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稀硫酸的步骤:动物保定与综合诊断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1:17:49
  第一节 动物的接近与保定
一、动物的接近
(1)接近病畜前,应向畜主了解病畜的性情,有无咬、踢、抵等恶癖,然后以温和的呼声,向病畜发出欲接近信号,再从其前侧方慢慢接近。
(2)接近后,可用手轻轻抚摸病畜的颈侧或臀部,待其安静后,再行检查;对猪,则可在其腹下部用手轻轻搔痒,使其安静或卧下,然后进行检查。
(3)检查时,应将一手放于病畜的肩部或髋结节部,一旦病畜剧烈骚动抵抗时,即可作为支点向对侧推动并迅速离开。
(4)接近病畜时,一般应由畜主在旁进行协助。
二、动物的保定
(一)猪的保定
站立保定先抓住猪耳、猪尾或后肢,然后做进一步保定。亦可在绳的一端做一活套,使绳套自猪的鼻端滑下,套入上颌犬齿后面并勒紧,然后由一人拉紧保定绳或拴于木桩上(图);此时,猪多呈用力后退姿势。此法适用于一般的临床检查、灌药、注射等。
2.提举保定抓住猪的两耳,迅速提举,使猪腹部朝前,同时用膝部夹住其颈胸部。此法用于胃管投药及肌肉注射。
3.网架保定取两根木棒或竹竿(长),按
的宽度,用绳织成网床(图)。将网架放于地上,把猪
至网架上,随即抬起网架,使猪的四肢落入网孔并离开地面即可固定。较小的猪可将其捉住后放于网架上固定。此法可用于一般临床检查、耳静脉注射等。
4.保定架保定将猪放于特制的活动保定架或较适宜的木槽内,使其呈仰卧姿势,或行背位保定。此法可用于前腔静脉注射及腹部手术等(图)。
5.侧卧保定左手抓住猪的右耳,右手抓住右侧膝部前皱褶,并向术者怀内提举放倒,然后使前后肢交叉,用绳在掌跖部拴紧固定。此法可用于大公、母猪去势,腹腔手术,耳静脉、腹腔注射。
6.提举后肢保定两手握住后肢飞节并将其后躯提起,头部朝下,用膝部夹住其背部即可固定。此法可用于直肠脱及阴道脱的整复、腹腔注射以及阴囊和腹股沟疝手术等(图)。
(二)牛的保定
徒手保定用一手握牛角根,另一手提鼻绳、鼻环或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捏住鼻中隔即可固定(图)。此法可用于一般检查、灌药、肌肉及静脉注射。
2.鼻钳保定用鼻钳经鼻孔夹紧鼻中隔,用手握持钳柄加以固定(图)。此法可用于一般检查、灌药、肌肉及静脉注射。
3.两后肢保定取长的粗绳一条,折成等长两段,于跗关节上方将两后肢胫部围住,然后将绳的一端穿过折转处向一侧拉紧(图)。此法可用于恶癖牛的一般检查、静脉注射及乳房、子宫、阴道疾病的治
4.柱栏保定
(1)二柱栏保定将牛牵至二柱栏内,鼻绳系于头侧栏柱,然后缠绕围绳,吊挂胸、腹绳即可固定(图)。此法可用于临床检查、各种注射及颈、腹、蹄等部疾病治疗。
(2)四柱栏保定将牛牵入四柱栏内,上好前后保定绳即可保定,必要时可加上背带和腹带(图)。

5倒卧保定
(1)背腰缠绕倒牛法在绳的一端做一个较大的活绳圈,套在两个角根部,将绳沿非卧侧颈部外面和躯干上部向后牵引,在肩胛骨后角处环胸绕一圈做成第一绳套,继而向后引至肷部,再环腹一周做成第二套。
由两人慢慢向后拉绳的游离端,由另一人把持牛角,使牛头向下倾斜,牛即可蜷腿而慢慢倒下。
牛倒卧后,一要固定好头部,二不能放松绳端,否则牛易站起。一般情况下,不需捆绑四肢,必要时再行固定(图
)。
(2)拉提前肢倒牛法取约长的圆绳一条,折成长、短两段,于折转处做一套结并套于左前肢系部,将短绳一端经胸下至右侧并绕过背部再返回左侧,由一人拉绳;另将长绳引至左髋结节前方并经腰部返回缠一周,打半结,再引向后方,由二人牵引。令牛向前走一步,正当其抬举左前肢的瞬间,三人同时用力拉紧绳索,牛即先跪下而后倒卧;一人迅速固定牛头,一人固定牛的后躯,一人迅速将缠在腰部的绳套向后拉并使其滑到两后肢的跖部而拉紧之,最后将两后肢与前肢捆扎在一起(图)。
牛倒卧保定,主要用于去势及其他外科手术。
(三)羊的保定
1.站立保定两手握住羊的两角,骑跨羊身,以大腿内侧夹持羊两侧胸壁即可保定。可用于临床检查或治疗(图)。
2.倒卧保定保定者俯身从对侧一手抓住两前肢系部或抓一前肢臂部,另一手抓住腹肋部膝襞处扳倒羊体,然后改抓两后肢系部,前后一起按住即可。可用于治疗或简单手术(图)。
(四)犬的保定
1.扎口保定用绷带在犬的上下颌缠绕两圈后收紧,交叉绕于颈项部打结,以固定犬嘴不得张开(图)。此法用于一般检查。
2.犬横卧保定先将犬作扎口保定,然后两手分别握住犬两前肢的腕部和两后肢的跖部,将犬提起横卧在平台上,以右臂压住犬的颈部,即可保定。可用于临床检查和治疗(五)猫的保定
1.抓猫法抓猫前轻摸猫的脑门或抚摸猫的背部以消除敌意,然后用右手抓起猫颈部或背部皮肤,迅速用左手或左小臂抱猫,同时用右手抚摸其头部,这样既方便又安全;如果捕捉小猫,只需用一只手轻抓颈部或腹背部即可。
2.猫袋保定法猫袋可用人造革或粗帆布缝制而成。布的两侧缝上拉锁,将猫装进去后,拉上拉锁,便成筒状;布的前端装一根能抽紧及放松的带子,把猫装入猫袋后先拉上拉锁、再抽紧袋口的颈部,此时拉住露出的猫的后肢可测量猫的体温,也可进行灌肠、注射等治疗措施。
(六)马的保定
1.耳夹子保定一手抓住马耳,另一手将耳夹子放于耳根部用力夹紧。此法可用于一般检查和治疗。
鼻捻保定将鼻捻子绳套套于上唇上,并迅速向一方捻转把柄,直至拧紧为止(图)。此法可用于一般检查和治疗。
3.柱栏内保定
(1)二柱栏内保定将马牵至柱栏左侧,缰绳系于横梁前端的铁环上,用另一绳将颈部系于前柱上,最后缠绕围绳及吊挂胸、腹绳(图)。此法可用于临床检查、检蹄、装蹄等。
(2)四柱栏内保定四柱栏较六柱栏少两个门柱,但前柱上方各向前外方突出并弯下

 

 

 

 

                       第二节  临床诊断的方法与程序
一、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一)问诊
方法在检查病畜前,向畜主或饲养、管理人员调查、了解病畜或畜群发病情况。
2.内容
(1)现病史了解发病时间、地点、发病数量、病后表现、对发病原因的估计、病的经过及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与效果等。
(2)既往病史了解病畜或畜群过去的患病情况。当有群发现象时,更要详细调查、了解当地疫病流行、防疫、检疫情况等。
(3)饲养、管理、使役情况了解饲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配方、加工情况,饲喂制度,畜舍卫生及环境条件,使役情况及生产性能等。
3.注意事项
(1)语言要通俗,态度要和蔼,以便取得畜主的很好配合。
(2)在问诊内容上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搜集情况。
(3)对问诊所得资料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应结合现症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诊断的线索。
(二)视诊
视诊是用肉眼直接观察被检动物的状态和从畜群中发现病畜的有效方法。
1.方法视诊时先不要靠近病畜,也不宜保定,应尽量使动物取自然姿势。先观察全貌,然后由前向后、从左到右,边走边看,观察病畜的头、颈、胸、腹、脊柱、四肢、尾、肛门及会阴部,并对照观察两侧胸、腹部及臂部的状态和对称性。最后可进行牵遛,观察运步状态。
观察畜群,从中发现精神沉郁、离群呆立、饮食异常、腹泻、咳嗽、喘息及被毛粗乱无光、消瘦衰弱的病畜。
2.应用范围用于对整体状态、被毛皮肤状态、可视黏膜状态、某些生理活动状态(如采食、咀嚼、吞咽、反刍及呼吸动作等)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的物理性状的观察等。
3.注意事项
(1)视诊最好在自然光照的宽敞场所进行。
(2)对初来的门诊病畜,应稍经休息,待呼吸平稳后再行观察。
(三)触诊
触诊是利用手对畜体被检部组织、器官进行触压和感觉,以判断其病理变化。
1.方法及应用范围
(1)浅表触诊法用手轻压或触摸被检部位,以确定从体表可以感觉到的变化。如体表温度、湿度、局部炎症、肿胀性质,检查心脏的搏动、脉搏,检查肌肉、
   是否积液及牛羊胃肠内容物的性质等。
2.触感
(1)捏粉样感如压面团样,指压留痕,除去压迫后慢慢复平,为组织中发生浆液性浸润。常见于皮下水肿。
(2)波动感柔软而有弹性,有波动感,为组织间积聚有液体。常见于血肿、淋巴外渗、脓肿等。
(3)坚实感感觉坚实致密,硬度如肝。见于组织发生细胞浸润或结缔组织增生。
(4)硬固感感觉坚硬如骨。见于骨瘤等。
(5)气肿感感觉柔软而稍有弹性,同时可听到捻发音。表示组织内含有气体,见于皮下气肿、气肿疽等。
3.注意事项
(1)注意人畜安全,必要时应进行保定。
(2)触诊时宜先健区后病部,先轻后重,并注意与对应部或健区进行对比。
(四)即诊
叩诊就是用手指或叩诊器敲打被检部位,并根据所产生的声音的性质链推断其病理变化的一种检查方法。
1.方法
(1)直接叩诊法是用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被检部位。
(2)间接叩诊法
指指叩诊法:将左手中指平放于被检部位,用右手中指或食指的第二指关节处呈屈曲,并以腕力垂直叩击平放于体表手指的第二指节处(图)。
锤板叩诊法:用叩诊锤和叩诊板进行叩诊。左手持叩诊板,平放于被检部位,右手持叩诊锤,以腕力垂直叩击叩诊板次,以听取其声音。
2.应用范围
(1)直接叩诊主要用于检查副鼻窦、喉囊及马属动物的盲肠和反刍兽的瘤胃,以判断其内容物的性状、含气量及紧张度。
(2)间接叩诊主要用于检查肺脏、心脏及胸腔的病变;也可以检查肝、脾的大小和位置,以及靠近腹壁的较大肠管内容物性状。
3.叩诊音
(1)清音叩击具有弹性和含气组织器官时产生的宏大而清晰的音响。如叩诊正常肺区中部所产生的声音。
(2)浊音(实音)叩击柔软致密及不含气组织器官时所产生的弱小而钝浊的音响。如叩诊臀部肌肉时所产生的声音。
(3)半浊音是介于清音与浊音之间的一种过
(4)鼓音叩诊含气较多的马盲肠或反刍兽瘤胃时所产生的声音。
注意事项
(1)叩诊宜在安静环境,最好在室内进行。
(2)间接叩诊时手指或叩诊板必须与体表紧贴,每点连续叩击次后再行移位。
(3)叩诊用力要适宜,一般对深在器官用强叩诊,浅表器官用轻叩诊。
(4)如发现异常叩诊音时,则应左右或与健康部对照叩诊。
(五)听诊
听诊是听取病畜某些器官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声音,借以判断其病理变化。
方法
(1)直接听诊是在听诊部位放置一块听诊布,然后将耳直接贴于动物被检部位进行听诊。
(2)间接听诊是借助听诊器听诊。
2.应用范围
(1)听心音。
(2)听喉、气管及肺泡呼吸音及胸膜的病理性音响。
(3)听胃肠的蠕动音。
3.注意事项
(1)听诊应在安静环境,最好在室内进行。
(2)听诊时应注意区别动物被毛的摩擦音和肌肉的震颤音。
(六)嗅诊
嗅诊是嗅闻排泄物、分泌物、呼出气味及口腔气味,从而判断病变性质的一种检查方法。
应用范围
(1)肺坏疽时,鼻液带有腐败性恶臭。
(2)胃肠炎时,粪便腥臭或恶臭,口腔气味腐臭难闻。
(3)牛酮血病时,呼出气体有酮体气味。
(4)厌气菌感染时,可闻尸臭气味。
二、临床检查程序
为了全面而系统地搜集病畜的症状,并通过科学的分析而做出正确诊断,临床检查工作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按一定程序进行。
病畜登记病畜登记就是系统地记录就诊动物的一般情况和特征,以便识别,同时也可为诊疗工作提供某些参考性条件。
登记内容: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个体特征(如畜名、畜号、毛色、烙印等),以及畜主姓名、住址、单位等。
病史调查通过问诊了解现病史和既往病史,必要时尚需深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现症检查现症检查包括一般检查、系统检查及根据需要而选用的实验室检验或特殊检查。
最后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建立初步诊断,并拟定治疗方案,通过治疗进一步验证诊断

