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红葡萄酒寓意: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22:12

B16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

---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周才隆 刘 军

 

摘 要:建设文明社区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围绕“创建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在武汉市洪山区珞南街的单位型社区、小区型社区、城郊混合型社区,三类社区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对洪山区珞南街创建文明社区的优势作了具体分析,同时对三类社区的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区;建设;实践;调查

  

“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首先提出,是指“住在一定地域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工作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社区在我国是新生事物,1986年国家民政部开始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了城市理念;1991年,国家民政部又提出了“社区建设”这一概念,并于1999年,正式启动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程;200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全国随之开展了社区建设工作。为了深入了解文明社区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

用。我们利用暑期成立了关于“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题调研小组。在洪山区团工委、珞南街团工委的大力帮助下,走访了以武汉理工大学社区等为代表的单位型社区、以金昌社区为代表的小区型社区、以元宝林社区为代表的城郊混合型社区。为更加全面清楚的了解三类社区在公共服务、社区安全、生活环境、邻里关系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现状,我们走访社区居委会的同时,深入居民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利用网络资源在论坛上发放问卷收集相关建议;利用晚上时间到居民纳凉点进行交谈并一起参与社区活动;在有条件的社区以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了交流。通过走访,部分居民反映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安全状况有一定问题;邻里关系和生活环境较满意;消费水平因社区居民结构不同,表现参差不齐。通过调查,结合各社区居委会提供的基本情况,和论坛上网民对现在

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特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创建文明社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立和谐社会是历代仁人志士追求的一种崇高社会理想。创建和谐社区更是加强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社区稳定是整个城市稳定的基础。目前,城市中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城市外来人员管理问题等都比较突出。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城市社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和压力,如果处理不好,解决不当,势必增加城市的不稳定因素。而创建文明社区,就是要通过社区这一基础平台,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二、洪山区珞南街加快创建和谐社区的实践

洪山区是武汉市七大中心城区之一。珞南街有35个社区,35469户住户,233164人,方圆面积24.5平方公里,是武汉市三大街道之一。辖区内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0多所大专院校,有省级中专20多所,12所中小学,有大科研院所10多个,645个法人单位,是洪山区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拥有电脑城、通讯广场等高度繁荣地段,有上万名高中级知识分子。所住居民文化素养和消费水平较高,能够很好的理解创建和谐社区的意义,积极配合创建和谐社区。高标准建设社区,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2年以来,珞南街充分利用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采取社区居委会自筹,社会援助等多种措施和办法,千方百计增加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利用居民区内的有利位置,大力兴建各种社区服务设施。洪山区每年财政拨款300万元用于社区长效管理,使社区在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创建文明社区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完善的社区管理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一级政府组织,也不是上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按照“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络化”的要求,珞南街切实转变街道职能,强化街道对社区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整合社区协管力量、组织公共服务及指导自治组织的职能。加快社区各类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使之成为社区成员温馨的家园、活动的阵地,各社区居委会已经建设起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人居环境与和谐的邻里关系街道以优化、美化、绿化、亮化环境为目标,指导社区成员做好街巷保洁、爱国卫生、环境保护工作,爱护自己的家园。社区积极开展拆围补绿、破墙透绿、辟地造绿、见缝插绿、房上种绿、户户植绿、家庭认养绿地等活动,形成常年见绿,春色满园的优美环境,积极探索建立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社区。在此次调查中,83%的居民对他们居住的社区环境持满意态度,96%的居民表示邻里关系和谐。

