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开演唱会的歌星:零吼叫养出100%的好孩子(十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44:59
三、“好朋友式”关系
你爱你的孩子,你喜欢花时间跟他们在一起,你喜欢跟他们在一起时的欢乐,你喜欢那些亲子交心的美好时刻。因为这些情感非常强烈,所以我们很容易就会违背原则,向孩子妥协。身为一名亲子专家,每当我听到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了“好朋友式”的关系时,就会担忧。因为,这种关系对孩子是有害的,而且已经有很多专家证明过这一点了。
这种“好朋友式”关系形成的诱因经常是父母本身没有从他们的双亲身上获得、也没办法从自己的朋友关系中得到某些东西,而产生的补偿心理。
父母们通常意识不到这段心路历程,认为自己只是单纯地爱孩子,只是在做对孩子好的事情而已!他们喜欢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而且非常珍惜那些交心与感动的珍贵时刻。这种亲密关系令人着迷,尤其当孩子年纪越来越大,这些时刻总像昙花一现、稍纵即逝。所有的人都向往,并想紧紧抓住跟孩子共有的那些温情快乐的时刻,甚至是友谊。
不过这种“好朋友式”的教养之道可能会对家庭造成什么影响呢?太过依赖孩子填充感情的空虚的话,父母制订规矩的决心就会被削弱,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有一家之主的地位了。一旦父母开始寻求孩子来填补情感上的需求时,孩子就不再相信父母会始终坚定,也就不再寻求父母的帮助了。从这个观点来看,“好朋友式”的教养显然是有害的。
四、成长中的孩子需要规矩
你应该已经了解,孩子们并没有完全把握他们的空间和你的空间的界限。所以,他们会试图去扩展自己的领土。他们脑袋里第一个想到的不会是要跟别人分享。他们会不断地说“我的”,“我的”,就像《海底总动员》里的那只海鸥一样。当大家必须在五分钟内出发的时候,你儿子就会抓狂,他在玩电动游戏,刚好就是还剩下最后一关就可以救到公主。你女儿也是一样,这时候她还需要再梳几下,才能把头发整理好。其实他们是在争取自己的空间,捍卫自己的领土,试探他们的界限。
我不是在说你应该让他们任性而为,或是允许他们自私自利,完全不予制止。刚好相反,我们有责任给孩子创造空间,并让他们真正拥有。同时这也意味着要让他们知道,什么东西是绝对不属于他们的。
他们一定不会喜欢你设定这些限制,不过争取自己的空间本来就是身心健全发展的一部分。扩展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空间(他们的国土),原本就是他们的职责。
孩子在需要我们为他们订规矩的同时,还极力想要争取更多领土,而父母在设定孩子空间的限制时,还得要尊重他们拥有的自由。这使得教养非常困难,不过教养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这也是获得成长的一个好机会。
心理学博士约翰和琳达·费里尔在他们的著作《好父母做的七件糟糕事》当中,是这样说的:孩子需要而且渴望规矩,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直接提出需求。在薄弱的家庭系统中,他们容易缺乏规拒。当他们习以为常后,就再也不可能把已经到手的权力放掉。这时,父母和孩子会陷入极度的两难,双方都想要被对方喜欢,因为他们都深爱也关心对方,但是双方真的都需要规矩。可以肯定的是,提供规矩绝对不是孩子的职责,而且在下意识里,孩子其实是懂这一点的。换句话说,孩子希望父母会让步,可是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坚持立场。而要处理这个矛盾的局面,父母就要给孩子指令(instruction)。
这个词,是由“入(in)”和“规矩(structure)”构成的,顾名思义就是“把规矩带入”。有了这一层了解后,我们知道给孩子指令,并不是仅仅告诉他们要做什么,我们还必须把规矩带进来。有时候孩子们会抗拒这些规矩,可惜的是,这时候很多的父母就会“吼叫”,不是大发雷霆,就是逃避,要不然就是更大声地把指令重复一次,再不然就是彻底放弃。因为与在面对孩子的违逆时还继续坚持原则相比,吼叫”是比较容易的。
五、制订规矩的好办法
在过去这半个世纪以来,很多社会改革都是以反对阶级制度为目标。举个例子,像20世纪60年代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绝对不要相信任何年过三十的人。”至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汽车保险杆上的贴纸口号“不要相信威权”。很多团体也一直以挑战社会结构来寻求改革。
