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建材市场大全:一语道破中国千年潜规则: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4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54:43
为人处世的大忌——固执偏激  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
  很多老人一张口,你会看见舌头还在,但牙齿已经掉光了,刚硬的东西终究无法战胜柔弱。我们还经常看见门被虫蛀了,但门轴的地方却完好无损。由此可见,偏激固执远远比不上圆融灵活。  记得在中学时候,教我们数学课的李老师,为人嫉“恶”如仇,原则坚定,最看不惯打架、偷懒和早恋的学生。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当然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他因为过于坚持原则,任教之后不到一周,就闹出了人命。
  一个早恋的女生,和男同学在楼道偷偷接了一个吻,被他发现了。一时火大的他想都没想,就让这名女生罚站两节课,还把她的“丑事”当众讲给全班学生听,警告大家要引以为戒。这下可好,犯错的女生性格刚烈,忍受不了这种屈辱,直接从五楼跳了下去。
  李老师就犯了走极端的毛病——这正是为人处世的大忌!操守严明是好事,但如果执行的时候过于激烈,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就必然会造成致命错误。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李老师当时不声不张,下午放学后再单独跟这位女生谈谈心,用聊天的方式了解她的性格与真实想法,然后对症下药,给出合适的建议,效果自然就会好得多。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如果固守一种模式,一味偏激地为人做事,固执到底,就必然会走进偏激的死胡同。这样的人往往抱着教条原则不肯放手,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还自认为完全是为了别人好。其实,他已经犯了为人处世的大忌!他们不管活了多大年龄,都是不懂人情世故的笨蛋。
  有句话说:“呼唤什么缺什么。”咱们中国人虽然呼唤中庸,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处处走极端。也正因如此,现在国家又提倡和谐社会,其核心意思就是中庸,让人们不要偏激和走极端。圣人著书立传,言传身教,大力推崇中庸之道,我揣摩有可能就是感觉到这种走极端的危害,以圣人的慧眼洞察到如此下去,将祸及后人,才下决心矫枉过正,但很遗憾,世世代代的华夏子民,一面在学习着圣人的教诲,一面却不知其真谛,继续在做着走极端的事情。
  中国还有句成语叫做非此即彼,大意是说一个人在做选择时,要么这样,要么那样;而“这样”和“那样”之间的关系就是“是”与“否”的关系,似乎是难以调和的绝对的对立。事实上,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如此绝对,我们总能从中找到一种中庸处理的方法。

  美国著名的埃菲尔建筑公司在承建某山区一条铁道的过程中,就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难题:当工程进行到将近一半的时候,却在铁道的断头处发现了十几棵树,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进度。
  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用电锯把这十几棵大树彻底地砍伐掉,给铁道让道儿。但如果这样的话,树上的鸟儿就将失去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显然,这有悖于公司的一贯提倡的“环保、博爱”的宗旨。二是,绕开这十几棵大树,重新选择区域修建铁道。如果这样,既可以与公司的宗旨相吻合,又可以提高公司的信誉,在业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只是这样一来,公司则会在工程预算款的基础上要多出很大的一笔额外开支。
  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后来,副董事长约翰在董事长联系不上的情况下作出决定:为了维护公司的形象,宁愿花费巨额开支,也要保护鸟儿的家园,绕道选择区域重新修建铁道。正当大家准备执行他的决定之时,董事长劳斯顿从国外回来了。劳斯顿在听取了董事会的情况汇报后,毅然推翻了约翰的第二套方案。当然,劳斯顿也没有选择第一套方案。而是让工程队将这些大树连根拔起,一棵又一棵地平移到距离隧道十英里的地方,并把它们培植起来继续生长。平移走这些树,一方面可以让公司的铁道工程继续进行下去,从而避免一笔巨额的额外开支,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小鸟继续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园,同时,还保持了公司的经营宗旨,维护了公司的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么“这样”或要么“那样”的选择,令我们头痛不已,这时候,我们试着想一想劳斯顿的这个小故事,辩证地处理一下“棘手”的两难选择,是不是会好一点呢?只有你开动脑筋,总能从这些看似只有走极端的情况下,找到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总是带着“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有罪”的偏激去做人,必然遭受众人排斥。对我们来说,坚持某种为人处世的标准固然是对的,但如果变成一种偏激和固执,用教条似方法地去执行,就会给他人造成伤害。许多事情都要视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合理的方式去执行。
  《菜根谭》说:“燥性者火炽,遇物则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杀;凝滞固执者,如死水腐木,生机已绝。俱难建功业而延福祉。”意思就是,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就像炽热的烈火,仿佛跟他接触就会被烧毁;一个刻薄寡恩的人就像寒冷的冰块一样冷酷,仿佛碰到他都会被无情地伤害;一个固执呆板的人,就像静止的死水和腐朽的枯木,毫无一线生机。这些人都难以建立功业,造福于人。
  “中庸”这个词,阐释的就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既让我们讲原则,又必须做到不偏不倚,居于中正。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太过分。另外,我们在处世中还必须懂得灵活变通,不能太依着自己的性子,而是要考虑实际情况,做事合情合理,做人适可而止。  祸起多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唯多事者,方知少事之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什么琐事可牵挂;最大的灾祸莫过于疑神疑鬼。只有琐事缠身的人才知道少一事的好处;只有平心静气的人才明白多心猜疑是最大的灾祸!  有个乡下绅士来到城里看牙医。医生说要打麻药,那位绅士马上掏出他的钱包。牙医说:“先生,现在不用付钱。”绅士回答:“哦,我只是想确定一下被麻醉前还有多少钱。”
  这位绅士就犯了疑心过重的毛病。当然,在险恶的社会上行走,保留警惕性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过度就成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出自《新唐书•陆象先传》。“后来变成我们常说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陆象先经常对人说:“天下本来没有那么多的事,只是庸人自找烦恼,把事情越弄越复杂。处理问题只要能弄清是非,正本清源,事情自然就简单了。”人生中的不幸和祸端,大都因多心而起。如果一个人凡事多心,就会“疑心生暗鬼”,本来很正常的事,也会弄出风波来。

