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高速是否封路:当代教育改革最大的敌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14:27
林 格: 当代教育改革最大的敌人 2011-05-15 20:45:33 林 格 养成教育总课题组 推荐

一、温和、柔韧、深刻的思维

  丘吉尔曾说,我天天讲民主,不要以为我认为民主很好,不,民主非常糟糕,但没有民主会更糟糕。丘吉尔是世界上最会讲话的人,“会讲话”的背后是柔韧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僵化的“二元论”,时下很多“时评家”或者“空头文学家”貌似深刻,其实非此即彼,思维僵化,干扰视听。
  关于思维模式的构建,我比较倾向于从黑格尔提出的理性认识切入,并全面融合东方文明之精髓----悟证方法(如中国较为经典的悟证案例是六祖慧能人人顿悟可为佛),并加以人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调制,进而提炼出稳定的、发展的、完备的思维导图。
  理想的思维模式一定是温和的、柔韧的、深刻的、活化的、通透的、实在的,而不是死板的、暴躁的、偏执的、不讨论的、固守的、灰色的。一切事业的背后其实都是思维模式在起决定性作用,比如教育改革。

二、养成教育课程化

  作为中国教育内涵改革整体解决方案的内容之一,我在全国超过百所中小学,全面展开养成教育课程化实验工作(杰出青少年的9个习惯),其中一个目标就是通过心智发展课程机制和理性运作,以修正学生内心的偏狭,建构学生强大的内心秩序,使其视野将更加开阔,心灵更加自由。这是素质教育的课程创新,也是博雅教育思想的本土化应用。我坚持认为,没有操作系统和评价系统的素质教育是假素质教育。

三、思想的享受(六则)

  (1)老子最美的一句话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不用解释,也不用多余的联想、推演,治世之道简洁、深刻、到位、通透。胡锦涛同志的“不折腾”的为政主张,大概是受了老子的影响。
  (2)李白有一天醉了,信手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尽管多少人才都被埋没,尽管千金散尽了很难再回来,可是,当我们权衡得失或者郁闷无奈时念一遍这两句话,心中就会立即出现阳光,如晨曦照进心间。
  (3)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第一次在刘友林老师的引导下,接触到德国诗人海涅,不过只记住他的一句诗,这句话现在我用来做为现代生命课堂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这句话是:生命不可能从虚假中开出灿烂的花朵。
  (4)人的高贵和尊严一定是由强大而丰富的内心支撑起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有一个很精辟的陈述:很多人需要外界的活动,因为他们没有内心的活动。
  (5)人的智慧来源并非来自死读书,而是来自于善于总结经验,来自于在错误中反思自己,后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大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多么美丽的思想呢,对待错误的态度应从"真诚",到"热爱"再到"反思",便发现自己了,智慧油然而生。
  (6)建立清晰的时间感,是构建世界观的首要前提。马克吐温说,皱纹不过是表示原来有笑容的地方。这就是清晰的时间感。在时间感的基点上再寻找自己所处的空间,就是自己的世界观了。

四、教育的用途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高级人与普通人所拉开的距离,远远超过普通人与猴子之间所拉开的距离。我想,教育的价值就是缩短“高级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启迪每一个人的智慧,完善每一个人的人格。
  哲学家的话虽粗糙,但值得我们从这个角度寻找到教育的做点。

五、当代教育改革最大的敌人

  我们的教育最缺乏什么?不是爱,更不是教育艺术,是温度,是基于人性所需要的精神温度,是让孩子的心灵富足和自豪的精神温度。记得美国作家巴士卡里雅有一句话很享受----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在我看来,冷漠是当代教育改革最大的敌人。
  清华学生投毒案、徐力杀母案、药家鑫、马加爵等等个案不断呈现,更加集中反映了冷漠杀人的反伦理已经成为事实。

六、教育是一种空间哲学

  即使把我关在果壳里,我仍然自认为是无限空间之王。莎士比亚这句话真的让人很享受,同时也给了我们三个人生课题----人所依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什么,是心灵空间么?这个空间的大与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应当给予孩子一个怎样的空间?

七、情绪管理

  很多时候,一些民间的俗语所流露的思想也很享受。比如我早上读到的一句:暴躁之人跳着叫,智慧之人坐着笑。人的情绪的管理是一门大智慧,人都有情绪,情绪若水,但如何管理,找到合适途径把负面情绪宣发或者疏导出去,却成为智与愚之间的界限。
  辛弃疾诗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很有画面感即美感,青山依在,河流不息,那么,我们在哪里呢?一想就觉得妙不可言。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一种归复平常的精神或者情绪形式,与曾国藩的“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具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