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算法 流程图:新加坡科技工业园的发展与竞争力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0:11:39
新加坡科技工业园的发展与竞争力研究http://www.ssfcn.com 2007-9-8 21:35:00 内容提要:本文在对裕廊管理局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描述了园区在现代产业布局中的地位以及园区作为宏观制度载体的意义;概括了新加坡园区40年的发展,分析了其在国家--城市层面的战略变化;并从范式转换、组织调整、体制学习、土地竞争力、客户群变化、服务质量以及无形新加坡战略等角度,分析了新加坡园区保持竞争力的诀窍。

关键词:科技工业园  新加坡  竞争力

 40年前,新加坡建立工业园区的初衷是在小范围内完善基础设施,使工业集聚到一起。为了在这个传统的贸易集散地形成产业群,园区是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新加坡也许是世界上最小、但拥有最大比例的工业用地的国家。出于未来政策的考虑,为了在我国的开发建设中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有必要加深对新加坡实践的理解,以便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做出调整。

  一、新加坡科技工业园区的含义

  什么是园区?这个问题有3个层次的答案。对工业而言,园区为其提供了发展、生产和交易的空间,它是全球工业分布中的区域布局。园区是全球化经济活动价值链中特殊的一环,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所做出的经营地选择,这意味着,进入园区就能获得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和其他地域资产(包括靠近市场、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对园区开发者而言,园区是一项具有特殊标准的目标,包含从计划、发展、推动、维护、服务、提升到可持续性的一系列内容。为了实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开发者将采用一系列的政策,如城市规划等,园区是土地配置计划中考虑的因素之一。对政府而言,园区是社会、政治和经济政策的载体,是实现政策目标,特别是发展目标的工具。

  (一)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选择

  从需求方看,园区是产业选择的对象。由于新加坡工业的发展没有传统工业作为基础,政策制定者有两种政策选择,一种方式是引进外来工业,另一种方式是创造本土工业。尽管两种选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政府明显倾向于前者,尤其是在早期阶段。这一选择的含义是,国际性企业在园区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并且做出地理位置决策。它们选择那些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需要的地点,以适应竞争压力。因此,园区的政策应该以支持商业发展为重点,并且培养跨国公司对园区的地区依赖性。其政策语言可以解读为,由于世界上的核心工业和新兴工业集中于世界经济强国,主要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因此园区应该利用特殊的地域资产,主要是低廉的劳动力、原材料的可获得性、市场的准入程度、便利的运输条件及其他要素,成功地将跨国公司从这些国家吸引过来。跨国公司的落户有助于新加坡的经济成长。这项政策在70、80以及90年代初期取得了巨大成功。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经济发展局(EDB)这种制度创新很好地发挥了吸引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作用。经济发展局是一个拥有大量自主权的行销组织,该法定机构是个具有公司结构的销售部门。它们的特征是类似于一个行销公司,在发达国家的各经济中心城市都有代表机构。其中的3项制度安排很有创见并且获得了成功。首先是由销售代表作为基本单位负责项目信息的收集、联络和推销。第二是“一站式服务”制度,被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竞相效仿。这主要是一项构建信任的做法。对于在国外寻找生产地点的公司来说,面临着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一站式服务”是一种文化上的超级创新,一些外国公司早期的经历今天已经成为一种传奇,如德州仪器公司的“50天奇迹”。从公司的运作前景来看,公司开办初期的一些服务与公司成立以后对服务的要求相比微不足道,但却是公司选择生产地点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因素。第三是该组织具有高度自主权。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由经济发展局来解决,只要对跨国公司选址是必要的。它们能决定土地的价格、设施的调整、劳动力的供给以及税收安排。它们甚至能为公司的重要客户核发访问新加坡的落地签证。它们也能安排财务信贷。这项财务决策权后来发展为新加坡发展银行(DBS),可以为合资公司的建立提供种子基金,为跨国公司在建立初期分担风险。