               第三节  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是对病畜进行临床检查的初步阶段。通过检查可以了解病畜全身基本状况,并可发现疾病的某些重要症状,为系统检查提供依据。
一、全身状态的观察
(一)精神状态
主要观察动物的神态、行为、面部表情和眼耳活动。
兴奋状态轻者惊恐不安、竖耳刨地;重者前冲后撞、狂躁不驯、挣扎脱缰,甚至攻击人畜。
主要见于脑病和某些中毒。如啃咬自身或物体,甚至有攻击行为时,应注意狂犬病。
2.抑制状态表现为耳耷拉,头低下,眼半闭;行动迟缓,反应迟钝;重者嗜睡,甚至昏迷。
鸡则羽毛蓬松、垂头缩颈、两翅下垂、闭眼呆立。
主要见于热性病、重症病畜及某些脑病与中毒。
(二)营养
1.营养良好肌肉丰满、结合匀称、骨不显露、被毛有光泽、精神旺盛。
2.营养不良动物消瘦、毛焦肷吊、皮肤松弛、骨骼表露。见于消化不良、长期腹泻、代谢障碍和某些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如结核、鼻疽及肝片吸虫病等)。
(三)姿势与步态
正常姿势健康动物姿态自然,不同种类动物各有特点。
猪食后喜卧,生人接触时即迅速起立;牛站立时常低头,食后四肢集于腹下而伏卧,起立时先起后肢;马站立时轮流休息后肢,偶尔卧下,但听到吆喝声立即起立。
2异常姿势
(1)全身僵硬表现为头颈平伸,肢体僵硬,尾根举起,呈木马样姿势。可见于破伤风。
(2)异常站立病马两前肢交叉站立而长时间不变,提示脑室积水;鸡两腿前后叉开,呈劈叉姿势,提示马立克氏病;病畜单肢悬空或不敢负重,提示肢蹄疼痛;两前肢后踏、两后肢前伸或四肢集于腹下,提示蹄叶炎。
(3)站立不稳躯体歪斜,倚柱靠壁而站立,可见于脑病或中毒;鸡扭头曲颈,可见于鸡新城疫、维生素缺乏或呋喃类药物中毒。
(4)骚动不安马(骡)可表现为前肢刨地,回顾腹部;牛可见后肢踢腹、拧腰,多是腹痛表现。
(5)异常躺卧病畜躺卧不能站立,常见于乳牛生产瘫痪、佝偻病、仔猪低血糖病等;后躯瘫痪呈犬坐姿势,见于脊髓损伤、马肌红蛋白尿病等。
(6)步态异常病畜呈现跛行,多为四肢疾病表现;步态不稳,运步不协调,多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中毒、垂危病畜二、被毛和皮肤的检查
(一)鼻盘、鼻镜及鸡冠的检查
1.正常状态健康牛、猪的鼻镜、鼻盘湿润,并附有少许水珠,触之有凉感。
鸡冠和肉髯为鲜红色。
2.病理变化猪鼻盘干燥,常见于发热性疾病;牛鼻镜干燥甚至龟裂,多见于发热性疾病、前胃弛缓、瓣胃阻塞。
鸡冠和肉髯呈蓝紫色,常见于鸡新城疫;颜色变淡多为营养不良和贫血的表现;出现泡疹,见于鸡痘。(二)被毛的检查
1.正常状态健康动物的被毛平顺而富有光泽,每年春、秋季脱换新毛。
2.病理变化被毛蓬松粗乱、失去光泽、易脱落,多是营养不良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表现。
局部被毛脱落,多见于湿疹、疥癣等皮肤病。
检查被毛时,还应注意被毛污染情况。当病畜下痢时,肛门附近、尾及后肢可被粪便污染。马(骡)腹痛时,由于起卧,被毛被泥土污染。
(三)皮肤的检查
通过视诊和触诊进行检查,注意其颜色、温度、湿度、弹性及疹泡等病变。
颜色白色皮肤动物颜色变化明显。猪皮肤上出现小点状出血(指压不褪色),多见于败血性疾病,如猪瘟;出现较大的红色充血性疹块(指压褪色),见于疹块型猪丹毒;皮肤呈青白或蓝紫色,见于猪亚硝酸盐中毒;仔猪耳尖、鼻盘发绀,见于仔猪副伤寒。
2.温度检查皮温,宜用手背触诊。马可触摸耳根、颈部及四肢;牛、羊可检查鼻镜(正常时发凉)、角根(正常时有温感)、胸侧及四肢;猪可检查耳及鼻端;禽类可检查肉髯。
全身皮温增高,常见于发热性疾病,如猪瘟、猪丹毒等;局限性皮温增高是局部炎症的结果;全身皮温降低,见于衰竭症、大失血及牛生产瘫痪;局部皮肤发凉,可见于该部水肿和神经麻痹;皮温不均可见于心力衰竭及虚脱等。
3湿度通过观察及触诊进行检查。
出汗见于发热性病、剧痛性疾病、日射病与热射病、有机磷中毒、破伤风及伴有高度呼吸困难的疾病等。当动物虚脱、胃肠及其他内脏器官破裂及濒死期时,出大量黏腻冷汗。
弹性检查时,将皮肤提起成皱襞(马在颈部、牛在最后肋骨部、小动物在背部),健康动物提起的皱襞很快恢复。皮肤弹性降低时,皱襞恢复很慢,多见于营养不良、脱水等。
5.疹泡多发于被毛稀疏的部位,检查时应注意眼、唇、蹄部、趾间等处。
牛、羊、猪的皮肤疹泡性病变,可见于口蹄疫、猪水泡病及痘病等。(四)皮下组织的检查
皮下水肿又称浮肿。其表面扁平,指压留痕,呈捏粉样硬度,触诊无热、痛。
浮肿可因重度营养不良、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局部静脉或淋巴液回流受阻等原因引起。马骡常发于胸下、腹下、阴囊、阴筒及四肢下部;牛、羊患肝片吸虫病和牛创伤性心包炎,多发生下颌间隙、颈下及胸垂部水肿;猪患水肿病时,眼睑或面部水肿;雏鸡皮下淡绿色水肿见于硒及维生素E缺乏症。织,这种气肿有明显的局部炎症反应,切开时流出暗红色泡沫样恶臭液体。常发生于肌肉丰满的臀部、股部及肩部。可见于气肿疽、恶性水肿。
(3)脓肿、血肿、淋巴外渗多呈圆形突起,触诊有波动感,见于局部创伤或感染,穿刺抽取内容物即可鉴别。
(4)疝可通过触摸疝环及整复试验与其他肿胀相鉴别。
三、眼结膜的检查
眼结膜是易于检查的可视黏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颜色变化除反映其局部的病变外,还可推断全身的血液循环状态及血液某些成分的改变,在诊断及预后判定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检查方法
首先观察眼睑有无肿胀、外伤及眼分泌物的数量、形状。然后检查结膜。检查马、骡的结膜时,一手持缰,另一手食指置于上眼睑,拇指放于下眼睑,食指向眼窝稍加压力,拇指同时拨开下眼睑,结膜即可显露(图)。牛可一手握牛角,另一手握鼻中隔并扭转头部或用两手握牛角并向一侧扭转,使头偏向侧方即可观察巩膜(图);欲检查结膜时,可用拇、食指拨开上、下眼睑观察。检查羊、猪小动物,可用两手拇、食指分别拨开上、下眼睑(二)正常状态
健康动物双眼明亮,不羞明、不流泪、眼睑无肿胀、眼角无分泌物。马结膜呈淡红色;牛的颜色较马稍淡,呈淡粉红色,水牛颜色较深;猪、羊呈粉红色;犬呈淡红色。
(三)病理变化
潮红是结膜毛细血管充血的象征。除局部结膜炎之外,多为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弥漫性潮红,常见于热性病、胃肠炎及重症腹痛病等;结膜潮红并见小血管扩张充血者,呈树枝状充血,可见于脑炎、日射病、热射病及伴有血液循环障碍的一些疾病。
苍白是贫血的象征。迅速发生苍白,见于大失血及内出血。逐渐发生苍白,可见于慢性失血、营养不良性、再生障碍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过程中。
3黄染是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的象征。常见于肝病、溶血性疾病及胆道阻塞等。
4发绀呈蓝紫色,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的结果。常见于肺炎、循环障碍、某些中毒(如亚硝酸盐中毒)等。出血结膜上呈现出血点或出血斑,是因血管受到毒素作用使其通透性增大所致。可见于马传染性贫血、血斑病及梨形虫病等。
四、浅表淋巴结的检查
淋巴结是机体的屏障机构,浅表淋巴结的检查,在确定感染性疾病和对某些传染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一)检查方法
主要用触诊法,必要时采用穿刺检查。检查时应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敏感性及在皮下的移动性。
马常检查下颌淋巴结,牛检查颌下、肩前、膝襞、乳房上淋巴结,猪可检查腹股沟淋巴结(图)。
(二)病理变化
1.急性肿胀下颌淋巴结体积增大,有热、痛反应,较硬。常见于马腺疫、急性鼻疽,牛结核病、牛泰勒氏焦虫病全身淋巴结可呈急性肿胀,猪瘟、猪丹毒腹股沟淋巴结肿胀。
慢性肿胀淋巴结肿大、坚硬、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失去移动性,无热痛。常见于马慢性鼻疽,牛慢性结核病,还可见于淋巴结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过程中。
化脓淋巴结肿胀、有热痛反应、触诊有波动感,穿刺可吸出脓汁。如马腺疫、下颌淋巴结化脓五、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
体温、脉搏、呼吸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指标,测定这些指标,在诊断疾病和判定预后有重要意义。
(一)体温的测定
测定方法通常测直肠温度。如遇直肠发炎、频繁下痢或肛门松弛时,母畜可测阴道温度(比直肠温度约低)。家禽可测腋下温度(比直肠温度约低)。
测温时,先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以下,酒精棉清拭消毒,检温者一手将动物尾根提起并推向对侧,另一手持体温计徐徐插入肛门中,放下尾巴后,将附有的夹子夹在尾毛上。经后取出,读取度数健康动物的体温,清晨较低,午后稍高;幼龄动物较成年稍高;妊娠母畜较空怀母畜稍高;动物兴奋、运动、劳役后体温比安静时略高。这些生理性变动,一般在内,最高不超过。
2.病理变化
(1)体温升高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代谢产物或组织细胞分解产物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同时伴有皮温增高或皮温不均、末梢冷感,寒颤、多汗,呼吸、脉搏增数,消化与泌尿机能障碍,精神沉郁及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称为发热。
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可分为四种。
微热:体温升高。见于局限性炎症及轻症疾病,如口炎、鼻炎、胃肠炎等。
中热:体温升高。见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一般性炎症及某些亚急性、慢性传染病,如胃肠炎、咽喉炎、支气管炎、慢性马鼻疽、牛结核、布氏杆菌病等。
高热:体温升高。见于急性传染病和广泛性炎症,如猪瘟、猪肺疫、牛肺疫、马腺疫、流行性感冒、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与胸膜炎等。
极高热:体温升高以上。见于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炭疽、猪丹毒、脓毒败血症、日射病和热射病等。
(2)体温降低机体产热不足或体热散失过多,致使体温低于常温。见于大失血、内脏破裂,严重脑病及中毒性疾病、产后瘫痪及休克、濒死期等。
(3)热型变化将每日上、下午所测得体温绘制成热曲线,根据热曲线的特点可分为以下三种。
稽留热:高热持续3天以上,每日温差变动在以内,是因致热源在血液内持续存在,并不断地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所致。见于猪瘟、大叶性肺炎、炭疽等(图
)。
弛张热:体温升高后,每天的温度变动常超过以上,但又不降至正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疾病、支气管肺炎等(图)。
间歇热: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牛伊氏锥虫病、亚急性和慢性马传染性贫血、亚急性和慢性钩端螺旋体病等(图)
3注
门诊病畜,应适当休息待其安静后再测定。
(2)测温时应注意人畜安全;体温表大动物插入,小动物不宜过深。
(3)勿将体温表插入宿粪中,应排出宿粪后再进行测定。
(二)脉搏数的测定
是计数每分钟的脉搏次数,以次表示。
部位及方法马可检查颌外动脉,检查者站于马头一侧,一手握笼头,另一手拇指置于下颌骨外侧,将食、中指伸入下颌支内侧,在血管切迹处,前后滑动,发现动脉管后,用指轻压即可触知;牛和骆驼可检查尾动脉,检查者站在牛(或骆驼)正后方,左手抬起尾部,右手拇指放于尾根背面,用食、中指在距尾根左右处检查;羊、犬可在后肢股动脉检查。
正常脉搏数(次)
马、骡

骆驼

水牛犬
羊兔
猪禽(心跳)
鹿
动物的脉搏数受年龄、兴奋、运动、劳役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3.病理变化
(1)脉搏增多可见于多数发热性病、某些心脏病、严重贫血、剧痛性疾病及某些中毒病。
(2)脉搏减少主要见于颅内压增高的脑病、中毒及胆血症。
(三)呼吸数的测定
是计数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又称呼吸频率,以次表示。
1.测定方法可根据胸腹部起伏动作而测定,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寒冷季节可观察呼出气流来测定;鸡的呼吸数可观察肛门下部羽毛起伏动作来测定。
正常值(次)
马、骡骆驼
牛猫
水牛犬
动物的呼吸数,受某些生理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可引起一定的变动。幼畜比成年动物稍多;妊娠母畜可增多;运动、使役、兴奋时可增多;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某些动物(如水牛、绵羊等)可显著增多;奶牛吃饱后取卧位时,呼吸次数明显增多。
3.病理变化
(1)呼吸次数增加见于肺部疾病、热性病、贫血与失血性疾病、腹压显著增高使膈运动受阻疾病、疼痛性疾病等。
(2)呼吸次数减少多要见于颅内压显著增高的疾病(如脑炎、脑水肿等)、某些代谢病(如产后瘫痪、酮血病)及高度吸入性呼吸困难时,也可引起呼吸次数减少。

                    第四节 消化系统检查

一、饮食状态的观察
(一)饮欲和食欲
食欲减退表现不愿采食或食量减少。主要见于消化器官疾病以及热性病等。
食欲废绝表现拒食饲料。见于重剧的消化道疾病、急性热性病及某些中毒病等。
3.异食癖表现为采食异物,如泥土、煤渣、垫草、粪尿、污水及被毛等。多为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及某些氨基酸缺乏的征兆,常见于幼畜。
4.饮欲减退表现不喜饮水或饮水量少。见于消化道疾病,马骡腹痛病、脑病等。
饮欲增加表现口渴多饮。见于某些热性病、腹泻、大出汗及猪、鸡食盐中毒等。
(二)咀嚼与吞咽
1.咀嚼障碍表现咀嚼缓慢无力,或因疼痛而中断,有时将口中食物吐出。见于口膜炎、舌及牙齿疾病、骨软症、慢性氟中毒等。
2.吞咽障碍动物吞咽时伸颈摇头,并伴有咳嗽、流涎、饲料经鼻孔返流等。见于咽与食道疾病,如咽炎、食道阻塞等。
(三)反刍、暧气及呕吐
反刍动物于采食后即开始反刍,每次反刍持续时间,每昼夜约反刍4~8次,每次反刍回的食团约再咀嚼次(水牛约次)。
一般每小时约有次的嗳气活动。
1.反刍障碍表现为反刍开始出现的时间晚,每次反刍的持续时间短,昼夜反刍的次数、每个食团的再咀嚼次数减少,严重者反刍停止。
嗳气改变嗳气减少,见于前胃疾病、热性病等。由于嗳气减少可引起瘤胃积气和瘤胃臌气。
3.呕吐呕吐是一种病理性反射活动。猪多发,其次为牛,马极少见。
猪呕吐,常见于胃食滞、肠梗阻、中毒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反刍动物呕吐,见于前胃及肠的疾病、中毒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马呕吐见于急性胃扩张。
二、口腔、咽及食道的检查
(一)口腔检查
开口方法
(1)徒手开口法检查牛时,一手捏住鼻中隔向上提起或提鼻绳,另一手从口角伸入口腔牵出舌,即可使口张开(图)。
检查马时,一手握笼头,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从口角伸入口腔,顶住上腭,即可开口;也可将舌从口角处牵拉出检查(图
)。
(2)开口器开口法马可使用单手开口器,一手握住笼头,一手持开口器自口角处伸入,将开口器螺旋形部分伸入上、下臼齿之间,使口腔张开(图)。
用重型开口器时,将开口器的齿板钳入上下切齿之间,再转动螺旋柄,即可逐渐使口腔张开。
猪用开口器开口时,助手握住猪的两耳,检查者将开口器平伸入猪的口内,将开口器用力下压,即可扩开口腔(图)。
2病理变化
1)流涎口腔分泌物增多并自口角流出,可见于口炎。牛的大量牵缕性流涎,应注意口蹄疫、某些中毒及吞咽障碍疾病。
(2)气味动物口腔一般无特殊臭味,当动物患消化机能障碍的某些疾病时,口腔上皮脱落及饲料残渣腐败分解而发生臭味,见于热性病、口腔炎、肠炎及肠阻塞等。
(3)口腔温度增高见于口炎及热性病。
(4)口腔温度降低见于重度贫血、虚脱及病畜濒死期。
(5)口腔黏膜颜色口腔黏膜潮红,见于口炎;口腔黏膜苍白,见于贫血;黄染,见于各型黄疸。
(6)口腔黏膜湿度口腔黏膜湿润,见于口炎、咽炎、狂犬病等;口腔黏膜干燥,见于热性病、马骡腹痛及长期腹泻等。
(7)口腔黏膜的破损表现为疹泡、结节、溃疡,牛、羊可见于口蹄疫、传染性水泡病及维生素缺乏症等。
(8)舌苔是舌表面上附着的一层灰白、灰黄、灰绿色上皮细胞沉淀物。舌苔灰白见于热性病初期和感冒,灰黄见于胃肠炎等。
(9)牙齿的检查牙齿磨灭不整,常见于骨软病或慢性氟中毒。
(二)咽的检查
1.检查方法主要用外部视诊和触诊检查,视诊注意头颈姿势及咽周围是否有肿胀;触诊时,可用两手自咽喉左右两侧触压,并向周围滑动,以感知其温度、敏感性及肿胀的硬度等。
病理变化病畜头颈伸直,咽喉部肿胀,触诊有热痛反应,常见于咽炎;幼驹如伴有附近淋巴结有肿胀,可见于马腺疫;牛咽喉周围的硬肿,应注意结核、腮腺炎及放线菌病;猪应注意咽炭疽及急性肺疫。
(三)食管及嗉囊的检查
检查方法大动物颈部食道,可进行视、触诊检查,必要时用胃管探诊。注意观察吞咽动作、食物沿食管通过的情况及局部是否有肿胀;触诊时,用两手分别由两侧沿颈部食道沟自上而下滑动检查,注意是否有肿胀、异物、波动感及敏感反应等(图)。
鸡嗉囊触诊检查,注意内容物多少、软硬度等。
2病理变化
(1)牛、马食道阻塞时,如阻塞物在颈部食道,触诊可发现该部肿大、坚硬,触压有疼痛反应,上部食道因贮积饲料、分泌物而扩张,触诊有波动感。
(2)鸡嗉囊积食,含多量、坚硬食物;嗉囊积气,则膨胀并有弹性;嗉囊积液,柔软有波动。三、腹部及胃肠的检查
(一)腹部检查
以视诊及触诊为主。
腹围膨大除见于妊娠外,常见于牛瘤胃臌气、马肠膨大、胃肠积食及腹水等。
腹围卷缩见于长期饥饿、剧烈腹泻及腹肌紧张时,如慢性猪瘟、仔猪副伤寒。马患重剧的软骨症,表现甚为明显。
3.腹壁敏感触诊时,病畜回顾、躲闪,甚至抗拒,见于腹膜炎。
腹肌紧张见于破伤风。
5.腹下水肿指压留痕,见于牛、羊肝片吸虫病及心力衰竭等。
6.腹壁疝呈局限性膨大,触诊可发现疝环。
(二)胃肠检查
反刍动物(牛)胃肠的检查(1)瘤胃的检查
检查方法:用手指或叩诊器于左肷部进行叩诊,以判定其内容物性质;用右手握拳或以手掌触压左肷部,感知其内容物性状、蠕动强弱及频率;用听诊器于左肷部听诊,以判定瘤胃蠕动音的次数、强度、性质及持续时间。
正常状态:瘤胃上部叩诊呈鼓音;触诊内容物呈面团状,蠕动力量强,可随胃壁蠕动将检查者的触压手抬起;听诊瘤胃每次蠕动波可出现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的沙沙音,似吹风样或远雷声,牛每约为2~3次。
病理变化:①左肷部膨隆、触诊有弹性,叩诊呈鼓音,是瘤胃臌胀的特征。②触诊内容物坚实,见于瘤胃积食;内容物稀软见于前胃弛缓。③蠕动频繁、蠕动音增强,可见于瘤胃臌胀的初期;蠕动稀少、微弱、蠕动音短促,见于瘤胃积食、前胃弛缓等。
(2)网胃的检查
检查方法:于网胃区(左腹壁下方剑状软骨突起部后方,相当于6~7肋间)行强叩诊或用拳轻击;或采用蹲位姿势,将右肘支于右膝上,右手握拳并抵在剑状突起部,然后用力抬腿以拳顶网胃区;或用一木棒横放于牛剑突下,由二人用力上抬,迅速放下;或驱赶病牛上坡、下坡、急转弯等,以观察动物反应。
病理变化:检查时,如病牛表现呻吟、疼痛不安、反抗等,是网胃区疼痛反应,可见于创伤性网胃炎或网胃、膈肌、心包炎。
(3)瓣胃的检查
检查方法:于右侧7~9肋间,沿肩端水平线上下范围内进行听诊,瓣胃蠕动时发出细弱的捻发音,于采食后较为明显;在右侧瓣胃区进行强触诊或轻轻拳击,以观察牛的反应。
病理变化:瓣胃蠕动音减弱甚至消失,见于瓣胃阻塞、热性病等;触诊敏感、疼痛、抗拒、不安,见于瓣胃创伤性炎症、瓣胃阻塞。

