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蜂箱的尺寸图纸:上海市奉贤中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3:39:50

以改善高中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前面推进二期课改

——上海市奉贤中学课改试验总结

【概况】

上海市奉贤中学创办于1914年,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1960年被市教育局定为市重点中学;1978年复定为县重点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坚持“奉贤至诚、明朗力行”的校训,扎实工作,锐意创新,以和谐的校风、严谨的教风、纯厚的学风,在全县乃至周边区域享有很高的声誉。自80年代末起连续9次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连续3次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96年评为市首批行为规范挂铜牌示范校;99年又评为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96年以来学校党支部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至2001年学校办学规模达30个高中班,专任老师有106人,其中高级教师达28人、特级教师2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46名。学校积极参与上海市一期课改。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基于上述的现状,当时的学校领导积极申请参与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成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同时积极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制定了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为统领的建设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五年发展规划,同年5月经过评审通过“规划”并予以实施。由于当时的校舍地处南桥镇内,占地面积仅有56亩,建筑面积仅有2万多平方,所有的建筑都是80年代以前的,校舍陈旧,设备简陋,与上海现代化的城市不相匹配。市教委在同意学校的上述两个申请的同时,市、区两级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决定异地新建奉贤中学,从此学校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4年9月学校整体迁入了占地314亩,投资3亿多元的具有现代化寄宿制高中设施的新校舍;2005通过了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专家评审组对我校的总结性评审验收。同年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首届学生毕业,高考质量大幅度提高。新一任的学校领导认真总结实验经验,在继续完善推广现有的教育改革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新一轮规划,始终以创建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为发展的强劲动力,以学校优良传统为基础,坚持走学校创新之路,提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思想的新内涵:以夯实基础,发展个性特长为着眼点,构建了可供学生选择的和谐发展的课程,并以改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了“自主、合作、体验、发展”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的“奉贤至诚,明朗力行”的校训,其内涵不断提升,并形成了“博学严谨,务实创新”的教风、“自主勤奋,合作进取”的学风。学校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社会和家庭对学校高度赞誉、广泛认为并寄予更高的期望。学校在易地新建后,教学设施齐全、设计合理,仪器设备先进,信息系统完善,聘请了大学教授、科学家、企业家等为学校的顾问。学校规模较大幅度扩展,优质教师资源进一步扩大。现在达到48个高中班、学生数达2300多人,自2006学年起学校还承担了新疆内高班的办班任务。专任教师达171人,其中高级教师76人,特级教师3人,“区三名一带”18人,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19人,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还与知名大学建立教育、教学研究的合作关系,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

 

基本经验

一、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提高教师实施课改的素养

教师是“课改”的实施者、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师专业素质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改变课堂教学理念,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二期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创建高效能学校的关键性目标,是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思想的第一策略。

