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慢走丝线切割: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02 - Nunc Dimittis - TOM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8:33:12
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02
娜塔莎,掀起你的盖头来(1)
爱神社的创始人叫娜塔莎。
娜塔莎?听起来,像是一个来自俄罗斯或东欧国家一类斯拉夫语
系地区的女郎。此断大谬!
她是一位早年从中国广东到香港,然后于1972年又来到美国的华
人女子。鲜有人知这名女子真实的中文姓名,就连现名在各种场合甚
至中文刊物出现时,也只是用英文拼写NATASHA,而非娜塔莎,就连
英文也只用大写。“娜塔莎”,只不过是笔者为读者阅读方便而起的
中文译名罢了。有人说她中文姓谢,可她的华人前夫好像也姓谢,有
人为此糊涂不已,究竟她是随夫姓,还是两人本来就同姓。
娜塔莎与仙蒂算是属同一年龄层,但二者风格迥异。
仙蒂看起来比她自己实际年龄要大一些,平时不修边幅,显得平
实无华,以大嫂式的亲和力见长。娜塔莎似乎永远青春常在,不仅生
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而且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更年轻,她本人
服饰考究,招牌扮相相当美酷,举手投足都性感而有魅力,有一股明
星式的派头,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真面容若隐若现。说也
凑巧,好莱坞有个叫娜塔莎·金斯基的女星,演过《苔丝姑娘》的主
角,本人有着某种神秘色彩,风流韵事不断,而又不落其他影星的俗
套。后来,不知怎么淡出影坛,很少人知道她的真面目。
仙蒂总一下子就把本不是熟知的你拉得很近,使你感到真和善。
而娜塔莎则有意无意让站在门外的你,觉得一种不可名状的“距离美
”。她让你觉得她很近,又好像很远;她很远,又好像很近。
娜塔莎的故事远比仙蒂更带有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当然也更富
浪漫传奇色彩。
仙蒂的经历公式很简单:头婚→离婚→再婚,仅一次性地把老中
丈夫换成了一个老美丈夫。而娜塔莎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起伏就没有这
样平坦,似乎满是风风雨雨、雷雷电电。她的故事,有她自己讲的,
有熟人透露的,有旁人揣测的,恐怕也有好事者酒余饭后胡说八道的
。最具权威的说法来自旧金山华文报纸《新大陆》一篇专访《一个女
人的故事》。这家报纸是由中国大陆新移民创办的。不管怎么众说纷
纭,有几点可以肯定:她有过惨痛的婚变;她的女儿也已成婚;她有
过很多异性朋友;她有过不少白人异性朋友;她的现任丈夫是菲利普
,一个白种男人。
娜塔莎传奇的某些枝枝叶叶,是我们从不同的途径得到的。
她在香港当过公关小姐,对付过形形色色的人物。当年她孤身一
人来到美国。善结友、喜社交的天性,使她认识了许许多多不同国籍
、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各种接触中,很自然就干了一些
给人配配对子的事,尤其发现给黄白两性的“拉郎配”或“拉娘配”
很能使人上瘾。久而久之,有白人男士问:“有华人女士可介绍的吗
?”或有华人女士问:“有白人男士可介绍的吗?”她就会开玩笑地
说:“现在暂时还没有存货。”但其实她格外留意,一遇到合适的机
会,便立即通知某白男或某华女:“存货已到,请来看样品。”娜塔
莎配成的对子,多得难以数清,其中有的都当了祖父母。
娜塔莎早年毕业于广州最有名的执信女子学校。1996年,这个名
校75周年校庆时,娜塔莎成为整个活动的焦点人物。校长亲自迎接她
,欢迎她不远万里从海外专程赶回。校友会的主席把《新大陆》对她
的专访,以及她同丈夫菲利普的结婚照,张贴在大海报栏上,闹得风
光无比,到处是钦佩的眼光。“您就是那位NATASHA吗?”年轻的学
生们围着她,倾诉着表达不完的景仰。
国内报刊的记者蜂拥而来,炒作新闻。其中一篇特写题为《来自
名校执信中学的一位传奇女子——NATASHA》。“什么东西使您有一
个动人的一生呢?”有记者问。
“勇敢、自信和坚毅,是我达到成功和克服困难的基础。”她回
答。这种回答乍一听,似乎过于闪光,过于公式化,好像革命英雄或
伟大历史人物的豪言壮语。但细想一下,对娜塔莎,每一个字都有其
特定的内涵,她的确有如此这般对付生活的劲头。至少可以说,一个
华人女人若有这样的劲头,还怕找不到和征服不了那些符合自己要求
的白人男士么?