(4)真胃的检查
检查方法:牛于右侧第肋间,沿肋弓下进行视诊和触诊;羊和犊牛可取左侧卧姿势,检查者手插入右肋下进行深触诊;真胃区可听取真胃蠕动音,类似肠音,呈流水音或含漱音。
病理变化:真胃区向外突出,左右腹壁显得很不对称,可见于真胃阻塞;真胃触诊呈敏感反应,见于真胃炎或真胃溃疡;真胃和肠蠕动亢进,见于胃肠炎。
(5)肠管的检查
检查方法:于右腹侧可听诊肠蠕动音,短而稀少,较马肠音弱;犊牛可施行外部触诊,成年牛可行直肠内触诊。
病理变化:肠音增强似流水状,见于肠炎;肠音微弱,见于热性病及消化道机能障碍;直肠内触诊有大量黏液或带血的黏液以及纤维素状物,见于肠套叠或肠扭转。
猪的胃肠检查
(1)检查方法猪取站立姿势,检查者自两侧肋弓后开始,渐向后上方滑动加压触摸;或取侧卧,用屈曲的手指,进行深部触诊。用听诊器于剑状软骨与脐中间腹壁听取胃蠕动音,腹腔左、右侧下部听取肠蠕动音。(2)病理变化触诊胃区有疼痛反应,见于胃食滞,当胃食滞时行强压触诊可感知坚实的内容物或引起呕吐;肠便秘时深触诊可感知较硬的粪块。胃肠炎时蠕动音增强,便秘时肠蠕动音减弱,肠臌气时叩诊呈鼓音。
3.马的胃肠检查
(1)检查方法胃的检查可应用视诊、胃管探诊及直肠内触诊。肠的检查主要进行听诊,以判定肠蠕动音的强弱及性质。小肠在左肷部、盲肠在右肷部、右大结肠沿右侧肋弓下方、左侧大结肠在左腹部下处听诊。正常小肠蠕动音如流水或含漱声,每分钟
次;大肠音如雷鸣音或远炮声,每分钟4~6次。必要时可配合叩诊或直肠检查。
(2)病理变化胃扩张时,用胃管探诊可导出大量的胃内容物或气体,病畜随即安静,病情好转;直肠内触诊,可于左肾前下方摸到紧张而有弹性的胃后壁。
肠蠕动音亢进,常见于肠炎初期、痉挛疝;肠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见于肠弛缓、便秘、胃肠炎后期和肠阻塞;叩诊呈鼓音,见于肠臌气。
四、排粪动作及粪便的感观检查
(一)排粪动作
观察动物排粪时的动作和姿势。排粪动作异常常见下列几种。
1.便秘排粪吃力、次数减少、粪便干固、色深,见于热性病、慢性胃肠卡他、肠阻塞、牛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瓣胃阻塞。
下痢排粪频繁,粪便呈粥状或水样,见于肠炎、牛副结核、猪大肠杆菌病、副伤寒、传染性胃肠炎及某些肠道寄生虫病等。
排便失禁不自主地排出粪便,见于荐部脊髓损伤或脑病、急性胃肠炎。
4.里急后重屡呈排粪动作,而仅排出少量粪便或黏液,见于直肠炎或牛的子宫、阴道炎症
(二)粪便的感观检查
各种动物的粪便均有其固有的性状,但也受饲料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1.气味粪便其有特殊腐败或酸臭味,见于肠炎、消化不良。
颜色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白色,见于仔猪大肠杆菌病、雏鸡白痢;粪便呈黑色,见于胃及前部肠管出血;粪球表面附有鲜红血液,见于后部肠管出血。
形状粪便稀薄,见于肠炎、消化不良。粪便少而干硬,见于猪瘟;牛瓣胃阻塞,粪便呈算盘珠状。
4.混有物粪便混有未消化的饲料,见于消化不良、猪传染性胃肠炎;混有血液,见于出血性肠炎;粪内混有呈块状、絮状或筒状纤维素,见于纤维素性肠炎。
五、直肠检查
直肠检查是手伸入直肠内隔着肠壁对腹腔及骨盆腔器官,进行触诊的一种方法,简称直检。直检对大家畜发情鉴定、妊娠诊断、腹痛病、母畜生殖器官疾病、泌尿器官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某些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如隔肠破结等)。
一)术前准备
(1)四柱栏站立保定,为防卧下及跳跃,要加腹带及肩部压绳。
(2)术者剪短、磨光指甲,戴上一次性长臂薄膜手套,涂肥皂水或石蜡油润滑。
(3)对腹围增大的病畜应先行盲肠穿刺术或瘤胃穿刺术放气,否则腹压过高,不宜检查。
(4)对腹痛剧烈的病马应先行镇静,然后检查。
(5)用适量肥皂水灌肠,可排除积粪,松弛肠壁,便于检查。
(二)操作方法
术者站于病畜的左后方,以右手检查。检查时五指并拢成圆锥形,旋转插入肛门并向前伸入直肠,如遇粪球可纳手掌心取出。如膀胱积尿,可下压膀胱,排出尿液。病畜骚动努责时可停止前进或稍后退,待其安静后再慢慢伸入,直至将手伸到直肠狭窄部后,即可进行检查。如病畜努责过甚,可用1%普鲁卡因行后海穴封闭,使直肠及肛门括约肌松弛。
(三)检查顺序与内容
肛门及直肠检查检查肛门的紧张程度及其附近有无寄生虫、黏液、血液、肿瘤等,并注意直肠内容物的多少与性状,黏膜的温度及湿度等。
2.骨盆腔的检查术者的手稍向前下方即可摸到膀胱、子宫等。膀胱空虚,可感知呈梨形的软物体;当膀胱过度充盈时,感觉似一球形囊状物,有弹性和波动感。触诊骨盆壁是否光滑,有无脏器充塞和粘连现象。如后肢呈现跛行,须检查有无盆骨骨折。
3.腹腔检查
(1)马腹腔检查小结肠大部分位于骨盆口左前方,肠内有成串的鸡蛋大小粪球,由于小结肠游离性较大,便于检查;左侧结肠位于腹腔左侧、耻骨水平面的下方,其骨盆弯曲部在骨盆腔前口的左前下方,其下层结肠内外各具有一条纵带和许多囊状隆起,当左侧结肠便秘时容易摸到;左肾位于第二、三腰椎左侧横突下,质地坚实,呈半圆形,手掌向上即可感知;由左肾下方向左腹壁滑动,在最后肋骨部可感知脾脏的后缘,脾脏后缘呈镰刀状;从左肾前下方前伸,当患急性胃扩张时可摸到膨大的胃后壁,并随呼吸而前后移动;盲肠位于右肷部,触诊呈膨大的囊状,并可摸到由后上方走向前下方的盲肠纵带;于前肠系膜根稍右前方可触胃状膨大部,便秘时,可感知坚实而呈半球形;沿前肠系膜根后方,向下约距腹主动脉下方,当十二指肠便秘时,可触到由右而左呈弯形横走的圆柱状体,移动性较小,即是积食的十二指肠(图)。
(2)牛腹腔检查耻骨前缘左侧是瘤胃上下后盲囊,感觉呈捏粉样硬度,当瘤胃上后盲囊抵至骨盆入口甚至进入骨盆腔内,多为瘤胃臌气或积食;当真胃扩张或瓣胃阻塞,有时于骨盆腔入口的前下方,可摸到其后缘;肠位于腹腔右半部,盲肠在骨盆口前方,其尖端的一部分达骨盆腔内,结肠盘在右肷部上方,空肠及回肠位于结肠盘及盲肠的下方;第3~6腰椎下方,可触到左肾,右肾稍前不易摸到,如肾体积增大,触之敏感,见于肾炎;母畜可触诊子宫及卵巢的形态、大小和性状;公畜触诊其骨盆部尿道的变化。
(3)病理变化①脾位后移,胃膨大,提示马胃扩张。②小结肠,大结肠的骨盆曲、胃状膨大部或左侧上、下大结肠,盲肠,十二指肠等部位发现较硬的积粪,提示各部位的肠便秘。③大结肠及盲肠内充满气体,腹内压过高,提示肠臌气。
六、肝脏及脾脏的检查
(一)肝脏的检查
检查方法
(1)触诊触诊肝区以观察动物反应,有时可感知肿大的肝脏边缘。
马:于右侧肋弓下强压诊或用并拢且呈屈曲的手指进行深触诊。
牛:于右侧肋弓下进行深部触诊。
猪:取左侧卧,检查者用手掌或并拢屈曲的手指沿右季肋下部进行深触诊。
(2)叩诊大动物用锤板叩诊法,仔猪用指指叩诊法,于右侧肝区行强叩诊,以确定肝浊音区。
2.病理变化
(1)肝区敏感,提示急性肝炎;于肋弓下深触诊感知肝脏的边缘,提示肝的高度肿大。
(2)叩诊肝浊音区扩大,提示肝肿大。
(二)脾脏的检查
马的脾脏位于左侧腹部,肺叩诊区后方,其后缘接近左侧最后肋骨。触诊时脾后缘超出肋弓,叩诊时浊音区扩大,见于脾肿大

