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landing知乎:江郎多才尽,大器常晚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1:18:32

江郎多才尽,大器常晚成

  

一.

你种了一棵桃树,第二年桃树开花结果了。你是让桃子长大成熟,还是在它很小的时候就把它摘掉呢?

 

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把它摘掉。摘掉小桃树结的果,它就可以更快的成长。等它长足够大了再让它结果,一棵桃树一生的产量就会比第二年开始结果的产量高。

 

有一个成语叫“江郎才尽”,说的是一个南朝有一个叫江淹的人,年少时文采斐然,写出来的诗和文章名扬天下,年纪大了之后却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江郎,都可能有才尽的那一天。所以,“为什么江郎会才尽?怎样才能防止自己江郎才尽?”就成为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与“江郎才尽”相反的是“大器晚成”,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例如:现代遗传学之父摩尔根41岁才开始研究果蝇和遗传学;达尔文发表改变人类巨著《物种起源》时已经50岁了;哈兰. 山德士上校退休之后创办肯德基;姜子牙暮年出山辅佐周文王。

 

江淹“江郎才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例如忙于政务疏于学习,故意掩盖自己的文采以求自保,甚至是老年性痴呆也不一定。然而作为引申意义的“江郎才尽”,其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冲突。“江郎才尽”者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大器晚成”者则为了长期利益而牺牲短期利益。

 

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这个秘诀就是:做重要而正确的事情,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和外界的评价。人类由于寿命有限,天生就是一个目光短浅的物种。不用太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因为他们只能看到现在,看不到将来。而很多外界的评价指标,例如考试成绩、就读的大学、发表的文章等等,也都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这些评价体系无非是制度化的别人的看法而已。

 

什么是短期利益,什么是长远利益?以下两个例子可以说明。

 

对一个中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是短期利益,能考上一个怎样的大学是中期利益,将来的人生是否幸福成功是长期利益。由于上大学以考试成绩为基础,所以中期利益等于短期利益。但是,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却是严重冲突的,因为最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学校不教也不考,这些知识和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洞察力、人际交往能力、远见等。事实上,我们的学校教育在不遗余力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打击学生的独立思想,使学生变得目光短浅。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我们学校教育的失败:在科学上,我们至今无一人获得诺贝尔奖(当然诺贝尔奖只是反映科技水平的一个方面),很少有人做出重大发现。在应用领域,我们还很少有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跨国公司。

 

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上学时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往往表现不如成绩中上的学生,这个现象叫做“第十名现象”。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甚至强迫自己的小孩考试拿第一,所以我一直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长竭尽全力地把自己的小孩培养成庸才?

 

我在北医三院读研时有一次参加医院运动会的1500米赛跑。发令枪响之后,我一马当先,远远地拉开了第二名。第一圈,我一直跑在最前面。当时还有人给我照了相,照片上,我遥遥领先其它人,好不威风。可是,从第二圈开始,我就感到体力不支,于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一个个地超过我。最后,在大约十五名参赛选手中我只拿到第九名的成绩,而且跑完后就呕吐了。我赢在了起点,输在了终点。

 

我们总是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如果人生真是一场马拉松的话,我们一定要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只有输在了起点的人,最终才能赢在终点。所以,我特别推荐郑渊洁的一篇文章《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科研领域,发表多少篇论文,尤其是SCI,或者CNS论文是评价体系重点考察的内容,也是晋升职称的关键。发表论文是短期利益,而做出重要的研究才是长远利益。要做出重要的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需要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一流的研究发表于三流的期刊,其科学意义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唯一不同的是被别人认可的速度会慢一些。当一个科研人员急于发表文章时,他做出重要原创性成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因为跟风始终是快速发表文章,包括顶级文章的最好方法。

 

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美国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与长远发展相冲突,不过录取的时候考试成绩只占一部分。所以美国的教育也有问题,但是比中国要好。美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也有很看重论文的问题,只不过中国更为严重。

 

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不仅存在于教育和科研领域,还存在于其它一切领域。例如经商,偷工减料,不守信用,或许可以一时获得利益,但是从长远看,却会使自己声誉受损,必定不利于长远发展。与人相处,如果斤斤计较,总是占别人的便宜,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友谊和合作的机会。反之,与人为善,信奉“吃亏是福”,从短期来看会吃一些亏,长期来看却会受益无穷。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短期影响和长远影响,都会出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如果只顾短期利益,必然江郎才尽。如果只顾长期利益,可能无法生存。怎样的做法才是合适的呢?或者回到开始的问题:怎样才能防止自己江郎才尽?我的看法是:在维持生存的情况下重点照顾长远利益。或者说,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要“三七开”。

 

“大器晚成”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一定要等到五六十岁才出成果。只要做事情主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就可以称之为“大器晚成”型人才。“大器晚成”型人才会在在某些短视的评价指标上例如考试成绩、奥赛、发表文章的速度上落后于人,但是同样可能在三四十岁做出重要的成就。与“江郎才尽”者不同的是,他们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越到后来,越有后劲。而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成名或者做出重要成就的人,并不一定会江郎才尽,关键看是否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来获取短期利益。本文推崇的是一种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参见我以前的博文《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有些人能够很好的兼顾二者,或者有些人二者都无法兼顾。以上说的只是普遍情况。

 

二.

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冲突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之一。所以,不仅对于个人而言是“江郎多才尽,大器常晚成”,对于集体,甚至国家而言同样如此。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中国和西方的历史来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例如,宋代GDP占世界GDP的一半以上。而反观西方,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都落后于中国。从隋唐开始,中国的朝廷称自己为“天朝”,认为中国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可是为什么西方后来居上,中国逐渐落后了呢?

 

中国的很多做法和西方不同。中国人很勤劳,为了打架或者打仗胜利,就苦练功夫。苦练功夫见效快,实用。西方人不能吃苦耐劳,想走捷径,于是他们发明武器,例如枪支弹药、坦克飞机。发明这些武器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可是一旦投入使用,就是足以抵挡成千上万的武林高手。火药其实是我们发明的,可惜拿去做炮竹烟花了。我们也发明了一些工具,但是被贬为“雕虫小技”一直不受重视。

 

去美国的超市卖厨房用品的地方一看,琳琅满目的都是说不清用途的工具,甚至连搅鸡蛋也要一个专门的工具。而在中国,厨房的工具极为有限。我们都是用自己的手艺去做饭做菜。

 

从短期看,练习手艺见效快,发明工具见效慢,因为工具不是那么好发明的。可是,手艺不能遗传给下一代,下一代的人如果想继承,还得从头开始苦练。而且手艺具有提高的上限,就像人类跑一百米,生理条件决定了几乎不能超过9秒。机器则可以方便为下一代继承并不断改进,具有无限的提高空间。从长期看,工具,包括机器的效率远高于苦练手艺的效率。

 

中国文人的价值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才是最终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都去从政,从短期看很有效。可是西方不同。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研究自然科学上面。从短期来看,效果很差,从长期来看,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我们一直把精力集中于上层建筑,别人则把精力集中于经济基础。

 

勤劳、苦练技艺、忧国忧民的中国一开始领先世界,可是到了现代就“江郎才尽”了。懒惰、发明工具、钻研科学的西方一开始落后,最后却“大器晚成”。这是注重长期利益和还是注重短期利益孰优孰劣的最好证明。

 

如果我们认为现在的国家已经到了老年期,也许可以认为中国江郎才尽,西方大器晚成。可是,人类的历史才刚刚进入婴儿阶段。我们现在落后了,输在了起点,能够在将来赢在终点吗?我希望一千年以后,中国将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