为此,学校在优化教师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

一是在继承奉贤中学教师“敬业、乐业、专业,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优良传统基础上,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统一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合作精神、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与基础教育相关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成果,懂得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具有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履行相应级别教师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建立了“奉贤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评估学校师资发展状况,总结推广教师专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审议优化教师资源的行动计划和实施策略,对学校的师资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建议,对校本研修工作提供专业指导;成立“奉贤中学专家顾问团”,聘请市教育学会的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指导学校的学科建设、教研组建设和名师培养,完善全员培训制度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管理、考核机制。制定并实施《奉贤中学师资培训工作条例》、《奉贤中学教师培训课程实施方案》、《奉贤中学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暂行办法》、《奉贤中学骨干教师管理及考核试行办法》、《奉贤中学导师制试行办法》等,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推进师德平台、学习培训平台、教学研究平台、校本科研平台、校本课程平台五大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三是加强教研组建设,要求各教研组从实际需要和教研基础出发,把学习二期课改有关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教研组建设的重要任务,把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定为每位教师个人发展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组内的学习、研讨和交流,引导教师领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以理念指导行动,积极投身于以改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开展研讨课,公开课、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活动,通过合作交流、同伴互助和经验共享、研究分析、解决教学问题,引导教师教学的反思、体验感悟,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促使专业素质的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以日常教学活动为重点,帮助学生打下“学会创新”的基础,辅之以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开展教学创新实验,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学习态度,自主制定、认真执行适合各自特点的学习计划,增强“问题意识”、“假设意识”和“提问能力”,学会依靠因特网、校园网的资源主动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动手、动脑、亲身体验、实践感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实现了学生接受性学习和合作、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研究基础较好、整体研究水平较高的组室则提出了创建“研究型”教研组的更高目标,着力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围绕改善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使更多的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并对其他组室起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四是重视对科研骨干的培养。对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过程中脱颖而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学校把他作为科研骨干来培养,发挥科研带头示范和同伴间互助互帮作用。除了制度保证、经费保障、奖励加大之外,还实行了培训优先的激励措施,在校科研室举办的校级培训基础上,优先选派各学科骨干培养对象参加区级各类培训,参加上海市科研骨干的培训,参加各大学举办的研究生班和研究生课程学习班,学校从经费支持、时间安排等多方面为他们创设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报考,珍惜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这样,各学科都涌现了在教科研方面具有较强能力,能实施课题研究的教研骨干,他们引领着本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在学校教学研究中起着积极的带头作用。

五是邀请市教育教学专家进行指导。在专家引领下、骨干教师带头、全员积极参与开展改善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具体有:学校与市教育学会挂钩成立了以张民生会长、许象国秘书长为首的专家顾问团,定期对我校二期课改中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指导。请市教研室专家对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指导、听课、评课、教研组交流研讨,使教师把握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变化。请特级教师上观摩课等,学科教师与特级教师面对面活动,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请科研专家讲学,使教师们了解教学改革和教科研信息,掌握教研方法,开拓视野,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请高考命题专家作讲座,对全体教师进行指导,开展分学科高考命题改革动向研究,提高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

通过上述一系列优化教师资源的举措,促进了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改善教学方式的素养,逐步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在五个“转变”五个“加强”上下功夫。

改善学习方式是二期课改的基本特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攻坚。有效的学习方式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教学观念尤为重要。即使同一教学目的,在不同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改善教学方式,完善学习方式,只有教师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才能逐步实现五个“转变”五个“加强”。

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是:树立现代学生观、教师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是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树立“教学全程观”,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前中后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打下“学会创新”的基础;树立有效教学观,落实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力求使每一堂课成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逐步实现的五个“转变”五个“加强”是:转变重传授、轻探究体验的做法,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与主动接受等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指导;转变重育“分”、轻育“人”的做法,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转变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转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加强过程和方法的教学;转变重统一、轻差异的做法,加强因材施教。

(二)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必须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通常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学习倾向、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总和。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倡导以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和交流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教学过程,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向互动交流活动。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总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必须改善教师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全面分析学生群体和个性喜欢的学习方式,而且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乃至教学风格,创设有助学生新学习方式条件和环境,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和谐统一。于此,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操作化”组织,“结构化”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要精心组织教学进程,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任务驱动学习。要精心研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积累经验、丰富学习经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通过团队的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学会合作学习。要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发现个人的学习成就和意义,指导学生检查和反思学习过程,激励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三)转变教师角色,和谐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转变教学中的地位,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从“知识的搬运工”角色、从居高临下权威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管理者、创造构建者、指导引路者、学习合作者、探究参与者、评价组织者。教师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又影响和引导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优化教学手段、转变学习方式才能提高教学实效。实践表明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改善教学方式的关键。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检查、反馈都是为了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均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教师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平等的、有个性的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思想,循循善诱,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课堂氛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谐发展。

