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出功公式: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缺陷的重新思考--riko511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42:15

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缺陷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缺陷    情感    发现学习法                                          

建构主义理论的优点已是无可争议并为大家所熟知的但关于其缺陷方面尽管目前对它也有一些讨论笔者认为还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一﹑建构主义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源于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进而发展了自身的认知结构。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两种形式: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顺应则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界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儿童通过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是指儿童能用现有的知觉理解和思维方式去同化新的信息,当现有的知觉理解和思维方式不能同化新的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需要通过同化过程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转换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皮亚杰J.Piaget的上述“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通过科恩伯格(O.Kernber)和斯滕伯格R.J.sternberg等人的进一步研究而发展起来的。它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换句话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情境”: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贯穿于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比如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它既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包括教师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只有通过会话,商讨﹑交流彼此的意见与学习成果,才能共同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它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里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习者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比较适合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二﹑目前对建构主义理论缺陷的基本认识

关于建构主义的缺陷,目前对它的基本认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为:

(一)忽视教师的作用

尽管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并不忽视教师的作用,但更多时候人们都把忽视教师的作用看作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缺陷之一,认为建构主义忽视了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过过程中的作用。

(二)忽视情感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的缺陷很多时候被定位在忽视教师的作用和情感的作用,但关于忽视情感的作用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往往只是泛泛而谈﹑一笔带过,并没有具体展开讨论。而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并不忽视情感的作用,后面我们将详细论述。

(三)片面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忽视实际知识内容的传授

建构主义理论由于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往往忽视实际知识内容的教学和那些常识性的﹑系统性的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等。

三﹑对建构主义理论缺陷的基本认识的质疑与思考

对上述关于建构主义缺陷的基本认识,笔者对片面强调知识结构,忽视实际知识内容的传授这一点较为认同,但对于忽视教师的作用和情感作用方面,前面已经提到,并不以为然。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对忽视教师作用方面的质疑

与传统教育相比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更注重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直接传授者﹑指示者﹑专家和权威,但他们却是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引导者﹑帮助者﹑协作者等。也就是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导为前提的,没有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良好组织没有教师的精心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中“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各个环节的进行只能是盲目的﹑低效的。因此说,建构主义理论并不忽视教师的作用。下面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说明:

1.从成功应用范例方面分析

我们不妨通过一个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成功的教学应用范例,来体会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范例:澳大利亚“门尼·彭兹中心小学”所作的教改试验

试验班为六年级,有30名学生,教师名字叫安德莉亚,当前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首先,安德莉亚鼓励她的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图书馆和Internet上查阅资料以后,其中米彻尔和沙拉两位小朋友合作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这个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以前,教师提醒大家注意观察和分析软件表现的内容及其特点。播放后立即进行讨论。一位学生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4年召开一次。另一位学生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年和1908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1916,1940和1944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有的学生回答,可能是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有的学生则回答发生了战争,有的则更确切地指出1916年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和1944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协商,认为有必要对米彻尔和沙拉开发的多媒体软件作两点补充:①说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对举办奥运会的影响;②对奥运历史初期的几次过渡性(两年一次)奥运会作出特别的解释。这时候有位小朋友提出要把希特勒的照片通过扫描放到时间轴上的1940年这点上,以说明是他发动了二次大战。教师询问全班其他同学:“有无不同意见?”沙拉举起手,高声回答说:“我不同意用希特勒照片,我们应当使用一张能真实反映二次大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照片,以激起人们对希特勒的痛恨”。教师对沙拉的发言表示赞许。(该课例选自何克抗的《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文)

该课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的情境,并以奥运历史或澳大利亚在历次奥运中的成绩等真实性的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然后通过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入深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尽管学生始终是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地位的,但是每一教学环节的进行都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师本身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极大(这一点可以说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类似的成功范例还有很多,我们这里不一一列举。从这些范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建构主义理论并没有被忽视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责任和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2.从理论的应用偏向方面分析

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偏向问题,目前比较普遍的认识有忽视教师的作用﹑忽视对学习目标的分析(即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情景的创设,而忽视了应在此之前进行的对学习目标的分析)等。忽视教师的作用被看作是第一大偏向。这里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忽视教师的作用,如果说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缺陷的话,那么它怎么又会是建构主义的应用偏向呢?既然称其为偏向那就意味着它不是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倡的是建构主义理论不希望出现的或者说是根本不允许的这不正说明把忽视教师的作用看成是建构主义理论本身的缺陷是不恰当的吗?

