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群图片:西递村对联 - 墨香斋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0:14:58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西递村对联
〖黟县西递村〗 黄山,古称黟山,黟县因山而得名。黟县境内连绵的群峰与黄山联为一体,在历史上曾阻碍了古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造就了黟县“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中国著名古代文学家陶渊明受到这一特定环境和风情的启发,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从而使黟县自古享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西递村位居黟县城东8公里处,原为东源乡政府所在地,现改为西递镇。因位处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而得名,古时还称作“西溪”、“西川”,均取水势西流之意。西递村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 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西递古民居建筑群,被国内外游客和建筑专家赞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华夏第一村”。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在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皖南古村落——西递(英文名称: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西递村的老楹联很多,说的是如何做经商、如何做人、如何忠、孝、礼、义,对今天仍有很多益处。明清时期的西递人,甚至是徽州人都是读着、看着这些楹联做人、处事、经商、做官的。因此,明清时期徽州出了许多达官显贵、商贾富户。官,大多是儒官;商,大多是儒商。在西递村许多显赫的人家所留下的建筑,就是见证。西递村上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文化遗产。如今的西递村已非昔日可比,不仅荣获全国仅有的两处(另一处亦是黟县的宏村)以民间古建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称号,其旅游业也如日中天,成为西递人引以自豪的事情。
谈泊明志;清白传家。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友天下士;读古人书。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梯山航海;裕厥嘉猷。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联意说:欲发家致富,就要不辞辛苦,翻山越海,外出经商。精明的西递人,把内心对航船的崇拜,巧妙地融入村落的整体布局中,使之与所处的地形、地貌自然和谐地统一起来,以此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应如何在充满竞争的学海、宦海和商海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苍天不负苦心人,西递村真大吉在发,胡氏宗族曾经鼎盛数百年。
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来。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许多对联,实际上是对于人生与世界的一种理解和感悟,以及感悟后自己的人生信条。要提高人生的境界,感悟是最重要的。黟县西递村所居之众,大都是躲避兵燹和战乱从外地流离逃亡过来的。经过巨大的恐惧和颠沛之后,来到这青山绿水的桃花源,将一切纷扰和争斗撂在一边,当与自然的直接面对时,往往就有一种“相看两不厌”的深层沟通和对话。昔日的纷乱和今日的宁静,恍若隔世。这时候就会产生许多心灵感悟,很多对联,就是此种发自于心灵的喟叹。然后人生就是在这种深解“三昧”的喟叹中,圆融地走向一种自在。
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此联意境极好,类似宁静方能致远,达者才能智慧。
百代祠堂古;千村世族和。 ——佚名题黟县西递村胡氏宗祠
宗祠是家族的博物馆,据史志记载,“原先西递的30多座宗祠,经过数百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保存完好只有4座了。”一直对宗祠很有研究的胡晖生老人,在谈到宗祠的巨大变迁时,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祠曾被认为家族完整性的象征,过去用于祭祀祖先,商议宗族大事的胡氏祠堂现在被开放设立为旅游景点,记者在西递走访时,看见经过数次历史浩劫保存下来的3座胡氏宗祠,现在里面只剩下空落的框架,和一些保存下来的对联(见下分列的“敬爱堂”、“履福堂”、“笃敬堂”、“惇仁堂”等专题堂联)、祖先画像,空旷、宁静只是不再有从前庄严肃穆的气势。“聚族成村到处同,尊卑有序见淳风”,这些正是徽州强盛的宗族社会的写照。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徽州祠堂,人们又赋予它新的内涵,一座座祠堂,就是一个个家族的族徽,是维系整个家族的精神纽带。“古祠堂,是徽州一个个家族的博物馆,是地方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黟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徐金鑫这样评价徽州的古祠堂。祠堂维系家族。众多的祠堂,标志着徽州寻根文化的底蕴是十分厚重的,寻根者仅仅是来寻找一段历史,寻找一种乡愁,寻找一种精神,绝不是重寻宗法制度的噩梦。
屋小仅能容膝;楼高却可摘星。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灵毓梓潼持世教;位尊师表启人文。 ——佚名题黟县西递村文昌阁
当人们一进入西递村的明清古民居时,就会感受到诗书传家,书香馥郁的浓厚气息。数十年之前,村之水口就有清初兴建的文昌阁、魁星楼,内有两副激励儿孙后代读书成才、争气做人的楹联(见本联和下联)。
千管文豪争色彩;万家诗墨竞风流。 ——佚名题黟县西递村魁星楼
