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摄氏度水的密度:如何进行教学质量分析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11:07
六、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1.加强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面对课改的新形势和考试改革的新要求,建立和加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加强教研组建设,推动教师同伴互助。教研组是教师实施同伴互助、交流研讨的最有效载体,尤其要理顺学科教研组与年级备课组之间的关系,认真解决年级之间、学科之间教学脱节问题。将学校的教研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起来,形成模块之间的竞争机制,在竞争中促进工作效益的提高。集体备课是同伴互助最主要的形式,这项制度几乎所有学校都实施了,但落实程度不够,效果差异明显。如何搞好集体备课,可以学习几个县实验中学的做法,特别是灌云实验中学。另一方面要把握有效的研究方法,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校本教研要建立在教学具体问题基础上,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指导思想,走“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行动研究之路。“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值得研究的,且要进一步想方设法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就目前来讲,应主要包括新教材实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学常规的创新、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设计”是指教师发现问题后,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或课题研究方案去寻找和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确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需要教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做指导,而教师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要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在集体氛围中与别人商讨和听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行动”,是指将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行动”不仅意味着按事先的设计方案去执行,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执行事先设计的方案。教师要在课堂上、在实验中,灵活地调整设计方案,使预设方案在改变中更适合问题的解决。“反思”,指回头思考,它指教师和研究合作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需要通过反思找出症结所在,重新设计、行动、反思,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再就是以教后记为突破口,抓好教师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个人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教后记是教师最实用的反思形式。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后记,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大有好处。第一,要写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体会。第二,要写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和好的思维方法。第三,要写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2.创新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行为。 
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仍以一些传统的、粗放的常规管理,束缚教师的思想和行动,严重地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必须大胆创新教学常规,努力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常规。一方面关于作业的改革。要改革现行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变作业布置千篇一律、整齐划一为层次性、适量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降低数量、提高质量。另一方面关于教案的改革。教案的改革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改革的局限性仍较大。这里所说的研究和改革现行教案,就是要使教案真正成为解放教师、指导教学的有效方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是备课结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提倡教案多样化,鼓励教师写个性教案、实用教案。第三方面,改革备课评价办法。改革用检查教案来评价教师备课的方法,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通过对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复备、教后反思、学生评教等情况的考核来评价教师备课情况。要淡化对教案的评价,尤其是定量评价、感性评价。
3、实施培优帮困策略,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
培优帮困、因类施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措施。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对学情了如指掌,从起始年级就建立学生发展和成长档案。在转困方面,要明确目标责任。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定不同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性目标,通过设置选做训练题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培优方面,要在班主任统一协调下,任科教师共同选定对象,发挥集体培育优势。最好不要等到毕业班时才集中培优,平时就要与竞赛辅导和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抽出一定的课时进行培优,真正实现名牌的突破。
4.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
(1)成绩分析,不能只是单纯的看看成绩排排名次,应侧重去研,去思,少找客观理由,多从主观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要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务必完成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的阅读总量(《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感知能力。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作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训练形式上应从命题作文为主变为“定量”“定向”结合,写生活札记;激发学生写随笔的热情,训练学生的生活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
(5)要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然后有针对性地把这些内容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要加强校本研究,抓好备、教、改、辅、考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工作;每堂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课,突出重点,处理好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力争每一堂课学生都有收益。
(6)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体验,关注学生精神领域的成长,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数学:
(1)面向全体,夯实基础。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标下“双基”的含义,教学中应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基本运算等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不盲目训练,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培养。
(2)关注数学教学的本质,合理选择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的运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不同观点、质疑问题等,教师要细心倾听,并引导学生讨论,特别要关注生生交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让同伴听懂,以及理解和听懂同伴表达的数学思想,并鼓励生生之间开展辩论式的讨论。活动中,要关注数学本质,数学活动之后,要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归纳、小结活动中隐含的或发现的数学规律,让学生真正体验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3)注重应用,培养能力。教学中应经常关注社会生活,注重情景设置,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包括问题的设计及呈现方式、活动的设计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充分展现例题教学的思维过程,不搞课堂教学表面的“热闹”,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思维训练,强化创新意识。数学中的推理不仅仅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演绎推理方式,而且包括观察、试验、猜想、探索、调整等合情推理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前者受到了重视,后者仍是数学课堂中亟待加强的环节。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获取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选配或设计一定数量的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还必须让学生阅读和理解数学材料,会用口头和书面形式把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向别人表达,听懂别人的数学见解,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英语:
(1)多管齐下,抓好双基。在日常教学中,课改年级要在抓好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训练的同时传授语言运用和解题的基本技巧,努力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大目标。在做听力训练时,不仅让学生听懂字面意思,更要教给他们一些行之有效的听力理解策略;选择填空这一项通常是基于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而设立的考项,所以在平时还要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可考虑在每单元每课时学完后,给学生精选一点常规性及拔高性题目,让他们在日常的训练中打下扎实的语法和语感基础;词汇是较灵活的项目,要帮助学生确立“单词拼写绝不是单词默写”的观念,要细致观察前后文,最后填入单词的适当形式。但首先要有扎实的词汇基础,所以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天天背,天天默,天天灵活运用的英语单词学习习惯;完成句子和改错是英语语法的集中体现,也是与学生日常的学习基础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细讲、精练此类题目,要鼓励学生平时多思、多问、多对比归纳,最终较彻底地掌握好英语语法体系。