娜塔莎对那些景仰她的年轻女学生们或羡慕她的国内女性们的潜
在影响是巨大的、难以估量的。她当然会成为她们生活方式的光辉样
板和偶像。绝大多数中国女人,不管是现实的还是浪漫的,最终还是
要个安全感。
娜塔莎虽与仙蒂不同,但找的丈夫却大为雷同。娜塔莎的丈夫菲
利普也像仙蒂的丈夫约翰一样,都是高大挺拔、忠诚可靠、事业有成
的中年白领男士。据说当年菲利普是娜塔莎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个。最
初,菲利普见到虽徐娘半老,但花一般迷人的娜塔莎身边众星捧月,
自愧不如,不敢求婚。后来,娜塔莎遭车祸受伤,竟损及面容。对漂
亮女人来说,脸蛋比性命更贵重。正当娜塔莎心灰意冷之时,菲利普
向她郑重提出求婚,终于如愿以偿。
娜塔莎讲了一个故事。某日,当时只作为普通朋友的菲利普请她
吃饭、看演出。一个从前的男朋友突然也来找她。两个男人同时相遇
,要是别的女人,一定尴尬得左右为难,或是遮盖,或是撒谎,结果
必是两相得罪,闹个不欢而散。但娜塔莎毕竟是娜塔莎,不愧情场老
手,她像阿庆嫂那样,不慌不忙,得体有当,大大方方地把二人相互
介绍,并提议当晚由她作东请两位绅士吃饭。当然,绅士们的风度不
会让她这样做。既然如此,她就理所当然地安排一个请吃饭,另一个
请看演出。一女与二男居然和睦相处地共同度过一晚。这个夜晚之后
,菲利普对她更为欣赏。
娜塔莎,掀起你的盖头来(2)
娜塔莎相当洒脱。
爱神社有一个中国大陆来的中年知识女性,娜塔莎觉得她是一个
贤内助型的女士,持家有方,懂得如何照顾家庭和丈夫,而这一点,
自己却不够。于是,多少带一点对前次婚姻失败的反思或弥补,她把
这个女子介绍给自己的前夫Mr.Shih。谁知倒是这位先生大不领情,
先说了声“一次婚姻就够了”,一声“ByeBye”之后扭头甩袖扬长而
去。娜塔莎仍不死心,又把这个女子推荐给一位与她本人好了整整10
年的工程师,结果皆大欢喜,这两人不久便比翼双飞,喜结连理。如
此一来,既做成生意帮助了会员,又将自己从情困中脱身,中文叫一
箭双雕,英文叫一石击二鸟,何乐而不为?
做女人做得如此炉火纯青,这就是娜塔莎为什么是娜塔莎。
黄白婚姻大专家
娜塔莎被称作婚姻专家。
本来,所谓专家者,必在某一领域,学历、经历、阅历轻易可列
出一大堆,著书立说、理论造诣与实践经验俱佳者方可称之。这倒不
算夸大其词,娜塔莎的确很有自己的一套。在黄白交合的婚友问题上
,可以说,她形成了自称一家的“体系”。她不像那些隔靴搔痒的“
专家们”。娜塔莎当然够格儿去教导那些在黄白情场上初出茅庐者和
浅尝即失败者。
她像仙蒂一样本人中美婚姻成功,事实胜于雄辩。
她似乎很有心地读了一些现代西方性心理学、性行为学以及婚姻
社会学之类的书。她又活学活用地将西方流行的《厚黑学》、《博弈
论》、《理性决策学》同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一起揉在黄白交友
的战略战术中。她竟能把国粹中道释儒三家之说的原材料,经过自己
的加工,再推销给听众。她更是善于从各种人物的失败与成功中归纳
和抽取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她也巧妙地利用媒体的作用先造成轰动
效应,再将之与自己的生意形成良性互动。她竟能在一家报纸上以每
期大半版的篇幅主持婚姻讲座,而且图文相映,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她就像一位婚姻、爱情和两性问题上的“病理学家”兼“大夫”
,诊治疾病,对症下药,简直妙手回春。拿她自己的比喻,她就像一
个婚姻交友上的高级厨师,精通如何配菜,针对每个人的口味,配成
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宴席。
娜塔莎的记忆力天赋惊人,全社六百多会员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
。谁与谁有过约会,她都心中有数。约见后为什么不成,她马上就得
到答案。一旦有一名新会员入会,她立即就能盘算她或他大概与哪一
位旧会员配对合适。如果需要,她甚至会为某些“老大难”会员进行
模拟见面。
娜塔莎说自己主持爱神社的宗旨是对全体会员负责,也是她做人
的原则。她说她把会员当作自己的孩子,而耐心地对他或她进行指导
、帮助、关心和鼓励。当他或她找到理想伴侣时,她就像母亲那样为
之高兴。“愿撒下的爱种,能快开花结果”是她根本的生活理念。
“娜氏学”的真谛(1)
不管尊称还是戏称,有人把娜塔莎的一套冠为“娜氏学”。
“娜氏学”包含的“说教”都是些什么呢?