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养成大拙方是巧;学到如愚乃是贤。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传家礼教敦三物;华国文章本六经。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传家有道唯存厚;出世无奇坦率真。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漫言竹露栽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天长流水坐怀古;春静幽兰时向人。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兄弟自然敦友爱;叔侄不必接冤仇。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好象是中国传统封建儒教的核心。
姑且不论其“人上人”的动机如何,不怕吃苦,敢于拼搏,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莫不受一番艰苦磨练。而那种贪图享受或是靠吃“世袭饭”过日子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作为依靠自身奋斗起家的古徽州人,很懂得成才之路,充满艰辛,一定要有肯吃苦受累的“徽骆驼”精神。而“吃亏”,又是西递村人的一个创见了。回过头来说,古徽州的发达,靠的是徽商,类似商业性字眼多处出现,已超出一般人的概念。徽商,也是一种文化。
世事每逢谦虚好;人伦常在忍中全。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水惟善下方为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染指不妨因滌砚;折腰何惜為浇花。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滌砚”,谓著述。
事临头三思為妙;怒上心一忍为高。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君子不忧还不懼;丈夫能屈也能伸。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知足常乐不极乐;但于得時思失時。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有恒财立身至宝;无放心处世要言。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这一副副对联,体现出徽商当时对人生的体味,及对后代的劝谕、告诫。西递的古民居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仔细看后,令人思绪万千。
月移疏柳过云影;风送梅花入座香。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清以自修,诚以自勉;敬而不怠,满而不盈。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类似这样的楹联在西递村挨家挨户的厅堂中随处可见。也许西递的所有精神内涵尽在其中。每至一家民宅,首先夺入眼帘的便是那些或笔力遒劲或工整瘦硬或潇洒流利的楹联字画了。无论是书法的审美趣味还是楹联本身所渗露的文化意蕴,不论是室内布置摆设的匠心独运还是与宅院整体建筑风格的协调,一切都显得那样的自然、和谐与统一,让人丝毫看不出有什么不顺眼的地方。
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得山水情,其人多寿;饶诗书气,有子必贤。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地做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任何一个美的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楹联作为古文化的积 ,在西递村,楹联不仅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更重要是揭示了徽派文化的真谛。如果说,西递的建筑和雕刻是一个个美妙凝固的音符,那么,这里的楹联则是丰富而又蕴涵哲理的歌词。弹奏演唱者就是世世代代的西递人。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休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黟县西递村明清古楹联
【西递村敬爱堂楹联】
〖西递村敬爱堂〗 敬爱堂原是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朝乾隆年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改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为西递村现存祠堂之最。整个村庄皆以该堂为中心布局设计,“敬爱堂”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故作为宗祠和敬爱堂,一直是族事商议之室,兼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教斥不孝子孙的场所。该堂门楼飞檐翘角,气宇轩昂。步入中门为祭祀大厅,厅分上、下庭,左右分设两院,下庭两根6米高的黟县青石柱与上庭两根粗壮的白果木柱相对衬,承托着规整的梁架,雄伟壮观。上庭之后为楼式建筑的供奉厅,供奉列祖列宗神位,神主次序是始祖居中,其他依昭穆之序左右排列。上是匾额“百代蒸尝”。下面正中是一把太师椅,当是族长之位。两边纵列两排罗汉椅、案,为族中年长和有声望之人议事或祭祀时所坐。厅前还有一大几案,用于祭祀时放置祭品。敬爱堂上庭对面的门楼横梁上方,悬挂着一块3米见方的大牌匾,上方一个笔力遒劲、功夫深厚的大“孝”字。据说,此字系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所书。当年他曾写过“忠、孝、廉、洁”四个大字,但多毁于“文革”,令人痛惜。只因有一位村民将“孝”匾拿回家中作粮仓盖,才保留至今。这个“孝”字将字、义、形、情巧妙地融为一体,把整个字拆上下两部分来看,上半部是“老”字的半部,下半部是一个“子”字。朱夫子所书的“孝”字,上半部右边横、竖、撇笔画连接,如同一个半身人形,呈弓身抬头、双手作揖敬奉之状,右边却是猿的脸形。意喻不孝不敬之人,如同尚未进化的猴子。下半部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子”字,意喻要孝敬父母、老人。