,那我这个世界首富,其实正在中国做一件低能儿都不会去做的蠢事:不仅投入产出严重不合理,而且伤害了微软亚太地区的其它地区市场。日本不重要吗?台湾不重要吗?

  那么,我为什么这样钟情中国呢?

  1.我曾向上帝发誓,要让微软走进世界每一个角落,让软件给人们带来福利。今天软件只是与硬件并驾齐驱了,但远没有走进更多需要它的人群。而这是我人生中两个重要任务之一(另一个是我的家庭)。我把这个任务近10年的中心,设定在中国。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使用手机最多的国家,也将是使用电脑最多的国家。近来有一个推测,说印度将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想,那至少是20年后的事情了。而在未来10年或者20年中,在中国,手机与电脑结合起来将产生的市场,可能会再诞生一个微软。

  3.基于上一个理由,微软必须在中国全力一搏。要么是微软,要么是另一个微软在中国诞生,事情可能就这么简单。所幸的是,微软有几百亿现金,现在上下又达成共识,对中国有了足够的耐心,我们可以等待中国软件正版市场长大,然后分享这一成果,而不是微软一家独大。

  4.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先后接见了我三次。1994年第一次访问北京时,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第一次接见我。此后的1995年和2001年,江泽民先生分别在北京、上海接见了我。我没有做过统计,但我猜测,如果我不是他接见次数最多的跨国公司董事长,起码也是最多者之一。

  5.虽然因为价格过高,加上所谓垄断等问题,微软在中国饱受争议。但对微软品牌喜欢甚至忠诚者为数相当多。我9次到中国,所到之处,受到广泛的欢迎。其中既有代表未来的莘莘学子,也有举足轻重的企业家。他们对我的欢迎,从某个角度印证了微软在中国是受欢迎的。

  6.中国目前的软件盗版发达,假如微软不在那里培育正版市场,不与中国本土的软件公司共同维护正版软件,稍不留神,这些假软件可能泛滥到其它国家和地区,微软全球销售将受累。解铃还须系铃人啊。

  7.中国人均收入目前很低,只有1000美元左右。但近20年的迅速增长,已经是不争事实。只要中国人均收入再高一些,正版软件的消费高潮也就到了。

  8.正如大家看到的,我已经在中国倾注了大量时间与感情,总裁像走马灯般换来换去,策略也有反复,我看重这块市场啊。

  ……

  

  微软的温柔战略
  
  软件巨擎微软把它在美国之外最大的桥头堡建在中国——一个对其积淀了太多敌意的国家。自1992年登陆北京,这个由比尔·盖茨一手建立起来的软件帝国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城市扎下了根基——从产品的研发到市场营销再到客户服务,其规模仅次于微软坐落于华盛顿Redmond的总部。盖茨与史蒂夫·鲍尔默——两位时间以无价财富计量的人,在过去的数年间频繁造访中国大陆,与各级政府官员及重要客户会面,寻求在这个拥有当今世界最具潜力市场、有着扑朔迷离般魅力的国度开拓疆土

  
  
  
  博弈:中国改变微软
  
    

  微软这架造钱机器不得不承认,它在中国市场正“挣扎”着生存。这个全球软件产业的主导者在全球范围内攫取利润的同时,正用尽全力将中国塑造成其全球战略的支撑点,而该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鲍尔默的未来亦将寄托于此。一个明确的事实是:如果有哪个地方还没有让这个软件巨人赚到钱,这个地方就是中国。

  然而情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从汽车制造到服装设计,更多的西方企业正竭力敲开中国这块坚硬的岩石。在通过一条长长的隧道之后,微软似乎看到了出口的亮光——这部分来自其180度的战略转变。鲍尔默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中国也许是唯一一个有资格挑战全球计算机行业标准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确的态势是:微软将放弃意欲改变中国的努力,而轮到中国来改变微软。