一、眼缘说
中国有句俗话:“眼为情媒”。有无眼缘,是黄白两性交友的第
一步。有人喜欢先看某异性对方的材料,再由爱神社提供双方电话号
码,接着由某一方先主动打电话约会见面。但打电话本身是一个技巧
问题,再加上文化差异和语言隔阂,很容易把好事弄砸了。
许多人虽有高学问、好人品、稳定的职业、不错的长相,却不会
用电话沟通,显得很幼稚、很生硬、很不得体。如有人就像一个侦探
或审判官,对一些隐私、财产或一些敏感事情穷追猛问,使对方立刻
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厌恶。这样一来,本来的优势还未展露,就
胎死腹中了。
最好的方式是直接参加爱神社主办的各种社交活动。瞧着顺眼的
,就主动攀谈,如双方都有感觉,自然而然便会要求下次见面。
二、多元交友说
即便双方有良好的感觉,主动为了进一步了解对方而相约,也不
算作情侣恋爱那样的约会,仍只是普通社交上的交往。应该坦坦荡荡
地接受各种友谊式的相处,同时可以自由地结识多个不同的异性朋友
,使选择的余地更大一些,再从中找出相对来说最理想的一位。
一般说来,在自己没有爱上对方,对方也没有爱上自己时,谈不
上玩弄感情。倘若自己已把某人当作情人,甚至未婚夫或未婚妻时,
又去约另一人,那才算是“爱情的骗子”。
美国人注重和欣赏个人自由、多元选择的权力,在还没有进行最
后抉择之前,是不必有义务和责任的。但必须注意的是,既然有这个
权力,就应该大大方方地行使,不然会把事情弄得很糟。
有位华人W小姐被介绍给白人马丁先生。起初,两人交往甚是相
投,接连约会好几次。后来,马丁先生约W小姐参加新年舞会,而后
者却推说有病不能如约。谁知马丁先生独自去舞会,却意外撞见W小
姐与另外一位白人威廉姆先生在翩翩起舞,弄得十分尴尬,以后两人
没有再继续交往下去。这种情况往往使对方失去信心,即便经过选择
真爱上了这个对方,若想要回去重修旧好,也恐为时已晚。
也有人处理得相当得体。在爱神社的野餐会上,有一位华人R小
姐同时受到三位白人男士的追慕,都互相留了电话。当天,其中一位
叫丹尼斯的男士送她回家,路上两人又去看了一场电影。丹尼斯很有
知识,又很风趣,故双方交谈得很愉快。第二天,丹尼斯又约R小姐
,她却很大方地说自己已约了另一位昨天在野餐会上认识的先生。这
件事并没有影响丹尼斯对R小姐的美好印象。
三、浪漫情调说
许多华人女性首先注意的是白人男士的职业、收入、财产等。第
一次见面全部话题几乎都是围绕经济方面,如有什么样的房子、开什
么样的车子、怎样付贷款、有没有人寿保险、给前妻孩子多少赡养费
等等,充满重物质的商业气息,乏味之极,一点诗情画意都没有。
另一些华人女性则一股劲地猛掏对方的某些阴私暗角,如为什么
离婚、以前的配偶怎么样,很容易使对方扫兴。也有的女性,过于羞
涩呆板,问一句答一句,沉闷的气氛能让人憋死。还有些女性过多地
谈自己的“前夫”,这也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因此,必须避
开上述做法,尽量创造浪漫的情调,如多谈个人的爱好,如文学、音
乐、电影、体育、令人愉快的经历等。
容易找到对象的人,大多数是脚踏实地、友善开朗、洒脱大方、
容易打开话题。这类人使对方容易接近。有一个叫罗伯特的男士,其
实很有钱,但从不露富,一副经济拮据的样子,以致为好几位被引见
的女会员所瞧不起。另一位叫嘉姬的女会员很有修养,从不重钱财,
第一次两人见面,谈得很投机,谈了各自的情趣爱好,以及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新鲜有趣的话题。当晚双方很不尽兴,依依不舍地分手。第
二天,罗伯特对娜塔莎说,自己同嘉姬在一起时,心里怦怦直跳,浑
身兴奋。很快两人堕入情网。在登上教堂红地毯的时候,洞房就在一
所豪华巨宅中等着这对新人。后来,人们才知道罗伯特家世富贵,本
人年薪就20万美元。这个意想不到的后果,使那些原先看不起罗伯特
的女人们后悔得直要跳楼。真可谓“有心栽树树不活,无心插柳柳成
荫”!
