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龄坛12年价格:平等 尊重 互信——我眼中的美国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4:01:10
平等 尊重 互信——我眼中的美国教育 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6-06-07  李希贵
    ——我眼中的美国教育

    和克林顿一同参加毕业典礼

    很凑巧,我们教育考察培训团在旧金山国际机场一落地,就听说斯坦福大学要在第二天举行毕业典礼,而且前总统克林顿也因为女儿今年在斯坦福毕业要来参加这个仪式。到美国的第一站就遇到了这种新鲜事,运气不错。于是,我们决定调整一下行程,到现场感受一下气氛。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位于旧金山市以南70公里外的Palo Alto,与东边的哈佛大学一样均为美国一流的名牌大学。校园面积35平方公里,绿荫覆盖,掩映其间的有著名研究所、艺术中心和实验大楼。正是斯坦福大学的人才智力支持,才有了旁边的有着3000多家高科技公司的美国“硅谷”,也因为孕育了“硅谷”,人们才往往对斯坦福另眼相看。

    典礼安排在上午10点钟开始。9点30分,当我们赶到斯坦福大学体育场的时候,场子里已找不到很好的位子。看台上坐满了毕业生的家长和亲朋好友,中间的草坪上,3000多即将毕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穿着不同的礼服分块排列,气氛热烈自不待说。

    10点钟,主席台上的人全部坐定。我们的眼睛都盯在主席台上,使劲搜寻着那位美国的前总统,望远镜、高倍数摄影机全用上了,可怎么也没发现克林顿的影子。还算好,待司仪官介绍来宾的时候,总算提到了这位还不算十分背时的总统先生。掌声热烈,可是,我们的眼睛都盯得发疼了,也没从主席台上发现克林顿的影子。循着掌声的热浪,最后在西南部的看台上看到了那个被观众簇拥着的满头银发、红脸膛的大个子。

    原来,在美国,总统在白宫是总统,而在孩子的学校里,就是十个普通的家长,你完全应该坐在家长席上。是传统思维害苦了我们的眼睛。但愿我们的这种思维不要再传给我们的孩子。

    程序也并不十分特别。先是校长介绍情况,教务长为杰出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各学院院长或系主任讲话并给本院的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然后是老校友代表讲话。粗看起来,跟国内的典礼没有多少区别,可细细想来;这里面又包含着不同文化带来的巨大差异。

    首先是对个人的尊重。教务长在给业绩优秀的师生颁发证书的时候,一个一个地把他们叫上台来,一个一个地例数他们在校业绩,毫不轻描淡写;8个学院毕业生,多的几百甚至上千人,少得只有十几个人,相差很大,虽然各学院院长到讲台上讲的都是程式性的话,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却不相互代表。因为这既是对各院系教师工作的尊重,更是对每一位毕业生的肯定。在学生席上有一个女学生,在为一些聋哑同学打着手语,可见,即使斯坦福这样的名牌大学同样也不例外地招收残疾人。这一刹那着实令人感动。

    第二个不同是有关老校友代表卡尔顿·斐尔里娜(音译)的。她是斯坦福76届历史系的毕业生,现任美国惠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典礼总共两个小时,可她的讲话整整占用了一个多小时。她讲到自己毕业后有相当一段时间很不如意,一度因情绪低落而到意大利逍遥。后来她终于还是振作起来,回到了美国的电话电报公司,并几经拼搏,被提升为世界500强的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她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学生们,要好好地对待人生的挫败,不要对未来胆怯,也不要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未来的社会很可能证明你大学里学到的东西没用。如果你感到自己的专业不够用,那么你还是要重新学起,不要怕选择。

    她很认真地说,人生是多姿多彩的,在校学习的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和小校友们拉近距离,也为了让这些天之骄子更加理智地生活、工作。最后,她很诙谐地说,其实,在惠普“我不仅做首席执行官,还做接待员”,就是说,对什么事情都不要嫌弃,这样做并不说明你低微。她强调说,人什么事都应该做,只要需要。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小校友们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大课。