  记得曾在某报读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自卑的丈夫,因怀疑漂亮的妻子有外遇,整天心神不宁,上班的时候瞎琢磨:她都去哪了?做了什么?然后回到家就开始像审问罪犯似的,对妻子这一天的行踪刨根问底。妻子当然受不了,就跟他吵架。彼此失去了信任,关系越来越疏远,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后来妻子无法忍受,郑重提出离婚。这时候丈夫的疑心一下变成了“现实”,觉得妻子果然背叛了自己,一定是想跟外面的小白脸远走高飞,现在想一脚把自己给踹了。由疑生恨,由恨生怒,于是当天晚上就对妻子实施暴力谋杀。等他戴上镣铐,读到妻子写下的日记后才明白,原来妻子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兼职,为经营这个家一直奔波劳碌。自卑的丈夫这才醒悟:原来错的那个人是自己!因为自己的疑神疑鬼,彻底毁掉了美满幸福的家庭。

  由于多心和疑神疑鬼,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被搞得越来越复杂。就好像一根简单的毛线,被我们绕来绕去,结果绕成了解不开的乱线团!烦恼和灾祸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一开始我们就保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去处理,很多麻烦和悲剧就能避免。
  古语曾说:“相由心生,相由心灭。”如果你看谁都不像好人,结果一定会成为众人眼中的“恶人”。你对别人有猜忌,怀疑这儿,猜测那儿,别人发现你的这种心理之后,第一,会主动疏远你;第二,有好处也不念着你。你看,猜忌之心轻易就让你变成孤家寡人了!
  一个人如果陷入多心的境地,就会变成不可救药的“庸人”。这个时候,心里想的多了,迷惑自然就会多。一旦理智失控,就会为自己惹来是非和灾祸。友情、爱情、亲情,都会让他搞得鸡犬不宁,生活充满了痛苦。这样的人生不是我们想要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微妙!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多心,或许就会演化出你根本预想不到的局面。但事后回想,就会发觉责任其实全在自己,还不如避开起初的那一事呢!可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就免不了因多心而招祸。
  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这种心态呢?郑板桥有四个字的条幅广为流行:“难得糊涂。”这四个字不失为一剂良药。生活中,我们不妨多琢磨、多体悟这几个字。何时糊涂,何时又聪明?怎样才不多心,如何才能少事为福?这就需要我们谨守自家田,莫管他家事,尤其是别人的私事不要瞎掺和。除非对方在做违法之事,否则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自己解决为好。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并非让我们不干事,而是让我们不操无谓的闲外心,干好自己的分内事。也就是说,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将最复杂的事情处理好,而不是因自己的多心多事,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一团糟。

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6-11 19:51:51  阶梯递进心理法则——恩要自淡而浓,威需从严至宽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给人恩惠应该从淡薄到浓厚,如果开始浓厚而逐渐淡薄,那么人们就容易忘掉你的恩惠;树立威信要先严厉而后宽松,如果先宽松而后严厉,人们就会怨恨你的冷酷。  冬天下雪的时候,一个快饿死的乞丐,躺在街角的阴冷处,可怜巴巴地望着路人。有一位农夫实在不忍心,就把刚买来的鸡腿送给了他。乞丐感激涕零,拿过去就狼吞虎咽,吃完了还跪下给他磕头。没几天,农夫又经过那里,乞丐见他来了,眼睛顿时一亮。这次农夫给了他一个热乎乎的饭团,希望他能填饱肚子。没想到,乞丐失望地摇摇头,像看吝啬鬼一样瞪着他,十分不情愿地接过饭团,说他是小气鬼,诅咒他活不过这个冬天。
  农夫回到家,气得睡不着觉。老婆听他讲了事情的原委,对他说:“人心就是这样,永远不知足。如果你先给他一个饭团,再给他鸡腿,他一定很感激你。”

