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电火花机床好学吗:解放军历史沿革(五):解放战争时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2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沿革

——解放战争时期

 

谨以此贴向为共和国的成立而浴血奋战的

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先烈们及将士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一、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由于抗战期间日军深入中国腹地,处于正面战场上的国民革命军的主力大部分位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与此相反,处于敌后战场的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却处于有利的战略位置。为改善不利的战略处境,蒋介石一方面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命令日军就地集中并固守待降,命令中共所属武装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同时命令国民革命军日夜兼程向日军占领区后方进军;另一方面又接连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当前形势后决定,于1945年8月29日派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时不理睬蒋介石的命令,命令所指挥的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收复失地。并指挥河北、山东所属部队积极向关内进发,配合苏军占领东北地区。

  经过激烈的争论,国共双方最终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中国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

    但是,国民党无视原日军占领区内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中共领导武装力量的存在,无视中共领导下所建立地方政权的存在,在蒋介石的部署下,中国国民党军队调集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原日军占领区推进。因此遭到中共所属武装力量的坚决抵抗。此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进而演变成一场争夺国家政权的大决战。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抗共卫国勘乱战争”。

    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则迁往台湾,至此形成台湾海峡两岸直至今日的长期分治及对立,没有统一。

 

    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编制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将原华北军区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部队,受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四大野战军:“一野”、“二野”、“三野”、“四野”。

   解放军总部: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总参谋长叶剑英、总政治部主任刘少奇(兼)

     1、第一野战军:由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壮大后的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120师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辖3个兵团12个军,共34.4万人。

    司令兼政委彭德怀、副政委习仲勋、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①第1兵团(兼新疆军区):司令兼政委王震、副政委杨宗胜、参谋长张希钦、政治部主任孙志远。辖3个军。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军(兼青海省军区),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2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7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

    ②第2兵团(兼甘肃军区):司令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参谋长张文舟。辖4个军。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3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辉照;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4军,军长张达志、政委张仲良;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6军(后转隶第1兵团),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西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8军(改隶华北军区的绥远省军区),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

    ③第22兵团(新疆起义部队,后转业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陶峙岳、政委王震(兼)、副司令员赵锡光、副政委饶正锡、参谋长陶晋初、政治部主任李铨。辖5个军。国民党第42师起义部队/第9军,军长赵锡光、政委张仲瀚;新疆民族军/第5军,军长法铁依·伊凡诺维奇·列斯肯、政委赛福鼎·艾则孜/顿星云;甘肃省保安起义部队/独立第1军,军长周祥初、参谋长张希英;国民党第81军起义部队/独立第2军,军长马惇靖、政委甄华;国民党第119军起义部队/独立第3军,军长蒋汉诚、政委黄忠学。

     2、第二野战军:由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壮大后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和地方武装组建。辖3个兵团9个军及炮兵司令部(特种兵纵队),共120万人。

    司令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司令李先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

   ①第3兵团:司令陈锡联、政委谢富治、副司令杜义德 王近山、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阎红彦。辖3个军。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第10军,军长杜义德(兼)、政委王维纲;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第11军,军长曾绍山、政委鲍先志;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第12军,军长兼政委王近山。

   ②第4兵团:司令兼政委陈赓、副司令兼参谋长郭天民、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辖3个军。(中野第4纵队第10旅第13旅+豫西军区部队)/第13军,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中野第4纵第11旅第8纵第22旅+国民党110师起义部队)/第14军,军长李成芳、政委雷荣天;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

   ③第5兵团:司令杨勇、政委苏振华、参谋长潘焱、政治部主任甘渭汉、副政委张霖芝。辖3个军。(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第16军,军长尹先柄、政委王辉球;(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冀鲁豫军区部队)/第17军,军长王秉璋、政委赵健民;(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豫皖苏军区部队)/第18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

   ④特种兵纵队:司令兼政委李达(兼)、副司令孔从洲、副政委谭善和、参谋长赵章成、政治部主任张力雄。辖4个炮兵团、2个工兵团、1个战车团、一个特种兵学校。

    3、第三野战军: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129师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辖4个兵团15个军及炮兵司令部(特种兵纵队),共82.5万人。

    司令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兼第二政委粟裕、第一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①第7兵团:司令王建安、政委谭启龙、参谋长李迎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姬鹏飞。辖4个军。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21军,军长滕海清、政委康志强;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22军,军长孙继先、政委丁秋生;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23军,军长陶勇、政委卢胜;(国民党第96军起义部队+鲁中南纵队)/第35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

   ②第8兵团:司令陈士榘、政委袁仲贤、参谋长何以祥、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渭清。辖4个军。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24军,军长王必成、政委廖海光;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25军,军长成钧、政委黄火星;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第26军,军长张仁初、政委王一平;(江淮军区第34旅+独立旅+起义国民党第59军一部+第77军)/第34军,军长何基沣、政委赵启民。

   ③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政委郭化若、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辖4个军。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20军,军长刘飞、政委陈时夫;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7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天;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第30军,军长谢振华、政委李干辉;(渤海纵队+起义国民党军第59军一部)/第33军,军长张克侠、政委韩念龙。

