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蜂种出售:为何男人婚前婚后判若两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0:55:40

为何男人婚前婚后判若两人       

 

多数男人即使结婚了也不喜欢受约束,强烈地希望能够在外面自由地行动。与女性相比,他们筑巢的愿望比较淡漠。而女人一旦决定结婚就会为自己将来能够与恋人生活在一起感到欢喜,与此同时,她们就着手构筑家庭了。然而,男人在为自己能与所喜爱的女人共同生活感到高兴的同时,有不少人又为这一辈子将只能跟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感到郁闷,或心生某种念想。  

        让我们探究一下男人爱的心理。在内心深处他们对真爱都怀着憧憬和期待,但是,事实上他们又难以向它迈进。  毋庸置疑,要想堕入那种爱,首先需要有对象。但是,即使有了对象,男人们还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行动能力。在这点上,很多男性都会因胆怯而打退堂鼓;而且一旦真的陷入那种绝对的恋爱关系,他们反而感到厌烦。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男人对自身的心理没有足够的自信。就算想真心爱她、想陷进去,但是又担心什么时候自己或者对方会变心。出人意料的是:男人们大多胆小懦弱,常常因为瞻前顾后而裹足不前。换个角度来看,男人们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即使想真心爱某人,但也会见异思迁或者另行不轨的,这种事情在男人中间可谓司空见惯。毋庸赘言,所谓“绝对”,是以“无与伦比”为前提的概念。男人的爱往往是相对的。眼下最爱这个女人,但是,不久第二位、第三位会相继出场的。不论她多么出色,男人总免不了偶尔心有旁骛,希望更有新人。由于男人们了解自己的这种暧昧性,因此不具备真爱的自信,也许他们感到那种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看太过于沉重了吧。       与男人相反,如果女人真心爱上某位男子的话,就会不断地加深对他的眷恋,坚信唯有他们之间的爱是真爱,并衷心祈愿他们的爱地久天长。由此可见,女人比男人对爱更加执著。当然,在女人之中也有表面上只眷恋一个男人,而内心还另有他人的人。不过,在此我们只考察内心里仅装一个男人的女人。        当然,男人们也觉得女性的这种专一很可爱,令人快活,但是,那一旦过了度就变得阴森可怖了。        年轻的女性正因为没有尝试过婚姻的滋味,才对真爱抱有过高期待。        她们热恋时以为只有这样才是真爱,并相信自己“终生会维持这种爱”,为了永远抓住真爱,她们渴望结婚。      诚然,希望与自己所喜爱的人永远相伴,共度终生是女人自然的结果。这种选择的目的是:为了不使对方变心,希望通过婚姻构筑起稳固的关系,令对方只注重自己,两个人之间永远保持着相同的真爱。也就是说大多数未婚女性认为结婚是完成真爱的一种形式,只有结婚真爱才算有了结果。然而事实是,无论多么相爱的两人之间也会有倦怠的时候。     恋爱时,男方女方各据一方,因此盼望见面的欲望极其强烈。由于十分渴望见到对方的音容笑貌,他们才希望双方始终厮守在一起。然而,一旦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加入到由国家法律保护的“婚姻”制度后,精神上的兴奋感和盼望见面的迫切感便理所当然地烟消云散。     另外,在婚前,无论男女都只是竭力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但是,一旦结婚与对方开始过起共同生活,人们就要暴露出各自的“真面目”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所谓结婚,充其量不过是日常生活的回归,在这种生活中人们不可能老是为了对方而注重自己的形象。     妻子会理所当然地让丈夫看到自己那张未经化妆的脸,而丈夫也会毫不在意地向妻子暴露自己在恋爱时不会显露的不修边幅的样子。这些本原性的东西越是暴露得多,已婚男女或多或少都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倦怠,不过,对于男性,这种感觉要比女性强烈。     在此让我们探讨一下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女人的筑巢本能强。     一结婚,家务便成了女性的最重要的工作,她们的生活节奏也完全不同于从前,其中也包括女性妊娠、分娩等与生理有关的事情,变化如此之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几乎无暇厌倦婚后的生活。孩子出生后,她们要忙于养育孩子;孩子一上学,她们又忙着教育。她们必须经常面对新事物,至少在孩子脱身之前,她们要忙得天旋地转。      相形之下,男人们不论婚前还是婚后,都只是上班下班,由于没有经历过分娩的苦痛,他们与孩子间总有些距离,所以孩子出生后,现实生活对他们而言也没有太大变化。对于婚后的男人来说,作为“公蜂”的作用更加被强调了,他们的精神负担与日俱增,然而,现实生活却非常单调,正因为如此,他们极其容易厌倦婚后生活。      恋爱时为了真正地取悦于对方,男人们对女人们极尽温柔之能事,不惜费时费力以博芳心。然而,结婚后,她已成了自己的人,因此,不用做些诸如带妻子去餐厅、送礼物、出门旅游之类的浪漫事了。的确,婚后风云突变的男人比比皆是。     