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城西未来规划图: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模拟、联考试题分类汇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20:37:19

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模拟、联考试题分类汇编

十一、诗词鉴赏

安徽合肥八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8.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9.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4分)

【参考答案】

8.(4分)答案要点: ①身在病中;②思念故乡;③感慨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忧民);④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⑤秋景凄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9.(4分)答案要点:1.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2.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安徽荣达学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不见

(唐)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了一种并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8.要点:①对好友的挂念,以及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2分)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①对比手法。(1分)颔联通过“世人”与“我”,“皆欲杀”和“独怜才”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3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②直抒胸臆。(2分)这首诗采用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直接表白情感,情真意切,质朴自然。(2分)(意思对即可)

安徽乐桥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9题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8、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9、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

【参考答案】

8. 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

9.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

安徽望江二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清风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8.(8分)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了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乡思;暗示了作者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

安徽无为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注]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 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隐居金陵半山时所作。

8.前两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

9.“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

8.“闲”。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诗人摆脱宦海远离尘世的村野情趣,表现了作者安然闲适的生活态度。(3分)

9.设问,引起读者对诗人生活环境的思考。以黄鹂叫声中的闲情照应开头的“闲”字,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抒发了诗人洒脱放达之情。(3分)

安徽野寨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8分)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注】

苏轼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注]熙宁七年(1074),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曾到京口(今江苏镇江)。

8.“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9.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4分)

【参考答案】

8.京口经春雨“洗”后,“春容”更显清丽,但春雨却洗不去作者胸中的乡愁,通过这一实一虚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4分)

9.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身为宦游之人又身不由己的痛苦。(4分)

福建希望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①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②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 ,诗中的“ ”字可以看成是全诗的“诗眼”。(2分)

(2)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请结合全诗,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6分) 答:

【参考答案】

10.答案要点:

(1)七言绝句 “愁” (2分)

(2)这两句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寓情于景,借景写情。(2分)诗人描写了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在春风中对着黄昏,仿佛哀怨含愁的景色,(2分)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而不得相会的郁结不解的愁苦。(2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赴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答: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11.诗歌鉴赏答案要点:

(1)诗句运用了比喻、顶针的手法,(1分)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绵长。(2分)

(2)末联两句表现了诗人船到家乡那一瞬间的感受。(1分)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1分)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1分)

福建杏南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次韵中玉水仙花

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①水沉:即沉香木。 ②酴醾:蔷薇科落叶灌木,初夏开大型重瓣花,色白味香。

1.诗人于首句明确道出“借水开花”是水仙花之“一奇”,请简要说明诗人还在本诗中咏出了水仙的哪几奇?写出了水仙哪些特有的品格? (3分)

【参考答案】

诗人还在本诗的二、三、四句中分别咏出了水仙“冰肌玉洁”“幽香”“柔美”之奇。写出了水仙清雅高洁阴柔之品格。

2.黄庭坚在此诗中将水仙花与梅花作了比较,其目的是什么呢? (3分)

【参考答案】

黄庭坚在此诗中将水仙花与梅花作了比较,强调了二者皆有色白香幽的特点,突出了水仙花不同于梅花的柔弱性格,其目的是在于揭示水仙花特有的洁雅阴柔之美。

福建周宁十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

(1)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冻”有“凝滞”之义(释字义,1分)。天空“有日”,云不应冻,但“云犹冻”,可见“天寒”,可见日色晦暝,云也仿佛凝滞(描景象,1分,此采分点只要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增加了惨淡的气氛,表现(烘托/渲染)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点作用,1分)。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尾联用典,船工捕得鲤鱼本是很平常的事,作者借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典故(或者能够说出古人常以“鲤鱼”代指“家书”),抒发了盼望家书的争切心情(点出手法给1分,结合语句具体分析1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对家乡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1分)

福建莆田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 ①荆:是今天湖北省。②吴:是今天江浙一带。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9.(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1分)。

(2)“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2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2分)。

福建三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2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29.、 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引”有“带走”的意思,说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情趣盎然。“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引”字较好表达了作者流放途中遇赦的喜悦心情。

广东惠州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注:①小宇:小屋子。婆娑:优美。②严子陵:汉代隐士。少有高名,与光武帝同学。光武帝即位后思慕他,召至宫中,他却执意归隐。③孟光台:指孟光举案齐眉之事。台,指食案。孟光,东汉文学家梁鸿之妻。梁鸿与妻隐居霸陵山中,不仕。④倒大:非常大。

(1)这首元散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2)请简要分析本曲中反衬手法的运用。(4分)

【参考答案】

10.【(1)(3分)开篇“蹉跎”一词慨叹一事无成。(1分)“醒时”“醉后”表现出作者痛苦的内心。(1分)结尾一句,对不得用世的感慨进行反讽。全曲以“叹世”为题,抒写了曲折的心态和情感变化历程,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深深的失望和无奈。(1分)(2)(4分)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物表明景物的优美、恬静,以此反衬出作者内心的不平静(2分);“严子陵”“孟光”两个典故,令作者孤独的心灵在历史深处找到知音,但又有一定的自我奚落、调侃之意,运用古代贤者的形象反衬出作者失意落魄的处境。(2分)】

广东兴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香砌,飘满落花的石阶。②真珠帘,珍珠帘,华美的珠帘。③敧,yǐ,倾斜貌。

(1)这首词的上片描摹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3分)

(2)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寒声碎”“愁肠已断无由醉”中各有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0.(1)①词的上片描摹了坠叶、香砌、寒声、玉楼、珠帘、银河、月华等秋夜意象,突出了景物的冷寂。(两个意象1分,四个以上给2分)②表达了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感情。(1分)(如果选择“碎”“断”来分析,在3分范围内给分)

(2)①“寒”“愁”。(2分) ②“寒”,寒冷或寒意,既是时令的寒冷,又是处境的孤寒(心境的孤寒) 。(1分)③“愁”,愁思或愁意,既是酌酒垂泪的愁意,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又状写出作者孤眠愁思的痛苦。(1分)

广东梅州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 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 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颈联锻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其中的两处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0、(1)(3分)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②“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1分)③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1分)

(2)(4分)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萧萧”“惨惨”“惊”“压”任选两处赏析即可,每处赏析2分)

【作品鉴赏】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应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也没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故国凄凉”应“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这首诗歌的寥落沉郁,与奋发进取的盛唐气象迥别。北宋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弱集贫的局面。时任左相的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故国凄凉”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广东饶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眼眉儿 左誉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这首词上片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感情?(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简要分析这首词。(4分)

【参考答案】

10.

