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秘岗位业务经理:初中作文系列训练——八年级(下)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0:28:51
后各自放心的拿走,边走边吃,街道上一串羊肉一串歌。

地道的新疆羊肉串是用正宗新疆羊肉 ,配以 独有的孜然、精致盐巴和辣椒面制作。鲜红羊肉串一字排开,在暗红炭火焰上翻转,听着羊油兹兹炸响。佐料撒上去,一股兰色的烟弥散开,买的人眯眼深呼吸,张口点舌,好象勾出你肚里的谗虫。几道制作工序后,无须包装,无须几席,就能品尝美味的羊肉串,作一回新疆人。

新疆的羊肉不膻,鲜嫩,香而不腻。这主要得益于新疆独特的地理气候以及不同的种群。

新疆的羊内地养不活,内地的羊新疆不能养。就是这“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生物种群特性滋养着疆域少膻的羊种。给新疆人带来荣耀资本。

新疆地处贫瘠干旱的内陆,寒且长的冬季,西北利亚的季风不停的搜刮。植被极少,只有零星的几种,很少有适合羊的食物。就说红柳、沙棘吧,充其量也就是低等灌木,养分单一。就是这简单的食物竟然养育如许顽强生命的新疆羊!这大概就是物竟天择吧!自然的神笔留下的自然是精华!

新疆人也特喜欢羊肉串,只不过不象内地人那样几个人几串地吃。他们吃时虽说不上兴师动众,幕天席地,在招待人的时候就是几十上百串地摆,每一串又厚又长,肉质鲜嫩,非叫你一“饱”方休不行!凡是路过新疆的人都说新疆人好客实在!

一方土养育一方人!没到过新疆的人不知道新疆有多大,神州六平方公里新疆就有一份。辽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的戈壁拓展了新疆人的心胸,真诚坦荡是新疆人的写意。新疆人游牧习性早就让地球母亲的烙下了粗犷、善良、顽强的烙印。多少历史的绝唱就唱响在天山南北。

贫瘠,气候的恶劣,没有削弱新疆的魅力,地下蕴藏着数不清的宝藏,煤、石油、有色金属等正成为祖国建设巨大的物资储备。新疆被喻为神州保姆一点也不为过。

……

如今我虽然身在南国,但一提起羊肉串就情不自禁地神游起北疆!

我怀念新疆的羊肉串,更想念新疆人!

 

【点评】编者到新疆旅行,被新疆的广袤、疆人的豪爽、疆地的“俸禄”所折服,欣然记下了心迹。他要告诉自己,要做一回新疆人呢!

 

 

【素材库】

重阳节—— 登高,插茱萸 中秋节——赏月 清明节——祭祖 七夕节——乞巧

春节: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喜看三春花千树笑饮丰年酒一杯

元宵节:万户春灯报元夜,一天瑞雪兆丰年。 万家灯火同秋月大地光明不夜天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入酒菊香由我醉,向秋山色带云看

端午节: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端午民俗: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此外端午节还有划龙舟纪念屈原的传说。

春节民俗: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还有贴窗花、倒贴“福”字、贴年画、守岁、燃爆竹、拜年等习俗。现代中国已经形成了看春晚的传统。

 

 

【文题设计】(五)

故乡,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到亲切的字眼!故乡的山水大地,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今昔变化,都会给我们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请以“故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因此写作时,我们不会感到缺乏素材,关键是我们怎样选择素材,怎样去占有和运用有关故乡的所见所闻的素材。我们可以写写你故乡的景物风情、人物故事,要以记叙为主,同时要用议论升华你的观点。写抒情文,切不可空抒情,应当与故乡的人、事、物等联系起来。比如赞美故乡,应与故乡的人物和故乡的山、水景色联系起来。

参考题目:故乡的回忆 我看黄梅三十年 游五祖 家乡礼赞 悠悠故乡情

 

 

【例文引路】

 

我的家乡我的爱

八(2) 徐晓兰

星期五放学,妈妈骑电瓶车来接我到乡下的外婆家去。

行驶在宽阔的江堤上,放眼望去,近处。高大的防护林带犹如巍然屹立的绿色长城,绿色的农田菜地仿佛镶嵌连缀的翡翠明珠。白亮亮的那是农民的大棚蔬菜,黄澄澄的,那是丰收的橘子园。远处,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铁塔耸入云霄,再远一点,雄伟的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在蓝天白云之间,隐约可见的高速公路、国道向四面八方伸展。江面上,银光点点,铁甲穿梭,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看到这里,我心旷神怡,一周学习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我禁不住赞叹:小池,好美呀!