与仙蒂的做法不同,娜塔莎在会员的简历上从不写上财产状况。
以罗伯特为例,如果那些很现实、很功利的女人们预先知道他的经济
条件,马上就会千方百计地巴上他,那他就倒霉了。
四、自我择偶说
交友和婚姻本应是自信、自决、自为的产物。
有的华人女性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父母、亲友或熟人而交友
和结婚。在择偶问题上,大多数人都很计较别人对自己预选对象的评
头品足。在现代社会里,一个独立的人决不应因为旧式的思想观念或
亲友的干涉,而放弃自己对幸福的选择。其实,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
体会双方在一起的感觉,谁也不能代庖。
有一位姓丁的小姐,32岁,离过婚,没有孩子,经过第一次的婚
姻失败,她盼望能找到一个忠诚可靠的丈夫。经介绍,与一位工程师
相识,不久便热恋而准备成婚。丁小姐的父母来美参加婚礼,但一向
很敬业的未来女婿,却照常上班,没有请假相陪。未来的岳父岳母观
念极为守旧,认为这是无敬无孝,坚决拆散了这门婚事。丁小姐为了
显示自己是一个孝女,竟把个人的幸福断送在父母手里。
“娜氏学”的真谛(2)
克瑞斯婷娜是一位从来没结过婚的华人小姐,虽然34岁了,却像
二十五六岁,长得年轻可爱。有不少美国医生、律师、工程师一类的
白领白种人士对她很是追慕,但一概被她拒绝。有人问她为什么,她
回答说,她妈不准她与美国人交友。
五、文化宽容说
由于文化的不同,就会带来某些价值观、思维方式或处事态度方
面的差异。许多事情在一种文化里是理所当然,而在另一种文化里却
莫名其妙。因此,在黄白两性关系上应尽量学会宽容甚至包容。
对一位想交白人男友的华人女性来说,首先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
美国文化,尤其是白人主流文化,与此同时,也应尽量让对方很自然
地多了解中国文化,从而造成双向交流的良性互动,将有可能促成和
谐亲近的浪漫气氛。
许多华人女士不敢与白人男士交往,认为他们太开放、对爱情不
专一、不稳定。此外,她们还担心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带来
交友和婚姻的失败。其实,衡量某一个人的个性,不应以种族或地域
来决定,而是其本人的教养和素质。
一位女会员经介绍去见一位美国小伙子,吃完饭后,两人各付了
自己的钱。事后,女方断定男方一定很吝啬,便决定不再来往。其实
,在美国,这是很平常的事,因为这只是普通的会面,并非恋人的约
会。不少华人女性在自己的文化圈子里,习惯了吃男人的请,而忘记
了男女双方本来是平等的,为什么一定得男方破费。在一定意义上,
华人女性的这种观念是自我看低的心态表现。
六、长远考量说
两性交往大多数不一定会一见钟情。有的会员过于强调“来电说
”,觉得第一次见面没有产生激情,就怀疑双方是否合适。其实,摩
擦才会生电,接触就是摩擦。只有在多接触后,才能多了解,即所谓
中国人常说的日久生情。还有的会员虽知道对方人品等各方面都不错
,但过于看重对方目前暂时事业还未有成,而不从发展的眼光,看到
其潜力,结果错过很好的人选。
一股黄白交合的大流
“米酒”加“咖啡”
米酒加咖啡?多奇怪的喝法!
