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电火花打孔:“《新教育之梦》读后感”专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35:12
今年寒假,我给无锡南洋国际学校小学部老师每人发一本《新教育之梦》。通过读书、写读后感领会朱永新教授的教育思想,推动新教育实验的开展。下面是部分老师的读后感。 走进朱永新 第一次知道朱永新这个名字,是购买了他主编的《新世纪教育文库》中的两本书。读了他写的总序,觉得此人极有思想。后来,在苏州的一次培训期间,偶然读到《新教育周刊》上他写的文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读罢此文,周身的血液都在奔腾,涨涌起一种追求诗意教师人生的激情。于是,不断地寻找朱永新的文章:在《教师博览》上读到《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在《新教育周刊》上又读到《我心中的理想体育》;通过南师大出版社邮购了《我的教育理想》;在南京的一家书店买到了久已渴望的《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书中写满了我的感受,强烈的共鸣使我爱不释手。书的序言《梦想成真》被我用作了国旗下演讲;书中的文章我一次次在教师大会上宣讲。我第一次读一本教育著作如此痴迷。第一次见到朱永新,是在中锐集团与苏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21世纪教育论坛上。大腹便便的形象,充满睿智的话语,一派学者的儒雅之气。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教育在线”网站结缘,便更多地了解了朱永新。我曾一口气读完他发在“教育在线”上的所有贴子,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每天上“教育在线”成了我的必修课,几乎占领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教育在线”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朱永新的文章、书籍拜读了许多,但还从没有听过他的讲演。第一次听他的报告是在无锡师范学校。听了整整一天,上午讲《中国教育缺什么?》,下午回答听众的提问。朱永新的激情和博学,使我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对许多教育问题有忽然开朗之感。朱永新的教育理想不是梦想,是完全能成为现实的。我开始了他的新教育实验。首先在儿子身上试点。我让儿子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写一篇日记。一个学期下来,儿子竟然背了150多首古诗词,写了100多篇日记。儿子的人文素养明显增强。儿子的试点极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更坚定了我对朱永新教育理想的追寻。我在“教育在线”上发了一个贴子《让新教育实验成为我校发展的平台》,大张旗鼓地在全校开展新教育实验。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请朱永新来校作报告。我先给他发了一条短消息,没想到他很快回信:报告没问题。2003年2月14日,情人节之夜,朱永新来到无锡南洋,送来了999朵玫瑰。他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新教育实验的意义和具体做法:营造书香校园、师生教育日记、聆听窗外的声音、生活化英语、娴熟地利用电脑学习工作、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又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回答了老师们的提问。朱永新的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报告会结束了,许多教师还围着他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 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情感;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神圣;走进朱永新,对教育增添了一份责任;走进朱永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诸向阳)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8 9:35:00 费建妹 等级:光明使者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11107 金钱:19406 声望:0 经验:11107 发帖数:4397 注册:2003年2月21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楼 拥有理想 ——读朱永新市长的《新教育之梦》随感 吴江市实验小学 费建妹 好些年前,在一教室里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很是鲁莽的学生当着众人的面询问他的老师:“你教我也有些日子了,今天你就给我个评语吧!”老师抬头看看这位学生,想想一直以来他的表现,笑了,他说:“如果我讲的课已经没人听了,我就乘上一艘木筏子到海里寻短见,能够跟我一起去的,大概就只有你了。”那位学生听了这话,心里高兴极了,尽管他已经听懂了老师话里的意思。老师其实在说:“你呀,除了胆大心粗以外,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但他却换了一种表达的方式,学生十分乐意地接受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一位是孔子,一位是他的高徒仲由。从这个故事联想到我近些日子一直在细细品味的教育著作《新教育之梦》,我有很多感触。感触之一:学生欢迎能和他们平等沟通,尊重他们人格的老师。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讲到:学生最不满意在课堂上和办公室里用两种声音说话的教师,最不满意用那些连自己也不相信的东西来征服学生的教师,最不满意那种盛气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师,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他们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是啊!我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充满求知欲望、对老师有着崇拜、信任心理的天真无邪的孩子,即使有的孩子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思维能力可能不太敏捷,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甚至有个别学生行为习惯也不大令老师满意,但因为他们是孩子,是我们的学生,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去伤害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们平等的沟通,尝试着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对话。教育需要宽容,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在接受教师表扬和欣赏中,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上面这个故事中,如果孔子对学生仲由换一种方式直接批评他除了胆大心粗就一无是处,那么,我相信,仲由求知的欲望会被无情的扼杀,孔子也不可能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杰出的大教育家。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虽然也或多或少的接受了一些“赏识成功教育”、“新型师生间平等民主式教育”,但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使得我们好多教师观念未能真正转变,有些老师还是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很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那是一种怎样可怕的教育!那些经常受到教师批评的学生,很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从而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只有自卑,缺乏应有的自信,放弃本身一些固有的良好品质。感触之二:教师应努力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成功感。《新教育之梦》一书中写到: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这些教育的至理名言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正是无数充满个性的生命的存在,这个世界便富有生机而且色彩斑斓。如果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设身处地为那些“后进学生”想想:面对老师讲授的新课不能理解,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无从下手,面对一张张试卷头脑中一片空白,这样长此以往,他们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吗?他们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吗?他们能喜欢上对他们“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吗?因此,我认为,转变“后进学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树立其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和优秀生一样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惯、智商、学习成绩等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想法、思维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和富有新鲜感,作为老师,不能以一个成绩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相反,我们要淡化成绩,这淡化成绩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要追求好的成绩,对于优秀生,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培养他们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善于合作、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让他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不是拘泥于分数,即使有些时候他们的考试分数不是太理想,我们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他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我认为已经很够了。而对于“后进学生”,我们更要淡化“分数”对他们心灵的摧残,我们要适当放宽对他们学习的标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对待,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对自己不自暴自弃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端端正正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有不懂的内容能主动问老师同学,争取理解;培养他们敢于正视老师、自尊自信的完美人格;培养他们融入集体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他们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与毅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着共同理想而并肩作战吧!!! 心随激情飞扬,
梦随理想共舞!
教育在线——我们共同的家园!