书画同源,此字在似与不似之间,达到了书画的高度统一,真是一幅活脱脱的诗情画意书法图,写来犹如神助。其教育意义极为深刻,悬挂在敬爱堂里,又极为妥贴,切合环境。敬爱堂于1992年春修复,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内有图片、实物、花轿等供人观赏。步入中门,只见上庭横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举道环顾,对联楹柱,特别是梁檩间悬挂着“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块金字古匾,似向游人宣示胡氏宗族当年的荣华富贵。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在敬爱堂里欣然题祠。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黟县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联。
珍护民族传统;发扬进步精神。 ——胡绳题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
儒雅修身为本;世人厚德传家。 ——佚名题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
西递村祠堂和古民居里悬挂着许多内涵哲理、寓意深刻的木、竹楹联。从联文的内容来看,大全民属于宣传儒家礼教、修身养性、贾而崇义和抒情咏志、祈盼吉祥之类的范畴。西递村整个村庄门坊上有题额眉刻的人家,在清朝中叶就已为数过半,都是一些民间饱学之士,有生以来对人生的见解和追求,从实践的体验中提炼出来的警言寓语,以此作为毕生的座右铭来鞭策自己或对儿孙的谆谆教诲。这些眉刻,全用“黟县青”雕刻而成,镶嵌在古宅门眉之上,形状各异,千姿百态,书法多出自名人手笔。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 ——佚名题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佚名题西递村胡氏宗祠敬爱堂 此联惇仁堂亦有采用。
【西递村履福堂楹联】
〖西递村履福堂〗 履福堂位于西递村“司城第”弄内。建于清康熙年间,为收藏家、笔啸轩主人胡积堂故居。胡积堂在《中国美术名人大辞典》上有记载,著有《笔啸轩画知录》。这是一座分前后厅,三间三楼的民居建筑,高大宽敞,雅秀古朴。前厅挂有一幅很大的“松鹤”中堂画,中堂上方悬“履福堂”匾额,字体遒劲。中堂两侧和东西列柱上挂有这副泥金木刻楹联。厅内陈设“压画桌”,桌上东侧置放一花瓶,西侧摆放一古镜,取谐音“东平西静”之意。中间放著一古钟,两侧各有古瓷“帽简”一个。八仙桌上陈列文房四宝,厅两旁摆有罗汉椅,板壁上挂有古代画家的书画,其中有程兰舟楷书、黄元治书法木雕、郑板桥竹黄贴画和“猫戏蝶”图等。后厅右侧墙上挂有一把木质古扇,上刻“清风徐来”四个古隶字,一扯动绳子,板扇即轻轻来回摆动。天井两侧各有十二扇木门,全雕了花草、飞禽、走兽,在每扇门中段各雕了一则孝义故事,合起来恰是一幅《二十四孝图》。天井下还设有金鱼池,摆设假山盆景。楼上厅挂有胡氏祖容。整座宅居古风盎然,书香扑鼻,具有中国古代典型的书香门第风貌。据履福堂胡氏《五世传知录》所载,胡积堂的祖父、该村徽商泰斗胡贯三,与当朝宰相歙人曹振镛是儿女亲家,同是“乾嘉盛世”的显赫人物。胡积堂的父亲胡元熙即是曹振镛的女婿,曾任杭州知府。因是累世官宦之家,积财号称江南第六富户,故其收藏的宋、元至清精妙入品的书画数以千计。今履福堂的继承人胡福基,常将收藏多年的珍贵字画、古玩按习惯张挂、摆设起来,供慕名而来的海内外佳宾观赏。履福堂成了一处名闻中外的私家文物博物馆。
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 ——佚名题西递村履福堂中堂[泥金木刻楹]
在徽州人眼中,“以商重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良性循环方是经世不败之道,光读书不经商太穷,光经商不读书入仕又没有权势。这和上面的桃李园是一个道理,说白了,就是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读书作官,一个经商发财,两全其美。
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佚名题西递村履福堂中堂[泥金木刻楹] “大夫第”亦有此联。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佚名题西递村履福堂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 心里存一点,子种孙耕。 ——佚名题西递村履福堂中堂[泥金木刻楹]
这副对联大概是功成业就人家的自勉。一般当了官,有了钱的人家,很容易扬跋扈,财大气粗。古代官僚、豪绅有之,当今社会也有这种现象,这是有阶级社会的一种通病。共结果是“一害人民,二害自己”。试看有多少“一阔脸就变”的势利小人,其结果都落得个“忽喇喇将大厦倾”的不得善终的下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要加强党性教育和自我修养,防止私欲恶性膨胀。所以党中央一再号召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清政廉政,联系群众。而在古代社会,便以儒家的正统思想来进行说教和约束。西递村出过不少大官和商人,如声名显赫的剌史公胡文光,江南六大豪富之一的胡贯三,如不加检点,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这副对联虽然有不少世俗之气,倒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凡事都要谦让,生活的天地才会宽阔。不能把事做绝,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子孙才不会吃苦头。妙就妙在这副对联一看就知道出自商人的手笔,而且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商人,小心翼翼,谦卑随和。对于古人,我们何必又那么去苛求呢?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佚名题西递村履福堂中堂[泥金木刻楹]
比较起来,这副对联便好象是出自一个老夫子或是学究的口了。徽州人尝到了读书的甜头,无论经商,做官,都需要有知识,把读书列为“第一等好事”,实在不为过份。而行好积善,便是徽州人的处世之道。拿现在的说法,同“品德好”有点意同。德育与智育的教育,放在“几百年”的头等大事,当使每一个西递村人家深思!