    到最后,我终于弄明白了,校方把整个典礼教育学生、影响家长的任务,大部分给了她。这似乎远远比老师、校长的谆谆教导来得更加实在,也更有力量。从现场的秩序也看得出来,1小时的演讲,3000多毕业生,2万多名家长亲朋,竟鸦雀无声。待她—讲完,全场掌声雷动,学生、家长全都起立欢呼。

    走出体育场,不想遇到了一位老乡,儿子、儿媳都在斯坦福大学读书。儿子去年斯坦福石油工程博士毕业,今年来补一个毕业典礼。校方向他的爸爸妈妈发出了邀请,两位老人是在典礼前3天赶到斯坦福的。看得出来,一家人非常兴奋,脸上洋溢着甜蜜和幸福。

    我想让这位小老乡用几句话来谈一下他来斯坦福的收获,他想了一会儿,给了我12个字:“无私无畏,乐于助人,回馈社会”。这其实正是著名的斯坦福精神,也应当是一种人类精神。

     访问WildeLake中学

    考察的第一所中学是马里兰州的WildeLake Middle school,这所学校的校长BRENAJ·THOMAS女士接待了我们。

    她告诉我们说,学校是一所县立初级中学,招收六到八年级的学生。学校总共有500名学生,来自3所小学。学校没有固定的班级,同时上课一般是20—22个班,加上艺术和体育,大该是30个,总共不到60名教师。因为正值学期转换,学校正在招聘新教师。

    学生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书包放在走廊的橱子里,每节课都要更换教室。教师则相对固定在一间教室里。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一般是25人一同上课,这是最大规模的,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是5个人编在一起上课。学校的课程一部分是学术性的核心课程,包括数学、科学和英语、阅读,还有体育、艺术、社会科学等等。每周的作业是20小时。初二至初三开设外语,这所学校开设的是西班牙语。学生到校时间是7:45分,到下午2:30分结束上课。下课后学生还要在学校里开展一些活动,如踢球、田径、戏剧表演等。体育活动是必须参加的,另外一些是可供选择的。

    在暑假里,学校一般要举办夏季学校,用大概4周的时间给没有完成学业的孩子补课。当然,在这方面,联邦政府有专门的项目资金给与资助。

    校长带我们到教室里去参观的时候,我们发现其中一间教室里,10个学生,9个是黑人,另一个是印巴人。他们正在上写作课。我们问他们对中国是否了解,他们纷纷举手说都吃过中国的炒饭,“Very Good”不绝于耳。孩子们非常关心的是中国学生假期的长短,学校里有没有电脑等等。教学仪器、玩具都放在教室旁边的架子里,教室里没有黑板,只有一架投影仪。学校有一个3间教室大的阅览室,藏书大概有2万册的样子,书全部向学生开放。阅览室正上方最显要的位置上挂着的是不同年级学生的艺术作品。一年级做的是水底世界,二年级是城市建筑,三年级则是理科实验的一些图形,孩子们的思维随着年级的升高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折射出学校对孩子们成果的呵护,处处体现着对孩子的尊重。

    在八年级结束的时候,马里兰州有一个叫做MSPAP的州际水平考试,考察的科目包括数学、英语、社会科学、阅读和科学。目的不是考查作为个体的学生,而是考查学校的教学情况。学生升公立高中是没有权利选择的,各自直接升入所在社区的高中,所似升高中的成绩并不能作为衡量初中办学水平的依据。但学生上高中后的表现,还是比较直接地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大部分校长还是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他们尤其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

    联邦政府有—个计划,要让互联网接入中小学的每一间教室。这所学校接入互连网的工作已全部完成,去年一年又新进计算机46台,加上一些旧的机器,基本上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近期的目标是争取达到每3名学生一台机器。

    校长说,现在,对我们来说,构成挑战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因为有些教师到现在还不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更没办法辅助教学,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这与我们国内的情况十分相似。

    学校的资金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本地区的财产税,这一部分资金的多少取决于当地财产税收入的多少;二是州政府的拨款;三是从联邦政府申请的项目基金。因为在美国,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好自己的课程,所以联邦政府就要为满足这些学生的需要而增设一些基金,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夏季学校、晚间学校等为相对落后的学生提供帮助。