(1)杏花、斜月、栏杆、燕子、征雁、画角等意象,(2分)表达了思乡怀人的感情。(1分)

(2)这首词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实写眼前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早春黄昏图,渲染出凄凉的氛围,为下片作了充分的铺垫。下片是想象联想的虚景。“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 想象此刻在家乡闺中人对作者的思念情形,人在窗前迎东风眺望,对这春景洒泪生闲愁;“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联想两人分别时的情形,闺中人泪水盈盈,眉似春山,脉脉含情,难舍难分的样子一直镌刻在游子的心中。

广西桂林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4分)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参考答案】

12(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2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2分)

(2)①对朝政的不满;(1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1分)

③想以山水自娱,(1分)

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1分)。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8~9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8.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5分)

9.请具体分析下阕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8.答: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9.答: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表达作者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婉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下片赞梅。把梅栽在“竹篱茅舍”也罢,把梅栽在“玉堂琼榭”也罢,它都不改初衷:“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作者。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

黑龙江哈三中2010-2011学年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唐)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⑴欹(qī):斜倚。 ⑵泛觞:古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时以酒杯浮在水面,漂到谁的面前,就谁饮。 ⑶青云:高位。平行:平步。

8.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6分)

答:

9.本诗颈联中一个“迟”用得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答:

【附录一:作者简介】方干(809?—约888)唐代诗人。字雄飞。卒后,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新定(今浙江建德)人,一作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貌陋而颇具诗才。宣宗时举进士不第,遂隐居镜湖。一生声名颇盛而功名不就,终身布衣,贫困潦倒而卒。工于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多投赠应酬,流连光景之作。风格与贾岛、姚合接近,亦以苦吟著称,自言“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感怀》)。卒后门人杨弇等辑其诗三百七十余篇,编为《玄英先生集》十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百四十七首,编为六卷。

【附录二: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方干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之情。

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这两句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见尤袤《全唐诗话》)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许浑诗“蝉鸣黄叶汉宫秋”,黄庭坚诗“高蝉正用一枝鸣”,都写蝉在通常情况下的鸣叫;而方干此诗,则是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声有特色: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者的想象。一“曳”字用得新颖别致,摹状精切传神,前所罕见。

第三联:“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变换场景,写饮宴泛觞的场面。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饮宴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泛觞迟”的“迟”字,既写景,又出情。

这一联,以月明之夜和宴乐之时为背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我形象。上下两句场景虽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却又藏而不露。直到第四联,作者才将内心的隐痛和盘托出。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意思是说:遗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从全诗的艺术风格来看,这一联显得过分率直而欠含蓄。不过,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和渲

【参考答案】

8.(1)第二联描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这样一种凄厉、悲凉的景象。(2分,解释诗句1分,概括特点1分)。

(2)诗人运用借景抒情(或“托物寄情”、“比喻”)的手法,通过“鹤投孤屿,蝉过别枝”的凄凉景象寄托情感(或把情感寄托在“鹤”、“蝉”之上,或把自己比喻成“投孤屿”的鹤,“过别枝”的蝉,来表达情感)。(2分,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解说1分)

(3)此联蕴含着诗人怀才不遇、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悲哀之情。(2分,答出情感的起因1分,答出情感的类型1分)

9.“迟”写出了酒杯漂流迟缓的特点,(2分)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沉浸在仕途失意(1分)与思乡(1分)而产生的忧愁(1分)之情。

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此词大约是在靖康之难十四年后朱敦儒避乱南方时写的,当时正好凤凰城破。

②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

(1) 这首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今春还听杜 鹃啼”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1)城破、擘钗破镜、信音稀,写出了国难当头、亲人离散、夫妻惨别的景象;梦回、魂断,则写出山长水远、音信难通的痛苦和无奈。(2分)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2分)

(2)此句饱含着作者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那杜鹃啼声中所特有的凄切悲苦的含义,宣告了主人公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2分)“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又对以后的状况作了一定的暗示。此句看似平常,实则出笔极为沉重,有千钧不敌之力。(2分)

福建东山二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6.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古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2)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6.(1)(2分)C(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
(2)(4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各2分)

福建枫亭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

赵令畤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释]①紫陌: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 ②雨魄云魂: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1)“搓得鹅儿黄欲就”中“搓”将柳树变化描写得生动有趣,请简要赏析。(2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分析其效果。(4分)

【参考答案】

6.(1)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春风吹拂、柳叶初生的情状(1分)。(手法1分;内容1分,如笼统答“描写春风中柳树颜色的变化”也正常给分,但把变化答错了则不给分。)

(2)“去年”、“今宵”对比,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一生憔悴”、“几个黄昏”对比,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苦,突出情之摧人。(4分。每点2分,其中“找出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各1分。如果把两组“对比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合在一起答,只要对比关系不错,正常踩点判分。)

福建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醵: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请选择两个角度赏析。(4分)

答: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诗人 的心情。(2分)

【参考答案】

6.(1)角度一:前两句着眼于色彩的描写,枝上嫩叶重叠,绿渐成阴;在曲折出深的槛栏中,数朵小花吐蕾绽放。红绿相间,显出春天气氛的浓郁。角度二:后两句由前两句的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写,酴醵花开,蜜蜂采蜜;杨柳成行,燕子轻捷飞舞。蜂忙燕舞,好一幅活泼的春景画。

(2)伤感/伤春

福建省政和一中、周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

心待足时名更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1)这首元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曲子结尾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6.(1)运用了对比手法,对“东”“西”“厌”“喜”“早”“暮”“高”“低”等作对比,表现了宦海浮沉之苦和归隐之意。

