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邮政快递:2009年网络热词、热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9:22:06

 2009年,网络社会生命力的强盛波及到了现实社会的每个角落,许多有冲击力的网络流行字、词和现象也留下这一年的独特痕迹。除了真实反映现实生活一隅的“蜗居”、“被”一类词,还有“杯具派”、“寂寞党”们用调侃的方式来消解现实的压力,而“偷菜族”则借助键盘和鼠标逃避寂寞,寻找快乐。岁末之际,盘点这些网络热词,我们从网友的智慧加工中,可以找到许多现实投射的映像。

    1、“囧”

 “囧”读音与“窘”相同,其本意是“光明”,但现在网上的用法已经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在网络社会的流通平台上,它的意思变身为“尴尬”、“受不了”和“被你打败”等等,其读音配合上这个八字眉方型口的脸,确实笑感十足。“囧”是一个传奇的汉字,其经历可以和选秀冠军媲美,从一个尘封的汉字变成几乎是全体网民喜欢的字。有人研究它如何拼写;有人把它称之为“21世纪最牛的一个字”;在百度的帖吧里出现了一个 “囧吧”,跟帖数以万计;众多的人用这个字开设了博客;甚至有人用它开始做生意……那么,“囧”字的魅力何在?也许正如有人形容的:囧是一种态度,囧是一种哲学;囧是平凡的,但是囧然一看,却又包含着万般语言;囧是神奇的,囧中有着对世界的探索;囧,就是囧,用其他的语言难以表达……

 对于“囧”字在网络上的流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汉字,用来恶搞不雅,有损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感。但是也有人认为对“囧”字这样的生僻字的关注,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播。由“囧”观之网络语词对汉字、方块字的重新解读真是一种有趣的文化传播现象。

 2、

今年7月12日,一篇题为《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帖子发表在某论坛上,作者“酱里合酱”说道:“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就这样,“被就业”一词诞生了,并且在论坛转载的过程中被放到了标题里:《2009年的7月,我毕业了,我也“被就业”了》。

这个帖子很快引起关于 “被就业”的讨论,不少网友道出了自己“被就业”的经历,很多人被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录用”,并在档案中发现了“就业协议书”。网上也一度流传一个非常形象的词——“被自杀”,以表示对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质疑。随后,“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等多种 “被××”词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被”字体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的无奈心理,原本复杂的一种关系表述,仅用一个简单的“被”字就能明了。

  3、杯具

 

首先是易中天因为在一期《百家讲坛》中瞪大眼睛感叹了一句“悲剧啊”,结果就被网友截了图并上传到了网上,随即成为无数网友争相引用的签名档。其实,这句流行语的句式模板来自张爱玲笔下的———“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凡是日常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和感受,网友们都开始习惯于用杯具一词来表达。而因其具有日常用品的特性,同时也扩大了词语的适用范围。 关于“杯具”的语句从1.0版本的“人生是杯具”,发展到11.0版本的“人生就是要泡在杯具里才能有滋有味”,直至最终版的“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和餐具(惨剧)”。而本身就是杯具的我们还非加上茶叶自以为与别人没有茶具(差距)……我们想明哲保身,都成了面具。我们想一鸣惊人,都成了京剧。不能再次相聚,执手相看泪眼,成了默剧。生活是自己的杯具,别人眼里的洗具(喜剧)。”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杯具”的流行是消极情绪的泛滥,其实也不尽然。虽有网友用“自认为自己够格当洗具,可人家总用我做杯具”、“人生就是一碗内牛满面(泪流满面),用杯具盛则太小,盛不下,用餐具盛又太大,没有必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但其字里行间不过是在表达一种自嘲的态度,而有年轻人甚至以“就算要做杯具,也要做官窑上品青花瓷杯具”表达出了初生牛犊的激情。可见如今“杯具”的运用已走出了传统意义“悲剧”的窠臼,更具娱乐和乐观精神。

 4、偷菜

 “今天你偷菜了吗?”在现实社会,每天都会有人这样问你,在网络上,偷菜已然成风。随着“开心农场”风靡互联网,“偷菜”瞬间蹿红网络,席卷网民生活。数百万都市白领成为“偷菜”队伍中的主力军,每天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甚至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有的人认为从中找到了乐趣,而有的人则觉得这无聊的游戏让人迷失,一些负面新闻频繁见诸报端,比如:上班“偷菜”,女白领丢工作;妻子设闹钟夜半“偷菜”,丈夫神经衰弱提出离婚等。

