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别墅的优美句子:小红的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6:13
                                                                                  小红的幸福  
                                                     ——写在春节前                                                                                              王海鸰                                                 小红父亲是我堂兄,我是小红的姑姑,同在北京生活几十年,只见过四次。  第一次在西单胡同四合院她家,当时我刚从山东长岛调到北京,奉父命去堂兄家看望,小红那时是初中学生。第二次在我单位,小红要考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我请演员为她做表演辅导。  第三次在首都机场,2002年夏我受邀去上海看美国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等安检时,一个穿吊带的少妇拖着箱子笑吟吟走来跟我说她是小红。我怔住,完全没办法把眼前的时尚女子同记忆中的瘦伶伶少女联系一起,想想,我与她居然近二十年没有见过。     小红跟我说她和家人这些年的情况。父母退休;姐姐在央视做栏目;她在中国话剧研究所做导演,主攻舞台文艺演出。那次我才知道,她大名叫王潮歌。  我大吃一惊。  做为总政话剧团资深编剧、舞台业内人士,王潮歌这名字于我耳熟能详。先是1995年舞台剧《华夏民族魂》的轰动,接下来《共创明天》、《走向新世纪》、《乘愿再来》等一部部舞台作品的问世,“王潮歌”三字被同行们在各种场合不断提及,诸如“诗意而充满哲思”,“每一次都是新的”,“最具创新精神的女导演”……听多了,搞得我都开始八卦:这女导演多大了?结婚了没?长什么样?  从知道了王潮歌是小红那一天起,我对这位女导演的关注从被动变成主动。——2004年桂林外景实地大型文艺演出《刘三姐印象》使“王潮歌”三字从业内走向了业外,然后,2007年《印象西湖》,再然后,2008年《印象丽江》,同年,人称“铁三角”的印象系列导演组张艺谋、王潮歌、樊跃担纲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自此,王潮歌在全国声名鹊起。那些日子,坐家里看小红频频亮相于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我自豪极了。  却没同她联系。联系方式有,第三次见面我们互留了手机。不知为什么她没联系我,我不联系她是因为没什么话说。二十年不往来的陌生,亲骨肉都会隔膜成路人,何况姑侄?还是“堂”的。  去年,三月,小红来短信了。  她邀我去武夷山看第五个“印象”,《印象大红袍》。这短信这邀请让我温暖安心,但犹豫。不为忙——当时很忙,小说《成长》刚开头正写到好处——再忙,对小红有帮助,比方说我去了能给她捧场添彩像王菲或赵本山什么的,我定撂下手头一切千山万水奔去发热发光,可惜我若去给人添的只有麻烦。  小红她是好意给长辈我一个休闲娱乐的机会,可惜她不知道,身为话剧编剧我不知看过多少舞台剧和文艺演出了。在我们单位,管看演出叫 “观摩”,由单位出观摩费,有车统一接送,观摩剧目多少是衡量工作态度积极与否的一个标志。可以说,别娱乐在我已成劳作。那次我终是没去。牺牲了自己还麻烦了别人,何苦?转眼十一月,小红再来短信,再邀请,这次是去舟山看她的第六个“印象”。我回短信,先祝贺,再谢谢,最后说,不麻烦了。  小红回长短信:“《印象普陀》在今年最后一个夜晚最后一个小时开演,一直演到明年第一个小时到来,有108位法师颂吉祥经,为大家祈福,期待您能来。