【西递村笃敬堂楹联】
〖西递村笃敬堂〗 膺福堂斜对门的“笃敬堂”,亦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收藏家胡积堂的旧居。笃敬堂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为四合院二楼结构。大门建有粗犷的黟县青石门坊,上有两柱三楼的砖砌门楼,门内建有门亭。正厅堂前高挂有彩绘祖先容像,容像上共有一男三女,最上方中央的男性,即为身着三品官服、头戴蓝宝石顶带翎、胸悬朝珠的胡积尝。其他三位妇人可根据画中位置和耳一环、冠顶等饰的不同,判定其身份及地位,即中间左右两人为大小夫人,下方正中为妾。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佚名题黟县西递村笃敬堂[堂柱楹] 这是“笃敬堂”主人胡积堂的后代针对胡积堂所写对联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而唱的台戏。
胡积堂想告诫后人“唯有读书高”,可他后代却提出“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关键是“效好”。也许在这副对联的作者看来,无论读书还是营商都不过是手段,而目的是“效”,即“效益”,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便是好猫!胡积堂的后代公然敢与祖先“抬杠”。此联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更是其中的道理,颇为深刻,把徽州人读书经营商的艰难生活道路,大白于广众;创业与守成的谆谆教导,晓喻以天下。一个“效好便好”和一个“知难不难”,明了轻松,极普通的辨证法道理,用得恰到好处。读罢,一个被浓缩了的徽州人形象跃然纸上:
认真读书,悉心经营,艰苦创业,谨慎守成。把“劝世文”贴在墙上,
这也是西递村人的一大特色。此联化用吴敬梓著《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中的联文,仅上联改换了3个字,但寓意却大相径庭。联文将营商与传统社会最看重的读书并列提论,充分表白了徽商对提高自身地位的渴求和企盼。
读书好,种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附录:吴敬梓著《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楹联原文
【西递村惇仁堂楹联】
〖西递村惇仁堂〗 在大夫第后弄,濒临前边溪的“惇仁堂”,建于清康熙末年,呈五间二楼结构,为村中徽商泰斗、“江南六富之一”胡贯三晚年居住的地方。惇仁堂古朴典雅,太师壁上方高悬由清乾隆年间休宁籍的吏部尚书汪由敦手书“惇仁堂”三字匾额。楹柱上悬挂木刻金字对联。厅堂轩敞,两侧各有两间相通的卧室,俗称“联珠房”,类似时下的“套间”。天井宽大,置有石几、鱼池、假山、花卉等。面临天井的两间卧室,光线充足;两侧梢间以木雕桃花图案隔扇分间,各置一米见方的小天井采光,结构奇巧,独具匠心。惇仁堂还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递创办黟县第一所“崇德女子学堂”的大家闺秀黄香仙的故居。
事无不可对心意;人生处世儒谦言。 ——佚名题西递村惇仁堂[木刻柱楹]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 ——佚名题西递村惇仁堂[木刻柱楹] 此联敬爱堂亦有
【西递村大夫第楹联】
〖西递村大夫第〗 走过横路街,在与大路交会处便是朝列大夫、知府胡文照的故居“大夫第”。大夫第建于清康三十年,为四合二楼结构豪华宅第。高大的砖雕门罩上刻有“大夫第”三个楷书大字。跨进正门,楹柱上悬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手书木刻对联。正厅堂额为“大雅堂”,天井四周裙板隔扇均为木雕冰梅图案,取“十年寒窗”之意。楼上绕天井一周装饰有“美人靠栏”,雀替为象征权贵的倒爬狮。绣楼位于大夫第宅居内,绣楼一名“彩楼”,为清代知府胡文煦宅居临街的小楼,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彩楼为一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亭阁式建筑,悬空挑出。檐角飞翘,三面有栏杆、排窗,显得突兀和别致。这座悬用危楼,原本用于观景,取“山花若市”之意,故边额悬“山市”二字,匾字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后裔、清朝进士祝世禄所书。据传,从前休宁大街曾发生过一场大火灾,很多店铺付之一炬,唯有一家尚存,仔细一看,其招牌是祝世禄所书。此事越传越玄乎,一些人为了避灾,便不惜重金求祝世禄的字,“山市”二字也许是由此而来。观景楼正面朝街之匾额为隶书“桃花源里人家”六字,是清代黟县书法家汪师道所书,字迹刚劲有力。其中“源”字书写时有意移一点于“厂”头上,益显得整美;尤其是“人”字,活脱脱像一位倾躯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后生。楼下的小门户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与主人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有寻味,果真是“进也风流,退也洒”。从正屋厅堂右侧有楼梯可登临绣楼,凭栏观景,远山近街,尽收眼底。绣楼后来渐渐被当作小姐抛绣球选择佳婿的绣楼。因为待守闺中的小姐,或者因求婚者多,且多有权势,如何抉择左右为难;或者是因待守少女择婚主张与父意见不合,难定终身,于是便出现了抛彩球选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求婚者集于楼下,由待守闺中少女从楼上抛出彩球,谁接着便定谁为婿。少女也许早有意中人,彩求抛给谁大都是有目标的,但也不排除偶然性。现在作为一种民俗活动极为有趣,这里已经成为黄山市举办“绣球节”的中心场所。