  过去的数年对微软来说是艰难的,其雄心壮志遭到了来自盗版产品的强大阻力。在8000万美金兴建的北京微软研究中心外面的街道旁,成群结队的小贩引领过往行人穿过狭窄小巷进入一间间破旧的房屋,在那里,微软的Office和Word以一美元的低价出售,这个价格比该公司产品全球定价低了至少199美元。90%的中国用户使用的微软产品是盗版,与此同时,微软以其惯用的威胁手法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反抗。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了猖獗的盗版行为,同时在公开场合对这位软件巨人的市场垄断表示不满。更加难以接受的是,中国政府在正式场合宣布采用Linux操作系统——这一微软的竞争对手的产品。

  必须承认的是,廉价软件对维持这个国家的经济繁荣极其重要。就目前而言,北京似乎没有理由要求它的公民从其1000美元的年收入中掏出大部分用于购买Windows产品。

  
  
  
  温柔战略:本土化与正版
  
  体验过受伤的苦果,如今的微软开始注重从商界和政界精英中造就正版产品稳定的顾客群。这意味着不断加强与中国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以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培育微软产品的忠实消费群体,同时在技术方面一改其一贯奉行的保守策略,扩大对用户的开放范围。而去年九月对新CEO陈永正的任命被看作是微软温柔战略的一个显著标志。这位有着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十年从业经验的专家,称其到任是盖茨和鲍尔默意志的体现,两位高管希望借陈永正的经验和能力改变微软在中国的经营局面。“他们希望新战略能够引领公司在中国市场加速发展”。上任后的陈以“聘用”本土大企业作为其合格购买者的策略取代了先前运行的高压政策。“只要坚持下去,正版产品终将获胜。”这样一个美妙的战略安排似乎推出得迟了些。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个人电脑消费国。尽管微软尚未就其在中国市场的损失作出统计,但北京的技术分析师黄勇说,该公司在中国市场2亿到3亿美元的年营收实际是在赔钱(相对全球营收350亿美元而言)。

  1990年代初期的微软忽视盗版的存在,寄望于那些使用受限的用户会心甘情愿地付费进行软件升级。当这样的想法未能成为现实,微软开始祭出司法武器威胁那些使用盗版产品的大公司。然而随着大多数用户对微软的措施不予理会,盗版的问题开始成堆出现,最后愈演愈烈直到今天的规模。一些中国企业开始使用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产品,同时继续肆无忌惮地使用盗版的微软产品。另有一些公司抨击微软全球定价政策,称其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不公。直到2000年,北京都被认为支持微软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对其威胁最大的Linux。“因为没有竞争,微软才得以为其产品制定超高价格。”来自中国科技部的李武强说,“我们无法左右微软,但我们有权进行选择”。相对微软的保守,北京对开放源代码的Linux似乎更加感兴趣,为防范网络间谍,它为其众多政府机构的电脑安装了Linux操作系统。

  
  
  
  耐心:以时间换空间
  
  起初微软对于Linux的威胁颇不以为然。2002年,鲍尔默在一次讲话中表示,他看到在一些书店里,微软的产品正以2.5美元的价格出售。“我不想把这事说成是滑稽,这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然而我不得不承认,对大多数中国百姓来说,Linux和Windows的售价是一样的。”从那以后,微软开始认真审视Linux这个对手。就在二月份,微软决定向其用户开放源代码以缓解用户安全方面的顾虑。

  当意识到唯有中国拥有自己的软件工业,它才有能力抵制盗版时,微软进行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战略转变。2002年,微软斥资7.5亿美元推出了旨在培养软硬件工程师的三年计划,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该公司在技术共享领域的保守做法。公司还在内地36所大学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在去年的一次商务旅行中,鲍尔默表示将推出耗资1000万美元的培训计划用于更多学校的相关课程建设。Tang Min——ChinaSoft公司总裁称,微软实际是在建立一个庞大的销售代理网络。为达到此目的,它甚至不惜花巨资安排员工去Redmond进修。

  作为新一轮温柔战略的实施者,陈永正竭力促成微软与一批中国一流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他同时对冗余的管理层级实施了削减以加强Redmond和中国区总部的沟通。配备了热线电话的会员俱乐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陈永正的团队开始致力于寻找本地合作伙伴结成联盟,微软成为中国软件工业联合会首位外国成员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对这位新上任的CEO的卓越表现,连鲍尔默也难抑激赏之情,称其成功地促进了微软与北京高层的关系,为Windows在中国的推广铺平了道路。

