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拍案说法2017:[原创]苏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对华军援考略 - 陆军论坛 - 铁血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12:31

[原创]苏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对华军援考略


  • 文章提交者:铁血老牌潜水员 加贴在 陆军论坛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 苏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对华军援考略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六十周年,因此最近在网上出现了许多关于苏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华军援的讨论。有的人说这些援助对于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不少人持不同意见。和许多网友一样笔者也对朝鲜战争十分感兴趣,因此多方搜集资料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对华军援进行了简要的考证。因笔者不是专业人士,只是业余军事发烧友,所以如果有什么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也欢迎大家指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朝鲜战争前的对华援助

    在解放战争中,苏联曾对解放军进行过有限的军事援助,将他们出兵东北时缴获的部分日军装备(主要是部分轻武器和少量重武器)移交给林彪的东北解放军,这些援助还不是无偿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用农产品折价交换的。这一期间苏联并未向解放军提供苏制武器,在1949年中共已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情况下,苏联才开始转变做法,不过这时已变成两国之间的正常军贸了。

    1949年7月,出于解放台湾的需要,刘少奇秘密访苏时提出购买军用飞机,苏联向中国出售了几百架拉11歼击机。1950年2月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了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购买海空武器,同样是出于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但就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了。


    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对华援助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三天后即占领汉城,朝鲜战争全面爆发。人民军在装甲部队的引导下一路高歌猛进一度将美韩联军包围在洛东江以南釜山地区的狭小范围内,但随着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联合国军全面反扑,一直打到鸭绿江,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反复讨论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尽管在出兵前努力搜集美式武器和弹药(这是中国当时最好的装备)补充即将参战的部队,但既便如此,志愿军的武器装备相比于联合国军仍然太差。美国陆军的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每个步兵师拥有各种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各种炮959门,包括榴弹炮72门、各种直射炮(山炮、野炮、无坐力炮)120门、各种迫击炮160门、高射炮64门、火简筒543具,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含坦克炮)330余门。美军7个师和第8集团军总部(不包括南朝鲜军和其他“联合国军”的),总计有各种火炮6049门,其中榴弹炮568门、高射炮784门。火炮口径大、射程远,具有巨大的火力优势。每师有联络飞机22架,各种汽车3800余辆(其中物资运输车1300余辆),部队全部机械化和摩托化,机动快速;每师有各型无线电机1688部,密码机145部,甚至每个排都有无线电话和有线电话各1部,通信设备和战场侦察手段先进,指挥联络通畅、灵敏。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部队的装备与美军的装备相差无几,土耳其旅的装备相对落后。南朝鲜军武器装备与美军、英军有很大差距,步兵师没有装备坦克,但编有各种火炮392门。

    而则志愿军武器装备十分落后,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并且没有坦克,没有摩托化装备,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也很少。每个军共编有各种火炮520余门(其中第50军和第66军火炮编制更少),包括有直射炮108门、各种迫击炮333门、火简筒81具,没有榴弹炮和高射炮,其中70毫米口径以上火炮190余门。志愿军一个军的火炮还不如美军一个师装备的强,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装备的54%。志愿军第一批入朝6个军,加上志愿军炮兵的火炮在内,共有各种火炮不足3000门(其中)榴弹炮320门、高炮36门),仅相当于美军火炮总数的45%左右。志愿军装备的火炮几乎全部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的装备,火炮陈旧、型号杂、口径小、射程近、弹药不足,多由螺马牵引驮载或由人员肩扛,威力小,机动性能差。志愿军一个军装备无线通信机只有69部,有线电话机375部,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同类装备的5%和34%。各军入朝时只临时配备100辆左右运输汽车。步兵装备的枪支,美制、俄制、德制、日制和旧中国制造的都有,是所谓的“万国”牌武器,只有1/2左右是自动枪支。运输能力弱,在美国空军的轰炸封锁下,运输更为困难,尤其是跟进保障能力低,团以下单位的作战、生活物资均靠步兵携带。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然能够做出出兵的决定,这让苏联十分感动,用主席的讲法是这时才相信中共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1951年二月周恩来与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大将在北京签订了关于苏联向中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的协定,规定以1950年10月19日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为界,此前订货全价付款,此后订货半价付款。随着第五次战役的结束,朝鲜战场进入了相持阶段。5次运动战虽然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志愿军也承受了相当大的损失,急需补充武器装备,这既是出于朝鲜战场的需要也是为了人民军队自身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因此中央决定向苏联购买一部分常规武器装备,同时商请苏联政府给予某些技术转让,以及帮助中国建设新的兵工厂,并使新工厂能及时投入某些统一制式武器装备的生产。经与苏联政府交涉,双方达成协议,由中国派出代表团,前往苏联进行谈判,徐向前被提名为赴苏谈判代表团团长。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购买60个师的武器装备;二是请求苏联援助我国兵工厂的建设,统一步兵武器制式和生产152毫米口径以下各种火炮的技术转让问题。双方商定此次谈判是秘密的,对外不公开。

