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漳州港房价:细节成就完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06:45
 今年四月,我有幸随一个新闻代表团赴韩国考察新乡村运动,一踏上韩国的土地,迎面扑来的是异国他乡的风情,七天的行程虽然短暂,但在当地政府安排的各种参观、会晤的空隙,我们以外国人的视角观察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正向人们常说的“旁观者清”,几天下来,大有不虚此行之感。

环保的国度

 

 

    初到韩国,第一个感觉就是它的干净。大街小巷一尘不染;树木花草的叶面油亮洁净;城市中看不见小广告之类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标记”;所有经过城市的河流清澈而不见污物;风景区附近没有高楼大厦;人行道边没有裸露于外的土地,到处是精心摆放的大型花座,以及风格各式各样的雕塑小品。我们考察的三地--釜山、济州、汉城虽然各处景致不同、特色不一,但是所到之处,无不整洁干净,城市规划风格统一。

 

 

    据介绍,韩国政府十分注重环保,凡是城市中的建筑工地,其外侧都用高5—10米的蓝色、绿色的铁板围住,所挖出的土堆在一处,用绿色网罩严密覆盖并固定住,这样一来就是有再大的风也不会将尘土飞扬,附近地区也绝不会受黄土污染,这与北京的一些建筑工地的“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脚泥”的景象真是天壤之别。

 

 

第一次在韩国用餐,对于他们的不锈钢筷子使用起来觉得很不顺手,沉而且滑,夹起食物来十分不便。当地陪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虽与我们韩国人的生活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也与韩国人的环保意识有关。使用不锈钢筷子,保护了日渐减少的森林资源不说,同时不易损坏,一人一生有一双筷子足已,清洁起来还很方便,并且将来还可以回收,真是一举四得”。听他这样一说,我们再用起不锈钢筷子来,虽然仍是不习惯,但却觉得自己好像也在为环保做了些贡献似的。吃完饭,在等电梯时,发现一个韩国女士将一个用过的一次性纸杯插进了墙上挂着的塑料杯架里,而在中国,我们是从杯架里取没有用过的纸杯的,在问过陪同的工作人员后才明白,韩国的塑料袋是收费的,而且价格不低,人们为了能在垃圾袋里多放一些东西,就用杯架来收集用过的旧纸杯,收集满后,将它们放入垃圾箱内,回收后再次利用,这样一来不仅省了塑料袋,还多收集了垃圾,怪不得在韩国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基本上看不到我们国内常见的“白色风景”。

 

 

不夜的首尔

 

 

   我们是晚上到达首尔的,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汉城,汉城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同时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都,因此随处可见古老建筑。这个拥有1300万人口的城市,在1988年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后,一举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性都市。

 

 

    在汉城,你不但随处可见旧朝鲜王朝的典雅丰姿,而且可以深深感受其中所蕴蓄的磅礴能量。我们利用考察的闲遐,参观了朝鲜时代最大的王宫———景福宫、总统府官邸———青瓦台、汉江大桥。漫步汉城街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韩国朋友面带笑容的四方形脸上,总是流露出文明礼貌和真诚友善。

 

 

    在韩国,夜生活是一种有着很强娱乐性和交流性的活动。在韩国的七天里,我充分感受到那种流溢在清朗月色和五彩灯火交映下的城市夜晚的味道——年轻、热情而快乐的味道。也许同韩国人紧张的工作节奏有关,白天的城市常常显得分外安静,甚至有些空荡。无论是集中了韩国百分之八十以上人口的首都汉城,还是我所到的其他城市,各类商店通常都到九、十点种才开门,就连小吃店也基本如此。汉城最富盛名的商品市场(类似于北京的秀水街)东大门、南大门,那里的一些商店更要到晚上十点以后才开始做生意。等到夜幕降临,城市面目顿然一新。霓虹灯闪烁,映照着拥挤的街道、熙攘的人群。摩肩接踵的人儿留连在灯火通亮的商店、饭馆和乐声轻柔的酒吧、咖啡馆,街道的上空四处飘荡着各式音调的叫卖声、韩国烧烤的浓香味和初春阳光退去后的余温。声、光、色的多彩绚烂组成了城市美丽的夜景。

 

 

使城市变得年轻而富有跳动的活力。

 

 