三、三类社区的典型调查

根据居民组成状况,社区一般分为四大类:单位型社区、小区型社区、城郊混合型社区、老城区型社区。受时间和其它条件所限我们仅对前三类社区进行了调查。单位型社区是以某一单位的居民为主组成的社区。在居民自治组织、硬件建设方面这类社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武汉理工大学西社区为例,该社区坐落于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西院内,与武汉理工大学共用学校相关设施。社区内共有54栋居民楼,居住2000多住户,5400多居民,其中有400多人拥有私家车;接受我们调查的住户中有65%为该校教师,80%拥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家庭平均收入达到6000余元/户。社区内的休闲娱乐设施较多,宣传橱窗每月一换,其宣传内容以政府有关文件、计生、科普、文体及生活常识为主。社区物业由学校统一管理,属理工大后勤集团西院管理办公室负责,其相关费用由学校统一列支,所以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和治安状况较好。21小区型社区以某一新建小区居民为主组成的社区。以金昌社区为例,金昌社区位于伏虎山南麓,社区内共有居民1300多户,3800多人,其中常住人口1100余人,寄住人口2000多人,暂住人员600多人,外来人口60多人。接受我们调查的居民中30%为教师,20%为个体户,25%为职员,25%为其他人员;55%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家庭平均收入5000余元/户,153人拥有私家车。社区内修建了篮球场、幼儿园、休闲广场,并于2002年进行了改造,增建了图书馆和多功能活动室,绿化率占25%。社区的物业管理由金昌物业有限公司负责,但物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人员配制不齐,管理不到位,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隐患。城郊混合型社区是由城镇居民和村民组成的社区。这类社区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城中村改造、城区建设加快,农民耕地被征用改为居民,隶属社区管辖,一个区域内有农有居,一个家庭内有农有居,环境和人员结构十分复杂。硬件建设难度大、建设资金十分缺乏。以元宝林社区为例,元宝林社区东起卓刀泉南路,西至珞狮南路,北临华师大和理工大东区,南至雄楚大道,方圆面积近2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25885人,加上暂住,寄住人口,总人口突破13万人。卓刀泉村村民居住于社区中心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混合型社区。辖区划内拥有单位宿舍楼、村民居住区、居民私房等不同类型的区域,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问题十分突出;接受我们调查的居民中家庭平均收入3000余元/户。社区人员流动性大,无法统计其它相关数据。社区无物业机构,平时卫生由居民自行:建设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处理,卫生状况差,社区内医疗机构和休闲娱乐设施严重不足,社区居委会借用湖北省林勘院的房屋办公;开展社区活动十分困难。日常社会治安由社区居委会与卓刀泉派出所共同进行。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小区型社区的物业管理问题通过问卷与论坛上网民的意见分析总结,我们发现社区物业管理是社区问题的关键所在。该社区接受调查的住户中有55%的居民对社区物业表

示不满。社区居委会是国家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但有其特殊性。社区居委会存在着资金不足、人员偏少、职权偏小等问题。社区居委会往往对社区存在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物业往往是小区开发商安排的,主要负责小区安全与环境卫生,是一个企业实体,带有赢利性,在收取物业费的同时,又不能提供令社区居民满意的服务,使其得不到居民普遍的认同。以金昌社区为例,小区拥有居民3800人,而从事物业工作的人员仅18人,其中保安6人、保洁11人,物业人员明显偏少,难以为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对该社区居民问卷的统计,社区内有80%的居民对居委会工作比较满意,90%的居民对社区卫生状况表示满意,仅有20%居民对物业表示满意。根据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建议:落实国务院颁发的《物业管理条例》,取消房产开发商对物业的专属管理权,由居民自主成立“业主委员会”,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下,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应实行对外公开招标。房产开发商负责小区的维修维护。房产管理部门对物业公司应加强监督,形成监督机制。城郊混合型社区的安全问题由于社区居委会人员偏少资金不足,无法承担起社区安全工作。所以小区型社区安全工作由社区物业负责,单位型社区安全工作按其管辖单位负责,而城郊混合型社区只能依靠当地派出所。在调查中,城郊混合型社区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社区安全表示担忧。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提出建议:①社区应配置安装监控设备,并与警方联网,震慑不法之徒,提升居民安全感。②与区域内相应的派出所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③加大安全防范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单位型社区的服务问题

我们提出这一问题不是该类型社区服务与其他类型社区有所不足,而是,该类型社区的条件要优于其他类型社区,应在社区服务方面为其他类型作出表率,产生示范效应。主要表现为:社会化程度不高,社区服务组织还停留在单位包办层次。单位型社区因其完全依附于单位而存在,其实行的规范也是执行单位的规定为主,社区服务基本上不存在社会化或商业性质。因此在社区服务上,虽然也经常组织各种协会活动,但只是精神层面上吸引广大社区成员参与到社区大家庭建设中来。在各类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营造社区的温馨氛围,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则不足。单位不能取代社区服务,对此,我们建议:

①公开招聘人才,在社区居民中选拔热心社区服务的人员。②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单位关注点在于职工,社区的关注点是居民,因此服务面更广泛,公共服务的重点应在居民身上。③积极开展社区居民自助服务,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开展群众性的帮扶活动,扩大服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