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的形成,共同经历发展的生命历程。

(四)优化接受性学习,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接受性学习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学生超越时空限制、可以不需要事事亲自经历,通过语言符号系统接受前人或他人对人类经验科学分析归纳的成果,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促进发展。由于传统的高中课堂教学过于重视接受性学习,忽视研究性学习,往往造成学生“被动接受”,主体意识发育不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自觉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不强。因此,必须既要优化接受性学习,又要引进研究性学习。探索新的方式,让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必须强调六个优先,即:指导学生学法优先,质疑问难优先,实验探究优先,实践体验优先,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优先,发展综合能力优先。注重四个“引导”,即引导学生开发教材中研究性学习资源做课题,让小课题研究进入课堂;引导学生利用社会资源做课题,让学科教学生活化、社会化;引导学生开发自身的兴趣、特长做课题,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引导学生联系多种学科课程做课题,让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发展。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实践表明,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 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 ,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 ,学会判断识别信息的价值 ,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 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 ,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认真、踏实地探究 ,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 ,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 ,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 ,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升华。

(五)以夯实基础、发展个性为着眼点,优化学校课程资源,加强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是提高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历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认识到自身是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学生参与课程、参与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夯实学生基础,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们在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三类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并积极推进德育课程建设:

1、基础性课程:我校在夯实学生发展的基础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建设实施基础型课程,以各学科《课程标准(或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自主开发校本教材,积极开发基础型课程的教育资源。如重在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名人教育资源的《与名人对话》序列》便是典型一例。其中《名人成功情商启示》已编辑成书,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采用上海市统编教材,其中,英语学科试行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

2、拓展型课程:以《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优化学校课程资源,打造系列化校本课程精品:以自主研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自主发展课程”系列,形成校本课程精品,首先筛选和优化已开设的130门拓展课,重点加强德育课程系列和学科拓展型课程建设。鼓励英语教师编写“英语会话的影视教材和磁基教材”等校本教材;鼓励理科教师在借鉴国外先进理科教材的基础上,重点编写“生活中的自然科学”、“中学生计算机编程”等系列校本教材;鼓励教师编写心理互助、心理自助等心理咨询校本教材。同时,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防等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大力开发短线课程,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大幅度增加我校拓展型课程种类和可供学生选择的机会;加快新图书馆的影音教材建设的步伐,为教学提供较为丰富的电子教学辅助材料,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力争形成30余门有一定质量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学。

3、研究型课程:为了加强对研究型课程学习活动的指导和实践,依据《研究(探究)型课程指南》,学校每学年从近160个研究课题中挑选比较出色或有特点的,采用多种形式向全校进行展示,推动、指导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让学生体验并学会探究。

学校把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以及融合了新理念下的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将学生在校的整个学习生活课程化,将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学生自选、自设的研究型课程和以学生自主、自立、自我教育为主的生活实践课程组成“自助餐式”组合课程,建立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超市”。三类课程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共同提高

4、德育课程是我校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学校以“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为德育根本任务,坚持我校德育的基础性,大力开展优化德育资源的实践研究,以学生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为重点,进一步落实《两纲》教育,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为学生服务中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快乐、健康、安全中发展;确立“全面发展”的理念,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确立“实践体验”的理念,以生活化为取向,使德育回归生活,促进德育内化,提高德育效果;确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形成强化德育队伍的机制;确立“全面渗透”的理念,做到德育工作的全覆盖,探索“自主、体验、和谐”的德育新模式,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和谐发展,成为“自尊、自信、自理、自律、自觉、自强”的奉贤中学人。

二、以改善高中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等有效教育策略

学生的有效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其核心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标准。