(2)只有心满足了,对功名的追求才会停止,做官是苦差,隐居也容易;表达了为官与隐居之间的矛盾心理和苦闷之情。

甘肃西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2分)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参考答案】

1.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诗写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闻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此诗为李白获罪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所作。落梅花: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

3. 将此诗和《春夜洛城闻笛》作比较,说说两首诗的内容和结构有哪些不同。(3分)

4. 如果将最后一句改为“江城听闻《梅花落》”,试与原句比较,说说哪个更好,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3.内容上讲:《春夜洛城闻笛》表现的是思乡之情,《黄鹤楼闻笛》表现的是去国离情。

结构上讲:《春夜洛城闻笛》先写所闻,再写所感;《黄鹤楼闻笛》先写所感,再写所闻。

4.答案要点:原句好,原句不止暗含曲名,而且描绘出了一幅五月落花的图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有更好的表达效果。

甘肃张掖二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月 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戾报三更。

(1)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4分)

答:

【参考答案】

12 (1)答: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2分)首联从视角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1分)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分)

(2)答:颈联体现出是月夜中物我两忘、内心澄澈的精神境界。(2分)前两联中的明月、风入竹子等景象刻画了出空灵环境,(1分)颈联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联用“鹤戾”写环境的幽寂衬托内心的明净。(w分)(大概意思对即可)

广东长坡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

答: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5分)

答:

【参考答案】

12.(1)拟人用破碎窗纸自语形象,写出随风吹落的破碎窗纸,沙沙作响的情状。

(2)不一致,前面写的是荒凉破败之景,对结尾“万里江山”起反衬作用,突出诗人宽阔胸怀。

广东广雅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测试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参考答案】

10.(1)(3分)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1分)营造了一种清明

幽静的气氛,(1分)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1分)

(2)(5分)“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1分)

衬托出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2分)表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广东惠能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解】:1、灞上:又作“霸上”,唐长安东。2、郊扉:犹郊居。3、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第三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0.(1)这首诗通过秋风秋雨、晚飞雁群、飘飞的落叶、如豆的寒灯、滴落的露珠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萧森、寂静的秋夜景色,营造了凄苦、孤寂的意境。(2分) 表达怀才不遇的孤独凄凉和进身渺茫的郁闷之情。(1分)

(2)运用衬托手法。(1分)卧听滴露,孤单无依,用露珠滴落的响声烘托空园长夜的寂静;独对孤灯偏与绝迹尘世的野僧为邻,更加衬托出处境的孤独。此联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3分)

广东龙溪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闻砧①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

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1)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3分)

(2)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0.⑴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划线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烘托”,说成“衬托”“反衬”“对比”“比较”,都算对。)

⑵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游子思乡”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分。)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借砧声以抒游子情怀的诗作。在众多以“闻砧”为题材的诗中,这种借砧声抒游子情怀的诗并不多见。

砧声的特点在于“哀”而“切”。每当萧萦之秋,月明之夜,一声声砧杵,刺破寒空,无不给人以凄楚苍凉之感。可是为了突出砧声之哀,诗人却不从正面着手,而是先用两个人们熟知的哀音作为比较:“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杜鹃的声音算得哀了,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云:“蜀国曾闻杜鹃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即杜鹃,鸣声凄切,似“不如归去”,最易引起羁旅愁思。然而它与砧声相比,诗人却说它“不哀”。断猿,指断肠之猿。《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又《荆州记》引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亦有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登高》)“听猿实下三声泪。”(《秋兴八首》)猿声之哀,一至于此。可是这里却说它“不切”。其实不是真的“不哀”“不切”,这是为了烘托砧声。

铺垫已足,诗人便纵笔描写砧声。这时诗中主人公远游他乡,月下徘徊之际,忽然阵阵砧声,传入他的耳畔。他不由一惊:“月下谁家砧?”这声音好凄苦:“一声肠一绝。”本来杜鹃声、猿声皆令人肠断,然而对一个经常涉水登山的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无动于衷,唯有这月下砧声,才能撩拨他心中的哀弦。于是下文转入自我愁思的抒发。

“杵声”以下四句,重在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所谓“客”和“游子”,都是指诗中人物。孟郊以写《游子吟》著称,他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他还有一首《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也写得情真意切。这里既言“客”,又言“游子”,是一再强调作客他乡之意。是的,“杵声不为客”,它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捣衣妇并非专为惹动游子愁思才挥动捣衣棒。尽管砧声无意,而闻之者却有心:“客闻发自白。”听了砧声,头发不禁为之愁白。古代妇女捣衣,有的是为了寄给征人,故唐代陈玉兰《寄夫》诗云:“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此云:“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是代捣衣妇设想,意为她此时捣衣,并非为了寄给游子,而是想让他听到砧声,惹起乡思,速速归来。语直而纡,感情深挚。上两句分明说“杵声不为客”,而这里实际是说杵声专为游子而发即“为客”,语言似相互矛盾。其实这是反复言之,上两句从游子角度着眼,下两句从对面(思妇)写来,多层次、多侧面地描述了砧声之苦。

这首五古不雕章琢句,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倾诉胸中的感情。同是咏砧,同是写游子,但作者能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写得真挚感人。诚如苏轼《读孟东野诗》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輙愁肺腑。”

广东五云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注】流霞:原指美酒。

(1)“醉流霞”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上有何作用?(4分)

(2)有人说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参考答案】(1)“醉流霞”语含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2)醉眠花下似已达到迷花极致,“酒醒深夜后”持烛赏花却又转出新境;诗人正是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

广东曾宪梓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纵笔三首①(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①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

(1)《回乡偶书》的首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3分)

(2)这两首诗的尾联中都有一个“笑”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0.(7分)【(1)①首联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对比。②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③为后面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并交代了缘由。(答对1点给1分。)/(2)(4分)①第一首的“笑”哀婉备至,抒发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回到久别的故乡后悲喜交加的感情。②第二首的“笑”使真相大白,诗人脸色红润原来是喝酒的缘故;借“笑”表达了病老之哀和一生飘荡、官场失意的愁苦心情。(答对1点2分)】