我有今天姑姑曾给予帮助,我希望有机会成为您的骄傲!”   都明白即使没那“帮助”她照样能成,但她既这样说,让我惭愧的同时不好再坚持推辞。  抵达舟山当晚,小红派司机把我接到她工作地点附近的酒店餐厅。同在的有她父亲,她姐姐,她先生。母亲因血压高在房间休息由小红的女儿陪着,就是说,她的全部家人都在舟山。  我没想到。  姐姐笑说:“她一直这样,走哪把爸妈孩子带哪,说是她工作必带的行李。”小红说:“跟爸妈一起我心里踏实。……姑姑您瞧我爸多帅啊,哪像这么大岁数的人啊,挎着他走在外面我特自豪!”父亲高兴得哈哈笑特自豪地补充:“海鸰你知不知道我现在自己开车?七十多岁的人啦!”   姐姐手机响,某市长打来求见王潮歌导演,想在当地搞“印象”项目。小红说:“姑姑您知道吗?现在全国有六七十家在后面排着,我的工作下辈子、下下辈子也做不完!”父亲说:“小红不容易,一个小女子,要指挥上千人,我有时都想不明白,这孩子怎么这么能干!”   谈话不可避免的话题自然是我父亲。  小红说:“到现在还记得爷爷第一次来家的情景,小汽车开进胡同开到我们家院门口已经很轰动了,没想到更轰动的还在后面,车上下来的人带着警卫员!警卫员腰里挎着枪!全胡同的人都跑来看,那时我还是个小女孩儿,自豪得呀,自豪了好几年!”姐姐补充:“那次爷爷还给咱们带来了小火车!”……   我们团聚在明黄灯光下,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笑啊说啊,我听着记着思绪偶会飘开:爸爸还有这事啊,还给她们带小火车啊,给我们都没买过呢。爸爸很看重他家的人呢……    一向是自认为、公认为的孝顺女儿——有空就往家跑,为回家在火车上站一夜是常有的事,给爸妈买东西绝不吝钱——然而,此刻,面对小红和小红的幸福,我羡慕不已,惭愧不已,懊悔不已,痛苦不已!  我爸爸不在了,妈妈也是。有时看人问明星“如果给你十五分钟随便变,你想变什么?”我会在心里答,变到1989年9月19号前,变成那个父母双全的幸福女儿。  我有很多话要跟爸爸妈妈说:当年爸爸从海岛出来参加革命,怎么想的?妈妈三岁便成了孤女,怎么长大的?爸爸从戎几十年,经历了些什么?妈妈参军后认识了爸爸,谁先看上谁的?我名字里的“鸰”字现在都鲜少人用,当年爸爸怎么想到了它的?妈妈十九岁就做了妈妈,如何把加保姆在内的九口之家主持得一日三餐四季衣裳温暖和睦有声有色?……   这些话父母在世时我想过,想过多次,一次没说。思路是,父母是自己的,跑不了,机会有得是,我得先 妈妈三岁便成了孤女,怎么长大的?爸爸从戎几十年,经历了些什么?妈妈参军后认识了爸爸,谁先看上谁的?我名字里的“鸰”字现在都鲜少人用,当年爸爸怎么想到了它的?妈妈十九岁就做了妈妈,如何把加保姆在内的九口之家主持得一日三餐四季衣裳温暖和睦有声有色?……   这些话父母在世时我想过,想过多次,一次没说。思路是,父母是自己的,跑不了,机会有得是,我得先捡更重要的事情做。我一心一意做着我认为的重要事情,直到父母相继离去才徒然回首;不是不知道父母总归要去,只不知道自己为何知道还不能及时去做?  与堂兄一家同居一城几十年没有联系,我工作不坐班、数次搬家没固定电话,我不跟对方联系对方便找不到我。年轻时我犯着很多年轻人易犯的错误,以为亲情既是天生,便会永存,无须建设修护——愚钝、愚昧、愚蠢的我啊。          看大伙为春节回家喜悦、奔波、苦恼、发愁、挨冻、受累、裸奔……我多么羡慕。思念是痛苦的,无可思念更痛苦;回不了家是难过的,无家可归才真难过。春节是显微镜,放大着幸福,更放大着孤独。           2010年12月31日夜我坐在舟山的寒风里看《印象普陀》演出至2011年,做为资深观剧人我的感受是:震撼。百闻不如一见。          谢谢小红。愿永远幸福。                                                                                                                                 20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