这些运动有一些已经让社会进步,例如终结了种族隔离,和为女性争取到平等权力等。
可是有些对威权的反抗却过度了,否认了所有阶级制度存在的必要性。有些人认为威权很容易被滥用,干是主张丢弃所有的威权结构。
可是,这根本就是因噎废食。威权很容易被滥用,并不表示就要将所有的威权通通摈弃。完全没有威权,尤其是在孩子的生活上,就跟滥用威权一样可怕。我们不能不假思索地滥用权威,我们需要的是“零吼叫领导”,一种尊重自己角色的领导方式。完全没有威权,尤其是在孩子的生活上,就跟滥用威权一样可怕,我们这里谈的平衡,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过犹不及的东西。当你制订家规的时候,必须保持平衡,这样才能避免走极端。
你可以选用一套过度民主的规矩,没有威权,只靠全体家庭成员的自觉。到最后注定会造成无政府的混乱,每个人都急于宣称自己拥有无限的空间。或者你也可以选用一套过度独裁的规矩,凡事都只能遵循严峻、专制的规定。这种规矩到后来也会造成混乱,成员要不就是百般无奈地顺从,要不就是死命反抗。
为了进一步说明,让我们回来谈谈安排餐位。在无秩序的家庭中,晚餐永远是随时都可以吃的,想吃就吃、拿到什么就吃什么。虽然这种家庭营造出的是一种看似“自由”的气氛,实际上却是毫无章法的,因为每个人的肠胃都会变得紊乱,三餐也变得极不规律。真正危害的其实是家人的亲睦和谐。在过度刻板的家庭结构中,晚餐就不只是强制性的,而且是整个家庭生活的主轴。白昼较长的夏天也不能在外面稍微玩久一点,用餐的座位不允许随意更换,不可以端着餐盘也绝对不可以边吃饭边看电视。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空间得不到尊重,孩子们绝对不可以自由发言,提出异议,或是表达个人好恶。
最常见的是,父母在无秩序与绝对独裁之间来回摆荡,让孩子无所适从。这种家庭会有好几个星期生活毫无规律,然后、当焦虑的父母终于受够了的时候,就会重新开始执行“从现在起”这类严格的规矩。这种焦虑的反应从来就不会让任何人发生改变,只是徒然让父母精疲力竭又深觉不受感激.甚至还会感到绝望。一旦父母没有将焦点放在自己的行为上,而是放在孩子的行为上时,这种事就会发生。他们不再去思考,自己对家人的责任就是成为家人所需要的冷静的主控者。而在威权真空的状态下,得到父母全副注意力的孩子们,最后通常就成了发号施令的人。
我曾经亲眼目睹许多父母竟然容许他们的孩子变成家中的总司令,让我们来看看曼迪这个讨厌吃晚餐的孩子。她讨厌的不只是餐桌上的东西(不过她是真的很不喜欢吃东西),而且还很讨厌跟家人共进晚餐。当母亲要求她坐到餐桌上的时候,曼蒂就会哭闹地拒绝,她坚称自己并不饿。可是在家人吃过晚餐才半个钟头,她就说想吃宵夜。
这个小女孩只有三岁,已经很清楚地知道,要怎样做才能让家人顺自己的意。她有一件很强大的武器,就是她那对惊人的肺。她需要做的就只是尖声大叫,她的家人马上就会俯首听命,然后她就可以免除吃晚餐的“痛苦”。她的父母来找我,是因为他们觉得被她的哭闹绑架了。
他们是被绑架了,不过并不是被她的哭闹他们是被自己因为孩子哭闹所产生的焦虑给套住了。我仔细地听着这位母亲激动的描述。
“她就是不肯上餐桌来!我们真的想放弃了。”
我问道:“如果你们不顺从曼迪,可能会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
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们从来没让她哭闹到她自己放弃。她会又吼又叫.直到我们让步,让她看电视为止。我想我真的没办法忍受这样的场面。”
“所以,你是说,事情最糟的情况,就是一个孩子哭闹几分钟?”
“你不了解。她是真的在尖叫。她只要一大声叫,喉咙就会沙哑三天!”
在我作出回答之前,那位父亲就打断了我们:“等等,那真的有这么糟吗?那真的比我们想教导她却又不断地让步还要糟吗?我是说,我们可以忍受一阵子尖叫,不是吗?”
房间陷入一片沉默。即使是当我们的孩子已经失控的情况下,我们还有让自己冷静下来的能力,这就是制订规矩的最佳之道。惟有我们平静下来,我们才能秉公做出决定,才能作出适当的处分,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
酷爸酷妈要反省的问题
l.当听到“让孩子呆在他们该呆的地方”时,你脑海中出现什么样的景像?
2.为了执行做父母的职权,你的孩子必须多么尊重你?你怎样才能盛得那份尊重?
3.你希望可以建立哪些家庭秩序?有哪些秩序是已经建立并且可以继续下去的?
4.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逃避承担一家之主的职责?
5.你认识的人当中,有谁可以平衡地施展威权,并且尊重重他的孩子?这个人对你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