欢迎光临: 
           http://218.4.59.171/fjm666/fjm/
          http://www.wjxz.com/bbs/forumdisplay.php?s=&forumid=15 ;

2003-3-9 17:08: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3楼 寻梦·追梦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吴 燕很认真地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心中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向往。假如真如书中所言,我们的社会处处都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学校里拥有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校长领导着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教师进行着理想的德育教育,再加上全社会都重视起来,每个学生都有理想的父母,那么,培养的必定是理想的学生。如此循环下去,理想的社会就为期不远了。一张亲切的笑脸,一双白皙的双手,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这是我儿时心中的理想的教师形象,并且很快成了我追求的目标。当我如愿以偿成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中的一员时,我才知道,在上述四个一的背后,我们的老师要付出很多,才不会变成机械化的笑容,无缚鸡之力的双手,生硬的模式化的普通话,几十年如一日的板书。于是,坚守教师这一岗位的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劳动,以黑发熬到白发,毫无乐趣可言。心中也从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情,这种人充其量只是充当了教书匠的角色,另一种是每天都带着积极的心态去发现教育的乐趣,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相信学生个个前程不可限量,诚如朱教授所言“在爱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样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能在不断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不断充实自我,才能做到与学生共同成长,才能感受“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 上述两种教师有了不同的教育过程,必然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新教育之梦》一书已作了最好的阐述。我想不可能人人成为优秀的教师,但都有权利追求优秀,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让我们首先学会赏识学生吧,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前能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由此我想起了一位教育家说过,假如每天一位老师一进教室就试着去寻找班级里的“十个好”,那么这位老师的心里就会充满喜悦,他看学生就是带着赏识的目光去看的。相反,如果早上老师一进教室就挑学生的毛病,那么他看什么都不顺眼,就会把小问题“放大化”,这时老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长此以往,学生会越来越自卑,怎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呢?《新教育之梦》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是那样的吸引人,它让每个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怦然心动,有的是似曾相识的感觉,更多的是梦里寻它千百度的欣喜。 “人生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新教育在目前来说,它是一个梦,一个全社会都关注的美梦,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梦不断努力,终究会美梦成真的。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13:34: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4楼 “自信人”才能教育出“自强人”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无锡南洋国际学校 殷叶华    “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他追求的目标,同样,一个人也永远不会超过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标志。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   这是《新教育之梦》中“理想的教师”篇中的一段很精彩的话。  新时代的教师就应该珍视这种自信,不因一时挫折而丧失自信。只要一个人的自信心不被摧毁,他就一定能够成功。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有他的价值、他的舞台,就应该有他扮演的角色、达到的境界。只是我们常常没有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没有确立起人生的信念。 作为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有一健全的人格和一个乐观自信的心态.只有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平时与每一位学生交往的时候才可以用自我那种积极向上的自信心态去感染与熏陶学生,从而学生能在教师的感染与熏陶下也成为一个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也许教师的传道受业与解惑这一重任还是并非是最最重要的,我感觉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以自身的完美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熏陶学生. 我感觉作为一个教师要培养出一个个出色的,充满自信的学生,还应该充分的运用好赏识教育. 现在有很多所谓的差生,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能力差,很多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和在家与在学校"做人"的信心.他们的"差"是因为他们只有想成为一位好学生的心愿,而没有敢成为好学生的勇气,力量和自信.正因为如此,我们作为教师,就要给每一个学生以充分的肯定,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勇气和自信地说"我可以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学生,我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 赏识,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成为一个成功者.在此同时也是在赏识着自己的能力与教育成果.看都自己的教育的孩子一个个地成为了优秀的,朝气蓬勃的,充满自信的学生,能说哪个教师不为自己的教育过程与教育成果所感动呢!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13:33: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5楼 把梦变为现实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教育这个名词从两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而“教人”与“育人”就一直慢慢成了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作为已经迈入教育战线的我。也一直为了这个问题一直在思考着。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最近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当今的教育是什么样的现实,我们的学生的内心充满了悲观,因为“分数至上”、“高考才是硬道理”!应试教育风雨如磐——这就是现实!而作为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将当今的“以教学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动手和创造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培养他们变成一部学习的机器和考试的机器,头脑中装了不少知识而能力几乎等于零。看了这本书以后让我的感触很深,坦率地讲,对作者所憧憬的"新教育之梦"何时才能变为现实,我不敢轻言乐观;但全书洋溢的那种理想主义的澎湃激情,实在是感染了我,让我眼前有了些许阳光般的暖色。作为老师,我认为我们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的是领路人,我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创造,健全他们的人格,为他们拥有终身幸福的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作为计算机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动手的内容很多,在这里我常常把目标教学和过程教学结合起来,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到最后成功的喜悦,更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贯通,学会变化,面对变化中的程序,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喜悦,感受到了学习不是一种负担。在“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旗号下,我们的教育的确越来越“务实”因而越来越远离理想。固然,教育不能脱离当下社会,但这只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育的发展本身也促进着社会的发展,甚至引领着社会的前进。过去我们谈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往往只看到“服务”功能,而忽略了"改造"功能。在这里,面对这不同学生的个性,老师要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失败,作为老师我们要“因材施教”除了培养合格还需培养他们的特长。我所面对的学生是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有的学生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大城市。在教学中我就发现他们有的同学已经是“高手”了,而有的同学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这样我的教学就带来了困难,看了这本书以后我首先觉得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成功的希望,不能让他们自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解决这样的教学问题只有给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这样让那些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更进一步的接受知识,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赶上,从而更进一步感受学习的乐趣。古今中外,所有统治者、政治家以及一切立志改造社会的人,无不把教育作为实现自己社会理想的有力工具。中国儒家重要典籍之一的《礼记·大学》开篇便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希望通过教育灌输政治理想,培养统治人才,最终达到理想的社会境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希望通过教育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改造主义教育流派就宣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造社会以解决我们时代的文化危机。一些西方学者甚至鼓吹:教育可以改良政治,消除社会上不民主、不平等的现象。这当然只是一种空想。但教育对于社会的改造功能的确是不容忽视的。以近代中国而论,从鲁迅的"救救孩子"的呐喊到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宣言,无不体现出教育对于改造社会的理想期待。是的!面对这些祖国的未来,发展社会,改造社会,就全部靠他们。让他们拥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拥有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并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的品质和能力。我们的责任是重大,作为我们面对的是新世纪的孩子,要培养他们新的读写能力,让他们从多媒体文本中学习,从中索取所需资料。培养他们新的搜索能力,让他们在网上冲浪,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求他们要基于发现和基于实验学习。当然,感受还有很多,以上我是重点就学习和能力谈了自己结合教学实际的一些想法,当然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还不仅仅就这些,还有许多许多。 沈莉萍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13:32: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6楼 采撷理想教育之花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全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对新世纪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该书曾被评为2002年江苏省唯一的教育理论类畅销书,教育界因此而引发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旋风。刚拿到此书时,并没有觉得其有什么过人之处,很平凡的书名《新教育之梦》。现代人都喜欢自己超过别人,“新”字的使用频率很高。但读后我才恍然大悟,作者原来是在写他自己的梦,他心目中“理想的教育之梦”。一般人都不爱看教育理论书籍,该书之所以与众不同成为畅销书,我觉得它有两大特色。一是结构完整,体例新颖。