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注浆机:《一块石头的幸福生活》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41:49

一块石头的幸福生活》赏析

(2010-08-31 13:57:27)  

一块石头的幸福生活

黄劲松

     如果我是一块石头,我会选择在明月清风的山野中沉埋一生,还是在红尘滚滚的市井间喧嚣蒙垢;是坚守仁静的内心,还是随缘于落落风尘的侵凌(开篇即触及主旨,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块石头,拷问自己的价值选择。但作者又并未明确回答。表达含蓄隽永,既为后文埋作了铺垫,又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
     在吴江静思园,在庞山湖碧波倒映的镜像中,在曲水环廊的一侧,面对着一块突兀的灵壁石,我傻想着。
     石高三丈,是我有限人生里所见到的最奇伟的妙石。孔遍布周身,凡一千六百余孔,得亿万年造化成就之灵窍,仅通体过桥孔就达168孔。“若峰底举燧,百孔生烟;顶端注水,千洞泄玉”,实在是大自然恩赐之灵物。外表有白玉之泽,黄金之质,在寂静如海的庭园突兀如帆,说尽岁月的风流。(正面描写,凸显石之“奇伟”,极尽赞誉之词。“说尽岁月的风流”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石头以人性之美。)
     我暗自惊讶,如此磅礴天地的伟石,竟然产自安徽原宋朝“生辰纲”的旧窟。静思园主为得到此石,招当地农人用古人填土起石之法,日起数寸,经一年多的时间才完全从泥中取出。又修路十里,驾桥两座,经千辛万苦,才将其运回吴江。园主可谓是亘古第一之“石痴”。(此石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而本色犹存,足以给人以震撼。继而用铺陈手法,写静思园主极尽所能得到伟石,为下文议论和抒情蓄势张本。)
     更为奇妙的是,立石之日,园主一家洒扫庭除,沐浴焚香,躬身而拜之时,忽然风雨大作,万千甘霖从天而降,倏忽又雨过天晴,艳阳高照,此时观石,惟见其通体晶莹,灵光四射,似乎上苍将天地之精神全部贯注此石,赋予其蓬勃的生命,观者无不啧啧称奇。(发挥想象,虚实结合,合理夸张,极力渲染,充满传奇色彩,赋予石头以灵性之美。)
     我悄悄地绕石一周,目光所过之处,皆是奇思妙想。忽然想到西晋名士张翰,在洛阳秋风四起之时,忽起思乡之情,作歌曰: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看似两件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但被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观石之喜与思乡之怅密密揉合,真有悲喜交集之感(古典诗词的引用,增强了语言的文化底蕴。)
     我在石边坐下,任阳光泻我一脸灿烂,心游八极,神思天外,突然心有所感,想到了两个字:幸福。张翰是幸福的,一个具有思乡情怀的人,表面上看是一个充满悲情的人,但实际上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心中还有故乡,有一个可以从记忆深处调度出来进行细细回味的过去,当他被生活的杂音干扰得不胜沉重之时,他还可以从心里慢慢地踱回去,在莼菜和鲈鱼遥远的香味中向故乡献上的一声问候,在前行穿越的时空中久久地回响。(诚如作者所言,张翰思乡与自己观石看似风马牛不相干,但作者借张翰的典故,引出文章的核心话题“幸福”。衔接巧妙,过渡自然。)
     
我身边的石头也是幸福的。数亿年过去了,命运之手终于拨开遮挡在它身上的厚重泥土,一个传奇终于让世人体会到了什么是震撼之后的久久激荡。在它的身边,三皇五帝曾经走过,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不管创造了如何伟大的功业,但都没有能够一睹它的尊容。北宋徽宗皇帝是玩石行家,但举倾国之力,他得到最大的灵壁石也仅仅两丈有余,且扰民毁城,留下千古骂名。而静思园中这块叫作“庆云峰”的石头,它自信是遇到知音了,所以才会来到钟灵毓秀的江南。从来佳石如名士,士为知己,石也如此。它一路走来,竟引得园主修桥铺路,惠及其余。它安身在江南第一私家园林,沉稳如山,又清秀雅致。它被四方游人瞻仰之时,肯定充满着虔诚和喜悦,它的每个毛孔流淌着的肯定是大大的欢喜(巧用对比,用北宋徽宗皇帝扰民毁城的例子,反衬这块石头的“幸福”,即有幸遇见静思园主这位改变自己命运的知音。深刻而富有张力。)
     我有理由相信,它会一直幸福下去的。因为它面对的是一方秀丽的山水,在这里,它的思想每天都是新鲜灵动的。因为它还有众多的奇石妙峰环列在它的周边,可以时时彼此映照,养性怡情。还因为有许多敬石拜石爱石的痴迷之人,有了他们,石头便有了神性的力量。它如一面帆,给别人,也给自己一帆风顺的祝福,让繁复的生活升腾起不熄的希望和热情(卒章显志,揭示了石头之所以“幸福”的真正原因。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赏析】

    这是一篇格调高雅的状物明理散文。面对一块石头,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充分发挥想象,追述这块石头的历史,探讨幸福的真谛,给我们生活以深深的启发。这种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说理更为形象,境界更为高远。

    这块石头之所以“幸福”,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首先,它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没有在山野中长埋一生,也没有流落风尘而忍辱蒙垢。其次,幸遇知音静思园主人,才得以崛起于厚重的泥土,来到钟灵毓秀的江南圣地,不至于明珠暗投。最后,它能受到无数爱石之士的瞻仰激赏,不至于韶光耗尽无人问津。石犹能如此,人更应如此。生活中,总有许多人抱怨看不到幸福。其实,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同窗的肯定,找到人生的定位,又何尝不是幸福呢?幸福无需刻意去追求,用心发现并珍惜身边的幸福更重要。

    张翰的典故,是最难理解之处。思乡生悲,观石生喜。将反差如此之大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看似突兀,其实不然。自古以来,思乡多为悲怆,但作者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张翰心中有故乡,灵魂就不会孤独,生活就不会乏味,尽管有思念之苦。从痛苦之中找到幸福的因子,这需要怎样的人生境界?但作者有了。而正是有了这样的人生境界,他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懂一块石头身上蕴藏的幸福。放之于全文,这个典故就不仅仅只是引出话题,而是境界的升华。因此,看似离奇之语,实为精妙之笔。

    文章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表达生动灵活。采用层层铺陈的行文思路,由表及里,通过所观、所闻、所感、所思,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与延伸。  (赏析:王海风)

                                                                  (此文已经发表于《疯狂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