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线切割招聘6000元:印度的宗教和那烂陀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1:22:34

         穆斯林入侵的最大罪行之一,就是焚毁了位于印度的世界最古老的,存在时间最长的一所大学。        这件罪行的后果:穆斯林入侵以前,甚至阿育王以前,公元前5世纪-12世纪的大约1700年里,“印度的文字记载全部被穆斯林损毁了”。印度人认为:“彻底焚毁世界最伟大的大学是穆斯林最大的罪恶”。    印度的这所世界最伟大的大学,唐朝译为那烂陀寺,英语:Nalanda University                印度的宗教数量很多:300 余种。
        阿育王铭文:公元前3世纪,印度最早的石刻宗教记录。        那烂陀大学:公元前5世纪,世界最早的综合性宗教大学。        空头的流传:印度口头流传的史诗等文化起始于雅利安人进入的印度的四千年前,即约公元前2000-1500年左右。印度的宗教和文化的历史不仅悠久,而且非常发达:印度历史上从未出现“大统一”或绝对君主制,各种思想和文化非常活跃地探索了几千年,直到今天。       中国有三个著名取经者(留学生):法显,玄奘,义净。       这三人留下的文字成为研究被穆斯林损毁的历史的补充参考。       法显(337-422年),东晋和尚:399年出发,405年抵达印度,在印度游历约8年后,413年乘船回到山东,著作《佛国记》(又称《历游天竺记传》)记录了强大的笈多王朝(Gupta Empire,约为320-550年,右图)。法显的著作现在成为研究已失传的印度笈多王朝的重要参考之一。       玄奘(602-664年),唐朝和尚:访问印度19年后回到唐朝的长安,编著12卷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110个亲历的国家,28个传闻的国家,在附记里又记录了16个国家=合计154个国家:全部是中亚和印度的国家。玄奘在那烂陀寺(Nalanda University 大学)待了15年。玄奘的著作现在也成为印度历史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       义净(635-713年),唐朝和尚:出国游历25年,在那烂陀寺(Nalanda University)待了10年。他回到中国之后受到武则天的接见,他带回了400多部佛经和其他梵文著作,他翻译和出版了多部著作,详细描述了那烂陀大学。他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最著名的两部游记。        事实上,这所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大量的国际留学生来自韩国,日本,中国,西藏,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希腊和波斯(Korea,Japan,China,Tibet,Indonesia,Turkey,Greece and Persia)等许多国家。历史的真相:中国和日本的留学生都是一张长长的清单,不仅仅只有一位“唐僧”玄奘。        说明:       1. 梵语(Sanskrit)类似拉丁语,一种已经消亡学术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曾经被印度教,佛教,耆那教(Jainism)作为文字记录用的宗教用语言(liturgical language)。 
       2. 耆那教(Jainism)是印度的一种宗教,出现时间与佛教相同:大约公元前7 世纪。         带着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的穆斯林,摧毁了梵语的很多文明。       公元1193 年,库杜布(Qutb-ud-din Aibak)占领德里,下令建造库杜布塔(Qutub Minar)。       公元1197 年,库杜布下令焚毁那烂陀大学,“那烂陀大学的图书馆,燃烧了整整三个多月”。    公元1210 年,库杜布去世,他的后继者继续破坏,“很多印度历史文化的文字记录不复存在”。
        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中国称那烂陀寺),位于孔雀王朝的首都,华氏城(Patna)东南85公里处。根据记载: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共建有八个独立教学建筑群,十几个寺院和僧院,图书馆藏书500万册以上。        这是已知的世界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学院式研究教育设施。学生数万人,教师数千人。      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遗址。       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遗址。       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遗址。
      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遗址。

