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赤霞珠是什么:回望国庆大阅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4:31:23
        “向前,向前,向前……”气势如虹,代表着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官兵和战车,犹如钢铁巨阵,行进在国庆的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观看一次次雄壮的国庆阅兵,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热血沸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我军飒爽的英姿,更是一部我国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强盛的磅礴史诗。  不知你可曾知道这些:开国大典阅兵,指挥部副总指挥杨成武对阅兵的独到见解;国庆10周年阅兵,总指挥杨勇为了一句话的刻苦训练;国庆35周年阅兵,在海军装备部任职的肖劲光之子肖伯膺的“半个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国旗方队擎旗手牛飞的心路历程……  共和国第14次国庆大阅兵前夕,记者寻访诸多开国将士的后代及曾参与阅兵的当事人,讲述共和国曾经的4次国庆盛大阅兵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1949年:走出新中国军队气势  
  1949年10月1日,受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山炮部队由骡马拖拽,参加分列式。
   “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动作、我们的队列,把20多年浴血奋战中养成的优良作风、英雄气概、崇高品质,有形地展示出来,告诉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这就是毛主席、朱总司令率领的英雄队伍。”  ———开国大典阅兵指挥部副总指挥杨成武  开国大典上,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人民军队首次通过天安门。“在朱总司令检阅人民的海陆空军部队与这些部队在会场中心举行分列时,群众中涌起了同样狂热的欢呼。”1949年10月2日的《人民日报》,在报道中这样描写开国大典阅兵的情形。  1949年,我国海军、空军刚刚组建,首次亮相阅兵式。受阅部队的训练时间不足一个月,却走出了新中国军队的气势,让人为之振奋。此外,开国大典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是国庆阅兵用时之冠。  曾任杨成武办公室副主任的张剑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之际,杨成武担任开国大典阅兵指挥部副总指挥兼指挥所主任。一生中,杨成武先后8次担任国庆阅兵指挥部或指挥所总指挥。  对于搞阅兵,杨成武有独到的见解:“军队、军队,是军都有队,都讲究队列、队形。古代讲阵法,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诸葛亮熟知八卦阵,那种‘阵’实际上就是队形、队列的变化。孙子练兵也很重视‘阵队’。即使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也还是讲究‘队形’的。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动作、我们的队列,把20多年浴血奋战中养成的优良作风、英雄气概、崇高品质,有形地展示出来,告诉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这就是毛主席、朱总司令率领的英雄队伍。搞阅兵,其意义也就在这里。”
  这次阅兵的受阅武器95%是从战场上缴获的。指挥台上久经战阵的军官们向身旁的非部队人员不断地解答着:“头两辆并排的小吉普车是指挥员和政委,后两辆是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后面一辆是旗兵,这队野炮是日式九零野炮,能打30华里,这是美国的大榴弹炮,这是中型坦克,这是装甲车营……所有摩托车与战车、炮车都是油漆了的,装了红星与八一字样,轮子一圈白,颜色壮美而一致。”  此情此景,杨勇之子杨小平还留有印象。那年,杨勇任二野五兵团司令员,正挥师南下解放大西南,时年6岁的杨小平随杨勇手下的王师长来到北京,赶上了共和国第一个国庆。“那天下午,王叔叔开着美制吉普,带我到天安门广场,他自个上城楼观礼去了,让我站在吉普车车顶上看阅兵。当时天安门广场的路面不行,一队骑兵过来,一阵黄尘滚滚。最逗人的,一排装甲车缓缓驶来,竟有一辆抛锚,还冒出浓浓的黑烟,马上有一群人赶上去灭火。我那时还小,不懂事,觉得特好玩,双脚跺得吉普车顶砰砰作响。”也许就是这件事,从此影响了杨小平的人生轨迹。他上哈军大,学的就是军事装备,以后长期从事我军的现代化建设。  肖劲光之子肖伯膺当时也是一个懵懂少年,却也在观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数次国庆阅兵中,感受到我军不可阻挡的威武气势,对自己后来走上军旅之路产生重要影响。“从1950年至1955年,6次阅兵,我基本都看了。”肖伯膺自豪地说,“阅兵那天,早晨4点半就得起来,天安门广场很早就要戒严。”肖伯膺说,“当时,父亲在天安门城楼上观摩,我在公安部大楼上看。那个振奋人心,就是种‘向前,向前……’的感觉!”                                                                                                                                                                              1959年:新式武器由中国制造   