在实施“规划”和二期课改过程中,我校根据“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与培养“基础全面、优质”,“个性鲜明、良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育人目标,从校情、教情和学情出发,围绕“有效教学”,开展以改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案例(课例)为载体的反思性教学研究,各科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活动和情境,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在活动中反思”、“为活动反思”,还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研讨、观摩教学、听课、评课,开展“同伴互助”,强化“自我反思”,撰写教学案例(课例)、札记叙事,进行分析评判。近四年来,几乎每个教师每学期都撰写一定的案例评析,教学叙事。学校已收集到137个教学案例,并计划于2006年12月结集出版。在此基础上,经过四年多研究实践,逐渐形成6条以“自主、合作、体验、发展”主题词作为表征的教学策略。实践表明,这是一些体现“有效教学”理念又适用于各科的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教学策略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主动性,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或班级讨论的合作学习形式,在师生共同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进行主动探究,重视实践体验和情感体验,发展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自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提倡自主学习,主动地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自主是学习方式,是开展合作、进行体验的前提;“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共同提高。合作是学习方式,是促进自主、丰富体验的形式与途径; “体验”——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情感体验,在主动的探究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体验是学习方式,是自主与合作基础上的感受与感悟;“发展”——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由校内向校外的不断拓展与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持续和谐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发展是自主、合作、体验学习的目的。四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一)、分层分类指导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黄金期,同一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发展存在不平衡和差异性,分层分类指导策略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根据学生发展的水平差异,改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进行同质分层分类指导,实行因材施教,增加师生交流时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促使学生在各学科的原有水平上更好地和谐发展的一种操作策略。

1、试行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英语小班教学

英语学科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按照学生个性特点、潜能指向的不同,社会经验、学习水平、学习经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差异,设置实验班和常规班,分别提出教学目标、要求、教法和学法建议,学生在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发展水平、能力和兴趣,听取家长的意见后,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层次和个性特点的小班。在不增加周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按不同的学习层次要求进行教学。

试行小班教学后,增加听力训练、口语交流的密度和频度,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为每位学生提供可选择的适切的和谐发展的学习层次,有利于分层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学生普遍欢迎英语小班教学。英语学科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类型的课程,采用恰当教学方式,夯实每一位学生基础的小班教学实践研究,为我校基础型课程适应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实行理化自主拓展型课程的走班制教学

根据物理、化学学科“课程标准”高二年级教学目标要求,针对学生兴趣爱好、潜能志向、高考选科意向,以高二平行教学班为基础,组合成新的理、化自主拓展班。学生在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发展水平、能力和兴趣,听取家长的意见后,慎重选择最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拓展班,由教导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确定,按上海市二期课改学校实施的理化课程开设。

高二试行理化班教学后,教学更贴近学生学习水平和学生发展需要,为每位学生提供可选择的适切的和谐发展的学习学科,增强了师生情感交流的距离,夯实不同需要的学生的基础,实践表明,这种走班制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既满足了学生自主选课学习的需求,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师生互动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传递教育信息,变“单向型”传递向“双向型”、“多向型”发展,使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惟一信息源的一种操作策略。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渗透于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三)、任务驱动策略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效的一种操作策略。

(四)、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形式,教师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和交流,学生共同探讨、资源共享来完成某一任务的一种操作策略。

(五)注重细节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积极引导学生注重改善学习方式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性、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一种操作策略。

(六)应用信息技术策略。

“课改”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应用信息技术策略通常是指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各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促进教师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操作策略。

(七)德育生活化策略

1、以德育生活化为切入点,形成寄宿制高中德育模式:近四年中,我校以“德育生活化”为切入点,形成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大序列,丰富德育载体,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通过整合团学联教育功能、加强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建设、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的值班周制度、发展宿舍管理特色、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等,健全德育生活管理体系,向管理要质量、靠管理出效益;构建主体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构筑生活化实践化的两纲教育体系,扎实推进两纲教育:

学校分别先后制定与实施了上海市奉贤中学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与《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三年行动方案。

◆拓宽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载体形成课内、课外两大体系:

学科教育:学校通过渗透、拓展等途径加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重点开发学校文化浅说、生活指导课程、 与名人对话系列课程三大课程。

专题教育:根据学生的接受意趣,明确三个活动主题:高一:明贤——与学校对话;高二:立贤——与名人对话;高三:践贤——与社会对话。各年级部围绕主题,策划并实施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公民人格教育、诚信教育、健康教育、环保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感恩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如高二年级部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了父母、教师的辛苦和良苦用心,立下“反哺父母、尊敬教师、回报社会”的决心,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课外活动:继续发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等教育活动的激励作用;开展高品位的人文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社团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承载作用;稳固学校媒体网络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作用;