        那烂陀大学(Nalanda University)遗址。这所大学的教职员工,在躲过穆斯林的烧杀抢掠后,大部分人逃避到西藏,在西藏建立了一个同样名称的大学,那烂陀大学。所以西藏佛教非常发达,远播到蒙古高原。不述         唐僧玄奘翻译的很多佛经,现在已经没有梵文原本,只有玄奘的译本存世。        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    唐僧玄奘是印度那烂陀大学的一个中国留学生。他在这里逗留了大约15年,完成了博士和博士后之后,担任了这所大学的教授,并且成为最优秀的教授之一,多次在佛教的论证答辩中获得第一名。他还旅游了一百多个当时的大小国家。后来这个中国留学生回到故乡长安。国家主席李世民多次接见玄奘教授,授权和资助他组织翻译和整理了有关印度的各种资料。        由于玄奘的经历激励,后来又有大批中国留学生前往印度求学,其中在海外著名的是义静。但是义静在中国没有那么有名。原因不详,可能两点:       1. 玄奘是受到李世民的接见,义净是受到武则天的接见,武则天篡唐立周,义净受到牵连。       2. 义净的海上经历描述,难以置信。例如义净曾经描写三佛奇(Srivijaya,右图)的人们很多是裸体,但是那里的人们非常热衷佛教。        义净是从广州乘坐波斯人的船,通过马六甲海峡,辗转来到印度。他途径很多海岛国家,西方将这些地方称为“印度化国家”。三佛奇正是其中一个印度化国家:公元8-12 世纪的一个重要的海上大帝国,包括现在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东南亚的南部。Srivijaya 是梵文:Sri=闪耀或者放射光芒,vijaya=胜利或者出类拔萃。这个帝国延续了四五百年,但是没有纸张,没有墨水,义净曾经专程前往广州,给这个大帝国带回了中国制造的纸张和墨水,以供当地的寺庙书写各种资料和经典。        现在,我们看看长年埋在火山灰下面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遗迹证明义净的描述是真实的。        下面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佛教建筑群和一个印度教建筑群:都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当时,这些小国的最高统治力量正是三佛奇(Srivijaya)帝国:印度宗教流传遥远,当时的人们也没有严格的“国家”“民族”观念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印度尼西亚,爪哇,婆罗浮屠(Borobudur)。夏连特拉王国(Sailendra)时期建造,建设持续了约75年,完成于Samaratungga 统治的公元825年。后被火山灰淹没,近代出土,几乎完好无损。
        佛教,起源于印度,一直向东流传到缅甸泰国东南亚直至印尼诸岛。这座巨型佛教建筑群就是一个例证:合计九层(六层四方基座,三层圆形平台),2,672 块浮雕,504 座佛像。

       婆罗浮屠(Borobudur)前的文艺表演,背景就是婆罗浮屠。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印度尼西亚,爪哇,巴兰班南印度教寺庙群(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始建于马打兰王国(Mataram Kingdom,8-10世纪)的850 年左右,经过多次扩建。10世纪,马打兰王国迁都,这个寺庙群被1549年的火山爆发和地震几乎完全毁灭和埋葬。1937年开始,日本出资组织修复这个建筑群。
        三座最大的寺塔分别祭献给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中间最大的寺庙=毁灭主神=湿婆(Shiva=Destroyer),北边的寺庙=维持主神=毗湿奴(Vishnu=Sustainer),北边的寺庙=创造主神梵天(Brahma=Creator)。中间的最大寺庙高度47米,世界最高的印度教寺庙建筑之一。

        巴兰班南印度教寺庙群(Prambanan Temple Compound)为背景的艺术表演。这个联合国文化遗产,现在成为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旅游热点,每天晚上都有露天表演:印度古代史诗《Ramayana》(中文译名:罗摩衍那)。              似乎“轮回”的说法确实有道理:        当年,正是阿育王推动了那烂陀大学建设。        后来,这所大学被穆斯林毁灭了。        现在,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新生了:2006年,印度开始实施重建一所全新的那烂陀国际大学(Nalan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的计划:比哈尔邦(Bihar)提供443公顷土地。建设资金约10 亿美元,包括来自日本,新加坡,美国,中国等国的捐款……        这项计划的首倡者和推动者是印度著名学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33-至今,右图),1998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长期担任剑桥大学的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正是如何解决贫困和贫富不均等经济难题……英国BBC对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报道标题:《诺贝尔经济奖授予对贫困和饥饿的研究工作》(The Economy Nobel prize for work on poverty and hunger)。       目前,这所举世瞻目的那烂陀国际大学正由日本和新加坡负责施工,“第一期工程预计2013年完成,届时将有第一批七所学院建成并投入教学”。
        古代印度的那烂陀大学,研究的不仅是佛教,还研究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文学,艺术和其他各种学科。他们
