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均力敌的爱情句子:富民惠民: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16:36
时间:2011年10月16日 09时00分   来源:《求是》   作者:马 飚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近年来,广西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把富民惠民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全区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
打牢富民惠民的物质基础,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富足感。经济发展是富民惠民的先决条件,提高收入水平是增强群众幸福感的基础。我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调整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使全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一是坚持走有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力打造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14个千亿元产业,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4个新兴产业,千方百计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一五”时期,广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9.3%。二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保持粮食和“菜篮子”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保持甘蔗、蚕茧、木薯等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加快发展畜禽、蔬菜、水果、草食动物、中药材、非粮生物质能源、优势水产品、花卉等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近年来,广西全力推动旅游、物流、金融、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十一五”时期全区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6.4%和16.2%。四是促进全民创业和充分就业。制定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加快民营经济及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进全民奋发创业。“十一五”期间,全区12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9%,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提高,进一步夯实了富民惠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便利感。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富民惠民的必要条件,也是增强群众幸福感的基本要求。针对基础设施薄弱、配套不完善的情况,我们掀起了交通、水利建设新高潮,努力营造完善、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区新增公路3.95万公里,总里程达到10.3万公里;开工和续建铁路29条,区内建设里程3300公里;开工和续建高速公路39条3400公里;基本实现地级市通高速公路、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乡乡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398平方公里增加到2197平方公里,桥梁、排水、通信、公交等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5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2530万千瓦,广西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基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网改造、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工程,行政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99.55%,20户居民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电话、通广播电视,80%以上的行政村开通互联网,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加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充实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广播影视、体育等社会事业,是富民惠民和提高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条件。我们着眼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了“教育惠民”、“医疗惠民”、“文化惠民”等民生工程,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优先发展教育。积极促进公共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义务教育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边境、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攻坚目标提前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惠及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实施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完善城乡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目前,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地级市全覆盖。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稳步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区解决了66508个村、800万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建成文化信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1.5万个,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艺创作,打造了《印象—刘三姐》、《大地飞歌》等一批著名文化品牌,创作生产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享誉全国的文化艺术精品。四是扶持发展体育事业。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发展竞技体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体质,几年来全区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无忧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顺民意、抒民困、解民忧的关键环节。我们着眼于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社保惠民”、“安居惠民”等工程,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一是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幅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截至2010年底,全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比“十五”末增加997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农民参合率提高到93.1%。今年,要在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40%以上的县。二是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目前,全区有64万城市居民、316万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基本养老金、失业人员每月失业金和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均有所提高。三是做好社会救助。全区33万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全面得到五保救济。每年资助家庭困难学生700余万人,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实现了全覆盖。四是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区改造26.23万户农村居民和华侨农林场危房,16.34万户城镇居民享受廉租住房,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安居梦”。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尊严感。扶贫开发是改善民生、缩小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我们以全区4060个贫困村和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加大资金投入和社会帮扶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我们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和特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抓好贫困村道路、饮水、贫困户茅草房改造等工程,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切实抓好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同时,我们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全面改善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十一五”时期,全区共有114万人脱贫致富,28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4060个贫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均高于全区平均增幅1个百分点以上。我们解决了1063.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消除了贫困农户茅草房,有效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我们还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13.5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安置,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这些措施的出台与实施,使全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农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对生活更有信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舒适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的迫切需要。我们着眼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立足于巩固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优势和品牌,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广西胜利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制糖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8.8%、32.9%提高到60.6%、60%,成为全国第9个、西部第2个县县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省区。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8%,排全国第4位;农村沼气池入户率达到46.4%,居全国第1位。5年来,全区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人民群众节能减排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明显增强。城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65个河流断面检测结果显示,水质达到或优于三类水标准的占96.9%,地表水整体水质优良,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保持稳定,保持了蓝天碧海、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为人民群众营造了更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努力提高群众的安全感。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富民惠民和提高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工作,深入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以及“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大防控”活动,认真做好信访、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建立了日常接访、领导包案、带案下访、回访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大力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应急体系,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大幅下降,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群众听证会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少数民族聚居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巩固发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
目前,尽管我们在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区情还未根本改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在加快结构调整中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坚持把富民惠民和提高群众的幸福感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进一步提高全区人民的富裕程度和幸福感。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