  这就是阶梯递进心理在作怪。如果同时有两种食物,先吃美味佳肴,后吃粗茶淡饭,就发觉难以下咽;反之就觉得这餐饭吃得很香甜。在管理中同样如此,老板先给员工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看到自己严厉的一面,日后管理起来就比较容易。若开始宽松地要求他们,就会惯出毛病来,当你再想上紧发条的时候,难度已经增加了百倍,他们对你的严厉会感到非常的反感。

  有人听到这样的分析,或许会认为,帮助别人竟然还不讨好,那么我们就不要帮助他们好了,有了恩惠自己留着,何必给他们讨嫌呢?这样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绝对不可忽视帮助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凡是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给别人小恩小惠是开拓和巩固人际关系的“常规武器”。一个从不帮助别人的人,很难想象怎么能在这个社会上吃得开?因为人情就是财富,让别人欠你一个人情,就等于写下了一张不定期归还的欠条,将来一旦有机会,别人肯定加倍地还给你。但是,帮助人也绝非饿虎扑食,不分轻重、不讲策略地扑上去这么简单,像上面这位思想单纯的农夫,他虽然做了助人为乐的好事,却得不到好评,原因就在于第一次给的太多太好了,反而提升了乞丐对他第二次施舍的期待。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翻成喜也。”意思就是,用千金来馈赠他人,有时难以打动人心换得一时之欢喜,相反有时候一顿饭的恩惠却能使人终身感激。这是因为有时过分的关爱反而变成仇恨,而一点小小的恩惠反而容易讨人欢心。善于运用小恩小惠的技巧,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小恩小惠,实际上就是一种感情投资,最好时刻就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大家都送的时候,你的作用就显现不出来,别人也无从感受你的诚意,但是在危难时送,他就会感激你。在困难中得到了帮助,他将会记得长久,感受最为深刻。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什么要报?因为没有这滴水,可能就没命了,这滴水就是活命之水。宋江为什么得到梁山好汉的尊敬?就是因为他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以致人们称他为“及时雨”。在情感投资中,及时非常关键,帮得早,不如帮得巧。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的塑胶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由于石油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而此时的进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并抬高物价,致使许多厂家停产,濒临倒闭。在这个关键时候,李嘉诚出现在了风口浪尖。他倡议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并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与国外原料商直接交易。由于他们现在的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所以购进的原料价格降低,并按实价分配给股东厂家。于是,进口商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了。之后,李嘉诚还将长江公司的1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场一半的价格卖给了一些濒临倒闭的厂家。在这次危难之中,有几百家塑胶业的厂家得到了李嘉诚的帮助,他因而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从此以后,他在业内的威望更大,而自己的生意也越来越顺利。

  最高明的情感投资就是急人之难、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如果你能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那么你就成了他的恩人。什么时候你有了困难,别人肯定会在重要时刻助你一臂之力。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总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东西。事实上,要想得到,必先施予。但施予也要讲究技巧,并不是所有的给予都会有效果。对别人的帮助,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好。如果别人这个时候不需要帮助,为了表示你的友好,你非要主动帮忙,这样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别人反倒以为你是故意要让他欠人情,并不是真心实意的帮助。
  由此可见,施恩应该从小到大,不可一下就满足对方,否则会惯坏他的胃口,导致你后来的帮助失去意义。同时还要记住——不可过于直露,以免对方感到不好意思,导致脸上无光。另外,如果别人帮过我们什么忙,也不要傻乎乎地四处张扬,这样会使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开始让别人吃鸡鸭鱼肉,到后来慢慢让别人吃糠咽菜,这只会把自己之前对别人的好全部毁掉。
  立威从严至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在树立自己威望的时候,切不可一开始就与下属嘻嘻哈哈,这会让他们觉得你并不比他们强多少,从而在工作中不会认真对待。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你的厉害,然后再慢慢放宽尺度,让他们感激你的退让和随和。

