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桥南派出所户籍办:魏执真“两类十型三候”治疗糖尿病并发心律失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25:21
魏执真(1937-),女,天津市人。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心病委员会常务委员、老年心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糖尿病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委员会副主任。 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擅治心律失常及糖尿病性心脏病。

魏氏认为糖尿病并发心律失常中医可称为”消渴病心悸”,临床宜分两类、十种证型、三种证候治疗。 两类分别是阳热娄(快速类)和阴寒类(缓慢类),各分五种证型,各型中又都可能出现气机郁结、神魂不宁、风热化毒三种证候。





验案1 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并发心律失常)

赵某,女,60岁,工人,2001年5月15日初诊。

患者自诉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冠心病、下壁心肌梗死病史5年。现症见:时自感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刺痛,伴乏力,口干,急躁怕热,夜寐不安,大便偏于,舌质暗红,苔黄,脉细促。心电图检查提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ST -T改变。诊断为消渴病心悸,辨证属阳热类心气阴虚,血脉瘀阻,瘀郁化热型。治宜益气养心,理气通脉,凉血清热为主。方用清凉滋补调脉汤加味。药用: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丹参30克,川芎15克,香附10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丹皮20克,赤芍20克,黄连10克,葛根10克,天花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并予西药拜糖平50毫克,3次/日,控制血糖。

服上药7剂后,诸症减,在此方基础上化裁治疗1个月余后,复诊症状消失,未再发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检查提示为ST -T改变也恢复正常。

按语:魏氏认为此型消渴病心悸多因阴虚燥热之消渴病日久伤及于心,使心之气阴耗损所致。心主血脉,心气不足,不能帅血畅行,致心脉瘀阻,瘀久化热。热可致急,瘀可致乱,遂引起心悸、数脉、疾脉、数而时止的促脉,脉数、疾、促均是血瘀化热的表现;心气阴虚可见心悸气短,疲乏无力,面色少华,脉细;心气阴虚,血脉瘀阻可见胸闷刺痛,舌暗红碎裂;黄苔为化热之征象。故治疗当以益气养心、理气通脉、凉血清热为法。方用自拟清凉滋补调脉汤:方中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丹参、川芎活血通脉;丹皮、赤芍、黄连清热凉血;香附、香橼、佛手理气通脉;再加葛根、天花粉养阴生津,以顾其本。全方共奏益气养心、理气通脉、凉血清热之功,使气阴足,血脉通而瘀热得清,数、疾、促脉得平.心悸自止。

附注:本案选自2003年《中国医药学报》。



验案2 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并发心律失常)

王某,男,53岁,干部,2001年4月24日初诊。

患者自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病史8年余,冠心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病史3年。现症见:自觉心悸,气短,胸闷不适,倦怠乏力,汗出,动辄尤甚,头晕头胀,腹胀,纳差,大便溏而不爽,舌质淡,舌苔白腻,脉缓而滑。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缓,ST -T改变。诊断为消渴病心悸,辨证属阴寒类心脾气虚,湿邪停聚,心脉受阻。治宜化湿理气,活血通脉。方用理气化湿调脉汤加味。药用:苏梗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川朴10克,香附10克,乌药10克,太子参30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羌活、独活各10克,浮小麦30克。予西药糖适平30毫克,3次/日,控制血糖。

服上药14剂后,症状好转,唯偶感心悸,乏力,时有胸闷气短。断其证转属心脾气虚,血脉瘀阻,血流不畅。治宜健脾补气,活血通脉。方用健脾补气调脉汤。药用:生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防风10克,羌活、独活各10克。

继服上药14剂后,诸症消失。心电图检查提示为大致正常。

按语:魏氏认为阴寒类心脾气虚、湿邪停聚、心脉受阻型消渴病心悸以湿邪停聚为主,本虚标实,且标实表现突出,故症见脘腹胀满,纳差,大便不实不爽,头胀而晕,苔白厚腻,脉缓兼弦滑等湿停气结之象;但同时又有心悸、气短、乏力、舌淡暗等心脾气虚之症。所以是以湿为标,以虚为本。故治疗宜急则治其标,以化湿为主,兼顾健脾补气。治法当为化湿理气,活血通脉。方用自拟理气化湿调脉汤:方中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健脾化湿;苏梗、川朴、香附、乌药理气化湿;羌活、独活祛风以助化湿;川芎、丹参活血通脉;太子参补益心脾。全方共奏化湿通脉、补益心脾之功,使湿邪化、心脉通、心气足、缓脉愈。

治疗后转为心脾气虚、血脉瘀阻、血流不畅型。此型特点是脉缓而非迟、非结,不怕冷,甚至怕热,四肢不凉而温,舌质暗淡,苔薄白。一派心脾气虚,心脉失养,血行缓慢,滞而不畅之象。但此型位在心脾而不在肾,是虚证而不是虚寒证,且无明显的湿痰之邪。故治疗当以健脾补气、活血升脉为法。方用自拟健脾补气调脉汤:方中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太子参、生黄芪大补心脾之气;配以防风、羌活、独活祛风;川芎、丹参活血通脉。全方共奏健脾补、活血通脉之功,使心脾气虚所致之缓脉得以平复。