    5月25日,代表团从北京出发。6月4日上午10时,徐向前一行抵达莫斯科,受到苏联总参谋长什捷缅科大将的热烈欢迎。下午,徐向前率领的代表团到苏军总参谋部,说明代表团的任务,商讨工作日程。苏方对此次谈判十分重视,组成了以什捷缅科大将为首,包括副总参谋长马兰金等人的代表团。双方代表团经过3天紧张的协商,拟定了七项工作程序,具体项目由双方代表团的专家们磋商,重大事项举行高一级的谈判。徐向前初次出访,没有外交工作经验,认为朝鲜战场打得这么激烈,请“老大哥”支援一点武器装备和技术不会有什么困难。没想到这一谈竟用了4个月,直到10月中旬才达成协议。

    在徐向前和什捷缅科的高级谈判中,什捷缅科说:斯大林给苏军总参谋部的任务,是要帮助中国把军队建设好。这个任务,主要由我负责,请徐总长放心,一定会办好。军队编制要适应战争需要,搞得合理才能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我们卫国战争的经验,健全后勤组织及编制步兵、炮兵、坦克、骑兵师团是十分必要的。

    什捷缅科建议:根据朝鲜战场和中国的国情,中国军队师的编制不应一个模式,不要强求一步进入机械化,师属火炮可用汽车牵引,团以下的火炮用骡马牵引和驼载即可,便于随行步兵作战。坦克团必不可少,宁肯少编几个军,也要把师属坦克团编配好。在师进攻和师防御的主要方向,一定要加强坦克,这是机动自由的、快捷的、钢铁的堡垒。

    当徐向前问及军事订货的问题时,什捷缅科回答:我们的运输能力有限,今年还有6个月,只能给你们发运16个师的装备,其余44个师按每年运送三分之一计算,至1954年完成。徐向前提及援建兵工工厂问题时,几次谈判什捷缅科都以外交词令回避,毫无进展。徐向前感到,他率代表团来苏联,总的说来,苏方是友好的,热情的。他们对中国革命胜利只有一年时间,就出兵抗美援朝,表示钦佩,也愿意提供一些军援。但是,他们怕和美国打仗,怕中国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因此办事吞吞吐吐,缩手缩脚,很不痛快。

    徐向前陆续将谈判情况通过中国驻苏大使馆电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并提出如下建议: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第一,能否参照苏方对我军步兵师的编制意见,初步确定我们的编制方案,以便统盘考虑购置装备的问题。

    第二,今年16个师的装备订货,可否根据朝鲜战场的急需,多定些高射武器、战防武器,步兵武器则不定或少定。

    第三,明后年的订货项目应视兵工生产谈判的结果而定。

    原则上我们能生产者不定货;生产不足者根据需要少定货;不能生产又急需者全部定货。

    根据徐向前的建议,6月下旬,毛泽东主席又派高岗来到莫斯科,带来了60个师的装备定货单,由徐向前转交什捷缅科。因朝鲜战场急需的作战物资品种繁多,数量甚大,在徐向前没去苏联前,往往是毛泽东直接致电斯大林来解决这些重大事宜。现在,只得由徐向前出面交涉,弄得苏方颇为头痛。

    当时,苏联也正忙于医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一个牺牲了2000万人的民族,恢复元气很不容易。莫斯科的房舍、街道,仍是战前的,新建筑很少。男人牺牲很多,男女比例为1∶8。旅馆里的招待人员,多为伤残人。斯大林格勒到处是断垣残壁,工厂开工的没几家。人民生活品匮乏,买黑面包都要排长队。而我国当时的宣传只讲苏联如何强大,对人家的困难讲得极少,徐向前来到莫斯科,才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他向毛泽东发电报,反映自己焦急的心情,毛泽东复电:不管怎样,耐心等待,要把技术学到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0月,布尔加宁在莫斯科同时接见金日成、高岗和徐向前。不久,苏方通知徐向前的代表团,原定今年提供16个师的装备订货,减为10个师。其余50个师的装备,从1952年1月算起,每月发运1个半师,到1954年上半年,全部发运中国。徐向前和高岗商议,请高岗出面去找布尔加宁,要求仍维持原计划不变,但没能如愿。10月间,什捷缅科正式答复徐向前:同意转让几种兵工生产的技术资料,帮助中国建设一些军工工厂。至此,双方达成了谈判协议,互相签字交换蓝本,敬酒祝贺。

    截至1954年,苏联最终向中国提供了61个师的装备,其中三个师给了朝鲜人民军,一个师被拆散了分给军事院校当教具。这些师的编制是完全按照当时苏联正规师的装备和人数配备的,即每个师(14963人),分为三个步兵团,一个坦克自行火炮团,一个炮兵团,一个独立高炮营,一个57毫米反坦克炮营。炮兵团装备有122毫米榴弹炮、76毫米加农炮、120毫米重迫击炮各一个营(12门);坦克自行火炮团装备T34坦克24辆,76毫米自行火炮16辆;独立高炮营有37毫米高炮12门;57毫米反坦克炮营编有反坦克炮12门;全市共有步兵武器13938件、炮303门,汽车261辆,特种车84辆,马车517辆,马1136匹。这样的装备水平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除了陆军武器之外,苏联还想中国提供了包括米格15在内的3000多架飞机,武装了年轻的人民空军。