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4分)

答: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2、(1)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2分)。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2分)。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说明明月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每点2分)。

广西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柯子·忆旧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释】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上阙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写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根据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A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运一点;③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螗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4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得。“思想感情”2分,“依据”2分。)

广州东莞五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闻砧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3分)

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0.⑴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划线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烘托”,说成“衬托”“反衬”“对比”“比较”,都算对。)

⑵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游子思乡”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分。)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借砧声以抒游子情怀的诗作。在众多以“闻砧”为题材的诗中,这种借砧声抒游子情怀的诗并不多见。

砧声的特点在于“哀”而“切”。每当萧萦之秋,月明之夜,一声声砧杵,刺破寒空,无不给人以凄楚苍凉之感。可是为了突出砧声之哀,诗人却不从正面着手,而是先用两个人们熟知的哀音作为比较:“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杜鹃的声音算得哀了,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云:“蜀国曾闻杜鹃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子规即杜鹃,鸣声凄切,似“不如归去”,最易引起羁旅愁思。然而它与砧声相比,诗人却说它“不哀”。断猿,指断肠之猿。《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又《荆州记》引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亦有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登高》)“听猿实下三声泪。”(《秋兴八首》)猿声之哀,一至于此。可是这里却说它“不切”。其实不是真的“不哀”“不切”,这是为了烘托砧声。

铺垫已足,诗人便纵笔描写砧声。这时诗中主人公远游他乡,月下徘徊之际,忽然阵阵砧声,传入他的耳畔。他不由一惊:“月下谁家砧?”这声音好凄苦:“一声肠一绝。”本来杜鹃声、猿声皆令人肠断,然而对一个经常涉水登山的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无动于衷,唯有这月下砧声,才能撩拨他心中的哀弦。于是下文转入自我愁思的抒发。

“杵声”以下四句,重在写自我的主观“感受。所谓“客”和“游子”,都是指诗中人物。孟郊以写《游子吟》著称,他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他还有一首《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也写得情真意切。这里既言“客”,又言“游子”,是一再强调作客他乡之意。是的,“杵声不为客”,它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捣衣妇并非专为惹动游子愁思才挥动捣衣棒。尽管砧声无意,而闻之者却有心:“客闻发自白。”听了砧声,头发不禁为之愁白。古代妇女捣衣,有的是为了寄给征人,故唐代陈玉兰《寄夫》诗云:“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此云:“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是代捣衣妇设想,意为她此时捣衣,并非为了寄给游子,而是想让他听到砧声,惹起乡思,速速归来。语直而纡,感情深挚。上两句分明说“杵声不为客”,而这里实际是说杵声专为游子而发即“为客”,语言似相互矛盾。其实这是反复言之,上两句从游子角度着眼,下两句从对面(思妇)写来,多层次、多侧面地描述了砧声之苦。

这首五古不雕章琢句,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倾诉胸中的感情。同是咏砧,同是写游子,但作者能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写得真挚感人。诚如苏轼《读孟东野诗》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輙愁肺腑。”

贵州遵义四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①雕胡:即“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作美餐。②漂母: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年轻时穷困,曾受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妈妈(漂母)的一饭之恩。

(1)第二联上下两句中最富含蕴味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

1 4.(1)分别是。“苦”和“寒”。“苦”不仅指劳动的辛苦, 还指心中的悲苦。

“寒”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秋收季节,本来应

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

晚上还要舂米) (2)诗人被荀媪诚恳的款待深深感动,因无法报答、受之有

愧而再三推辞、不忍享用的思想心情。 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

河北保定2011届高三10月摸底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秋

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睛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注释】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用《淮南予·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蔫”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1)诗中哪些意象巧妙点明了早秋这一季候特征?请列举。(说出三个即可)(3分)

(2)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加以赏析。(3分)

(3)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析其妙处。(2分)

【参考答案】

12.(1)“ 残萤”、“ 早 雁 ”、“ 高树晓还密”、 “远山晴更多”。( 共分,每点 1分,答对其中任何三点就可3得满分)

(2)颔联:由俯察到仰视,( 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1分)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层次井然,1境界开阔。( 1 分)

(3)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在一条条悬挂着的青翠藤蔓间,秋风拂过,奏出了悦耳的清瑟声音。( 2 分)

或: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2 分)

河北藁城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 回答问题。(共8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4.参考答案:(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2分,抒情、悲叹之情各1分。)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分,议论、“憎恶之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2)“ 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河北石家庄49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4分)

(2).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1)(6分)诗人通过三句诗,描绘了一幅湖上春光图(2分):湖中的桥上隆隆驶过绘着彩画的车轮;春云在天上飘逸,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云影;春水无波,碧绿滑静,像琉璃一样晶莹无尘。(3分)

(2)(6分)诗人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表达了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之情(2分)。诗人先写湖边堤岸上依依的杨柳,柳丝低垂,像是要热情地挽留住湖边的游客;再写枝头上的小鸟,以悦耳的歌声呼唤游人莫要归去。但湖景虽好,却已暮色笼罩,不能不归,给人一种无奈的遗憾之情。(3分)

河北顺平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两题。(8分)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4分)

(2)尾联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2、(1)颔联触景生情,又借景抒情。诗人深夜孤居旅社,只有寒灯相伴,不禁引起诗人对故乡往事及亲人的思念;而断雁孤鸣,又以哀声惊醒客心,这孤独凄冷的景象表达出诗人不尽的羁旅怀乡之愁。(4分)

(2)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绘优美的风光图景反衬出诗人思乡的愁苦。(4分)(意思对即可)

河北正定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来源:学科网ZXXK]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3分)

(2)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2.(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1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详细。(2分)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 “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2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1分)

河南郸城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

8.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5分)

9.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5 分)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景物表现出来,情寓景中,情景交融。乱云、老树、夕阳均沾染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将作者胸中的“悲国情”化作了眼前的“衰败景”,让人体味到诗人的悲伤情感。(点明感情2分,结合景物特点分析3分)

