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想电子厂好不好:卢志丹 -- 腾讯博客 - 中华楹联——毛泽东鲜为人知的酷爱 - Qzon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36:07

 目前正值中华民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家家写春联,户户贴对子,红纸金字,表期望,传祝福。很难想象,没有春联,能够营造出如此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来。

春联,是中华楹联的一种。楹联,也被人们称作楹帖对联对子联语帖子偶句应对小道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

由于方块汉字的特点,又由于中国诗歌形式美的规律,楹联这种文学体式只能在中国产生。很难设想,西方人能用拼音字母横、坚写出楹联!  

中国的楹联,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译成外文的。即使是译了过去,楹联的神韵、风格和形式也会大大的走样。所以,楹联艺术,是只属于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有的艺术,是地道的国学瑰宝

中国楹联是中国文学中的又一枝奇葩。它熔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于一炉,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陶冶,因此,历来为中国文人和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和广泛应用。上至皇室宫殿,下至百姓蓬户;风雅如学士堂馆,俚俗如穷乡僻壤;喜庆如嫁娶,悲伤如丧葬;名胜古迹处的亭台楼阁,街肆通衢的店铺旅舍,人们都可以看到楹联高挂。或描绘景色,诗情画意;或寓理风物,画龙点睛;或直抒胸臆,忧国忧民……集精荟萃,异彩纷呈,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楹联的文字极讲求对仗工整,声律协调,因文字不能太长,又要有高度的锤炼和概括功力,所以向为人们所爱好。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又是伟大的书法家,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作为楹联圣手,恐怕并非尽人皆知。毛泽东在他毕生的革命生涯中,读过许多楹联,也行有余力的创作过许多楹联。毛泽东一生对楹联的酷爱,不亚于他对旧体诗词的酷爱。

据毛泽东长沙时的同学萧三说:

“1916年夏天,毛泽东同志利用暑假期间,邀同好友蔡和森同志一道,游历湖南几县。他们从长沙动身,各带一把雨伞。伞上缠一条毛巾,脚穿一双草鞋,徒步游历了浏阳、湘阴、岳阳,绕洞庭湖半个圈而返,历时一个多月才回家。他们动身的时候,几乎不带一文钱,但走遍了许多地方。他们的办法是:遇到机关、学校、商店,他们就作一副对联,用红纸写好送去;人们就给他们吃饭,或打发几个钱,天黑了就留他们住宿……善于利用某些旧的形式来作新的事业的毛泽东同志却用这个办法来游历乡土,考察农民生活,了解各处风俗习惯,——这是他这个举动的现实主义的一面,也是主要的一面。” 〖ZS(〗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第48-49页。〖ZS)〗

毛泽东利用作楹联的办法去考察游历,可以想见,他对楹联喜爱之深,所创作的楹联作品之多。

毛泽东对楹联也非常爱读,爱写。此种习惯,他从青年时就养成了。这是和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是相联系,相一致的。解放后,毛泽东的书房里,放着《楹联丛话》、《巧对录》等专门谈楹联的书籍,时常翻看。每到一地,他还有收集和观赏优秀楹联的雅兴。《楹联墨迹大观》等书法碑贴,留下他读后的批注和圈画。

毛泽东每到一地,都很注意观赏和记忆楹联,念念不忘各地的楹联刻迹。

19556月中旬,毛泽东在长沙涨水的湘江中游泳,上岸后,乘车到白鹤泉,边走边和陪同的周世钊等人谈笑着,一直登上矗立在岳麓山高峰的云麓宫,环视云麓宫壁间悬挂的诗词对联,走到宫外的望湘亭,凭栏远眺。回头又问:云麓宫曾悬挂的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的对联和一雨悬江白,孤城隔岸青的诗句怎么不见了?

