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安控科技有限公司:上交所:指望放缓新股发行不可能、不切实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3:56

上交所:指望放缓新股发行不可能 反思高市盈率

  • 我来说两句(347人参与)
2011年12月02日12:48 来源:路透中文网
  • 打印
  • 大 中 小

  查看更多投资资讯,请点击进入搜狐证券频道>>

路透深圳12月2日电 A股IPO发行定价过高一直倍受市场诟病,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指出,指望证监会放缓新股发行节奏是不可能、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应反思为何这麽高的发行市盈率下,机构投资者仍可以接受.

  他周五在参加于深圳召开的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指出,新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股发行价过高暴露出证券市场运行机制仍需完善,只有有效的市场机制,才有利於监管的进一步放开.因此未来应加强市场估值体系的建设,加强诚信基础的建设,加强对保荐人以及机构投资人的监管.

  "发行人想卖高价无可厚非,但很奇怪基金公司做为购买方,80倍的市盈率可以接受、90倍的市盈率可接受、150倍的市盈率可接受,到那麽高你怎麽可接受的?"他说.

  张育军分别以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举了三个例子.上市不到一年的华锐风电首发市盈率高达50倍,复权後当前的市盈率14倍,市值已经从800多亿元人民币跌到了400多亿;海普瑞,首发市盈率近80倍,发行价格148元,现价28.6元市盈率不到30倍;国民技术,发行价格高达88元,发行市盈率98倍,从上市时的170亿元市值,现在只剩下69亿.

  "高市盈率带来的恶果不堪设想,投资人重大损失不说,基金规模也大幅缩水."他说.

  对於公司发行上市後市值大幅蒸发,不少投资人直指机构和上市公司联手抬高新股发行价格,呼吁监管层应对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挤出IPO的泡沫.

  张育军指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反思,由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公司,以及投资人参与的市场自身怎麽估值的?各个参与主体是否尽责了?为什麽大家都失衡的站到原始股东,站到了控股股东这边?

  "最後应反思,定价这麽高为何基金还出价买,是否自律了?"他向与会的基金经理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指出,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市场机制约束,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性作用.

  "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天平过於向控股股东和原始股东倾斜,是资本市场长期熊长牛短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称,"投资者都必须学会用脚投票". 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于12月2日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突破基金公司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

  以下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发言全文:

  张育军:尊敬的刘主席,尊敬的耀先主席,尊敬的福春主席,尊敬的应春市长,尊敬的丽萍总经理,尊敬的王林主任,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很高兴出席一年一度的投资基金国际论坛。这个论坛,刚刚举办了“永久性论坛揭牌仪式”,首先代表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十年来论坛的成功举办以及论坛正式成为“永久性论坛”表示热烈祝贺!

  我发现这个论坛之所以能成功办十年,是因为这个论坛有个“三宝”,哪“三宝”:

  第一“宝”,陈应春市长算是一宝,是个活宝。

  第二“宝”,耀先主席是一宝,耀先主席是这个论坛长时期的主持人,主持得非常好,是不是可以考虑变为永久主持人。

  第三“宝”,刘主席,刘主席是80岁高龄,他经常戏称“80后”。他的每一次演讲都成为我们论坛的盛宴。

  在这里要对“三宝”,对资本市场,以及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关系,根据论坛安排我做一个简要发言。发言的主题实际上就一句话,就是强调一下咱们这个行业要特别注重加强市场机制培育,这个题目是四天前上海基金业的同仁聚在一起搞了一个沙龙,请我和我们张局长参加,我是应景做了一个发言,就是强调市场培育的重要性。讲完以后我查了一些数据,对这个题目做了一些反思。我感觉到市场机制的培育还是我们要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如果不能加强市场培育,放松管制,没有基础,持续发展也没有基础,为投资人创造价值也更没有基础。我的基本观点,我会举一个例子来回应为什么要加强市场机制的培育。

  就用一个例子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情况。我现在讲一下新股发行的有关数据,来看看我们市场机制还是存在很多缺陷的。

  一年一度的基金业聚会不容易,我觉得我们方方面面都需要反思一下市场运行机制的情况。我想用发行上市的相关数据说明我们市场机制建设自身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第一个,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上市不到一年的华锐风电的发行图,首日发行市盈率高达50倍,当前市盈率14倍。市值已经从800多亿到了400多亿。是在上交所上市的主板情况。这个是咱们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

  第二个,海普瑞,首发市盈率近80倍,发行价格148,这是在中小板上市的情况。

  第三个,国民技术。国民技术是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发行价格高达88,发行市盈率98倍。170亿的市值,现在剩下69亿。