   ④第10兵团:司令叶飞、政委韦国清、参谋长陈庆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刘培善。辖3个军。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第28军,军长朱绍清、政委陈美藻;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第29军,军长胡炳云、政委张藩;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第31军,军长周志坚、政委陈华堂。

   ⑤特种兵纵队(兼炮兵司令部):司令陈锐霆、政委张凯、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刘述周、参谋长叶超。辖6个炮兵团、1个战车团、1个工兵团、1个教导团和特科学校。

   ⑥华东海军司令部:司令兼政委张爱萍、副司令林遵.袁也烈、参谋长袁也烈(兼)、副政委赵启民、政治部主任康志强。辖华东教导师和苏北军区海防纵队。

    另外,以胶东军区武装编为第32军,军长谭希林、政委彭林,暂归山东军区指挥。

    4、第四野战军:由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壮大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115师、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辖5个兵团(14个军+两广纵队)和炮兵司令部(特种兵纵队)、铁道兵团、工兵司令部,共150万人。

    司令林彪、政委罗荣桓、副政委邓子恢、参谋长肖克/刘亚楼、政治部主任谭政、副参谋长聂鹤亭.陈光、政治部副主任陶铸

   ①第12兵团(兼湖南省军区):司令兼政委肖劲光、副司令陈伯钧.韩先楚、副政委唐天际.刘道生、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兼)。辖3个军。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40军,军长韩先楚/罗舜初、政委罗舜初/卓雄;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45军,军长黄永胜/陈伯钧、政委邱会作;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第46军,军长詹才芳、政委李中权。

   ②第13兵团(兼广西省军区):司令程子华、政委肖华、副司令李天佑.彭明治、副政委吴法宪、参谋长彭明治/曾国华、政治部主任刘道生。辖3个军。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8军,军长李天佑/梁兴初、政委梁必业;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第47军,军长梁兴初/曹里怀、政委周赤萍;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第49军,军长钟伟、政委徐斌洲。

   ③第14兵团(空军领导机关):司令刘亚楼(兼)、政委莫文骅、副司令黄永胜.刘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法宪。辖3个军。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39军,军长刘震、政委吴法宪/吴信泉;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41军,军长吴克华、政委莫文骅/欧阳文;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42军,军长万毅/吴瑞林、政委刘兴元。

    1949年8月,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刘亚楼率兵团部2600余人赴北平,与中央军委航空局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第39军转隶第13兵团建制,第41军转隶第12兵团建制,第42军直属第四野战军指挥,第14兵团番号撤销。

   ④第15兵团(兼广东省军区):司令邓华、政委赖传珠、副司令洪学智.贺晋年、参谋长洪学智/曾国华、政治部主任肖向荣。辖3个军和两广纵队。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43军,军长李作鹏、政委张池明;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44军,军长邓华/方强、政委吴富善;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第48军,军长贺晋年、政委陈仁麟;两广纵队司令曾生、政委雷经天。

   ⑤国民党军第1兵团起义部队/第21兵团:司令陈明仁、政委唐天际、参谋长文建武、政治部主任方正平。辖2个军。第52军军长王劲修、政委杨树根;第53军军长彭杰如、政委王振乾。

   ⑥炮兵司令部/特种兵司令部:司令肖华/万毅、政委钟赤兵、副司令苏进/贾陶、副政委邱创成、参谋长苏进/张进毅、政治部主任唐凯。辖5个炮兵师、1个战车师、1个工兵指挥所。

   ⑦铁道纵队/铁道兵团:司令滕代远、副司令吕正操、参谋长李寿轩、政治部主任王鹤峰。下辖5个支队、1个工程处和1个机械筑路工程总队。后直属中央军委。

   ⑧工兵司令部:第51军+工兵指挥所。国民党第19兵团4个师/第51军,军长张轸、政委杨春甫。

另外,国民党第60军起义部队/第50军,军长曾泽生,直属野战军司令部指挥。

    5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司令聂荣臻、政委薄一波、第一副司令徐向前、第二副司令滕代远、第三副司令员萧克、参谋长赵尔陆、政治部主任罗瑞卿、政治部副主任蔡树藩。曾经辖4个兵团11个军及5个省军区,共42万人。

   ①华北军区第1兵团/18兵团:司令兼政委周士第、副司令王新亭.陈漫远、副政委王新亭(兼)、参谋长陈漫远(兼)、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后转调第一野战军建制。辖3个军。华北军区第8纵队/第60军,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华北军区第13纵队/第61军,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华北军区第15纵队/第62军,军长刘忠、政委鲁瑞林。

   ②华北军区第2兵团/19兵团:司令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副司令兼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潘自力。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后转调第一野战军兼陕西军区。辖3个军。华北军区第3纵队/第63军,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华北军区第4纵队/第64军,军长曾思玉、政委王昭;华北军区新第8纵队/第65军(兼宁夏军区),军长邱蔚、政委王道邦。