  (二)园区作为一项产品

  为了提供上述地域资产,园区是一项合理的政策选择,是这些地域资产的载体。它们必须提供基础设施,像水、电、蒸汽、天然气、污水处理、公路网、电信和平坦的土地,这些是现代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它们也必须提供设施,包括标准厂房和在建厂房,因为投资者需要尽快投产。对某些工业的特殊需要,它们必须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像为微电子工业提供特殊的气和水、为长价值链产业提供后勤设施,以及为化工产业提供材料通道等。在早期,园区还需要为劳工提供生活设施。
  园区在供给方面有几个主要特征,包括:第一,生产阶段的长周期性。土地的开拓,有时需要搬迁当地的区民,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市政源设施的建设,包括给水厂、发电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二,需求的高度不确定性。因为工业投资深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第三,来自邻近地区的激烈竞争,像台湾、香港、韩国和其他东南亚联盟国家,决定了较高水平的产成品库存水平,这种状况在90年代新加坡园区形成品牌,裕廊化学岛推广的情况下有所改变,但没有完全消除。第四,高度的初始投资要求。上文中提到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巨额投资,而且这些投资的回收期长并存在着不确定性。第五,土地的严重缺乏。这个问题在园区建设的早期就已存在。作为经济发展局的分支机构,国会在1968年6月批准建立了裕廊镇管理局,简称“JTC”。裕廊镇管理局的职能设定为:发展和管理工地、园区、不动产、城镇和其他在新加坡或以外地区能用于工商业发展的地产;为工商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包括为这些地区的工作人员提供舒适安宁的生活工作环境。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的政府体制在中央和地方合二为一,为满足上述要求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制度解决方案。

  (三)园区作为体制的载体

  从宏观方面看,园区可以看作是缩小的社会和经济实体,园区能够享受更有利的制度安排。从社会意义来看,园区是劳动力政策、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的试验区,只要是工业发展所需。从经济角度来看,除了一般的自由贸易和投资环境以外,园区还实施了更为优厚的政策,诸如税收优惠和管理上的便利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工业园:拥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健全稳定的政治环境,高效的公务员队伍,透明的法律系统,强大的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讯网络等。

  二、新加坡科技工业园的基本情况和演变

  (一)基本情况

  新加坡有30多个园区。这些园区承载了7000多个生产厂家,对GDP的直接贡献率是25%,并且雇用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其中裕廊镇管理局扮演了主要开发者的角色。园区遍布全岛,新加坡的55个城市规划区80% 以上拥有工业用地。但主要的园区集中在裕廊的东部和西部、大士、裕廊岛、兀兰、巴耶利岜和樟宜地区。几个商业园区,包括科技园,遍布全岛。这些园区占有了8025公顷的土地。绝大部分园区都提供土地和完毕设施。

  (二)演变过程

  1.提供基础设施阶段(1961~1968)

  作为一个传统上的贸易港,新加坡在工业上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迫使新加坡适应工业化的需要,主要目的是增加就业机会。这项工作是由1961年8月新成立的组织--经济发展局的园区部负责的。园区在那个时期主要是提供基础设施,如水、电、路和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的平整的土地。这么做的理由是,对一个不发达地区而言,园区可以为工业的集聚发展提供场地,然后再提供基础设施以达到节约成本之目的。根据“1961~1964发展规划”,“政府经过有意识的努力,进行工业用地的选址,将各个产业集中到特定的区域内。”当时,任何企业,如来自台湾和香港的玩具、纺织品和衣服的生产厂家,当地的植物油、 蚊香的生产者,以及汽车、收音机和其他电器的组装厂家,都受到欢迎。对新加坡而言,这项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裕廊这个名字标志着大规模生产基地的诞生。

  2.园区的超需求发展阶段(1968~1979)

  由于全球经济的迅速重组和新加坡园区开发能力的提高,从1968年开始,并且持续了几乎整个70年代,新加坡超需求发展了设施建设。1968年6月1日,在经济发展局工业园区部的基础上成立了裕廊镇管理局。新的裕廊镇管理局隶属于财政部。下述原因导致了这些变化。一是市场性质。投资者不是真正的房地产商,它们不是为了转卖而购买土地和设备。必须有成熟的土地和设施来促使投资者下决心在新加坡设厂。二是园区的生产特征。生产花费大量时间,生产周期很长,所以必须有大量的园区设施的存货。财政部的安排保证了快速发展期的财政支持。这个安排快速见效了。发展范围从1967年的101公顷,1年内跃至662公顷。一些重要投资者于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早期进入新加坡园区,并且后来在新加坡形成了新的工业群。这些跨国公司在园区的结构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从经济发展局中派生出裕廊镇管理局是一项明智的制度决策。当出现投资高峰时,工业设施的供不应求是一个潜在危机,会影响园区的生产。裕廊镇管理局职责的更改确保了集中在某些方面做出努力,以及后来专家和知识的积聚。