  这就是《菜根谭》教给我们的管理技巧,可以说是CEO的智慧——每一个欲做大事者都要懂的。

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6-13 19:24:03  在羊群中生活,一只狼还敢认为自己是狼吗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波浪滔天时,坐在船中的人并不知道害怕,而站在船外的人却吓得胆破心寒;公共场合有人放肆谩骂在座的人,同席的人并不知道警惕,反而会把站在席外的人吓得目瞪口呆。所以君子即使被某件事卷入漩涡中,但是心智却要抱着超然物外的态度。  一只小狼无意间闯进羊群中,很快这只小狼就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因为它跟身边的羊长相、叫声都不一样。周围的羊显然对这只奇怪的家伙很不友好,因为它的行为方式是那么别扭、格格不入。结果,为了不让自己特别“显眼”,这只小狼就使劲地压低自己的嗓音、不伦不类地像羊一样在野外啃青草,它有锋利的牙齿,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甚至它还像羊一样害怕同类会袭击自己。
  一个人做事就怕迷惑于事中却不自知,这样就可能会把谬误当真理,把错误当正确。
  战国时期的奇书《韩非子》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庞恭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难以相信。”庞恭说:“有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有些怀疑了。”庞恭又说:“有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恭说:“街市上明摆着没有老虎,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到大梁的距离,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魏王说:“我知道怎么办。”然后庞恭告辞而去。后来魏王果然听信小人的谗言,日渐远离庞恭。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人对事不能认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周末的时候,丽丽和男朋友去商场买了一件自认为很不错的衣服。但是,周一丽丽穿着这件漂亮的衣服上班的时候,很多同事都提出了相反的意见,比如风格不符、颜色不对,总之好几个同事都这样说。
  本来高高兴兴穿着新衣服上班的丽丽,以为会受到大家的好评,但是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于是,丽丽也开始觉得自己的眼光有问题了,回家之后,就把这件衣服放在衣柜的最底层,以后再也不穿了。
  为什么丽丽的观点发生改变了呢?难道真的是她的眼光不好么?事实也许并非如此。审美很多时候,只是个人的感觉。但是,如果经过了别人的评价,丽丽就把别人的意见内化成了自己的意见,认为这件衣服真的不好看,甚至她还看到这件衣服更多的缺点,比如做工不精细,遗留小线头等等,于是更加懊恼自己的失败。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类似的感触呢?你和朋友看完一场电影后,你感觉这个电影还不错。不过,还没有等你说话,朋友就说出了这样的话:“什么啊,还是名导呢,真垃圾!”旁边的人也跟着附和:“白白浪费了这么长时间!”于是你口里刚刚含着的“不错!场景、色彩和剧情都很到位!”就生生地咽下去了。于是你听着朋友“针针见血”地剖析电影怎么不好,你也渐渐觉得这个电影的确不是很好,甚至你也会像大家一样,指出一些这个电影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想过没有,为什么你最初的意见到了最后竟然因为朋友的话而改变了呢?你的意见是什么时候失去的,而又是什么时候,大家的意见成为了你的意见呢?想过没有,你的内心其实是害怕自己的意见遭到大家的反驳,害怕自己被别人否定,而这种压力,对于单独的你来说要显得“弱小”很多。所以,最后你选择了和大家站在一起,甚至为了“迎合”大家的观点,提出了与自己意见相反的论断。在心理学上,这种心理变化就是群体极化。
  心理学家发现,一群人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比单个人更容易向极端的方向倾斜,或者过于保守,或者过于冒险,最后的决策总是与最佳的决策背道而驰。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冒险的决策总比保守的决策要多一些。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总会看到一群疯狂的人在做一件疯狂的事情。比如,战争,最为著名的就是法西斯引发的二战,另外一些复仇团体、宗教狂热分子身上也有群体极化的影子。
  那么,为什么群体决策会出现这种极端现象呢?心理学家发现,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其一,责任分化。作为一个决策,参加决策的人越多,承担责任的人越多。所以,也就减少了每个人因为承担责任而带来的压力,当然,人们还会感到自己失败的风险会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集体决策的时候,冒险要比保守的几率高的原因。
  其二,人与人的对比。我们总希望自己被别人喜爱和认可,所以,也就趋向于向多数人靠拢。
  其三,信息的影响。生活中,我们总会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和信息。并且,我们总愿意听到更多支持者的理由。就像我们评论一部电影,尤其是在评论这个电影不好的时候,总希望有人提出一些新观点来证明这个电影不好。而这与电影本身好坏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群体极化对于决策并没有什么好处,看看那些疯狂的群体暴力事件就可见一斑。所以,如果你在决定做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要切记:并不是找越多的人和你一起进行决策就是正确的,群体决策有时反而会让你走向失败。
  这个时候,坚强地相信自己,没错!

↑回顶部 ↓至底部

分页符(以下是原贴第35页更新内容)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6-20 08:30:54  《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在新浪读书频道心理励志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三名、当当网读书频道心理励志类畅销书排行榜第六、北京新华励志类畅销书排行榜第9名

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6-20 08:33:13  建议购书方式
  1、直接订购:010-59416529
  2、淘宝购买。
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6-20 16:54:35  欲望-实力=痛苦指数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渔唱樵歌,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世人被名利困扰,因此开口就说人间是苦海。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世界的另一面是白云青山,奔流河水与奇岩美石,迎风招展的花草,呢喃歌唱的可爱小鸟,以及渔夫樵客歌唱时山谷的长啸与回应。这时才会恍然大悟人间既非尘嚣万丈,世界也非苦海一片,只是人们使自己的心落入尘嚣,堕入苦海而已。  有人总结这样一个公式:欲望-实力=痛苦指数。
  当欲望超出自己的实力,又不能实现时,就是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最容易走火入魔。
  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人抱怨自己如何如何命苦,社会如何如何不公。其实,这样的人大都是内心的欲望跟自我实力发生了矛盾。他们自我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欲望,于是就凭空多了许多抱怨。我常常以为,个人的欲望一定要跟个人的实力相匹配。一旦二者严重不协调,人的心理就会扭曲。现实中大量事例都在验证这一道理,一些既没能力又没靠山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铤而走险,做出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
  现代社会到处是灯红酒绿、吴侬软语,诱惑无处不在,这促使我们体内的欲火猛窜。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异常残酷,大部分人是无法拥有超强实力、取得高端胜利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有段时间看中了一套豪华复式房,但苦于口袋里的银两不足,欲望超出实力,于是痛苦产生了!那段日子,真是郁闷之极,每天晚上都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确实如此,一个人心头堆积太多欲望又无法满足的时候,就是最痛苦最无奈的时候。这个时候,会觉得生活真是苦闷,工作真是痛苦!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山依然是那样青,水依然是那样流淌,小鸟依然在自由地歌唱……而那些沉浸在名利中的人,永远都体会不到世界的大美。