   ③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20兵团:司令杨成武、政委李井泉、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天焕。属中央军委直接指挥。辖3个军。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66军,军长肖新槐、政委王紫峰;华北军区第2纵队/第67军,军长韩伟、政委旷伏兆;华北军区第6纵队/第68军,军长文年生、政委向仲华。

   ④国民党第9兵团起义部队/第23兵团(后缩编为69军):司令董其武、政委高克林、副司令姚喆、副政委王克俊、参谋长边章伍、政治部主任裴周玉。辖2个军。国民党第111军起义部队改编为第36军,军长刘万春/王建业、政委康健民;国民党独立第7师起义部队改编为第37军,军长张世珍、政委帅荣。

   ⑤华北军区下属5省军区:河北军区司令孙毅、政委林铁;察哈尔军区司令王平、政委杨耕田;平原军区司令刘致远、政委潘复生;山西军区司令兼政委程子华;绥远军区司令傅作义、政委高克林。

   ⑥华北军区直属部队:独立第205师+第206师+第207师+第208师+第209师+骑兵第1师+骑兵第22师。

 

   三、中央军委及各野战军出身的建国后将帅名单(上将以上军衔)

    1、第一野战军:元帅彭德怀、贺龙,大将许光达,上将王震、王新亭、甘泗淇、张宗逊、周士第、贺炳炎、彭绍辉。

    2、第二野战军:元帅刘伯承、徐向前,大将王树声、陈赓,上将王宏坤、苏振华、杨勇、李达、陈锡联、阎红彦、郭天民、谢富治。

    3、第三野战军:元帅陈毅,大将粟裕、张云逸、徐海东,上将叶飞、王建安、韦国清、许世友、张爱萍、宋时轮、宋任穷、陈士渠、陈再道、唐亮、钟期光、傅秋涛。

    4、第四野战军:元帅林彪、罗荣桓,大将黄克诚、谭政、肖劲光,上将邓华、杨至成、刘亚楼、刘震、李聚奎、李天佑、陈伯钧、陈奇涵、周桓、周纯全、赵尔陆、黄永胜、肖克、肖华、洪学智、韩先楚、吕正操、赖传珠、乌兰夫。

    5、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元帅聂荣臻,大将罗瑞卿,上将王平、杨得志、杨成武、朱良才、李志民、赵尔陆。

    6、军委:元帅朱德、叶剑英,上将李克农、傅钟、李涛。

    此外,还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起义将领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

 

   四、解放战争时期有关情况说明

    1、四大野战军的来历。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区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将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将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将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将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原华北军区(亦托称华北野战军)野战部队受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四大野战军:“一野”、“二野”、“三野”、“四野”。

   ①西北野战军。由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晋绥区八路军120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成西北野战兵团。1947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西北野战兵团定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简称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后张宗逊任副司令员,赵寿山任第二副司令员),习仲勋任副政委,张文舟任参谋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7个纵队,分别是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第4纵队、第6纵队、第7纵队、第8纵队。1949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统一命令,西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②中原野战军。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1948 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李先念任副司令员,邓子恢任副政委,张际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共有7个纵队,分别是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第4纵队、第6纵队、第9纵队、第11纵队。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统一命令,中原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③华东野战军。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129师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的。1947年1月23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陈士榘任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共有14个纵队,分别是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第4纵队、第6纵队、第7纵队、第8纵队、第9纵队、第10纵队、特种兵纵队;另外,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为第11纵队,第10纵队与苏北军区一部合编成第12纵队。新组建第13纵队和渤海纵队。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

   ④东北野战军。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115师主力、新四军第3师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1945年10月,入关部队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以原民主联军总部机关为军区兼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吕正操、周保中、肖劲光任副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委,陈云、李富春任副政委,刘亚楼、伍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8月,建立了单独的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由林彪兼司令员,罗荣桓兼政治委员,刘亚楼兼参谋长,谭政兼政治部主任。辖12个步兵纵队(第1—12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1949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统一命令,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2、关于华北野战军:即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是在我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于1948年5月,由原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和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成。与其他“四大野战军”不同的是,中央军委没有单独建立“华北野战军”建制,只在华北军区建制下先后组建了三个野战兵团。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先归华北军区指挥,后受中央军委直接指挥。1949年4月,中央军委将第18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二兵团)配属第一野战军,进行西北战场作战。第20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三兵团)调赴天津、塘沽和秦皇岛,担负海防任务。国民党第9兵团起义部队改编为第23兵团(后缩编为第69军)隶属华北军区。

    3、人民解放军称呼的来历。1946年6月,中国爆发国共内战,解放区各部队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等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的国共内战,中共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后又进军西藏,统一了中国大陆。因为当时香港、澳门和台湾还没有解放,所以中国军队一直称为解放军。

==================================================================================================

解放军历史沿革(七):百万大裁军后各大军区编制

解放军历史沿革(六):建国后至百万大裁军时各大军区沿革

 

解放军历史沿革(四):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军历史沿革(三):红军长征时期

解放军历史沿革(二):建军初期其他武装起义

解放军历史沿革(一):建军初期三大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