(2)加强阅读指导,拓宽学用渠道,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这两项从来都是学生考试中的弱项,但也是选拔性考试中拉开差距的题目,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量和阅读面,鼓励学生精做一些完型填空题,并自觉主动增加阅读理解量,又要有效利用课文和有关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解题方法的指导,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在踏实的训练中使学生最终习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现行教材给我们留下了比较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如:英语新课程《牛津初中英语》这套教材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话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与此话题相联系的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研究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话题任务,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在学完相关课时每个单元后,可以布置有关的话题,让学生们进行写作尝试,老师及时批改,并进行评批反馈,这样学生在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后,其书面表达能力定会上升到一定层次。
(3)切实领会课标理念,扎实进行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是目前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谁抓好了课改,谁就会赢得当今教育的主动权。各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有效增强教师责任感,科学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经常组织听课、评课,及时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各学校教研组要注重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切实有效地做好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工作,每学期至少搞好1-2次校内或校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各年级集体备课组在平时集体备课时,既要在注重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精选试题、打好双基上下功夫,又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就每种课型进行专题研讨,拿出体现课标理念,符合本校学情的课型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教死书,而应更多地重视学生英语综合知识的拓展及运用能力;不能让学生厌学,要让学生乐学,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灵性的平台、拓展知识面的原野、提高能力的赛场,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各种测试和日常运用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4)面向全体学生,避免两极分化。从成绩分析和表五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市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样的课标,同样的课本,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办学条件下,却产生了令人吃惊的教学效果。即使在10所拥有优质资源的学校之间和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也极不平衡,这必须引起有关领导、有关年级和有关备课组老师的高度重视,尤其要在面向全体学生、搞好分层教学和辅导、避免大面积两极分化现象上下大功夫,搞点深层次的专题研讨活动。
 七、十校联动的主要工作安排
自去年2月份启动“初中十校课改联动共同体”以来,已走过一年。回想当初成立联动体的目标是使十所学校:全方位体现新课程理念,全方位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建设、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以及师资培训等诸方面,均走在全市的前列,让我们这些学校的教师和领导真正踏上课改之路,真正成为全市初中课程改革的领头羊群、示范学校。做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责任共负”。
一年来,我们围绕联动共同体做了不少事情,一是对联动的十所学校进行了统一的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估;二是确定了6所学校为首批《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实验研究基地》,并挂牌;三是依托基地建设申报了5项课题,其中师专附中的《校本培训与学习制度建设的研究》、海州实验中学《八年级开放性测试研究》、灌云实验中学的《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的研究》等三项通过省级鉴定,成为立项课题;四是下发了《初中十校联动活动预案》以及出台了《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实验基地建设指导意见》;五是组织了近10次10所学校课改年级的集体备课活动。
为了进一步使十校联动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促使10校在“联”的基础上真正地“动”起来,促进联动学校自觉主动地发展,我们将对联动10校采取“滚动制”,以三年为一周期,取消活动开展不力、办学业绩不显著的学校共同体的资格,同时,将那些活动开展好、办学业绩优异的初中校吸收到共同体中来。
本学年度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将于2月下旬至3月底对10校进行教学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估,本次活动既是一次评估活动,同时也为10所学校搭建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届时教研室将从各校推荐人员中择优组成评估组。
2.为使10所学校的校长成长和发展为“业务型校长”、“学问型校长”,将于11月份举行10所学校的一把手校长课改论坛活动以及校长课改课展示活动。
3.将由市学科教研员牵头定期开展10所学校课改年级备课组长的集体备课活动,研讨在课改推进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
4.为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各校除定期进行课改的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展评活动外,每所学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将课堂教学向周边兄弟学校开放,发挥优质资源学校的辐射作用。
5.为充分发挥初中十校协作体的示范功能,打造教育发展共同体,构建均衡的教育发展体制,各校要组织骨干教师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智力扶贫等活动,以此带动普通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一个新的跨越,为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6.每个专项实验基地校每学年都要组织或承担一次市级以上的课改专项研究活动,要做到活动前周密计划,活动中安排有序,活动后总结反思,并以书面材料形式上报市、县课改办公室。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建安初级中学教导主任:叶飞跃
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学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准,而教学质量通常又反映在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价之中,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全面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分组分享教学法改革实践,能不能达成“优生更优,差生转化进步”的目的呢?能不能经受考试这一考验呢?这也是所有参与实践的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就连指导新课程改革的专著《新课程教学法》中也多次强调“应该承认,任何教育改革,包括现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会以传统意义上的某种质量的降低为代价。我们甚至可以说,任何改革都会如此。”话虽如此,我们仍然希望在分组分享教学法下的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包括考试成绩的提高,起码不以考试成绩的大幅度滑坡为代价,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那么,我们的实践结果又如何呢?本文从学生发展个案、参与学科竞赛、实验班考试成绩跟踪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对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客观的分析。
 一、学生发展个案分析:这是一个真人真事,为了避免对当事人的一些不良影响,我们以学生A、B代替他们的姓名。学生A、B均是我校前年毕业的学生,他们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考入市某重点中学,A的考试成绩比B还高六分,唯一不同的是,B在我校读书期间,有二年由我校的P老师用分组分享教学法进行教学。升入某重点中学后,他们在同一个班就读,但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A由于无法适应较为独立的高中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后只好转学到某镇高中就读;B却如鱼得水,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到升级试时,成绩已经在高手如云的某重点中学进入前十名!在总结经验时,B深情地说:“我最幸运的是在初中分组分享教学法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由教师包办代替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应试教育和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分组分享教学法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由此可见一般!
二、学科竞赛情况:学科竞赛实际上是各学科尖子生的竞赛,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优生的发展情况。我校去年按规定的比例派出学生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有四位同学获得市二等奖,是本镇获奖人数最多的学校;今年我校按规定派出欧阳家添等十位同学参加全镇的初赛,选拔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的人选,结果我校有五位同学从初赛中胜出,是各比赛学校中最高的胜出比例,在决赛中,我校有二位同学获得全国三等奖,二位同学获得市二等奖,是我镇历年来参赛的最好成绩。
三、实验班考试成绩跟踪与分析:自我们的研究课题正式立项后, 2003学年度的初三级实验班学生只是在这一年才开展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实践实验,就参加了升学考试,而2003学年度的初二级实验班至今已连续两年开展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实践实验,尚未参加升学考试,最近的大考是参加了全市的科研考试,所以,这项分析我们列出两个数据表格如下:
2003学年初三级升学考试物理成绩
类别 实验班 普通班
统计人数 262 391
合格人数 138 199
合格率 52.67% 50.90%
优秀人数 36 45
优秀率 13.74% 11.51%
 
