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九堡哪里有全套:张贤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8:37:29

张贤亮,男,江苏盱眙县人,1936年12月生于南京。1955年中学毕业后至宁夏银川干部文化学校任教。1957年因在《延河》文学月刊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遂遭受劳教、管制、监禁达十几年,其间曾外逃流浪,讨饭度日。
  1979年9月获平反,1980年调至宁夏《朔方》文学杂志社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开始专业文学创作。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受家庭影响,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中学时代开始广泛接触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作品,并尝试文学创作,曾写作发表了60余首诗歌。1979年重新执笔创作后,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中篇小说《土牢情话》、《绿化树》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其中《灵与肉》、《肖尔布拉克》分别获1980年及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绿化树》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张贤亮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他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他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商学院,9.18事变后回国,先后结交过张学良、戴笠等人,1949年,张贤亮的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于是,被认为出生于反动家庭的张贤亮,注定要历经一番磨难。1954年不到18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来张贤亮的父亲在监狱中死去,18岁的张贤亮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19岁的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离开北京,到宁夏这块至今也不富裕的土地上,他们在贺兰山下安了家。
  张贤亮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开始广泛接触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作品。1955年,中学毕业后,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张贤亮就被调往宁夏银川干部文化学校担任文化教员。他开始尝试文学创作,曾经写作并公开发表了60余首诗歌。象《夜歌》《黎明时的歌》等都是在这个时间发表的,1957年的张贤亮在西北,甚至在全国的诗坛都颇有知名度。1957年7月,张贤亮新创作了一首搏动着青春豪情的《大风歌》,在当时很有影响的文学月刊《延河》登载,引起了轰动。但是,就是因为这首《大风歌》,张贤亮遭到了猛烈的批判。
  1957年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斥大风歌》的文章,一位著名诗人义正辞严的抨击了《大风歌》中被认为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和思想,于是,《大风歌》成了右派言论的代表作品,作者张贤亮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被关进银川市附近的劳改农场,过起了与世隔绝的囚犯生活。1960年的一天,张贤亮逃离了被关押了三年的劳改农场。 但是,很快就被抓了回去过着遥遥无期的改造生活。
  1962年春,张贤亮赶集时偶然发现了镇北堡,后将它写进小说《绿化树》,称之为“镇南堡”,并着重描述了其审美价值。1981年,根据他的小说《灵与肉》改编、由谢晋执导的电影《牧马人》摄制组到银川寻拍外景,张贤亮不假思索地将他们带到了镇北堡。《牧马人》一炮打响,镇北堡名声大振。一部又一部影片在此投拍,其中包括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此后,张贤亮抵押了自己的全部资产,倾家荡产地在这里办起了华夏西部影视城。《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书剑恩仇录》等50多部影视剧相继在这里诞生。在此升起的明星之众、所拍影视剧获奖之多,为中国影视城之冠,可以说,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