9. (6分)对比(2分),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铺锦池、流杯亭等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等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而鲜明形象地突出体现了昔盛今衰的景象,表现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故国哀思(或黍离之悲)(2分)。

河南巩义二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天津桥春望 [晚唐]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8.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6分)

答:

9.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

8.(6分)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2分)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2分);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2分)。

9.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感叹昔盛今衰的沉郁的感情。(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2分)

河南郑州四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调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中牟道中

(宋)陈与义

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马忽相猜。

如何得与凉风约,不共尘沙一并来。

8.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

9.有人曾用“奇趣”评论这首诗,你是否同意?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8.愉悦、兴奋〔回答类似词语即可得分,如:轻松、高兴、和悦、陶醉、兴致勃勃、快乐等。〕

9.同意〔如不同意不得分〕。首句写微分中,杨柳摇曳多姿,像是不等待媒介就向行人讨好;次句写蜻蜓低飞,当它近过往人马时,又好像有所猜疑,远远飞走。凉风也卷来尘沙,凉风随适意,尘沙却恼人,于是诗人突开异想,怎能与凉风约定,不要挟带尘沙同来!作者用运拟人手法,并展开合理想像,无论“杨柳”“招人”表现出的亲昵情意,“蜻蜓”近马“相猜”活泼而又顽皮,还是与“凉风”相约都引人遐想。幽默风趣,奇思妙想中充满生活情趣,饱含诗情画意。

湖北黄冈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4.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王昌龄《送魏二》三、四两句抒情的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2)这两首诗虽然都是送别诗,但在思想感情上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4.(1)运用想象手法言情(或虚写)。作者没有直接写自己对友人的相思之情,而是从友人着笔,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因思念自己而难以成眠的情景,从而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及惜别之情。

(2)王昌龄的诗前两句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深秋时节、秋风秋雨渲染了与朋友离别之时的悲凉氛围,(1分)后两句通过想象写别后友人生活情景表达离别的伤感,整首诗的感情都是悲伤的(1分);李颀的诗前三联也通过“离歌”“微霜”“鸿雁”“砧声”等意象表达了离别的伤感,(1分)诗的尾联表达了对魏万的真诚劝勉,变低沉伤感而为雄健开朗。(意思对即可)(2分)

湖南浏阳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新 晴

[宋]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寓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2)“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1、(1)诗中富有季节特性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4分)

(2)“偷”字好。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南风的活泼调皮,富于情趣。

或者:“径”字好。运用拟人手法,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3分)

湖南双峰树人学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答: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11.(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2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1分)一是忧国之情。(1分)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暠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1分)

诗歌赏析

春 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春日》鉴赏

这是一首感春伤时的诗歌。它与作者其他纯然赞颂田园之乐的作品颇为不同,它隐曲地透露了哀国的忧思。作者吴锡畴,南宋末年人,死后第三年南宋即灭亡。他刻志于学,慕东汉隐士徐穉、茅容之为人。咸淳间,南康守叶阊聘他做白鹿洞书院堂长,他不做,以闲居山林为乐。性喜艺兰,自号“兰皋子”,因此就用它来命名自己的文集,寓幽独自芳之意(事见《四库全书总目》、《休宁县志》)。

这首诗的开头,与宋代许多名家,如苏轼、秦观、陈与义等写《春日》的诗不同,他们都是从写景入手,而作者却直抒胸臆:“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这“幽情”究竟是什么?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盛春已经过去了,这大宋朝的国运不也如美好春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么!故这“幽情”既是伤春,亦是忧国,她浑然一体,隐约朦胧,难以表述,因而使诗人感到郁闷惆怅。

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上句写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节的雨中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引起诗人无限感慨:燕现时虽未成家,但终有成窝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人在落花时节如“中酒”一样昏昏沉沉,黯然伤情。这既写出了梅雨季节身体不适的感受,又写出了伤时的精神状态,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顿,哀怨忧愁表现得神形兼似,至妙入微!这一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的赞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春日诗‘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句,又为方岳所赏,并见于方岳跋中。然集中佳句,似此者尚颇不乏,岳偶举其一二耳。盖其刻意清晰,虽不免偶涉纤巧,而视宋季潦倒率易之作。则尚能生面别开。”

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已。“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濂溪老,指周敦颐。他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神宗时居洛十五年,以读书、钓鱼、采药、灌花为乐。他曾写《独乐园记》,记载了这一悠闲自得的生活。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园隐逸生活遣怀。联中“逆”“私”二字用得极为精到。逆,迎接之意。私,当“偏爱”解释。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而《兰皋集》(宜秋馆汇刊宋人集)作“忆”“思”,使诗意单调,面面呆板,诗意索然。

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招魂,用屈原《离骚》典。秦昭王骗楚怀王至秦国,威胁他割地,怀王不从,昭王将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但说“无赋”,是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脱。因为“招魂”不但无济于事,反添忧伤,倒不如置之度外为好,更何况自己难得有这种清欢的时候,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上句“无赋”,用得果断!下句“且排”,实属无可奈何,其“幽情”虽得以暂时排解,但又怎能从心中消除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现实的矛盾痛苦,但他又毕竟是位隐逸诗人,故终以逃避现实以求解脱。

“幽情”是全诗的主脑,起承转合、凝聚开化,均以此为中心,诗情画意、主体客体融而为一,造语新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湖南长郡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答: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4分)

答:

【参考答案】

11。答:(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2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1分。意思对即可)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2分,手法1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湖南长沙21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15.阅读下面的诗歌,根据提示,完成题目。(7分)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首句“醉里且贪欢笑”中的“欢笑”前加一“且”字,分析其好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全词三见“醉”字,这“醉”中隐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

15.