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之所以会把忽视教师的作用看作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缺陷,一方面在于人们没有真正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教师没能全面地﹑充分地认识到建构主义下自己的责任与作用没有分清到底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偏向问题,还是理论本身的缺陷;另外,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于拿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的“导学”作用与传统教学教师的越俎代庖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做比较,从而得出前者忽视教师作用这一点,而忘记了我们目前针对传统教学所大力进行的教学改革,忘记了教师直接传授作用的减少正是我们的素质教育所期望实现的。

(二)对忽视情感作用方面的质疑

对“情感”一词《新华词典》解释为“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新汉语词典》中对其的解释是“a.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b.感情”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教学中的情感作用既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方面的相互影响更包括学习环境﹑知识本身所引起的学习者的心理反应。目前,很多文章在谈到建构主义中的情感作用时更多的只是把它局限在感情方面,这样是片面的。

“情景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其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利用生动﹑具体﹑直观的形象尽可能地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唤起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情景创设”的目的和意义属于情感作用的范畴。真实情景的创设和模拟,能够有效地给学习者以刺激,引起学习者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很多文章中也指出学习情景的创设能够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学习者的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有效等等。建构主义既然看重“情境创设”,那我们怎么能说它忽视情感的作用呢?重视“情景创设”本身不就是重视情感作用的一种很好的体现吗?从另一方面讲,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人文﹑感情方面的影响,也并非减弱,“协作”﹑“会话”环节中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协商就必然有这方面情感因素的影响。之所以会把忽视情感的作用看成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缺陷,主要是因为该理论经常用于指导网络与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而网络与多媒体这种教学环境,不利于情感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说,真正忽视情感作用的是这种教学环境,而不是建构主义理论本身,建构主义还是看重情感的作用的。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得知建构主义理论本身并不忽视教师的作用和情感的作用。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通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同角色的扮演,对包括情感在内的各种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来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对建构主义理论缺陷的重新定位

建构主义理论最大的优点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提倡学习者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另外,理论中的“协作”学习也有利于学习者团体精神、合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建构主义理论尽管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它自身的缺陷。综合以上论述和分析建构主义理论本身的缺陷应为

(一)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通过情景的创设而顺利实现意义的建构学习者印象较深的往往是那些易于建构或者能够建构的。也就是说,建构主义不利于具体知识内容和常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那些不需建构就能领会,但不讲述出来就不能明白的知识内容的传授。这样学习者通过自身意义建构学到的东西很很大程度上会带有一定的片断性﹑不连贯性,甚至还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因此我们应对建构主义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能够将其同其它理论结合起来共同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二)过于强调发现学习法

建构主义理论经常和奥苏贝尔的理论放在一起讨论。奥苏贝尔理论包括有意义的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三大方面的内容,其中的有意义学习又包括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习两种。奥苏贝尔理论较适合于课堂教学,建构主义理论则更适用于指导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开发。建构主义论者往往批判奥苏贝尔的理论否定发现学习法而笔者认为并非如此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奥苏贝尔理论的三大内容之一而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的两种方式之一,而且针对当时的理论背景,奥苏贝尔只是认为发现学习并不是一种高效的传递学科内容的基本方式而并非完全否定。进一步讲,即便是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想发现学习法也不见得总是高效的。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于去意义建构﹑去发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法对学习者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很多学习者并不能通过它达到有效的学习。更为关键的是,发现学习法很占用时间,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学都是有规定﹑有计划的,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尽管发现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它吸引人的一面,但在具体应用中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不否定它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过分强调它在具体教学中的地位。因此我认为与其说是奥苏贝尔的理论否定发现学习法不如说是建构主义理论本身过于强调发现学习法。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为了使建构主义理论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一方面,我们要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包括其优点和缺陷,避免实际应用的误区和偏向;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全面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并具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才能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具体情况,通过将建构主义理论与其他教育教学理论的合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游刃有余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