听到我的赞叹,感叹道:“兰儿,你是碰上好时代,我小时候就没有你这么享福。”我不禁追问起妈妈的小时候的故事。妈妈说:“你外婆家分路离小池二十来里,就靠脚板走,起码要两个小时。我十五岁才到小池一两回,你信吗?”。我不信,惊奇的问:“没有路吗?怎么不坐车?”“公路也有一条,还叫什么国道,其实不如现在的村级水泥公路,坑坑洼洼,简直是跳舞厅,一天也就几班车,不过我没有坐过,因为穷,没有钱,不敢坐。还不如沿这条大坝走,虽然弯弯曲曲要多绕几里,但舒服一些。”我嘀咕着:“这么穷呀,坐车也没有钱。”妈妈跟我解释:“你别看外婆家现在是楼房,什么电器都有,三十年前,我和你外婆外公舅姨八口人就挤在一个茅屋里,吃都吃不饱,哪有钱坐车。还是后来农村实行生产承包制,分田到户,条件才慢慢好转。”我笑着说:“还是你有眼光,嫁给我爸爸,才脱离苦海进了天堂。”妈妈也笑着说:“其实你爸爸当年也是穷光蛋。结婚也就一件平房,一个十八英寸的彩电,家具你也看到,去年当破烂卖也没有人要。什么太阳能、微波炉想都不敢想都,冰箱摩托都是这几年买的,别看手机现在人人都有,十年前听都没有听说。要不是农村太穷,我当年的大美人才不会嫁给你这个所谓城里的丑爸爸。”我也打趣道:“老妈你就别后悔了,要不是你嫁给老爸,你就不会有我这么个可爱聪明的女儿。”

我们一路说笑着,车子行驶到一个转弯处,妈妈突然停下了话茬,把车子停下来了,下了车,她朝四周望望,好像在寻找一个多年的老朋友,又好像沉思着什么。我说:“妈妈,是不是当年的大美人,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浪漫的故事?”“你就瞎说,兰儿,故事倒有一个,你想听呀!”。我当然想,要妈妈讲给我听。她告诉我这么一个故事:十几年前,有一个女孩子因为穷,虽然成绩很好,但家人没有让她读初中,就拉出来到这个坝上挑坝。十四五岁的年龄,就挑着四五十斤一担的泥巴坝上坝下的奔忙着。后来出嫁了,98年大水,这个姑娘又跟她的丈夫来这个地方垒草包防汛,泥巴坝差点儿垮了……我知道这个故事主人公,就是妈妈。我开玩笑说:“防汛挑坝太有趣了,我怎么就没有机会?”妈妈也笑着说:“你就别痴心妄想了,你这么大丁点儿事都没有做过。现在大坝钢筋水泥造,就是有大水,也不需要人海战役,有的是机械化作业。你要防汛,就等着喂海龙王…..”

突突突……耳边传来一阵机器声,啊,原来是收割机在收割稻子,稻田里金浪滚滚,一派丰收的景象。妈妈告诉我,现在乡下跟城里也没有多大区别,你看,农民的稻子长得多好,亩产上千斤,而以前一年两季也不到千把斤。收割稻子也不需要镰刀,全是用机子。我接着妈妈的话说:“这是现代化,这个水稻是杂交水稻,一个叫袁隆平科学家发明的。政治老师还讲过,现在农民享受许多惠农政策,种田不仅不收税,国家还有补贴,还有…..”“还有你读书也不收钱,是吧?瞧你多幸福。”

真的,我好幸福,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大好时代而幸福,我为自己是小池人而幸福。看家乡的天是那么蓝,地是那么绿。前方波光粼粼,那是农民承包户的鱼塘,水面上大群的鸭子在悠闲的游荡,我似乎听见他们在引吭歌唱,在歌唱着我的家乡,歌唱着美好的生活。