  一个和尚在路上看到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方丈。来到禅院,他与老方丈一边品茶,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老方丈随口答道。和尚听到回答,顿时目瞪口呆。老方丈见状,问道:“什么使你如此惊讶?”“不,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今天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鼻子被绳子穿了,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方丈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人心被俗务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一只风筝再怎么挣扎,也飞不上万里高空,因为被绳子牵住;一匹壮硕的马,再怎么暴烈,照样被马鞍套上任由鞭抽,因为被绳子牵住。那么我们的人生呢,究竟又被什么东西牵住了?为了名利,我们东西南北团团转。我们人生中的快乐究竟逃到哪里了?
  好名之人,必为虚名所苦;重利之人,必为贪利所困。这正是许多人总也跳不出苦海的原因!事实上,对名利的追求并非坏事,毕竟人活着总要追求点什么。只是对名利放不下,才是人生幸福的大敌!
  《菜根谭》中说:“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意思就是,贪欲会让人由刚直变为懦弱,由聪明变为昏庸,由慈善变为残忍,由高洁变为污浊,最后损坏一生的品格。
  放不下,就会被名利所困。物欲情欲遮住眼睛,我们就看不见山川美景,眼前自然就是一片苦海。心里总有得不到的东西,满足不了的欲望,即使开着香车、住着别墅,活得照样辛苦。这样的人其实已经沦为欲望的奴隶,又怎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呢?  春风得意的时候,其实是最危险的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不要趁春风得意而轻率对人许诺,不要借醉乱发脾气,不要一时冲动惹是生非,不要因精神疲惫而有始无终。  春风得意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一旦真正到了这一天,往往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意。如此快意之事,只是一个人闷在家中独自享受,岂不是很不过瘾?这个时候,我们就倾向于找一帮陪衬自己的朋友,让他们做自己的花瓶和电灯泡,然后自己欣欣然、心满意足地享受他们的吹捧。这种心理上的快感相信没有人可以拒绝。可正因如此,在春风得意之际跌下台的人数不胜数,他们摔得很惨,脑浆涂地、血肉模糊。他们用鲜血和脑浆写下的忠告就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最危险!
  为什么他们会摔得如此之惨?其实很简单,想一想“电灯泡”们的心情就知道了。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电灯泡”真的像你一样很得意吗?显然不是,你越得意,他们越感到羞愧!他们觉得自己生不如人,看着你摇头晃脑的样子,表面上他们在微笑祝贺,实际上内心里只有嫉恨!他们恨不得当场揪下你得意洋洋的脑袋做自己的夜壶!他们真实的想法就是——不择手段也要超过你!有的人甚至在背后酝酿诡计,而那个该死的人就是你。对在场的大部分人来说,有一天能把你这个得意的家伙踩在脚底下玩弄,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他们渴望看到一个最倒霉的你,一个像狗一样跪地乞求的你。有的人控制不住内心的嫉恨,甚至会心理扭曲,背后捅你的刀子!

  小孟约了几个朋友到自己家里聚会,主要目的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目前心情低落的李强放松一点。
  李强不久前因经营不善,没办法只得宣布破产,妻子也因感情不和与他闹离婚。他现在是内忧外患、不堪重负了。大家都知道李强目前的状况,因此都避免去触及与此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酒一下肚,就口不择言了,又加上刚做生意赚了一大笔,忍不住开始大谈他的捞钱经历和消费功夫。说到兴处,还手舞足蹈,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让在场的人都感觉不舒服。而正处于失意中的李强更是面色难看,低头不语,一会儿去洗脸,一会儿去上厕所。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了。他后来跟送他走的小孟生气地说:“他再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炫耀,这不是成心气我吗?!”
  小孟非常了解他的感觉,因为在以前他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房子、汽车,那种感受,真是生不如死。