  目前,不仅是中国的管理团队,连远在Redmond的高管们似乎也受到了这个千年古国特有的儒家文化的熏陶,而变得耐心十足。对于这个年盈利100亿美元的巨人来说,他有足够的耐心等下去。

  编译:童国颜 

  出处:美国《新闻周刊》2004年6月21日
  
  
  
  

  微软和其他在华垄断公司的市场份额比较
  
  市场领域 公司 市场占有率
  
  电脑操作系统行业  微软  95%
  手机行业 摩托罗拉等     70%
  电脑行业IA服务器  IBM      19.3%
  网络设备行业 思科      60%
  计算机CPU行业 英特尔      60%
  照相机行业 索尼      18%



  微软在七条产品线上的营收
  
  产品线分布 2003财年实际收入 2004财年预计收入

  终端 10,394 约11,020
  信息办公软件 9,229 10,060~10,245
  服务器平台 7,140 7,710~7,800
  家庭和娱乐设备 2,748 2,775~2,805
  MSN互联网服务 1,953 1,815~1,875
  商业解决方案 567 700~750
  移动和嵌入式产品 156 约200
  总计 32,187 34,200~34,900

  
  
  Google靠博士击败微软? 面对着微软的挑战,Google有两大优势:一个是给员工提供洗衣机,另一个是以博士为中心的文化
  
  
  好的博士创造力很出色
  
  面对着微软的挑战,Google有两大优势:一个是给员工提供洗衣机,另一个是以博士为中心的文化。Google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已经召集了最不一般的人力资本,这是微软八十年代在大学生中大规模招聘计算机科学学位员工以来最特别的一次。

  微软有56000名员工,但是其700人的研究人员是与员工们分开的。Google有1900名员工,没有单独的研究集团,每个人都能大胆地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Google自己的说法)。

  员工的动机和各种各样的便利、美食都有关。Google在IPO申请书中讲到了洗衣机、免费食品、医生访问等福利,并警告投资者“要预料到我们会增加而不是减少福利。”微软的行动正相反。微软上个月表示正在小幅降低福利,这让员工们有些不满,他们很清楚公司有500多亿美元现金。

  但是重要的是Google愿意以天才为中心组织顶尖研究人员。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学教授莫特瓦尼表示:“好的博士在创造力和自我激励上很出色。硕士也同样聪明,但是创造新东西的欲望不那么强烈。”

  
  
  
  施乐与苹果经验
  
  施乐1970年代在加州的一个小山上聚集了一个计算机科学家的梦之队,他们创造了PC和激光打印机。不幸的是,施乐和这些科学家都不知道如何将这些创造物推向市场。这是一次商业上的失败。

  乔布斯在八十年代末期在NeXT计算机公司积极搜寻并聘用博士,当时他把NeXT计算机称作“学者的工作站”,其计算机主要向学生销售,价格最低只有6500美元。但是由于一些原因,NeXT计算机没能席卷校园。此后,乔布斯再也没有夸口说70%的雇员是博士(实际上博士并不多,因为工厂自动化水平很高)。

  1991年,微软创建了单独的研究中心,他们寻找专门从事研究的博士,但是公司的主流招聘仍然是本科生和硕士生。微软负责大学招聘的经理罗比表示:“我们招聘的博士不多,我们非常相信要招聘有潜力的人。”Google则喜欢得到最多教育并具有自我研究经验的人。Google近两年没有发布博士招聘数据,但是按照历史推算,应该超过了100人。在Google的招聘要求上,明确写着在别的企业很少看到的“博士优先”。莫特瓦尼表示,Google在斯坦福招聘博士比任何其它公司都要成功。

  但是,乔布斯已经证明,博士最密集的地方并不一定能成功。Google希望新来的博士能在自己受到训练的领域立即开始工作,如系统、人工智能。虽然Google可能失败,但是他们的人力资源试验仍然可能成功。