米酒者,中国土产饮料,其味香醇,功在养身;咖啡者,西方主
要饮料,其味浓郁,功在提神。将两种饮料搀和在一起,其味及功效
可想而知。喜之者赞之为妙上加妙,恶之者斥之为怪上加怪。
海外的华人有一个很生动的说法,用来形容黄白交合或中美之间
的异族通婚,这就是“米酒”加“咖啡”。
近20年来,有谁料到“米酒”加“咖啡”竟然逐渐成了一条混合
融一的“大流”,而且气势愈来愈猛。
根据1990年美国人口普查,已有200万儿童生自异族通婚,比
1980年多了1倍,更比1970年多了4倍。
在这种逐年增长的异族通婚中,尤以亚裔与白人之间的通婚最显
著,甚至几乎到了爆炸性的地步。很显然,亚裔中又以华人与白人的
通婚为主。
原因何在?是时,是空,是人,还是三大因素为一?
一些性心理学家和性社会学家对这种现象做了初步分析。
一、世界的潮流
本来,所有的人类都属于生物学上的同一物种。一方面,人的群
体由于遗传基因和居住环境的两大不同,在渐进的演化中,形成若干
不同的人种;另一方面,原不同人种经过不断的迁徙和混血,又继续
产生了新的人种。这种人种的演变过程在数千年中无休无止地进行。
因此,要想划分种族,就必须考察某一个种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
特定的地域内,如何与另一个或另几个种族混血的历史。
美国人类学家亨利·夏皮诺在他的《种族融合》一文中指出:种
族融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现象”,它差不多与“人类本身一样古老
”。就连《圣经·旧约》上都记载了如摩西与不同种族米甸牧师的女
儿易泼拉的婚姻、所罗门王与许多不同种族和肤色女子的婚姻等。
历史上,一个部族的被征服,就意味它的女人的被蹂躏,从而产
生新的混血。世界上所有的文明,不论古希腊、古罗马,还是古中国
、印度和阿拉伯文明的扩张、迁徙和移民,都伴随着种族和民族的接
触与融合。
在一定意义上说,种族的历史就是种族不断混血的历史。
当代,种族之间的混血以更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而加剧。
在这个星球上,各种异族的通婚都在暴长。黑白、黄白、红白等
各种肤色人种之间的交合,使人种的演化更趋多元性,其中包括拉丁
西语裔与非拉丁西语裔的白人、犹太人与白人、犹太人与亚洲人等族
裔的混融。例如,犹太教会的宗教领袖和社会学家们,都惊呼这种通
婚比二次大战希特勒的大屠杀更多地失去纯种的犹太人,因而对保存
犹太特有的文化是最大的威胁。在这种世界性的通婚大潮流中,占全
球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华人不可能不卷于其中。
二、经济的发展
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近二三十年来,经济的起飞和繁荣
,使之日益融入世界性的整体格局,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华人因
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政治变迁等综合因素,有更多的机会到世界各
地移民、留学、投资、工作、出差、访问或观光,自然打破了传统的
闭关锁国,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地球村的一员。随着一方面隔阂、偏
见、歧视与敌意的减少,另一方面自身国力的增强与经济地位的提高
,华人与外界的平等接触也就愈来愈多。
三、接触的深化
华人到了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立即由原来的多数民族变为
少数民族,原来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其中尤其是华裔年轻人,在
教育上,在职业上,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远离原属的故土和文化,愈
来愈少地接触自己的同胞,而愈来愈多、愈来愈深地接触占主体的族
裔,也就是白种人士。
四、个人的同化
移民必须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主要是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现代
移民再不像前辈移民那样靠群体的同化,而是主要靠个体的同化,也
就是说是否与当地文化融合成功,取决于个人的个性、文化素养、生
活习惯、价值取向、迁徙动机和预期结果,同时也取决于其对当地社