  有些人总喜欢夸耀自己,每遇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吹嘘自己的成功。殊不知,这样常令别人不舒服,甚至反感。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人之常情,本来没什么好责怪的,但如果你在失意者面前大谈得意之事,那就是自找不痛快了。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擅长做事的人,看到不会做事的人,很可能会揶揄他一番:“你的脑子不够用吗?”这话必定会让对方恼羞成怒。所以,每逢开口说话,不管是什么内容,我们都要力避过于春风得意,一定要低调谨慎,千万不要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
  当你正得意的时候,要你不谈论好像也不太容易,谁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意气风发?但你谈论得意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对象。
  你可以在演说时大谈你的得意,甚至也可以对你的父母谈,享受他们满足的目光。但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在他们面前谈得意,就像在秃子面前抱怨头发少,在瞎子面前说太阳不够亮。失意的人非常脆弱,也最敏感,你的谈论在他们听来都充满了嘲弄,不可避免地感觉你在蔑视他。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失意者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伤害。
  一般来说,即使你当着失意者的面大谈自己的成功,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资格来反驳,但他们会耿耿于怀,甚至会有一种仇恨心理。这种心理不会立即表现在脸上,因为他知道,此时的任何行为在别人看来都是一个失意者无力的辩解,但他会通过别的方式来泄恨。例如,从此不再和你打交道,背后说你坏话,故意与你为难等等,从此你失去一个朋友,更可怕的是,你多了一个敌人,这是多么得不偿失的事!
  《菜根谭》中说:“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意思就是,凡是衰败的景象往往很早就在繁华的盛况之中隐藏着;凡是蓬勃生机也早就孕育在换季的凋零时刻。所以当你处于春风得意的顺境中时,一定要懂得低调的智慧,切不可到处炫耀。
  一个人喝醉就容易失态,而一旦春风得意就容易忘形,然后喋喋不休。春风得意的时候,身上的缺陷暴露无遗,噩运乘虚而入。当你在众人面前手舞足蹈的时候,死神也就开始对你手舞足蹈了!
  君不见昨天还在主席台上耀武扬威的贪官们,是如此的春风得意?然而转眼之间他们就完蛋了,被关进黑屋认真交代自己的罪行。这就是春风得意之后的“追魂令”!

  所以,人生越是得意,就越需要低调,时刻掌控内心的欲望,隐藏春风得意的嘴脸,夹紧尾巴做人!

↑回顶部 ↓至底部

分页符(以下是原贴第36页更新内容)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7-02 15:15:35  多谢各位支持:)

  本人这本书已经出版了,书名为《每天懂一点人情世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淘宝可以购到,或者经销商电话订书010-59416529

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7-06 17:25:08  笑看世态炎凉——每个人都是趋吉避凶的“自私鬼”

  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

  我有权势时,人们奉承我,实是奉承我漂亮的官服;我贫穷落难时,人们轻视我,其实在轻视我的布衣草鞋。原本就不是奉承我,我为何要高兴?原本就不是轻视我,我为何要生气?  曾有这样一个令人叹惋的故事,或许你曾在某处读过:
  一个女司机开着一辆载着乘客的客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客车上三名歹徒居然盯上漂亮的女司机,强迫中巴停下,要带女司机下车去“玩玩”,女司机情急呼救,全车乘客假装没听见。
  只有一名瘦弱男子应声奋起,却被打倒在地。男子气极,大呼全车人制止暴行,却无人响应。任凭女司机被拖至山林草丛。半个时辰后,三歹徒与衣衫不整的女司机归来。
  车又将行,女司机要中年瘦弱男子下车。男子不肯,倔持起来。女司机说:“喂,你下车吧,我的车不拉你!”中年男子急了:“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我想救你还错吗?”
  “你救我?你救我什么了?”女司机矢口否认,引得几名乘客窃笑。中年男子气极,恨自己身无大侠之力!救人未救成,可也不该得到被驱逐下车的结果呀,他坚决不下。“再说我买票了,我有权坐车!”女司机扬起脸无情地说:“你不下车,我就不开。”
  没想到的是,刚才还对暴行熟视无睹的满车乘客们,现在犹如刚刚睡醒般齐心协力轰那男子下车:“你别闹事,快下去!我们还有事呢,耽搁不起!”有几位力大的乘客甚至上前拖中年男子下车。直到那男子的行李从车窗扔出,他随后被推搡而下。汽车又平稳地行驶在山路上。
  车到山顶,拐过弯就要下山了,车左侧是劈山开的路,右侧是百丈悬崖。汽车悄悄地加速了,女司机脸上十分平静,双手紧握着方向盘,眼里淌出晶莹的泪水。
  第二天,当地报纸报道:伏虎山区昨日发生惨祸,一辆中巴摔下山崖。车上司机和十三名乘客无一生还。半路被赶下车的瘦弱男子看到报纸哭了。谁也不知道他哭什么,为什么哭。
  你是否十分憎恨车里的这群乘客?他们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装聋作哑,确实让人恨之入骨。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你也是乘客中的一员,你也恰好遭遇了这一场景,你会如何做呢?你是否会挺身而出与歹徒大干一架?我想也未必吧,说不定你正是其中装聋作哑的一个!
  “路见不平没人吼”,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司空见惯地集体冷漠,无论是面对小偷、歹徒,还是其他一些不法分子,敢于站出来吼一声的人越来越少。难道这只是正义的缺失吗?心理学家经过分析发现,“路见不平没人吼”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受到社会心理学中“旁观者效应”的影响。
  这种社会心理学现象,可以解释为“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也就是面对一种紧急事态,旁观者越多,大家采取行动的几率就越小,意愿也就越少。正因为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每一位旁观者都无动于衷,寄希望别人站出来解决问题,自己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事实正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是趋吉避凶的“自私鬼”!每个人都怕承担责任!
  《隋唐演义》中说:“世态炎凉,古今如此。”意思就是,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你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反正你都得承认这个“古今如此”的事实。
  君不见,天桥上摆摊的算卦先生们,随便弄把胡子就可以充大师,糊弄貌似很精明的人们。为什么可以得逞呢?无非还是人类趋吉避凶的本性使然。世态炎凉,正是这一本性造成。
  世人趋吉避凶、嫌贫爱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一与生俱来的天性,可不是读了几天《三字经》就可以彻底抹杀和消除得了的。如果你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不曾趋吉避凶的人,我可以毫不犹豫地给你一百万!可惜没有人可以找到。假设一下,在生活和工作中,谁不希望自己得到权力和金钱的青睐呢?对于那些拥有权力和金钱的人,大多数都采取讨好与媚俗的态度,换个角度看绝对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现象。
  一个人对世态炎凉感受的程度,是随年龄的大小和处境的不同而不相同的,绝非大家都一模一样。我在这里发现了一条定理:年龄大小与处境坎坷同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成正比。年龄越大,处境越坎坷,则对世态炎凉感受越深刻。反之,年龄越小,处境越顺利,则感受越肤浅。这是一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定理。
  当你有钱或有权时,人们巴结你;当你失去这一切时,人们又都嫌弃你。这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你会因此想不开或者愤愤不平吗?其实,只要明白他们在意的不过是你的财富或权势,而不是你本人,对这种现象就很好理解了,没必要对人们态度的转变斤斤计较,无法释怀。