  微软不打算改变自己的招聘原则,罗比说:“计算机学博士中很少有人愿意在两三年后就要交出产品的项目上工作。”她谈的是微软快节奏的产品开发周期。

  编译:搜狐IT 作者:Unifytruth

  出处:《纽约时报》2004年6月13日
  
  
  

  微软在不同领域的竞争状况
  
  微软的7条产品线 代表产品 竞争对手
  
  终端(Client) Linux,苹果MAC OS
  信息办公软件 Office IBM、Sun
  服务器平台 Linux, IBM, Oracle
  商业解决方案 SAP、Oracle
  移动和嵌入式终端 Symbian, Plam, Linux
  家庭和娱乐设备 Xbox Sony,任天堂
  MSN互联网服务(MSN) MSN的相关服务和网站 Yahoo, AOL
  
  

  盖茨就要50岁了
  
  盖茨的言谈举止格外老练而且彬彬有礼,甚至已经对“中庸之道”有了颇深的领悟盖茨变了,这个神话般的人物同样也无法阻止岁月的脚步。除去更加明显的皱纹、稍许凌乱的头发和略显倦怠的神态,盖茨的言谈举止格外老练而且彬彬有礼,甚至已经对“中庸之道”有了颇深的领悟,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依然睿智、依然思维缜密。

  盖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说,“总结一下,我是一位工程师,我是一个父亲,我是一个慈善家。”这是一个帮助大家实现各自的潜力和梦想的软件工程师、一个3个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父亲和一个热衷于发展中国家医疗事业的慈善家的结合体。

  
  工程师创造帝国
  
  29年前,盖茨与保罗·艾伦一起组建了并不被人看好的微软公司,今天的微软则凭借着当初梦想和用双手编写的软件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即便是遇到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他的净资产因此损失了数百亿美元,盖茨却一直保持着对信息技术产业的乐观。

  盖茨对程序员的身份一直青睐有加,2000年,他任命多年的好朋友鲍尔默接替他成为微软的新一任首席执行官,自己则担任起了“首席软件设计师”,从另一个位置上继续规划微软公司的未来。在盖茨刚刚结束的第九次访华期间,他说,“我在去年最重要的商业决定是对‘长角’这个未来操作系统产品战略发展方向的决定。”不过,他这个全科技行业最强的“程序员”与其他的程序员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他说自1983年以来他没有写过一行代码,他在“长角计划”的角色是这样的:在计划最初,担任的是孕育者和定义者的角色,等到开发工作后,他将转为审查者、批准者、指导者。

  
  软件业之父
  
  也许是人到中年,在事业上颇为成功的盖茨把目光扩散到了商业以外的地方。可能你很难想象,在许多人眼里充满了“攻击性”的盖茨在谈论他的孩子时眉飞色舞的神情。

  盖茨在科技竞争之外的影响力是在慈善领域,现年49岁的他与妻子梅琳达·盖茨一起用他们的捐助行为为新一代自力更生的慈善家树立了榜样。盖茨从45岁就开始捐款,至今超过200亿美元的捐献使其成为最慷慨的慈善家。

  回到商场上,盖茨依然是“咄咄逼人”的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的一把手,固执的掌舵人,当很多人都把他的平板电脑看成是一个失败的产品时,他的梦想却是让每一个人的手中都有一部。

  
  三位一体
  
  人们从来没有把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分开来看,他就是微软,微软就是他,也正是如此,他与微软的过于一体化让人很难想象没有盖茨的微软会怎么样?不过盖茨自己并不担心,他说等到他六十岁的时候会有人接替他的,也就是在他的“数字十年计划”基本完成之后。

  他还说,“我们认为会找到所需要的人才的。下一个领导者可能与我们不一样,因为他不是创始人。”“他将会是一个在微软工作的人。他们可能只是现在才加入公司,但是肯定是一个至少在公司干了七八年的人。”然而盖茨到底对微软有多重要?这更像一个无解的问题—这个人已和微软连成一体,假如盖茨不在,盖茨时代所形成的微软企业文化将怎样延续?

  

  作者:陈琼 刘艳 张路 

  出处:《互联网周刊》2004年7月12日

  
  
  

  盖茨青年偶像地位难保?