    各个学校的资金状况差距较大,Wilde Lake Middle School每年花在一个学生身上的钱大该在 7000美金。

    陪我们考察的县教育委员会负责中学教育的ALICE.HASKINS先生告诉我们,因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社区,所以有许多人来买房或盖房,人口不断增加,Wilde— Lake Middle School学生也越来越多。现在学校就有7位教师没有办公的地方,要等别的老师空闲的时候才能备课。近几年这个县每年都要新建一所学校,到现在已经有17所这样的初中学校。

    学校也十分看重对教师的评估,这个评估两年一次。对新教师,在一开始工作的第一年里,学校要对他进行4次考核,如果合格的话,就可以取得终身聘用的资格。对教师的评估组织由校长、校长助理和一名老教师组成。也有一个评估的指标体系,共有5项内容,一是与学生、同事、家长交流的能力与技巧;二是课程准备的情况,也就是备课;三是自我提高也就是继续教育的情况;四是课堂气氛;五是考试或考核的成绩。

    评估的形式比较简单,就是评估小组到课堂观察学生的情况。如果这个教师不合格,这个小组有权力通知他们的老板——县教育局,不要和这位教师继续签合同。

    绕学校唯一的综合大楼转了一圈,我们发现,整个学校像是座落在一块很大的绿毯子上。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四周的运动场全是大片大片的草地。球场上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周围却安静得有些出奇,虽不是世外桃源,却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美国人上大学怎么申请入学

    在美国,申请大学要经过一个国家的SAT考试。考试科目是英语和数学,每科满分为800分,总共1600分。这个考试由民间的考试机构组织,每月一次。

    在中学阶段,你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参加这个考试,而且可以多次参加这个考试,把你最好的一次分数作为申请大学的成绩。一般来说,到11年级就要向大学提出申请。每一所大学都是根据报考情况,独立地选择、录取自己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到高二基本就比较清楚自己能上什么大学了,所以高三的学生就显得比较轻松了。

    在美国,高中生升大学的比例各州的情况略有出入,但一般在60-80%。不同的大学对SAT考试的成绩要求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在美国有研究性大学,如哈佛、麻省理工、耶鲁等,这是一流大学,还有州立大学、社区学院等。要上哈佛大学,SAT考试要达1550分才有可能,而要上社区学院,人口则非常宽松,基本上想上大学的人都有机会。

    外国学生还可以用“托福”考试代替SAT考试的成绩。和我们一起座谈的来自中国大陆的马里兰大学二年级学生小孙,就是用在国内的“托福”成绩向马大申请入学的。

    除了SAT考试,申请者本人要写一篇论文;做自我介绍,还要由老师、校长或辅导员一样的人写两封推荐信。有些大学还要面谈。面谈一般都是问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你为什么学这一个专业,你认为这个专业的前景如何,你将来对自己的职业有什么考虑等等。

    另外,你在中学学习期间必须做一些社区服务。你在那里做义工,那里的人就写一封信推荐你,如果你没有这些社区服务,大学就不可能接受你。给我们导游的Breeken小姐在中学阶段就做过十几个地方的社区工作。有了这一些,你在高二年级的时候把它寄到你喜欢或你认为有希望被录取的大学,到高三上学期或下学期一开始,你就会收到一些大学的录取通知。

     美国的大学生活

    在美国读大学,可算不上轻松。学习上几乎没有什么现成的东西,靠死记硬背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大一是不分专业的,知识容量很大,教学密度也很高。到大二之后,基本上都是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研究性课题,跑图书馆、实验室,忙得天昏地暗。所以美国的大学跟国内大学的氛围是不一样的。

    在美国,几乎没有人希望早进大学,倒希望多在中学呆上一段时光。这与我们国内的情形对照鲜明。

    美国大学生活的开始,也就是打工生涯的开始。美国大学学费昂贵,名牌大学每年大都在1.2万到2万美元不等,公立大学招收本州学生大该也在四五千美元,外州学生也要收1万美元左右。生活费比较节俭每月也在200到300美元之间,车子保险也要200美元。如果远离家庭,还要租房子,每月也要300美元。由于美国文化一贯强调子女独立,所以在美国人心目中,上大学是不能全靠父母的。