  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有个人叫郑世钧。他考取功名后,就在南京做官。有次他回家探亲,四周乡亲和当地的县吏在几十里外欢迎他,每个人都来拍他的马屁,希望能得到他的赏识,沾沾他的官气。
  后来他得罪朝廷大员,丢了乌纱帽,贬回老家务农。这次,郑大钧发现没有一个人迎接他。朋友们见了他都绕着走,生怕沾上他的晦气。还有不少人,聚在他的身后,指指点点笑话他:“看,被朝廷一撸到底,光溜溜地回来了!”还有人说:“我早知道他不行,没有当官的命!”
  郑大钧一笑置之。没多久,朝廷查明他被小人陷害冤枉,于是对他重新启用。当府台的文书送到村里时,消息又一次迅速传开。这回,人们都不好意思上门了,原先弃他而去的那些好友,见他骑着高头大马从身边经过,尴尬地用袖子遮住脸,羞于跟他见面。但郑大钧已看透世态人情,不仅不对他们轻薄憎恨,反而主动下马,将一些不方便带走的家具、书籍等日常用品赠送好友。

  对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郑太钧的态度就很超然。他知道人们媚谄的是他的权势,讨厌的也是他的穷酸身份,而不是他本人,所以为何要因此而得意或生气呢?如果你能用宽广的心胸来包容别人,也就避开了世态炎凉对自己的“伤害”。
  当你离开原来有实权的工作岗位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以前常登门做客的朋友和亲人不来了!路上碰到熟人打招呼的时候,对方不像以前热乎了!去其他单位办事时,也不如以前顺利了。有些人因此就想不通,觉得那些人全是势利眼,“原来以前都是奔着我手中的权来的啊,拍的都是马屁,都是骗人,他们根本不尊重我这个人!”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人更加疯狂玩弄权力,犯下后悔莫及的错误。
  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呢?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有一颗超然的心,理性看待人际交往中许多势利的现象。佛家有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用一颗势利之心去看人,就会活在势利之中。只有身在名利场,不被名利缚,保持一颗平常心,才可在拥有财富地位的同时,又不被这些东西迷住心窍!
  对于世态炎凉,有一个过来人曾诚实地说:“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更好!”
  一个人如果能够这样思考问题,则世间的一些冷暖炎凉均无法加害于他了。

↑回顶部 ↓至底部

分页符(以下是原贴第37页更新内容)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7-11 20:03:16  春风得意的时候,其实是最危险的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不要趁春风得意而轻率对人许诺,不要借醉乱发脾气,不要一时冲动惹是生非,不要因精神疲惫而有始无终。  春风得意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一旦真正到了这一天,往往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意。如此快意之事,只是一个人闷在家中独自享受,岂不是很不过瘾?这个时候,我们就倾向于找一帮陪衬自己的朋友,让他们做自己的花瓶和电灯泡,然后自己欣欣然、心满意足地享受他们的吹捧。这种心理上的快感相信没有人可以拒绝。可正因如此,在春风得意之际跌下台的人数不胜数,他们摔得很惨,脑浆涂地、血肉模糊。他们用鲜血和脑浆写下的忠告就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最危险!
  为什么他们会摔得如此之惨?其实很简单,想一想“电灯泡”们的心情就知道了。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电灯泡”真的像你一样很得意吗?显然不是,你越得意,他们越感到羞愧!他们觉得自己生不如人,看着你摇头晃脑的样子,表面上他们在微笑祝贺,实际上内心里只有嫉恨!他们恨不得当场揪下你得意洋洋的脑袋做自己的夜壶!他们真实的想法就是——不择手段也要超过你!有的人甚至在背后酝酿诡计,而那个该死的人就是你。对在场的大部分人来说,有一天能把你这个得意的家伙踩在脚底下玩弄,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他们渴望看到一个最倒霉的你,一个像狗一样跪地乞求的你。有的人控制不住内心的嫉恨,甚至会心理扭曲,背后捅你的刀子!