会的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接受度。一般说来,年轻人比老年人、女性比
男性,在个人同化的能力上要强。
五、异性的相吸
不同人种或族裔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性新鲜感,现代影视等传
媒使人们对“俊男美女”有了不同口味的欲求。美籍华裔性心理学家
卓以定博士,在《异族融合》一文中认为,洋人从猎奇的角度,认为
中国人很带有“异国情调”(Exotic),很“独特”(Unique)。随
着华人经济地位的提高,教养、打扮等包装也随之跟上摩登世界的潮
流,这也对洋人非常吸引,华人也对性的多元化有了更多的要求。例
如,中国男人原来欣赏的“樱桃小嘴,柳枝细腰”的传统女性美,可
能改为洋妞的“性感健美”。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异性相吸主要表
现在中国女人与白种男人之间:中国女人喜欢白种男人的英俊、高大
,白种男人喜欢中国女人的细嫩、水灵。
白人媳妇与华人女婿(1)
美国的华人把下嫁给白种男士的华人女性叫“白人媳妇”,而把
那些娶了华人女性的白种男士叫“华人女婿”。这两个专用名词,在
严格意义上恐怕有语病,也许应该说是“白人的媳妇”和“华人的女
婿”。
当然,能得到这种“光荣称号”的男男女女,绝非等闲之辈,大
都是常见诸于媒体、出入于上流社会、来往无白丁的人物。
不少受世人仰慕的“白人媳妇”们,或是出身于显赫的世家,或
是家族有雄厚的财力,或是受过贵族式的教育,或是本人即拥有事业
的建树和响亮的声名。
总之,她们成功的“黄白结合”是“米酒”加“咖啡”妙上加妙
的范例。它造成了积极的良性互动,反过来使这些女人的世家更显赫
,财力更雄厚,事业更有建树,声名更响亮。
这些“白人媳妇”的联姻大致分为政界型、学界型、艺界型、商
界型四类。属于政界型的有陈香梅、包柏漪、赵小兰等;属于学界型
的有聂华苓、李惠英等;属于艺界型的有靳羽西、宗毓华等;属于商
界型的有甄素莲等。
陈香梅,抗日战争中著名美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遗孀,半
个多世纪来,她成为美国政坛的知名人士,共和党的亚裔重量级代言
人。
包柏漪,著名女作家,其夫是当过美国驻中国大使和国务院亚太
事务助理国务卿的洛德,近十多年来,她在美国民主党的政坛上相当
活跃。
赵小兰,出身国民党官宦世家,本人受过良好教育,曾任美国联
邦政府交通部副部长和国际和平工作团总负责人,是迄今为止,华人
在美国联邦政府中官衔最高者。后来,她嫁给肯塔基州联邦参议员。
这种联姻可能对其将来在民主党政坛上更大的发展很为有利。
聂华苓,著名女作家,美国爱荷华大学文学教授,其夫为美国著
名诗人保罗·安格尔。近几十年来,她在中美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学
交流上做了不少贡献。
李惠英,学者兼社会活动家,其夫为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治学白人
教授和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前系主任和东西方研究中心主任。在
与丈夫的合作下,她对中国大陆的社会政治研究以及海峡两岸问题的
研究建树颇多。
宗毓华,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NBC的惟一亚裔明星女主播,年薪
达300万美元之多。她嫁给另一位著名的“脱口秀”白人男主持人莫
里(Maury)。成功与婚姻,使她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嫉妒和歧视。处
理问题上的某些失误和不妥当,就连华人同胞也对其不满和不理解。
结果受到华人和白人两方面的夹击。不过她与白人丈夫之间倒是相亲
相助,其夫帮助她应付了不少事业上的风风雨雨。
尤其应着重提到的是甄素莲。她是商界女巨子,其夫为已故去的
美国第二大电话电讯公司MCI的创始人威廉姆.G……麦克高万。1980
年,因为业务关系,甄素莲认识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顾客52岁的威
廉姆。五年后,在她44岁时,两人共结良缘。可惜没过几年,威廉姆
便因心脏病去世。
有人说,看来甄素莲没有旺夫相,而威廉姆却只有帮妻命。也有
人馋涎欲滴地说,甄素莲有世界上很多女人最理想的命运:嫁给一个