  3.高科技和资本主导阶段(1980~1990)

  新加坡经济在80年代开始趋于成熟,裕廊镇管理局将发展的重点转向了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工业。这是从1979年起的所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结果。裕廊镇管理局设计了旨在提高生产水平的10年总体规划(1980~1990)。这个规划有特殊的设施要求,包括将南部的岛屿开发成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配售中心、将罗央开发成第一个航空工业中心;以及建设新加坡科技园区以容纳科技开发型企业,都需要特殊的工业设施和协同效应,形成工业发展的升级和再循环。社会生活福利设施和综合设计变得受欢迎。园区的提升成为必然选择。

  4.保持竞争优势和知识主导阶段(1990年以后)

  从90年代开始,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激烈的竞争将园区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科学园、技术园、科学中心纷纷涌现。土地的混合使用概念被接受了。创造性的设计被不断采用。出现了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里程碑。为了提高园区土地的生产力,设计和发展园区的关键方式是将成本效益分析和知识经济的高效率融合在一起。

  (三)园区的类型

  园区的类型非常多样化,主要有以下6种:(1)综合型园区。主要是裕廊东部、大士、实龙岗北部,这里同时汇集着各种类型的工业,相对来说较为成熟。这些园区主要为偏向于为定制设施的工业提供用地。这种情况如今变得稀少,虽然现在仍有几个园区可以获得或租用土地。(2)标准厂房为主的园区。主要用于需要快速投产的工业。宏茂桥、 加基武吉、大士、裕廊西联、亚逸拉惹、海军部、乌美、本茱鲁等地的技术园区就是这种类型。(3)科学园。主要集中了研发型企业和创业初期的高科技企业,这些园区一般在大学附近,其中有3个在菠那维斯达地区。包括:科学园1,占地30公顷,已开发,正准备推出;科学园2,占地20公顷,90%已完成;科学园3,占地15公顷,待开发;科学中心:位于菠那维斯达地区,占地1.8平方公里,有工作--生活--娱乐--学习一体化的居住单元、商业中心、研究机构、运动设备和绿色空间。(4)商业园区。用于接待高科技商务活动。例如,裕廊东部的国际商务园区,占地66公顷樟宜商业园区。(5)后勤园区。如裕廊港口仓库和樟宜后勤园区。(6)特殊园区。用于对设备和厂址有特殊要求的工业。

  三、保持园区竞争力的实践

  过去几十年的园区建设可以用充满了风险和挑战来形容。实际上,目前的园区建设虽然满足了当地进行创新和研发活动的需要,但同样也是一项非常大胆和冒险的政策。就目前而言,原创性的研发活动似乎很难从别的国家移到国内。而创造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又重新回到了园区之中。要解释这种变化仍然十分困难。在过去,园区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给它们提供相关的服务以使它们在园区中不断发展壮大,而当地的相关工业部门只是从事一些支持性的活动。但是现在这种状态发生了变化,价值链也在向前移动,这意味着园区吸引投资方向的改变,更倾向于引进一些创新企业和龙头企业。对新加坡这样一个研发能力较弱但在传统上具有很强的服务能力的小国家,需要在不断试探的过程中对自己重新进行定位,将发展重点放在高附加值的商业服务部门是大势所趋。商业园区便是这种趋势的突出表现。在最近召开的高层商务会议中,大部分与会代表都赞成将发展重点放在服务行业。新加坡在服务业中所具有的优势远远大于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它的力量十分薄弱,遇到了台湾、韩国、中国强有力的挑战。新加坡需要将发展的重点放在服务行业,而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并不具有服务行业的优势,它们在服务业方面成功的纪录非常少。