以往的教育理论书往往着重论述教育的某一部分,或德育,或智育……现在又较流行写学生教师心理。本书分为十章,有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基本涵盖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工作。通读本书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使人领略到教育的合力比单方面的付出收获要大得多。再看本书各章标题,作者十分巧妙地运用了“理想“二字,既向人表明了奋斗的方向,但又摆脱了传统的“该怎样”、“为什么该这样”的说教形式,很容易让人在与“理想”的对比中找到差距,让人在不经意之间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引经据典,注重实效是本书的又一大特色。作者以流畅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同时发挥自己雄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构筑起了一个理想的教育王国。但读此书却又不让人感到索然无味:一是因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典故和名言,使全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是作者善于把深奥的理论寓于浅显的文字之中,即便连最空 洞的德育教育都被其化解成操作性很强的几个子目录,所以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我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对本书中的第三章的第七节(理想的体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把体育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而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印象颇深。随着现代人们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受到冲击,但人们还没有找到最适合的、最具体的、新的教学模式去替代老的教学模式,于是乎又有了所谓的体育素质教育。至于素质教育到底搞什么,应该怎样搞,没有几个人能讲得清楚。读了这一节后,我对体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对现在条件下搞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的思考也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就是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在体育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这就是所谓的快乐体育。对于现行的体育课来说,我认为每一节课应该开设不同的项目,每一个项目有专职的老师辅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去选择项目,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使自己喜欢的项目得到长足的发展,为这个项目成为他将来的终身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至于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项目,只作简单的介绍,不必强迫每一个学生去学习,比如铅球、标枪等项目。以上只是本人自己的看法,纯属一家之言,贻笑于大方之家。 朱兆元 2003-3-8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39: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7楼 教师必备的素质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始终保持着一种快乐而愉悦的心情读完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掩卷长思,觉得书中的每个章节都值得回味都值得思考,我感觉到朱先生《新教育之梦》应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推动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导航灯。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不想谈更多的东西,我只想谈一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我个人认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一、 富有“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每天站在三尺的讲台,用我们的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另外,一位教师没有激情,就不会产生在教学上的冲动,就不会去进行改革、进行创新,教十年如一年,没有创造、没有革新,你称得上是一位好教师吗?二、 富有“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三、 富有“责任心”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吧,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几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四、 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半年的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五、 富有“健康的个性” 自古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句话里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还要身正,所谓“身正”,就是指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大度宽容,教师要充满自信,教师要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要谦虚好学,教师要与人相处合作融洽。教师在教育学生同时,有无时不刻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以上也是我读罢《新教育之梦》的一些初浅体会,教师应具备不仅如上述几条,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在《新教育之梦》的影响下,我将努力成为新课改的弄潮儿。 朱红蕾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38: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8楼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张岚教育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在教育方面,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已落伍了。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教育观念已形成。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理想的教育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本人在以下两个方面作了一点尝试,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一、 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热爱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乐趣。上学期开学初,我就在这方面开始探索,刚开始我在四年级实施、后来在六年级英语课上也开始实施。怎样当好一位老师,教好学生呢?我想:首先我要为自己定个位。一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并非自己高高在上,并非是施令发号者,也不应该在师生只产生距离,而应该重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让他们接受你,喜欢你,成为你的好朋友,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的工作就会开展得如火如荼。因此,在刚接班时,我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培养师生感情上,在课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给学生讲故事,找他们谈心,平时特别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上及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时间一长,师生之间的感情日益加深。现在,我班的很多学生和我无话不谈,甚至是私人的小秘密也愿意告诉老师。每上一堂英语课,我就觉得这是我和学生沟通的一次好机会。我们都会沟通地恰到好处,学生们也都盼望上英语课,只有在课上,他们才会全身放松,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施展自己的才华。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二、 理想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合作精神,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一个班的每一位学生如果都有合作精神,在班上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风气,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困难了。这一点我也作了一点尝试。四年级的学生,英语笔试刚刚起步,在学习上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老师要关注好每一位学生;工作难度相当大。因此,我有意地在班上培养了几位学习尖子,在课后,由这几位学生负责后进生的补差及补新工作,并及时给予表扬。表现突出者还有“班级特殊贡献”奖,并颁发“荣誉证书”。这几位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除了完成自己的特殊工作以外,每天还向老师汇报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几个月下来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跟着老师的步伐往前走,小干部的队伍也有逐渐壮大起来,到学期末,这支队伍已遍及全班,班上只要有一位学生稍有困难,他的身边就会围上一批同学去帮助他,哪怕他想偷懒,也没有机会。能关心别人的孩子,就得先严格要求自己,就这样,这个班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觉性也加强了。初步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这个寒假,我再次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给了我新的启示,教育确实是一门学问,值得每一位老师去探讨、研究。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还要作更多的尝试,不管成功与否,我想:只要每个老师去努力,我们的新教育将会取得辉煌的成果。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38: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9楼 我理想中的教育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后,我思潮澎湃,一直想写些什么,但一时不知如何下手,今天我终于提起笔来也想谈谈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这里我想谈的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教师。教师承担着传授学生知识的角色,同时教师又与学生朝夕相处,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就像朱教授所说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爱心,去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如果你不爱孩子,那你就不要干教师这个职业。”我非常欣赏这一观点。如果一名教师连最起码的爱孩子都做不到,那他肯定不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也肯定不会成为一名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对此,我深有体会。说实话,我非常喜爱小孩,特别是低年级孩子,所以自我接手二年级以来,我不自觉地给了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反过来,孩子们见了我就像见了他们的亲人一样,什么事都会跟我说,我成了他们的大朋友。有了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的学习成绩(口语能力)有了大幅度地提高。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我感觉自己一碗水没能端平,给予低年级孩子的没有等量地给予他们。有时这些大孩子还会嫉妒我与小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我应努力改正,免得大孩子们又说我“偏心”。其次,教师应该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教授某一知识,而应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设想: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有关网络的知识,从而指导学生尝试上一些英文网,这样学生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此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第三,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就如上面所提到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上英文网,自己首先要熟悉网络知识和电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这一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成长。