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豫网装修怎么样:1895年 日本不再仰视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7:40:56
 

  1895年6月2日深夜,在台湾基隆以东的海面上,一艘名为“公义”号的德国船静悄悄地停泊着。而就在此时,船舱内正进行着一项交割手续,办理手续的双方分别是中国代表李经方与日本代表桦山资纪,而他们所交割的,竟然是本属中国领土的台湾。1895年所发生这一幕,使得日本建立起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这一年在两岸中国人心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也让日本人看中国的眼光发生了巨大转变。

  战胜的日本蛮横紧逼,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

  1895年1月,鉴于在甲午战争中的不利局面,清政府开始派员与日本接触,希望双方达成停战协议。但开始日本拒绝谈判。当日军取得威海卫战役胜利,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时,掌握了主动权的日方便向中国暗示需派李鸿章前来谈判。3月19日,李鸿章等人抵达日本马关。随后,中日双方在一家名为“春帆楼”的河豚料理店开始了艰难的和谈。

  在谈判中,除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更令李鸿章吃惊的是,野心勃勃的日本还暗示将进攻台湾。为了打消日方的这一念头,李鸿章赶紧提出,台湾之民向来强悍而团结,并拉来英国做挡箭牌。但是骄横的日本已在此时开始了军事行动。3月22日,日军向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下达进攻澎湖的命令。尽管当地中国居民进行了殊死抵抗,但澎湖仍于3月25日全部失陷。当时日本国内反对和谈的声音相当强烈。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桩突发事件改变了谈判的进程。3月24日下午4时,当结束中日第三次谈判后的李鸿章步出春帆楼时,人群中突然蹿出一名日本男子行刺,子弹击中了李鸿章的左颊。由于担心李鸿章回国及西方列强的干涉,伊藤博文说服将领,得到天皇赞同后,开始草拟停战协定。3月30日,《中日停战协定》签订,而台湾战事却不在停战协定规定之内,这便为日本割占台湾埋下了伏笔。

  4月1日上午,双方在春帆楼举行会议。面对苛刻的条件,还在中国代表踌躇之时,伊藤厉声恫吓说:“尚希中国使臣能深切考虑现在两国之间的形势,即日本为战胜者,中国为战败者的事实。因中国请和,日本应允,始有今日之议和。若不幸此次谈判破裂,则我一声令下,将有六七十艘运输船搭载增派之大军开赴战地,北京的安危便难说了。中国全权大臣能否安然回北京,恐怕也不能保证。”最终在4月17日上午,中日双方在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据说在签约仪式结束后,伊藤博文洋洋得意地说:“大功告成了。”

  血腥镇压台湾人民的抵抗后推行殖民统治

  1895年5月10日,中日双方在烟台交换条约,标志着《马关条约》正式生效。第二天,日本政府决定以武力割占台湾。然而日本人很快就会发现,要想占领这片中国的土地,他们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4月17日,当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传来时,台湾各界在当地著名人士丘逢甲等人的领导下进行反抗。获知台湾人民坚决抗拒割占的消息后,日本组织两支侵略部队共计两万余人,气势汹汹地直扑台湾。直至6月3日,日本近卫师团才在海军的配合下,以猛烈炮火为掩护进入基隆市区。随后台湾义军与日军进行了巷战,他们英勇搏杀,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日军占领台北后,又继续南下。11月18日,“台湾总督”桦山资纪正式向参谋本部报告:“台湾全岛‘平定’”。至此,日本开始对台湾进行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

  据统计,在这场战争中,日军动用了约5万兵力,超过其全国兵力的1/3。虽然日军于11月宣告全岛“平定”,但近卫师团刚撤走,各地武装抗日活动又蜂拥而起。日据初期采用强硬的军事统治,招致台湾居民的抵抗运动,发生了众多流血事件,一时间台湾成了烫手山芋,1897年日本的“帝国议会”甚至讨论以1亿元的价格将台湾卖给法国。

  后来日本政府决定对台湾采取一方面统治一方面治理的软硬折中政策,在行政、教育、研究、医学、建筑各界都派出了日本国内的技术人员前往台湾。特别是日本试图将台湾打造成日本的农产品和食品供应基地,在茶叶、砂糖还有稻米的生产上投入设备和技术,当然也借此从台湾掠夺了大量财富。殖民当局别有用心地实行同化政策,一方面强迫所有台湾学生学习日语,同时极力向民众灌输忠于日本天皇的思想,以期消磨他们的反抗意志。

  《马关条约》令日本野心膨胀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台湾、澎湖列岛,而且获得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另外还有从中国缴获的舰艇等战利品价值近1亿多日元。要知道,当时日本每年国库收入仅为8000万元,单是来自中国的赔款即相当于日本4年多的财政收入。面对这样一大笔“意外之财”,日本当年几乎是举国惊喜。时任外务大臣的陆奥宗光曾高兴地说:“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后来的历史证明,正是利用清政府支付的赔款,日本一跃成为富国,更将其中一亿多元用于陆海军备扩张,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军力。尤为重要的是,日本通过强占台湾,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领土的欲望。从此,日本走上继续侵略中国和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

  此外,这场战争也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意识扭转了180度。在此之前,中国是日本的老师,日本人学汉字,写汉文,模仿中国各种文化方式,但凡外国过来的新鲜玩意儿都加个“唐”字,以示先进文明。忽然一夜之间,他们发现心目中神圣的尊师竟然不堪一击,惊讶之余狮子大开口,且通通得到满足,从此拉开了对中国巧取豪夺的序幕。

  尽管在明治维新后的数十年间,日本已逐渐摆脱了往日对中国的敬畏,还没有露骨地表现出来。当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国内迅速弥漫起一种自大而又鄙视中国的空气。当时日本的各大报刊纷纷主张通过这次战争进一步征服中国,由天皇来统治中国。《时事新报》刊登社论说“日本开战是为了文明开化的进步”,内村鉴三甚至以英语发表论文说“中国是进步的大敌”,这样一来,在日本的一般国民中就产生了战争有理,亚洲落后,蔑视中国的心理,为日本进行侵略打下了民意基础。就连日本小孩都唱起“支那佬,拖辫子,打败仗,逃跑了,躲进山里不敢出来”这样轻侮中国人的歌谣。另据记载,当时许多日本人甚至公然以“豕尾奴”之类的字眼直接辱骂首批中国留学生,使后者因无法忍受此种侮辱而愤然归国。▲(200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