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宏昌科技有限公司: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22:34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
 
時間:2011年11月14日 12時39分   來源:《紅旗文稿》   作者:衛興華 
字號:『 大字體 中字體 小字體 』  我要評論
 
    一、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來説,是一把雙刃劍。我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利用外資和國外市場,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這是主要的方面。但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會給我國的經濟安全和社會安全帶來多種風險。應當認識到,當前的經濟全球化,是由美國等發達國家主導的,它們既要通過經濟全球化主宰世界,謀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又要把自己的意識形態滲透到其他國家。因此,我國在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可為我所用的各種國際機制和規則,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又要重視我國的經濟和社會安全。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無論引進來還是走出去,都是機遇和風險並存的。即使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交往,也要有防範風險的戰略眼光。這種風險既來自於發展中國家的內部矛盾,更來自於美英等國家爭奪各種資源所導致的矛盾。

  我國是發展中大國,又是社會主義國家。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規模已列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正日益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面對的是更加複雜的國際環境,要應對多方面的挑戰。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既要利用我國快速發展的有利條件,通過經濟參與獲取最大利益,又懷著敵視社會主義的心態,想遏制我國發展,甚至對我國搞西化、分化戰略。對此,我們需要有效應對。還有,我國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一萬多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在美國和歐洲金融形勢持續惡化的情況下,風險可能日益增大。我國引進外資,對經濟快速發展和市場繁榮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到,外資大量並購我國企業會帶來潛在的風險。據統計,在全國最重要的28個産業中,外企有控股權的産業就有21個,而像電腦作業系統行業,95%由外資控制。

  我國的外貿依存度較高。人們一般能夠注意到我國出口依存度高,但往往忽視了有些産品,如能源特別是原油,我國的進口依存度正變得越來越高。1993年,我國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當年對外依存度為6%;而2006年突破45%,2009年突破50%,而且還在繼續攀升。此外,我國的天然氣進口也在不斷增長。國外能源市場供給的大幅增長,保證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但依存度高帶來的風險也高。我國經濟發展不僅受能源供給國政局動蕩的影響,還存在著受霸權主義阻撓的風險。美國和日本對石油的進口依存度比我國高,但它們有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後盾和保證,而我國沒有這種保證。

  在加入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在相互交往中融為一體,資本主義的經濟波動,如金融與經濟危機的爆發,會直接影響和衝擊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1929—1933年的資本經濟大危機,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沒有産生大的衝擊。從有關資料來看,如果將1929年的工業總産值作為100,到1933年,美國降為64.9,德國降為66.8,而蘇聯則增加到201.6。為什麼蘇聯經濟沒有受到這次大危機的影響,反而在4年中工業總産值翻了一倍多?主要原因有兩條:其一是國際經濟狀況與現在不同,當時還沒有形成現在這種不同國家之間緊密聯繫的經濟全球化格局;其二是當時存在相互對立的兩大世界經濟體系,蘇聯搞社會主義建設,擺脫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鏈條。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前遭到資本主義國家封鎖,因而也沒有受到資本主義國家歷次經濟危機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逐步加入經濟全球化之中,外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已佔有不小的比重,因而國外的經濟震蕩和危機必然會衝擊我國的社會經濟。

  目前,西方國家的學者,也在講經濟全球化的危害,批評經濟全球化是個“怪物”。因為發達國家的債務危機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波及其他國家。經濟全球化對還屬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來説,又是推進現代化過程、推動經濟社會轉型、並適時調整內外戰略的契機。因而,我們必須主動應對經濟全球化。有些國家,如西亞北非的一些國家,由於沒有積極主動地應對經濟全球化,結果陷入“被全球化”的困境。

  二、經濟全球化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目前,我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經濟全球化相聯繫。比如,我國出口依存度過高。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多年來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轉向依靠國內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拉動。但要實現這一轉變,就要改變中國人存錢美國人花、中國人生産美國人用的不平衡格局。目前,美國等西方國家陷入經濟困境,要求我國減少出口、增加進口,以促進增加其就業崗位。我國也將擴大內需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項內容。從理論上説,通過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是最穩定和風險最小的,也是最具有可持續性的。我國應在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比重的前提下,適當降低出口依存度。但從當前的實踐來看,我國的出口依存度難以在短期內實現較大幅度降低。在國內消費需求增長緩慢的情況下,相當部分産品只能依靠出口消化。國內消費需求增長緩慢,與我國收入差距拉大有關。低收入者雖有多方面物質文化需求,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即使現在關注困難群體的利益,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但消費需求的增速依然難以加快。這是因為低收入者和貧困人口的家底太薄,他們只會將新增收入的一部分用於解決當前溫飽問題,轉化為現實消費需求。由於存在住房、看病、子女上學和其他社會負擔的後顧之憂,低收入家庭不會將全部新增收入用於即期消費。而高收入者,特別是那些大款、富豪們,已應有盡有,消費傾向低,他們更傾向於到國外購買奢侈品。因此,多年來雖強調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但依然主要依靠投資與出口拉動。只有等到廣大勞動群眾收入持續增長,後顧之憂得以解除後,才會顯著提高消費傾向,才可能較大幅度地提高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這就迫切需要改革分配製度,更好地促進共同富裕。