 

【点评】作者以放学回家的行踪为线索,今昔对比,将现实于回忆交织在一起,用笔娴熟,歌颂了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旋律积极。不能不算是一片好的习作。

 

 

老屋的老柏树

 

(下水作文)杨立新

老屋的门外有一棵柏树,终年郁郁葱葱,离地面米把高分叉成两股,各有碗口那么粗,向上艰难的耸立着。有一股还撕裂着,留下巨大的伤痕。淡青色叶子扑展开形成巨大的荫蔽。老柏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栽的。听父亲讲他小时候就有,估计是爷爷栽的吧,这样看来至少有八十年历史。在我记忆里,小时候它就是那样的高大,跟现在的差不多,好像柏树四十年没有长高似的,但它那布满细细皱褶的树皮分明显示着它那沧桑的历史。

老屋20来年没有住人,八八年父母在离老屋不远的地方做了新屋——其时我从师范毕业四年了——我们全家八口人告别了老屋,告别了老柏树。

孩提时家境非常拮据,父母一连生了六个。整天忙着生计,没有时间照顾着我们,任凭我们从小在泥地上滚爬。我们就常在树下玩成一团,捉了苍蝇喂蚂蚁,在树下玩弹子,打飘……有趣的是在柏树上捉麻雀。小时候那灰不溜秋的鸟儿特别多,现在很少看到。柏树枝叶密密匝匝,是麻雀休憩的好床。夏秋的晚上我跟伙伴们杠着梯子拿着电筒,在树上照麻雀。别看麻雀白天伶俐狡猾,晚上电筒光照在它身上,眼睛就眯着,居然呆呆的一动不动。我们几个伙伴支撑着梯子,其中一个人爬上去一伸手就轻易抓到。当然更多的是在茅屋麻雀窝里捉。记得一次伸手在茅屋竹筒里捉,粘糊糊的,以为是麻雀儿,捉出来一看竟然是一只蛇,吓得人半死。也有运气好的时候连鸟带蛋一起收获,美美的饱餐一顿。

最危险的游戏是五六岁时候,我随着一群大孩子打仗。买狗火木桂木细毛等村子里一大群孩子分成了两派,打起群架。是自制弹弓、弓箭相互攻击,后来居然自制木壳枪(一种用针头、橡皮、火药、铁子组合而成)。天天晚上相约“打仗”。我总是跟在大孩子后面赶热闹,口袋里装着许多石块,或躲在墙角或躲在茅子缸袭击对方。有一天晚上突发奇想,就躲在这棵柏树上,看见对方来了,摸着石块朝对方扔去,居然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一个“敌人”的头砸破了。第二天司令还好好奖赏了我——五粒玻璃弹子。后来两派解散了,那是一次一个人头部中了对方的枪子,鲜血淋漓,眼睛差点废了,两户大人也打起来了。告到学校,所有的弹弓、弓箭、木壳枪全被老师缴械了。

现在柏树底下的童年身影都渐渐淡忘了,一个个两鬓斑白了,也各奔东西了。有一个打工受伤成了残疾,有一个跑到国外多年未回,还有一个得病不在人世。前几天回家看见细毛,他行动木讷,说话迟慢,我忽然感到自己是步入中年老态的行列了。

老屋很小,几乎伸手可以摸到屋顶,大热天屋里的热是可想而知。我们就常常聚在老柏树的树荫下歇凉。夕阳西下,母亲就在柏树底下洒些水,然后把竹床搬到树下,我们一家就在下面乘凉。晚上母亲还在树上系上帐子,竹床太小就卸下门板拼一张“床”。全家八口就聚在这张“床”上过夜。不知道为什么我发现树下蚊子比其它地方就是少点,是不是柏树的那股浓浓的清香有驱蚊的作用?现在母亲也永远离开了我。我回老家时候总习惯到老屋看看,看看那棵老柏树。看到老柏树,仿佛看见了母亲在向我微笑,童年的温馨就涌上心头。