                         第五节 呼吸系统检查
一、呼吸运动检查
(一)呼吸频率
见第三节一般检查。
(二)呼吸类型
即呼吸的方式。
胸腹式呼吸呼吸时,胸壁和腹壁动作协调,强度一致,是健康动物呼吸方式。
2.胸式呼吸呼吸活动中胸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腹壁运动微弱。见于急性腹膜炎、瘤胃臌气、重度肠臌气
腹式呼吸呼吸活动中腹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胸壁活动微弱。见于肺气肿、胸膜炎、肋骨骨折等。
(三)呼吸节律
健康动物吸气与呼气所持续的时间有一定的比例,马,牛,绵羊和猪,山羊,犬,每次呼吸的强度一致,间隔时间相等,称为节律性呼吸。
呼吸节律异常常见以下三种。
毕氏呼吸吸气或呼气分成若干个短促的动作。主要见于胸膜炎、慢性肺气肿、脑炎、中毒及濒死期家畜(图)。
库氏呼吸呼吸不中断,呈深而慢的大呼吸,呼吸次数减少(图)。见于濒死期、脑及脑膜疾病、大失血及某些中毒等。
陈施二氏呼吸呼吸逐渐加深、加快,当达到高峰后,又逐渐变弱、变浅、变慢,最后呼吸暂停(数秒至数十秒),然后又以同样方式出现(图)。见于脑病、心力衰竭及某些中毒性疾病及呼吸中枢兴奋性减退等。
(四)呼吸困难
1.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时间延长,辅助呼气肌参与活动,多呈二段呼出,可见沿肋弓形成凹陷的喘线及肛门运动等。见于慢性肺气肿及胸膜肺炎等。
2.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间延长,辅助吸气肌参与活动,常伴发吸气时的狭窄音。病畜呈现头颈平伸,鼻翼开张、胸廓扩展,严重者张口吸气。见于鼻腔狭窄、喉水肿、马腺疫及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与呼气均发生困难。同时伴有呼吸次数的增加。见于支气管炎、肺及胸膜疾病、心机能障碍等。
二、呼出气、鼻液、咳嗽的检查
(一)呼出气的检查
嗅诊呼出气及鼻液有无特殊臭味。如呼出气有难闻的腐败臭味,见于上呼吸道或肺脏的化脓或腐败性炎症、肺坏疽、霉菌性肺炎及副鼻窦炎等;牛醋酮血病时,呼出气体有酮臭味。
(二)鼻液的检查
健康家畜一般无鼻液,天寒时有些动物可有微量浆性鼻液,马常以喷鼻和咳嗽的方式排出,牛则常用舌舐去和咳出,若有大量鼻液流出,则为病理象征。
鼻液数量呼吸道及肺的炎症初期或局灶性病变,鼻液量较少。鼻液量多提示炎症过程已达中、后期。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肺坏疽、马腺疫、马鼻疽等。
2.鼻液性状鼻液性状可因炎症的种类和病变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1)浆液性鼻液无色透明,稀薄如水。见于急性鼻卡他、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初期。
(2)黏液性鼻液鼻液黏稠,呈灰白色。见于急性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炎。
(3)脓性鼻液鼻液黏稠,呈灰黄色。常见于马腺疫、马鼻疽等。
(4)腐败性鼻液呈污秽不洁的褐色或暗褐色、恶臭。见于马鼻疽、肺坏疽等。
(5)血性鼻液鼻液内混有血丝或血块,色鲜红,见于鼻出血;色粉红或鲜红,混有气泡,见于肺出血、炭疽、败血症。
(6)铁锈色鼻液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传染性胸膜肺炎。
3.混杂物鼻液混有大量的唾液、饲料残渣,可见于咽炎及食道阻塞;鼻液中混有胃液,见于马急性胃扩张。
一侧性或两侧性鼻液一侧性鼻液,见于单侧性鼻炎、鼻腔鼻疽、喉囊炎;两侧性鼻液,见于两侧鼻腔、副鼻窦炎症以及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的炎症。
5鼻液弹力纤维的检查检查弹力纤维时,取鼻液放于试管中,加入等量的
氢氧化钠(钾)溶液,在酒精灯上边震荡边加热,使其中的黏液、脓汁等溶解,然后离心沉淀,取少许沉淀物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弹力纤维呈透明的折光性较强的细丝状弯曲物(图),弹力纤维的出现,表示肺组织溶解、破溃或有空洞存在。见于异物性肺炎、肺坏疽和肺脓肿等。
(三)咳嗽的检查
咳嗽是动物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借以将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咳嗽也是一种病理表现,当呼吸道有炎症时,炎性渗出物或外来的刺激,引起咳嗽。
检查咳嗽的方法可听取病畜的自然咳嗽,必要时用人工诱咳法。马人工诱咳法,拇指与食、中指捏压喉头或气管的第一、二环状软骨,即可诱发咳嗽(图)。
检查咳嗽时,应注意其性质、频度、强度和疼痛。
干咳呼吸道内有黏稠的分泌物或炎症初期,出现尖而短、声音清脆的干性咳嗽。见于喉、气管有异物,急性呼吸道炎症的初期。
2.湿咳呼吸道内积有多量稀薄的渗出物时呈湿而长、声音钝浊的咳嗽。见于咽喉炎、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等。
3.痛咳咳嗽伴有疼痛,患畜伸颈摇头、前肢刨地。见于呼吸道有异物、急性喉炎及胸膜炎等。
4.痉挛性咳嗽频繁而连续不断的咳嗽,常见于急性喉炎、猪霉形体病、猪巴氏杆菌病、幼畜肺炎和猪后圆线虫病等。
三、上呼吸道的检查
(一)鼻腔的检查
检查时,左手握笼头,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挟住鼻翼软骨向上拉起,用食指挑起外侧鼻翼即可观察(图)。
鼻黏膜潮红,见于鼻卡他、流行性感冒;黏膜肿胀、光滑平坦、略有闪光,见于急性鼻炎;黏膜出现出血斑点,见于马传贫等;黏膜上出现粟粒大、黄白色周围有红晕的结节,边缘隆起如喷火口状底面油滑的溃疡或星芒状瘢痕,则见于鼻疽。
(二)喉及气管的检查
检查者站在动物头颈侧方,以两手向喉部轻压同时并向下滑动检查气管,以感知局部温度、硬度和敏感度,并注意有无肿胀。
猪和肉食兽、禽,可开口直接对喉腔及其黏膜进行视诊。
喉部肿胀并有热感,常见于猪巴氏杆菌病、马腺疫等;局部增温并有疼痛、拒绝触压,时发咳嗽,见于急性喉炎;触诊气管敏感、并发咳嗽,常见于气管的炎症。
禽喉腔黏膜肿胀、潮红或附有黄、白色伪膜,是各型喉炎的特征。
四、胸、肺的检查
(一)胸、肺部的叩诊
叩诊方法大家畜用锤板叩诊法,小动物则用指指叩诊法。当发现病理叩诊音时,应与对侧相应部位的叩诊音相比较判断。
肺的叩诊区马肺叩诊区:略呈一直角三角形。其前界为肩胛骨后角,沿肘肌向下至第5肋间所划的垂线;上界为与脊柱平行的直线,距背中线约左右;后界为由第肋骨与背界线交界处开始,向下向前经下列诸点所划的弧线,经髋结节线与第肋间的交点,坐骨结节线与第肋间的交点,肩端线与第肋骨间的交点,而止于第5肋间隙(图)。
牛肺叩诊区:为三角形,比马叩诊区小。其背界与马的相同,前界自肩胛骨后角沿肘肌向下划的“S”状曲线,止于第4肋间,后下界自背界的第肋骨上端开始,向前向下经髋结节线与第肋间相交,经肩端线与第肋间相交,终止于第4肋间(
猪肺叩诊区:上界距背中线约
指宽,后界由第肋骨处开始,向前向下,经坐骨结节线与第肋间的交点,经肩端线与第7肋间的交点,而止于第4肋间的弧线。
3.病理变化
(1)叩诊时,动物表现回视、躲闪、反抗等疼痛不安现象,常见于胸膜炎。
(2)叩诊时,后下界清音区扩大,见于肺气肿。
(3)叩诊音的变化
浊音:散在性浊音区,提示小叶性肺炎;成片性浊音区,提示大叶性肺炎。
水平浊音:主要见于渗出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水。
鼓音与过清音:主要见于肺泡气肿和气胸或大叶性肺炎的充血期与吸收期;亦可见于肺疾患时的代偿区。
(二)肺部的听诊
1.听诊方法一般用听诊器进行间接听诊。听诊时,宜先从肺部的中
开始,由前向后逐渐听取,其次为上,最后为下,每一听诊点的距离约为,每一听诊点应听取次呼吸音,如发现异常呼吸音,应在附近及对侧相应部位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性质。
如呼吸微弱,呼吸音响不清时,可令病畜作短暂的运动或短时间闭塞鼻孔后,引起深呼吸,再行听诊。
正常状态
(1)肺泡呼吸音健康动物胸部可听到类似轻读“夫”的肺泡呼吸音,是由空气通过毛细支气管及肺泡入口处的狭窄部而产生的狭窄音与空气在肺泡内的漩涡流动时所产生的音响构成。肺泡呼吸音随吸气动作而逐渐加强,又随呼气动作而逐渐变弱。
各种动物中,马的肺泡音最弱,牛、羊较马明显,水牛甚弱。幼年比成年动物肺泡音强。
(2)支气管呼吸音是一种类似将舌抬高而呼出气时所发生的“赫”音,是空气通过声门裂隙时产生气流漩涡所致。
健康马,由于解剖生理的特殊性,肺部听不到支气管呼吸音。其他动物肺区前部,接近较大支气管的体表处,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但并非纯粹的支气管呼吸音,而是带有肺泡呼吸音的混合呼吸音。
3.病理变化
(1)肺泡呼吸音的变化肺泡呼吸音普遍性增强,是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和肺换气加强的结果,常见于热性病;局限性增强,是病变侵害一侧或部分肺组织,使其呼吸机能减退或消失,而健侧肺或无病变的部分呈代偿性呼吸机能亢进的结果,常见于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性肺炎。
肺泡呼吸音粗厉,是由于毛细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使肺泡入口处变狭窄、肺泡呼吸音异常增强,常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
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肺泡弹力降低引起的,见于肺气肿;支气管、肺泡被异物或炎性渗出物阻塞引起的,见于细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音传导受阻引起的,见于胸水、胸膜炎;胸壁疼痛,使呼吸活动障碍引起的,见于胸膜炎、肋骨骨折;支气管和肺泡被完全阻塞,气体交换障碍者,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传染性胸膜肺炎。
(2)支气管呼吸音或混合性呼吸音在胸部听到异常明显的支气管呼吸音,是由于肺组织的密度增加,传音良好,见于大叶性肺炎。
(3)附加的呼吸音有音和摩擦音。
音:为伴随呼吸而出现的附加音响,是一种重要的病理象征。
干音:当支气管分泌物黏稠或支气管黏膜肿胀、狭窄,气流通过时产生的音响,似蜂鸣、笛音、哨音。见牙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湿音:又称水泡音。当支气管分泌物稀薄,呼吸时气流冲击而发生,似含漱音,为水泡破裂声。见于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等。
捻发音:细支气管黏膜肿胀和积有黏稠的分泌物时,使细支气管壁黏着在一起,吸气时气流通过使其急剧分开所产生的一种爆裂音,似捻发丝的声音。见于细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
胸膜摩擦音:胸膜发炎时, 时,胸膜表面变为粗糙,且有纤维素附着,呼吸时两层胸膜摩擦而产生的一种声音,类似两粗糙物的擦过声。见于牛肺疫、犬瘟热、马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第六节  心血管系统的检查
一、心脏的检查
(一)心搏动的视诊与触诊
1.检查方法被检动物取站立姿势,左前肢向前伸出半步,充分显露心区。检查人员位于动物左侧方。视诊时,仔细观察左侧肘后心区被毛及胸壁的震动情况;触诊时,右手放于动物的甲部,左手的手掌紧贴于被检动物的左侧肘后心区,感知胸壁震动的强度及频率。
病理变化
(1)心搏动增强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机能亢进,如热性病的初期,剧烈的疼痛性疾病及心肌炎、急性心力衰竭和贫血等。
心搏动的过度增强,可随心搏动而引起病畜全身的震动,称为心悸。
(2)心搏动减弱表现为心区的震动微弱,见于渗出性心包炎(如牛创伤性心包炎)、胸腔积水及垂危病畜。
(二)心脏的叩诊
检查方法被检动物取站立姿势,左前肢向前伸出半步,充分显露心区。
大动物宜用锤板叩诊法,小动物用手指叩诊法。
沿肩胛骨后角向下的垂线进行叩诊,直至心区(图),同时标记由清音转变为浊音的一点;再沿与前一垂线呈角左右的斜线,由心区向后上方叩诊,并标记由浊音变为清音的一点;连接两点所形成的弧线,即为心脏浊音区的后上界(图)。1)正常状态马的心脏叩诊区,在左侧呈近似的不等边三角形,其顶点相当于第肋间距肩关节水平线向下约处;由该点向后下方引一弧线并止于第6肋骨上端,为其后上界。
在心区反复地用较强和较弱的叩诊进行检查,依产生浊音及半浊音的区域,可判定马的心脏绝对浊音区及相对浊音区。相对浊音区在绝对浊音区的后上方,呈带状,宽约
。牛仅在左侧第3、4肋间呈相对浊音区,且其范围较小。
(2)病理变化
1)心脏叩诊浊音区缩小,主要提示肺气肿。
2)心脏叩诊浊音区扩大,可见于心肥大、心扩张以及渗出性心包炎、心包积水。
当心区叩诊时,动物表现回顾、躲闪或反抗呈疼痛不安,是心区敏感反应,见于心包炎、胸膜炎。
当牛患创伤性心包炎时,除浊音区扩大,呈敏感反应外,有时可呈鼓音或浊鼓音。
(三)心脏的听诊
1.听诊方法动物取站立姿势,左前肢向前伸出半步,充分显露心区。将听诊器集当心音微弱而听不清时,可使动物做短暂的运动,在运动之后立即听取。
听取心音时,应注意心音的频率、强度、性质、节律不齐和心杂音等。
2.正常心音特点马第一心音的音调较低,持续时间长且音尾拖长;第二心音短促、清脆、音尾突然终止;牛的第一心音较马清晰,但持续时间较短;水牛及骆驼的心音不如马的清晰;猪的心音较钝浊,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间隔大致相等;犬的心音清晰,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音调、强度、间隔及持续时间大致相等。
3.病理变化
(1)计测每分钟心率,高于正常,称为心率过速;低于正常,称心律徐缓。
(2)心音增强第一、二心音增强,见于热性病初期,伴有剧痛性疾病及心脏肥大; 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见于大失血、重剧腹泻、休克及虚脱等动脉血压显著下降的病理过程;第二心音增强,由于肺动脉及主动脉血压升高所致,可见于肺气肿或肾炎。
(3)心音减弱第一、二心音均减弱,可见于心机能障碍的后期以及渗出性胸膜炎或心包炎;第二心音减弱甚至消失,见于大失血、高度心力衰竭、休克与虚脱。第二心音显著减弱并伴有心率过速、心率不齐,常为垂危之兆,预后谨慎。
(4)心音分裂即第一或第二心音变为两个音响。
第一心音分裂:是由左(二尖瓣)、右(三尖瓣)房室瓣关闭时间不一致所造成,见于重度心肌损害而致的传导机能障碍。
第二心音分裂:主要反映主动脉与肺动脉根部血压有较悬殊的差异,如左、右心室某一方的血液量少或主动脉、肺动脉某一方的血压低,则其心室收缩时间短,而其动脉根部的半月瓣提早关闭,遂造成第二心音分裂,可见于重度的肺充血或肾炎。
(5)心杂音是伴随心脏活动而产生的正常心音以外的附加音响。以形成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心内性杂音和心外性杂音。
1)心外性杂音可分为心包摩擦音和心包拍水音等。
心包摩擦音:是心包壁层与脏层,由于炎症和渗出的纤维素附着,使之变粗糙,随心脏搏动,两层膜面摩擦而出现杂音,可见于牛创伤性心包炎。
心包拍水音:当心包腔内蓄积液体时,随心脏的搏动而引起振荡所产生的音响,见于牛创伤性心包炎渗出期或心包积水。
2)心内性杂音是心内瓣膜及其相应的瓣膜口发生形态改变或血液性质发生变化时,伴随心脏的活动而产生的杂音。依心内膜有否器质性病变而分为器质性杂音与非器质性杂音器质性心内杂音:是由于某一瓣膜或其周围组织增生、肥厚、粘连或缺损造成瓣膜闭锁不全或瓣膜口狭窄而引起的一种杂音。①瓣膜闭缩不全——心脏在收缩或舒张过程中,因瓣膜间留有孔隙,血液通过孔隙逆流,形成漩涡而产生杂音。房室瓣闭锁不全时,杂音出现于心缩期;半月瓣闭锁不全时,杂音出现于心舒期。②瓣口狭窄——心脏在收缩或舒张过程中,因瓣口狭窄血液流经此狭窄瓣口时,形成漩涡而产生杂音。房室口狭窄,杂音出现于心舒期;动脉口狭窄时,杂音出现于心缩期。
非器质性杂音:是一种因机能变化而引起的一种可随病情好转而消失的暂时性杂音,又称机能性心内杂音。①相对闭锁不全性杂音——是由于心肌高度扩张,房室瓣不能完全闭锁房室口,形成相对性的房室瓣闭锁不全,当心脏收缩血液逆流时产生杂音,见于心扩张、心肌弛缓。②贫血性杂音——是当血液变稀薄时,随心脏收缩而流速加快所形成的杂音,见于严重贫血。
二、脉管的检查
(一)动脉脉搏的检查
1.脉搏频率见本章第三节。
2.脉搏性质根据脉搏的大小、强度、充盈状态及脉管的紧张性,脉搏性质的变化主要有下列几种。小。大脉可见于热性病初期、心脏肥大和心机能亢进。小脉见于心力衰竭及失血,脉搏不感于手,常为病危之兆。
(2)软脉与硬脉根据脉管对手指的抵抗力,可分为软脉与硬脉。软脉以手指轻压即消失,硬脉则对指压的抵抗力大。软脉见于心力衰竭及失血,硬脉见于破伤风、急性肾炎及伴有疼痛性疾病。
(3)实脉与虚脉根据脉管的充实度可分为实脉与虚脉。实脉见于热性病初期、心脏肥大,虚脉见于失血与失水。
(4)迟脉与速脉根据脉搏波形变化特性可分为迟脉与速脉。脉搏的迟速并非其频率的快慢,而是指动脉内压力的上升与下降的速度。迟脉其脉波上升缓慢而持久,手指感到徐来慢去;速脉则急剧上升又突然下降,指下有骤来而急去之感。迟脉见于主动脉口狭窄;速脉见于主动脉半月瓣闭锁不全。
3.脉搏的节律是指每次搏动的间隔时间的均匀性及每次搏动的强弱。健康动物,每次脉搏的间隔时间均等且强度一致,称有节律的脉搏。每次脉搏的间隔时间不等或强弱不一致,称脉搏节律不齐。节律不齐见于心脏疾病、黄疸、颅内压升高及某些中毒等
二)浅在静脉的检查
1.静脉充盈状态全身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静脉管含血量增多,静脉呈充盈状态,尤以颈静脉、胸外静脉、股内静脉表现明显,常呈索状怒张,严重时可伴发局部水肿和体腔积液,常见于牛的创伤性心包炎。
2.颈静脉搏动检查颈静脉有时可见随心脏活动而由颈根部向颈上部逆行的波动,称颈静脉波动。当右心房收缩时,由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的一时受阻及部分静脉血液逆流并波及至颈静脉所引起,所以这种波动出现于心房收缩与心室舒张的时期,逆行波动不超过颈的下,这是生理现象。如波动高度超过颈下部的,多示病态。
(1)心房性颈静脉波动波动出现于心房收缩、心室舒张的过程中,并于颈中部的静脉上用手指加压之后,近心端及远心端的波动均消失,这是心房性(阴性)波动的特征,见于心脏衰弱、右心淤滞。
(2)心室性颈静脉波动波动出现于心室收缩过程中(与心搏动及动脉搏动相一致),并于颈中部的静脉上用手指加压后,其近心端的波动仍存在,这是心室性(阳性)波动的特点,心室性颈静脉波动是三尖瓣闭锁不全的特征。
应注意,有时因颈动脉的过强搏动可引起颈静脉处发生类似的波动,称伪性颈静脉波动。
(三)微血管再充盈时间的测定
微血管再充盈时间的检查,在判定微循环功能状态方面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1. 测定方法检查者用食指压迫齿龈黏膜,然后除去手指,同时按动秒表,当黏膜颜色恢复到压迫前颜色时,则按停秒表,记录所示时间,与正常值相比较,判定微循环功能状态。
骡绵羊
驴山羊犬黄牛