以八千岁为春;之九万里而南。 ——郑燮题西递村大夫第[木刻楹]
这副对联在西递村的“大夫第”,署名:“郑板桥”。读了那么多的楹联,都未见到作者是谁,唯有这副对联板桥先生直书其名,可以见得当年大画家、大书法家、大散文家郑板桥的雉健雄风。不愧是大家手笔,字写得好,文章也做得好,出新脱俗,身手不凡。上联写的是身在小西递,看到全世界,要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豪迈气概。走出西递村,去追求生活的真谛。下联写的是不要满足于眼前既得利益,要有更高的奋斗目标。“八千岁”,可当作官居高位解释,也可当作千秋大业理解。把“九万里”与“八千岁”对仗,含蓄、隐谕,十分巧妙。一“南”一“春”,语不露,意不直,意义深远,美不胜收。
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佚名题西递村大夫第绣楼
清代知府胡文照故居“大夫第”的临街绣楼,又称彩楼。 这里高悬“山市”、“桃花源里人家”。绣楼的石雕门楣上刻有“作退一步想”, 建筑时有意将整幢绣楼向后缩退了一大步,与堂前“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楹联(履福堂亦有此联)相映成趣,耐人寻味。彩楼据说是小姐抛绣球选乘龙快婿的地方,彩楼飞檐翘角,栏杆窗扉,玲珑典雅,富丽堂皇,尽管现已人去楼空,但别具一格的建筑使人很容易联想起昔日的辉煌。据说这里曾有专为游客开设的“抛彩球、选佳婿”旅游项目。
【西递村瑞玉庭楹联】 〖西递村瑞玉庭〗 位于横路街口的“瑞玉庭”,是一座极有代表性的徽州住宅,由商人胡时虎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瑞玉庭古宅为前后背向三间二楼建筑。正厅前有小庭院,置有石几、石凳、石鱼盆及假山、花木盆景等,小巧玲珑,雅致得趣,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庭院有一门洞,洞额为“履道含和”四字。进入前厅正堂,只见雀替上描金透雕有“丹凤朝阳”、“凤打牡丹”、“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四季图,藻井彩绘艳丽,两厢隔扇镂空嵌有书画小品及家训格言等,堂前有古联(见下)。在前厅太师壁两边堂顶部,其楼枋与梁托雕成倒挂历元宝形状。而从上下穿堂整体看,又像个“商”字图案。从两边穿堂现入的人们,便都成了商字的组成部分“口”字,西递众多古民居中都有类似装饰,表明房屋的主人是徽商或是官商,其用意是商人欲借此方式抬高自己的地位。
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 ——佚名题黟县西递村瑞玉庭[厅堂楹]
瑞玉庭厅堂的天花彩绘,两厢的花饰隔扇,堂前的古木楹联等富丽堂皇、古朴典雅。更能体现徽派儒商风貌的是前厅两穿堂门,梁托及门额雕刻成倒挂元宝形状,这穿堂门酷似“商”字而缺“口”,有人出入便形象地补了“口”。多么诙谐耐人寻味。西递许多古民居中都有类似装饰,表明房屋主人是徽商或是官商。厅堂楹联又衬托出主人是文化商人,既显示主人的儒雅情趣,也表现出商人是讲实际的天性(见本联和下联)。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 ——佚名题西递村瑞玉庭
这副楹联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经营与处事哲学的人生体味,商人感受在人生和经营中,多付出一份辛苦,就能多收获一份体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而多吃一些亏,往往便能获得更大的便宜。“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其内涵无不让人感到折服。游人们来此,最感兴趣的是厅堂上悬挂的那幅写“错”字的楹联。那“辛”字多了一横,而那“亏”字又多了一点,寓意“多一份辛苦,多一份收获”;“多吃一点小亏,可赚大便宜”。原来,这是一位成功的商人通过这“错”字楹联向后辈表达着他对经营和处世的人生体味:多付出一份辛苦,便多收获一份快乐;而多吃一点亏,便能获得更大的便宜。房屋主人的人生哲学,通过这副对联中的错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林籁结响,泉石潋韵;云霞雕色,草木贲华。 ——佚名题西递村瑞玉庭
【西递村东园楹联】