老屋住了几代人,周围的其它树都砍的砍死的死,唯有这棵老柏树一直倔强的活着。老屋也多次修理,唯有这颗老柏树独自保持着那份孤傲。童年的伙伴、母亲及村子的老人,渐渐远去人非,唯有这颗老柏树还始终如一屹立着。老屋旁边的人老是要买我家的老屋地基,但我坚持着不卖,因为我知道老屋一去,老柏树也就永远离开了我。

 

【点评】我的这篇下水作文,借助老柏树这一“点”展开回忆,童年的伙伴,慈祥的母亲历历在目。故乡总是与人与事连在一起,回忆故乡,就是回忆故乡的人和事,借此抒发怀念之情。

 

 

【素材库】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度大庾岭》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王维《杂诗三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李清照《菩萨蛮》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司空图《漫书五首》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文题设计】(六)

写一篇游记,要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景物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

参考题目:张家界游记 背起行囊走四方 美丽的三峡

 

【写作指导】

游记写作的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交代清楚游踪

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其路线也可能忽东忽西,来回交叉,重叠反复。但在记叙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楚明晰的顺序,让读者明了你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这样,一方面利于读者了解所写景物的地理位置及特征,另一方面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体印象。

2.要突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不同的风景区,其风景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秀等。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区别、写出神韵,使人能产生神往之情。

3.适当交代有关风景的知识

游记还应适当对所游之地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神往。

4.写出“观感”,融情于景

游记作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让人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所以写作时,要突出作者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作者内心的特殊感受水乳交融,从而更强烈地打动读者。

 

 

【例文引路】

 

登太子山

八(2) 王亦闻

暑假,爸爸单位组织老师到湖南张家界旅游,爸爸也带我去了。天子山是我第二天游览的一处景点。

上山之前,导游就他反反复复的说:上天子山首先要步行上十里,游览十里画廊,之后再登山。天子山台阶有一万多级,比第一天爬的黄石寨还要高四五千级。一席话确实吓倒了一部分同行的游客,竟然有上十个人表示不登了,就到山脚的十里画廊玩玩。也难怪昨天爬黄石寨,就够呛的,一些人大腿隐隐作痛,有一个教师走路还一瘸一拐的,爸爸问我去不去,我知道爸爸是试探我,其实我的腿肚子也酸酸的,但不能让爸爸小瞧我,因为我来张家界之间就向爸爸“三不”了:不掉队,不喊累,不享受。所以爸爸一问,我就信心百倍的说:去,怎么不去!

我们这一群上山的大部队出发了,先坐车来到十里画廊。这里确实是一幅天然的画廊,景色特别美。一路溪流淙淙,沟旁黛峰屏列,人行其间,三步一景,如在画中游。但见岩石一方方、一层层从溪根叠起,一直叠到云雾深处,叠出了许多尊似人似物、似鸟似兽的奇妙造型。其中“孔雀开屏”、“采药老人”、“寿星迎宾”、“猛虎啸天”等,尤为逼真。十里画廊说起来有十里,其实最多六七里,由于景致美,我们走走停停,花费了我们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也耗费了我们不少的体力。

到了天子山山脚,导游就向我们“建议”:坐缆车上山吧,一万多级台阶很累的。我们这支队伍又发生了分裂,一些人纷纷表示要坐缆车。爸爸的眼光望着我,好像是征求我的意见,说实在,我也想坐缆车过过瘾,看到缆车腾云驾雾,我不免动了心,但想起那“三不”,我就咬着牙说:“登山有意思,我喜欢登山。”爸爸笑了,拉着我的手说:“好样的,出发——”

我们这支爬山的队伍已经变成了小部队,大人小孩总共十个,连导游都率领大部队去了。我开始爬在最前面,爸爸说:“爬山要慢慢走,走得太快反而不好。”我不信,偏冲在前面当先锋。爬着爬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可能是冲得太快,我突然感到鼻子有点痒,手一抠,呀,流血了。我吓得不知所措,幸亏爸爸赶上来了,让我仰起头,用瓶子里的矿泉水拍我的后脑勺,很快就止住了。休息了一会儿,爸爸说:“要是不行,我们就下山,改乘缆车上山吧。”我知道这回爸爸是说真话,但我觉得这好像是对我这个伤病号的同情,我可不愿意这种同情,坚定的说:“你平时老教育我不能半途而废,你难道要我做逃兵?”爸爸赞许的说:“儿子,你还真有志气,这回我听你的,上——”