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又是未来社会的顶梁柱。那么未来社会的顶梁柱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认为他们应具有成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力、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特长。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导。”(《新教育之梦》P229)如果学生连一点自信心都没有,又怎能成为未来社会的顶梁柱呢?一般说来,成绩好的学生自信心强,反之自信心就弱。因此要想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不是他们的不足之处,学生一旦有了进步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一点点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他们的成绩才有可能提高。坚强的意志力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一点却恰恰是这一代孩子所欠缺的。这一代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因此从小就缺少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所以也就谈不上坚强的意志力。学习要求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他们总不能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因此这些兴趣爱好往往不能成为他们的特长。作为教师就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以使学生找到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只有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一种特长”,他们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顶梁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父母。在教育活动中,父母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怎样的父母才算是合格的父母呢?我想,合格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合格的父母应和孩子平等相处而不以长辈的身份来压制孩子;合格的父母应该努力配合学校、老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然而我们的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很忙而忽视了与学校、老师之间的配合,因此学生就有了可趁之机,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所以我想,只有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面都有行动起来,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比较理想的。不知大家是怎样认为的?《新教育之梦》让我第一次能坐下来好好想想我们正在从事的教育事业,读了它之后真是受益匪浅。 张晶 2003/2/10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37: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0楼 教 育 是 我 的 最 爱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谢安华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读完了朱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这段话时刻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震撼着我的心房。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又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尽了教师的天职。” 作为一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没有涌起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和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我“麻烦”,也才能够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位置是神圣的,当他们的目光随着老师的身影移动时,他们已在心里默默地歌颂了,他们说:“……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名利……” 在我读小学时,有一位姓陈的老师,他给我们上自然课,年纪已很大了,身体也不太健康,但他从不因病拖延我们的课。他那么辛勤地为我们操劳,由于呕心沥血,悠悠岁月过早的带走了他年轻时代的气概和英姿。他为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有过多少坎坷的经历,沧桑的变化,可是他却依然如故,为着他的事业,为着他的执着。当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驱使他这样永恒地为着教育事业而不停息时,他说:“我喜欢这个事业。更为了我的教育之梦在他们的身上得到证实。”是啊,只为喜欢,只为了一个不曾磨灭的梦想。 我每每想起我们的陈老师,就会被他的执着精神所感动,就会为他的教育之梦所感染。而他的形象,也就成了我今天痴心教育的一个得力的精神“支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应有充足的源泉供学生饮用,所以,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我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是一条长流不断的小溪! 在我曾经任教过的学校,有一名黄老师,她是一名中师毕业生,在教学中,渐渐地发现自己的水平越来越有限,于是她在繁忙的工作、琐碎的家务劳动等众多的矛盾中毅然又自修了两种专业,以便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可以说她生活得很累,但她从来不曾抱怨过什么,也不曾对她的学习和对学生的教诲懈怠过。当有人说她不值得时,她则微微一笑说:“我喜欢这些孩子,喜欢我的专业,我不觉得苦。”看,这样回答多么平凡,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高尚。这样的好园丁,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遗余力地奋斗着。他们的精神浇灌着我,鼓励着我,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名教师的真正价值,一名教师的内在含义。这种无形的责任感促使我决心做好“摆渡人”。教师不光是给学生们知识,教师还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和他们共同成长,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 我选择了教师这个专业,就要为我的选择从—而终,以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位又一位的老师为着自己的事业呕心沥血,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明白了他们如此用心的追求是为什么?他们是为了一个信念,他们为了这个信念而付出了自己辛劳而有价值的一生。我也要像许许多多的他们一样,为自己的最爱,无私奉献我平凡的一生。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 是啊,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其实,教育的名字也叫今天。恍惚中,我看见我和千千万万个辛勤的园丁用我们的心和血正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耕耘着,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喜悦的微笑。教育是我的最爱!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36: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1楼 读导梦书,做追梦人 ——学习《新教育之梦》的体会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朱先生以大教育观的角度着眼,以散文诗般的笔触,抒发了自己新教育之梦的情感。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使我们这些平时埋头教学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中人,耳目一新。它不仅振聋发聩,而且使人如座春风,如沐秋雨。给人以启迪,给人带来梦想,朱先生的教育理想系列,内容详实,设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仅就理想的教师一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朱先生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与我心有戚戚焉。我以为教师与教书匠的区别即在于此。一个志存高远,充满梦想的人,他不会满足于平庸,他会不断地自我挑战;他不会把自己索定在一个目标上,他会不断地攀登。这一点对教师尤为重要,因为教育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事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事业 ,要想与时代同步,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还要有前进的动力。这个动力就是教学激情,和对教育的悟性感性。美国学者威伍就认为:“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激情给人带来活力,激情是一切创造的源泉,激情加执着再加追求就会变成灵感。而灵性对教师也同样重要。教育就好比一首诗而教师就是诗人。诗人不仅要有才情更要有灵性,教师亦然也是这样,因为教育的复杂性,丰富性,教育对象的个别性,差异性,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灵性,悟性。一个缺乏灵性的教师是无法面对灵活学生,灵动的教育过程,无论是备课,授课,还是组织教学都需要灵性。朱先生把理想,语文情灵性作为理想教师的第一关,其意义不言而喻。笔者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年轻时也曾有过梦。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白发越来越多,而梦却越来越少。凡浩的日常工作把仅有的一点梦想也埋没了。朱先生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梦境,使人欣然向往,静如止水的心开始躁动。做梦不因为年轻人而专有,我辈也不防“聊发少年狂”争做追梦人。朱先生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一点我以前存在误区。我认为教师是一个独立劳动的职业,备、教、辅、攻、考各个环节都是独立完成,只要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即可。殊不知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而教育活动更是一个人际交往的活动。在教育的过程中,合作是多方面的,有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有教师与社会的合作,缺乏合作精神的教师,必然会自我封闭成为井底之蛙。如何合作笔者认为:首先要以“双赢”为目的,不能把合作当作处理人际关系的权益之计,不能以我为中心,尊重领导,尊重国事,尊重家长,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才会达到双赢的目的。其次要把“善解人意”作为合作前提。所谓善解人意就是换位思考,“已所不欲,无施于人。”这不仅是合作的态度,更是合作的规则。我们在批评学生,抱怨领导,责怪同事前,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自我出发,必然会导致冲突。换位思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怨怒的减压阀,是冲突的灭火器。换位使视觉更广,天地更宽。最后要以多改变自己,少指责对方为合作方法。合作不仅要有理解、尊重,还需要磨合,经磨合才能融洽。在磨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改变自己,少指责对方。卡耐基说过:“不要试图指责对方,因为你一指责,对方就会批上防御的壳。”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就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既然批评指责不奏效,我们便不妨改变自己,同样可以达到磨合的目的,而且这样更具人格魅力。谈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我认为第一条便是乐于奉献,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讲奉献精神,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给予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要分享成果。陶行知赞美教师时写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座右铭。其实有奉献就会有回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朱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洋洋洒洒谈了十点,恕我愚钝只能就其中的两点谈谈体会,而且写完后还有一点遗憾,即朱先生理念性、前瞻性的东西谈得很多,具体如何去做我还不得要领,很希望朱先生在以后的系列作品中指点迷津,让我入梦有门。 夏 萍 2003/2/26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35: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2楼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 》有感 ——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在<<新教育之梦>>这本书中,朱市长曾提到过理想的美育,他认为“理想的美育应该引导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就他本人而言,“教孩子会乐器不一定都是艺术教育。”