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创投集团:论语思想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8:41:50
论语思想初探 [引用 2009-05-05 07:43:19]    字号:大 中 小 《论语》一书,是记录孔子一生言行的最重要的著作,也是思想性与文学性兼而有之的一部书。《论语》书中,多是一些简短的文句,但这些句子却包含着不同的思想内容。本文就《论语》一书分出50个不同的论题,又从《论语》中罗列相关的文句作为样本,并作了简单的解说,以求使大家认清孔子思想的真面目。只有这样来读《论语》,我们的头脑中才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才能真的看懂这部书。

 

关键词:《论语》 孔子思想 复杂性 仁

 

《论语》一书,是记录孔子一生言行的最重要的著作,也是思想性与文学性兼而有之的一部书。我在读《论语》的时候,发现这部书的内容非常的复杂。在这里,我想对这本书做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试图通过这种研究,看清孔子思想的复杂性。

《论语》书中,多是一些简短的文句,但这些句子却包含着不同的思想内容,本文就《论语》一书分出50个不同的论题:1.论仁,2.论礼,3.论孝,4.论《诗》,5.论道,6.论德,7.论君臣,8.论儒,9.论智,10.论政,11.论丧,12.论义,13.论刚,14.论鬼神,15.论学,16.论艺,17.论祭,18,论《易》,19.论君子与小人,20.论乐,21.论天下,22.论我,23.论知,24.论思,25.论贫富,26.论刑,27.论教,28.论色,29.论志,30.论友,31.论忠信,32.论兵,33.论中庸,34.论性,35.论勇,36.论生死,37.论戒,38.论大人,39.论讼,40.论天,41.论命,42.论敬,43.论治,44.论名,45.论党,46.论和同,47.论愚,48.论乡愿,49.论女子与小人,50.论言。这些论题,基本没有轻重之分,都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论题虽然不是孔子思想的全部内容,但已经足以表明孔子思想的复杂性。一般人在研究《论语》时,大多对孔子的思想只做一些泛泛之论,不能全面地、系统地、扼要地对孔子思想做一研究,我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缺失(胡适等人的哲学史,也没有这样去做,虽然他们的书也是有系统的),为了弥补这种缺失,恐怕只有用这种铺天盖地的网罗式的方法,才可以穷尽孔子思想的大体及其微妙之处。下面分别就各个论题,从《论语》中罗列相关的文句作为思想的样本,并做以简单的解说,以求使大家认清孔子思想的真面目。

1.论仁: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巧言令色,鲜矣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仁者先难而後获,可谓仁矣。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当仁,不让于师。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解说:《论语》全书的精神,就在一个“仁”字。

2.论礼: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不学礼,无以立。

不知礼,无以立也。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解说:在礼治的传统下,一切的言行,都不能超出礼的范围,否则就不成东西了。

3.论孝: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解说:孝道,在今天看来,虽然有封建性的东西包含在内(愚孝),但它仍然是我们应该遵守的重要的道德项目。只看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4.论《诗》: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不学《诗》,无以言。

解说:《诗经》是孔子很重视的一部书。是教人如何学会说话、学会修辞,进而学会做事的书。

5.论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吾道一以贯之。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说:孔子的道,其实就是“仁”,就是人道。

6.论德: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德不孤,必有邻。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知德者鲜矣!

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解说:孔子的德,是建立在仁学的基础之上的道德。

7.论君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解说:孔子的时代,是无法超越君臣关系的范围的。我们应该用时代性的眼光来看古人。现在我们把它理解为上下尊卑的关系即可。

8.论儒: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解说:孔子是君子儒,所以他老人家看不起小人儒。

9.论智: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解说:真正的智者,是很难得的。智者是聪明绝顶的人。

10.论政: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政者,正也。

解说:政治是俗人之事,但是它若有君子参与其中,并占据重要地位,才会变成真正的事业,否则,它就是肮脏的,是邪恶的。

11.论丧: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丧,与其易也,宁戚。

解说:丧礼也是古礼非常重要的一种礼节。必须以真正庄重的、哀伤的心情进行。否则,流于形式,就不严肃、就不是真正的丧礼了。

12.论义: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解说:孔子的义,是一种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是从仁者之心发出的。凡仁者,必然是好义之士。

13.论刚:

刚毅木讷,近仁。

解说:刚的品性,也是不易得的,所以孔子说它和“仁”是接近的。

14.论鬼神:

子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子不语怪,力,乱,神。

解说: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的,是几乎不谈的。比较而言,他更注重实际的人事。

15.论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解说:好学,是孔子最大的特色,可惜今天的碌碌众生,有几人好学?

16.论艺:

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解说:孔子所说的艺,是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来说的。这是古代的君子必备的学问。

17.论祭: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解说:孔子对祭祀,是很讲究原则的,也是很超脱的。

18.论《易》: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解说:《易经》是否真的对孔子有这样大的影响,尚且还是一个有争议的悬案,这里姑且存而不论。

19.论君子与小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解说:君子与小人,真的有很大的区别,当前的社会,似乎已经对人失去了这种鲜明的区分。

20.论乐(音悦):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人而不仁,如乐何?