    三、苏援装备的作用和地位

    可以肯定地说苏援武器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人民军队第一次统一了装备制式,告别了万国牌武器,手持制式装备的志愿军战士终于看起来像是正规军而不是游击队。中国空军几乎完全是靠苏联的援助才建立起的,以至于美国远东空军司令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间成为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但是,笔者并不认为中国是靠苏联的援助才打赢联合国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苏援武器的数量上看,志愿军即便装备了全套苏式装备,相比于联合国军仍有很大差距。仅与美军师属压制炮火和志愿军苏械师师属压制炮火来对比,美军一个师有72门榴弹炮,其中M1型155毫米榴弹炮18门,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54门,M1型15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速每分钟4发,炮弹每发重45千克。以最大射速10分钟急促射每门炮可发射1800千克的弹药,18门炮可发射32400千克。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速每分钟10发,弹重15千克,以最大射速10分钟急促射每门炮可发射1500千克弹药,54炮可发射81000千克。合计113400千克弹药;志愿军每个师的12门M-30式122毫米榴弹炮,每炮每分钟最快可发射6发炮弹,每发炮弹重21千克,以最大射速10分钟急促射每门炮可发1260千克弹药,12门总计可发15120千克弹药,76毫米ZIS3加农炮每分钟可发25弹,弹重6.2千克,以最大射速10分钟急促射每门炮可发射1550千克,12门总计18600千克。1938式120毫米迫击炮每发弹重16千克,最大射速每分钟15发,以最大射速10分钟急促射每门炮每门炮可发射2400千克,12门总计28800千克。合计62520千克。美军师属压制炮火对换装后的志愿军仍然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不仅仅是弹药投射量上的优势,在火炮性能上也占有优势。这还不算美军在装甲力量和运输通讯工具上的绝对优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其次,从武器的质量上看,美军装备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性能远远优于志愿军的莫辛纳干步枪,一个是半自动一个是手动。苏军当时已经换装了SKS半自动步枪和AK47突击步枪,但并未提供给中国。志愿军装备的T34/85、IS2坦克也不如美军的M46和M4A3E8,而且苏联给我们的都是二战时用旧的,有的T-34,炮塔上还嵌着德军穿甲弹的弹芯,苏联人索性将它与装甲焊牢,运给我们。苏军装备的T44、T54也没给过我们。装备了苏式武器的志愿军仍然落后于美军,甚至由美军武装起来的南朝鲜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时间问题。众所周之,抗美援朝战争最重要,也是最有决定性的战役是5次运动战,这5次战役奠定了朝鲜的局势,此后双方开始依托坑道阵地转入相持阶段。而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都是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才到的或是发挥作用的,以装甲部队为例:朝鲜爆发后,中共中央于9月26日,主席致函斯大林,请苏联帮助于同年11月末供应各型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486辆,各种卡车、牵引车、油槽车、救护车、修理车、工程车、充电车等2000余辆,3个大、中修理工厂设备,各种武器、弹药、器材、油料等,共19个项目。这是我国首次购买苏联坦克装备的订货。

    1950年11月3日起,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从苏联购买的10个坦克团装备,计:T-34中型坦克300辆,IS-2重型坦克60辆,ISU-122自行火炮40辆,以及苏军10个坦克团的官兵携带全部武器装备陆续来华,分别与坦克第1、第2、第3师各2个团,坦克独 立第1、第2、第3,训练基地练习团进行一对一传授技术。苏军帮助进行了3个月新装备训练,于1951年2月中旬完成装备交接工作后回国。

    1951年2月,华东军区摩托装甲在徐州古山地区组织坦克第2师进行坦克师对既定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实兵演习。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检查坦克第2师换装后,部队的战术水平、专业技能和技术保障等方面经过3个月突击训练的成效。

    同年2月4日,东北军区摩托装甲兵副司令员赵杰、坦克第3师师长孙三带领49名干部组成赴朝鲜先遣组,勘察预定战场地形,了解敌情,为坦克部队入朝作战作准备。3月,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和第一批参战的4个坦克团及2个工兵营、2个高炮营、1个步兵营及1个修理工厂先后入朝,总计4360人,坦克100辆,装甲输送车、特种汽车、牵引车、弹药、油料、零件、给养等共计581车皮。

    1951年6月30日,志愿军战车第1团以T-34坦克和122自行火炮各一辆,在九化里地区对敌纵深炮群试行间接瞄准射击获得成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从上述时间表,可以看出武器装备从申请援助到给予援助再到上战场要经历怎样一个过程。志愿军装甲部队投入战场时已经是1951年6月30日了,最艰苦的运动战阶段已经过去。

    而上面谈到的61个师的装备,从1951年下半年才开始起运,加上部队进行训练和熟悉的时间,这些装备真正发挥作用是在1953年的夏季攻势。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苏联的军事援助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整个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还是由中国人自己扛下来的,苏联后来提供的大批援助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