饮食是韩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当地的朋友介绍,由于白天工作紧张,生活在城市里的韩国人早、午餐都很简单,只有晚上那一顿才比较讲究一些。而据我观察,晚餐(包括夜宵)几乎是韩国城市夜生活最中心的部分,离开了“吃”,大概很难对城市夜晚的“味道”有一个完整的体会。至于“吃”的内容,除了品种多得让人吃惊的传统泡菜以外,就是各种各样鲜嫩的烧烤了:烤海鲜、烤肉、烤排骨……当然,少不了还有各种汤料食物,特别是“参鸡汤”——一种用韩国特产高丽参和童子鸡长时间煨成的极有营养的汤菜。这道汤菜是在我们到达韩国的第三天晚上享用到的,味道极美,但我却不胜高丽参和童子鸡的大补火力,第二天牙床就肿了。有意思的是,韩国人吃烧烤,并不像我们那样蘸了佐料就往嘴里放,而是用生菜叶或芝麻叶再加上各种泡菜裹起来吃,相当的精致,很有点像北京烤鸭的吃法。

 

 

另外,韩国人的夜生活,真的可以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可以说是通宵达旦。吃完晚餐就会结群就伴去唱歌跳舞,然后去啤酒屋喝啤酒,一般只是喝啤酒,不点菜(很贵吃不起)不向国内还要弄上一桌子冷热荤素的盘盘碗碗,啤酒喝罢,再去唱歌跳舞,一直热闹到清晨四五点钟才各自尽兴而归。

 

 

为民的政府

 

 

在到达汉城的第二天,我们拜会了道峰区厅的局长,并参观了厅议会及政府办公楼各办公区,政府办公楼确切的说应该是为民服务楼,是真正意义上的为民服务的办公大楼,开放式的停车场,大厅里外没有保安,居民可以随意出入这里。一层还有对外免费开放的健身活动室,税务、工商等政府办公部门分别设在一层和二层,就向我们这里的一站式办公大厅一样,只不过这些大厅都集中在政府大楼里,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所以办公人员很少,到这里办事的居民也很有秩序,自觉地排队等候。这里的银行也是开放式的,没有我们常见的防弹玻璃和防护钢窗,没有严阵以待的保安人员,办理业务的柜台很低,也就有我们平时用的办公桌那么高,桌上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大厅里有等候区,办理业务的居民可以在那里等候或休息,卫生间也对外开放,给人一种亲近感,这在我们这里是没有的。

甜蜜的济州

 

 

韩国风光最美的是济州岛,位于韩国南端,仅有韩国总国土的1.84%,面积不过1845平方公里。然而,就在这个小小的岛上,绿树与雪山同在,瀑布与峰峦交叠,春花与秋实呼应。久远的历史伴随着东方式的思维,体现出东亚文化最本质的属性。济州岛差不多就是东亚的一个浓缩,它把东方的自然景致和人文精髓都袖珍地聚在一处了。岛的中央矗立着韩国最高峰“汉挐山”。沿海岸线,断崖绝壁和瀑布等自然景观随处可见。我在济州留心观察,发现络绎不绝的游客中,一对对男女青年为数不少,我好奇地向陪同的工作人员打听,方知济州是韩国人的蜜月圣地,每年约有12000对新婚夫妇来度蜜月,每日跟你一同游览的新人约有300对。听了此说,脑子里立刻蹦出一句“春浓意蜜满济州”。

 

 

岛上有美丽的港湾,有众多火山和火山石,还有独特的人文风情,但我觉得济州岛最值得自豪的也许不是她的美丽风光,而是韩国人尽力发掘和张扬出的一种美。这里的海水洁净,没有受到污染的海鲜刺身是最受欢迎的美味,岛上土著居民的生活习惯也被完整地保存下来,起伏的山坡上绿草如茵,虽然每天都迎来大批游客,却不见一点污秽。

济州岛这个如诗如画的地方,据说有“三多”、“三无”。

 

 

“三多”,一是指风多,因远离大陆,岛在大海的环抱之中,风多是当然的事,况且济州岛位于季节风的风口上,刮风的感觉自然更明显些。二是石头多,因为火山的活动使济州的地表层成为嶙峋的黑石,黑石的质地粗糙,上面分布有许多小孔,聪明的当地人不仅用这些火山岩石盖房子、垒院墙、修路,还用它们雕刻出了大大小小的传说中翁仲像,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的土地爷爷、土地奶奶,作为济州岛独特的旅游纪念品供游人们选购。第三个多是女人多,因为岛上的男人大男子主义在韩国是最严重的,在家什么活也不干,里里外外全靠女人,无论是田间还是渔场,无论是背水还是盖房,总是能看到她们劳作的身影,因而女人在人们的视觉里就显得很多。

 

 