的确如此,美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培养某种吹拉弹唱的技能,而是要给人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习惯。我们音乐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如何把这种对艺术切实真挚的感受教给学生,真正把美育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在我看来,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对美的表现力、创造力,而且还能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所以我很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几点体会,和大家共勉。一、理解歌曲情感美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歌曲,引起孩子情感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撼,从而更加深刻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善美、假恶丑的识别能力。这些都能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很好的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更加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绽放。二、感受旋律节奏美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发展学生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更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以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如:在训练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可用拍手、拍肩、拍桌、拍腿来练习。也可用打击乐将学过的歌曲演奏一番,可使学生在演奏中深刻地感受节奏美。音乐节奏来源于自然界,来源于生活。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充满着各种音响。汽车喇叭声,火车、飞机的隆隆声,虫鸟的叫声,雨的嘀嗒声等,都是自然的节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倾听,也是对他们节奏感的培养,同时也使他们将节奏美和自然美联系起来。三、体会音乐语言美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我在教学中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他们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例如一首乐曲,不需我讲解分析,只听几遍就能把握它的情绪,掌握情感基调,能说出它是优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欢快跳跃的或是缓慢抒情的。低年级的小朋友词汇较贫乏,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情感,我就让他们通过形体表演来表现对音乐语言的理解。例如:课堂上我弹奏一段节奏欢快的乐曲,让学生听后表演,这时就有学生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向讲台走来。让他谈感受时,他说:“听到这段曲子,我感到我正背着书包走在上学路上,晨风吹,阳光照,鸟儿对我点头笑。”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音乐语言的美。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仅不会批评他,还要为他的表演和回答给予肯定。四、创造育人环境美要使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外,还需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外育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使音乐的美育渗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我校成立了古筝、拉丁舞、钢琴、合唱、铜管乐等多个音乐兴趣小组、在培养学生共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很好的个性发展。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形成了班班有能人,处处有歌声的良好风气。在音乐美熏陶中成长的同学,不仅音乐才能得到了发展,而且智力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具有刻苦耐劳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成绩优秀者、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几年来的音乐教学工作,给了我很好的磨练,让我体会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的音乐摇篮。就让我们的学生迈着轻松的脚步、怀着纯洁的童心步入艺术殿堂吧!去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那份快乐! 小学部 陈玮 2003年3月5日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26: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3楼 寻找梦的源头读《新教育之梦》有感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我边读边感慨不已,这是一个“教育人”的美好理想,集了他大半生的智慧,构建了一个崇高的教育之梦。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其核心是什么呢?其实所有的“理想的教育”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培养未来的“人才”。所以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核心力量是人;是一个个从教者。所以只有有了理想的从教者才能创造出的理想的教育环境,这才能培养出理想的人才。如此追溯,在整个“大教育”的环节中,理想的教师是多么重要。他是整个梦想达成的关键因素。 那么所谓“理想的教师”是什么样的呢?书中第七章阐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讲了八个部分,从胸怀到品质到精神,讲了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部分一部分的看过来,再对照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见解之独特。理想教师的第一条说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所谓的“胸怀理想”,何其难也!当我们踏入师范学校时,老师说:师范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也。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短短的师范三年,匆匆忙忙地从业,对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或多或少有些想法。可谁来得及去全面认识并构筑胸中理想的教育殿堂?教育是人的工作, 它充满了神奇和美妙。并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因为这个斑斓的世界都是一个个人去建造的。而我们胸中的教育理想则是时隐时现的,零散的缺乏整合的,甚或是缺乏深度的。再说充满“激情和诗意”。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他(她)会鼓励学生一生奋进在人生大道上。说这句话是因为我遇到了几个好老师。从教几十年,依然像年青人一样讲课神采飞扬,课后跟学生游戏。不顾自己的健康,带病给学生上课。雨雪天,学生无法回家,给学生送吃的……事隔十几年,一件件依然历历在目,他们激励我在漫长的教育大道上,如何保持一颗火热、纯洁的心。可是,在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道中,有几人能把满腹的激情倾注在这块圣土上……教育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它充满了挑战,我们是千方百计地去迎战,还要就事论事地解决,甚至是马马虎虎地去应付了之呢?……这一章中讲了很多关于教师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学习精神、教师的爱心、责任感,耐挫力等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其实从事哪个行业不需要这些好素质呢?教师是育人的,我们要育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得先有个模样,也许理想与现实有距离,但只要有一个努力的目标、不断学习和完善的精神,这个距离就会缩短,理想就会一天天靠近。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一个人的德行是可以不断修炼的。在这一章里,它没有讲“学高为师”的道理。因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学识、知识在以惊人的速度衰变、老化,所以谁能说:“我才高八斗,我学富五车,我无所不能呢?”但“勤于学习”的品质却被放在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醒目位置上。我们要不断学习,不光向书本学,还可以向同事学,甚至向学生学。回想起来,离校这么多年来,我不断学习,终于念完了本科。我还不断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讨教管理学生的方法,我甚至向学生学习电脑。方方面面收获不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作为一个老师:你不可能全能,更不可能全精,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无所不包的,所以作为一个老师,方方面面懂一点总比不懂要好,而且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遇到问题,如果你无法给他现成的答案,但你能给他一个方向,让其去寻找答案,那不也很好吗!这就需要教师自己首先是善于学习的。 秦爱玲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27: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4楼 执着的追求 “岁月里最深挚的,那时老师的目光,它望穿千古,洞悉宇宙;大地上最宽广的,那时老师的目光,它上彻天文,下察地理;人时间最无私的,那时老师的目光,它惊看鱼跃,喜随鸟飞;老师的目光是轻轻轻轻的风,轻轻轻轻的是它对幼苗的问候;老师的目光是长长长长的线,长长长长的是它对学子的牵挂;老师的目光是深深深深的海,深深深深的是它对世界的热爱。这篇充满对教师歌颂的散文,让作为老师的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有许多的感慨,也在思考我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任何教师要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想。我走上教育岗位以后,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了一个大目标,把大目标细细分划,一个一个的追求,超越,再追求,再超越。。。。。。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学会自找“麻烦”,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人要有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想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我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我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拥抱的是一个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他们当中可能会有今后的政治领袖,可能会有今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只要你精心地去照顾他们、哺育他们,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是会远远超出你想象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应该是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应该是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邱红萍 2003、3、5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29: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5楼 读《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教授认为心中理想的智育,就是要重新审视师生关心,并确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师生关系时认为,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平等的交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朱教授强调充满民主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过去我在备课时,往往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样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作学生来想象,如果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问题?同样,我在上课是,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研究,领悟或感受的过程。真可说是以“教”代“学”。教学中我考虑比较多的是如何“教”,实际上是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是为了“配合”老师的表演而存在的。