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走丝统赢编程:到倾底不倾城——许鞍华与《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 影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48:23

有句话要讲明,泚笔这几个月,终未敢对许鞍华的《倾城之恋》发謦咳之微。一九八四年许氏身处最颠峰却要来拍这样的一部片子,太过招风。兴许在许鞍华心中张爱铃始终占着极为重要的部分,抑或出道时扛着新浪潮的大旗,多少武妆压过红妆,现时善体己意,要做回本色了。可终究隔座看星沉大海,有阔大的情愫要发却顿然口齿不清,头蓄乱麻。
  
   胡金铨、许鞍华、关锦鹏、叶锦鸿有某种或明或暗的师承关系。从胡金铨的古朴刚剑到许鞍华厚重深刻的人文耽恋,又至关锦鹏柔笔素手的委婉细腻,到后来叶锦鸿浅浪式的罗曼蒂克趣味,纯武侠经历薪火相传竟至纯爱电影,细探其中因由关联虽然难免牵强附会,但师承渊源成就几代名导演却是落花流水,缘到自在。许鞍华拍旧爱故事也尽情尽理,在她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中早已有了女子的诸多不易与隐忍。
  
   插说些题外话,亦是脱不了大背景。我看过一部令我十分喜欢的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带狗的女人》,来自契诃夫的短篇。影片的标准长度刚好适合短篇小说或是戏剧。但不适合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的本质特征就是铺张,要拍好一部长篇,要求电影本身不是长一点,而是极端的长,长到打破电影常规的程度。当斯特劳亨将诺里斯的长篇《麦克提格》改编成电影《贪婪》失败之时,他定有此念。而《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可谓是宾斯法德版本的《贪婪》,虽皇皇巨制十五小时二十一分钟,却算得上是义无返顾的成功。按照这样的尺寸标比,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也就不是九十分钟可以打发的问题,大抵需要两个半小时方显情味澶湉。由此向下递减,每删一寸,便耗去原著的一分韵道,损至九十分钟,就是短檐危壁,无所归止了。
  
   还是回到本本主义,电影的序幕是于昆曲《牡丹亭》“惊梦”一出拉开,虽掐掉原唱,却可以想得出柳梦梅那句:“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就此死亦可以生的古典轰烈,便衬着白流苏去荒走爱情。许鞍华是动足脑筋的,也颇有气味。随后缪骞人把白流苏演坏了,第一个近景别是白六小姐扎针绣鞋面,一个遗世独立,满腹仇怨的女人,用张爱玲自己的话讲是“浮世的悲哀”。若单就哀苦这点上看缪骞人把握还算得当,偏就是哀而不低的上海女子的乖张毒词这最有味道的成分出不来,所以想从白流苏身上入戏,就此可告以段落。范柳原的出场并未有镜头上的伏笔,印象中应该在面朝浅水湾的香港饭店阳台上,却被许鞍华放在入住登记处,显得过分稀松。周润发一袭姜黄色风衣,一句“别等我,我可说不准”,初露小马哥的庯峭。苏青讲:“柳原的个性有些好似《飘》里的白瑞德,这类男人也可以说是'坏的’,但是他们真正谈起恋爱来,却能给女人以'美妙的刺激’。”在最顽固的香港饭店跳舞场,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寻求一次美妙的刺激,一件冒险的爱情故事。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这是小说结尾处最精彩的处理,在电影里几乎不能这样说出来,因为整个的这段纠结情感的合托,是于长长的颠沛与无可奈何的抉择中磕出的大块淤血,结冻半个世纪,还是没能化得开。许鞍华将一个长镜头充斥横竖尸首,残血涔涔,一布惨白的字幕,草草的收了场,缪骞人笑吟吟将挂笼式的蚊烟香盘踢向一边,算交代过去。面对如此场景,惟有淡言一声: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不是如此。
  
   许鞍华的“倾城之恋“算是结束了,也可以说尚未完,这点大家都明白。


另一篇其实《倾城之恋》(许鞍华,1984)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糟。改编的人叫“蓬草”,不知是谁的化名,很规矩,有名的台词都用上了,一句不差。只是那样做作的句子,写在小说里还好,真的从嘴巴里说出来,不知道有多腻心。谁那样说话,早一个耳刮子上去了:“会不会说人话?!”
  