爸爸告诉我,我们是出来游玩的,一边走一边赏景才有情趣,而且可以减轻疲劳。我觉得爸爸的话在理,就慢慢的悠着走,留心起四周的景色。那“天下第一桥”很好看,两座山峰被一条长廊连在一起,形成天然桥洞,吞云吐雾,气势壮观雄奇。桥面宽约两米,长20余米,高达几百米。桥上苍松挺拔,桥边古藤垂挂,桥下深不可测。走在桥上,只见雾气蒸腾,松涛呼啸,石桥好像也颤颤悠悠,晃晃摇摇似的,令人惊心动魄。还有一个叫“神兵聚会”的景点,只见深谷里密密麻麻罗列上百座石峰,活像一群威武雄壮的将士列队听令。

快到山顶有一座贺龙铜像。贺龙铜像高6、7米,你看他身着军大衣,那根曾伴他叱咤风云的大烟斗捍在手中,那匹曾仰天长啸的大白马依偎在膝旁,天风吹衣,目光如炬,整个造型、色彩气韵,就连军大衣上的皱褶都和砂岩大峰林浑然一体,与这里的三千奇峰一道顶天立地,栉雨沐风。爸爸告诉我贺龙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他就出生在天子山一个农民家庭,两把菜刀闹革命。天子山一带曾经是贺龙当年打过游击的地方。我不禁对贺龙元帅又多了分敬仰。

我们不知不觉爬到了山顶,往山下一望,无数山峰尽在眼底,烟雾缭绕处,有的如海螺出水,有的如金龟衔日,有的如长枪刺天,有的如宝塔耸立,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不禁心旷神怡,疲劳顿消。

下山时,又有两名同行的人坚持不了坐缆车去了。爸爸再征求我的意见是不是坐缆车,我爽快的说:“不坐了,走下去。”爸爸高兴的说:“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很快就下山了,比许多坐了缆车的人还快。

这次登山的经历给我感触很深,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我们面对困难,不害怕,不退缩,坚定下去,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点评】本文是一篇以写景记游为主的记叙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及游览的行踪安排材料。一路游来一路情。其中的景物描写尤为生动,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全文详略得当,抒情、叙述、描写有机地结合,难能可贵的是文章蕴含的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发人深省。

 

 

月照松林

在庐山牯牛岭的西山脊背间,有一片密茂松林,林间有一条幽深绵长的松石小径……

皓月当空漫步于静谧幽长的石径,但见月光透过那茂密的松枝,点点滴滴地洒落在弯曲的小径上,如雪似霜,若银赛玉;阵阵清风拂过,松涛轻吟、莺啼蝉鸣,回荡幽谷,宛若哀怨幽长之乐音,令人幽情顿生、遐思连连……。

这一风景胜地即是庐山有名的“月照松林”。

相传,苏东坡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也曾经到此一游,并挥毫题写了“月照松林”和即兴赋诗一首,只不过遗憾的是皆已失传、无一留存,却也为此处景地平添了几分神秘和遐想……。

“庐山会议”期间,周恩来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来到此处,散步徘徊……

总理到此,是为了舒散当时的“政治风云”给他带来的忧思愁情?……

还是冥思苦想如何化解当时的“高层矛盾”、以求“拨云见日”之策?……

亦或是暗自思忖如何在当时的“暴风骤雨”中求得自保、留得“青山在”?……

“月照松林”,予之太多的遐思、太多的猜想,太多的神秘、太多的向往……。

大哥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第二天下午,大哥对大家说:“我们到对面的‘月照松林’去走走?”