  这是我在分别三个不同板块选的三张图,给大家参考一下。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是这样?咱们当初如此乐观,预期如此之高,如此充满憧憬。如果我们股票绝大多数成这样,我们这个市场大家可以憧憬一下会成什么状况

  然后再看看主板的前十大跌幅,最低的也有45%。这些数据都是来自于新股发行改革之后的数据,大家可以观察一下。

  如果主板公司大家都贡献这样一个价格变化的话,大家可想做投资人是何等的不容易。

  中小板前十大跌幅,最少的也有60%。所以我刚才举到的企业它不是个例,它是重要的现象。

  再看创业板,十大跌幅中也有58.8%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在新股发行估值过程中我们的市场运转是有偏差的。

  再看新股的破发率,最近两年是明显增多。

  再看IPO上市的首日市盈率和当前市场整体板块市盈率的比较,大家可以看到主板差了近4倍,中小板差了1倍。就是说我们在市场发行上,过高的,或者偏高的市盈率,包括我们在座的和全行业要进行思考。再个我们这个市场会进入一个熊途,也给大家一个侧面的解释。

  这个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如果我们的股票IPO之后都这样现象是令人担忧的。担忧之后就是市场机制是不是还有效?过去我们资本市场定价是控制的,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是严格控制,15倍,最高不到20倍;后来是创导指导。2009年是放开的,如果我们放开是这样一个结果,对投资人是什么影响?大家要反思一下,反思有三个:

  第一个反思,由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公司,以及投资人参与的市场自身怎么估值的?咱们是怎么估值的?这是大家最基本要反思的。

  第二个反思,各个参与主体当中,大家估值怎么样?是否尽责了?为什么大家都失衡的站到原始股东,站到了控股股东这边。

  第三个反思,投资人是否自律了?这么高还买,投资人是否自律了?

  高市盈率带来的恶果是不堪设想的,刚才已经从侧面讲到了,投资人重大损失不说。刚才刘主席讲的,基金规模缩水,这是最大的原因。一、二级市场严重倒挂。所以,如果新股发行这个环节我们在市场运作上,特别是在证监会放松,价格引导或者叫管理以后,如果咱们市场三年下来就这么个水平,我希望引起我们业界的反思。

  这里面不可思议的就是我们基金业作为基金的购买方出价依然是很高的,发行人想卖高价,实际上无可厚非,尽管他也存在着竭泽而渔、包装上司的问题,但是他想卖东西,他想卖高一点,是无可非议的。很奇怪的基金公司80倍的市盈率可以接受,90倍的市盈率可接受、150倍的市盈率可接受,到那么高你怎么可接受的。

  投资人本身咱们也还没有完全学会“用脚投票”,普遍存在一个搏傻心理,普遍对高市盈率存在一个过于乐观的预期。大家在谈到企业的时候,总是这个企业同那个企业是不一样的,这个板块同那个板块是不一样的,这只股票同那只股票是不一样的,今年同其他年份是不一样的,实际上没有那么多不一样,大家看一下各个板块的盈利增长率,看一下各个板块的营业收入增长,现金流增长,大体相当的。对高成长的预期也是不切实际的,总希望泡沫能够持续下去。其实资本市场20多年已经非常清楚的说明这个问题,大家不能抱幻想的。总希望证监会能不能把发行节奏放下来,其实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觉得加强市场自身的机制培育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市场机制有效运转,王主任才敢放点监管、放松点管制,否则他现在越管越严。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学会市场环节的真正运行。所以今天有很多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同时参加这个论坛,非常好。

  过去老子有一句话,首先要求诸于自己,然后再求诸于他人,最好的办法是求诸于自己。任何环境下,我们看到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总有好坏之分。这说明求助于自身是可以更强大的。所以这一块上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说要建立严格的市场估值体系,冷静一点、专业一点,看得远一点,成熟一点,不要那么盲动。尽管我们证券行业、基金行业都很年轻,但是毕竟有了20多年的历程。

  第二个我觉得我们市场参与主体归位尽责,诚信是基础。

  特别是购买方,买东西的人你总得踏实一点,便宜一点总比贵的好,为什么大家总觉得贵的比便宜的好,我搞不明白什么道理。

  第三,要加强市场自身的激励约束与自身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询价机构的监管制度,我觉得还是十分重要的。要进一步加强对保荐机构,以及投资人的诚信记录的工作。就是那些股票是谁推荐的,我们到时候是不是可以查一下,要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以券商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人,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看看我们内部自身的约束是否有效。