诊断意义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床处于淤血状态,不仅可视黏膜淤血发绀,而且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通常达以上。可见于马急性出血性肠炎、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等

                      第七节:泌尿生殖系统检查

一、排尿动作及尿液的感观检查
(一)排尿动作
正常时,动物依其性别的不同而采取固有的排尿姿势。排尿障碍常可表现为多尿、少尿、尿淋漓、尿失禁和排尿痛苦等。
多尿与频尿多尿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每次均有大量尿液排出,见于慢性肾病或渗出性胸膜炎的吸收期;频尿则表现为时呈排尿动作,而每次仅有少量尿液排出,主要见于膀胱炎及尿道炎。
少尿与无尿少尿表现为排尿次数和尿量的减少,见于热性病、急性肾炎、严重腹泻;真性无尿,是泌尿机能的严重障碍,如患急性肾炎;假性无尿,可见排尿动作,但无尿液排出,见于尿道完全阻塞(如公牛尿道结石)及膀胱破裂。
3.尿失禁与尿淋漓无排尿姿势与动作,而尿液自行流出,称尿失禁,见于脊髓挫伤、膀胱括约肌麻痹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排尿困难,尿呈点滴状流出,称尿淋漓,见于尿路不完全阻塞、膀胱括约肌麻痹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排尿疼痛动物排尿时表现疼痛、不安、呻吟或屡取排尿姿势而无尿排出或点滴状排出,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尿结石、阴道炎等。
(二)尿液的感观检查
于动物排尿时或导尿时收集尿液,注意检查尿的气味、透明度、颜色及混有物等。
正常尿液马尿呈淡黄色,因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而混浊;牛尿清亮,尿色微黄;猪尿透明无色。
病理变化
(1)尿具强烈的氨臭味,见于膀胱炎;尿呈醋酮(似氯仿)味,见于牛酮尿病;尿有腐败臭味,见于猪瘟。
(2)马尿变透明,多呈酸性,见于骨软症。
(3)尿色变深,尿量减少,见于热性病;尿呈深黄色,振摇后可产生黄色泡沫,是尿中含有胆红素的表示,常见于肝胆疾病尿中混有血液,称血尿。尿液浑浊红色,静置或离心沉淀有红细胞沉淀层,见于肾脏或尿路出血。排尿初期呈现血尿,多为尿道出血;排尿终末出现血尿,多为膀胱出血;排尿全程出现血尿,多为肾脏、输尿管出血。
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透明红色或暗红色,静置或离心无沉淀,镜检无红细胞,常见于新生仔畜溶血病、牛血红蛋白尿、马肌红蛋白尿、血抱子虫病等。
(4)尿液混浊不透明,且有黏液、脓液,多见于肾、膀胱、尿道化脓性炎症和猪肾虫病等。
二、肾、膀胱及尿道的检查
(一)肾脏的检查
检查方法马的左肾位于自肋骨至2、3腰椎横突的下方,右肾则稍向前。检查者先将左手掌平放于肾区腰背部,然后用右手握拳,轻轻在手背上叩击,同时观察动物反应。
牛及猪肾区叩诊,常无明显反应。
检查小动物的肾脏时,检查者可用两手在腰椎横突下方进行触诊。
2.病理变化肾区的叩击或触诊时动物呈疼痛不安,提示肾炎。
(二)膀胱的检查
检查方法大动物可通过直肠内部触诊膀胱;中、小动物则可于后腹部下方或侧方触诊,以判定膀胱内容物、充满度及其敏感性。
2.病理变化触诊膀胱敏感,见于膀胱炎,呈波动感,见于膀胱积尿;按压膀胱时流出尿液,见于膀胱麻痹;膀胱空虚,见于膀胱破裂或急性肾炎。
(三)尿道检查
1.检查方法尿道的检查,可通过外部触诊、直肠内触诊及导尿管探诊进行检查。
公牛、公马位于骨盆腔部分的尿道,可通过直肠内触诊,位于骨盆及会阴以下的部分,可行外部触诊。公牛及公猪的尿道有“S”状弯曲,导尿管探查较为困难。公马可行导尿管探查。
2. 病理变化急性尿道炎,病畜呈现尿频和尿痛,尿道外口肿胀,常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排出;公畜尿道结石,表现为尿淋漓或无尿,触诊结石部位膨大坚硬并有疼痛反应,导管探查会遇到梗阻。
三、外生殖器及乳房的检查
(一)公畜外生殖器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动物的阴囊、阴筒、***有无变化,并配合触诊进行检查。
病理变化阴筒肿胀,触诊留指压痕,多为皮下浮肿的表现;阴囊肿大,触诊睾丸肿胀并有热痛反应提示睾丸炎。马单侧阴囊肿大,触诊内容物柔软,并伴有疼痛不安时,应注意阴囊疝。猪的包皮囊肿时,提示包皮囊积尿或包皮炎。
(二)母畜外生殖器及乳房的检查
检查方法
(1)外生殖器检查观察分泌物及外阴部有无病变;必要时可用开膣器进行阴道深部检查,观察黏膜颜色、有无疹泡、溃疡等病变,同时注意子宫颈口状态。
(2)乳房的检查观察乳房、乳头的外部状态;触诊判定肿胀、硬结、温度及敏感度,必要时挤少量乳汁,进行乳汁感观检查。
病理变化
(1)阴道分泌物增多,流出黏液或脓性液体,阴道黏膜潮红、肿胀、溃疡,见于阴道炎、子宫炎。
(2)马外阴部皮肤有圆形或椭圆形褪色斑块,可见于媾疫;猪、牛的阴户肿胀,见于镰刀菌、赤霉菌毒素中毒病。
(3)阴道或子宫脱出时,在阴门外有脱垂的阴道或子宫;母牛胎衣不下时,阴门外常吊着部分胎衣。
(4)乳房肿胀,热痛,乳汁成絮状、凝块或混有血液、脓汁,是乳房炎的症状。
乳牛的乳房淋巴结肿胀、硬结,无热痛反应,应注意乳腺结核。牛、羊乳房皮肤上的疹泡、脓泡及结痂,应注意痘疹。

                              第八节 神经系统检查
一、精神状态的检查
(一)精神兴奋
是中枢神经机能亢进的结果。动物表现惊恐不安、横冲直撞,挣扎脱缰,不可遏制,甚至攻击人畜(图)。见于流行性脑脊髓炎、脑膜脑炎、日射病与热射病、狂犬病及某些中毒病(如食盐中毒等)。
(二)精神抑制
精神抑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根据程度不同可分为3种。
1.精神沉郁病畜对周围事物注意力降低,离群呆立,低头耷耳,眼睛半闭,但对外界刺激尚能迅速发生反应。可见于各种热性病、缺氧等多种疾病过程中。
嗜眠陷入睡眠状态,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只在强烈的刺激(如针刺)才能使之醒觉,但很快又陷入沉睡状态。见于脑膜脑炎、脑室积水及中毒病后期等。
昏迷对外界刺激全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反射消失,卧地不起(图),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节律不齐。见于严重的脑病、中毒、生产瘫痪、肝肾机能衰竭等。
二、运动机能的检查
(一)盲目运动
即非意识的不随意运动。动物表现无目的地行走、直冲、后退或转圈运动等,主要见于脑及脑膜的局灶性刺激,如脑炎或脑膜炎以及某些中毒病;若呈慢性经过,可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如多头蚴病、猪的脑囊虫病。
(二)共济失调
是没有肌张力障碍的一种动作不协调。病畜站立时,呈现体位平衡失调,如站立不稳、四肢叉开、倚墙靠壁;病畜运动时,步态失调、后躯摇摆、行走如醉、高抬肢体似涉水状等。见于小脑和前庭神经疾患、马传染性脑脊髓炎、中毒病、某些寄生虫病(如脑脊髓丝虫病)等。
(三)痉挛
是指横纹肌不随意的收缩。
阵发性痉挛是个别肌肉或肌组织发生短而快的不随意收缩,呈间歇性。见于脑炎、脑脊髓炎、膈肌痉挛、中毒和低血钙症等。
扩及全身的强烈阵发性痉挛,称为惊厥或搐搦;大脑皮层性的全身性阵发痉挛,伴有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称为癫痫。
2.强直性痉挛肌肉长时间均等地持续性收缩。见于脑炎、脑脊髓炎、破伤风、有机磷农药及士的宁中毒等。
(四)麻痹(瘫痪)
指动物的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
1.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
(1)末梢性麻痹临床特征为肌肉显著萎缩,其紧张性减弱,软弱而松弛,皮肤和腱反射减弱。常见有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麻痹、桡神经麻痹等。
(2)中枢性麻痹临床特征为腱反射增加,皮肤反射减弱和肌肉紧张性增强,肌肉萎缩不显著。常见于狂犬病、马的流行性脑脊髓炎、某些重度中毒病等。
2瘫痪按发生部位可分为
(1)单瘫麻痹只侵及某一肌群或一肢体。
(2)偏瘫麻痹侵及躯体的半侧。
(3)截瘫躯体两侧对称部分(如两后肢)发生麻痹三、反射机能的检查
(一)皮肤反射
1.甲反射轻触甲部被毛或皮肤,则皮肌收缩抖动。
2.腹壁反射轻触腹壁,腹肌收缩。
肛门反射轻触肛门皮肤,肛门外括约肌收缩。
蹄冠反射用针轻刺蹄冠,动物立即提肢或回缩。
(二)黏膜反射
1.喷嚏反射刺激鼻黏膜则引起喷嚏。
角膜反射用羽毛或纸片轻触角膜,则立即闭眼。
(三)深部反射
膝反射动物横卧,使上侧后肢肌肉保持松弛状态,当叩击髌骨韧带时,由于股四头肌牵缩,而下腿伸展。
跟腱反射动物横卧,叩击跟腱,则引起跗关节伸展与球关节屈曲。
(四)病理变化
反射减弱或消失是反射弧的传导经路受损所致。常提示脊髓背根(感觉根)、腹根(运动根)或脑、脊髓灰质的病变,见于脑积水、多头蚴病等。极度衰弱的病畜反射亦减弱,昏迷时反射消失,这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兴奋性降低的结果。
2.反射亢进是反射弧或中枢兴奋性增高或刺激过强所致。见于脊髓背根、腹根或外周神经的炎症、受压和脊髓膜炎等。在破伤风、士的宁中毒、有机磷中毒、狂犬病等常见全身反射亢进。
四、植物性神经机能的检查
植物性神经机能障碍的症状
交感神经紧张性亢进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时,可呈现心搏动亢进,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口腔干燥,肠蠕动减弱,瞳孔散大,出汗增加(马、牛)和高血糖等症状。
副交感神经紧张性亢进可呈现与前者相拮抗的症状。即心动徐缓,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血压下降,腺体分泌机能亢进,口内过湿,胃肠蠕动增强,瞳孔缩小,低血糖等。
3.交感、副交感神经紧张性均亢进可出现恐怖感、沉郁、眩晕、心跳加快、呼吸加快或困难、排尿和排粪异常,子宫痉挛,发情减退等现象

                       第九节 实验室检查血时,仍要将第二滴血擦干,否则流出的血不能形成滴状,不易吸取。
(2)静脉采血法马、牛、羊可由颈静脉采血。鸡可由翼下静脉采血,即用细针头刺入翼下静脉后,任血液自行流出并接入试管中。犬、猫可于小腿外侧跖背外侧静脉或前臂内侧皮下静脉采血。局部剪毛消毒,用止血带扎住采血部上端,使静脉怒张,用消毒、干燥的注射器接上针头,针头斜面向上刺入静脉采血,待抽至所需血量后,先放松止血带,再用消毒棉球按住伤口,拔出针头。除去针头,将血液缓缓注入清洁的试管内。需抗凝血液时,试管内应加抗凝剂,并立即混匀,以免凝固。
(3)心脏采血法多用于鸡及实验动物需多量血液时,鸡可由胸腔入口处向心脏刺入,由于心腔压力较静脉高,血液可自然涌入注射器,兔及鸡亦可在左侧胸部第1、2肋间,心搏动明显处,针头与胸壁呈垂直方向缓缓刺入。
2.血液的抗凝为防止血液的凝固,可加入抗凝剂,并应充分混合。
(1)草酸钠是常用的抗凝剂,每可抗凝血液,可用于血液常规检验。因对红细胞大小有影响,故不能用作红细胞压积测定,如测定红细胞压积时,可用双草酸盐抗凝剂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2)双草酸盐抗凝剂
草酸钠
草酸铵
蒸馏水加至
溶解后吸取,加入供采血试管或小瓶中,置干燥箱内(温度不超过),烘干备用,可供全血抗凝。
(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钠)每可使全血抗凝;或配成溶液,每2滴可使全血抗凝。
(4)枸橼酸钠溶液每可使全血抗凝。
怀疑传染病时,采血应防止到处流散,检后残余血液及所用器皿应进行消毒处理。
一、血液检验
(一)血液的采取与抗凝
血液的采取采血的部位和方法,根据检验项目、所需血量和动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静脉采血和心脏采血。
(1)毛细血管采血法常用血检项目中除血沉测定和红细胞压积测定需较多量血液外,其他各项测定均可在耳尖、耳缘及耳静脉处按毛细血管法采血。采血前先剪毛,酒精棉球消毒,待酒精挥发后,用消毒的干燥针头迅速刺入深,让血液自然流出,且勿用力挤压以免混入过多组织液。流出的第一滴血,可用于制作血片,然后用干棉球擦去局部的剩余血液,用流出的第二滴血液作红、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若利用第三滴(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测定
(1)魏氏法魏氏血沉管长,内径管上有由的刻度,每一刻度的距离为,其容积为。
先向刻度试管中加入3.8%枸橼酸钠,再自静脉采血,颠倒混合数次,然后用魏氏血沉管吸取抗凝血至刻度处,擦去管外血液,在室温条件下,垂直放于血沉管架上,经、、、,分别观察并记录细胞沉降数值。
(2)“六五”型血沉管法“六五”型血沉管内径,全长,管上有
个刻度,容积为。
于血沉管中先加入抗凝剂(草酸钠,或枸橼酸钠粉末),自颈静脉直接采血至刻度“0”处,立即充分混合,于室温中垂直立于试管架上,经、
、、各观察一次,并记录红细胞沉降的数值。
(3)正常值各种动物的血沉值如表。
(4)注意事项①测定血沉时必须要用新配制的抗凝血;②血液与抗凝剂混合要充分,柱面上不应有气泡,它可使血沉变慢;③用魏氏法测定时,事先应检查血沉管架是否
好用,以防漏血;④测定时室温以左右为宜,温度过低可以减慢血沉。
(5)临床意义血沉加快,见于马传染性贫血、梨形虫病、结核、鼻疽、猪瘟、化脓性炎症、风湿症等。
血沉减慢,见于大出汗、多尿、剧烈腹泻、马流行性脑脊髓炎、破伤风、牛瓣胃阻塞、腹痛症等。
(三)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遇酸溶解,游离出血红蛋白,并被酸化为褐色的酸性血红素,稀释后与标准色柱比色,即可求得血红蛋白的含量。
血红蛋白试纸法器材应备有测定血红蛋白试纸和血红蛋白标准比色板。测定时,取试纸一条,吸附被检血液一小滴,待血完全浸透后,立即置于所附标准色板的小孔下,肉眼与色板色泽进行比较,选择颜色相同或近似者,即得血液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
沙利氏血红蛋白测定法沙利氏血红蛋白计由比色架、标准比色柱、血红蛋白测定管及血红蛋白吸管组成。测定管有两个刻度标志,一侧的刻度表示血液中含有的血红蛋白克数;另一侧有刻度,表示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百分数。
测定时,在测定管内加入盐酸溶液至刻度2处,用血红蛋白吸管吸取供检血液至刻度,拭去吸管外壁附着血液后将其插入测定管,压出血液,并用管内盐酸吸洗数次,然后用小玻璃棒充分搅拌混合,置比色架内静置,最后向测定管分次加入蒸馏水,随加随搅拌混合并与两侧的标准色柱相比较,直至测定管内颜色与标准比色柱颜色一致为止,读取测定管内液体凹面最低处刻度数,即为血液所含血红蛋白克数或百分数。
正常值动物血红蛋白正常值见表。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腹泻、呕吐、大汗、多尿及肠梗阻等。
(2)血红蛋白减少见于各种贫血,如马传染性贫血、牛血红蛋白尿病、梨形虫病、仔猪贫血等;亦可见于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马鼻疽、牛结核、牛羊肝片吸虫病、仔猪蛔虫病等。
附血红蛋白吸管清洗法
吸管用后先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再以酒精冲洗,脱水,然后用乙醚冲洗脱去酒精,干燥后备用。如遇被凝血块堵塞,应以马鬃或马尾毛疏通,再依以上步骤处理。
(四)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是将一定量的供检血液经一定倍数的稀释后,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并换算为每立方毫米血液内的含量。
器材
(1)血红蛋白吸管与测定血红蛋白通用。
(2)红细胞计数板计数板为特制的厚玻璃片,上面刻划有计算室两个(图),每个计数室分9个大方格,大方格每边长度为,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加血盖片后的深度为,计算室四周的大方格,每格又等分为个中方格,用于白细胞计数。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划分为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等分为个小方格,共计个小方格,用于红细胞计
(3)血盖片为血细胞计数专用盖玻片,呈长方形,厚度为。
(4)吸血管
(5)小试管()
2稀释液
(1)氯化钠溶液
(2)复方氯化钠稀释液(海姆氏液)
氯化钠蒸馏水
的稀释血液。
(3)将血盖片紧密盖于血细胞计算板上,将血细胞计算板置于显微镜台上,用低倍镜先找到计算室,然后用小吸管取已稀释血液一滴,使吸管尖端接触血盖片边缘和计算室空隙处,稀释的血液即可引入并充满计算室。
(4)计算室充液后,静置,待红细胞分布均匀后开始计数。红细胞计数用高倍镜,一般计数中央大方格中四角4个及中央1个中方格(共5个中方格),即个小方格内的红细胞数。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的最高和最低数相差不得超过,否则表示血液混合不均。
红细胞在高倍镜下呈圆形,淡黄色,发亮。计算时,注意压在左边双线上的红细胞应计算在内,在右边双线上的细胞则不计算在内,同样,压在上线的计入,压在下线的不计入,即所谓“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计算法则(图)。
计算按下列公式进行:
血液内红细胞数
为5个中方格(即个小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为一个大方格,即面积内共有
个小方格,为稀释倍数;为血盖片与计数板的实际高度是,乘后则为。
上式简化后为:红细胞数
正常值健康动物红细胞数见表。
红细胞增多可见于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血液浓缩,如大出汗、胸膜炎和腹膜炎的渗出期等。
(2)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类型贫血,如马传染性贫血、牛梨形虫病、仔猪营养性贫血、新生幼畜溶血病、牛血红蛋白尿病等。
(五)白细胞计数
用冰醋酸将红细胞破坏后,计算每立方毫米内白细胞总数。器材除需要或吸管外,其余同红细胞计数。
2.稀释液白细胞稀释液,常用1%冰醋酸溶液,也可用1%盐酸溶液。稀释液中加1%结晶紫数滴,使呈淡蓝色,以便与红细胞稀释液相区别。
3.方法用吸管吸取白细胞稀释液(或),置于小试管中。用血红蛋白吸管(沙利氏吸血管)吸取被检血液至处,擦去管外黏附的血液,吹入小试管中,反复吸吹数次,以洗净管内所黏附的白细胞,充分振摇混合,再用毛细管吸取被稀释的血液,充入已盖好玻片的计算室内,静置后,低倍镜检。计数步骤均与红细胞计数相同,数四角处4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包括个中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
4.计算按下式进行:
白细胞数
为四角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总数。
为一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
为稀释倍数。
为血盖片与计数板的实际高度是,乘后则为。
上式简化后为:白细胞个数
正常值健康动物白细胞数见表