“好啊!”我第一个表示赞成,大家也雀跃附和。

在大哥的提议下,我们没有开车,而是追寻总理走过的足迹,徒步从小路上山。我们一行九人在大哥的带领下,兴致高昂地向充满诱惑的“月照松林”进发……

看似不算太高的牯岭西山,可攀登起来却不太容易,特别是我们沿着崎岖的小道走到半山腰、进入茂密的林区、几条小路摆在我们面前时,却让我们无法辨认去“月照松林”的方向了,何去何从也只得凭着感觉了……一路上大家虽然感到有点累,却仍然谈笑风生、左顾右盼地欣赏着沿途美丽的景致,和感受那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不知不觉,当我们沿着一条小径走到尽头时,一丛摩崖巨石呈现在我们眼前,其中一块巨石上面赫然印刻着“月照松林”几个大字!……

环顾四周,但见这里盘岩悬露,纵横叠置,嶙峋怪特,满山脊上下左右全是松树,浩浩瀚瀚,翠影婆娑,姿态各异,争雄挺秀,石壁上有不少文人墨客的题词石刻……

我们攀上摩崖,坐在巨石之上憩息,任凭阵阵清风拂面,放目远眺,极尽牯岭之万千景象,虽然体会和感受不到传说中“月照松林”那皓月当空、银泻林间的优美意境,却另有一番诗情画意的“滋味”涌上心头……

我盘腿闭目,安坐摩崖,静听松涛鸟语,追思古人足迹,默想庐山千古之精彩传奇,遐思绵绵,感慨万千……

即兴做诗一首,以作游忆。

月照松林日间行,别有滋味浮在心。

夕阳斜映林间路,清风拂弄万棵松。

一石一木皆生命,处处尘土尽神灵。

莺啼蝉鸣荡山谷,笑语回应云天中。

松涛吟颂风流客,摩崖印证千古名。

 

【点评】本篇文章其实是游记类的抒情散文,“静听松涛鸟语,追思古人足迹,默想庐山千古之精彩传奇”,形散神聚,收放自如。

 

 

【素材库】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中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他不应科举,不入仕途,遍游名山大川。

万历三十五年徐21岁,辞别母亲和新婚的妻子开始出游。初期旅行以登名山、访胜迹为主,因老母在党,每年春天外出,秋冬计程以归。他“游山川如会知己,探穷凹如掘至宝”,47岁以前,游历了北方的泰山、嵩山、华山、恒山、五台山;南方的黄山、庐山、普陀山、天台山、雁荡山,最远至福建的武夷山。天启四年,因母已届80高龄,打算暂缓远行。母不以为然,特命他陪同母亲作宜兴、句容之游,以示激励。翌年9月母病逝,在家守庐。崇祯元年服丧期毕,乃放志远游。他有感于“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以更多的精力,对地理现象作考察研究。4月,去福建漳州看望好友黄道周。远抵广东罗浮山。崇祯二年,由南转北,人京师,游盘山。崇祯三年,再南游漳州。五年,重游天台山、雁荡山。六年,出南京,再北上京师,游五台山、恒山,又南下三游漳州。他身体健壮,携一杖,一仆被,登山捷如猿。能忍数日饥,逢食即饱,旅泊岩栖,游行无所碍。

崇祯九年,徐霞客年届50。立志考察西南地貌,跋涉“蛮荒”。于九月十九日深夜,辞别亲友,大笑出门,放舟作万里遐征。山中无粮,就吃野菜野果为生;无处投宿,就以山洞树林为家。攀绝壁,涉洪流,探历100多个石灰岩溶洞,认真记载。

徐霞客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又称喀斯特)进行大规模考察,并作详细记录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他横穿云南,对金沙江、澜沧江、丽江等诸水流实地调查勘测,写成《溯江纪源考》和《盘江考》,详细论证长江和盘江的水源,肯定金沙江为长江上源,纠正了儒家经典《禹贡》以岷江为江源之谬。

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及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地区计16个省的无数山川。在旅途中,总要把当天的经历与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有时日行百里,露宿残垣,寄身草莽,仍坚持燃枯草照明,走笔为记。这些游记涉及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文笔优美。经后人编辑成约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文题设计】(七)

半命题作文:

最是动人的

参考题目:可以补充为“爱”、“记忆”、“瞬间”、“一本书”、“笑容”、“泪花”等词语

 