不过,“偷菜”时代行将落幕。最新的消息是,文化部一声令下,开心网农场、QQ农场等以前网上偷菜的战场,都不叫偷菜了,改为“收获”和“采摘”,以前你是从别人田里“偷走了1个黑玫瑰”,现在则是从别人田里“采摘走了1个黑玫瑰”。一些网友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命令偷菜改名,有网友调侃道,“以后小偷就叫小摘了,偷税漏税叫摘税漏税……”网友议论,“偷菜”的终结,是否意味着下一个热词“摘”的产生?

5、蜗居

  蜗居,比喻狭小的住所。2009年年末,《蜗居》这部描写“房奴”的电视剧猛然走红,抛出的是中国年轻人一个无法避开的沉甸甸的话题——何时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蜗居”?

    当前状态下,年轻人是“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如果30年还完贷款,利息都滚出一套房子来了”。不用去幻想什么私家花园或者高宅大院,能拥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将“蜗居”进行到底已是当下大多数年轻人最大的幸福。

实际上,《蜗居》还借买房故事道出当前都市人群面临的普遍困惑,不只是来自房子、工作的物质压力,更多的是婚姻、情感上的精神压力,呼应了都市白领情感上的苦闷焦灼,夫妻情、母女情、姐妹情、恋人情、婚外情都得到了透彻的展现以及人性化的诠释。

  6、寂寞党

某天,百度魔兽世界吧的一非主流发了张吃面的图,上书“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于是,一夜之间,一股“寂寞风”刮遍网络。“我发的不是帖子,是寂寞”、“我呼吸的不是空气,是寂寞”……之后,以“我XX的不是XX,是寂寞”为基础的句式攻占国内各大论坛,引领了新一轮网络流行语的风向,钟爱以此句式回帖的人被称为“寂寞党”。这种看似无厘头的话语方式,正是目前网络恶搞的新流行——句式模仿。也有人认为句式模仿的流行表现出当下青少年流行文化反智的特征。这种反智,常常表现为颠覆精英化、颠覆传统价值,强调无聊和颓废。

无厘头是因为无聊,无聊是因为寂寞?识者认为,“寂寞”现象是当下许多青年的客观生活现实,我们应正视这种在青年中弥漫的精神生态,以及由此带来的流行话题,更要关注这种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影响。

7、OUT

英语单词OUT在英汉词典中的解释是“出外;在外;向外”,如今,这个词被赋予了“落伍”的新意,无数追赶时尚潮流的年轻人时刻将其挂在嘴边,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在适当的时机鄙视一下被潮流落在后头的人。

 

8、不差钱

 

赵本山、毕福剑、小沈阳、毛毛表演的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不差钱》,想必大家都熟知。穿着苏格兰裙的小沈阳红遍天下,“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跑偏了”、“PiaPia地”等词语,一夜间都成为流行语。

 

9、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

 

2009年元旦过后,中国南北两大直辖市——上海和天津,不约而同招来了一些网民的骂声。惹来非议的是同一项收费: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在央视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报道了天津坚持收取55元的车辆通行费,面对记者“天津市每年要偿还的公路建设的贷款量有多大”的提问,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一官员说:“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 10、我们是有身份的人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敦煌莫高窟著名旅游景点藏经洞,一名5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在伸手触摸1000年前的西夏壁画时,被一名19岁的女讲解员制止。妇人顿时大怒,拂袖而去。不料顷刻即回,在两名壮汉的簇拥下,径直走向那位讲解员,打了她两记耳光,同时伴随着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在接受询问时,这位妇人丈夫说:“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几分钟的一个小事,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 

 

11、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这句话的起源是猫扑网大杂烩,由网友“不要迷恋哥”的一个帖子引起的恶搞,其中PS和恶搞的图片蜂拥而至,许多猫扑高管也参与了其中的恶搞活动,由此网友们纷纷开始参与。 12、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

今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郑州采访一起由经济适用房用地被偷换用途引起的征地纠纷时,该局副局长逯军斥记者为“管闲事”,并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