  1959年10月1日,坦克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阅兵的那两辆红旗车,务必做到万无一失,如有个抛锚,对不起了,你提着脑袋来见我!”  ———国庆10周年大阅兵总指挥杨勇  1959年10月1日,国庆10周年,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国庆阅兵。  这次阅兵最大的亮点,就是新式武器实现中国制造,这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国产“59式”坦克首次亮相,“红旗牌”检阅车也首次参加国庆阅兵式。当歼5战斗机从天安门飞过时,毛主席指着它高兴地对外国友人说:“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过去了!”  开国上将杨勇时任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也是国庆10周年大阅兵的总指挥。杨小平当时在北京101中学读高一,平时住校,只有星期天才见到父亲。他坦言,对父亲主持大阅兵的情况并不十分清楚,能回忆的只是细节。  “父亲在阅兵式上有句台词:‘部队已经结集完毕,请您检阅!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就这么一句台词,我周日回家看见父亲面朝墙壁,放开嗓门,无数遍地练着,直喊到声音嘶哑,可见他的认真劲。还记得有一回,一位负责阅兵式车辆的将军来我家,父亲铁板着脸对人说:‘我告诉你,阅兵的那两辆红旗车,务必做到万无一失,如有个抛锚,对不起了,你提着脑袋来见我!’当时  强调自力更生,其实高级轿车的质量并不过关,就连军用卡车在过天安门时也曾发生故障,怎么办?后面的卡车顶着走呗。”  我们可以从当年新华社报道中感受到阅兵武器由祖国自行制造所带来的喜悦。  “受阅各部队的装备中最新式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度的喷气歼击机,都是祖国制造出来的。炮兵勇士驱车牵引着一百四十四门各种口径的远射程大炮前进。这些大炮,绝大部分是我国自己制造的。……当人们正向广场上的铁流招手欢呼的时候,一百五十五架强大的喷气式轰炸机和歼击机群,突然出现在天安门东方的天空。我国自己制造的新式超音速喷气歼击机,大显威风。”  张云逸之子张光东忆起1959年的那次阅兵,兴奋之情也溢于言表。“那时家住在南池子,预演时,坦克就从家门口过,我就趴在门口看坦克过去。阅兵正日子那天,我在北京饭店楼顶上观看,当看到武器展示中有国产59式坦克时,真是兴奋极了。”张光东说,直到近40年后的1998年,到指挥学院工作时,自己还开着59式坦克练习打靶呢。  少时的顽童,而今鬓发已衰,但说起国庆阅兵的记忆,他们的语气依然如少年般天真,笑声依然洋溢着青春的激越。                                                                                                                      1984年:机械化程度历年最高    
  1984年10月1日,火箭布雷车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我算是‘半个参加’了这次阅兵,父亲和我一起通过电视观看了直播。”  ———肖劲光之子肖伯膺,1984年任职海军装备部  1984年国庆35周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首次阅兵,更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阅兵。此次阅兵式上,国产战略导弹和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新成果得到了集中展示。  阅兵方队中,首次出现了女兵和武警部队。上午10时,邓小平在国庆阅兵总指挥秦基伟陪同下,乘敞篷车检阅部队。两辆敞篷车先后从金水桥南侧出发,沿着大军列阵的东长安街徐徐行驶。邓小平在一个个方队前高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指战员们齐声高呼:“首长好!”“为人民服务!”  此时的肖伯膺,已从当年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海军装备部的一名官员。他坦言1984年阅兵自己只能算“半个参加”———“我没有直接参加天安门广场阅兵,但通过在后方精选武器给阅兵提供支援,起到类似后勤的作用。”  不过,这次阅兵中出现的令世人关注的导弹,与他所在的部门密切相关。装备展示是阅兵程序中的重要一环,阅兵指挥部要求海军负责提供导弹方队的导弹装备。“哪些型号的导弹适合在阅兵式上展示,在选择时很有讲究,既不能落后,又得  兼顾保密性。等装备部罗列出几种合适展示的导弹后,还要上报阅兵指挥部,再上报军委批。”  父亲肖劲光是如何观看这次阅兵的?肖伯膺说,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父亲已81岁,和他一起通过电视观看了阅兵直播。肖伯膺介绍,由于25年没举行阅兵,不熟悉了,更要加紧训练。“不过,那次阅兵‘拿出了真东西’,所展示的武器都是我军比较先进的,就海军方面来说,就有舰载导弹、潜射导弹等。”  正如新华社报道:“今天受阅的武器装备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和群众见面。