【写作指导】

1、回忆性质的散文,一定要拟定文章的线索

2、回忆性质的散文,一定要注意体现真情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凸现人物情感,展现人物精神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妙用。

3、要精心选材。“珍藏的记忆”这个话题,特别要注意体现“珍藏”。珍藏即珍重地收藏。珍即重视,爱惜。通过对此分析我们明白,“珍藏的记忆”这个话题是要求我们将深深的埋藏在记忆深处,心灵深处的“往事”拿出来,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用心领悟。因此所选材料一定要仔细而精心地筛选。

4、要采用多种表现手法。为了抒发真情,需要调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现方法。这些方法要交互使用,但一定要围绕文章的中心,体现人物中心。

 

 

【例文引路】

 

最是动人的母爱

某日,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辆为旱区送水的车被一头老母牛挡住了。无论主人怎样用鞭子抽打它,它也不肯移动半步。一个押车的小战士不忍心了,冒着被处分的危险为老牛打来了一盆水。于是老牛高昂起头,“哞哞”地叫了几声。远处的一头小牛飞一般地跑了过来,低头吮吸着老牛用生命要来的水。老牛看着小牛喝水,高兴地笑了。等小牛喝完后,老牛才带着小牛转身离开。在场的人眼睛都湿润了,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动的母爱图啊!

看了这个画面,我的心灵被深深地感动了。是啊,在人间,最是动入数母爱!

母亲是我们家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的人。她总是毫无怨言,默默奉献,从不张扬,从不宣传。回想那些逝去的岁月,母爱的大树高大而蓊郁。

自从我不经意地说了我晚自习回家会饿后,后来,每天晚自习回到家里,桌上便会放着一碗泡好的方便面或一个已削好的苹果。

我说要考试了,最近很忙。第二天,就发现换在墙角的袜子和衣服全都被母亲洗好晾在了阳台上。

我说明天不上课,想多睡会儿。第二天早上,母亲就会轻轻地起床,轻轻地去做早饭,轻轻地吃饭,轻轻地离家,给我留下香喷喷的饭菜。

……

母亲总在早晨她起床之后才叫我起床,在晚上她睡之前叮嘱我早点睡觉。她知道我爱吃话梅不喜欢吃糖,她知道我喜欢简单讨厌复杂,她知道我选衣服时喜欢黑色讨厌红色……

下雨时,她会带两把伞来接我,但通常又只打一把伞,是为了能和我靠得近点。回家,我身上滴水不沾,而母亲的背却常常湿透了。

当我滔滔不绝地向她讲述学校的趣事时,她总是笑得特别开心。

不知道哪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把世界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忘了自己的人,往往是母亲。”

谁说不是呢?最是动人数母爱,我会沐浴着母爱的春风春雨,去坚定地走我人生的路。

 

【点评】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正是这样。作者由一个感人的电视画面引发联想,深情回忆,精心剪辑组合了一组动人的母爱画面。把话题演绎得芬芳动人。文章成功之处有四:一、入题自然。文章由一个感人的电视画面切入,深情自然,别开生面。二、真情感人。正是作者在文中倾注了一腔真情,才将母爱的感悟渲染得令人动容。三、精心构思。作者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编织母爱的彩锦,生动地展示了“母爱的大树高大而蓊郁”;结尾议论抒情,卒章揭旨。四、巧用修辞。文章综合运用比喻、排比、引用、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靓丽而有磁性。”

 

 

最是动人的怀念

 

愈是感觉到它的珍贵,便愈是常怀念起它,就如我曾在胡同里的生活。

以前,我家住在一个小胡同里,那胡同儿里有很多人家,而且每家之间都离的很近,当时甚至有些反感的拥挤而喧闹的生活,现在却是我最酸楚的常常的怀念。

早上,每当我还在与周公的女儿约会时,就会被后排早起的人给吵醒“呀!大哥,这么早就出去啊!”“恩,是啊,您起的也挺早啊,这是干什么去啊?”“我这不有点事,出去一下!”就这样的话一早晨能听到好几十遍。