6.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可见于多数细菌性感染和炎症,如猪丹毒、猪肺疫、结核、马鼻疽、马腺疫、肺炎、胸膜炎、腹膜炎等。白血病时以白细胞的显著增多为特征。
(2)白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某些病毒性传染病,如猪瘟、流感等;某些重度疾病的后期;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等);梨形虫病等。
(六)白细胞分类计数
以百分率表示各种类型白细胞间的数量关系,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
1.血片的制作取一清洁、干燥、脱脂的玻片,作为载片。取一端光滑、平整的载片,作为推片。取供检血一小滴,放于载片的一端;将推片约倾斜,放于血滴之前,向后拉动推片,使与血滴接触,待血液扩散开之后,以均等速度轻轻向载片另一端推动,即形成一血膜(图),自然风干,待染。所涂血片要求血液分布均匀,厚度适当,血膜位于玻片中央,两端留有适当空隙,以便注明畜别、编号及日期。
血片的染色
(1)瑞氏染色法
1)染液的配制瑞氏染色粉甲醇(化学纯)
将染粉置于研钵中,加少量甲醇研磨,使其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染液倒入洁净的棕色瓶,剩下未溶解的染料再加少量甲醇研磨,如此连续操作,直至染粉全部溶解和甲醇用完为止。在室温中保存1周(每日振摇1次)后,过滤,即可应用。
2)缓冲液的配制1%磷酸二氢钾
磷酸氢二钠
蒸馏水加至
染料对氢离子浓度均较敏感,染色时由于酸碱度的改变,蛋白质与染料所形成的化合物可重新离解,故染色时染液的能够影响染色的结果。
瑞氏染色的适当为。当染液偏于碱性时,可与缓冲液中酸基起中和作用;染液偏于酸性时,可与缓冲液中碱基起中和作用;维持染色时的一定酸碱度,才能使染色结果满意。
3)染色先用蜡笔在血膜两端各划一线,以防染液外溢,将血片平放于水平支架上;滴加瑞氏染液,将血膜盖满为止;待染色后,再加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并轻轻摇动或以口吹气,使染色液与缓冲液混合均匀,再染色;最后用蒸馏水冲洗血片,待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后镜检。染色良好的血片呈樱桃红色。
(2)姬姆萨氏染色法
1)染液的配制姬姆萨氏染色粉
纯甘油(中性) 先将姬姆萨氏染色粉加入甘油内,置水浴加温(),使染色粉溶解;再加入甲醇,混匀,保存于棕色瓶中,保存1周后滤过即成原液。
临用时取此原液,加于蒸馏水中,配制成应用液。
2)染色先将血片用甲醇固定;然后滴加姬姆萨氏应用液,至盖满整个血膜(约),根据室温高低和血片厚度,染色。用蒸馏水冲洗、吸干、镜检。染色良好的血片呈玫瑰红色。
3.镜检计数先用低倍镜做大体观察,再换用油浸镜,边移动血片边检视白细胞并计数。通常在血片的两端或两端的上、下部分按二区或四区计算法(图),有秩序地
移动血片,计数白细胞总数个。一般计数个白细胞,并按各类白细胞所占有的百分数,计算出其比值。4.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和染色特征根据胞浆中有无染色颗粒,将白细胞区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前者又根据胞浆染色颗粒的着色特征,而分为嗜碱性、嗜酸性及嗜中性白细胞;后者包括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
嗜碱性白细胞的胞浆中含有呈深紫色较小的染色颗粒。
嗜酸性白细胞的胞浆中含有较大的呈鲜红色的染色颗粒。
嗜中性白细胞的胞浆中有呈现淡玫瑰红色的小颗粒。依其发育各阶段的细胞核形态特征又分为髓细胞、幼稚型、杆状核和分叶核细胞。
髓细胞的细胞核色淡、着色不均,呈长圆形或豆形。
幼稚型的细胞核着色较淡,多呈肾形。
杆状核细胞的核致密、色深,弯曲呈粗细较均匀的带状、S形、马蹄形等。
分叶核细胞其核分成2~6个分叶,并在各分叶间有细丝状连接。
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浆均染为天蓝色。
大单核细胞体积大,呈不正、多边、多角形,胞浆呈烟灰色,较暗,核呈紫褐色,近似椭圆或不正形。
正常值健康动物各类白细胞分类数值见表
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
嗜中性白细胞增多:见于猪、牛巴氏杆菌病、马腺疫、肺炎及化脓性感染等。
嗜酸性白细胞增多:见于某些蠕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湿疹等。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鼻疽、布氏杆菌病、猪瘟及牛梨形虫病。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败血性疾病,某些梨形虫病及李氏杆菌病等。
(2)白细胞减少
嗜中性白细胞减少:见于病毒性传染病、药物中毒(如长期服用抗生素)、各种疾病的垂危期。
嗜酸性白细胞减少:见于败血症、某些病毒病及牛梨形虫病等。
淋巴细胞减少:多为嗜中性白细胞增多而造成的相对性变化。
在分析嗜中性白细胞增、减变化时,还应注意嗜中性白细胞的成熟情况。若未成熟的嗜中性白细胞增多,即出现嗜中性髓细胞、幼稚型和杆状核嗜中性白细胞的比例升高,则称为核左移。若血液内分叶核嗜中性白细胞大量增多,而且核的分叶数目也增多,则称为核右移。
白细胞总数增多的同时,出现核左移,表示骨髓造血机能加强,机体处于积极防御阶段;而白细胞总数减少时见有核左移,则表示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机体的抗病力降低。至于核右移,乃骨髓造血功能衰退的标志,多因机体高度衰竭而引起,常提示预后宜慎重。二、尿液检验
(一)尿液的采集和保存
用清洁容器接取动物自然排出的尿液或用导管采集。采集的尿液应立即检验,如不能立即检验时,可加入防腐剂保存,如尿液中加入硼酸或甲苯,或加入福尔马林3~4滴,或加入麝香草酚。
(二)尿比重的测定
测定方法将尿盛于适当大小的量筒内,然后将尿密度计沉入尿内,经密度计稳定后,读取尿液凹面的读数即为尿的比重数。如尿量不足时,可用蒸馏水稀释数倍,将测得尿比重的最后两位数字乘以稀释倍数,即得原尿的比重。
2.正常值马:牛:猪:羊:骆驼:犬:
临床意义尿比重的大小,与尿中固体物质的含量成正比,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尿素和氯化钠。
尿比重增高,见于热性病、便秘、重度胃肠炎、急性胃扩张、中暑、腹膜炎及急性肾炎等。
尿比重降低,见于肾机能不全、间质性肾炎、肾盂炎及神经性多尿症、牛酮病等。
(三)尿液酸碱度的测定
测定方法可用试纸法。试纸一端浸入尿中取出与标准比色纸进行比色,其相应的数值即为供检尿的。
正常值
马:牛:
山羊:猪:
3.诊断意义草食兽尿液变为酸性,见于牛酮血病、骨软病、大出汗、饥饿、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及某些热性病等;肉食兽尿液变为碱性,草食兽尿液变成强碱性,见于剧烈呕吐、膀胱炎等。
(四)尿中蛋白质的测定
1.煮沸法蛋白质遇热发生凝固而出现混浊。
方法取试管一支,加供检尿(如为碱性尿,需加适量醋酸,使之成弱酸性),于酒精灯上加热煮沸,如呈白色浑浊或出现絮状沉淀,则为蛋白尿阳性。
为区别由碳酸盐或磷酸盐而生成的假阳性浑浊,可滴加醋酸溶液数滴,若滴酸后混浊消失,为假阳性反应;若滴酸后混浊不消失,甚至产生沉淀,则为阳性反应。
磺柳酸法(磺酸水杨酸法)磺柳酸为生物碱试剂,在酸性环境中,其阴性离子可与阳电荷的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质盐而沉淀。
方法取滤过尿于试管内,加磺柳酸溶液数滴,如尿中含有蛋白质,即出现白色混浊或沉淀。
3.临床意义健康动物的尿中,只有蛋白的痕迹,用一般方法难以检出。当饲喂大量蛋白饲料或妊娠动物、新生幼畜等可呈现一时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可见于急慢性肾炎;膀胱及尿道的炎症可出现轻微的蛋白尿;多数急性热性病(猪瘟、猪丹毒、动物的流感、马腺疫、马传染性贫血、梨形虫病、鼻疽、结核等);某些饲料中毒,亦可出现蛋白尿。
(五)尿中肌红蛋白的检验
尿中出现肌红蛋白时,称肌红蛋白尿。在临床上,易与血红蛋白尿相混淆,经肌红蛋白检验即可鉴别试剂
(1)1%邻联甲苯胺溶液取邻联甲苯胺,加甲醇至,溶解后装于棕色瓶中,暗处保存备用。
(2)3%双氧水
2.方法尿中如混有血液,应将尿液离心,以除去尿中存在的红细胞;尿中如混有血红蛋白应除去血红蛋白,方法是:取尿,加硫酸铵(注意缓慢加入,勿使局部浓度过高,以免肌红蛋白沉淀),溶解后过滤,滤液必须清澈。取滤液再加硫酸铵达到饱和,使肌红蛋白沉淀,离心后弃去上清液,沉渣供试验用。
向处理过的沉渣内加1%邻联甲苯胺溶液2滴,3%双氧水3滴,出现绿色至蓝色者为阳性,证明尿中有肌红蛋白存在;若不显色,则为阴性反应,证明尿中原含色素蛋白为血红蛋白,已被硫酸铵沉淀而滤过除去。
3.临床意义肌红蛋白尿常见于马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病、硒维生素E缺乏症。此外,心脏含有丰富的肌红蛋白,当心肌受损时,肌红蛋白渗出,随血流由肾排出,所以检查尿中肌红蛋白,有助于诊断心肌受损的疾病。
(六)尿中酮体的检验
酮体是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称。它们都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当大量脂肪分解而导致这些物质氧化不全时,可使血中浓度增高而由尿排出,称为酮尿。
郎()氏法
(1)原理丙酮或乙酰乙酸与亚硝基铁氰化钠作用后,再与氨液接触可产生紫红色化合物。冰醋酸可抑制肌酐产生类似的反应。
(2)试剂亚硝基铁氰化钠、冰醋酸、浓氨水()。
(3)方法取被检尿约于小试管内,加入亚硝基铁氰化钠结晶数小粒,振荡使其溶解,再加冰醋酸(3~4滴),混匀后,将试管倾斜,沿管壁缓缓加入浓氨水
,在两液交界处呈现紫红色环即为阳性。根据颜色产生的时间,可作粗定量判断:立即出现深紫红色环()、逐渐出现紫红色环()、内出现淡紫色环()、
后不显色()。
2改良罗特拉()氏法
(1)原理丙酮和乙酰乙酸在一定的环境中,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及硫酸铵作用,形成紫色化合物。
(2)试剂亚硝基铁氰化钠
无水碳酸钠
硫酸铵
将上述3种药物研磨均匀(不宜太细),贮于棕色瓶中备用。若放置过久变黄,说明失效。
(3)方法取粉剂约于载玻片上或反应盘内,加新鲜尿2~3滴使粉剂完全被尿液浸透。
(4)结果判定粉剂呈紫红色为阳性反应,后仍不显色者为阴性。根据显色快慢与色泽深浅亦可用()号表示。
临床意义尿中出现酮体,主要见于乳牛的酮血病、乳羊妊娠毒血症、仔猪低血糖症等。另外,长期拒食、长期饥饿、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尿中也会出现少量的丙酮。
(七)尿沉渣的检查
尿沉渣的成分主要有两类,即无机沉渣和有机沉渣。无机沉渣多为各种盐类结晶,有机沉渣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尿圆柱)及微生物等。
1. 尿沉渣标本的制作及镜检将尿液静置或离心()沉淀,取其沉淀物涂片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再
2. (七)尿沉渣的检查
3. 尿沉渣的成分主要有两类,即无机沉渣和有机沉渣。无机沉渣多为各种盐类结晶,有机沉渣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尿圆柱)及微生物等。
4. 1.尿沉渣标本的制作及镜检将尿液静置或离心()沉淀,取其沉淀物涂片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辨认。光线应用弱光,强光可使透明管型漏检。检查细胞至少应观察个高倍镜视野,管型至少应观察个低倍镜视野。
5. 有机沉渣的镜检尿液有机沉渣的检查,有助于肾脏及尿路疾病的确定诊断。对发现的细胞以高倍镜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数字或()符号表示,如白细胞(个高倍视野)、(个高倍视野)、(个高倍视野)、
6. (个以上高倍视野);管型以低倍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数字表示。
7. (1)红细胞鲜尿红细胞形态正常,呈淡黄绿色,在高渗尿内可皱缩成桑椹形或星
               