“三无”是指无乞丐,岛上土著居民安居乐业,以种植柑桔、从事旅游业为主,只要不懒惰,都会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无大门,是指每家没有院门,只是用三根棍子代表不同的意思,如在院门口横着放一根棍子表示只有孩子在家,在院门口横着放两根棍子表示这家的大人去临居家了一会就回,在院门口横着放三根棍子表示农里没人;无盗贼,主要是因为济州岛上民风淳朴;这“三无”的境界让人感受着一个纯净的济州,一个富足而淳朴的桃源之地,难怪韩国人称济州为“神的休息处”。

 

 

我们去济州的时候正值樱花和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这两样花相继开放,樱花树通常栽于道路两旁,给行人一路美不胜收的愉悦。油菜花则成片成畦,屋旁野地随处可见。没有见过这么大片油菜花的我们,下车后争先恐后地在花畦边摆弄着各种姿势留影。

 

 

孔儒的遗风

 

 

韩国和我国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价值观、礼仪、民俗、建筑都深受华夏民族的影响。有专家撰文说,韩文中还保留着不少汉字,且韩文读音65%与古汉语(主要是唐宋时期)读音相近。在家庭观念上,一般的韩国民众,受中国儒教的影响也很深。传统的道德观对国民的约束力还很大,讲究长幼尊卑秩序,三从四德也还有相当市场。孝敬老人,尊敬老师,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人,已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青年男女结婚,也大都要事先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我看见过多次,坐在扶手椅式车子里的老人,由他们的子女恭恭敬敬地推着走。我也看见过几次,背着自己的长辈,上、下汽车的年轻人。

 

 

对万世师表孔子更是敬仰有加,在我国即使在知识界也不时会拿孔夫子开涮,如戏称“孔老二”,可这在韩国文化人看来,简直是犯了渎神罪。韩国各地为数不少的“乡校”是专门用来传授儒家经典的场所,也是每年圣人诞辰,举办祭孔活动的礼拜场。

 

 

韩国对传统的节日似乎比我国还重视。春节和中秋节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各自放假三天。每逢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这是韩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不论路途多远,孩子们都要赶回父母家里,与老人们团聚。每逢中秋前夕,成千上万辆的小汽车,公共汽车,火车,地下铁路,通通开往回家的路上,这时就忙坏了交通警察,他们常常会开出直升飞机来,疏导交通。

 

 

另外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寒食节虽非公休日也都还有纪念。象真正属于韩民族的节日如光复节、开天节和西方泊来的圣诞节也都才放假一天。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今年“两会”期间,我国不少代表委员又在推动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节为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想起来这是一件庆幸的事情,终于有人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了。其实,节日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推动民间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是民族文化觉悟提高的表现,更是对传统文化、传统风俗的尊重。据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这个议案,不管这件议案能不能施行,我们不妨学一学阿Q,只要能将它提出来,就是文化觉悟的提高,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的竞争决定胜负的是文化的竞争。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发展、展现这个民族文化的一个很重要载体。“没有民族意识觉醒民族文化怎么发展?”

 

 

历史的守护

 

 

我国现有28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其数量低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韩国历史远无我国悠久,面积也仅相当于我们浙江省大,却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来韩国后,7处我们参观了3处,分别是朝鲜时代的皇宫昌德宫、佛国寺和石窟庵。老实说,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韩国都不能算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从人文古迹方面看,韩国很多地方像中国。由于历史上长期受中国的影响,韩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和样式大部分是从中国学习而来,但在规模上却不能超越中国,汉城市内的古皇宫、古城楼,每一个都是中国建筑的翻版或缩小版。在皇宫里,朝廷百官上朝按官职高低排列,地面上有作为各官员所站地方的石柱,上有用中文撰刻的各官衔名称,如正一品,正二品等。在车水马龙的街道和高楼大厦之中,“国宝”们依然带着皇族的贵气傲然而立。这些皇宫现在也是拍摄婚纱照片的地方,一对对新人和古老的宫殿一起成为游客们眼中的风景。而这些文化遗产其年代、气势、格局是很难和我国同类的文化遗产相提并论的。去过以后,不由得产生这些世界文化遗产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中韩两国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很相似,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是热情高涨,“全体动员、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就像两国先后在申办奥运会时志在必得一样。但保护、利用这些文物我国却要比韩国逊色得多。

 

 