现在我感到要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不是塑造他们。如这学期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表面积的概念时,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长方形实物,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那个面,为了便于对照,让学生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它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的特征,看着实物回答问题。接着,在看正方体展开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把剪开的图形恢复其原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最后由学生推导出表面积和计算方法。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中个个学得既有兴趣,有能够自然地掌握概念方法,由动脑、动口、动手操作,开拓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以后我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任静芬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30: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6楼 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吴寿忠 孙勇教学,是人生的一种经历和体验,是人生中一段永不磨灭的生活历程。它不但在时间上影响着人的生活,更在生命意义上影响着人的生命价值。当生命的意义在新世纪的教学中渐渐浮起,教学中的主体——“大写的人”就呈现于教学的行程之中。教学就不再是一种知识与思想的授受过程,而成为参与各方一次有意义的、塑造生命价值的生活体验之旅。享受生命的美丽与可爱,享受生活的情境与愉悦,是现代人的生存理念,也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理想。作为教学形式的生活应追求一种怎样的理想呢? 教学,成为生命意义的载体 教学,是人生的一段准备,一次预热活动,也是有意义生活的开始,是对当前生活价值的一次发展,一次跳跃。学生在教学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生命的快乐,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追求真的,追求善的,追求美的,追求成功,追求快乐。教师在教学中亲睹学生的成长,反思教学的得失,体验自我的价值,产生新的教学认识,享受成功的愉悦,与学生在每一次教学中共同成长。师生双方在这段生活的历程中,个性得以发展,素质得以提升,意志得以磨练,心灵得以净化,在共同的期盼中迎接新一次教学的生活。 教学,成为未来生活的开始。平等、尊重、民主,自由在这里发育、生长、壮大,“师道尊严”的陈规在这里成为历史的垃圾;“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在这里成为可笑的遗物。课堂在这里还原生活的本原——教学成为一次次朋友的聚会,学习成为一次次知识、情感与思想的对话。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专家”,没有所谓的“先知”,也没有所谓的“优生”,没有所谓的“差生”,更没有所谓的“负担”------让教学呈现为一种共同求知,共同生活,一起成长的生活状态,让教学成为一群“终身学习者”一次次的精神聚会。 在这里,没有“霸权”与“专制”,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不断获取所求的知识,都能常常得到他人的赏识,都能时时体验相应的亲近,都能及时进行情思的交流,都能享受真诚的宽容,都能表现充分的自信,都能感受真情的关注。在这里,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成为一个由“民主与自由”的精血塑造起来的“有尊严的人”“有理想的人”“有正义的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这里,在聚会中,我们商量未来------ 教学,成为心灵的慰籍所。 人,在教学中得到发展,心,在教学中得到呵护,得以成长。从和风细雨的滋润到急风骤雨的砺练,爱心永伴着体验的历程。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如“聊天”那样,出自心灵的真诚与自由,犹如出自生命中的血液那样;每一个环节、每一次任务、每一次学习都出自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洽,让真诚的生命情态成为教学的基本载体。教学,在每一个智慧的瞬间,让个体的心灵得到激情与震撼;在每一个交流的时空,让个体的心灵充盈理想和诗意;在每一个失意的档口,让个体的心灵再塑希翼和向往;在每一个得意的时刻,让个体的心灵回味合作和分享;在每一个懈怠的关头,让个体的心灵不断卓越和追求;在每一个苦难的面前,让个体的心灵成为坚韧和坚强;在每一个“污染”的垛口,让个体的心灵保持理性和童真------ 在教学的日子里,让心灵拥抱心灵,让激情拥抱激情,以智慧点燃智慧,以自信点燃自信,用分享回报合作,用安宁回报心灵。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31: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7楼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唐艳寒假里,我认真地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的“理想的教师”这一部分。书里讲道“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如今社会,讲求实际的人越来越多,只管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心胸狭隘,总认为生活如同死水般,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我认为人还是应该有理想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和主题都不同。怎样才能拥有诗意般的生活?我想我们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责任感。我们老师,应该是一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老师。不断的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试想以下,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意义了。谈到自信这个话题,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任何事能把人从精神上打倒的,最终打倒自己的是我们自己”。就我个人来说,我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缺乏自信:担心教不好学生、害怕被学校或社会淘汰。。。。。。其实我在后来的工作中仍然做得很好。我认为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事业是否成功的标志。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我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个信条“虚心傲骨”。我们每年与来自澳大利亚的实习生合作教学。每一次,我们中国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他们是那么的团结协作。比如说,最近媒体报道的较多的“明”王朝这个说法:说的是男蓝队员姚明被选入美国NBA后,他逐渐适应那里的赛事。如今他成为中国人的骄傲,美国人的偶像。这里有一个故事,在姚明这个火箭队里,有一名球星,他向来高傲,从不与队友配合,自姚明来后,他深深的被姚明的团结合作所感动。正如书中所讲的“一个不善于合作的人,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我想我们教师职业也是这样。合作与竞争并不矛盾,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有时我这样想:为什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没有合作精神呢?我们怕的是被对方超过自己,从而被淘汰。其实并不然。人们在共同的合作中,大家能分享活动的成果,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回报。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得失,表面看暂时得到一些,但实际上失去长远利益,其实是得不偿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对于这个观点我深有感触。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因为我特别喜欢孩子。和孩子们在一起,能使我忘掉一切烦恼,我总觉得生活真美好!无论我在课堂的内外,我都能和孩子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在课堂上我能充分给他们以民主:今天的课该怎样上?我们讨论一下这幅图怎样?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常用的口气。记得我班上有一个新来的学生,他的英语比别的孩子少学了很多,我一方面给他补习以往的知识,另一方面,我鼓励他课上认真听讲。有一次,他会默写了第一单元的单词,我还没有来得及表扬他,他说:“唐老师,我是不是很棒?”我不仅给予了肯定,而且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他本来晚来了半个学期,但是他在期末考试中考得相当好。因此说,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的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的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爱孩子,更要做教育上的有心人。朱教授在谈到创新精神的教师中说了这一番话。有一天晚上,我看到了一个娱乐节目,它的名字叫“永夺智慧山”。节目安排的形式是:智力问答、才艺表演、创意展示、翻越障碍。当时我就想,我能否把这一形式加以改编,把它的这种娱乐的形式运用与课堂教学上去。并且,我立刻把自己的所想记录了下来。我觉得教师的确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教育是永恒的事业。朱教授在书中所谈的理想教师的标准,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我愿在这永恒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教育之梦——成为真正理想中的教师。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32: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8楼 构建健全人格 培养自立精神 无锡南洋国际学校 王长斌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我们的教育改革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优胜劣汰都是一条客观存在的公理。因此,学校教育要集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学生要具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恒心和毅力,“自信、自强、自立”应该成为我们教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目标。同时,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他不能作为独立的个体游离于社会之外,学校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此,我们要注重人文教育,确定全人教育的目标,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竞争与团结共存,具有健全的人格,尤其拜读朱永新教授《新教育之路》,深感教育前景广泛、责任重大、感慨万千。一、表扬,打开学生自信心大门的金钥匙毫无疑问,谦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但过度的谦虚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传统的学校教育严重的压制了学生自信心的养成,至使一大批人深陷自卑的泥海中不能自拔。据材料报道,在国际领奖台上,中国学者常说的话是“我的水平和世界同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以后,我会加倍努力…”而外国学者则慷慨陈词“受此大奖,我当之无愧”。为使学生摆脱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我认为表扬正是一把金钥匙。心理学家克劳特指出:给人贴上“慈善的”、“不慈善的”标签,结果证明,人们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基本一致。在教育中,针对个别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差,老师、家长、同学说他笨,他自己也承认自己笨这一现象,我们应开展了“我能行”活动,以智商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康复治疗。指出问题在于不够勤奋努力,学习没有积极性等。三(1)班的朱彤彤在家长面前很自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我告诉她,你一点也不笨,并举了反映了聪明的例子,并与班主任老师、同学、家长达到一致,不能说她笨,并告诉她“一定能行”。在实际教学中,我选取了歌德、爱因斯坦等人的小时候别人认为他们笨的实例,因为有强烈的自信心,不气馁、最终走向成功之路,一学期后,奇迹出现了,一向课堂上不敢发言的她,能大胆举手,学校活动积极参与。没有绝对的差生,只有拿起表扬的武器,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一定能打开学生紧闭的心灵之窗,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二、、通过渗透新知识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学校教育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学生树立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意志,渗透新知识,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显得尤其重要。现代社会,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处理能力差、缺乏恒心和毅力,怕吃苦,在中日夏令营中表现的有关报道中体现得很突出。