〖西递村东园〗 与西园相对应的“东园”,建于清雍正年间。大门不大,上有画轴形胡星阁自题行书“东园”二字及跋:“颜以东园,志古也。古昔街之西名西园。今人见此屋以居均忘乎其所自矣,故著而存云,俾访古者一览焉。屋后有井名东园井,是一其一证云。星阁氏跋”。 门额上方还有扇形漏窗,与左首屋墙上的秋叶形成漏窗相应,寓意“抬头行善,落叶归根。”作为当年主人修身养性的书房,东园结构奇巧,自得其趣。拾级入门,是一条长约数米的弄堂,穿过左转至厅堂,方豁然开朗。厅堂悬“遗墨居”三字匾额,两边厢房门户相向对开,正对大厅,而其木雕图案装饰却又互不对称。左边门户呈六边形,雕有“五蝠捧寿”组图,因蝠与福谐音,喻长寿;右边门户则呈圆形,雕刻为“冰梅图”,寓意“十年寒窗”、“梅花香自苦寒来”。楹柱上悬有集自苏东坡诗句的金字古木楹联。正厅天井屋墙上,嵌有一块长近70厘米,宽约30厘米的碑刻,上刻行草“结自得趣”四字,落款为“星阁四兄嘱题,鸿寿”及一回文“陈鸿寿”印章。“结自得趣”为“一、三”句式,“结,谓收敛之也”。陈鸿寿为清代西泠八大家之一,其书法作品传世不多,此碑刻尤为珍贵。
粉署精名题柱早;朱潘盾政下车传。 ——佚名集苏轼句题西递村东
【西递村临溪别墅楹联】 〖西递村临溪别墅〗 顺村中古巷道来到后溪街,这里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尤以“临溪别墅”最为别致。临溪别墅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当年“懋修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庭院门额落款为“兰舫主人”,故又各“兰舫斋”。一进门,是一个三角形小院,大门正对的尖角设有小花台,内植一丛高大的南天竹,其丫技伸展似迎接贵宾的光临。左边面临后边溪院墙上有石雕漏窗,右边为一门洞,上有隶书石雕门额“步蟾”二字。古人将“蟾”比作月,用“蟾宫折桂”喻“状元及第”,故“步蟾”含步入月宫之意。穿过门洞是一个大庭院,内有半人高的青石筑鱼池,还有秋叶形石雕漏窗。在靠里墙的高大花台上有一株百年牡丹花,妖艳可人,怪不得兰舫主人又手书“挹芳”二字雕刻于里向门洞上方。面对花台是一幢玲珑别致的三间屋结构厅室,屋前一排全是木雕隔扇门,使室内光线充足。正厅中堂处置一明镜,上悬“求其放心”四字匾额,两侧有古联,系书法家王羲之真迹,弥足珍贵。
悌义为文章;忠教作良图。 ——王羲之题西递村临溪别墅中堂 ====================================================================
附录:【西递村主要古建景观】
【西递村胡文光牌坊】 胡文光牌坊位于西递村村口,兴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高高耸峙在你眼前。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吏,迁荆王府长史,授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恩准敕建这座石坊。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采用不易风化的“黟县青”大理石。4根主柱下有长方形石墩,两端石柱皆用抱鼓石装饰,中间两柱前后雕有两对倒铺石狮,为枋柱支脚,造型逼真,举世罕见。牌坊东西两面匾额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剌史”八个大字。坊上每一处装饰图案都有寓意,如4根主柱的东西两向共有12个穿榫,分别拖起文臣武将和八仙人物雕像,寓意即“出者为将、入则为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如脊头吻兽为鳌鱼,寓“独占鳌头”之意;且锡制鳌鱼的触须呈波纹形,可兼作避雷针。特别是檐下斗拱两侧饰有32面圆形花盘,象征花团锦簇,后来竟意外地吻合了胡文光为官正好32年,这恐怕是天意了。
【西递村走马楼】 位于胡文光牌坊西侧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檐角垂直有银铃,楼正中高悬“清风明月”匾额。一楼置有石雕漏窗,楼上设有长数十米、宽约3米的眺廊,四周设有回廊栏杆椅,衬以精美木雕。凭栏眺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八面来风,银铃叮铛。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
【西递村村口拱门】 进村入口处为两个高大的拱卷门洞,外向门额为“西流虹亘”、“东阜日华”,内向门额是“十干衍派”、“七哲名家”。“西流虹亘”,意为“西溪如同彩虹般绕村西去”。“东阜日华”,意为“西递如同东升旭日般光华四射”。“十干衍派”,即指西递胡氏明经公孙文昊公所生四子和文晟公所生六子,用天干名派,称“十干衍派”。其中壬派祖令极公四子士良公因公务赴金陵,途经西递铺,“见其山多拱秀,水势西流,遂陪地师前往。见东阜前蹲,罗峰遥拱,有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产青石而如金,对霭峰之似笔,土地肥沃,泉水甘甜,因此举家从婺源迁居西递”,“是为西记递祖。”“七哲名家”,则指明经胡庆宋元时期最著名的7位先哲,即胡环谷、胡玉斋、胡孝善、胡梅岩、胡双湖、胡云峰、胡石邱。现拱门及门额均为重修,并圈有仿古围墙,但其规模气势均逊色于原先。