中午,想睡会午觉,补上早晨的损失,可刚刚躺下,后排的人们又开起了茶会,谈的不亦乐乎,小到张三李四,大到国家主席,没有什么不能成为他们的谈资。

晚上,即使已经入睡了,却还能突然被谁一声大嗓门吵醒,可能只是因为不知是谁家的衣服忘了收了,好心的人总是不嫌人烦似的。

半年前,我们搬了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谁都不认识,没有了那些烦人的吵闹声,自然也不用打招呼了,这样过了两个礼拜,心里觉得很美。

但是,心里忽然觉得空落落似的,突然回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说真的,有些声音一旦缺少了,反而倍加显得珍贵了。

比如,谁家电表要是快没钱了,外边就会不止一次的敲窗户提醒你快没钱了,催着你赶快去买电,这种声音对于突然因断电而来不及保存文档的我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每当那家人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就会满院子飘香,当然,东夹一筷子,西夹一筷子,是免不了的,更可贵的是那家人还会大方的把制作方法不厌其烦地絮絮叨叨地教给你,直到确信你也能拥有这套独特的烹饪技术为止,这种絮叨对于贪吃的我的一家人来说是多么的珍贵。

那天,走在路上,忽然,碰上一个以前的邻居,互相寒暄了几句,使我更加怀念以前那个地方了,使我更加地怀念那里的生活了。

其实,动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真诚的向往。真的,无论到了哪里,我们都应该去缔造这和谐的爱的生活!

 

【点评】对中考生来说,“以情感人”博高分其实是最稳妥的写作之道。中考生都是一些十五六岁的孩子,要在考场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写一篇高水平的作文,选择议论文的体裁难免说理不够,甚至有“假大空”之嫌。世上本来就有很多道理说不透、悟不透,十多岁的孩子谈古论今旁征博引实在有些勉为其难——除非这考生确实思想高深目光敏锐,文辞铺锦列绣文笔汪洋恣肆。如果在以情感人的角度上把握得好,就很容易打动阅卷老师们怦然心动,触动他们蛰伏已久的脆弱神经。今天的都市人,不,今天所有的人内心是多么渴望被“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所打动啊!

这篇满分作文选材不错。写的是怀念胡同的生活,文章的题材让我们觉得如此熟悉,如此触动我们的心灵,都让我们觉得意犹未尽,觉得有话要说。这些90后的孩子为我们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点,说出了我们大人内心的话,让我们积淀的情感瞬间迸发。

 

 

【素材库】

现如今,散文是最流行、最易让人接受的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写人、写景、写意,都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经历,用自由的形式、舒缓的笔调写出诗一般的意境,写出小说般的情节。

 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作者也好,读者也罢,他们在接受散文的同时,对散文的选择又有所不同。有人喜欢展示爱情和现实生活美好的散文,有人喜欢描写民族风情和祖国风貌的散文,有人喜欢抚今思昔、追忆往事的回忆性散文。可对我而言,我比较推崇回忆性的散文。

 我认为,回忆性散文既回顾过去又不排斥现实;既给人回忆的欢乐,寄托一种深切的情愫,又让人倍感今天生活的珍贵,即便是留恋往昔的美好,哀怨现实的失落和惆怅,或是对现实的悲哀,也能令人从中感受到一份浓浓的情意,甚至令读者与作者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界线的共鸣。

 从写作上来讲,回忆性散文所写的,多是作者的经历片断和作者对故土乡情、故人往事的情怀。所以,写时作者既不需要找些华丽的辞藻去装饰,也不需要从字面上强加抒情的意味,只如拉家常、讲故事一般缓缓道来。这样让人读起来不觉得晦涩和做作,只要读者慢慢品味作者所写的一人一事或一草一木等,便读出作者的一份浓情。这种情是生活的牧歌,又是心灵的咏叹调。当然,这种情也包容了现实生活的情景在内。因此构成了一种完美的格调。

 这类散文,同龄人特别是有相同经历的人读起来,会情不自禁地把思绪扯回到曾走过的那年那月,再享受一次曾经拥有的欢乐和纯真。当然,由于时代的不同,或者地理位置的差异,很多人都无法亲见或真实感受作者所写的风情景物和优美意境了,但是读者可以根据作者所描绘的,用想象去感受另一种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