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昊天集团董事长:读书亏本论农村蔓延:学不学没用 早晚得打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17:03

读书亏本论农村蔓延:学不学没用 早晚得打工

                                                              2011-12-02 

怕不好找工作,一些学校直接教学生咋赚钱。

  《小明和小强》的系列报道刊发后,引发众多读者共鸣。昨天,一位乡村教师向媒体发来了两个孩子的周记。

  她说,“小明”已影响了不少农村孩子的梦想,如今农村怀揣大学梦的孩子越来越少,很多都辍学外出打工了。

  在专家看来,由于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农村孩子弃学的现象恐怕短期内难以改变,要消除农村家长“读书亏本”的观念,解决大学生尤其是优秀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是治本之策。

互动

农村孩子怀揣大学梦的越来越少了

  《河南商报》报道,《小明和小强》的系列报道刊发后,昨天,周口市太康县乡村教师陈女士打来电话说,“小明”已经影响了不少农村孩子的梦想,农村怀揣大学梦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她现在在太康一所乡村学校教书,在这之前,她一直在郑州当老师,说起学习,很多城里孩子说得最多的是:我要上某某名校,将来考个好大学。

  到这所乡村学校的第一天,她给孩子们布置了两个题目的作业:学习的重要性和我的理想。

  看完作业后,她愣了。

  她说,原本以为十一二岁的孩子会说,想上某个高中,考某个大学,做某个职业,会勾画出许多美好的未来,但他们的理想都很现实。

  他们多数是想做个大老板、想开个网吧、想当个工人建座大房子,目的都是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

  一个孩子告诉她,上高中考大学太花钱了,大学毕业后还是要去打工,索性不如直接去打工,不用花家里的钱,还能多挣些钱回来。

  说完,他又开始纠结了,“不过,如果不上学,没文凭和一技之长,轻松的工作也很难找。”

部分家长认为“读书亏本” 不想让孩子学“小明”

  陈老师说,在农村,对很多家庭而言,似乎难以改变乡亲们的“读书亏本”的观念,“读高中读穷一个家,读大学读垮一个家”,这是不少农村孩子家长坚持的理论。

  她说,1987年,他们村里有人考上了上海财经学院,毕业时分到了民政部门,吃喝不愁。

  那时的“小明”影响着村里不少人,此后的几年,村里80%的家长都鼓足了劲,要供孩子上大学,希望孩子能跳出农村,端着“金饭碗”扎根城市,过“小明”一样的生活。

  1997年大学生自主择业后,如今的“小明”与十几年前的“小明”差距太大了。

  她给现在的“小明”算了一笔账,她说,一个农村孩子一般来讲,从小学到一所二本大学,估计需花费6万至10万元(在孩子十分节俭的情况下)。

  上完大学,他很有可能找不到一份与他的付出成正比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除去房租、水电和生活费之后,一般也所剩无几。

  农村家长勒紧裤腰带供孩子上大学,得到的结果却是孩子就业困难,不得已滞留于他乡,被高房价、高物价挤压而蜗居于城市之中。

  如今,这批“小明”的生存现状影响着多数农村孩子的梦想,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怀揣大学梦,不再梦想像“小明”一样挣扎、蜗居于城市。

  昨天,这位乡村教师给我们传了两篇周记,她说,这是班上两个初三学生的周记,每次看到这样的周记,都让她心酸不已。

      

农村孩子的周记

不想大学后还让父母操心

  我家有4个孩子,我是老大,家里的全部开销,都由爸爸来承担,要供养3个学生,妈妈还要照顾一个小弟弟。

  说起上学,村里人总说:“你要是正在打工,你弟的房子也快盖好了。”

  仔细一想,的确如此,我要是在外打工,爸爸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的梦想是考清华北大,不为别的,只为以后全家人都能幸福生活。

  转念一想,如果不能保证可以考个好大学,考个一般的大学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村里有不少大专生和本科生,我觉得他们过得很一般,不少人毕业后还是外出打工了,没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有在城里买房子的,还需要父母在老家找亲戚东拼西凑。

  我不想这样。

  不想让父母花钱供我读书后,再让父母为我今后成家立业再出钱出力,与其这样,不如像村里人说的出去打工挣钱,给弟弟盖房子。

学与不学都没用,早晚都得去打工

  我有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能考上高中,现在看来,这个愿望恐怕不能实现。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学不学都一样,早晚都得出去打工,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呢。

  每次看到我的同学都出去打工了,我都会心动。

  我曾试着把要出去打工的想法告诉了父母,妈妈说,不管考上考不上,学还是要上的,没有知识在城市里打工都很难,她就是不识字,所以每次外出打工,她都要跟着我爸或我姑,寸步不离。

  每次妈妈这么说,都会让我觉得,让我上学并非是为了考大学,而是为将来打工打基础,只有现在打好基础,将来工作时才会轻松容易。

  即使这样,我还是希望自己能读到高中,现在看来,这个愿望怕是不能实现了,爸爸说,一个女孩子读完初中认几个字就可以了,再读几年无非是多花钱,最后还不是要出去打工?

      

原因

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农村孩子弃学短期内恐难改变

  “‘小明’与‘小强’的生活现状,说明改革开放30年社会发展已发生了严重不协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牛苏林说,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教育、社会保障、住房远远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如今的“小明”生存压力太大,不仅幸福感低,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他说,“小强”虽然没考上学,但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加快,生存压力不大,幸福感更强些,但生活水准跟城市还是有差距的。

  原来农村孩子都希望通过“高考”跳龙门,现在很多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无法立足于城市,很多人就会觉得上大学“不值”、“没用”,很多孩子辍学外出打工。

  牛苏林认为,这是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想解决不是一两年的事,十二五规划将重点放在民生工程建设上,但历史欠账太多,农村学生弃学现象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改变,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弃学的会越来越多,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展望

“谁拥有更多知识 谁就拥有美好未来”

  “‘小明’和‘小强’反映了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思想、心态及价值取向的不同。”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宋向清说,之前,“小明”的父辈们上了大学,个人的吃住就医等所有问题国家都包了,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让如今的“小明”感觉到了落差。

  他认为,“小强”之所以感到很知足,是因为农村居民有生活保障,有土地。这些年,国家针对农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生活越来越好。随着大学扩招,“小明”们的现状,让一些农村家长对“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产生了质疑。

  “不上大学,可以生存,但想生活更好一定要有知识。”在宋向清看来,年轻人只有拥有知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平台,“长远来看,谁拥有更多知识,谁就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建议

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题是治本之策

  在专家看来,如今社会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一致、高校扩招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农村孩子站在更低的起点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却很难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要解决这种“起点不公”到“结果不公”,重要途径在于抓教育改革,使之与市场需求相配套,使就业结构性矛盾得到逐步缓解。

  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对行政事业单位,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解决大学生尤其是优秀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是治本之策。”专家们建议,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民生工程”,让农村孩子在城市买得起房,租得起房,这样,才能让农村孩子“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