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贡酒:“史学贩子”唐德刚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26:22
  “史学贩子”唐德刚印象作者:高连奎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1-12-3
   “文物贩子”罗振玉为了从末代皇帝溥仪那里讨要点古玩封赏,而不惜为其复辟活动鞍前马后,最终成为日本侵华的头号汉奸。而史学贩子唐德刚也多有类似。

  唐德刚旧学邃密,十多岁即已圈点过一遍《资治通鉴》,但其思想也深受此书影响,以至于新学兴起后,唐德刚治史丝毫看不到任何新学的影子,当现代史学家都用地缘政治、国际关系、意识形态来构建自己的史学分析框架时,唐德刚走的仍然是资治通鉴“宫闱争斗”“权力倾轧”的老套路。将一切归之为权谋,胜利者是因为权谋高,失败者是权谋不如胜利者。如果出一张现代政治学的试卷来唐德刚来答的话,估计他也只能得个二三十分。

  读唐德刚的人,一般印象是除去其恣肆汪洋的文风和戏谑调侃的笔触,剩下的“干货”没多少,也有人感叹,把历史当作茶余饭后的闲聊,我还要你唐德刚干吗?整体上,唐德刚最大的优势是文笔流畅,但是,流畅过头就成了油滑了。唐德刚到了晚年写文章有些洪老叫花子加周伯通的意思,这样他的文章的深度就很难说了。但是细细想来,如果要流畅,就不能使用太多的专业词汇,不能联系太多生僻术语,更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在唐德刚的书中,“权谋”、“迷信”、“男女”是其主要创作题材,是他的三板斧、三大卖点,这就如香港导演王晶将“黄赌毒”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一样,虽然卖座,但毕竟格调不高。

  另外如果史学写作过于随意,那必然导致真实性不足,周策纵在为唐德刚的《胡适杂忆》作序时,就写到,“德刚行文如行云流水,明珠走盘,有时也许会痛快淋漓到不能自拔。” 德刚一旦“痛快淋漓到不能自拔”,每每“大胆假设”有余,“小心求证”不足。有时甚至满嘴跑马,硬伤累累”,参见陈一容、张国镛《孙中山“还位”辨正》一文,可知究竟。当然也有朋友称“造谣是唐德刚戒不掉的毒瘾”,显然这一说法就比较严重了,其实唐德刚只是用写《西游记》的手法来写《三国演义》罢了。

  唐德刚自称为胡适的弟子,但凡为胡适写传的人,都为其“浅薄”的公共印象设立专门章节进行辩护,那后人如果做唐德刚传记,是不是也开了个章节,为他的“史学不严谨”,开辟章节呢?央视百家讲坛在神州大地火爆之后,很多人因此想到了唐德刚,都认为唐德刚才是“天才说书的”, “才是百家讲坛的真命天子”,如果他在世,也就轮不到易中天这样的说书人了。

  不过在任何时代,不是每个读者都追求图书的深度,而且追求深刻的读者都要远远少于追求兴趣的读者,因此以“深刻”著称的鲁迅和以“浅薄”著称的胡适,同样有着众多的粉丝,这就是大众。甚至在今天,一般的读者是拒绝深度的。或许这就是造就唐德刚的作品比较流行的原因吧。

  唐德刚唯一带有史学研究色彩的是其“历史三峡论”,但正如余英时指出的那样,:“历史三峡论”是个比喻,不能看得太认真,这表达了唐先生一种看法,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观,不是理论和学说,有一种文学手法在里面。余英时强调“唐先生的史学写作太通俗,也没有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论,但他在普通读者中很受欢迎,尤其是在中国大陆”。余英时这一评价是客观的,也可以看出他对唐德刚印象并不好,唐德刚的书在海外影响并不大,近年在大陆影响很大,更多是处于尝鲜心理,因为之前的中国并没用“通俗写史”、“负面写史”这些派别,唐德刚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论者一般将唐德刚称为“歪才”,但客观的说是“歪大于才”。

  另外当代的中国正处于“历史的混战”时期,辛亥历史基本上有了定论,但民国、毛泽东时代还没有统一意见,这就需要各种声音都出来,然后大辩论,这并非是坏事。但即使有改变,历史的主要脉络是不会变的,更多是看问题的视角改变而已。

  在海外,唐德刚是以爱国者的形象出现的,比如他批评胡适:在抗日战争中任驻美大使的胡适是“摸鱼捉虾,误了庄稼”,原因是当时的胡大使理应多为当局争取些国际援助才是,而他却到处搞什么空洞的民主演说,最后,大使当不成了。另外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任系主任期间,就大刀阔斧地把原有的课程砍掉了一半,一口气开出了十几门美国教育史上史无前例的“亚美学”课程,诸如“亚裔民族移民美国史”、“美国政法制度与亚裔移民适应之研究”、“亚美文化冲突”、“亚美文学选读”等等,将那些洋人史学家有意无意地避而不谈的、百年来华侨移民美洲的血泪史搬上了大学讲坛。这也是有历史贡献的。

  另外他也批评崇洋媚外,比如在一篇《红楼遗祸——对夏志清“大字报”的答复》中,他认为贬低中国文学的夏志清“熟读洋书,以夷变夏,便以中国白话小说艺术成就之低劣为可耻”,表现出“沉迷西学,失去自信、妄自菲薄的文化心态”,并认为 “崇洋自卑的心态”,是“学术界姑息养奸的结果”。

  从以上可见,唐德刚在大是大非面前是不糊涂的,这也与香港导演王晶类似,王晶虽然将黄赌毒作为电影题材,并非因为他本人赞成这些,而纯粹是商业规律使然,但香港电影却因王晶并得更加粗制滥造,他也要负一定责任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袁伟时、张鸣就是其后继者,只不过,唐德刚专攻权谋、张鸣专攻黑道,袁伟时专攻殖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