    到马里兰大学第一天,带我们参观校园的有一位女孩子,是本校大三的学生,课余为马大的全球华人事务研究中心打工做导游。到第二天晚上,当我们到当地一家叫做“海珍楼”的中餐馆就餐时,又见她在餐馆里端盘子。她见了我们显得很平静,很有礼貌地招呼我们就坐。从上海复旦大学来马里兰读计算机专业的小左,5月份就已在一家公司联系了一份暑期实习工作,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15.4美元。因为计算机人才需求量较大,这样的薪水就算是比较高的了。

    其实,大学期间实习生的工作,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就是选择职业的开始。家长和老师普遍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变换自己的岗位。带我们参观的陈博瑞小姐,现年32岁,在教育学院读博士。她从12岁开始为一个黑人家庭做家教的义工,1岁为一位参议员做实习秘书,到现在这份工作,已经是第51份工作了,选择对她来说,已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身在大学,他们大部分早就做好了挑战生活的准备。

    大学里到底教什么,学什么,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得比较清楚。

     罚出来的规范

    在国内,不少人对美国人的交通秩序、社会规范非常羡慕,其实,这是罚出来的规范。

    停车自动交车位费,看上去人人都非常自觉,一下车,第一件事就是往自动收费投币器里投硬币。其实,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清楚,负责监察停车费收交的女警察每天的工作是有定额的。每个州的规定略有不同,但大该都要完成六七十张罚款单。你可以不投硬币,但一旦落网,处罚达271美元,够你停上几年车的费用。

    有些事看起来很小,但美国人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不拘小节。譬如,你家门前的草地剪得不好,如果邻居认为影响到他们房产的价格,他可以告你,政府派人来剪了,给你一个账单,你就必须付账。

    给我们上课的全美国际商务联合咨询公司的洪女士,自己门外的一棵百年橡树被龙卷风折断了,因怕伤害了小孩子,自己请林业公司锯掉了。结果政府马上就寄来了一封倍告诉她,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说明,就要被罚款。美国有些州的法律规定,雪后必须在4小时之内把自己的门前打扫干净,不然一旦行人发生事故。就要负赔偿责任。

    美国的法律法规细到不能再细的程度,而且往往动真格的,总是在经济上让你动心。有些时候,你可能也逃过了惩罚,但人不死,债不烂,如果有一天你的不轨行为被发现,那新账旧账一起算,一般人是难以招架的。有位台湾人到美国来的时候带子2万美金未报关,20年后有人告发了他,结果被处罚了20万美元。在这样的惩罚面前,谁还敢以身试法呢?

     没有“心眼”的美国佬

    在美国,常常为美国人的“没有心眼”而感到既好笑,又可敬。

    街头到处都是投币式自动售报机,只要投上一枚硬币,报箱就自动开启,你可以自己任意拿取报纸。你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一个人取完,另—个人等在旁边,等这人把报箱关好,他再投上硬币开启报箱。没见有谁一次拿走两份,也没见有谁不交费而拿走报纸。有位中国人说,投一枚硬币,就可以把整个报箱的报纸全部拿光,花几元钱就可以把全城的报箱全部掏空,卖报可以,卖废纸也可以,美国人真没心眼。

    在美国住宾馆,大部分宾馆的早餐是免费的自助餐,这与我们大陆基本相像。不同的是,餐厅里根本无人对就餐人员进行核对,既不收餐券,又不看钥匙卡,进来都是客,坐下都就餐。

    上大学除了要参加全美的SAT考试之外,还要有两位老师写推荐信,高中阶段的义工经历也要在自己的简介里写出来,这一切都必须客观实在。

    美国人干事还真是实实在在,钉是钉,卯是卯,毫不含糊。教师给学生写,优劣好坏,一清二白;学生给自己写,也是优缺点参半。在决定自己命运的关头,还是这么“没心眼”。

    其实,美国人是没有那些小心眼,但他们有的是“大心眼”。在美国社会,大家以至信作为处事的基石。大家相互之间的这种信用构成了一个健康运转的美国社会,才有了今天的美国信用经济。这对每一个美国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大家都小心呵护。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更是信誉经济。没有信誉,只有“心眼”,那我们的现代化之路也许还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我想,这个道理在中小学就该让我们的孩子明了,并铭刻在心。

    《基础教育》月刊)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