阔老头,很快他就死了,占了其遗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谈到亡
夫时,甄素莲说:“他非常好,非常聪明,是改变美国通讯工业的人
,极有影响力,是一个有主意而且能实践的人。我们拥有最美好的婚
姻,我每天都从他那里学到东西。”
不过,平心而论,甄素莲并非完全靠丈夫,可以说,她丈夫看上
她的正是她的苦干精神和敏锐的生意头脑。她本人在婚前,就在生意
上颇有成就,早年经营过中餐馆、洗衣店、花花公子俱乐部等。
当然,后来在得到亡夫四分之一的遗产后,她更是如虎添翼,成
为芝加哥,甚至全美国一名餐饮业女王。她经营的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简称FFF),为法航、加航、意航、印航、韩航、环航以及泛美航
空等数十个国内或国际航空公司和八个大机场提供餐饮,甚至将供应
网伸到了上海虹桥机场。此外,她还与美国铁路和芝加哥教育局等签
了合同,供应餐饮。
成功和有钱使甄素莲在政界也颇为显眼。好几任美国总统都接见
过她。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还专门任命她为出席白宫企业研讨会的正
式代表。她说:“这是因为我对社区的贡献,对地方与中央政府,我
都试着做一些有用的建议。”她还说:“以我的方式,我对我的家庭
,对社会,都做了很大的贡献,这是让我最自豪的地方。”甄素莲有
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回馈社会,担任多间大学的理事和顾问,并活跃
于许多经济、政治、社会组织,如创办女性领导人组织,参加民主党
领导人协会、爱迪生联盟、华裔服务联盟等。
甄素莲的故事是一部传奇,她是上帝的宠女,除了个人素质和努
力外,她得到天时、地利、人和、机缘。换句话说,她有自己亲手做
的和天上掉的两块“馅饼”。
以上的“白人媳妇”是有一定国家级影响或成为经典性的人物。
在各个地区、行业、学校或局部单位,还有一些相当活跃、有不
同名气的“白人媳妇”。
张辛欣,20世纪80年代走红的女作家,曾因《疯狂的君子兰》、
《我们这个年纪的梦》、《在同一地平线上》、《大劫案》、《在静
静的病房》和《北京人——一百个普通人的自述》等作品闻名于中国
文坛。她离婚后,在美国与一个做律师的日尔曼男士结了婚。两人爱
好相同,都对影视艺术相当热爱。与美国人结婚,又在美呆了9年的
张辛欣比以前似乎更加“自负”。在美国《世界日报》上,她批评那
些在美国呆了一段就回去“拉大旗作虎皮”的“浅薄”的影艺界人士
,认为“他们根本没有资格谈美国”。
白人媳妇与华人女婿(2)
邬君梅,近几年在好莱坞开始蹿红,来自中国大陆的女演员,嫁
给一位白人制片人,无疑对她自己事业的发展大有助力。
宁静,中国大陆当红女星,如今委身于美国影视界一位不太见经
传的男艺员。不过毕竟还是帅哥美姐的结合,也不失为一桩佳话。至
少有可能为宁静打入好莱坞留下伏笔。
胡慧玲,原生于中国大陆,后来到台湾发展的一名电影女演员,
嫁给了大洛杉矶地区有名的县议员安东诺维奇,造成华人界一场不大
不小的轰动。因为虽安氏对华人社区十分友好,但其风流韵事之多、
情人性伴之广,也常常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而今,胡女竟能降
服此君,真不知究竟有何灵验的符咒法宝。
李勤勤,中国大陆一位小有名气的电影演员,先嫁给一个日本记
者,后来又嫁给一个美国公司驻华的工作人员。据她自己说,因为这
位美国丈夫太花心而离异。
美国的中文报纸也时不时报道一些成功的中美通婚,而这些当事
人原本并非什么出名人物。
其中《新大陆》上一个关于美国盐业公司董事梦露的故事很引人
注意。1989年,这个叫梦露的当时27岁的中国大陆女子,独身来美闯
江湖,经历了事业破产、受人欺骗遗弃等不幸遭遇。但她决不气馁,
继续奋斗。当她手头积压替人代销的8000多箱圣诞节礼品,又一次面
临破产时,遇到了一位贵人。这位贵人年轻英俊,做事果断麻利,无
条件地帮助她,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货物全部推销出去。紧接着,又
对她来了个闪电求婚,光那枚戒指就2.5万美元。后来她才发现,这
个男人出身于欧洲贵族世家,其家族在佛罗里达一带声望很高,他本
人就是一个大富商。婚后,她与他夫唱妇随,以本来就雄厚的资本,
加上两人的才干和奋斗精神,建立了美国盐业公司,拥有上亿美元的
资产。对梦露,不少中国大陆女移民羡慕得发疯。在报纸上,人们谈
关于钓美国“男人鱼”的体会,有人就感叹自己钓不上这样的美国“
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