在铁流滚滚的队伍里,引人瞩目的是四个载着各种导弹的方队。行进在前面的是由汽车牵引的十六枚海军导弹,其中有从飞机或舰艇上发射的对水面舰只导弹,有从岸上发射的岸对舰导弹,有两年前成功地进行了潜艇水下发射的战略导弹……”  “国庆阅兵是很严格、严谨和细致的。”肖伯膺说,“参加阅兵的坦克等机动车辆,要经过改造,形成双保险,以确保万无一失。同样,参加阅兵的部队人员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般都是有历史传统的部队、功臣部队。阅兵真是一次比一次好,武器装备的更新从阅兵看得一清二楚,表明国防建设搞得很有起色,国家不断地强大并发生质的变化。”肖伯膺感慨。
                                                                                                                      
                                                                                                                      1999年:兵种最多的世纪阅兵   
  1999年10月1日,空军新型地空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在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向旗杆的一路上,当时心中只有激动、自豪。”   ———1999年国庆阅兵国旗方队擎旗手牛飞  1999年国庆阅兵,被称为“世纪大阅兵”。检阅车上,站立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三军部队。这是共和国上世纪最后一次国庆盛大阅兵。这也是前13次国庆阅兵中兵种最多的一次。  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汇入这受阅大军。国庆35周年阅兵过后8个月,邓小平宣布:中国军队裁减员额一百万。这些,都是精兵简政、战略调整的成果。此外,受阅武器的95%为国产新装备,高科技武器装备也已开始成为解放军主战武器。天安门城楼上85岁高龄的开国上将杨成武感慨万千,“弹指一挥50年,人民军队换新颜。今天的阅兵式是国庆阅兵中最壮观的一次。”  可曾记得那支最先亮相的国旗方队?在50发礼炮隆隆响起之时,这支气势雄壮的方队守护着五星红旗,踏着红地毯,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队列整齐、步履铿锵地走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北面的国旗旗杆。  10年后,当年国旗方队的擎旗手牛飞回忆,那天凌晨1点就起床集合,从南口出发,所有方队早上6点都到纪念碑集合,7点全部就位。那天,与其他战友一样,他将马靴擦了一遍又一遍,礼服熨得笔直。  “整个国旗方队本来只有56人,代表56个民族,但后来演练时,发觉人数太少,演练效果不佳,最后就扩充到200人,另外还安排了10人作替补。为了取得城楼上观看的最佳视觉效果,方队采取20人一排的加宽模式。”牛飞说,“当天完成任务后,国旗方队的很多队员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大家都觉得能参加这么宏大的一次活动,值得一生回味。”  一切的荣耀、壮观,离不开背后的艰辛  与汗水。“整整6个月,除了训练还是训练。”牛飞告诉记者,“和平时在护卫队里的训练相比,1999年阅兵前的集训强度更大,标准更严,要求更高。”要成为一名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经过三功的考验,即站功(俗称军姿)、走功、持枪功。国庆阅兵集训时,训练时间加长不说,赶上七八月份,训练时间都选在中午,而且越热越训练。拿站军姿来说,国旗护卫队标准是站2小时,平时训练则不止2小时,集训时更要求站到4小时。  落实到细节处,更是一毫一厘都差错不得。比如方队行进必须与炮响的时间相吻合,从第一炮响起迈步到第50炮的终结,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训练时,在炮与炮之间走几步、步速快慢、步幅大小都是掐着秒表来计算的。一般步幅要求是75厘米。”  在整个方队中,擎旗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方队行进速度的快慢、迈出步幅的大小都是由擎旗手来掌控。为此,作为国旗方队的“主心骨”,擎旗手担负着更大的压力和责任,也接受着更严酷的考验。“除了扛枪、护旗等规定动作都要练以外,被选为擎旗手后,更加大了擎旗的训练力度。阅兵时擎的旗杆约11公斤重,但在训练时用的旗杆重达15公斤,那段时间,几乎与旗形影不离。” 牛飞边说,边向记者伸出自己那双厚大的手掌,掌面上老茧的痕迹至今清晰可见。  正是通过如此的训练,国旗方队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威武的仪容:1999年10月1日10时,随着大会主持人一声令下,礼炮开始鸣放。而当第一声礼炮响起,国旗方队的200位战士便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平台出发,20人一排的队伍走过红色地毯铺就的中轴线,踢出正步,然后在国旗杆基座前一字排开,持枪面向天安门城楼肃立。升旗手谷晓震从擎旗手牛飞手中接过国旗,右手朝天一挥,一道灿烂的红霞便招展在金秋的微风中。此时,全场肃立,悄然无声。顷刻间,激昂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  他们,为世纪大阅兵添上壮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