  2003学年初三级升学考试化学成绩
类别 实验班 普通班
统计人数 262 391
合格人数 196 288 
合格率 74.81% 73.66%
优秀人数 109 155
优秀率 41.60% 39.64%
 
 
 
 
 
 
 
2003至2004学年实验班成绩跟踪表
  类别 统计人数 平均分 合格率 优秀率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实验班 213 58.8 53.15% 12.16%
普通班 558 52.97 41.57% 7.65%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实验班 213 65.61 63.10% 27.00%
普通班 558 62.25 58.80% 20.80%
初二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实验班 213 59.93 56.16% 27.40%
普通班 558 55.32 48.53% 19.76%
初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实验班 213 61.9 60.30% 31.05
普通班 558 60.1 56.60% 27.6
初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实验班 213 57.57 55.40% 16.40%
普通班 558 55.71 51.20% 16.10%
初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实验班 213 46.2 30.05% 7.04%
普通班 558 45.13 30.05% 4.29%
初三物理第二学期科研考试 实验班 213 76.03 79.63% 44.23%
普通班 558 63.12 60.25% 30.11%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实验班 213 74.32 78.87% 51.17%
普通班 558 72.20 78.35% 48.30%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实验班 213 77.66 81.02% 60.65%
普通班 558 74.79 77.06% 57.35%
初三化学第二学期科研考试 实验班 213 75.32 72.65% 41.53%
普通班 558 64.46 67.06% 38.21%
从以上两个成绩跟踪表可以看出,开展分组分享教学法实践实验班级的一分两率基本上等于或稍好于普通班的成绩,再分析每一次的考试试卷,均可以发现:1、常规题的得分情况普通班优于实验班;2、创新题型、平时大家都没有练习过的题型、综合表达题型的得分情况则实验班明显优于普通班。这说明实验班由于分享探究的时间较多,反复练习的时间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常规题型的解答准确性,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这显然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以灵活、贴近生活题型为主的科研考试中,实验班的学生的这种优势发挥得尤其明显,而且在考试中发现实验班中的极低分层(40分以下)平均每班有二个,约为4%,远远低于其它班约为15%的比例,也说明在实验班中的学生发展更平衡,更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见,我们开展的分组分享教学法实践基本能达到“优生更优,差生转化进步”的目的,较好地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