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上化工产品:人民币罕见跌停 热钱大“逃亡” B股急泻2011年12月02日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8:04:40
人民币罕见跌停 热钱大“逃亡” B股急泻
2011年12月02日17:43腾讯财经[微博]我要评论(230)
字号:T|T
上证指数
转播到腾讯微博

B股指数2日再度大跌超3%,盘中刷新前日创出的年内低位,新低为221点。107只B股几乎全线下跌,鼎立B、大江B、耀皮B等多只股票跌幅超5%。
截止收盘,沪市B股指数报222点,大跌8点,跌幅3.47%。
令人意外的是,一批国际板概念并未上扬,反而出现暴跌。联美控股、东睦股份、成霖股份跌超5%。(21世纪网)
B股7个月内4次暴跌外资席位带头"逃亡"
由于B股交易清淡,个股在交易龙虎榜上露面的机会远少于A股股票。周三有多只B股跌幅超过9%,但由于跌幅偏离值不足5%,登上交易龙虎榜的仅有深深房B一家。不过苏皇亚洲、德意志证券、新鸿基3家外资席位包揽卖出榜前三。
再往前追溯,苏皇亚洲8月份就开始抛售万科B,并在10月继续抛售。德意志证券在10月11日连续出现在皖美菱B和招商局B的卖出榜上。新鸿基则分别在9月和10月减持了ST中冠B和南玻B。此外,摩根大通、法国兴业、京山华一以及QFII集中的中金北京建国门外营业部也都曾出现在B股卖出榜前五位。
10月热钱流出1800亿
事实上,外资席位扎堆卖出B股只是外资离场的一个现象之一。
早在8月份,国泰君安测算得出7月热钱实现净流出58亿美元。其分析称,在风险厌恶情绪上升的情况下,热钱开始撤出中国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转移。
中金则估算10月热钱流出中国规模约达到1800亿元。其指出,热钱加速流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和中国潜在增长率放缓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规避情绪增加。
机构普遍预期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今年超过9%的水平放缓至8.5%左右,而美元指数从8月底到现在升幅超过8%,对资金吸引力显著增强,凸显"避风港效应",一降一升中,使得外资撤离的脚步越来越清晰。
根据周二发布的《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11)》测算,若外商投资10%从中国市场撤离海外,将减少470万劳动力就业,出口减少860亿美元以上,出口增速降低7个以上百分点,使得全国税收总额每年减少1600亿元以上。
外汇占款倒逼央行降准
10月我国外汇占款出现3年多来的首度负增长,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健恒就认为,"外汇占款迎来了一个拐点"。他指出,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放缓的趋势未来还将持续,这也将导致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进而导致热钱流入的放缓,从而迫使央行主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在周三晚间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政策的放松,市场解读为政府将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由出口增长向内需增长引导。不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在投资不好、出口不好的情况下,希望消费支撑整个经济的增长,这是不太现实的期望。(时代商报)
B股做空主力可能是外资
市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遭遇做空黑手,各类传闻也是甚嚣尘上。其中"国际板马上要走内部流程"的说法被提及最多,但随后被证监会和交易所双双否认。有市场人士认为,其实另一条线索更为值得关注。记者从券商营业部了解到,B股抛售潮中,国内投资者并未大规模参与。"国内客户大多只是在发现不对了时才跟着卖了些,但卖的也不多。"某营业部老总表示。这是不是意味着昨日做空B股的主力是外资呢?
巧合的是,就在唱多国内A股之后没几天,以高盛为代表的外资投行近日突然"变脸"掉头看空中国股票,建议客户短线减持中资股。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前日股价几近跌停的深深房B,其前三大卖出席位分别是苏皇亚洲交易单元、德意志证券交易单元和新鸿基交易单元。外资做空之说在此可见端倪。
事实上,A股B股齐齐重挫的一幕似曾相识。去年年底以来,B股指数曾出现多次"断崖式"下跌,A股也是随之大幅调整。而外资投行"变脸"的戏码亦非首演,去年11月12日高盛也是突然唱空中国引发股指重挫。不过业内专家指出,从技术上来说高盛此次唱空或只是一个短期调整的建议。外资投行如果是出于解决本国问题而减持中资股也无可厚非。
"对中国经济以及股市过于悲观是不可取的。"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认为,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必须承认,但也应看到,通胀与房价同时下行给管理层未来政策调控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今年以来股债两市都受到了流动性指标这一关键因素的压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调整。其主要原因,在于今年前三季度通胀水平一直处于高位徘徊,导致实体经济与股债流动性较为紧张。未来,随着通胀回落、经济下滑趋势的确立,相应的,货币政策也将出现微调,流动性会出现改善的预期。银华永泰积极债基拟任经理王怀震认为,从目前点位来看,A股估值水平已到了一个相对底部区域。同时,今年出现的宏观经济下滑导致政策基调出现微调,在"政策底"与"估值底"的双重作用下,市场信心有望得到进一步恢复。(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