几十年过去了,毛泽东青年时游历岳麓峰期间的所见所闻,仍记忆犹新,不能忘怀。

19583月,毛泽东首次到成都参加中央工作会议。他曾借阅楹联书十余种,其中有杜甫草堂的对联,还有孙髯的作品昆明大观楼的长联。毛泽东在游社甫草堂时,对杜甫的诗和草堂中的对联的评价亦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主席在大廨前面悬挂对联的地方,用轻微的声音念着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然后说道:是集杜句。当看完下联,主席微笑并指着对联说:好。’”ZS(〗林延年:《毛主席游草堂》(原载《成都日报》),《文汇报》195857日。〖ZS)〗

同时,毛主席还为到会同志挑选了一部分有关四川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印发给大家。其中有……《武侯祠、杜甫草堂全部对联》等。ZS(〗师文宴:《毛主席在成都会议之余》,载《毛泽东同志八十五诞辰纪念文选》,第258页。〖ZS)〗

毛泽东对于国内有些有名的对联他一口气能背下来,比如昆明大观楼那个一百八十字的长对联,他就能背下来。ZS()杨尚昆:《对毛主席的几点回忆》(1986年9月5日),载解放军报社资料组编印的《报刊资料》,1987年6月10日第11期,第5页。〖ZS)〗

举世闻名的昆明大观楼180字的长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楹联是清朝康熙年间孙髯题写的,毛泽东在一本清版的《楹联丛话》中读到它,加了圈点。在下一联的叹滚滚英雄谁在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等句旁,每个字都画着圈。在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等句旁画着曲线,每句末都画着两三个圈。

阮元任云南总督时,对这一长联作了修改,《楹联丛话》也将此收了进来。毛泽东将阮元改过的几处都用着重线标了出来,可见他读时是细心地作了对照的。

在阅读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本《楹联丛话》中,毛泽东又对这一长联和其改动的地方作了圈画、标记,还写下了批注。《楹联丛话》的作者梁章钜说,这一楹联多至一百七十余言,毛泽东在这段话旁批注:一百八十字。梁章钜又认为,此联究未免冗长之讥也,毛泽东在书的天头和行间批注:

“从古未有,别创一格,此评不确。近人康有为于西湖作一联,仿此联而较短,颇可喜。”

毛泽东还凭自己的记忆,在批注中写出康有为楹联的下一联:霸业烟销,雄心止水,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顾何之。

在阮元改过的长联处,毛泽东批注:死对,点金成铁。

在另一本《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载录孙髯的这一楹联处,毛泽东又批注:此阮元改笔,非尽原文。

从这三本书中毛泽东对这幅楹联的圈画、批注可以知道,对这一长联,他至少读过三遍,每读必有圈画、批注,读得认真、仔细,十分欣赏。〖ZS(〗张贻玖:《毛泽东和诗》,第78-80页。〖ZS)〗

有些楹联意境新颖,对仗工整,遣词造句生动口语化,毛泽东读到这些时,经常加以圈点。

《巧对录》上有一则说:

有一个人徘徊溪畔,想到一联:独立小桥,人影不随流水去,很久都想不出下一联来。

该人朋友知道后替他对上: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另外一则:杨柳花飞,平地里滚将春去;对道:梧桐叶落,半空中撇下秋来

还有一则说,有一位教书先生病重,守护他的两个学生在低声商讨说:水如碧玉山如黛,下联应如何对?病中先生听到后说:可对云想衣裳花想容,说罢死去。

毛泽东对这几则都加了圈点,还在天头上画着圈记。

《随园诗话》卷一有一则说:“……‘学然后知不足。可见知足者,皆不学之人,无怪其夜郎自大也。鄂公题甘露寺云: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方子云偶成云:目中自谓空千古;海外谁知有九州毛泽东对此都画了着重线。

民间有些楹联,诙谐风趣,警策透彻。毛泽东对它们也颇喜好。

《随园诗话》卷一中,有一则说:有人征求戏台的对联。一人集唐诗句:此曲只应天上有;斯人莫道世间无。一人集宋诗句:古往今来只如此;淡妆浓抹总相宜。还有的集曲句:把往事,今朝重提起;破工夫,明日早些来。都很贴切,又很幽默。

《随园诗话》卷十二,有一则说:有人和他不带眷属的朋友开玩笑,作了一副楹联:三间无佛殿,一个有毛僧。另有一人,性粗豪,住的房子小,贴了一副门联自嘲: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毛泽东对于此类楹联也圈画不少。