【西递村旷古斋】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中大路街,首先参观的民居景点为“旷古斋”。旷古斋是一幢清末典型的徽派建筑,许是受宅向风水及用地的局限,大门开在面街的边侧,斋内砖木石三雕基本保存完好。“旷古斋”堂系今人给取的,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书。现斋内正厅堂皇前摆设有精致的西递全景大型沙盘,这在古民居旅游景区尚属首创,最为引人注目。大沙盘生动直观地展示了西递村的村落布局和地形地貌,使游客一目了然。堂前两侧厢房陈设古色古香、左为书房,内悬陶渊明《桃花源记》字画横轴,书案上有文房四宝;右为居室,有古老彩绘木雕床铺等。
【西递村桃李园】 由瑞玉庭前行数步,便是“桃李园”。桃李园亦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正屋为三间三进二楼结构,前两进为两套背向三间屋。二进楼上设有独特的“楼上井”,使整个房屋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而且,楼上木雕扶栏板权作小姐相亲孔洞,供小姐偷偷观看来往家中的男青年中,能否挑选到如意朗君。二三进之间用粉墙相隔,中间有门相通,门上有隶书“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横额。后进两侧次间用以相隔的12块花扇门上,依序镶有漆雕《醉翁亭记》全文,为清康熙年间古黟书法家黄元治手书,至今仍有清新悦目,令人玩味不已。庭院在正屋右侧,有小门与前进连通,院内尚存石几、石栏杆、石砌鱼池及石榴树等。在通往街面的小门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园”三字门额。
【西递村西园】 位于村中横路街上的“西园”,系清道光年间知府胡文照所建。由八字砖雕门楼进入园内,右侧是一排三幢结构房屋。庭院以低墙相隔,分成前、中、后三进。前园有卉鱼池、假山盆景、石几石凳,特别还保留有“西递”二字古石刻,以及清代著名画家查士标所书“云林遂思”石刻匾额。中园门洞上有篆刻“西园”二字画轴形门额,门侧是砖砌长方形大漏窗,左为松石图,右为竹梅图,寓含“咬定青山不放松,寒梅疏竹共风流”之意,构图清新,雕刻精湛,堪称西递古代石雕极品,据说日本游人出10万美金购而不得。后园门额为砖雕“井花香处”四字,入内有石栏古井等。
【西递村三畏堂】 与西园相邻,与东园通连的“三畏堂”,取“畏天命、畏圣旨、畏大人”之意。大厅高悬“三畏”两字匾额,堂前轩敞,天井宽大。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往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致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西递村追慕堂】 返回大路街,来到"追慕堂"前广场。追慕堂为西递胡氏荣祖公后裔二十三世应海公祠,建于清乾隆甲寅年。据《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记载:“始祖讳昌翼,字宏远,号眉轩,本唐昭宗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十三代孙唐昭宗李晔遭判将朱温杀害,刚出世的皇子由奶娘抱出宫,被宦游长安的古徽州婺源考川人胡三收养,遂改胡姓,取名胡昌翼,寓“大得覆翼”之义。此公后因中后唐同光乙酉看明经科进士,遂自称明经胡氏,为西递胡氏始祖。他之五世孙胡士良于宋自婺源迁居西递,繁衍至今。故祠堂取名“追慕堂”,寓含后人追思慕恋先祖业绩之情意。追慕堂门楼翘角,大门两侧置有巨型石狮和旗杆墩各一对,木栅横设三元门,廊下石阶三列与门相对。八字门楼用两块巨大黟县青石制作,风格独特,精美壮观。步入前进大厅,只见祀堂皇石柱粗犷,撑托着圆形屋顶,气宇轩昂。围绕天井四周的屋檐被18个四层的斗拱高高挑起,使整个大厅更显光线充足,宽敞明亮。走两边穿堂进入后厅,迎面是一台式三间建筑,两侧有石上下。人在阶下需仰视方可望见台上享堂,也许这是为增添祭祀活动的神秘威严而特意设计的。追慕堂于1993年夏修复开放,现享堂内塑有唐太宗李世民和两名相魏徵、李靖像,在祀堂内壁列有“凌烟阁”上24位功臣图。参观追慕堂,不仅可以了解西递胡李之渊源,还可追溯西递胡氏远祖唐太宗的文韬武略,以及开勋臣们的创业伟绩。“追远报本,莫重于祠”,据西递胡氏族谱记载,古老的西递村祠堂林立,约有30多座。论规模和精美程度,第一位当属面对胡文光牌坊的“明经胡氏宗祠”,名“本始堂”;第二位为“仁让堂”,俗称“长房厅”、“厅冠厅”,坐落在前边溪边右岸;第三位才是“敬爱堂”;“追慕堂”只能称作第八位了;还位于走马楼旁的“七哲祠”,追慕堂下首的“辉公祠”,至1949年仍未完全竣工的“霭如公祠”等。可惜的是,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西递村大量祠堂皆遭毁坏,现保存和开发较好的唯有“敬爱堂”和“追慕堂”。
【西递村仰高堂】 返回前边溪街,右首便是明末清初建造的三楼建筑“仰高堂”。仰高堂有2处大门及门楼,一处大门正对面前边溪街(现已封闭),另一处大门开在正屋的边侧,门前为一小庭院,院门上方有石刻“爽延朝旭”四字,进门后,左手置有“浣月”二字石刻门额的侧厅。正厅一楼为并列五开间,中间的方柱厅堂较为狭小。二楼为并列三开间,却设有宽大的圆柱大厅堂。据说这是因为《大明律》曾有规定,房屋地皮税是按照底怪厅堂的占地面积征收,明人为纳税金,便故意缩上一楼厅堂,而把真正的大厅堂移至二楼,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楼上厅”现象,后成为明代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三楼结构简单,但开有排窗,登高望远,桃花源里人家美景一览无遗。
