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开发建设集团:一次诗歌教学的盛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5:36:51

一次诗歌教学的盛宴

——听温州市诗歌专题教学优质课有感

(老藤写于2007年10月12日)

     2007年10月9日、10日,由温州市教研室组织,在瓯海中学举行了温州市诗歌专题教学优质课评比。评比期间,共有13位选手参加了比赛。课题分别古今中外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呦》(9日上午),《别离》《箭与歌》(9日下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0日上午),《虞美人》《蝶恋花》(10日下午)。选手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上课风格异彩纷呈,给听课老师展示了一次诗歌教学的盛宴。

     这些老师的教学设计、上课风格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借鉴之处,观照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又可以给我们在同题异构、教学个性化的形成提供借鉴之处。

    下面试就瑞安中学的黄华伟老师和温州中学杨仲老师上的同题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0日上午)谈点自己的看法。黄华伟老师的课堂基本环节是:1、学生朗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一男生朗诵《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3、用PPT出示这首词的五个典故:孙权建吴、刘裕北伐、元嘉草草、佛狸祠下、廉颇老矣。并告知具体的任务:请学生先自由诵读一遍,再结合课文、注解,看懂词意,明白典故内容,再各用一个词写出作者用在五个典故中寄寓的情感,再试着读出感情。(6分钟)4、小组内把自己写出的词人在五个典故中所寄寓的情感,和其他同学教学,并评价确定一个较准确;再用这种情感试读词作。(5分钟)5、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回答具体的典故内涵,教师提供一些准备好的PPT材料以作补充。6、在讲“廉颇老矣”的时候,教师精心准备了一个PPT,用一些句子串连的方式来讲述辛弃疾的生平,并用大、小字并排的方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7、学生读全词。

    杨老师的课堂基本环节是:1、对联“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导入。2、学生自由高声朗读。推荐一男生读。询问读时的感情。3、教师朗读全词,学生自发鼓掌。4、教师请学生读。5、导入“用典”,请学生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找到的典故。6、分析词中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7、学生读词。

    这是两堂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闪现着教师智慧的诗歌教学课。

一、都注重了诗歌的“读”。

    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品读是教师喜用的引导学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式。新课标强调,“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本次教学中,两位老师都设计了比较多的诵读环节,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师读,有学生读;有齐读,有个别读;有放声读,有默读;有带着感情读,有读后寻感情,读出了诗歌的真味。

二、都注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新课程倡导阅读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例如黄华伟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小组内把自己写出的词人在五个典故中所寄寓的情感,和其他同学教学,并评价确定一个较准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阅读。杨仲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请学生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找到的典故,然后分析词中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从学生的发言看,每个人的鉴赏都很有特色,不仅读出了诗歌的情感,也读出了自己的个性。

三、恰当地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两位老师都能够运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比如说黄华伟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个PPT,用一些句子串连的方式来讲述辛弃疾的生平,并用大、小字并排的方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读小字(串联的内容),学生读大字(诗句),师生互读,创造了一个课堂小高潮。

    同时,两位教师又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黄华伟老师的课显得厚重,教师在课堂的预设上是费了很多心思。注重提供给学生足够多的材料,引导学生进入诗的境界,读出诗歌背后的味道。尤其是在讲“廉颇老矣”这个典故的时候,由一句话“廉颇是这样老的”导入到辛弃疾生平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引用“廉颇”实则是作者自况的深意。教师读一些串联的字,学生读教师精心摘出的辛弃疾的诗句,师生共同进入诗的境界,营造了一个课堂的高潮,博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整堂课老师讲得很动情,也能体现诗歌的内蕴。但是有几点缺憾:1、教师的动情,并没有获得学生的动情,一些学生还没有融入其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2、直接把典故告诉学生,是否很好,值得商榷。3、叫学生用“词”概括情感,但课堂上没有让学生展示,有头无尾,效果没有得到彰显。

    杨仲老师的课显得灵动,教师在课堂上的处理是相当机智的。整个教学环节在师生互动中完成,课堂气氛热烈。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反复诵读,体现了诗歌教学的基本规律。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自由读,齐读,个别读,推荐读、教师范读等等。在诗歌教学中,那种不让学生诵读,一味注重教师单方面讲析的教学方法是不足取的,因为剥夺了学生通过诵读体验的权利。但是,诵读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没有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点拨诵读方法,也没有深入地指导鉴赏,这样就显得对文本的处理较浅。虽然学生读得很热闹,但是对文本的挖掘不够,那么,教学的实效性又如何得以体现。

    由一个课题的不同设计和不同教法,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教师变化角度看问题,往往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意境。两位教师都是从某个侧面切入,设计好几个问题,由此来带动整个诗歌教学。由此可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教师是可以找到、拎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从而进行诗歌的整体阅读教学。

    结合这两堂课,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诗歌教学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设计要深;语言要美;效果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