附注:同验案1。



药方1 通脉理气汤

【组成】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地,天花粉,白芍,香附,香橼,佛手,丹参,川芎,三七粉等。

【功效】益气养心,理气通脉。

【主治】消渴胸痹(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心绞痛),心气阴虚,痰郁阻脉型。症见心痛时作,心悸气短,胸憋,疲乏无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嫩红裂,少苔或薄白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附注:本方选自1999年《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诊治荟萃——全国第五次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



药方2 疏气化痰汤

【组成】苏梗,香附,乌药,川朴,陈皮,半夏,草蔻,太子参,白术,茯苓,川芎,丹参,白芍等。

【功效】疏气化痰,益气通脉。

【主治】消渴胸痹(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心绞痛),心脾不足,痰气阻脉型。症见心痛时作,心悸气短,乏力,胸胁苦满,脘腹痞胀,二便不爽,纳谷不佳,舌胖质淡暗,苔白厚腻,脉弦滑。

附注:同药方1。



药方3 清凉滋补调脉汤

【组成】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白芍,丹参,川芎,香附,香橼,佛手,丹皮,赤芍,黄连等。

【功效】益气养心,理气通脉。凉血清热。

【主治】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心律失常)阳热类,心气阴虚,血脉瘀阻,瘀郁化热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痛,乏力,面色少华,口干欲饮,舌质暗红,碎裂,苔薄白或薄黄,脉数、疾、促、细。

【加减】若兼有气机郁结,症见脘腹、胸胁胀满,郁闷不欢,常叹息,大便欠畅,纳食欠佳,舌暗更甚,脉弦者,加郁金、枳壳、香附、乌药、大腹皮、川朴等,理气解郁;若兼有神魂不宁,症见失眠多梦,易惊,胆怯,精神不易集中或坐卧不宁,舌质淡暗,脉动者,加菖蒲、远志、炒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琥珀粉、朱砂粉、生龙骨、生牡蛎等,安神定志;若兼有风热化毒,症见咽痒,咽痛,鼻塞,流涕,甚或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口干欲饮,脉浮者,加薄荷、荆芥、连翘、双花、板蓝根、锦灯笼等,疏风清热。

附注:①本型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阵发室上速,心室率偏快的各种早搏,室性心动过速。②同药方1。



药方4 清凉化湿调脉汤

【组成】苏梗,陈皮,半夏,白术,茯苓,川朴,香附,川芎,丹皮,赤芍,黄连,太子参等。

【功效】理气化湿,凉血清热,补益心脾。

【主治】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心律失常)阳热类,心脾不足,湿停阻脉,痰郁化热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痛,乏力,饭后及卧位心悸易发作,口苦,纳差,脘腹痞满,大便不实,黏而不爽,舌质暗红,苔白厚腻或兼淡黄,脉数、疾、促、滑。

附注:①本型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各种室率偏快的早搏。②同药方1。



药方5 清凉补气调脉汤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人参,麦冬,五味子,白芍,丹参,川芎,香附,香橼,佛手,丹皮,赤芍,黄连等。

【功效】补气通脉,清热凉血。

【主治】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心律失常)阳热类,心气衰微,血脉瘀阻,痰郁化热型。症见心悸,气短,乏力,胸痛,活动及劳累后心悸尤甚,舌质暗红,苔薄白,脉促、代。

附注:①本型主要包括频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房结早搏,甚至形成二联律或三联律者。②同药方1。



药方6 清凉养阴调脉汤

【组成】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白芍,生地,丹参,香附,香橼,佛手,丹皮,赤芍,黄连等。

【功效】滋养阴血,理气通脉,清热凉血。

【主治】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心律失常)阳热类,心阴血虚,血脉瘀阻,痰郁化热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痛,面色不华,疲乏无力,大便易秘,舌质红暗碎裂,苔薄白或少苔,脉涩而数。

附注:①本型见于快速型心房纤颤。②同药方1。



药方7 清凉补利调脉汤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川芎,葶苈子,泽泻,车前子,丹皮,赤芍,黄连等。

【功效】补气养心,肃肺利水,凉血清热。

【主治】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心律失常)阳热类,心气阴虚,肺瘀生水,痰郁化热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咳喘,甚而不能平卧,尿少肢肿,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

附注:①本型见于心力衰竭,心动过速者。②同药方1。



药方8 健脾补气调脉汤

【组成】太子参,生黄芪,白术,陈皮,半夏,茯苓,泽泻,羌活,独活,防风,升麻,丹参等。

【功效】健脾补气,活血升脉。

【主治】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心律失常)阴寒类,心脾气虚,心脉瘀阻,血流不畅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或胸痛,乏力,不怕冷反怕热,肢温不凉,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缓而细弱。