《楹联墨迹大观》中,周梦台用隶书写的读书真是福,饮酒亦须才。毛泽东用红铅笔在天头上画着圈记。

从上述这些圈圈点点,可以想见,毛泽东在阅览这些楹联时,是十分欣赏,十分投入的。也可见毛泽东对楹联这一中国独有的艺术的酷爱。


  
集毛体字虎年春联

 

毛泽东不仅热爱中华的楹联艺术,欣赏玩味古今名联,而且他自己也勤于撰写楹联,堪称当代楹联大家

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郭化若生动地回忆了毛泽东创作楹联的情景:大约是19383月的一个夜晚,听说第二天要开大会,一方面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一方面追悼抗战阵亡将士。……时间已过了半夜,大约到凌晨一时或二时左右,由毛主席办公室又送来新的挽联稿。这是毛主席亲自拟的,不但内容、格式好,写在白宣纸上的毛笔字也分外生动有力。我真惊叹主席精力的充沛,他是愈到夜深,精神就愈旺盛。毛主席自拟的挽联,一副副由通讯员陆续送来,一副比一副更妙。

据此,再一次可知:毛泽东楹联作品之多、之精、之美,其创作精力之旺盛和创作才华之非凡。

在现存的文字资料中,保存下来的毛泽东学生时代和革命战争年代所撰写的楹联非常之多。

1915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第八班同学易咏畦(即易昌陶,湖南衡山人)病逝。校长张干、学监王季范、教员杨昌济等发起,学校于523日开追悼会。师生共送挽诗挽联256副,并编印成册,题为《易君咏畦追悼录》,其中就收有毛泽东的一首挽诗和一副挽联: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济何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ZS(〗《毛泽东早期文稿》,第6页。〖ZS)〗

两年后,1917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又有7名学生先后病逝,进步师生对学校不注重体育课程,连十分钟课间操也不能保证的状况强烈不满。在学友会主持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撰写了一副对联:

为何死了七个同学?

只因不习十分间操!〖ZS(〗见《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第153页。〖ZS)〗

此联对仗工整,明白如话,意在唤起师生记取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沉痛教训。

1917年夏,毛泽东和同学萧瑜(即萧子升)徒步漫游湖南五县。他们来到安化县,拜访学识渊博的劝学所所长夏默安。相见时,为试来人学问深浅,夏先生挥笔写下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半联原对放在桌上。毛泽东看后即书下联:

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夏先生悦然相待,视二人如上宾。

19186月,毛泽东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主事后,曾写一副对联,让学生刻在竹板上,悬挂于礼堂中:

世界是我们的;

做事要大家来。〖ZS(〗见1986年《对联》第2期。〖ZS)〗

这副对联,既符合对仗的规则,又很口语化;既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含义丰富,号召学生们以主人翁的态度,齐心协力创造新世界。

1919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公历105日),毛泽东的母亲文氏不幸病逝。毛泽东闻耗,昼夜兼程回韶山奔丧。在母亲灵前,毛泽东以极其沉痛的心情于撰写了一篇哀恻动人的《祭母文》。同时,写下了两副有名的祭母棂联(即挽联):

其一: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其二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这两副棂联,对仗工整,情感真挚,抒发了对慈母无限的怀念哀悼之情。

19215月,曾先后任长沙县立师范、省立第一师范、天津南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教员的易白沙,只身前赴北京,谋刺北洋军阀政府首脑,未获成功;旋又南下,计划组织军队北伐,亦未如愿。时年35岁的易白沙激愤之下,于农历端阳在广东新会县投海而死,冀此以唤醒民众,噩耗传来,毛泽东挥笔写下一联,以缅挽烈士:

无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愤死,我为民国前途哭;

去年追悼陈公〖ZS(〗陈公,指陈天华。他为抗议日本政府勾结清廷迫害中国进步留日学生,于1905年在日本投海而死。〖ZS)〗,今天追悼易公,其奈长沙后进何。〖ZS(〗引自《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第160页。〖ZS)〗

此联言辞切切,悲愤动人,忧国忧民之心境可鉴。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毛泽东仍保持着撰写楹联的习惯。