  比如说你的机构买过海普瑞没有,买过华锐没有,为什么买呢?经过很多程序,为什么是这样?要进一步加强对投资人,特别是专业投资人的培训、培育工作。

  刚才我特别同意丽萍的观点,在我们个人投资者为基础的市场上,要让投资者自我约束的难度是之大的。要让我们这个市场真正树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是我们长期面临的挑战。这一块我们基金业、证券公司行业,以及整个投资行业,我觉得责无旁贷。

  同时我们还要特别加强我们自身员工,我们自身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我们能不能罚一个最差奖。正向激励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没有逆向的惩处机制,我们这个市场也难以运行的。

  最后,我的建议是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市场机制约束,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性作用。否则的话,如果按照我们现在这样一个配置方法,大家可以查一下,为什么有超募?资本市场参与各方天平过于向控股股东和原始股东倾斜,这是我们资本市场长期熊长牛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想以一个笑话结束我今天的演讲。我在上海基金业座谈会上说一个笑话,我举什么例子?我说刘主席是非常的英明,刘主席及其英明。做首任主席一上来制订了一个规定,这个规定是写到了每个工作人员的笔记本上,大约有十条,核心的一条就是严峻证券监管系统的干部炒股。后来又很快在制订的股票交易管理办法,严禁证券从业人员炒股。我说刘主席真是英明,他怎么知道我们这个市场会是长期没有回报的呢?所以,我建议今天的记者有空可以采访一下刘主席。
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于12月2日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突破基金公司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讲话认为基金公司应理性参与新股发行询价,提升新股定价能力,促进IPO的合理定价。

  宋丽萍:目前基金参与新股发行的程度有所上升。据统计,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询价对象的占比是34%,而对应的有资格参与询价的基金数占比只有22%。但是基金公司在网下询价阶段,报价存在着定价不合理或高估现象。深交所内部研究报告分析表明,基金公司询价对象报价只有26%的比例,在承销商的估值区间内高于或者低于主承销商估值区间的比例,分别为41%和31%。

  在每单IPO报价最高的前十家询价对象中,基金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中的占比分别达到25%和32%。创业板报价最高的十家机构,频次统计排名中有三家是基金公司。因此,基金公司在一级市场中要强化估值分析和询价报价的内部决策程序,自觉维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严于自律,理性报价,不能盲目跟风搭便车,更不能因为委托代理问题而出现人情报价,或哄抬发行价格的行为。  刘鸿儒:基金行业存在五大瓶颈 发展须靠法律支持

  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今日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突破基金公司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现场致辞时表示,基金业存在五大弊端。一是基金公司可投资范围受限;二是基金业的销售渠道受限制;三是基金公司自身存在治理结构的缺陷;四是基金行业缺乏长期的资金来源;五是基金监管的标准不一,导致了基金行业在与其他机构的竞争当中处于弱势。基金业长足发展必须靠国家法律政策来支持。

  刘鸿儒认为,基金业的长足发展必须靠国家的法律政策来支持。目前有些规定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现行的《基金法》把国内基金业的投资范围限定在证券市场上,有的限制甚至到具体的产品上。这种状况需要改变。在政策支持上面,也可以从国家的角度研究推动养老金年金怎么进入基金的问题,加大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力度,解决基金业发展长期资金来源的问题,

  刘鸿儒还建议,要适度发展公司型基金,减少基金公司和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冲突,保障持有人的权益。当然也要健全基金公司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长期的激励约束机制。要以持有人的利益优先为根本点和出发点,探索、改进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模式。

  刘鸿儒:审批制制约基金业发展 证监会应放松监管

  12月2日,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今日在“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表示, 中国计划经济带来的最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没完全解决好的,就叫做审批经济学,这制约了中国基金业的发展。他建议证监会在保证稳定发展的情况下,放松审批。

  论坛期间,刘鸿儒希望证监会多像银监会保监会是借鉴,“在大事上下工夫,小事不影响大局的,是不是就放松吧,不要一个一个批了。”

  刘鸿儒:公募基金持股市值比降至11.46%

  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今日在“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表示,基金业资产管理的规模呈现了迅速下降的趋势。公募基金持股市值比由2005年的46.72%峰值到2011年三季度末降到了11.46%。占居民存款余额的比例也在不断地下降,从2007年的18.99%峰值一路下滑,到当前的6.33%。

  他表示,基金持有人的整体收益不高,甚至是亏损,基金发行困难,发行规模在缩小。基金业规模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基金持有人的收益难以保障。今年上半年61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763只基金,整体亏损1254亿元,没有一个实现正收益。由于基金不赚钱,导致发行越来越困难, 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小。

  以下为刘鸿儒致辞全文: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郭主席特意挤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会议,这一点我们很高兴,我们也表示感谢!