  这大概就是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总失败的原因。《半生缘》因为是情节路线,说的话比较正常,所以就成功了。
  
  发哥相貌堂堂,白流苏第二次去香港,他撑了伞在码头等,一条褐色围巾搭在脖子上——许文强那种围法。还有半透明的薄纱衬衫,透出里面的白汗衫,下面是白色西装裤,不晓得多潇洒英俊,换了谁都要贴上去的——来来来,倒贴老娘也愿意。可惜坏也坏在这里,他是一个花花公子,有身家的,不是拆白党小白脸。发哥穿西装打领结总让我想起许文强,说到底还是出身不高的,所以特别精心装饰,不像真的有钱人,会有一种漫不经心的随意。
  
  缪骞人当年为什么会是港姐大热?她生得像个小寡妇,尤其是剪了个鸭屁股头,又穿那种松身的,颜色暗沉的旗袍,像守了寡的小学女教师。最可怕是小腿奇粗,穿了旗袍也看出身长腿短,整个人好像一直坐着。白流苏是百分百中国女人,也许她的体型也是她获得这个角色的原因之一?
  
  她像那种做人家的家庭主妇,所以我觉得她成为范柳原情妇后的表现比之前好许多。最喜欢她在苹果绿的樯上打手印那段,书里就那样鲜明地打了上去,但电影里她先用指尖碰了两下,搓一搓,很有家常感。
  
  有一幕也是她做了情妇以后,摘了红花要别到柳原西装纽扣上,像做戏一样,细细的缠绵和快乐,也做作。反而刚开头她受了气,和着四哥的胡琴对着镜子比手势那段,一点没有做戏的样子,僵硬。电影开头也是做戏,居然是《惊梦》,不晓得为何选了这段,因为都是先肉体后精神的恋爱?说起来柳梦梅真是我最讨厌的小生,看《硬拷》那折,他那种小人得志的猖狂嘴脸,我是杜丽娘宁愿钻回坟墓里的。
  
  拍浅水湾饭店的英国人那些,是书里没有的,倒是拍得很好。殖民久了,自然对帝国主义的嘴脸认识较多。女人们站成一排跳舞唱歌那段,是加得很好的部分。不知为什么,叫我想起《鸿鸾禧》那篇和亦舒的小说,前者我也不知所以,后者想来是因为亦舒的人也爱听收音机里的英文老歌,《绿袖子》一类。
  
  书里的徐太太是个胖子,电影里是马海伦演的,真神奇,她现在还常常在TVB电视剧里演些太太之类,居然几乎无甚变化。书里那段“精神恋爱”和“肉体恋爱”的话,这里是徐先生和徐太太一边跳舞(似乎是恰恰)一边说出来的,像徐太太这样的主妇居然说出这么洋派的话真是不可思议,不过看他们夫妻跳得那么兴兴头,倒是觉得原来这一对才是书中隐藏的恩爱夫妻
  张爱玲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呀呀接着,在万盏灯的夜晚,
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对于这个结局,我翻来覆去的想,说是突兀却也在意料之中.
范柳元和白流苏的爱情大半还是靠运气的,又或者说在世的爱情,又有哪一壮没有依靠运气呢?所
以我说,爱情是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一种东西.我这样说,大抵很多人都要骂我了,但无可否认,这
又的确是事实,所不同的是我口中所说的运气在你们的观念里叫做缘分罢了.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
身的,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这是整个章节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话,真实的人性,无可
反驳.在流苏的年代里,因为陈旧的思想观念,在离了婚之后再嫁的在所谓的大户人家是少有的,
为了放的上台面的面子,在老一辈心中儿女的幸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我的确的同情着流苏,尽管
在后来因为流言的重创,白流苏对范柳元臣服了,但那个年代女子无可容身的悲凉却不是一言两语
能够道尽.

早的时候看读书节目时看到所谓的大家对于——《倾城之恋》的评价说,在战争最后将要暴发的时
候,白流苏依然在坚守着对范柳元的爱情,但事实确实如此吗?为何不说是白流苏不知道后路在哪
的表现呢?她的确担心柳元,想着柳元的船不知开了没等等,但那或许是对自己后半生的一种间接
的担忧.是的,家是不能够回去了,流苏所可以依靠的也只有范柳元而已,在每个人发现自顾不暇
后,又有谁会注意流苏的存在呢,就连她的佣人都因为逃命而不顾她的生死了;所以说流苏是在等
柳元还不如说她是因为不知道要往哪去!!范柳元回来了,就像我最喜欢的那段话所说的,在这兵
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再进一步说,他们彼此只是在寻求一个可以让自身生存的
方法,而爱情,或许有吧,只能说或许,而更加接近的原因又或许是他们彼此间相对于旁人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