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富酒庄 12年酒:“十机”之六:区域规划遍地开花 处处可掘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56:04

每经记者 徐奎松 发自北京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区域经济将迎来“西部加速增长,东部机制创新”的重点发展格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就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两个亮点:一是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二是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

从宏观上看,区域经济规划大格局已经形成,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效果明显、阶梯式的经济发展格局开始自东向西推进。更让人兴奋的是,产业升级也正开始加速,东部将以新型战略性产业项目大幅度替代传统的、低附加值的、粗放型的产业链。科技当先,创新给力,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伴随着新型城市产业群的崛起全面展开。

从微观方面看,鼓励东部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就意味着市场经济成分更活跃、更灵活,企业的创新意识将会被彻底激活,预示着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鼓励东部区域的发展方式转变可以走在全国的前列,更预示着新型战略性项目将大幅度替代传统项目,金融品种和融资工具更加便利,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为企业投资、合作、兼并和“走出去”打开通道。西部地区的率先发展政策,必将为商人、投资人、企业联盟和国有企业的合作发展提供大量契机,形成产业转移、凸显特色优势和大江大河生态环保齐头并进的宏伟蓝图。

这一切的最终落脚点就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结构调整,富国利民。温总理说,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和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从最早的“三角洲系列”到“东部沿海开发区系列”,从“中部、北部及东北部区域规划系列”到“西部开发区和主体功能区系列”等等,遍地开花。

但是,在实施区域规划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配套政策和效果评价机制的缺失影响了发展质量等问题。

有质疑指出,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就等于没有规划,“到处开发,何处掘金?”对此,区域经济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每一个地区相对全国来说都有一个或是多个独到的职能产业,所以,每一个地区都存在掘金的机会。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3月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说,“中国有13亿人口,各个地方的情况有很大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南部和北部地区不同、山区和平原不同、城市和农村不同。还有56个民族,习惯各有特点。所以,根据国情,根据不同的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实行区域性的政策,我想这是必要的。”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来说到底具有多大意义?国家发改委土地开发与地区经济所所长助理高国力向《每日经济新闻》作了概括。他说,在过去的“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都在呼吁调整经济结构,但并没有非常好的措施。而在过去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区域发展规划已逐步显现出它的潜能和亮点,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整思路是符合国情、优化结构的重大制度设计。

议案提案

■ 《关于完善国家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体系的提案》

提交人:民盟中央

民盟中央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已先后批准成立了长江三角洲、京津冀、东北、成渝、关中—天水等10几个经济区。搞好经济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对推动整个经济区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普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缺乏交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没有统一的协调整合单位;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路网密度和结构功能需完善;交通建设不适应城镇化进程的要求;交通运输服务设施滞后;缺乏相应配套政策的支持等。

民盟中央建议:1.针对不同经济区的具体情况,国家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2.国家应明确区域经济中基础设施特色和规模。3.国家应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现代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的指导。4.调整和研究出台带有普遍性的专项政策。5.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

■ 《关于加快编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的提案》

提交人:在湘全国政协委员

3月3日,以全国政协委员胡彪为第一提案人,联名所有在湘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呼吁加快编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区域发展规划,并将湖南省的邵阳市、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石门县整体纳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规划范围。

联名提案提出,武陵山民族地区是我国跨省交界地区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全国重点帮扶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武陵山民族地区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协作,对内协作和对外开放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国家提出统筹武陵山民族地区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协作的战略构想,即“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组织编制区域发展规划”。

提案认为,为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应积极推动这一战略构想尽快付诸实施,尽快出台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区域发展规划。建议国家将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纳入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统一部署。

每经记者 徐奎松 整理

专家访谈

区域配套政策和评价机制应尽快推出

每经记者 徐奎松 发自北京

针对区域经济规划相关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所副所长张可云和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高国力两位专家。

区域规划带来增长活力

NB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到很高的位置,也把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目的是什么?

张可云: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划清职能分工;二是避免长期以来形成的地区之间重复建设的矛盾,从而形成良性互动。不论是较早批复的还是最近几年批复的经济规划区域,意图都是一样的。最终目的是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NBD:2008年以来国家批复了多少区域经济规划区?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有什么不同?

张可云:2008年至今,国务院批准或批复的区域规划共计12个。对于国务院批准或批复了较多区域规划,有些媒体用“区域规划大跃进”来评价,这是有欠准确的。

至于地方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区别、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的区别等问题,正确的定义是,地方规划是单个行政区或其部分地区的规划,区域规划是跨行政区的规划。区域规划只是一个优化空间布局的工具,而区域政策才涉及切切实实的权与利的转移。

NBD:很多人都在问同样一个问题,从最早的“三角洲系列”到“区域经济系列”再到 “主体功能区系列”,时间横跨20多年,效果怎么样?

高国力:区域经济规划给每个地区都带来了经济增长活力,不断更替的产业项目本身就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体现,产业项目的变化也是结构逐步调整的过程,这一点非常明显。

至于效果究竟多大?由于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还无法确定。今后究竟应不应该设计一整套科学的考评机制?长期来看是应该的,但短期内可能有些难度。

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首先,对一些比较大的范畴确立评估或考核机制,值得推进。比如说,区域规划的内容之一是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那么就可以对省与省之间、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合作程度、产业转移程度、结构搭配程度等做一些考评。其次,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块之间、四大区块的每个省份之间、城市之间,从经济发展在速度、结构上有什么差距和积极的变化进行考评。比如说,东部服务业发展速度快,但制造业很慢;而西部的制造业加快了速度,服务业却缓慢。再一个层面,还可以考评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情况,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领域,看均等化差距究竟是拉大了还是缩小了?在这些考评的指标中有两个区别:发展差距是指经济总量和经济总体实力,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指发展的质量,与民生密切相关,应该区别开来。

张可云:对过去的“三角洲系列”和“区域经济系列”以及今后的主体功能区和西部开发区域考评实施效果究竟怎样?我觉得目前很难评判,主要是没有一个评估机制。这是所有区域规划出台后,后期跟进措施滞后的一个缺陷,是通病。

出台配套政策和评价机制

NBD:区域差别划分经历了几个阶段?有什么不同?

高国力:最早的区域规划是“二分法”,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区分。第二次调整规划的时候提出了“三分法”,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划分方式。后来认为“三分法”比较宽泛和笼统,不足以反映出各地区的发展实际,现在就提出了“四分法”,中部、东部、西部和东北。所以,“四分法”是目前相关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的基本单元。

“四分法”更能真实地反映地区之间的发展实际。但不可能再继续细化划分,再细化就显得 “太碎太细”。从大区域看,东部包括10个省份,中部6个省,西部12个省份,东北是3个省。西部的省份最多,特色产业差距挺大。即使这样,国务院也不可能对每个地区出台一个政策。宏观把握必须与微观细化有机配合才能真正解决区域中的问题。如果只有宏观政策而没有地方的细化政策,很多政策同样实施不了,很多理念就很难推进,无法落地。

NBD:“打框架”、“划地皮”、“上项目”是区域发展的三部曲。但据《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占了地皮没项目的情况也不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