我们还十分重视制度建设,通过健全管理职能,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保证两纲教育的顺利实施。

三、进行以改善学习方式为取向的专题研究,探索各具特色的学科课堂有效教学方式。

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的关键点和难点。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树立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围绕“有效教学”,改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和接受性学习方式相结合,进行了有益的多角度专题研究,初步形成以下5种各具特色的学科课堂有效教学方式。

(一)探索“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改善数学课程的学习方式。

数学教研组在先进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指导下,从“问题解决”的研究现状入手,研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方式理论框架、功能目标、操作程序和评价标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有: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等部分组成。教学实践课受到了专家、评委、教研员和同行的好评;结集出版了课题研究成果集,学生学科小论文专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全校和全区推广。

(二)探索“任务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完善英语课程的学习方式:

外语教研组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探索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为用而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

(三)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改善语文课程学习方式

语文学科认识到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的感悟和知识建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语文学科把有意义的接受性阅读与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结合起来,开展了综合多种学习方式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校内外推广应用。

(四)探索“主题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改善物理课程的学习方式

物理教研组依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内容的特征,根据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在师生交互过程中,共同编排成可供学生研究性学习问题的素材,即设计主题,以此作为载体,在实践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对主题进行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信息化环境中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能力。

(五)探索“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改善化学课程的学习方式

化学教研组的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过分偏重教师教忽视学生主体主动学,偏重讲解灌输知识忽视学生质疑探究,偏重训练求同思维忽视培养求异思维等问题,开展探究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合作分享意识以及在合作中协调入际角色关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六)、探索科技教育途径,培育科技教育特色:

我校一贯重视科技教育,扶植特色项目,主动参与市、区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每年在市级乃至全国科技竞赛中都能取得十几项等第奖,如2003年我校参加的全国“飞向北京,飞向太空”航天火箭伞降模型竞赛1人获第三名,1人获第五名,3人获第六名。2004年参加上海市的水火箭留空时间竞赛获团体一等奖,并有4人次获一等奖。

充分利用良好的科技、劳技教育设施,继续在科技教育环境化、普及化、现代化、课程化上下功夫。现已开设了大量的科技类拓展型课程,如“校园植物识别及挂牌”、“生活中的物理”、“物理学史及发展前沿”、“Authorware 6.5多媒体制作入门”、“神奇的美画师”、“叩开太空之门的金钥匙”、“Photoshop 7.0基础应用”、“生活中的化学”、“科技设计制作与比赛”等二十多门,其中以劳技学科中电子技术和CAD实体设计和钳工制作为主要内容的拓展型课程,已经成为高一学生全员参与的特色课程,教育效果很好,参加上海市中学生“金锤奖”识图与钳工竞赛连连获奖,已连续五年保持获奖纪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发太阳能小车教学软件,获市教学评比一等奖,并在本年级物理教学中得以推广。

(七)、积极推进以射击、射箭、田径为特色项目的体育二线学校建设

我校积极推进以射击、射箭、田径为特色项目的体育二线学校建设确立“终身体育”、“全民体育”和“主动体育”的现代体育观,改革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在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拓展型课程中,重点加强田径、射击、射箭等特色项目建设。实行符合学生身心和个性发展要求的灵活多变的“小组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特长。充分发挥学校现代化体育设施的功能和效益,加强射击、射箭场馆的建设,积极引进和聘请高水平专业教练,加强对体育特长生和二线运动员的招生、学习、训练的管理,有计划地发展强项,促进体育二线学校稳步发展。

这些教学方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程序,促进学生积极有序地学习。例如:化学学科的探究学习方式,以如下程序(图示)展开:         

教师 学生

在该教学方式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素材,提出拟选主题,

学生根据兴趣以及发展需求选择、确认质疑的主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则贯穿于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处理信息、实验探究与分析等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后老师创设一定的平台,指导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合作、互动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其价值不是追求完美的教学方式,而