(1)“旦”有“暂且”之意,暂且欢笑,实则流露出“欢笑” 背后的愁苦。(3分)

(2)显然是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4分)

湖南衡阳八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7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

【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1、(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或答“失落”“落寞”“惆怅”等);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4分;手法2分,内容与情感分析2分)

注意:学生如答出对比和虚实结合,并分析合理,同样给分。

(2)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之态和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3分)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峰县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1.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琴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是投

湖南汩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词中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3分)

(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古诗鉴赏

(1)以“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琴弦断”这三个意象来表明虽有高尚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备受南宋朝廷当权的主和派嫉妒和排挤,长期不被重用,无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3分)

(2)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2分)“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2分)

湖南益阳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1.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 提示,完成赏析。(7分)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1)试简析“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描绘了怎样的风景。(3分)

答:

(2)试简要地分析诗人情感。(4分)

答:

【参考答案】

11.答案 (1)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一

“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月低向后”,照应“际

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2) 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春江花月之夜, 营造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清悠的意境,表现出诗人追求

幽居独处,不与世事,放任自适的意趣。

湖南安化12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22.诗人以 手法侧面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又以 的手法正面表现清溪的清澈。(每空1分,共2分)

23.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清”字,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2.衬托;比喻(2分)

23.同意,“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点明了水色的特异之处。(1分),二、三两联用反衬比喻等手法着力描写了清溪的清溪的清澈美丽,营造了一种明净纯澈的意境(1分)最后又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1分)诗人在这美丽的清溪畔,固然清心,但听到猩猩的一声声啼叫,似乎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悒郁的情绪。(1分)

江苏灌云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10月调研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

(宋)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物地春寒。

1)上阙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4分)

2)品赏“黄昏独倚朱阑”中“独倚”二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9.(1)内容:写“阁中人”所见的景象:傍晚,雨晴,碧池新绿,双燕归宿。(2分)

作用: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与下阙的内容形成对比反衬。或乐景衬哀情。(2分)

(2)独倚,是独自倚靠。从雨晴烟晚到黄昏,说明女主人“独倚”的时间很久,且睹双燕,更思亲人。(2分)全诗通过写暮春之景,春景与孤独心情形成对比,寄托了“阁中人”黄昏后寂寞、孤独之情。(2分)

江苏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10月调研

9.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 字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9.(1)(3分)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每点1分。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

(2)(3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3分)(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每点1分。)

(3)(4分)(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明确认可的用字,给1分;用自己的语言对句子进行解读,给1分;准确表达出用字的效果作用,给2分。如仅答出认可的字,没有具体解析则不得分。)

参考答案一:“犹”字好。(1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1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2分)

参考答案二:“空”字好。(1分)“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1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2分)

江西将军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8、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4分)

答:

9、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4分)

答:

Z【参考答案】

m8.(1)“惊坐”主要写动态,表现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消息时的震惊不安和担忧。“暗坐”主要写静态,表现作者读到友人诗句后,既怀友又伤己的复杂心情。

9.(2)“暗风”,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现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中的悲凉凄冷心情。“逆风”,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现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

江西靖安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1)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反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两种手法各1分)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主形象。

(2)①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如决明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主子的欣赏与赞美。(1分)

②“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主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1分)③“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优世情怀。(2分)

江西南昌三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4.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分)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4.(共6分)(1)梅花。(1分)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1分)

(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1分)进行对比(1分)。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2分)

江西宜春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8分)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 (4分)

答: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与李煜的“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说说,它们的“异”与“同”。(4分)

答:

【参考答案】

14.(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2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来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1分)

(2)同在都是写愁,都用了新奇比喻,令人耳目一新(2分)异在李煜的词用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

江西于都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分)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参考答案】

14(1)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1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1分)

(2)①对朝政的不满;(1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1分)③想以山水自娱,(1分)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1分)。

江西白鹭洲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飓,爱杀江南。

⑴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3分)

⑵古典诗歌的意境,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之分,你认为此曲属何种意境,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3分)

【参考答案】

14答案:(1)(3分)A.空间转换,时远时近:作者的眼睛和画笔起始于瞭望大江远山,然后写两岸人家,芰荷池塘,沙洲水禽……;忽而又放纵开去,极目天际之画船,倏地又回收至村落酒帘。于是一片江南秀丽风景,便一览无余了。

B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此为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驰来,酒旗在风中招展,又于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A.B两种答案,答出其中一种即可。两种都答,不重复给分。若答出别种答案,只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2)(3分)此曲应理解为“有我之境”。这首曲看似客观描写,但实际处处有我。如“看沙鸥”之“看”固然是“我”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也包含着作者的感受和评价。七句写景中没有作者表赞叹一字,但笔笔都像用醮满了爱的浓汁画出来的,否则哪能像这样美丽与可爱?(答对得1分,赏析好处2分,酌情给分))

江西横峰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5分)

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9、(6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局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江西吉安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段考

14.阅读下面的诗歌。(6分)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是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3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是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14.(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江西南昌二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题。(6分)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⑴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其用意是什么?

⑵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要借云来讽喻封建社会中的哪种人?

【注】来鹄(?-883),即来鹏,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咸通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

【参考答案】

14、 ⑴答:一方面使诗有悬念,有波澜;(1分)另一方面是与第四句云却悠闲自在,弄姿自媚,不去降雨解旱形成对比,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2分)

⑵答:当人们焦急地盼云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1分)不言而喻,这正是封建社会中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2分)

江西南昌铁路一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钟陵禁烟寄从弟

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注】①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

(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4分)

答:

(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 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2分)

答:

【参考答案】

14.(1)“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1分)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1分)“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1分)突出了作者一。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1分)

(2)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自然引发诗人思归之情;(2分)“忍听”,即“不忍听”,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情。(2分)

江西南昌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 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4、答案:(1). 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2). 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江西上高二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4.阅坊下面的宋词和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献

苏轼

霜隆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蟾宫曲·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 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1)苏词和张曲都有了“明日黄花”的典故,其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词曲简要分析说明。(4分)

(2)张曲中“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是否与主题有关?(4分)

【参考答案】

14.(1)苏词的“明日黄花蝶也愁”因“万事到头都是梦”引出,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今日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表现了苏轼的旷达情怀。(2分)