可以这么说,男人对女人温柔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对性的期望,正是为了与女性发生肉体关系或准肉体关系,他们才对她们亲切和蔼的。男人一旦得不到对方或自认为不能博得对方垂青时,便会迅速降温。他们的求爱方式及冷淡方式都与对方的性格和容貌能否具备作为性对象而加以追求的价值有关。       就这样,狩猎本能强烈的男人对已进入家庭这一樊篱内的妻子失去兴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用担心会逃跑,想要时随时可以要——恋爱时是那么渴望,可是现在却都变成了懒汉。话虽这样说,如果换上妻子之外的其他年轻女性,他们说不定会意气风发的。 并不能说一切都该归罪于结婚,日常琐事会使男性的性欲减退也确是事实。      如此看来,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多次重复性关系之后男人对妻子产生性倦怠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尽管如此,做丈夫的也并不打算离婚。因为夫妻之间还有别的,与性完全不同的生活内容在联系着他们。仅就倦怠感而言,只要认可一夫一妻制,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这也无可厚非,所谓倦怠,其实质即是放心感,既有轻松沟通的愉悦,又不至于感情过分亢奋而导致不安,这正是家庭的优越之处。     大多数恋爱中的女性都持有这种想法:即使不能永葆爱情,也要尽力长时间地挽留住真爱。那么,为了获得真爱该如何是好呢?答案是:不要结婚!这似乎过于残酷了。不过,多数女性还是奢求在婚姻中确保安定和绝对爱,希望二者兼而得之。也许她们希望通过结婚,既能经常与爱人厮守在一起又能培育出绝对深厚的爱情。换言之,她们认为成就真爱的唯一手段就是结婚。     然而,真爱与婚姻并非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在此,让我们再回顾一下真爱的定义:所谓真爱是指男女双方之间那种互相燃尽各自的肉体和精神的,完全排他性的爱情方式。可见,它需要精神上的爱,同时也需要强烈的性爱。要想维持这种关系,事实上是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激情和努力的。      在家庭生活中,女人要想经常保持着美丽的仪表,又能投入式的爱情并不能保持到永远。如果把它置于婚姻这一稳定的形式内,那么,它那爱的火焰就会熄灭。相反,懒惰和熟稔却继之而来。结婚原本就是平淡无奇的日常性的重复,对方的存在已变得如同水和空气一样远离所谓的至高无上的爱情,而在它的背后始终潜伏着危机。     因此,结婚若干年后失去激情可以说是自然的,由此便判定结婚毫无意义的话就会否定婚姻本身。说得更简单些,真爱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成日常性的,即所谓的日常爱。    可是,大多数妻子看到丈夫对自己失去了激情,爱变得淡薄的时候,就一味地认为是丈夫不好;或者自怨自艾,抱怨自己当初太年轻,看错了人;甚至确信如果对方不是现任丈夫而是其他男人的话,就是结婚了也能保持真爱的。这样,她们开始期待着会有另一个人带给她真爱,因此,最终产生了搞婚外恋的愿望。这种情形并不少见。     由此看来,真爱的理想状态是因性别而不同的。如果女人绝对地爱一个男人的话,那么她越是相信那就是真爱,就越能够宽容他的一切。换言之,女性对异性的爱中也许包含着母爱。无论是出于有意识抑或本能,也许正因为女性知道了这些,才希望完成由不安到结婚这一稳定的形式的。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进入婚姻范畴,保持爱的活力就极其之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打破男方性幻想的因素可谓无处不在。因此,就算在结婚之前两个人之间有过可称之为真爱的感情,但是在婚姻生活中丈夫对妻子的性幻想不断破灭,他们之间最终只能变为同居关系了。不过,男人也并不否定婚姻。他们认为婚姻与爱情有所不同,前者具有妥协性,但十分有意义,应该好好珍惜。     但是,男人在婚姻生活中与妻子保持性关系,首先是希望生儿育女,建立家庭;其次才是对妻子抱有性幻想。当然大多场合,男人是因爱才去亲近妻子的。但是,伴随着岁月的流逝,爱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多数情况下,温存变成了敷衍。最终他们把与妻子做爱看成了一种义务,这就是男性把结婚称作“妥协的爱”的真正原因。       话虽那样说,但他们并不讨厌妻子,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会适度地珍惜妻子的存在。孩子出生后,他们又会去培育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爱了。不过,这的确是一种以绝对的性爱为前提却又不同于真爱的爱。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真爱无关大局,但是,既然身为夫妻就需要性爱。如果没有性爱,倒不如称之为生活同伴或同住者了。     总而言之,要想保持真爱,必须夫妻双方共同努力。能够尽一生去爱一个人,其充实感是任何事物都无与伦比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么强烈的人生体验是人的一生中不可多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