  

  
  盖茨似乎在从极客(GEEK)往怪杰(GEEZER)方向退化美国信息技术宗师理查德·伍尔曼每年都会搞一个为期3天的封闭智囊聚会,他的研讨会每年都能找来一些他觉得有趣的人参与,然后再找上更多的愿意花钱入场与这些核心圈子交流的人。“谁是真正的极客”,成为了今年的话题,而著名畅销书《极客与怪杰:领导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沃伦·本尼斯应该最有发言权,他说道:“google的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才是新一代极客的代表,而盖茨似乎在从极客(GEEK)往怪杰(GEEZER)方向退化。”在沃伦·本尼斯看来,被列为极客的年轻人们没有复杂的经历。上个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业和互联网业为这代人带来了新的竞争者和管理方式,正如本尼斯在书中说的那样,“这一代人几乎在无数的可能性中窒息”,在他看来这一代的极客们迅速成为商业英雄,却又那样的昙花一现。于是书中得出了这样的经典名言,“伟人已死,组织越来越被理解为一个联合体式的东西,而不是某个个人拉长了的身影。”

  
  保罗·艾伦被淘汰
  
  而当与比尔·盖茨一同创立微软的保罗·艾伦不断出现在探索频道或者国家地理节目中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怀疑保罗·艾伦还是不是可以划归极客范围了,因为真正的极客是不可能整天花精力在建设超级私人游艇,或者亲自动手参与私人航天项目的,更不会见到一个极客整天为自己购买的篮球和橄榄球队喜形于色。如果相比保罗·艾伦,盖茨还是具有很多极客风格——低调与依旧充满创新性这些极客的特色;但是在更年轻的一代人眼中,盖茨却又不能算是合格的极客了。因为不论从年龄和事业状态上看,盖茨恰恰被夹在了极客和怪杰中间。所有经历90年代偶像论的年轻人都对自己发出了疑问,“盖茨,您还是青年导师吗”。

  《新闻周刊》的记者萨拉·斯嘉弗写道:“所有中国人都知道微软,都听说过盖茨,那又怎么样呢,大家依旧用盗版来与微软进行亲密接触”。实际上盖茨的光辉形象和曾经的思想标杆作用正在悄悄被消磨,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可以在国内摇滚大爷崔健的身上找到盖茨的侧影。都是开创各自领域的先河,盖茨在70年代末开创了个人电脑的软件先河以及商业软件授权这种聚宝盆模式,而崔健则在80年代用摇滚给大家洗了脑。都在经历50岁前后的不惑,而关键的是他们曾经被奉若精神偶像的时代,正在消失。打碎旧神像树立新偶像的时代趋势无可避免的附加在他们身上。因为新一代的孩子们已经不再把当世界首富或者硅谷神童这样的梦想列入可行范围了。

  拉里·埃利森消失
  
  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甲骨文老板拉里·埃利森曾经预言的硅谷中年危机,因为包括“坏孩子”拉里·埃利森、浏览器金童马克·安德森、SUN的最后一位船长麦克尼利在内的若干盖茨的昔日对手,都不再是典型的极客年龄段了,甚至已经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而同时比尔·盖茨却依旧保持着足够的关注度,从昔日被往脸上扣蛋糕,到愚人节新闻中的被刺杀,甚至去年8月破坏力惊人的冲击波病毒中,病毒制造者在病毒中写道:“比尔·盖茨先生,你为什么要暴露这样的漏洞?别光顾着挣钱了,好好修正你的软件吧”。这种反盖茨的调侃已经不再是反对全球化极端分子的行为,深受朋客浪潮洗礼的一代已经不再迷信偶像了,他们要跟昔日偶像逗逗闷子了。

  作者:尚进
  
  出处:《三联生活周刊》2004年7月12日

  
  

  微软吹响全面挺进中国冲锋号
  
  跨国垄断企业与中国垄断企业之间的贴身合作,十分富有意味是的,盖茨来华目的非常简单:除了市场,还是市场。以市场为中心,以个人明星效应掀起微软中国一年一度的政府公关和市场推广高潮。盖茨来华,只是微软“全球政府公关”的一个环节,目的就是狙击Linux等竞争力量,维持绝对垄断地位。没有其他目的,却别有意味。

