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盛:读书:磨一辈子的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0:22:05
   我们得承认,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资讯得来越来越方便了,遇到不懂的知识点,随便在“百度”或者“谷歌”里输入关键词,各种丰富的答案不用一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尽收你的眼底。这种快捷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很多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我们身边,从学校毕业后,除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书籍,偶尔阅读一两本以外,能主动去找一些其他书籍来阅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即使身负授业解惑重任的教师也一样,不信,你可以去问问你身边的教师。

   有段时间我也如此。那段时间,除了教案,我几乎就没看过其他什么书,并且我给自己找的借口还有点理直气壮的样子:看书需要花这么多的时间,算起来十分不值得,并且看了一本厚厚的书,最后能用到的知识,可能为零。我房间里的电脑里贮藏着的知识,一辈子都用不完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打开电脑输入关键词,一查找,就全部有了。书,就不必自己“躬亲”了。

   那是两年前的事情了,两年后的现在,我的床头,书柜上书已经摆摆的满满的了,看上去相当的“杂乱无章”了。但是,随着书的越来越杂乱无章,我的脑子里的知识却越来越有条不紊起来。虽然很多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还是会借助电脑,但至少已经学会了独立去思考。这,就是读书给我带来的变化。这两年时间,是书籍伴随我成长的。

   总结这两年的心得,我认为读书首先是能让自己的知识面得以扩充。以前,虽然在学校里读过不少的书,但那时读书的功利性很强,一般都是为了考试而读书,有的知识当时是掌握了,但考试后不久就淡忘了。而凭自己兴趣去读的书,却不容易忘记它的内容。现在我经常会翻阅一些成语词汇之类的工具书,发现一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成语或者词语,原来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很激动,很容易就记了下来。那么,在今后的教学或者写作中,就可以轻车熟路的掌握了这个词汇,自己的知识面也就显得更加丰富,写起文章里,也比以前得心应手多了。

   读书的另一个作用是能陶冶人的情操。现在是一个功利的社会,物欲横流,人的心灵基本上都比较浮躁,那种怡然自得的情趣,似乎离这个社会十分遥远了。但是通过读书,我能找回到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可以安心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年,我读过一些介绍古代“圣人”的书籍,从这些圣人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做人要修身养性,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先他人之忧而忧后他人之乐而乐。这些东西,体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是,我学会了谦让,懂得了宽容,不再斤斤计较,安心工作,能自得其乐。

   读书的好处当然不止这两点,它还能充实我的生活,以前,我工作一忙完,除了上网听音乐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有时候会感觉到无聊。现在,翻翻书,与书为友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当然了,读书的好处很多,但如果不管什么书,拿来就读,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在书籍的选择上,是要有讲究的。

    我两年前开始读书是因为朋友给我推荐了两本好书,说非看不可。记得那时刚好是暑假,事情不多,就买了两本书回家打发时间,一本是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一本是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我把这两部长篇小说给看完。我惊叹于《平凡的世界》的人物的内心的不平凡,我折服于《围城》里的语言的优美与幽默。这两本书,可以说开启了我的读书的大门。

   现在,我自己经常去买书看,看了之后感觉比较好的,会推荐给朋友看。我的选择标准是:它能给你带来心灵的触动,能洗涤心灵的文学作品,如《平凡的世界》;能让你学到一些优美的语句和描写方式,使你可以增长见识,如《围城》;能很客观的让你知道更多的世界,享受到一种视觉的美感,如《中国国家地理》,还有在学校空闲时间,看看教育杂志如《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在家睡前看看教育方面如《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等著作。我认为只有这样的搭配,才能既丰富一个人的视野,又能丰富他的内心世界。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有自己的知识全面了,内心世界丰富了,才能真正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对一个老师来说,读书显得尤为重要。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我知道,对于浩瀚的知识来说,一辈子也“磨”不完,我只是在这个“磨”的过程中,不断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扩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