附注:①本型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结区心律,加速的室性自搏心律。(2)同药方1。



药方9 理气化湿调脉汤

【组成】苏梗,陈皮,半夏,白术,茯苓,川朴,香附,乌药,独活,太子参,川芎,丹参等。

【功效】化湿理气,活血升脉。

【主治】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心律失常)阴寒类,心脾气虚,湿邪停聚,心脉受阻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或胸痛,乏力,不怕冷反怕热,肢温,脘腹胀满,纳差,大便不实不爽,头晕胀,舌质淡暗,苔白腻,脉缓而弦滑。

附注:①本型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结区心律及室性自搏心律等。②同药方1。



药方10 温阳散寒调脉汤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附片,肉桂,鹿角,桂枝,川芎,丹参,干姜等。

【功效】温阳散寒,活血升脉。

【主治】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心律失常)阴寒类,心脾肾虚,寒邪内生,阻滞心脉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乏力,怕冷,肢凉,便溏,腰腿酸软无力或伴头晕,耳鸣,阳痿等,舌质淡暗,苔白或白腻,脉迟。

附注:①本型见于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自搏性早律等。②同药方1。



药方11 温化散结调脉汤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肉桂,鹿角,干姜,白芥子,莱菔子,陈皮,半夏,川芎,三七粉等。

【功效】温补心肾,祛寒化痰,活血散结。

【主治】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心律失常)阴寒类,心脾肾虚,寒痰瘀结,心脉受阻型。症见心悸,气短,乏力,胸痛,怕冷或不怕冷,肢温或肢凉,舌质淡暗,苔薄白,脉结(缓而间歇或迟而间歇),结代。

附注:①本型主要见于早搏而心室率慢者,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率慢的窦房传导阻滞等。②同药方1。



药方12 滋养温化调脉汤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干姜,肉桂,阿胶,当归,白芍,生地,川芎,丹参等。

【功效】滋阴温阳,化湿散寒,活血通脉。

【主治】消渴病心悸(糖尿病心律失常)阴寒类,心肾阴阳俱虚,寒湿瘀阻,心脉涩滞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乏力,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兼碎裂,苔薄白,脉细涩。

附注:①本型主要见于心室率缓慢的心房纤颤。②同药方1。



药方13 理气调脉汤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或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川芎,香附,香橼,佛手,白芍,花粉等。

【功效】益气养心,理气通脉。

【主治】消渴病心衰(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心气阴衰,血脉瘀阻,肺气受遏型。症见心悸,气短,气喘,活动多则出现,舌质暗红少津,苔薄白,脉细数。

附注:同药方1。



药方14 泻肺利水强心汤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或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川芎,桑白皮,葶苈子,泽泻,车前子,白芍,天花粉等。

【功效】益气养心,活血通脉,泻肺利水。

【主治】消渴病心衰(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心气阴衰,血脉瘀阻,肺失肃降型。症见心悸,气短,咳喘,不能平卧,尿少,浮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数。

附注:同药方1。



药方15 疏肝健脾强心汤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川芎,香附,白术,茯苓,川楝子,泽泻,桃仁,红花,车前子,白芍,天花粉等。

【功效】益气养心,活血通脉,疏肝健脾。

【主治】消渴病心衰(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心气衰微,血脉瘀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型。症见心悸,气短,胁胀痛,胁下痞块,脘腹胀满,肢肿,尿少,大便溏或不爽,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数。

附注:同药方1。



药方16 温肾利水强心汤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丹参,川芎,生地,山萸肉,附子,肉桂,胡芦巴,车前子,泽泻等。

【功效】补益心肾,通脉利水。

【主治】消渴病心衰(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心气衰微,血脉瘀阻,肾失开合型。症见心悸,气短,咳喘不能平卧,尿少水肿,头晕,耳鸣,腰酸腿软,面目黑,甚而肢冷怕凉,舌质淡瘦,脉弦数。

附注:同药方1。



药方17 生脉理通汤

【组成】太子参、丹参各30克,麦冬、川芎各15克,五味子、佛手、香橼、香附各10克。

【功效】益气养阴,理气活血。

【主治】消渴病胸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型。症见胸痛频发,心悸气短,口干便于,舌暗,脉弦。

附注:本方选自《糖尿病》(专病专科名医临证经验丛书)。



药方18 疏化活血汤

【组成】苏梗、香附、乌药、厚朴、陈皮、半夏、草豆蔻、川芎、红花、山楂、白术、茯苓各10克,太子参30克。

【功效】理气化痰,益气通脉。

【主治】消渴病胸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气虚血瘀,痰湿痹阻型。症见心痛时作,心悸气短,乏力,胸胁苦满,脘腹痞胀,二便不爽,纳谷不佳,舌胖质淡暗,苔白厚腻,脉滑。

附注:同药方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