解说:音乐的教化,也是古人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但对音乐应该首先以仁者的态度去对待。

附论乐(音勒):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说:孔子的精神,是充满快乐的,他总是喜欢用这种心情去看待世间的万象。这种快乐的心情,是真正仁者的心情、圣人的心情。

21.论天下: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解说:天下在孔子眼中,是无比重要的,天下只有在“道”中,才不会有问题。

22.论我: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说:佛家讲破执,首破我执,孔子讲“毋我”,应该也是这种意思。只是没有展开来详细地解释。无奈,佛家却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法宝,破执,成了佛家对付人生迷惑的最有力的武器。

23.论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解说:何谓真正的知识,只有虚怀若谷的人,才真的知道。也只有好学的人,才真的了解。

24.论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解说:思,这个项目,孔子也没有详细的解说,在佛家,却发展出“慧学”,不能不说这是孔子理论的一个疏忽。

25.论贫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解说:古人安贫乐道的精神,在今天已经失效了。富人,也做不到“好礼”,倒是很喜欢做“非礼”的事。

26.论刑: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解说:孔子也是很看重刑罚的作用的。但刑罚的使用,却是在礼乐这种手段之后的。

27.论教:

有教无类。

不教而杀谓之虐。

解说: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在《论语》中,有活生生的体现。

28.论色: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解说:孔子对于“色”的看法,太保守了。正确的做法,该是把“德”、“色”合一。

29.论志: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解说:人什么时候失去了意志和志向,就什么都失去了。

30.论友:

朋友数,斯疏矣。

无友不如己者。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解说:“交友以自大其身”,但是如何交友,却是很有学问的。

31.论忠信:

主忠信。

解说:忠信之道在今天,已经几乎绝迹了。

32.论兵: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解说:孔子是不反对正义的战争的。

33.论中庸: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解说:能够行中庸之道的人,才是最高明的。“中庸”,也就是“无过无不及”意思。

34.论性:

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说:孔子论“性”的部分,太少了,比较起佛教禅宗的“明心见性”来,的确是少说了很多的东西。

35.论勇: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解说:勇敢的人,是必须有仁爱之心的人。否则就是莽夫。

36.论生死:

未知生,焉知死?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解说:孔子对生死的看法,是很高明的。因为他注重现界,所以他要先弄清“生”的意义,然后才说到“死”。

37.论戒: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解说:佛家也有“戒学”。不过,与孔子的学说比较起来,毕竟细密的多了。

38.论大人: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解说:孔子所说的“大人”,是指圣人(或大人君子)一类说的。圣人是不可轻辱的。

39.论讼: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解说:孔子所提倡的息讼之心,是中国人的传统特色之一。

40.论天:

获罪於天,无所祷也。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天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解说:孔子的天,是自然性的天,而不是神性的天。但是不管怎样说,孔子的天的观念,毕竟不是科学的观念。

41.论命: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解说:孔子对“命”的看法,是很无奈的。

42.论敬:

修己以敬。

解说:立身行事,恭敬之心,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少的。人的修养的目标,首先就该是培养这种恭敬之心。

43.论治: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解说: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只是老子才有,孔子也是同样的主张。

44.论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

解说:孔子的正名学说,是很精当的。

45.论党: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解说:孔子的党论,明明是反对党这种东西的。因为对君子而言,党好像是没有必要的。

46.论和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解说:“和而不同”的意思,是真的和谐,而不雷同,你像我,我像你,大家都没有特色;“同而不和”的意思,正好相反。

47.论愚: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解说:愚陋之人,是最可悲的。这个愚,等于佛家的“三毒”——贪、嗔、痴中的“痴”。对佛家来说,“痴”,是最原始的罪恶。

48.论乡愿:

乡原,德之贼也!

解说:乡愿之德,是最可耻的一种道德,是伪君子的道德。

49.论女子与小人: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解说:孔子把女人和小人放在一起批评,是因为他受过女人的气。

50.论言: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解说:“言”就是言论、思想。好的言论思想,可以给国家带来光明;坏的言论思想,可以给国家带来灾难。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

﹡                    ﹡                   

以上就是我对《论语》一书的各个论题所做的一个罗列与解说。

从上面的一条一条的文句的罗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是在怎样思考问题的。我们相信,只有通过这种研究,才能了解孔子思想的复杂性,了解《论语》一书的体大思精。只有这样来读《论语》,我们的头脑中才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才能真的看懂这部书。

/*0324 BlogMore*/img{ border:none}.moreArticles {margin-top:50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ul{ list-style:disc;}.moreArticles ul li{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font-size:14px;}.moreArticles h2 { margin:0px; padding:0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height:30px; }.moreArticles h2 a{ 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nBg_oth{ position:absolute; left:505px; top:505px; width:644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6d6b6a; z-index:900; background:#fff;}.editMya{ width:642px; height:390px; border:1px solid #a8bac1;font-size:12px;}.editTop{ background:url(../images/box_top_bg.jpg) repeat-x; height:22px; padding-top:3px; padding-left:12px; font-size:14px; font-weight:normal; color:#4e7786;}.editTop span{ float:right; padding-right:6px; padding-top:2px;}.editLeft{ width:396px; float:left; padding-left:12px; padding-top:12px; font-size:12px;}.f000{ color:#000;}.selectAticle{ height:25px;}.selectAticle .fright{ float:right}/*0324 Blog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