【西递村膺福堂】 出青云轩上行不远,左转入一门额为“水环岳拱”的高大拱卷里门,眼前即为西官品最高胡尚赠故居“膺福堂”。胡尚赠,字如川,清贡生,官一至二品,乐善好施,曾捐重金倡建古黟碧阳书院。膺福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三进三楼结构。大门砌有三间四柱五楼的贴墙牌坊,构架类似胡文光牌坊,两侧用水磨青砖切成“八字门楼”。因俗称“衙门八字开”,故有八字门楼的房屋,一般为官员宦大户人家。门楼上砖雕精品纷呈,尤以底层大门两边对称的一对砖雕,因视角的改变而形态各异。居中看为以对龙戏水,从一侧看为一龙一凤,而从另一侧看,龙却成了凤,凤又变成了龙,如此龙凤呈祥,妙趣盎然。一进大门为门厅,中间置有仪门,平常紧闭,一般来人从两侧边门进出。只有迎接七品以上的官员或嘉庆时,才能大开仪门。前进为典型的徽派四合屋,屋内的隔扇门皆雕成莲花形,精致典雅;天井四周雀替木雕呈倒爬狮,尽显官商府第的气势。
【西递村尚德堂】 紧邻仰高堂的“尚德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五间二楼结构。一楼柱枋,清初曾重修,二楼斗拱、瓜柱等部件均为明代建筑。大门用整块黟县青石砌成八字门楼,凝重端庄、气势非凡。“黟县青”大理石是西递村的特产,胡氏祖先因发现这里“产青石而如金”才定居下来。在西递村前石境山上,就有“天字号”、“地字号”、“人字号”和“金鸡硐”四处大型的古代取石石硐。另据清代县志及《中国人名大词典》载:清乾隆年间,村人余香别出匠心,制石箫、三笛,皆中律合调,人称绝技,传说曾参加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奖,足见当时黟县青石雕技艺已达相当水准。
【西递村迪吉堂】 与枕石小筑相邻的“迪吉堂”,系清道光年间西递首富胡贯三,为迎接歙县的宰相亲家曹振镛而特意建造的独家宴会厅,俗称“接官厅”。院前为八字大门楼,门额为砖雕“宫厅”二字。正厅门楼为贴墙牌坊,厅内气势轩敞,有4根高大的正方形石柱。“迪吉堂”三字古匾仍色泽鲜艳,堂内置有独具特色的抱厅及院落等。从迪吉堂前至村口的街道,是昔日西递最繁华的。相传当年曹振镛来西递会亲家时,整条长街铺上华贵的大红毡地毯,沿街店铺张灯结彩,胜似过节。西递村的古街巷是清一色的青石板路面,两侧还砌有排水沟。大街两边一般是木板门的店面,老字号的肆旗,还有鳞次栉比的古民居,门楼宏伟的祠堂等;小巷则多为马头高墙,石雕漏窗,门罩门额,呈深巷迷宫、曲径通幽景致。尤其是门罩,在大门石坊上部用水磨砖做成向外突出的线脚及装饰,顶上复以瓦檐,檐下由砖雕的飞檐椽支撑,古朴美观,最能体现徽派建筑特色。
【西递村王文胜徽雕艺术馆】 沿大路街出村时,顺道可参观“王文胜徽雕艺术馆”和“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以及众多古玩和旅游纪念品店摊。王文胜徽雕艺术馆藏有砖木石雕三雕艺术珍品数百件,系村中“四宝斋”主王文作画创立的。王文胜是西递首家营销文房四宝及古玩纪念品的专业户,在营商的同时,他还坚持自学美术知识,多方拜师求艺,刻苦钻研,练就一手独特的砚雕绝活,并创办了“黄山怪石砚研究室”。他精心创作的三方千层岩怪石砚,一改传统石砚的平面形状为高层次立体造型,形似出土的唐代陶罐,古朴高雅,令许多参观的书画家赞叹不已,砚台大师方建成也给予极高评价。
【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 “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是利用原霭如公祠的二层“花厅”楼布置而成,为我国首座中青年画家的个人艺术馆,木刻大师古元题写馆名。馆前有400多平方米的庭院,院内古木参天,置有花台假山、花木盆景和大鱼池等。馆内陈列着版画原作36幅以及创作草图、套印刻板、首发作品的报刊和各类获奖奖牌、证书等相关史料,与原花厅内的精美木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西递村青云轩】 履福堂后边有通向深巷的边门,斜对面即为“青云轩”。青云轩建于晚清时期,结构酷似北的小四合院。院门横额为石刻“青云轩”三字。正房为两层小楼,置“满月”形黟县青石大门洞,与庭院正中的百年牡丹相映衬,寓意“花好月圆”。厅上雕梁栋,布局精巧。尤为奇特的是,厅堂中央地面上有个拳头大小的下水口,揭开石盖,有冬暖夏凉的感受,被誉为古民居内的“土空调”。除正厅外,院内其他三面均为平房、走廊。院中假山盆景错有致,更有一大型海蚌化石,据说还有寒武纪的产物,曾深埋地下长达五六亿年之久,堪称稀世珍宝,许多好奇的游客,都禁不住躬身赏玩,惊叹不已。
【西递村枕石小筑】 从前边溪街转至右板上街,可参观“枕石小筑”。其正屋"笃谊庭"建于清道光年间,为三间二楼结构。清宣统年间,由胡枕石建“小筑”于庭之右侧。庭院大门为砖砌袋子八字门楼,上嵌砖雕“紫气东来”横额,大门里向门亭嵌有画轴形石雕门额“枕石小筑”四字,传出自本邑书法家黄少牧之手。门亭两侧建有花瓶、绿叶形小门洞,分别嵌有砖雕“玉壶”、“莺春”门额,内设当年主人供花木过冬的温室。庭院宽敞,置有石几、石凳和花木假山等。正屋太师壁高悬“笃谊庭”匾额,天花彩绘艳丽,裙板隔扇木雕精美绝伦,连斜撑、雀替等部件也鎏金溢彩,更显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