张曲的“蝶愁来明日黄花”因“人老去西风白发”而引起。作者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人生易老,有“倦客思家”的感怀。(2分)

(2)“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表现了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思念故乡的情怀,这恰是主题的归好表达。

江西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闻砧 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猿。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3分)

⑵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14.⑴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划线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烘托”,说成“衬托”“反衬”“对比”“比较”,都算对。)

⑵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游子思乡”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分。)

辽宁沈阳二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古诗歌阅读(11分)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在洛阳西巩县。本诗大约作于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当时杜审言随驾在长安。

8.(1)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请结合颔联中“徒”“漫”二字对此作简要赏析。(5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6分)

【参考答案】

8、(1)(5分)颔联:“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1分)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 ”,然而诗句中却着以“徒”和“漫 ”,寓情于景。(2分)此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化描述,以乐景写哀情,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情。(2分)

(2)(6分)诗人抒发怀 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分)

首联:“独游秦”三字,表现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愁思看春不当春 ”,诗人直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 ”!这联诗十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满怀乡愁的诗人自我形象。

颔联:“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以乐写哀,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伤的惆怅心绪。

颈联:“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

尾联:“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写出了诗人对洛城友人的思念,对洛城的风日(风日:春光风物)的眷念与热爱。

(答案中必须要有对前两联中的任一联与后两联中的任一联的分析,共计4分)

辽宁北票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8.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分)

9.“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6分)

【参考答案】

8.“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1分),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1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1分),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2分)。

9.颔联: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颈联: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 床了,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的形象。

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淡泊。(每联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辽宁本溪高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8.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那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5分)

9.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2分)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3分)(意思对即可)

9.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2分)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4分)(意思对即可)

宁夏固原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9—10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分)

10、这首诗写出了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9、(2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淡远超逸的心境。(2分,意思相近即可)

10、(6分)(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1分);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分);(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1分);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2分)。

宁夏银川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 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 ②《黄庭》:道家经典。③元:同“原”。

8.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 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9.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8.(4分)描写了诗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诗人喜欢过一种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

9.(4分)这两句诗表面是说本来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不把英雄衰老当一回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在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14、读下面诗歌,完成⑴⑵题。(5分)

小园 黎简(清代)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⑴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分)

⑵本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4、⑴分析示例:

窥:角度好,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

“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⑵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负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壁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诗第一句“峭寒催换木棉裘”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诗中“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两句历来为人称道,结合你的理解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4.(1)运用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1分),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1分)。

(2)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秋风”认定为“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1分),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1分)。②红、白使动用法(1分),色彩上对照配置(1分),也最容易使人引起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1 分)。

山西徐沟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练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5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3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也可酌情给分。

9. 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每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

山西山大附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9.古代诗歌阅读(8分)

人日思归(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蜀道后期(唐·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人日:正月初七。

①试对薛诗前两句中加点的虚词作简要赏析。(3分)

答:

②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5分)

答:

【参考答案】

9.①“才七日 ”,用“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已二年”,用“已”表示两年之时间长。(1分)以时间的长短对比表现在外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表达思归之切。(2分)(赏析时一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二要分析这两个虚词对表现诗歌主旨的用。)

相同点:都使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薛诗以人与雁对比,张诗以人与秋风对比,(1分)都突出了游子归家之晚,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1分)不同点:张诗还用拟人手法把无情的秋风人格化,借抱怨秋风先至,含蓄委婉的抒发不能及时回家的烦恼之情。(2分)(如答薛诗使用对偶可给1分)

陕西蔺店高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8.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5分)

9.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8.(5分)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2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3分) (意思对即可)

9.(6分)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2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2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2分)。 (意思对即可)

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此词大约是在靖康之难十四年后朱敦儒避乱南方时写的,当时正好凤凰城破。

②凤凰城:因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故汉唐时长安又称凤凰城。

(2) 这首词的上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有人说“今春还听杜 鹃啼”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1)城破、擘钗破镜、信音稀,写出了国难当头、亲人离散、夫妻惨别的景象;梦回、魂断,则写出山长水远、音信难通的痛苦和无奈。(2分)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2分)

(2)此句饱含着作者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那杜鹃啼声中所特有的凄切悲苦的含义,宣告了主人公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2分)“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又对以后的状况作了一定的暗示。此句看似平常,实则出笔极为沉重,有千钧不敌之力。(2分)

四川邻水二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4分)

答: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

12.(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作鲜明对比,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只答“同意”“不同意”不给分,对“不同意”有分析最多给2分)

四川绵阳实验高中2011届第二次月考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岁暮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①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②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2.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描写(表现)手法、抒情(表达)方式。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是:(1)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2)表达方式 :怎样叙(描写) 叙(描写)什么 抒什么情;(3)表现手法:手法 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1分);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1分);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2分)。

[思路分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的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特点,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1分);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1分)。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1分);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1分)。

答反问、夸张也可。

[思路分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

四川棠湖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1)“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答:

(2)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参考答案】

12、解析:(1)(4分)比喻(借喻)。“尘”喻指世俗的纷扰。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2分)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明摆脱了世俗纷扰的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2分)

(2)(4分)上片写隐居之所的美好环境,山水怀抱,花草柔美,茅屋玲珑,环境清净。下片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惬意,午觉醒来,鸟语鸡鸣,贪恋梦境,忘了功名。(2分)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2分)(主观性试题,意思对即可给分。)

云南昆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

12.(10分)诗歌鉴赏答案:(1)“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已。

浙江嘉兴一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唐)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shèn)虚:生卒年不详,江东人。

22.诗歌首联写山路由白云而止,春色与溪水等长,暗藏一个“ ”字;颔联写落花“时至”,暗示青溪上游 。(2分)

23.浅析诗歌的旨趣。(4分)

【参考答案】

22.(2分)行 繁花似锦 23.(4分)这首诗写深山居处的恬静、幽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诗歌句句写景,而情寓景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生活情趣。

浙江菱湖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8分)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21.这首词按照什么顺序来铺叙景物,请结合内容具体赏析。(4分)