  微软全球竞争压力已经升级到警戒位置,最明显的就是收入增长遭遇瓶颈。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PC市场,第二大互联网市场,微软已经排兵布阵整整10年有余,现在需要发挥作用了。微软大手笔挖角陈永正,用意就是如此。

  对于陈永正而言,从摩托罗拉跳到微软,微软中国战略的“陈氏风格”已经开始逐步显现。这次盖茨的到来,无疑相当于为陈永正冲锋陷阵吹一声号角。

  
  老“三板斧”继续有效
  
  首先,政府公关,使其政府采购方面赢得回旋余地。一些有志于民族软件产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强力推动的软件政府采购的实施细则,一次次在最后“临盆”的时刻被休克。迄今已经推迟了4~5次之多,连最坚定、最乐观的支持国产软件的专家都开始摇头苦笑了。这是微软近期政府公关最得意的成果。

  其次,微软进军家电业的梦想因为当年“维纳斯计划”遭遇狙击而无疾而终。显然,陈永正准备让盖茨的这个“宠物计划”死灰复燃。在盖茨来华前夕,先上演了一幕精彩的序曲,那就是微软与长虹的“合作秀”。以国有企业作为形象公关的切入点,这是陈永正一贯的手笔,这次只不过是简单重演一场而已。

  第三,微软“假打盗版催销售”的模式已经时机成熟。最近,微软在杭州网吧的行动是微软继“打盗版”,打击“PC厂商预装”和国内大中型企业之后的第三个战略目标。其实,正版化是必然之路,我们当然支持合理的打击盗版的行为,但是一些企业的维权方式,比如非法取证;企业机密的侵犯;个人使用未经授权软件与企业使用的法律责任截然不同;没有正当的手续和程序而随意检查企业内部的电脑,侵犯企业基本权利等因涉及诸多法律和制度灰区,已经引起各界重视。

  
  与中国电信“强强联手”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那就是微软为全面进入中国通讯领域而埋下重要伏笔,通过互联网软件和服务,争得电信市场,是未来微软新商业模式的核心所在。此前,业界已经多次传言微软与中国电信的合作。这一次,据说是与中国移动展开深度合作,而且签下大单。说明了微软在智能手机和移动通讯方面的布局开始显山露水。微软的杀手锏之一就是MSN即时通讯平台。尽管微软IM(即时通信)目前是免费的服务,尽管微软并非美国宽频服务的领导者;尽管微软在互联网上的地位一再被YAHOO和Google打击,尽管有人评论微软的MSN会更集中在搜索业务而不是个人IM服务,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微软的整体战略及历史演变,看出它的IM策略的蛛丝马迹:利用个人IM来带动ISP服务用户群的增长。要知道抓住注意力是互联网经济的第一法宝。利用企业IM来推动Window server 2003的销售,微软把MSN Messenger捆绑在OS上,提高目前11%的市场占有率,通过IM这一平台,与电信结盟,控制整个VOIP、Telecom事业,出售昂贵的服务器。

  与过去的微软不同,陈永正时代的微软更加静悄悄了,部署好战略,获取实地,时机已经来到。到今天,微软在中国的力量不但没有消减,而是更加威力无比。当年合作的结局早已经失去了告诫作用,这一次与微软合作的主角们更加庞大无比。跨国垄断企业与中国垄断企业之间的贴身合作,走势将会如何,的确十分富有意味,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方兴东 
  
  出处:《中国经营报》2004年7月5日

  
  

  名称/地点 成立时间 负责人
  
  微软(中国)公司 1995年 陈永正总裁
  微软亚洲研究院      1998年 沈向洋博士
  微软中国研发中心 1995年 张湘辉博士
  微软全球技术中心 1998年 林光华
  微软亚洲工程院      2003年 张宏江博士
  微软中国技术中心 2003年 毕德兰女士
  上海微创软件      2002年 王晔总裁
  中关村软件科技     2002年 朱希铎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