  我國出現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與外資企業和私營經濟所佔比重不斷擴大有關係。引進外資和發展國內非公有制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但事物的效應需從多角度考查。一方面,一些地方重引進、輕規則,重資本利益、輕勞動利益,造成的結果是私營、外資企業高利潤、低工資。在不少私企和外企,工人勞動時間長而工資低,侵犯工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資産幾十億、幾百億的富豪不斷增加,資産超過10億人民幣的富人,由2010年的4000名,增至2011年的7500名,一年增加85%以上。富豪總量已超過除美國以外的其他所有發達國家,居世界第二位。這麼多富豪沒有一個是從公有制經濟出來的,都産生於私營企業。

  根據有關數據,我國佔總人口20%的低收入群,佔總收入的份額僅為4.7%,而佔總人口20%的最高收入群,佔總收入的份額達50%,後者為前者的10倍多。如果從財産佔有量來看,我國最富裕的10%的人口,佔有全國財産的45%,而最貧窮的10%人口,只佔有財産的1.4%,差距為32倍以上。可見,我國的收入差距已經相當大,而且這個差距還在擴大。

  私營和外資企業作為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其資本和勞動、利潤和工資天然是矛盾的。我國目前城鎮職工在私有制經濟中就業的高達70%到80%。資本利潤侵蝕著工資。前幾年,有些外資和合資企業,工資僅千元左右,而利潤率很高。有關資料顯示,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中,約42%的外資公司在華利潤率超過其全球平均利潤率,外資從中國匯出的利潤達2506億美元。私營企業的情況雖參差不一,但總的看來,工資一般低於勞動力的價值。2008年,全國城鎮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年均工資為17071元,而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33233元,相差近一倍。有些學者讚揚私企、外企比國企利潤率高,卻不去考慮這與利潤侵蝕工資有關。房價高漲,使房地産企業獲得高額利潤,而建築工人的工資依然低下。房地産利潤既侵蝕工資,也侵蝕購房者收入。由於城鎮職工的70%以上在私企和外企中勞動,以按資分配為核心的按要素分配方式成為主體,兩極分化不可避免。這正是多年來儘管力求扭轉收入差距過分擴大的趨勢,但差距卻繼續擴大的根源;也是多年來力求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但消費需求增長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真正搞好公有制經濟,就不會産生貧富分化,可以促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個相對概念,沒有絕對指標。應區分兩種情況:一是指致力於縮小、消除兩極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也就是走向共同富裕;二是指已經實現了共同富裕。我國有些集體經濟,可以説已基本實現共同富裕,並向更高級的共同富裕發展。江蘇華西村、河南劉莊等,可以説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典型。已實現共同富裕的經濟體中,大都是靠發展公有制經濟來實現的。當然,從全國來説,非公有制經濟在繼續發展。富人可以繼續富,但窮人不能繼續窮了。幾十億、幾百億的富翁可以繼續增加,但應通過累進稅和社會“光彩事業”等回報社會,更多地承擔社會責任。應關注發展和壯大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但這不是靠擠壓非公有制經濟來進行,而是靠深化改革、增強活力,在與非公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在自我完善與發展中不斷壯大自己。如果公有制經濟所佔比重繼續縮小,而私有制經濟特別是私營和外資企業佔越來越大的比重,那麼不管採取什麼措施,縮小收入差距恐怕都很難實現。例如,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等,固然是必要的,但這只是治標而難以治本,高收入者依靠已有的高額存量資産,可以繼續獲得大量財産性收入;而低收入者群體只能從增量資産中多分得一杯羹。這能從根本上扭轉貧富分化格局嗎?恐怕難以做出肯定的回答。

  講科學發展,要強調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共同富裕。為此,就需要重視我國所有制結構的科學發展,就是説,科學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應將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納入科學發展的內容和體系中。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科學發展既包括生産力的科學發展,經濟結構和經濟總量的科學發展,也應包括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科學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關係和社會關係的科學發展,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的科學發展。這樣才能緩解和最終消除兩極分化,減緩日益凸顯的社會矛盾,實現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和諧;才能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有效防範和抵制西化、分化的圖謀,保證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與繁榮。

  (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轉載請註明來源:求是理論網,原文網址:http://big5.qstheory.cn/hqwg/2011/201121/201111/t20111114_123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