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课堂渗透,活动渗透等渠道教育学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等名言;蒲松龄屡试不第,发奋学习的故事;爱迪生为了一个发明,进行千百次试验的精神,通过课堂渗透,潜移默化的洗涤学生的心灵。南洋校园里,宣传栏、广播、黑板报等无处不激励着学生。 3、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必须从小事做起。课堂上,我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做到了“学会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校教育学生要自己洗衣、叠被、打扫卫生,学校开展各项比赛,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通过上述措施,培养了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能力,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等有了进一步的增强。素质教育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今后要以新教育为锲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全面构建素质教育体系。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33: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19楼 读《新教育之梦》有感 梦是一种内在的对美与善的向往,梦浓缩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它是生活的一种预演。梦,尤其是孩子们的梦,美丽而又脆弱,它实际上是孩子们柔嫩心灵的化身。我们不要轻易打破孩子们的梦。但现实中的教育却往往扮演着残酷的角色,用我们无形的手碾碎他们的梦,剥夺了他们做梦的权利。孩子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属于他们的时间少之又少,除了学校就是学校,除了看书就是做作业。大自然离他们太远了,他们失去了梦想的激情和能力。为此我们要大声疾呼“给孩子一个有梦的教育空间”,让他们在一个多梦的时节里,尽情地享受那份阳光灿烂,那份雨露滋润。在斑斓的时空孩子们的梦才会像潺潺的溪水,跳动着欢快的音符。为此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积极的梦想他们的将来,执着地追寻。当我拜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用意。可是,我还是被这本书打动了。我觉得,书里讲的虽然是梦想,却又像是自己的教育理想;又觉得,这本书好像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子,使我看见了人们——同学。父母,老师的追寻理想,看见了他们不懈地追寻理想,不断地实现理想。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这样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 重新看这本书,是在半个月之后,对于这位老朋友真是感到分外亲切。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学生存在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从浙江金华的中学生徐力杀母,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学生陈果自焚,从北京的14岁男孩残忍地杀害同学的妹妹,到江苏徐州的违纪学生疯狂地砍死校长的四位亲人。面对这些令人发指的事件,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多年的教育究竟有没有深入到孩子的心灵?谁来让他们得到这种教育呢?这难道不正是父母,老师,学校,社会的责任吗?但是要改变这些,首先就要使做父母,老师,学校,社会的工作人员来“建筑人格的长城”。 《新教育之梦》是一本教育读物,朱教授著这本书不仅仅是给老师们看的。在今天,我觉得这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应该更加广大的。这本书采用的是由十个章节组成的。写的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写的都是和教育相关的。这些理想,每个人都曾有过。然而朱教授更加详细的归纳成十个章节。从这些章节里更加准确概括了教育的发展基础是学校,学校的发展是建立在有一批非常有思想,有干劲,有理想的老师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一批非常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要想使学校有特色,有更多的孩子选择你——学校。就必须狠抓培养名教师,名校长的行动计划。根据办学体制适应现代数字化和国际化形势对教育的一种要求,建立自己的网络沟通,让老师,孩子能够有非常强的信息意识。读《新教育之梦》,当然不是说,有梦就等于教育的一切,也不是因为,只要有梦的教育就一定能够搞得好。但是,如果没有理想,没有梦,学校就办不好,老师就教不好,学生就学不好,却是可以肯定的。没有梦的一代一定是没有色彩的一代,没有梦的世界就一定不会绚丽多姿。让我们的理想教育,放飞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用纯真的心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吴建红 2003-3-6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9 9:34: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0楼 让我们一起努力!!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8 21:53:00 汪洋之舟 等级:职业侠客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127 金钱:362 声望:0 经验:127 发帖数:52 注册:2003年3月4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1楼 走进新教育实验,幸福从此熙熙攘攘。说得多好!愿新教育实验在南洋生根、开花、结果。 我思故我在。 2003-3-8 18:13:00 王惠 等级:大天使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12889 金钱:23220 声望:4368 经验:12880 发帖数:8344 注册:2002年8月16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2楼 请言者尽快把你们学校的《新教育之梦》读后感都贴上来,一定要在开头注明学校和作者真实姓名,我好把它们都集中整理到文学版的《新教育之梦》书评专栏里。 精进有恒乐助人

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uizidexiaowu?edit

新生命教育网站欢迎大家 http://www.xsmjy.com/

2003-3-8 10:42: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3楼 “梦”的支撑 在拜读朱永新市长的《新教育之梦》时,许多次在心头产生了一种震动,也可以说是一种共鸣。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经常产生一些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往往稍纵即逝,不能形成一种理论,不能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即使有一些实践活动,但却缺少理论的支持。朱永新市长的《新教育之梦》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上学期,我曾经尝试鼓励学生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阅读摘录”这项作业督促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此外,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还采取各种鼓励的措施,比如对学生的阅读摘录进行星级评比,给高星级的学生发奖品,把他们做的摘录在班级进行展示等等。为了方便学生阅读,我还在班里成立了“小小图书角”,并由专人负责图书的借阅工作,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时间让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许多学生因此接触了很多好的作品,如《爱的教育》《红岩》《朱自清散文集》《祝福》《刘胡兰》《雷锋的故事》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曾经动摇过很多次,尤其是在期中期末复习迎考的阶段,我总想,学生的学习任务已经很重了,我这样要求他们是否太残忍了?是否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这样究竟能有多少效果?算了吧,下学期还是不作这些要求了吧。然而有幸在寒假得到了朱永新市长的《新教育之梦》,这个“梦”坚定了我继续鼓励孩子们读书的决心,因为我从中找到了支撑:“许多的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如果一个孩子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得以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是啊,读书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增长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而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吗?鼓励孩子们读书,也许会使学生的负担加重一些,但是当孩子们从书中找到了榜样、当孩子们从书中学会了做人,当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陶冶,那么这种所谓的负担能使他们受益终身,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坚持呢?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我想,今后我不仅要坚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在这方些面加强指导,比如读什么书、(当然,也希望在这些方面得到朱市长更加具体的指导。听说朱市长的教育在线正准备开出一些适合中小学生读的书目,希望能早日见到这些书目)怎样读、要创造性地组织孩子们进行读书比赛,如把他们所读书的概况讲给同学们听、指导他们写读书心得等等。总之,要像朱市长所说的那样,“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 龚炜玲 2003-3-3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8 9:41: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4楼 感受生活之美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亲爱的朋友,你为初春时悄然绽放的第一枝新绿而欣喜吗?你为晨曦中喷薄而出的第一缕阳光而欢呼吗?……”这是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中理想的美育一文的开场白。当我读到这样的句子,不禁被它的诗意和激情所震撼,吸引着我的目光继续看下去。朱永新教授从八个方面阐述了理想的美育,即是“自然美育”、“生命美育”、“艺术美育”、“立体美育”、“示范美育”、“精神美育”和“创造美育”其中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自然美育”、“生命美育”和“生活美育”。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物质生活的极度丰富也造成了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彷徨。当老年人为了留驻岁月,积极锻炼身体,参加各种体育娱乐活动的同时,许多的年轻人却抱怨生活没有意思,思想没有寄托而失去生活的目标。再加上现在生活中的各中媒体,各种娱乐越来越多,虽然看上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大丰富,但也造成了人们的无所适从,尤其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的孩子们,他们更是受到太多外界的干扰,反而失去了象我们小时侯一样静心探索知识、感受名著中的经典、体会生活中点滴欣喜的心情和能力,现在的孩子们甚至都不会自己玩耍。这是非常可怕的,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追寻美、发现美、创造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生命蓬勃生长的历程,如果一个人在孩童时代就由于教育的原因忽略、冷落、乃至抛弃美的话,那么当他长大的时候,他就不能很好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中的种种,轻则会“麻木不仁”,重则对生命失去兴趣,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读完了朱教授的“理想的美育”一文,我同时记起了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殊荣的法国影片《美丽人生》。上部描述了二战期间的一个小人物的爱情和生活,真正使我深撼的是下部:因为是犹太人,小人物一家三口都被关进了纳粹的集中营,作为父亲的他为了不让他的孩子幼小的心灵蒙受创伤,一直告诉孩子,这是为了得到一辆真坦克车而做的一个游戏,孩子相信了,在噩梦一般的集中营里,这样看似小人物却有伟大的父亲,在忍受种种来自体力和精神折磨的同时,却始终用笑来安慰自己的孩子,甚至在最后,当他被德国兵押着去枪毙的时候,路过自己的孩子藏身的铁箱前,依然作出一副滑稽的样子,让他的孩子还是相信这是一个游戏!孩子最后得救了,是他的父亲用生命给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份礼物:就是笑面人生,乐对生活!我为这样伟大的爱而震撼,为这样洒脱、乐观地面对生活而深深钦佩。朱教授理想的美育一文中谈到了“生命美育”和“生活美育”,再次让我感受到,懂得认识自己身边的点滴之美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作为美术教师,我一直觉得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美,教会学生怎样发现美,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美,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没劲”、“没意思”,对于上课问到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常常是一脸茫然。这是没有深刻生活体验、平时不懂用心体会生活、对生活的意义没有正确认识的表现。