  小孟约了几个朋友到自己家里聚会,主要目的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目前心情低落的李强放松一点。
  李强不久前因经营不善,没办法只得宣布破产,妻子也因感情不和与他闹离婚。他现在是内忧外患、不堪重负了。大家都知道李强目前的状况,因此都避免去触及与此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酒一下肚,就口不择言了,又加上刚做生意赚了一大笔,忍不住开始大谈他的捞钱经历和消费功夫。说到兴处,还手舞足蹈,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让在场的人都感觉不舒服。而正处于失意中的李强更是面色难看,低头不语,一会儿去洗脸,一会儿去上厕所。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了。他后来跟送他走的小孟生气地说:“他再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炫耀,这不是成心气我吗?!”
  小孟非常了解他的感觉,因为在以前他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正风光的亲戚在他面前炫耀房子、汽车,那种感受,真是生不如死。

  有些人总喜欢夸耀自己,每遇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吹嘘自己的成功。殊不知,这样常令别人不舒服,甚至反感。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人之常情,本来没什么好责怪的,但如果你在失意者面前大谈得意之事,那就是自找不痛快了。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擅长做事的人,看到不会做事的人,很可能会揶揄他一番:“你的脑子不够用吗?”这话必定会让对方恼羞成怒。所以,每逢开口说话,不管是什么内容,我们都要力避过于春风得意,一定要低调谨慎,千万不要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
  当你正得意的时候,要你不谈论好像也不太容易,谁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意气风发?但你谈论得意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对象。
  你可以在演说时大谈你的得意,甚至也可以对你的父母谈,享受他们满足的目光。但就是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在他们面前谈得意,就像在秃子面前抱怨头发少,在瞎子面前说太阳不够亮。失意的人非常脆弱,也最敏感,你的谈论在他们听来都充满了嘲弄,不可避免地感觉你在蔑视他。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失意者来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伤害。
  一般来说,即使你当着失意者的面大谈自己的成功,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资格来反驳,但他们会耿耿于怀,甚至会有一种仇恨心理。这种心理不会立即表现在脸上,因为他知道,此时的任何行为在别人看来都是一个失意者无力的辩解,但他会通过别的方式来泄恨。例如,从此不再和你打交道,背后说你坏话,故意与你为难等等,从此你失去一个朋友,更可怕的是,你多了一个敌人,这是多么得不偿失的事!
  《菜根谭》中说:“衰飒的景象,就在盛满中;发生的机缄,即在零落内。”意思就是,凡是衰败的景象往往很早就在繁华的盛况之中隐藏着;凡是蓬勃生机也早就孕育在换季的凋零时刻。所以当你处于春风得意的顺境中时,一定要懂得低调的智慧,切不可到处炫耀。
  一个人喝醉就容易失态,而一旦春风得意就容易忘形,然后喋喋不休。春风得意的时候,身上的缺陷暴露无遗,噩运乘虚而入。当你在众人面前手舞足蹈的时候,死神也就开始对你手舞足蹈了!
  君不见昨天还在主席台上耀武扬威的贪官们,是如此的春风得意?然而转眼之间他们就完蛋了,被关进黑屋认真交代自己的罪行。这就是春风得意之后的“追魂令”!由此可见,人生越是得意,就越需要低调,时刻掌控内心的欲望,收起春风得意的嘴脸,夹紧尾巴做人! 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7-16 17:09:37  不小心成为罪人了。罪过!

  我的本意并非如此啊。。只是大胆说了一些真话而已。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要想打倒奸臣和贪官,你要比他更狡猾才行。
  否则空有一腔热血,恐怕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哩。
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7-22 10:37:21  人情世故 其实就是一门换位思考的学问,大家不要想成太黑暗了!!!
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7-22 10:38:41  千百年来,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科技如何发展,人类生存的主题就没有改变:那就是活着,更进一步说——为了活得更好。人情世故也算是一门让我们自己活得更好的学问吧!!!
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7-27 17:45:50  中国现在的生存环境,不懂这些真的很难混了。所以大家不要骂我。

↑回顶部 ↓至底部

分页符(以下是原贴第40页更新内容)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8-03 12:39:11  现在越来越感觉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了。大家不要骂我。还是睁开眼睛看看中国吧。 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8-03 13:09:45  屎壳郎法则!
    明明大家都知道是臭屎,还是都要去吃!
    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把人都变成了奴才,毛主席的文化大革命也没用
    现在大家还是都在琢磨怎么挤进奴才队伍
  -----------------------------

  事实上,文化大革命强化了人情世故的重要性。
  可以细致地研究这段历史下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当时,不懂人情世故,恐怕连当官上学都成问题。
  当时,法律已经不具备权威性,就看人情世故关系如何,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作者:yueluodadi 回复日期:2010-08-03 14: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