第十节 建立诊断
一、 建立诊断的步骤认识疾病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则。
通过病史调查、一般检查和分系统临床检查、实验室检验等,系统全面地搜集症状和有关发病经过的资料。然后对所搜集到的症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初步确定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致病的原因及发病的机理,建立初步诊断。
依据初步诊断,实施防治,根据防治效果来验证诊断,并对诊断给予补充和修改,最后对疾病作出确切的诊断。
搜集病料、综合分析、验证诊断是诊断疾病的三个基本步骤。三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搜集症状是认识疾病的基础;分析症状是建立初步诊断的关键;实施防治、观察效果是验证和完善诊断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诊断的方法
建立诊断的方法,一般有论证诊断法和鉴别诊断法。
(一)论证诊断法
论证诊断就是将实际所具有的症状、资料和所提出的疾病所应具备的症状、条件,加以比较。若全部、大部分及主要症状、条件相符合,所有现象、变化均可用该病予以解释,则这一诊断即可成立。
论证诊断是以丰富而确切的病史、症状资料为基础,但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和时期,所表现的症状不尽相同;而病畜的种属、品种、年龄、性别及个体的营养条件和反应能力不一,会使其呈现的症状发生差异。所以,论证诊断时不能机械去对照书本,或只凭经验去主观臆断,应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论证诊断应以病理学为基础,从整个疾病着想,以期解释所有现象,并找出各个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对并发症与继发症、主要疾病与次要疾病、原发病与继发症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求深入认识疾病的本质和规律,制定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二)鉴别诊断法
在疾病的早期,对一些复杂的或不典型的病例,或当缺乏足以提示明确诊断的症状时,可根据某一或某几个主要症状,提出一组可能的、相近似的有待区别的疾病,然后通过深入的分析、比较,采用排除诊断法逐渐地排除可能性较小的疾病,缩小考虑的范围,最后留一个或几个可能性较大的疾病,这就是鉴别诊断过程或称类症鉴别。
在鉴别诊断时,应以主要症状及其综合症候群是否符合;具体的致病因素和条件是否存在;疾病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与一般规律是否一致;防治的效果是否能予以验证等条件作为基础,对你提出的一组疾病进行肯定和否定。
如缺少假定疾病应具有的特殊或主要症状,以及引起该病明确的致病因素,或假定疾病不能解释其全部症状,则该病可暂被否定。如病牛呈现慢性消化不良、反复瘤胃臌气、瘦弱等症状,但同时粪中混有潜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可暂排除前胃弛缓,因单纯的前胃弛缓,不能解释后两个症状。再如,具有一般神经症状的猪,应提示食盐中毒,但经反复了解并无摄取含食盐饲料的病史,化验又不见血中钠离子升高,因而可排除食盐中毒的可能。
如具有某一疾病所应具备的特殊症状或综合症候群和已查明足以引起该病的具体致病原因;发病情况符合其一般规律,通常即可肯定。
论证诊断法和鉴别诊断法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一般当提出某一种疾病的可能性诊断时,主要通过论证方法,并适当与近似的疾病加以区别而肯定或否定;但当提出有几种疾病的可能性诊断时,则首先应进行比较、鉴别,经逐个排除,对最后留有的可能性疾病,加以论证。
这样,经论证、鉴别及鉴别、论证的过程,假定的可能性诊断,即成为初步诊断。
三、预后的判断
预后是对动物所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结局的估计与推断。
(一)预后良好
可以治愈,而且不影响其今后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者,称为预后良好。如患胃肠卡他、感冒等。
(二)预后不良
病情严重,虽经各种方法治疗,随时有死亡的可能;或虽能控制、消除疾病,但已丧失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或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而无治愈可能者,均称为预后不良。如胃捻转、肠变位、肺气肿、乳牛化脓性乳房炎等。
(三)预后慎重
结局良好与否,不能判定,有可能于短时间内完全治愈,有可能死亡或丧失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称预后慎重。如急性瘤胃臌气、重症马腹痛病、有机磷中毒等。
(四)预后可疑
由于资料不全或疾病正在发展变化之中,结局尚难推断,只能做出可疑的预后,如额窦炎,可以治愈而预后良好,也可进一步波及脑膜继发脑膜炎而预后不良。
可靠的预后判断,必须建立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之上,这不仅要求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具体病例的个体条件(如体质、膘情、年龄、品种、神经类型等)和有无并发病等。并且随时注意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对重症病例应注意心脏、呼吸、体温、血象等变化。如神志不清、步态踉跄、大汗淋漓、呼吸高度困难、体温降低、末梢厥冷、心功能不全、心率过快(马次,牛、猪、羊
次)、脉搏不感于手、口色青紫无光、舌体如绵等,均提示预后不良。
判定预后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持科学态度。不允许将小病夸大,也不应把重病说轻。预后良好,不要盲目乐观,预后不良,也不要草率了事。要向畜主说明情况,取得合作和支持。
四、病历记录
病历记录是有关病畜的登记、病史调查、现症检查、实验室检验、特殊检查以及诊疗过程中变化等全部资料的记载。病历记录对于总结诊疗经验,积累科学资料,指导生产科研实践等,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整个诊疗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认真填写,妥加保存。
病历填写要全面而详细,包括病畜登记、病史调查和现症检查结果。对症状可按系统有顺序地叙述,避免零乱和遗漏;所用词句要简单确切,通俗而科学,字迹清楚,避免涂改;对诊断填写应如实,对一时不能确诊的疑难病症,可填写初步诊断或疑问诊断,甚至暂不填写病名,待确诊后再填写,对住院病例,在最后应作小结或讨论;所有实验室检验单及特殊检查诊断书等均应附在病历后。病历表参考格式见第二节。


                                         第二章 治疗技术

第一节 投药法

治疗畜禽疾病的一些药物需经口投服。如病畜尚有食欲、药量少且无特殊气味,可将其混入饲料或饮水中使之自然采食。但药物大多味苦,且有特殊气味,病畜常不自愿采食,尤其是危重病畜,饮食欲废绝,故必须采用适宜的方法投服。
投药的方法很多,主要根据药物的剂型、剂量及有无刺激性和动物种类及病情的不同而选择之。
一、灌角及药瓶投药法
(一)应用
灌角及药瓶投药法,是将药物用水溶解或调成稀粥样,以及中草药的煎剂等装入灌角或药瓶等灌药器内经口投服。各种动物均可应用。
(二)用具
灌角,竹筒,橡皮瓶或长颈酒瓶;盛药盆等。
(三)方法
具体方法依动物种类及用具不同而异。
1.牛的灌药法多用橡皮瓶或长颈酒瓶,或以竹筒代用。
(1)一人牵住牛绳、抬高牛头或紧拉鼻环或握住鼻中隔使牛头抬起,必要时使用鼻钳进行保定。
(2)术者左手从牛的一侧口角插入、打开口腔并轻压舌头;右手持盛满药液的药瓶自另侧口角伸入并送向舌背部(图);抬高药瓶后部轻轻振抖,并轻压橡皮瓶使药液流出;吞咽中继续灌服直至灌完。
猪的灌药法较小的猪灌服少量药液时可用药匙(汤匙)或
注射器(不接针头)。较大的猪,若药量大可用胃管投入,亦很方便、安全。
(1)灌药时令一人将猪的两耳抓住,把猪头略向上提,使猪的口角与眼角连线近水平,并用两腿夹住猪背腰部。
(2)另一人用左手持木棒把猪嘴撬开,右手用汤匙或其他灌药器,从舌侧面靠颊部倒入药液,待其咽下后,再灌第二匙;如含药不咽,可摇动口里的木棒,刺激其咽下。
二、片剂、丸剂、舔剂投药法
(一)应用
片、丸状或粉末状的药物以及中药的饮片或粉末,尤其对苦味健胃剂,常用面粉、糠
麸等赋形药制成糊剂或舔剂,经口投服以加强健胃的效果。
(二)用具
舔剂一般可用光滑的木板或一竹片;丸剂、片剂可徒手投服,必要时用特制的丸剂投药器。
(三)方法
(1)动物一般站立保定。
(2)对牛、马,术者用一手从一侧口角伸入打开口腔,对猪则用木棍撬开口腔;另手持药片、药丸或用竹片刮取舔剂自另侧口角送入其舌背部。
(3)取出木棒,口腔自然闭合,药物即可咽下。
(4)如有丸剂投药器,则事先将药丸装入投药器内;术者持投药器自动物一侧口角伸入并送向舌根部,迅即将药丸打(推)出;抽出投药器,待其自行咽下。
(5)必要时投药后灌饮少量的水。
三、胃管投药法
(一)应用
当水剂药量较多,药品带有特殊气味,经口不易灌服时,一般都需用胃管经鼻道或口腔投给。此外胃导管亦可用于食道探诊(探查其是否畅通)、瘤胃排气、抽取胃液或排出胃内容物及洗胃,有时用于人工喂饲。
(二)用具
软硬适宜的橡皮管或塑料管,依动物种类不同而选用相应的口径及长度;特制的胃管其末端闭塞而于近末端的侧方设有数个开口者,更为适宜。
漏斗或打药用的加压泵,插胃管用的开口器。
(三)方法
1.牛可经口或经鼻插入胃管。
(1)经口插入时,先将牛进行必要的保定,并给牛戴上木质开口器,固定好头部。
(2)将胃管涂润滑油后,自开口器的孔内送入(图),尖端到达咽部时,牛将自然咽下。

3)确定胃管插入食管无误后,接上漏斗即可灌药。(4)灌完后慢慢抽出胃管,并解下开口器。2.猪经口插入胃管。(1)先将猪进行保定,视情况而采取直立、侧卧或站立方式。一般多用侧卧保定。
(2)用开口器将口打开(无开口器时,可用一根木棒中央钻一孔),然后将胃管沿孔向咽部插入(图)。
(3)当胃管前端插至咽部时,轻轻抽动胃管,引起吞咽动作,并随吞咽插入食道。
(4)判定胃管确实插入食道后,接上漏斗即可灌药。
(5)灌完后慢慢抽出胃管,并解下开口器

(四)胃管插入食道的判断
如何判断胃管是否插进食道,检验方法很多,无论使用何种检查方法,都必须综合加以判定和区别,防止发生判断上的错误。主要检验方法见表。
(五)注意事项
(1)胃管使用前要仔细洗净、消毒;涂以滑润油或水,使管壁滑润;插入、抽动时不宜粗暴,要小心、徐缓,动作要轻柔。
(2)有明显呼吸困难的病畜不宜用胃管;有咽炎的病畜更应禁用。
(3)应确实证明插入食道深部或胃内后再灌药;如灌药后引起咳嗽、气喘,应立即停灌;如中途因动物骚动使胃管移动、脱出亦应停灌,待重新插入并确定无误后再行灌药。
(4)经鼻插入胃管,可因管壁干燥或强烈抽动,损伤鼻、咽黏膜,引起鼻、咽黏膜肿胀、发炎等;导致鼻出血(尤其在马多见),应引起高度注意。如少量出血,不久可自停;出血很多时,可将动物头部适当高抬或吊起,进行鼻部冷敷,或用大块纱布、药棉暂堵塞一侧鼻腔;必要时宜配合应用止血剂、补液乃至输血。
(六)药物误投入肺的表现及其抢救措施
药物误投入动物呼吸道后的表现突然出现骚动不安,频繁的咳嗽,并随咳嗽而有药液从口、鼻喷出;呼吸加快,呼吸困难,鼻翼开张或张口呼吸;继则可见肌肉震颤、大出汗,黏膜发绀,心跳加快、加强;数小时后体温可升高,肺部出现音,并进一步呈异物性肺炎的症状。当灌入大量药液时,甚至可造成动物的窒息或迅速死亡。
2.抢救措施在灌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动物表现,发现异常,立即终止;使动物低头,促进咳嗽,呛出药物;应用强心剂,或给以少量阿托品以兴奋呼吸;同时应大量注射抗生素制剂;如经数小时后,症状减轻,则应按疗程规定继续用药,直至恢复。
四、饲料、饮水及气雾给药法
(一)拌料给药
这是现代集约化养殖业中最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即将药物均匀地拌入料中,让畜禽采食时,同时吃进药物。该法简便易行,节省人力,减少应激,效果可靠,主要适用于预防性用药,尤其适应于长期给药。但对于病重的畜禽,当其食欲下降时,不宜应用。在应用这种方法时,通常应注意:
1.准确掌握其拌料浓度按照拌料给药标准,准确、认真计算所用药物剂量,若按畜禽每千克体重给药,应严格按照个体体重,计算出畜禽群体体重,再按照要求把药物拌进料内。应特别注意拌料用药标准与饲喂次数相一致,以免造成药量过小起不到作用或药
量过大引起畜禽中毒的现象发生。
2.确保用药混合均匀在药物与饲料混合时,必须搅拌均匀,尤其是一些安全范围较小的药物,以及用量较少的药物,如呋喃唑酮、喹乙醇等,一定要均匀混合。为了保证药物混合均匀,通常采用分级混合法,即把全部用量的药物加到少量饲料中,充分混合后,加到一定量饲料中,再充分混匀,然后再拌入到计算所需的全部饲料中。大批量饲料拌药更需多次逐步分级扩充,以达到充分混匀的目的。切忌把全部药量一次加入到所需饲料中,简单混合法会造成部分畜禽药物中毒而大部分畜禽吃不到药物,达不到防止疾病的目的或贻误病情。
3.密切注意不良作用有些药物混入饲料后,可与饲料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拮抗作用。这时应密切注意不良作用,尽量减少拌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饲料中长期混合磺胺药物,就容易引起鸡维生素或缺乏。这时就应适当补充这些维生素。
(二)饮水给药
饮水给药也是比较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它是指将药物溶解到畜禽的饮水中,让畜禽在饮水时饮入药物,发挥药理效应,这种方法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尤其在畜禽发病,食欲降低而仍能饮水的情况下更为适用,但所用的药物应是水溶性的,除注意拌药给药的一些事项外还应注意:
1.药前停饮、保证药效对于一些在水中不容易被破坏的药物,可以加入到饮水中,让畜禽长时间自由饮用;而对于一些容易被破坏或失效的药物,应要求畜禽在一定时间内都饮入定量的药物,以保证药效。为达到目的,多在用药前,让畜(禽)群停止饮水一段时间。一般寒冷季节停饮,气温较高季节停饮,然后换上加有药物的饮水,让畜禽在一定时间内充分喝到药水。
2准确认真、按量给水为了保证全群内绝大部分个体在一定时间内都能喝到一定量的药水,不至由于剩水过多造成吸入个体内药物剂量不够,或加水不够,饮水不均,某些个体缺水,而有些个体饮水过多,就应该严格掌握畜禽一次饮水量,再计算全群饮水量,用一定系数加权重,确定全群给水量,然后按照药物浓度,准确计算用药剂量,把所需药物加到饮水中以保证药饮效果。因饮水量大小与畜禽的品种,畜禽舍内的温度、湿度,饮料性质,饮养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畜禽群体不同时期饮水量不尽相同。
3.合理施用、加强效果一般来说,饮水给药主要适用于容易溶解在水中的药物,对于一些不易于溶解的药物可以采用适当的加热、加助溶剂或及时搅拌的方法,促进药物溶解,以达到饮水给药的目的。
(三)气雾给药
气雾给药是指使用能使药物气雾化的器械,将药物分散成一定直径的微粒,弥散到空间中,让畜禽通过呼吸作用吸入体内或作用于畜禽皮肤、黏膜及羽毛的一种给药方法。也可用于畜禽群消毒。使用这种方法时,药物吸收快,作用迅速,节省人力,尤其适用于现代化大型养殖场,但需要一定的气雾设备,且畜禽舍门窗应能密闭。同时,使用药物时,不应使用有刺激性药物,以免引起畜禽呼吸道发炎。一般地讲,应用气雾给药时应注意:
1. 恰当选择气雾用药,充分发挥药物效能为了充分利用气雾给药的优点,应该恰当选择所用药物。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通过气雾途径给药,可应用于气雾途径的药物应
该无刺激性,容易溶解于水。对于有刺激的药物不应通过气雾给药。同时还应根据用药目的不同,选用吸湿性不同的药物。若欲使药物作用于肺部,应选用吸湿性较差的药物,而欲使药物作用于呼吸道,就应选择吸湿性较强的药物。
2.准确掌握气雾剂量,确保气雾用药效果在应用气雾给药时,不要随意套用拌料或饮水给药浓度。为了确保用药效果,在使用气雾给药前应按照畜禽舍空间情况,使用气雾设备要求,准确计算用药剂量,以免过大或过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严格控制雾粒大小,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在气雾给药时,雾粒直径大小与用药效果有直接关系。气雾微粒越细,越容易进入肺泡内,但与肺泡表面的黏着力小,容易随呼气排出,影响药效。但若微粒越大,则不易进入肺泡内,容易落在空间或停留在动物的上呼吸道黏膜,也不能产生良好的用药效果。同时微粒过大,还容易引起畜禽的上呼吸道炎症。此外,还应根据用药目的,适当调节气雾微粒直径。如要使药物达到肺部,就应使用雾粒直径小的雾化器。反之,要使药物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就应选用雾粒较大的雾化器。通过大量试验证实,进入肺部的微粒直径以最合适。雾粒直径大小主要是由雾化设备的设计功效和用药距离所决定。
注射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动物体内,可避免胃肠内容物的影响,能迅速发生药效。此法药量较准确且可节省药物。
注射时需要注射器及注射针头。兽用注射器有玻璃制与金属制,按其容量有
、、、、、等不同规格。大量输液时,则有容量较大的输液瓶(吊瓶)。此外,还有连续注射器、注射枪等。
1.金属注射器兽用金属注射器(图)主要用于动物的皮下、肌肉注射,亦可供少量药液静脉推注用。
在使用时,先将玻璃管置套筒内,插入活塞,拧紧套筒玻璃管固定螺丝,旋转活塞调节手柄至适当松紧度,即可使用。
.2玻璃注射器玻璃注射器的构造比较简单,由针筒和活塞部分组成。通常在针筒和活塞后端有数字号码,同一注射器针筒和活塞的号码应相同,否则不能使用。有各种规格容量以及偏头、中头之分,用时将活塞套入针筒。多用于猪的耳静脉注射及实验动物的注射。
连续注射器连续注射器的结构类似于金属注射器。不同之处在于手柄内有一弹簧装置,每注射一次,手柄可自动复位,并同时吸入药液至玻璃管内,故可作连续注射用。使用时,先将药液和注射器手柄以橡胶管连接,将注射器手柄连续压放数次,药液即可注满玻璃管,然后连接针头,即可连续注射。主要用作预防注射用