研究的不仅是宗教,还有其他各种问题:人,人生,社会,宇宙等等。         统而言之,各种印度教派,都离不开“创造-维持-毁灭-再创造”的轮回,所以印度教的三个主神为:       1. 创造主神=梵天(Brahma)  =Creator       2. 维持主神=毗湿奴(Vishnu)=Sustainer       3. 毁灭主神=湿婆(Shiva)     =Destroyer        如何“创造-维持-毁灭”,如何“轮回”或轮回多少次,则是各个教派的争论议题并因而形成很多流派。按照印度教的说法,释迦摩尼是毗湿奴(Vishnu)的第九个阿凡达(化身):印度教和佛教的关系。不述。        围绕着“创造主神-维持主神-毁灭主神”,印度教的各个教派,给他们赋予了妻子,子女,下属,还给他们分配了其他的各种职责,智慧和能力等等(有些说法是重复的或者互相矛盾的),经过几千年的故事和神话的增加和演绎,成为今天包罗万象流派众多的印度教。本博文不拟涉及印度宗教的具体问题。不述。        印度现在有一种说法:“那烂陀国际大学,将是印度的文艺复兴运动”。    印度人形容(原文):“所历史长达1600 多年的印度大学,在消失800 多年之后恢复重建”。    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等,也都加入了印度这所那烂陀国际大学的建设。因为这所大学,无论历史还是规模或者涉及的学科范围,都远远超过了古希腊的各个学院。这所大学影响深远:印度的文化从这里传播到了韩国,日本,西藏,蒙古,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无数大小国家。    胡适说:“欧洲有今日的灿烂文化,差不多全是中古时代留下的几十个大学的功劳。近代文明有四个基本源头:一是文艺复兴,二是十六七世纪的新科学,三是宗教革新,四是工业革命。这四个大运动的领袖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大学的产儿。而在我们这个不幸的国家,一千年来没有一个训练领袖人才的机关……”     从古印度对各种宗教的探索,到今天的那烂陀国际大学,印度人从未停止探索。    印度人的探索,目的始终非常明确:从宇宙到人生,旨在和谐社会。不述。    对比之下,其他亚洲国家,或是没有发明宗教,或是没有印度宗教发达而从印度引进宗教。不述。        印度的语言        印度的官方语言合计:24种语言。       印度宪法规定: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不过仅规定“在联邦一级以印地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地方政府允许使用其他语言作为“地方官方语言”。印度宪法没有限定使用哪些“地方官方语言”,只是列举出22种语言。    也就是说,印度的宪法提及了合计24种语言:印度的语言和方言数量,迄今难以统计。    国际有关机构统计了印度“正在使用的语言”(living Language):415种。    例如,印度宝莱坞的电影,每年都用多种语言拍摄和放映。  

       宝莱坞电影《阿育王》女配角,王妃Kaurwaki。这个
女演员“出生在孟买,一个说孟加拉语的家庭”。       印度宝莱坞每年生产1200-1300部电影,比美国好莱坞多一倍(450-500部)以上。虽然印度的法定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但是宝莱坞的电影则采用了很多种语言拍摄。例如,2009年印度的电影及其语言的数据如下:       名次     电影数量      语言       1           235            Hindi       (印地语,在巴基斯坦称为“乌尔都语”)       2           218            Telugu    (泰卢固语)       3           190            Tamil      (泰米尔语)       4           177            Kannada (埃纳德语)       5            99             Marathi   (马拉地语)       6            94             Malayalam(印度西南部的方言)       7            84             Bengali    (孟加拉语)       8            64             Bhojpuri   (比哈尔邦方言)       9            62             Amateur   (业余者拍摄的电影,采用的语言不详)       10          17             Oriya        (奥里亚语)       11          15             Punjabi     (旁遮普语)       12            9             English     (英语:法定官方语言,“说英语的印度人数超过整个美国”)       13            5             Assamese(阿萨姆语)       14            5            Rajasthani (拉贾斯坦语)       15            4            Konkani     (孔卡尼语)       16            2            Santali       (桑塔利语)       17            1            Haryanvi    (哈里亚纳邦方言)       17            1            Kodava      (卡纳塔克邦,Kodava的方言。“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在这个邦)       17            1            Maithili       (迈蒂利语)       17            1            Nagpuri      (那格浦尔语,又称萨德里语=Sadri。印度很多语言有多种名称)       17            1            Nepali        (尼泊尔语)       17            1            Rajbanshi  (意思是“王室社区”=royal community,Koch dynasty王朝的部落)       17            1            Sambalpuri(又称Kosli Language语,也有人认为是Oriya=奥里亚语的一种方言)         17            1            Mishing      (藏缅语系,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阿萨姆邦=Assam)       合计:1,288部电影,使用了23种语言。        