  第十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论坛现在开始了,中国基金论坛已经开了九届了,我作为这个基金论坛的倡导人和组织者,非常高兴我们这九届发挥了它应有的积极的作用,成为我们业界应该说比较有影响的论坛。现在主办单位决定并宣布了它要变成永久的论坛。我理解作为永久性的论坛,它有两点要往前跨进一大步。

  第一,它的探讨的范围要扩展到整个基金市场和资产管理。

  就是说我们的讨论,不管是我们证券投资基金本身,是整个基金市场,因为整个基金市场发展很快,只有全面地讨论才能了解我们自己发展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比如说,现在的PE在中国目前发展很快,我们认为这是很好的趋势。我曾经建议范福春同志搞个专题发言,他很谦虚,他就写了个书面发言。我们的探讨范围要扩大。

  第二,国际化的程度和水平要提高。

  就是更多地请国际专家来和我们一块交流,更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真正使我们的论坛成为国际论坛,而且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论坛。

  今天,也就是说这次论坛的主题,大家看到我们用的词是“突破”和“转型”,为什么?这是经过反复调研和思考得出的结论。

  今年我们和基金部王林主任,请国内、国外专家进行了多次的座谈、调查研究,事后我又找了很多基金做了了解。我们基金业,应该说发展很快、成绩很大。

  我作为最早向政府建议建立投资基金的人,那是1991年,我就提出这个问题。那么现在已经14年了,它的发展是很快、作用很大。

  但是经过14年的发展,现在遇到了瓶颈,需要突破;遇到了困境,需要解决,需要我们去思考未来。这个瓶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基金业资产管理的规模呈现了迅速下降的趋势。公募基金持股市值比由2005年的46.72%峰值到2011年三季度末降到了11.46%。占居民存款余额的比例也在不断地下降,从2007年的18.99%峰值一路下滑,到当前的6.33%。

  我记得我向国务院领导建议要成立基金的时候,给他说了一个数据,就是1992年我和美国证监会主席交换意见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基金的资产总额已经和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平行了,过了半年告诉我它是超过了存款,而我们是迅速地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保险、信托、券商等机构的理财产品发展很快,到今年第三季度末,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总规模达到了4万亿,几乎是同期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的2倍。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规模达到了8.25万亿,同比增长了100%。

  与此同时,基金持有人的整体收益不高,甚至是亏损,基金发行困难,发行规模在缩小。我们的规模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基金持有人的收益难以保障。根据天相公司的数据,今年上半年61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763只基金,整体亏损1254亿元,没有一个实现正收益。由于基金不赚钱,导致发行越来越困难,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小。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瓶颈?出现这个困难?从我们座谈和调查中,有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基金公司可投资的范围受到了限制,业务范围狭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而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各个基金管理公司只能投资于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过度依赖证券市场。而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跨五大市场,那就是股票市场、商品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投资的范围,可以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实业市场,大到房地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小到艺术品、白酒、红酒,乃至普洱茶,在投资范围上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

  基金公司投资狭窄,导致了基金公司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缺乏竞争力,而且过度依赖证券市场,容易导致基金业靠天吃饭的状态。一旦证券市场行情变动比较大,基金业往往就是非常困难、非常被动。

  第二,基金业的销售渠道受限制,银行在基金销售渠道中占主导地位。

  我们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依赖银行。根据证券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开放式基金的总额,银行渠道占比达到了60%,尤其是少数大型国有银行、国有控股银行,在基金销售当中占到绝对的主导地位,基金销售过分依赖银行渠道,使得基金产品和银行自身的理财产品的竞争中容易被边缘化。而且由于银行在销售中处于垄断地位,基金公司被迫向银行不适当的让渡收益。

  第三,基金公司自身存在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们现在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的公司是采取契约型基金的运作模式,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公司募集发行和管理,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它的运作决策权归属于股东大会,执行权归属于董事会。这种契约型的运作模式,一方面导致了持有人利益保护的缺失,基金份额持有人难以通过持有人大会的形式主张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基金公司的董事管理人员代表股东利益追求基金公司利润的最大化和短期化,这与以投资者利益为重的理念存在着冲突。

  与此同时,我们基金管理人员也存在很多困难,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比较严重。

  第四,基金行业缺乏长期的资金来源。

  我们在调研当中最初提出基金管理公司的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像美国等发达地区,国家长期性的资金、养老金占的比例比较大,投资者也比较成熟。中国基金行业缺乏长期的资金支持,现在我们公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储蓄存款转过来的,80%投资者是散户。平均换手的时间仅有三个月,这类资金追求短线收益,频繁申购、赎回,会导致基金投资出现较大的波动性,不利于保护持有人的整体利益,也不利于基金业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第五,基金监管的标准不一,导致了基金行业在与其他机构的竞争当中处于弱势。