  (一)范式转变

  在过去的40年中,新加坡园区的发展保持了很强的适应能力,总是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变化是一种常态,因此调整也应是一种常态。在这40年的发展过程中,新加坡主要经历了4种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在60年代建设工业基础设施;70年代的超需求开发;80年代有选择的引入高科技产业;而在90年代主要引进创造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这些变化主要来源于环境的变化,只有具有忧患意识的个体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园区发展中的政策制定者和领导者随时处在悬崖边缘。它们必须对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稍有不慎,就将跌入深渊。

  能够实现这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始终保持一个由受过高等教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组成的领导团队。这支队伍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驱动,具有革新意识和奉献精神。法定机构体制也是园区操作层次的关键安排。这些法定机构平均规模较大,自主能力很强。与园区相关的法定机构数量不多,有助于避免部门间的摩擦,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通过这种特殊的制度安排,不仅保证了范式转变的成功,同时使这种转化很快得到实现。

  (二)调整结构以保持竞争力

  裕廊镇管理局总是处于不断的结构调整之中。最近的一次调整正在进行,称之为公司整合。原来的裕廊镇管理局(JURONG TOWN CORPORATION)现在更名为JTC集团(JTC CORPORATION)。这种整合的目的是为了使裕廊镇管理局能更好的应对新经济,并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这种整合是在新加坡改造传统的法定机构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目标是:通过对法定机构的重新调整,使它们更能够将工作重心放在管理和发展等核心职能上。它们的行为将更加企业化,对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并在吸引、挽留和激励人才方面更具有灵活性。政府的部委和下属法定机构签订合同,明确国家的目标和法定机构的执行情况,包括在通常情况下所能实现的目标以及需要特别努力或者取得重大突破时才能实现的目标。政府的部委将根据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法定机构进行资源的分配。李显龙副总理认为:“这种特殊的安排使法定机构不完全是一种商业性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实体,否则它们将被完全公司化”。但无论怎样,它们也不能算作是政府部门。因此,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将法定机构置于恰当的法规之下,赋予它们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并采用一定的激励方式鼓励它们承担风险,进行创新。从制度上讲,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迅速做出决策,减少信息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使法定机构更加大胆进行决策,并勇于承担风险。改革将给集团的分支机构更多的自主权,并使它们在1年之内成为全资子公司。例如,“腾飞”(Ascendas)的公司组建。

  进行重组的另一个方案是将裕廊镇管理局私有化。为什么这种情况在裕廊镇管理局没有出现,而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等一批法定机构却成功地进行了私有化?答案在于裕廊镇管理局的作用、工业园的必要性以及工业园业务的特点与其他法定机构的差异。目前在新加坡建立园区的模式不是纯粹的房地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政策工具。

  (三)学习及创新

  JTC与其它园区相关机构非常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习并且尊重知识成为这些机构的组织文化。从早期的联合国专家技术支持到后来的特殊产品与服务聚集,进行了大量的学习。最近的一项行动是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内容服务建设。这些知识积累不仅提高了园区的竞争力,同时也增强了创新能力。新加坡园区充满了产生于不同特殊背景下的独创性。这种独创性源于不断的知识积累。近来的“土地混合使用法”这一创新就具有革命意义。

  在新经济中,土地使用的工业概念得到延伸,工业和商业的概念经常混用,它们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在园区中,展示、商住以及商业和工业用房的概念也可以同时使用。一个新的概念“工业白色”(“白色”表示可以在规划分区上与居住同等对待)正在逐渐被使用,实现“工作--生活--学习--娱乐”一体化。新加坡不仅要在工业和商业园区的区域划分上进行创新,同时也要在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服务提供方面有所新意。这不仅需要对园区的管理条例和土地的定价系统进行修改,园区作为全天候的生活和工作地点的新范式也要求对传统的运作范式进行调整。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也需要有新的创意。这些创新可以在新的园区中进行尝试,然后再在老园区的改造中进行实施。

  另一个最新的研发设施是巴耶利岜 iPark.。这是裕廊镇管理局公司的一个实验项目。这个小型园区位于新加坡东部的中心地带,面积大约有15公顷左右。建立这个园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进行研发,而是为电信、电子制造以及通信及传媒行业的厂商提供生产基地。