印度的宪法提及的语言或者宝莱坞投资电影的语言,与实际使用的语言人数并不一样,但差别不大。       根据2001年的统计(当时印度总人口10.8亿人),使用人数3000万人的印度语言有11种:             语言                           使用人数       占人口比例         1. Hindi=印地语              422,048,642     41.03%            2. Bengali=孟加拉语        83,369,769       8.11%       3. Telugu=泰卢固语         60,002,856      7.19%       4. Marathi=马拉地语        71,936,894      6.99%       5. Tamil=泰米尔语           60,793,814      5.91%       6. Urdu=乌尔都语            51,536,111      5.01%       7. Gujarati=古吉拉特语  46,091,617      4.48% (国父甘地的第一语言)       8. Kannada=埃纳德语     37,924,011      3.69%       9. Malayalam=西南方言  33,066,392      3.21%       10. Odia=奥里亚语         33,017,446      3.21% (又称Oriya)       11. Punjabi=旁遮普语     29,102,477      2.83%        现在重点介绍一下印地语(Hindi):使用人数占印度人口40% 以上。       这种语言的故事要从德里苏丹国说起。如前所述:印度长期分裂,只是在五个穆斯林王朝时期,印度北部得到统一。这五个王朝都以德里为首都,统称德里苏丹国,加上莫卧儿帝国合计六个穆斯林王朝,如下:
       1206-1290年:奴隶王朝(Slave Dynasty)
       1290-1320年:卡尔吉王朝(Khilji dynasty)
       1320-1413年:图格鲁克王朝(Tughlaq dynasty)
       1413-1451年:赛义德王朝(Sayyid dynasty)
       1451-1526年:洛迪王朝(Lodi dynasty)
       1526-1858年:莫卧儿帝国(Mughal Empire)        这些王朝都是逊尼派(Sunni Muslim),苏丹国王年表和大事记也比较清晰。例如在图格鲁克王朝时代,1398年帖木儿(Timur)的蒙古-突厥军队攻陷德里,洗劫并夷平了整个城市,8天屠杀10万人以上。帖木儿攻打这个德里苏丹的理由居然是他们没有严守伊斯兰教义,对印度教太姑息宽容放纵了:其实,谁都对印度宗教也没有办法。        事实上,1026-1973年=950年里,逊尼派穆斯林(Sunni Muslim)在南亚地区(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曾经建立过大大小小34个王朝,但是都没有征服印度的宗教和人民。       五个德里苏丹国的领域变化图:1206-1517年的310年里,多次扩张和衰落。不述。       穆斯林留下了很多遗产,最大的遗产之一就是印地语。       德里苏丹国的疆域与印地语使用区域(右图)几乎重合。       事实上,印地语原本并不存在。       事实上,印地语就是穆斯林带来的“官方语言”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以及突厥语言等等,与当地的印度语言“混血”形成的。       这种语言,又称印地-乌尔都语(Hindi-Urdu):       1947 年,印度与巴基斯坦,按照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分离而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之后,这种语言也“变成”两种语言:    在印度,称为印地语,并被尽量“梵语化”。    在巴基斯坦,称为乌尔都语,并被尽量“穆斯林化”。    这就是印度的主要语言,印地语的真实来历。     在英国取代莫卧儿王国之后,英语成为印度官方语言。    现在“谁也不知道多少印度和巴基斯坦人说英语”。    首先,说印地-乌尔都语的人口,印巴合计超过5亿    其次,仅仅印度,“说英语的人口超过整个美国”。    还有,“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是乌尔都语和英语”。    亦即,这两国官方语言一样:印地语就是乌尔都语。     印度,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分治初期就爆发了战争。    战争原因既复杂又简单:巴基斯坦是一个长条形状,中间有一条大河流:巴基斯坦的命脉,印度河(Indus River)。    这条河流的发源地位于克什米尔(Kashmir):如果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就控制了巴基斯坦。    于是,双方围绕克什米尔爆发多次战争,直到今天这个争端还没有解决。在分家的时候,英国无论怎么划分,也无法从地理上同时满足两个政权的要求:克什米尔发源了多条河流,其中一些河流到了印度,所以印度也不允许巴基斯坦控制。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争端,已不是宗教争端。    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的时代,都已成为历史:留在印度的穆斯林数量巨大难以统计。很多印度人说几种语言,尊崇几种宗教。印度,几千年来都是多民族的多元文化综合体。    这样的国家互相做邻居,可以选择战争以外的关系处理方式。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