  资产管理行业的参与机构现在越来越多了,机构博弈在加剧,但是监管标准还不统一。与银行信托公司相比,公募基金在产品创新、产品准入、营销手段、业绩宣传等方面都面临着更加严格的限制。这使基金公司在与银行、信托公司竞争当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金业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急需改革和创新,急需新的突破。基金业要摆脱当前的困境,要破除当前面临的发展瓶颈,就必须在发展思路上、在法规制度上、在经营范围和自身管理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最后一点我要讲怎么办?怎么突破?在调研座谈会中大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我就不一一列举,重要的我认为有几点要提出讨论。

  第一,要解决发展思路问题。

  我们要重新探索思考我们整个行业新的增长点,提出转型的问题,就是说要向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向转型的问题。这要请大家来讨论。

  美国的基金业在上世纪70年代也同样面临同样的困境,1970年之前,美国基金业90%的资产都投资在股票上,但是1970年开始的长期的熊市,让基金业旧的发展模式遭到了严峻的挑战,美国基金业面临困境,他们是通过产品创新、扩展销售渠道、推动养老金投资等等,最终迎来了基金行业在1982年后的爆发式的增长。行业的起伏是常事,只要我们能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用心来探索新的增长点,努力在各个方面寻求突破,基金业就会迎来新的大的发展。

  我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这是个人意见,就是要转型,不能完全靠旧的模式往下维持了,要寻求新的模式、新的发展方式,要不要向资产管理型转型?请大家讨论。

  第二,必须要在重大法律制度上寻求突破。

  光靠我们证监会基金部是解决不了很多问题的,基金业的长足发展必须靠国家的法律政策来支持,现在有些规定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比如说现行的《基金法》把国内基金业的投资范围限定在证券市场上,有的限制甚至到具体的产品上。这种状况就需要改变。

  在政策支持上面,也可以从国家的角度研究推动养老金年金怎么进入基金的问题,加大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力度,解决基金业发展长期资金来源的问题,这就要国家采取对策。大家都自己做自己的,结果做乱了,效果也不好。

  另外,比如说基金管理公司的模式也要进一步探索。在讨论中,一些人提出来,要适度发展公司型基金,减少基金公司和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冲突,保障持有人的权益。当然也要健全基金公司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长期的激励约束机制。要以持有人的利益优先为根本点和出发点,探索、改进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模式。

  第三,在监管标准上保证平等竞争。

  我们现在的监管存在着政出多门、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金融机构现在分属于不同的监管单位进行监管,法规不完全一样,这是个大问题。我们认为监管机构可以多元化,不完全都集中到证监会,但是同样的产品应该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遏制那些不平等的竞争。就是在我们证监会的监管中,也要落实刚才说的“加强监管、放松管制”。

  从1992年成立证监会起,我们证监会就遇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平衡点。14年前基金刚刚成立,怕出问题,好不容易才批准成立,要严格、严格、再严格。那么现在已经有了经验了,队伍已经成长了,那么是不是监管方式、监管思路要有所改进呢?我看应该了。

  中国计划经济带来的最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没完全解决好的,就叫做审批经济学。监管部门要想一想靠审批能全部解决问题吗?我们能不能管点大的。(笑声)什么叫大的?

  一是要保证发展、稳定发展;

  二是不要他出大事,在大事上下工夫,小事不影响大局的,是不是就放松吧,不要一个一个批了。

  虽然有这么多问题,现在要看到中国经济还在保持增长,投资者的心理日趋成熟了,可以说基金业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当前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中国基金业的发展要积极的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国际化的步伐。我还想,还要创造条件,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迅速成长。人家能上我们这儿来,我们就不能上他们那儿去吗?

  上次在这儿开会就搞研究部门会,我就提出一个问题,野村公司的研究所上市了,你们研究所就不能上市吗?难道就不能出国吗?所以,基金业的同志们一定要增强信心,不仅在把国内市场做好,还要进入国际市场大干一场。对不对?这一天会来的,而且不会太久。

  我们这个论坛是交流思想,推动理论研究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当抓住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我在这个会议上说过,我们是讨论未来问题,这样使我们的论坛能够使大家启发思考,推动创新,走在实践前面,推动实践发展;使我们的论坛能够跟上千变万化的时代步伐,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