  (四)保证土地的生产力

  园区最重要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土地的生产力(LAND PRODUCTIVITY)。对于土地缺乏的新加坡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这项指标通常被用于确定园区的市场定位以及园区的升级。增加土地的生产力通常有3种方式,包括有选择性地确定园区的客户群体,租赁合同结束期和更新期进行土地的升级,以及提高容积率和对土地进行一体化和综合化使用。从表6中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医药和电子是以土地生产力计算附加值最高的两个行业。因此这两个行业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园区的首选客户。在“30+30”的制度安排下,园区的开发者可以在租约期满的时候进行土地升级。这实际上是一个客观事实。在总共8000公顷的工业用地中,有5300公顷是由较早的投资者所占用。裕廊镇管理局的统计数字表明,在过去的10年中,每年停止使用裕廊镇管理局土地的公司大约在60家左右,在1998、1999和2000年间,则达到了80家。这不仅为布局的重新调整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使裕廊镇管理局能够对土地进行升级。

  增加园区容积率将大大节约土地,并因此而增加土地生产力。在2001年“土地规划总方案”中,裕廊镇管理局计划将2.5作为新建设施的基本容积率。实际上,裕廊镇管理局中复式厂房、多层厂房以及仓库的容积率已经超过了3.0,这表明更高的容积率也是可行的。目前,新加坡园区容积率是0.42。裕廊镇管理局计划到2040年将容积率提高到2.5。

  (五)客户群

  在知识经济时代,研究开发、教育、科技园、商业园已经逐渐成为园区发展的主旨。公司总部通常将受到园区青睐并成为园区的目标客户。这些客户群主要包括三类公司:一是战略性公司。这类公司通常会将其主要财产、总部以及市场部门置于园区之内。二是技术创新类公司。这些公司通常将其核心产品放在园区之内,并在园区内进行产品技术开发。这样,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将在园区内出现,并能为园区创造利润。三是公司的重要部门。公司将其最复杂的生产程序和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放在园区内,并创造出许多工作机会,园区会因此而获得繁荣。这些包括跨国公司和当地公司在内的以科技为本的客户群在园区的落户,意味着新加坡不再仅仅是一个低交易成本的生产中心,而是公司进行战略运做的长期基地。根据新加坡1998实施的“21世纪产业规划”,预计这类产业在未来10年创造的产值将达到GDP的40%。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建立新的适用的客户评价系统。虽然利用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评价指标对客户的质量进行评估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但这种指标不能说明一切问题,必须采用新的指标,如研发费用占销售和无形资产的比例来评价客户的质量,这在知识经济时代是非常必要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企业经常能获得优惠条件,虽然它们的有形投资并不大。这其中有些企业甚至处于刚起步阶段,但它们可能具有高速发展的潜力。

  (六)高质量服务

  裕廊镇管理局实行了“21世纪的客户服务计划”。这个计划的主旨是通过使客户与裕廊镇管理局的更便捷的商务交往,来为客户节约时间和金钱。这包括: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和通过计算机处理的能迅速做出回复的电话服务中心。设置这些服务中心的目的在于减少官僚主义以及繁冗的文件处理工作。例如,对于厂房设计方案和建设项目的批准,只需要45分钟时间。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之一。园区的专业服务与别的服务一样也需要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可靠的专业支持。

  (七)无形新加坡战略(VIRTUAL UNLIMITED)

  裕廊镇管理局的营业范围已经超出了新加坡。走出国门的战略思路与岛内园区发展战略不同,而更像是一个开发商的商业战略。裕廊国际(或者其新公司Ascendas)现在已经成为了亚洲地区数一数二的园区开发商。它在很多国家都设有经营机构。但扩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落实新加坡发展战略,增强新加坡的竞争力。由于具有港口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新加坡的工业园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总部、研发机构、市场营销中心以及其他具有高附加值的商业部门。新加坡可以协助一家公司将其低成本的制造过程移进新加坡以外的裕廊国际开发的园区之内。无形新加坡战略形成了一个发达的园区网络,空间有限的新加坡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土地资源无限化。裕廊国际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以及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开发园区。
  新加坡的园区区从设立之日起,就是载体型和服务型。目前新加坡已经成为高收入国家。在目前的高成本水平下,新加坡的园区区仍然保持了竞争力。这在国际城市群中是罕见的。在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性制造业基地,以及开发区面临升级改造的今天,其经验值得借鉴。

作者:“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课题组 本报告执笔: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