是以研究教学方式为切入口,通过研究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益。四年多来开设了上百堂市、区级公开课、研究课,接受同行和专家的点评,使学校课堂教学成效显著。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等学科教师在市级教学比武中获得5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式同样对其它学科的教学有所适用,所以我们今后的研究任务是:把各学科研究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有机地整合起来,灵活地应用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改革教学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以主体发展性评价为抓手,改善课堂教学管理

坚持管理促课改,健全和完善了主体发展性教学管理。分管教学和分管科研的两位副校长具体主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教务处、科研室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清晰。加强年级组、备课组、教研组建设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功能,为优化教学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

(一)、健全教师教学的质量管理

制定并实施《教师工作职责》、《教研组长岗位职责》、《备课组长岗位职责》、《图书管理岗位职责》、《实验员岗位职责》、《电教人员岗位职责》等,使教职人员明确要求,按质按量作好本职工作,完成岗位任务。

编制了《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考核》、《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教师终结性评价方案》、《教师专业成长纪录袋》以及《教研组长考核》,考核和评价过程,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过程,有利于教师寻找主体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建立学生问卷调查制度,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每学期对每位教师的任教情况均向学生作问卷调查,从教学的态度、教学的能力、德育的渗透等20个方面进行调查,并依此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调查表明,四年多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逐年提高。

(二)、健全学生学习质量的管理

制定了《奉贤中学学生学习常规》、《自修课管理制度》、《奉贤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还编制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成长纪录手册》,为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主体性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保证。

(三)、规范学校考试管理

建立了《奉贤中学考务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考试行为,规范教师在命题、监考、阅卷等考试全过程中的行为;建立了重大考试质量分析制度,要求命题教师对命题质量、考试情况、学生得分、失分的原因等作详细分析,并写成质量分析报告,在备课组或教研组内研讨和交流。任课教师则对所任班级考试情况作典型分析,指导学生对学科考试作个别分析。通过多层面分析,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学校还建立了高考研讨制度和奖励方案,明确了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在高考教学全过程中的职责,采用多种形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确保了学校在近几年高考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

五、以建设现代化教育设施为保障,创设实施课改的环境条件

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安装了一千多个网络节点。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施,实现了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我校教师能够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教师达到85%以上,中青年教师则达到100%,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时数达到40%左右,实现了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校不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也作为知识的来源和交流的平台,作为改善教与学方式的手段。教学管理人员利用“校校通”系统,开展学校的常规管理;高一《制图与钳工》和高二《美术欣赏》课程,全部用多媒体进行学科教学;物理、数学教师利用物理《DIS实验》和数学《数理平台》,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心理教师运用“青少年心理评估”系统,检测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对策;学校的“清华紫光”教学资源库和“硕联”电子备课系统,则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利用校图书馆系统的《探知学堂》平台,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周世平教师的《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性学习》,抓住世界物理年和普里斯顿大学的神秘邮件作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契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基于项目或真实问题的设计方案、制作作品、汇报交流等活动,而且整个过程教师充分发挥了网络平台支撑活动记录、交流、指导、反馈、评价、保存和共享等功能,也较好的发挥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同伴和促进者的作用,从而促进了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

为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化教育设施,我校还大力建设有学校特点的学科教学资源库,促进资源共享。我校积极建设涵盖教学参考资料、优秀教案、教学案例、作业、试题、课件素材和学科网站等教学资源信息库,供教师交流共享。物理、数学、化学、政治、语文等学科建立了教学资源库,金红卫、周世平、金纲等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站。物理组罗清华老师对高中物理新教材中的“历史回眸”栏目进行了梳理,充实、整合其蕴含的名人教育资源,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我校也积极探索建立校际间的教学资源库联盟。通过十校联考、与静安区的兄弟学校结对等活动,共享校际间的优质教学资源,以推动课改的顺利展开。

                      主要成效

我校通过上述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以先进的课改理念为指导钻研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案例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改变不良的学习倾向,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习惯,增强了主动探究意识。表现在:

(一)、课程建设

1、具有奉贤中学特色的课程框架结构不断优化:

经过四年的课改探索和实践,我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总体课时比为6:3:1,形成了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超市”;

2、拓展型课程建设卓有成效

四年来,开发并实施各类拓展型课程132门,初步形成了拓展型课程系列, 其中有13门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较有质量,如: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让思维自由翱翔》等;运用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的《化学与生活》、《生活与数学》、《走进现代气象观察》、《植物组织培养》等;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科技制作与创新》、《CAD实体设计》、《篆刻艺术》等;有培养学生文学、艺术欣赏和思想教育的《经典对话》、《走近科学家》等;还有如《男子篮球》《生活指导》等。

   

3、德育工作渐入佳境:

   近年来,我校以德育生活化为切入点,以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与《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三年行动方案为抓手,以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为平台,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在我们的努力下,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学校连续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行为规范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并将于2006年11月16日迎接“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验收;学生的精神风貌有了较大的改观,争做”贤“人已成为每个学生的人生理想,并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不竭动力。

(二)、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1、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在近四年中我校教师在参加的各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中成绩斐然,在区级初选中几近囊括所有学科的评比第一名,并在市乃至全国教学评比中亦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自主、合作、体验、发展主体性发展教学策略与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成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沃土。以下为近四年奉贤中学在参加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获奖情况汇总。

近四年奉贤中学参加市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获奖情况汇总

教学评比名称及学科

姓名

获奖等第

上海市数学教学评比

唐仁兴

一等奖

上海市语文教学评比

蔡建华

一等奖

上海市语文教学评比

邹  群

一等奖

上海市政治教学评比

钟龙飞

一等奖

上海市物理教学评比

周世平

一等奖

上海市化学教学评比

徐雪峰

一等奖

上海市地理教学评比

仇苗苗

一等奖

上海市物理教学评比

林春辉

二等奖

上海市生物教学评比

周  斌

二等奖

上海市历史教学评比

汤志伟

二等奖

上海市地理教学评比

仇苗苗

二等奖

上海市英语教学评比

汤勤弟

二等奖

上海市体育教学评比

张卫红

二等奖

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王晓芸

二等奖

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沈冰

二等奖

说明:以上汇总不包括区级获奖及市级三等奖。

2、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课题和论文:以下汇总了01~04年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

项目

02年

03年

04年

05年

 

 

 课题

22

2

0

 

14

5

0

12

0

17

12

1

 

论文

 

12

13

 

 

48

32

 

28

 

 

32

 

                           

注:表中数值表示课题或论文篇数,课题指立项数;论文的指在各级各类杂志、刊物或交流的篇数;校级发表获交流未统计在内。具体详见附录。   

案例研究和课例研究:学校以《以改善高中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改革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由教务处负责,以教研组为单位,鼓励每个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现有学习方式作深入剖析,并写成案例。迄今为止,学校已收集到137个教学案例,编撰成《改善高中教学方式的案例评析》,并计划于2007年12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结集出版。更为可贵的是,以“减负增效”为目的、旨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案例研究受到教师的极大欢迎,群众科研蔚然成风。在此基础上,以顾泠沅教授“三阶段两反思”理论为指导、以微格教学为载体、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的课例研究已经启动,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教师课题研究和教科研论文的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浓烈的教研氛围,青年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需求的自觉行为。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教师已普遍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我校能够做多媒体制作课件的教师达到85%以上,中青年教师则达到100%,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时数达到40%左右。制作了大量的课件,在各教研组初步形成了教案库、案例库、课件库、论文库、习题库、试卷库,不断完善学校和各教研组网站,逐步形成了奉贤区教研活动的高地,每学科每学期各学科教研室均要组织1~2次到我校进行全区的教研活动,我校教师为全区开设了大量的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和各种研究课,在区乃至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仇苗苗等老师利用多媒体模块上教学评比课,多人次获得市区级教学评比和主题班会评比一等奖。