新课程改革后,美术课程从原来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变为注重美术课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增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时常注意观察我的学生们对周围事物的反应,针对他们的反应进行正确的引导,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体现的美,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玩耍中、学习中、搜集美的素材。再用自己的画笔和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纸上重现这些美的东西。学生在美术课上在自己的画纸上体味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还有许多的成就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还注意多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艺术,让他们在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里找到归属感。我认为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生命和生活的美,他们才会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美丽,他们的生命才能活得更有目标和意义。让我们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从抓住孩子们迸发的每个灵感开始,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让他们的生命绽放地更美丽吧! 倪寅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8 9:42: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5楼 由《新教育之梦》引发的话题 今天读教育专家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智育”一章,当读到“理想的智育,应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我不由想起上学期期末试卷上的一道题目:请你用身边的事例来说明“给予是快乐的”。这题源于教材,教材上课文《给予是快乐的》是讲一个小男孩看到保罗有一辆哥哥送给他的漂亮的新车,非常羡慕,他希望他能像保罗的哥哥一样有能力送给残疾的弟弟一辆车。小男孩还请求保罗能他弟弟坐一回车,上街去看看圣诞夜的热闹景象。在这过程中保罗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老师在批改这题时掌握的批改原则是:只要学生写出谁给予谁什么,给予者感到快乐,文字通顺,至于描述生动与否并不影响得分。诸如“我把橡皮借给了某某,我很快乐。”这样的答案就是正确的。在还未批分拆封条之前,我们互相复查卷子,我发现一位学生这样答卷:爸爸钓回了一条鱼,我把它放回了河里,我感到很高兴。老师批他错。当时我就拿出来与本组老师讨论,这学生打破习惯性的思维,他不是写给予某人什么东西,或什么帮助,他写把鱼放回大自然,他给予了鱼儿第二次生命,而且写到了给予后的感受。这样的答案应该是正确的,当时有的老师不认同。事情虽然过去了,但今天我还未想明白,为什么这样的答案不正确?在我看来,恰恰很欣赏这样的答题,这种学生他有思想,有创新精神,热爱生命,有同情心。他的思维并未局限于课本,局限于学校的生活,局限于人与人的交往。而是关注到另一个世界,联系到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这其实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形式,我们不是提倡“把笼子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培养孩子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也应该是老师们追寻的理想的智育。而我们不但没有去培养,反而把孩子闪烁的智慧火花扼杀?这不是在不言明地让孩子“读死书,死读书”吗? 无锡南洋国际学校 小学部 丁月华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8 9:44: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6楼 用 爱 造 句 无锡南洋国际学校小学部 钱莉 我从古老的童谣中走来,韵味悠长的童谣里浸润着爱的音符; 我从青春的脚步中走来,且行且吟的脚印里洒满了爱的阳光; 我从生命的花圃中走来,姹紫嫣红的花朵上挂满了爱的露珠…… 此生,我将注定为爱忙碌,犹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让我们为爱忙碌,用爱造句。这是一首描述教师的小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是啊,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又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记得小时候,我也是个调皮的学生,上五年级时,应有一次英语单词没背,而没有默写对,我的英语老师为此很生气,于是责令我将每个单词抄写二百遍。晚上到家后,不敢拿出来抄,怕挨父母的训。于是开好了闹钟凌晨三点爬起来偷偷地抄。边抄边恨起老师,恨起英语这门学科。这件事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甚至还这样想过:有一天,我做了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抄三百遍。而今自己真的做了老师,却从未如此做过。因为我知道这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我对学生的爱便由此而生。我,想做一位理想的教师。在我读完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后,这是我的一个追求。而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我从不认为我的小学英语老师是爱我的,她只是发泄了她心中的怒气,她换来的是学生对她的不屑,和对这门学科的消沉。现在,还有这样的老师存在。我想说:“为何不再给他(她)一次机会,而不是罚抄?”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本人在这一观点上业已获得很多好处。我碰到过好几个被老师吓怕了的学生,面对老师,他们犹如置身于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不知风浪何时会至。这样的学生你给他再多的练习,也不会挖掘出他半点的潜能。只有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时时的表扬与鼓励下,他的潜能才有可能被释放出来。所以我想说,不要再让一些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在老师的所谓爱的训斥中磨灭。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我不是诗人,却愿为我心中的理想的教师而作。如果,想用爱造句,请不要吝啬你的爱。将春雨般的爱,给予泥土里最稚嫩的幼苗;如果,想用爱造句,请不要藏起你的爱。即使你的爱犹如夏日的骄阳,还有婷楟的莲花在等待。如果,想用爱造句,请不要收起你的爱。不要以为那金黄的秋季,会让你的爱多余。如果,想用爱造句,请播洒你全部的爱。冬日里休憩的种子,会从爱里汲取足够的养分,为来年的喷渤而出积蓄力量。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8 9:45: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7楼 新教育理念下的生活化的英语教学 —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随感 无锡南洋国际学校 小学部 邱惠华 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这个教育之梦是把教育推向人性化的教育的极至。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回想我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十分艰辛,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我们的英语学习也基本上是在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中完成的,读-背诵-默写三点一线,所以很多同学都觉得学英语很苦,也有很多人到后来就放弃了。读了《新教育之梦》之后,觉得受到了启发,原来教育也是可以如此的多姿多彩的。结合生活化的英语教学这一理想,我想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首先,生活化的英语是要体现它的生活性。语言跟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随时随地要用到语言。如果我们把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那就真的可以实现生活话的英语教学了。试想,学生在他的每个生活环节中听到的都是英语,想的都是英语,说的也都是英语,那就形成了真正的语言环境了,也就真的实现了生活化的英语教学了,就象我们学习自己的母语一样。比方说在商店里,学生要用英语,而且要说对才能买到自己要买的东西,那他们就不得不记住要如何说要买什么东西,问多少钱之类的话了;再比方说,在食堂里,学生只有用英语说对了要什么东西,才能吃到他想要吃的东西。如果象以上我说的这样的情景都能实现的话,那么学生就可以完全摆脱他们对母语的依赖,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使用当中去了。 其次,要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要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下,促进每一位学生语言的发展。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强调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语言的教学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更容易体现它随时随地的活学和活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一直保持和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应该是这样,理想的英语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完全避免母语的。当然,让小学生都用英语说也不现实,但可以鼓励他们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这样也可以让他们摆脱对母语的依赖性,同时也活跃了他们的身心。试想在课堂上,老师小到一个要求学生坐端正的语句都可以用英语说,学生小到一个问同学借铅笔的要求都用英语说,那么久而久之,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习惯是多大的帮助啊! 最后,语言是包罗万象的,语言跟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对语言的掌握从某个角度上说也是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长足的发展的,词汇,语言的拓宽也是对视野、知识面的拓宽。比方说介绍一些专有名词,如WTO, BBC, VOA,NBA等等,学生在掌握词汇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世界贸易组织,外国的广播公司以及美国职业篮球协会的一些相关知识。再比方说,中文的家庭成员名称是很复杂的,任何一个关系都可以叫出它相应的名称,比方说表哥,表弟,表妹,表姐等,英语只有一个词,cousin; 象伯父,叔叔,舅舅,姑父等等,只用一个词uncle就可以了。学生在学会这些词汇的同时,也了解了西方人对亲戚关系的思维方式。 总之,生活化的英语教学就存在于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只要用生活化的态度来对待英语的教和学,那么生活化的英语离我们也就不再是那么遥远了。 2003年3月4日 满载一船星辉------ 2003-3-8 9:47:00 言者 等级:精灵 权限:普通用户 积分:2543 金钱:3059 声望:0 经验:2543 发帖数:593 注册:2002年9月5日   资料   短消息 编辑 删除 引用 第28楼 由《新教育之梦》想到的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对教育由陌生到了解,又由熟悉到迷茫到越来越困惑。年前,有幸在苏州觅得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虽是囫囵吞枣,但已觉神清气爽,尔后,又引发了更多的感慨。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大人们聚在一起说:“如今的孩子可比我们以前开心多了。”不知这些大人们有没有体会到孩子们的无奈。在学校,孩子们既要功课的牵制,又要受老师、场地、玩具等制约;在家里,不是被关在装潢考究的“皇宫”中写字、画画、弹琴,便是一大堆清规戒律:“不许爬高”、“不许弄脏新衣服”、“不许到别人家里去玩”等等。纵然有玩的欲望,也被这些“不许”给冰封了。还是多开发点智力吧,可是,由于家长的功利意识,就是智育领域也都是急功近利式的“偏见”、“偏科”,于是乎,高考、中考、小升初,考什么学校就抓什么,教师、家长就重视什么,学生便被“什么”困住,不能越雷池一步。课内如此,课外也是如此。作文选、习题集便成了课外阅读的代名词。实际上,美好的功利设计,果真能落实吗?一方面,教育越是“偏食”,学生就越“饿”,而且还越会异化成“厌食”,最终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残缺”;另一方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是吗?君不见,网吧里、电视前孩子们的饥不择食,真是不种庄稼就长草。书是精神食粮,实践是成才的必由之路,解放我们的学生,不要把他们的时间表填满,不要把他们学什么不学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都规定死,留点空间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发展。面对当前实际,我们应该留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读书,引导孩子们通过阅读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留更多的时间给孩子实践,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化知识为素质、注入信念、溶进人格,同时也才能真正逐步形成改造生活和社会的能力。还孩子们一个尽可能科学的成才环境,不要让急功近利的功利意识去污染它,让孩子们科学地、健康地成长是我们每一位师长沉甸甸的责任。 小学部 陆文龙 03/3/5 满载一船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