商业化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敌。可在韩国很少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到这些地方参观,看到一些言过其实的解说词如“世界第一”、“东洋最高”、“韩国首创”,但同时不由得不佩服人家在管理文物和景区方面的井井有条,为游客服务的周全。每个地方每件文物都同时有韩、英、中、日四种文字说明。你看不到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你会看到,年轻的妈妈娓娓动听地给学龄前的儿女们讲述那些陈列的器物,孩子们听得如醉如痴的场景。另外在参观天马冢的时候,这是个处于闹市的古代陵园,我们走在陵园里的小路上,不时会看到一两只松鼠旁若无人地在草地上觅食,一队队韩国的学生们从它们身边经过,只是向它们友好地招招手而已,没有人去惊扰它们,这使我们深深地感到这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吧。不光是在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如此,在任何一个韩国的城市都有国立的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实实在在当成了进行韩国历史文化教育的场所,你绝不可能看到这些地方改作“家具展览会”“房展会”的现象。另外无论是世界文化遗产景区还是博物馆,门票都很便宜。如佛国寺是3000韩元( 1000韩元合 9元人民币),票价比长城、故宫、颐和园都低。反映新罗国古都历史的庆州国立博物馆的硬件设备堪称一流,门票仅400韩元。须知,韩国人均GDP是我国的十倍!

 

 

韩国政府在保护自然景观上不遗余力,这点在釜山、济州两地最为明显。釜山地区、济州民俗村两地一为古建筑众多,一为自然风光秀丽,十分具有旅游价值。韩国政府规定在这两地不准随意盖房,建筑物不得超过三层楼高。居民如要盖房必须经过政府审批,如果合格,同时楼层、建筑风格符合规定,政府将免其建筑税;如果违章建筑,将罚以高额罚款。这样一来,政府既然奖罚分明,居民自然按规行事。关于韩国政府出台政策的灵活性与科学性,在这里我还想多说两句,在访问韩国的几天里,感觉韩国人开车特别遵守交通规则,因此堵车现象和交通事故就很少,我们问陪同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我们,这主要得益于韩国政府制定的浮动的机动车保险金制度,只要机动车当年没有发生交通事故,在下一年度上机动车保险时,就下调一个档次的保金,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就上调一个档次的保金,也就是说这个制定是对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在保金上进行奖励,对发生交通事故的在保金上进行惩罚,一个好的制度胜过无数次的说教。

 

 

在国内关于世界文化遗产惨遭破坏或损害的报道层出不穷,其罪魁祸首当属把世界文化遗产当成了“摇钱树”。常常听到“一把大火烧了一座大殿”、“几根索道损害了文化景观”、“一座宾馆使景区不伦不类”的议论。乃至有人说“新的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就是其遭受破坏的开始”、“申”来就“死”。

 

 

捍卫自己的文化遗产,口号喊得再响没有多大用处,重要的是真正让我们的民众发自内心地认同这种出自本土的价值观,使之成为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灵魂,这样才谈得上“对得起列祖列宗”。狭小的国土,对于韩国人来讲,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事实;它是局限,同时却也是再生出新文化创造力的最基本的所在。它可以因着文化与历史的积极承续,成为今天的生活和明天的创造的精神承载、信仰的立脚点。正因为这样,对于自然的保护,对于历史的追慕,对于文化的尊重,在韩国人那里,也就有了它最为实在的基础。

 

 

也许,我们可以因为中国拥有远比韩国丰富的资源、广袤的土地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骄傲自豪,处处都要体现大制作、大手笔、大排场,坦诚地讲,有的时候,我们却又不能不惭愧于现实中我们对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轻忽与疏远、漠视与淡然。前不久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题为《谁来消除〈无极〉生态之灾》,说的是地处海拔4000米的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池水清澈澄明,池畔遍布硕大鲜艳的杜鹃花,周边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绿茵茵的草地。但因电影《无极》剧组的到来,“美丽的天池犹如遭遇了一场毁容之灾”,饭盒、酒瓶、塑料袋、雨衣等垃圾代替了杜鹃花海,天池边禁伐区的一片高山杜鹃被推平,用沙石和树干填出一条简陋公路,一个混凝土钢架怪物耸立湖边,一座破败木桥将天池劈成两半……而近年来,破坏自然生态的报道时有耳闻,作为一个有着古老文明而又急于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中国和中国人确实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自身对于人与自然、文化与历史的现实态度。

 

 

   七天的时间确实不算长,对韩国的印象只能说是惊鸿一瞥,看到和听到的也只是一些皮毛,但一滴水可以映照出太阳的光辉,小事也能说明大问题。韩国人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历史文化的精心守护,对民众素质的不懈培养,民族精神的凝聚锤炼,无不在社会生活的一些细节中体现出来,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细节也能成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