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宏发集团:王刚论收藏:高智商游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8:15:35
                                     王刚论收藏:高智商游戏 

  

    王刚的烟瘾不小,在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几乎烟不离手,但比起收藏古董的瘾来说,抽烟就太微不足道了。王刚说:狠狠心自己戒烟完全没有问题,而要戒掉收藏的瘾肯定没戏。除了在电视台主持节目、进剧组拍戏之外,王刚只会出现在两个地方:钻进古玩市场里淘换玩意儿;坐在家中端详自己的藏品。

    有很多朋友在王刚家都作过类似的“实验”:悄悄将摆在架上的瓷瓶挪一个角度,王刚进屋后准会一下子就发现“这只瓶子被动过了”,特儿神。王刚解释说:只要在家,他就会至少一两个小时始终盯着它们看,太熟悉了。甚至有时睡到深更半夜,王刚也会突然坐起来,披衣下床扭亮台灯端详自己白天刚刚收到的一件瓷瓶。

 

收藏的缘起

    痴迷于收藏明清瓷器和古董杂项(漆器、铜器、竹雕、古家具等)的王刚,除了源于父亲的影响和从小打下的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外,还因为他感觉终于“找到了对手”的快乐。

    在东北老家,王刚从为电台演播文学作品开始;忽然有一天就到了北京,来到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然后出人意料地开始演戏;继而又涉足音乐剧;最终他又回到了主持人岗位。这样一路走下来,顺风顺水,在每一个领域,王刚觉得都不是很难。直到有一天,他碰见了第一件老瓷器,忽然感觉到真难了:它是什么年代的?出自哪个窑口?一下子很难弄明白,于是王刚就开始了探索。在古代艺术品面前,王刚说自己只有顶礼膜拜的份儿。

    还有一个原因令王刚着迷于收藏古董——玩。生活中的王刚为人谦和、低调,电视剧里的王刚也从来都是在皇帝面前点着头、哈儿着腰的“和砷”,只有在北京潘家园逛古玩摊的时候,面对蹲着守摊位的古董小贩们,王刚觉得自己简直就像是在检阅,恨不能直接用脚去拨拉那些玩意儿。但王刚告诉我们:和那些小贩们交易,如果你真的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主儿,那吃亏就在眼前,因为玩古董的净是些人精儿。

    王刚说,如果你对古董不太了解的话,逛古玩店、地摊儿时千万不要先问价。因为你一问价,摊主会马上回答:“哦,您是行家,我看不准,您给个价吧”。还少了说不出口,给多了怕挨宰——马上就把你给搁那儿了。

    王刚还告诉我们,当你在看一件东西时,尤其在古玩店里,同时店老板一定也在观察你,这是一个比拼眼力、应变能力的过程,“玩起来很过瘾”。古玩店逛多了,王刚也摸熟了老板们的路数儿,他会故意在仔细端详古玩的时候,冷不丁扭头去看旁边的老板,四目猛然相对,常常搞的老板们吓一大跳。

 

拜的师傅同样大名鼎鼎

    圈内人都知道王刚能在高深莫测的古玩行出人头地,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马未都是他的老师。七八年前王刚初入行的时候,几乎整天泡在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里,那里面所藏的宝贝差不多每一件都价值过百万、千万元人民币,一般参观者只能隔着玻璃过过眼瘾,而王刚可以上手细细把玩。

    “是不是行家,一上手拿东西就看出来了”,王刚告诉我们:上手接触古玩的规矩很多,比如拿碗,一定要双手捧着,最忌讳不托底只抠着碗边。想要收藏古董的观众,如果在收看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节目时,一定要留心主持人王刚拿每一件藏品时的“手法”。学会后不仅仅是增长见识,还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比如你去一家古玩店看货,老板一瞧你的手法马上就会嘀咕了:“哎呦,来了一个行家,千万不敢狮子大开口乱报价了”。

    更多时候,王刚总是跟着马未都频繁出入北京的各大古玩集散地:潘家园、报国寺、琉璃厂、高碑店等处,操练自己的实战经验。在现场,王刚已经不仅仅是听和看了,他几乎调动了身上所有的感觉器官,仔细揣摩“马老师”与古玩商、小贩们斗智斗勇的惯用套路:

    其中最经典的是“欲擒故纵”法:来到一个摊位前,“马老师”第一眼就相中了里面的一件玉器,却故意撇在一边不闻不问;接下来逐一仔细端详其它东西,并且不厌其烦地和老板探究真伪问题和讨价还价;问了一大圈后,装出很遗憾和失望的表情,表示一件东西都没看上,然后转身就准备离开;这时候老板往往会说:“你再看看嘛,价格好说”,于是“马老师”就很无奈地指指那件玉器,“这件多少钱呀?”;局已经被“马老师”做到这个份上,老板们没有不缴枪的:“这个我赔本卖给你了”。

    当然对于王刚这位“弟子”,马未都也总是赞赏有加:“在我接触过的明星当中,王刚的专业水平是相当高的。主要是因为他人聪明,中国古典文化底蕴也很深厚,而且善于学习,我就经常看见他成捆地往家里搬书。”

   古董最保值

    在2008年风云变幻的最后几个月中,美国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当代艺术市场的价格“拐点”也如约而至。但在已经开槌的当年度最后一个秋季艺术品拍卖中,“古董板块”却成为逆市中始终坚挺的“大盘蓝筹”,而且“天价”仍然在被不断创造着。

    王刚认为,由于“古董”这一领域的高门槛、高专业性和本身稀缺性的特点,虽然目前它们的整体价位已经很高,几乎起步价都在几十万元以上,但未来市场的升值潜力依然很值得期待。“今年秋拍中已经又一次出现了亿元的古董拍品,所以只要是真品,古董的日后升值几乎是铁定的”,王刚胸有成竹地说。

    谈到如今日渐火爆的艺术品投资市场,王刚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即使当前很多人都把艺术品当作一种投机的工具,也是无可厚非的,至少客观上起到了保护、传承古代艺术品的作用。但王刚并不赞成大多数白领、中产们盲目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因为和股票、基金、房产等领域的投资渠道相比,艺术品的投资本金要求相当大,而投机性其实已经很小,真正获取暴利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充满了风险。“古往今来,真正赚了大钱的,往往都是一些大藏家。原因人家做的都是至少超过20年的长线投资。”

    2003年11月26日的那场中国嘉德秋拍,至今仍令王刚神往不已。在那一天,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举办了“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该专场推出了140多件拍品,总估价约2800多万元,但最终成交金额高达6300多万元,是原来估价的两倍多,且成交率为100%。

    对于这位刚刚过逝的收藏大家,王刚满怀敬仰之情,他向我们介绍说:王世襄、袁荃猷夫妇,在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历经每次运动,且遭受极不公正的待遇,却始终坚持“人舍我取,掇拾于摊肆,访寻于旧家”。所付出的艰辛,绝非常人所能想像。正因为如此,王世襄先生通过收藏古琴、铜炉、佛像、家具、竹木雕刻、匏器,再加以深入研究,总结为知识和理论,完成了30余种中外文、上百万字的著述,成为了誉满中外的收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