(二)、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1、通过课改实践,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在03学年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有1人市获一等奖、3人获市三等奖、11人次获市三等奖。参加上海市青少年创造发明设计竞赛活动,每年有大量学生作品参赛,有1人入围市创造发明之星;1人获上海市科普英语竞赛一等奖。在04学年中参加的上海市植物识别和鸟类识别竞赛活动,有7人次获一等奖;参加的全国“飞向北京、飞向太空”火箭伞降比赛中1人获第三名,1人获第五名,3人获第六名;05年参加的航天模型比赛中获上海市团体第一名的佳绩。(详见附件《01—04学生参加市级竞赛获奖汇总表》)

2、学校在近三年的高考中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我校刚成为寄宿制学校,前几年仅限于奉贤半个区内招生,许多优秀学生都报考市内重点中学,造成生源质量下降。在此背景下,我们仍保持了高考成绩持续稳步上升的趋势。

(三)、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为了更客观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我们专门设置了奉贤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总体评价、师德修养、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和学业管理等五大方面(一级指标)二十个小项(二级指标)进行调查问卷(内容详见附录: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问卷调查表),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随机抽取1/2学生进行调查,反馈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总体情况和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经过统计分析,为了解学生对教师的需求,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提供依据。近五个学期的调查结果如下:

奉贤中学02-05学年教师课堂教学学生满意度情况调查

时  间

02学年第一学期

02学年第二学期

03学年第一学期

03学年第二学期

04学年第一学期

04学年第二学期

05学年第一学期

05学年第二学期

调查项目

总体评价

7.38

7.61

7.63

7.76

7.82

7.99

8.22

8.37

课堂教学

7.57

7.49

7.74

7.83

7.95

8.06

8.16

8.32

说明:1、总体评价包括师德、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学业管理等方面。

            2、课堂教学调查内容具体见问卷上8~15题。

通过八个学期的调查统计表明,学生对上述两项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许多教师的满意度达80%以上,但也有部分教师的学生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思考与设想

——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优化“和谐发展”的教学资源,培育学校品牌特色

反思我校上阶段课改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是深化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推进市立项课题研究和实施学校新五年规划的重点。为此,我们的理念是:

◆坚持三个基于:

——基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分析

——基于改善教师教学方式的实践反思

——基于推进新课程的有效教学

◆加强三个倡导:

——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

——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

——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    注重教学内容组织的“三化”:

——问题化,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

——操作化,将“做、想、讲”有机结合

——结构化,将学习领域、科目、模式或主题有效整合,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预设内容和生成内容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智能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关系

◆实现三个转化:

——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行为

——完善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完善的学习方式

——课程目标转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

◆致力于解决六大问题:

——现代学习理论与高中生的学习方式

——高中生的学习现状及其归因

——有效教学和高中生的有效学习

——改善高中生学习方式的指导策略和措施

——改善高中生学习方式和教师专业发展

——改善高中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评价

为此,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教师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五大平台的效能,让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自觉行为;二是开发以改善学习方式为主题的校本培训课程。现已编制10万多字的教师校本培训教材——《改善高中生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下)》和《改善高中生学习方式的指导策略案例评析——“减负、增效”专题》,并进行了相关培训;三是聘请学校顾问团的有关专家,开展有关改善教与学方式的系列讲座。诸如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的《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艺术》等深受教师欢迎;四是在上海市立项课题《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发展”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统领下,发动教师开展以改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课题研究;五是开展改善教和学方式的案例研究。目前已收集到137多个成熟的课堂教学案例,经过筛选、修改编成内部学习材料,供教师观摩、切磋,准备结集出版;六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为选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出版专著;七是发动教研组进行深入研究,争创学科的品牌特色;八是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立交桥,培育专家型教师,形成名师梯队。

最后,我们希望:

◆达成三个局面:

——合格课转化为优质课越来越多

——教师把教学作为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改善,更加科学有效

         ◆实现三个效应

——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训成为教师的实际需要

——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