192111月,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李立三,受党中央委派,回湖南从事工人运动。他来到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23号找毛泽东。当时毛正在伏案疾书。杨开慧看见他,大声欢迎说:难怪方才喜鹊叫,原来是李兄大驾光临。

毛泽东连忙出迎说:洞庭有归客;李立三随即应对:潇湘逢故人。两人握手相视大笑。〖ZS(〗《民间对联故事》1986年第6期。〖ZS)〗

1928年,江西遂川举行公审土豪劣绅大会,主席台两旁贴着一副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对联:

你当年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

我今日宰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ZS(〗见上海人民出版社《井冈烽火》,转引自《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第162页。〖ZS〗)

19301225日,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红军在江西宁都小布河滩的麻糍石下召开了近万人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大会主席台悬挂着毛泽东书写的一副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ZS(〗据《江西宁都地名志》,转引自《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第164页。〖ZS)〗

此联精炼地概述了红军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也以诗化的语言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1931915日,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在转移途中,遭国民党飞机空袭不幸牺牲。红军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悲痛敬挽道: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ZS(〗《退休生活》1992年第6期。〖ZS)〗

此联较长,每联四句,但上下联句句对仗颇工,既表达了对黄公略牺牲的惋惜哀痛之情,又激励生者为革命继续奋斗,通俗易懂,实为上品。

193831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和追悼抗战中阵亡的烈士,延安举行追悼大会。会前,毛泽东亲自动笔帮助修改大家送来的挽联,使之更符合挽联的格式,并亲自撰写了三副,其中一幅是: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ZS(〗参见张贻玖:《毛泽东和诗》,第82-83页。〖ZS)〗

这副挽联把会议的两个内容巧妙的结合起来,对仗工整,含义深刻,深得同志们的称赞。

1939612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根据蒋介石的秘令,派兵包围新四军设在湖南平江地区的通讯处,惨杀新四军参议涂正坤、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等六人,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平江惨案。延安各界于81日为死难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上,毛泽东致送挽联:

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

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ZS(〗见1938年8月13日《新华日报》。〖ZS)〗

同时发表了《必须制裁反动派》的演讲,严厉谴责了那些投降派、反动派、顽固派在抗战队伍中搞摩擦、闹分裂的卑劣行径。

爱国人士杨十三留美回国后,在河北省工业学院任教授期间,结交爱国革命人士,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策划冀东抗日工作,建树颇多。1938年被推为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是年冬,去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工作。因长期转战,积劳成疾,于1939721日逝世。八路军总部由朱德主持,召开了追悼会。毛泽东敬挽: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ZS(〗据1989年《迁安英烈人物专辑》,转引自《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第169页。〖ZS)〗

19403月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病逝,4月份延安各界举行追悼会,毛泽东撰联: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ZS(〗据1984年4月15日《羊城晚报》。〖ZS)〗

1941811日,与共产党接触,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做了许多有益工作的国民党代表张淮南先生病逝,毛泽东送挽:

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

斯人独憔悴,始病热,继病症,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ZS(〗1941年11月9日《新华日报》。〖ZS)〗

19425月,国民党爱国将领戴安澜将军率二○○师远征缅甸,抗击日寇,不幸中流弹负重伤逝世。消息传来,毛泽东赠挽道: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汤沙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1946年4月8日,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等人,乘同一座飞机飞返延安,因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全部殉难。在延安举行的追悼四·八烈士大会上,中共中央送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一副挽联:

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

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为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ZS()《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第179页。〖ZS〗〗

综上可知,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撰写楹联较多的是怀念战友、友人、英烈的挽联。这是他寄托哀思、鼓舞人民的一种形式。而这些挽联的撰写,又多结合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不仅文词古雅,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性。这是他古为今用,让国学精华为现实革命斗争服务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楹联的产生,如果从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481539)自题其门的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及其妹刘令娴的续作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这一门联算起的话,已有近1500余年的历史了。其间,帝王将相、公卿大夫酷爱作联、评联、赏联者大有人在,试问,又有哪一位能与毛泽东相匹呢?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诗人的毛泽东,他创作的许多楹联必将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成为中华民族楹联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本文改编自畅销书《毛泽东品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