22.词的下片以“人间有味是清欢”作结,抓住了哪些有特征的事物来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趣?(4分)

【参考答案】

21.这首词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从清晨风斜雨细,晓寒顿生,写到雨停风住,烟云淡荡,沐浴在晴晖之中的中午。(时间为序得2分,早晨和中午的特色景物能结合原诗分析的得2分)

22.“人间有味是清欢”,由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这两件有特色的事物来表现。清欢的意趣表现在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也是对宁静无忧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茶1分,蔬菜1分,意趣情感2分)

浙江台州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梅州遗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恨:遗憾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 县:同“悬”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他俩,不幸病死于途中,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辞藻华丽,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回味无穷,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揄扬巢谷之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既 见 握 手相泣 已 而 道 平 生 逾 月 不 厌 时 谷 年 七 十 有 三 矣 瘦 瘠 多 病 非 复 昔 日 元 修 也。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3分)

(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3分)

【参考答案】

17.A(应为“寄、送(信)”的意思。)

18.D(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人称代词,我;B.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D.介词,表对象,替,给。)

19.C(本文的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

20.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21.(1)(我)埋怨他不听从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要点:恨、奇)

(2)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要点:方、盖、焉)

浙江台州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2.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23.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22.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清静寂寥(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或: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2分,环境特点、作用各1分)

23.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

浙江学军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玉楼春

[宋]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①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注】①游丝:蛛丝。

22.联系全词,简析上阕开头两句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寂寥”之感?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22、渲染洛阳满城春色,花木繁盛,花香阵阵,反衬深沉 的离愁别绪。(本题3分,景物特点、表现手法、情感特点各1 分)

23、①旅途漫漫、春光无限,愁思也无边无际;②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驿舍偏僻寂静;③抒情主人公夜不成眠,望月思人,倍感“寂寥”。(本题3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

浙江金华一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小 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① 寒花:菊花。

22.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3分)

23.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3分)

【参考答案】

22、“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23.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浙江瑞安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鹊桥仙(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22.陆游《鹊桥仙》中的“渔夫”和柳宗元《渔翁》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23.“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3分)

【参考答案】

22.“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两诗中的渔翁都过着远离世俗红尘的隐逸生活,都体现了他们清远的心境、高洁的志趣。(3分)

23.陆词该句是通过细节正面描写(或动作描写/细描/直接描写/实写)渔夫打渔的日常生活,柳诗该句则未见渔夫,通过描写侧面描写来烘托(或景物描写/间接描写/虚写)渔夫怡然快意的生活。(3分)[评分标准:表现手法写出相对应的两种,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1分。]

浙江石门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2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2分)

2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22.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23.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浙江西湖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19题。(6分)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迁客来过岭:韩愈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诗句。

②骚人去赴湘:指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一事。

18.这首诗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19.这首咏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参考答案】

18.(3分)用动词“飘”、“坠”“点”“粘”等逼真地写出了梅花飘然而落的动态;用飘落的数量之多(“多莫数”)和飘零之惨(“迁客过岭”“骚人赴湘”“乱点莓苔”)来写落梅飘零的遭遇之惨。

19.(3分)托物言志,写梅又似写人。传达出落梅的悲惨境遇,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格的赞美,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疾贤妒能、压制人才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落梅》写于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社会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

全诗大意是: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啊,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怜香惜玉。

浙江宏升高复学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7.阅读下面的元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南乡子   四川道中作   
蜀道古来难,数日驱驰兴已阑。石栈天梯三百尺,危栏;应被旁人画里看。
两握不曾乾,俯瞰飞流过石滩。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馆青灯夜更寒。
  
注:①选自《元明词三百首》(岳麓书社,1994年,黄天骥选注)
②作者曹伯启(元)1255-1333,字士开,号汉泉,砀山(今属江苏)人。元文宗天历年召为淮东盐访使,官至行中书左丞上护车。卒谥文贞。著有《汉泉漫稿》。词风疏放,足迹遍川黔,山水感受写得最为真切自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早成谚。作者身临其境,历经艰险过蜀道,余悸犹存却惊喜欣慰无限。词中“两握不曾乾”句,语句平易却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7.【答案】①细节传神。“两握不曾乾”,把身悬绝岭时心惊魂悸的情态外显,危处之怯,险境之悸,描写得准确、具体和生动。(1分)②前后照应(承上启下)。既印证上片“应被旁人画里看”的遥不可及,又使下片“到晚才知身是我”的历经紧张情绪后的放松心态不显做作。(2分)③深化意境。山间的夜气,犹湿的贴身汗衣,与此时此地欣喜中的后怕相交融,一起渲染了“夜更寒”的氛围,进一步反衬出“蜀道之难”。(2分)

浙江嵊州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2-23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22. 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分)

23.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2.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

23.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重庆南开中学2011届高三10月月考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莎行

吕碧城

水绕孤村,树明残照,荒凉古道秋风早。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

漠漠长空。离离衰草。欲黄重绿情难了。韶华有限恨无穷。人生暗向愁中老。

注:吕碧城,晚清四大女词人之一,一生坎坷波折,先后投身于报纸编辑、女子教育等社会活动,充满强烈的爱国热忱。此词作于1902年,词人时年20岁。

1.“今宵何处驻征鞍?一鞭遥指青山小”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2.这是一首人生应时感怀之作,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怎样来表现“愁恨”之重的?(4分)

【参考答案】

12.(1)①不畏路途艰险,②意气风发,或英姿飒爽,或踌躇满志。

(2)①运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将“孤村”“残照”“古道葛凉”“离离零草”等意象组成接连不断的画面,来渲染凄清苍凉的气氛,烘托人物悲凉阿心境,和征途的愁苦。②直抒胸臆,最后二句直接抒发词人心中的压抑和沉闷。③“韶华”句运用对比,将韶华有限和恨无穷相对比,来表现词人的壮志难酬。

重庆八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2.(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解析】 (1)首联出句写自然环境险恶,对句用胡马飞驰表现军情紧急。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在内容上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氛围;在结构上为下文描写边将出场作了铺垫。

(2)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