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如何销售:《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16:03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报告分以下四个部分: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三 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四 课题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国社会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努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以及为有效教学提供一种操作模式,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课题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的,因此本课题研究是与教育的大背景、大形势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提出,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而立项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各个国家都将知识创新、自主创新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摆在突出的位置。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是真正落实课程改革,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很丰富,其中强调两点,一是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主动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贯穿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了解到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策略上,尤其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

    一方面大家积极研究和实践如何进一步通过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考试等改革逐年深入,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推广,这些都积极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不断推进。

    另一方面由于受升学考试和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和频繁考试,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机械学习,被动学习,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教室里,学生不仅按课程表的规定和拿到的教科书上课,而且按教师的每一个指令行动,每一个问题作答;教师清楚每一节课要教什么,为何教,学生却不知道要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教师是每日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当然,在课堂上我们会要求学生上课是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思考,但最终大多数还是纳入教师预设的框架;我们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规定的和现成的知识,但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发现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去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学生被期望的是教师喜欢、表扬和选中,害怕的是被教师讨厌、批评和忽视。总之,课堂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的成长被教师控制,教师可以决定学生如何发展,甚至恨不得代替他们去活,去成长。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的可能性扼杀了,学生养成了依赖、等待、随从等对待生命的消极态度,那么,走向社会后,他们还会依然期待着有决定权的人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最强主题,时代需要有生气勃勃、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活力的新人来实现。21世纪新型教育要自觉地追求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还给学生,要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的需求、意识和能力的新人。主动性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涉的是人的生命的基本存在方式。适应、被动应答是一种生存方式,是人与其他类型生命体共有的生存方式。主动与人所特有的发展、创造联系在一起,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的生命过程就会积极,呈现出自主的色彩,个体会具有独特,会出现创造,不仅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思路、新的作品、新的外部世界,而且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创造新的生命历程。这正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方式。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国内外各种教学研究的重点,有主张以优化知识结构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有主张以生动形象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主张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来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习兴趣的。

    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心理素质训练实验研究普遍展开,研究重心体现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保持快乐心态和情感自我调控技能的研究上。这些研究都充分体现了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充分认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党和国家一再倡导创新精神,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以适应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创新发展、合作互动、自主学习、启发探究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中,不管是教育理念的革新,还是教学模式的改变,都在关注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个体的差异需求,都在致力于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包括对于学习本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群体、情感体验等的认识。改变学生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本课题研究正是在对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吸收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并且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师生的交互作用与共同成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思路,也将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是探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通过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通过课题研究, 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积极主动、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

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过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的研究不是仅仅找出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促进教师师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培养研究型的教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大家的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并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涉及提高教学效益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2、本课题说到的“主动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即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使学生用轻松活泼、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

3、“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策略。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研究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迅速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1、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使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更强调学习者过程的体验,使学生用轻松活泼、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给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独立、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课堂上具有主动活动的最基本保障。

2、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构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终身发展的能力。

3、教会学生主动提问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他们在课堂上不只是听者、答者,而且是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问者。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师生角色多元化,师生互动深刻化,师生一起成为课堂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

总之,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思路,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基于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的中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并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变革:

(1)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如何教”转变到“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指导与点拨,教师的讲解用时应当大幅压缩,重点放在规律、方法的提炼和当堂答疑,真正做到“精讲”,把课堂时间尽量多地交给学生,重点解决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和学习障碍;

(2)教师的教案要逐步向“学案”过渡,教师

的精力更多地放在研究学生的学习组织、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障碍。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重心都要转变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这个根本核心,教师备课必须走进学生的问题当中,以“情境—探究—迁移”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思维、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真正实现教学的“全员参与”,使课堂教学成为“发现型学习”的过程;

(3)传统教案的形式和项目相应地也要进行变革,“引入、讲授、分析、归纳、练习、总结”这些传统的教学环节,要进行整合与变革,把有些原来属于教师完成的教学行为转变为由学生完成的学习行动,动脑,动口,动手,以此强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实效;

(4)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相应的变革。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进行有机组合,学生结合成4—6人学习小组,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任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搜集、讨论、研究、总结。通过“合作学习”,激励优秀学生,帮助落后学生,实现共同提高。

本课题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主要包括:

A、知识与能力

    • 知识分析:新知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 能力培养:明确能力培养要求,确定训练方法;

B、过程与方法

1、课题陈述:概念的引出;知识的意义;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等;

2、问题设计: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知识分析;

3、疑难讲解:解析疑难,思路点拨;

4、小组讨论:学习小组讨论,激励学习;

5、研究体验: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学习,感悟学习过程;

6、总结提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总结规律方法,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

7、能力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实践训练,当堂学习当堂完成巩固训练环节。课后作业应该是能力训练的延伸,每道作业题目都应有明确的能力训练指向。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情感和道德品质教育。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以有利于学生人身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 发展性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 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有目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组以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为方法,其中根据教师的教学工作特点和课堂教学特性,以教学实践中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

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总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 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

(三)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2007.5——2007.8)

第一、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最新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组织研讨,分析论证。(2007年5月—7月)

第二、撰写“十一五”课题申报准备报告。(2007年7月)

2、课题前测准备(2007-9——2008-1)

第一、2007年10月,开好子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加强学习,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做好动员,初步推行试验,做好初期调查工作(调查问卷,包括学法、学情、教法):调查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低效所在,形成一些调查分析报告。

3、实施推广阶段(2008.3——2009.1)

第一、探索、优化具主动精神、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模式,积累教改经验,积累课堂案例、师生案例。

  • 做好历次考试的对比统计分析。

第三、形成各类中期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实验分析、教学论文、课例课件等)

第四、做后测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4、实验结题阶段(2009.3——2009.10)

第一、反思一轮试验过程,真正落实于课堂教学,形成高效的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归类整理各类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的光盘等研究成果(类型、人员、题目)。

5、2009年12月结题

——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子课题结题大会。

——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四、课题成果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学生的实践活动、课堂实录的光盘等形式呈现。

结束语

    本课题作为一项行动性教育教学实验研究,需要把教育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同时需要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把握机会,加强理论学习,认真思考,明确各阶段的任务,积极参与、不断实践,总结成果,以保证顺利推进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成果。同时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本次课题的立项申报,在实践中将给予大力的支持与各种保障工作。本课题立足提高课堂实效,探索完善教学模式,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切实减轻师生负担,踏实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职业发展,力求摸索出一套立足课堂、注重实效、着眼发展、利于评价、便于推广的最优化教学模式,走出一条基础教育教学的实验、示范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