4.注射针头针头规格型号甚多,可根据用途选用。兽用一般以号、号针头供大家畜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9号、号针头供中、小家畜作肌肉和皮下注射,5号、7号、9号供中、小家畜静脉注射。由于同种动物个体大小差异甚大,注射时深度亦各有差异,故应视具体情况选用。
5.注射器和针头在使用前应注意
(1)应检查针头与基部的连接是否牢固,针筒与活塞是否严密,针头有无弯曲、折裂痕迹,是否锋利。
(2)所有注射用具于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煮沸或高温消毒)备用。使用后,应立即清洗、擦干,置干燥处保存。
(3)注射前先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同时要认真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无变质、浑浊、沉淀。如果混注两种以上药液时,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4)抽完药液后,一定要排出注射器内的气泡。
(5)注射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注射的方法种类很多,其中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个别情况下还可做皮内、胸腔、腹腔、气管、瓣胃及眼球结膜等部位的注射。选择用什么方法进行注射,主要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数量及牲畜和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皮内注射法
(一)应用
主要用于某些变态反应诊断(如牛的结核菌素皮内反应)或做药物过敏试验等。
(二)用具
通常用结核菌素注射器或的小注射器、短针头。
(三)部位
多在颈侧中部。
(四)方法
按常规消毒后,先以左手拇指与食指将术部皮肤捏起并形成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使之与皮肤呈角,刺入皮内(约),注入规定量的药液即可。如推注药液时感到有一定阻力且注入药液后局部形成一小球状隆突,即为确实注入于真皮层的标志。拔出注射针,术部消毒,但应避免压挤局部。
二二、皮下注射法
(一)应用
将药液注入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因皮下有脂肪层,吸收较慢,一般须经呈现药效。
(二)用具
一般选用的注射器,9号、号针头。
(三)部位
应选皮肤较薄而皮下疏松的部位,大动物多在颈侧;猪在耳根后或股内
(四)方法
动物实行必要的保定,局部剪毛、消毒。
术者用左手捏起局部的皮肤,使成一皱褶;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由皱褶的基部刺入(图),一般针头可刺入(如针头刺入皮下则可较自由地拔动);注入需要量的药液后,拔出针头,局部按常规消毒处理。
(五)注意事项
刺激性强的药品不能做皮下注射;药量多时,可分点注射,注射后最好对注射部位轻度按摩或温敷。
三、肌肉注射法
(一)应用
肌肉内血管丰富,药液吸收较快,一般刺激性较强、吸收较难的药剂(如水剂、乳剂、油剂的青霉素等)均可注射;多种疫苗的接种,常做肌肉注射。因肌肉组织致密,仅能注入较小的剂量。
(二)用具
一般的注射器具。
(三)部位
选肌肉层厚并应避开大血管及神经干的部位(图)。大动物多在颈侧、臂部,猪在耳后、臀部或股内部,禽类在胸肌部。
(四)方法
保定,局部按常规消毒处理。
术者左手固定于注射局部,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与皮肤呈垂直的角度,迅速刺入肌肉(图),一般刺入深度可至;改用左手持注射器,以右手推动活塞手柄,注入药液;注毕,拔出针头,局部进行消毒处理。
为安全起见,对大家畜也可先以右手持注射针头,直接刺入局部,然后以左手把住针头和注射器,右手推动活塞手柄,注入药液。
(五)注意事项
为防止针头折断,刺入时应与皮肤呈垂直的角度并且用力的方向应与针头方向一致;注意不可将针头的全长完全刺入肌肉中,一般只刺入全长的即可,以防折断时难于拔出;对强刺激性药物不宜采用肌肉注射,注射针头如接触神经时,动物骚动不安,应变换方向,再注药液。
四、静脉注射法
(一)应用
药液直接注入于静脉内,随血液而分布全身,可迅速发生药效,当然其排泄也快,因而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能容纳大量的药液,并可耐受(被血液稀释)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如氯化钙、水合氯醛等)。
主要用于大量的补液、输血;注入急需奏效的药物(如急救强心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等。
(二)用具
少量注射时可用较大的()注射器,大量输液时则应用输液瓶()和一次性输液胶管。
(三)静脉注射的部位及方法
依动物种类而不同。
1.牛、羊的静脉注射多在颈静脉实施,个别情况也可利用耳静脉注射;羊多用颈静脉。
由于牛的皮肤较厚;所以刺入时,应用力并突然刺入。其方法是:局部剪毛、消毒,左手拇指压迫颈静脉的下方,使颈静脉怒张;明确刺入部位,右手持针头瞄准该部后,以腕力使针头近似垂直地迅速刺入皮肤及血管,见有血液流出后,将针头顺入血管,接连注射器或输液胶管,即可注入药液。
1)耳静脉注射法将猪站立或横卧保定,耳静脉局部按常规消毒处理。
①一人用手指捏压耳根部静脉处或用胶带于耳根部结扎,使静脉充盈、怒张(或用酒精棉反复于局部涂擦以引起其充血);②术者用左手把持猪耳,将其托平并使注射部位稍高;③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沿耳静脉管使针头与皮肤呈角,刺入皮肤及血管内,轻轻抽活塞手柄如见回血即为已刺入血管,再将注射器放平并沿血管稍向前伸入(图);④解除结扎胶带或撤去压迫静脉的手指,术者用左手拇指压住注射针头,另手徐徐推进药液,注完为止。
(2)前腔静腔注射法可应用于大量的补液或采血。
注射部位在第肋骨与胸骨柄结合处的直前。由于左侧靠近膈神经而易损伤,故多于右侧进行注射。针头刺入方向呈近似垂直并稍向中央及胸腔方向,刺入深度依猪体大小而
定,一般在,依此而选用适宜的号针头。
注射时,猪可取仰卧保定或站立保定。
1)站立保定时,针头刺入部位在右侧由耳根至胸骨柄的连线上,距胸骨端约
;稍斜向中央并刺向第一肋骨间胸腔入口处,边刺入边回血,见有回血即标志已刺入并可注入药液(图)。
2)猪取仰卧保定时,可见其胸骨柄向前突出并于两侧第一肋骨与胸骨接合处的直前、侧方各见一个明显的凹陷窝(图),用手指沿胸骨柄两侧触诊时更感明显,多在右侧凹陷处进行穿刺注射。
仰卧保定并固定其前肢及头部。局部消毒后,术者持接有针头的注射器,由右侧沿第肋骨与胸骨接合部前侧方的凹陷处刺入,并稍偏斜刺向中央及胸腔方向,边刺边回血,见回血后即可徐徐注入药液;注完后拔出针头,局部按常规消毒处理。
狗、猫的静脉注射狗多在后肢外侧面小隐静脉或前肢正中静脉实施,猫多用后肢内侧面大隐静脉。
(1)后肢外侧面小隐静脉注射法此静脉在后肢胫部下的外侧浅表皮下。由助手将狗侧卧保定,局部剪毛、消毒。用胶皮带绑在狗股部,或由助手用手紧握股部,即可明显见到此静脉(图)。右手持连有胶管的针头,将针头向血管旁的皮下先刺入,而后与血管平行刺入静脉,接上注射器回抽。如见回血,将针尖顺血管腔再刺进少许,撤去静脉近心端的压迫,然后注射者一手固定针头,一手徐徐将药液注入静脉(图)。(2)前肢正中静脉注射法此静脉比后肢小隐静脉还粗一些,而且比较容易固定,因此一般静脉注射或取血时常用此静脉。注射方法同前述的后肢小隐静脉注射法(图)。
(3)猫后肢内侧面大隐静脉注射法此静脉在后肢膝部内侧浅表的皮下。助手将猫背卧后固

定,伸展后肢向外拉直,暴露腹股沟,在腹股沟三角区附近,先用左手中指、食指探摸股动脉跳动部位,在其下方剪毛消毒;然后右手取连有号针头的注射器,针头由跳动的股动脉下方直接刺入大隐静脉管内。注射方法同狗的后肢小隐静脉注射法。(四)静脉注射的注意事项(1)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所有注射用具、注射局部,均应严格消毒。(2)要看清注射局部的脉管,明确注射部位,防止乱扎,以免局部血肿。(3)要注意检查针头是否通顺,当反复穿刺时,针头常被血凝块堵塞,应随时更换。(4)针头刺入静脉后,要再顺入,并使之固定。(5)注入药液前应排净注射器或输液胶管中的气泡。
七、腹腔注射法
(一)应用
由于腹膜腔能容纳大量药液并有吸收能力,故可做大量补液,常用于猪、狗及猫。
(二)部位
牛在右侧肷窝部;马在左侧肷窝部;较小的猪则宜在两侧后腹部。
(三)方法
(1)将猪两后肢提起,做倒立保定(图);局部剪毛、消毒。
(2)术者一手把握猪的腹侧壁;另一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或仅取注射针头)于距耻骨前缘处的中线旁,垂直刺入()。
(3)注入药液后,拔出针头,局部消毒处理。
(四)注意事项
腹腔注射宜用无刺激性的药液;如药液量大时,则宜用等渗溶液,并将药液加温至近似体温的程度。


第三节  穿刺法

通过穿刺,可以获取病畜体内某一特定器官或组织的病理材料,供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从而使临床检查所得的资料能更加深入一步,有助于最终确定诊断;而当急性胃、肠臌气时,应用穿刺排气,可以迅速解除病象,在治疗上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穿刺术在其应用范围上有严格的局限性,而且在实施中,也有损伤组织,可能引起局部感染等缺
点,故在应用时,首先要有充分的诊断依据,避免轻率滥用。
根据不同的穿刺目的,选用适宜的穿刺器具(如套管针),必要时也可用注射针头代之。所有穿刺用具均应严密消毒、干燥备用。在操作中,务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安全措施,方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一、瘤胃穿刺法
(一)应用
当瘤胃臌气严重时,可作紧急排气或注入制酵剂。
(二)部位
穿刺点在髂骨外角与最后肋骨中点连线的中央,或也可选在瘤胃隆起最高点穿刺(图
)。
(三)方法
牛、羊施行站立保定,术部剪毛、消毒。术者以左手将局部皮肤稍向前移,右手持套管针向对侧肘头方向刺入(必要时可先用外科刀在术部皮肤做一小切口,易于使套管针刺入)。然后固定套管,拔出针芯,使瘤胃内的气体继续地、缓慢排出。如遇针孔阻塞,可用针芯通透,切忌拔出套管针。为了防止臌气继续发展,造成重复穿刺,因此,套管应继续固定,并留置经一定的时间后才可拔出。必要时亦可从套管向瘤胃内注入某些制酵剂。拔出套管时应先插回针芯,同时压定针孔周围的皮肤,再拔出套管针,然后消毒处理。
(四)注意事项
(1)放气时应注意病畜的表现,放气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止发生急性脑贫血。
(2)整个过程均应注意防止发生针孔局部感染和继发腹膜炎。

(3)须经套管注入药液时,注药前一定要确切地判定套管是否

六、心包穿刺法
心包积脓时的排脓并进行冲洗和治疗。
(二)部位
左侧第5肋间,肩端水平线下处(图)。
(三)方法
动物施行站立保定,使其左前肢向前伸半步,充分暴露心区,将术部剪毛、消毒;左手将术部皮肤稍向前移动,用带胶管的号长针头,沿第6肋前缘垂直刺入
,然后连接注射器边抽边进针至抽出心包液止;术后注意消毒。
(四)注意事项
(1)要防止针头晃动或过深而刺伤心脏。
)为防止发生气胸,抽液、注药前后应将附在针头上的胶管回转压紧,使管腔闭合。
一、洗眼法
(一)应用
主要用于各种眼病,特别是结膜与角膜炎症的治疗。
(二)用具
1.洗眼用器械冲洗器、洗眼瓶、胶帽吸管等,也可用注射器代用。
2.常备点眼药或洗眼药0.5%硫酸锌溶液、3.5%盐酸可卡因溶液、0.5%阿托品溶液、0.1%盐酸肾上腺素溶液、2%~4%硼酸溶液、蛋白银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0.1%雷佛奴尔溶液及生理盐水等。还有抗生素配制的点眼药,或抗生素眼膏和其他药物配制的眼膏(2%~3%黄降汞眼膏、2%~3%白降汞眼膏、敌百虫眼膏)等。
(三)方法
动物于柱栏内站立保定,先固定好头部,用一手拇指与食指翻开上下眼睑,另手持冲洗器(洗眼瓶、注射器等),使其前端斜向内眼角,徐徐向结膜上灌注药液冲洗眼内分泌物。或用细胶管由鼻孔插入鼻泪管内,从胶管游离端注入洗眼药液,更有利于洗去眼内的分泌物和异物。如冲洗不彻底时,可用硼酸棉球轻拭结膜囊。洗净之后,左手拿点眼药瓶,靠在外眼角眶上,斜向内眼角,将药液滴入眼内,闭合眼睑,用手轻轻按摩1~2下,以防药液流出,并促进药液在眼内扩散。如用眼膏时,可用玻璃棒一端蘸眼膏,横放在上下眼睑之间,闭合眼睑,抽去玻璃棒,眼膏即可留在眼内,用手轻轻按摩1~2下,以防流出。或直接将眼膏挤入结膜囊内。
(四)注意事项
(1)操作中防止动物骚动,点药瓶或洗眼器与病眼不能接触。与眼球不能成垂直方向,以防感染和损伤角膜。
(2)点眼药或眼膏应准确点入眼内,防止流出
二、口腔的冲洗
(一)应用
主要用于口炎、舌及牙齿疾病的治疗。
(二)用具
(1)大动物用橡皮管连接漏斗或注射器连接橡胶管,小动物可用吸管或不带针头的注射器。
(2)冲洗剂可用自来水或收敛剂与低浓度防腐消毒药等。
(三)方法
大动物于柱栏内站立保定,使病畜头部稍低并确实固定。中、小动物侧卧保定,使头部处于低位。术者一手持橡胶管一端从口角伸入口腔,并用手固定在口角上,另手将装有
冲洗药液的漏斗(小吊桶可挂在柱栏上)举起,药液即可流入口腔进行冲洗。
(四)注意事项
(1)冲洗药液根据需要可稍加温防止过凉。
(2)插进口腔内的胶管,不宜过深,以防误咽和咬碎。
三、导胃与洗胃法
(一)应用
用于马的胃扩张、牛的瘤胃积食或瘤胃酸中毒时排除胃内容物,以及排除胃内毒物。或用于胃炎的治疗和吸取胃液供实验室检查等。
(二)用具
导胃用具同马、牛胃管给药,但牛的导胃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