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x的平方 144 0:[原创]关于“特色学校建设”开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汇报(培训材料)[绛县教育信息网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22:04


王胜利 王世龙 贾国蕊从3月28日至4月4日,县教育局“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组成员利用六天的时间,深入全县10所中心校和2所县直小学,就“校本教研信息技术运用”“特色学校建设”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每到一所学校,我们都要查看档案资料,与校长交流,同教师座谈,和学生对话,比较客观翔实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基本了解了我县各校“特色学校建设”开展的现状。总体来讲,全县“特色学校建设”已全面启动,但发展不够均衡,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引起了我们思考,有必要向大家作一通报,引起大家的警觉,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一、我县“特色学校建设”开展的基本情况 2005年,在专家推荐和邀请下,7月份县教育局组团赴成都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亲身感受到了凝聚在新教育实验旗帜下实验学校教师所迸发出的激情和对教育的执着。在与朱永新教授面对面的碰撞和交流中,引起了我们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现行的学校教育存在着哪些弊端,如何充分调动起教师教书育人自主性和积极性,如何对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些问题和疑惑在解读“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明朗化和清晰化。为此,10月份,县局邀请“新教育实验”项目负责人——储昌楼先生来我县就新教育实验的有关情况,进行专题讲座,并连通了“教育在线”,开设了“新教育实验专栏”,组织大家在网上交流和讨论。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新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12月份,教育局又组织部分人员赴吉林参加了“新教育实验”专项研讨会,就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成果展示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县局组织全县小学校长在卫庄中心校、安峪中心校召开现场会,观摩了安峪镇6所学校实验实施情况,对新教育实验有了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局委会多方论证和研讨,依据我县实际,提出了建设“特色学校”这一决策,并列入2006年全县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中。经过教育系统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正,基本形成了特色学校建设一系列方案、意见,开始在全县大面积启动。2006年开学初,为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对特色学校的认识,县局又邀请陈玉琨、刘京海、贺斌、陈茂林、聂明智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来我县讲学,通过网络畅谈谈心得体会,达成共识,全面铺开。 在了解新教育实验、引进新教育实验、创新新教育实验、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这一过程中,陈局长在各类型的会议上,向大家明确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六个标准”——环境上能看出来、校长能讲出来、教师能动起来、课程能开起来、学生能活起来、成果能显出来。依据这“六个标准”,“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组制定并下发了《绛县特色学校建设评估细则》。为使大家对特色学校建设有理可依,有章可循,有路可走,县教育局购置回50套新教育实验系列丛书,又出版了《绛县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专刊,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理论学习、方案制定、具体操作的样本,可以说,县局在特色学校建设上决心很大,目标很明确,措施很到位。 以上所述,主要是让大家明确县局在想什么,做什么,如何做的,以期大家在思想上引起高度警觉,和县局保持高度一致。下面重点剖析我县各校特色开展的情况。 从去年陈局长在星河学校现场会上,提出我县标准化学校建设已取得成效,下一步我们应在如何创建特色学校上做文章到我们调研时止,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特色学校建设在各校应该步入正轨,形成一种创建的氛围。然而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全县特色学校建设极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特色项目的选定。在县局下发的评估细则中,明确提出选定的项目必须考虑四个因素:其一社区资源,其二教师素质,其三学校经济状况,其四学生培养目标。当然,这四个因素只是最基本的。睢村小学、么里小学、安峪小学、郭家庄小学都能依据上述四个因素分别选定“营造书香校园”、“养成教育”、“构建数码社区”“书法教育”等项目,开展起来游刃有余,收到初步的成效。但也有一些学校,不顾学校实际,对所选定的项目或者所开展的项目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想当然或由中心校指定,选定的项目根本在短时期内无法启动。即使强行开展起来,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造成精力、财力的大量浪费。 二是特色环境的营造。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营造特色学校建设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浓厚的环境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无声地命令师生行动起来,自觉不自觉地执行学校的工作部署。如睢村小学在环境布置上,内容与形式统一,校园环境优雅,小到每条标语到切合实际。但我们不过分地强调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制作版面,在环境上贪大求洋。我们在古绛中心校的8所学校调研时,每到一处,校园全部粉刷一新,干净整洁,给人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北乔野小学虽然面积小,学生少,但小巧精致,很耐看。么里中心校的两所学校并没有悬挂标语,制作版面,但学校扎实的工作安排部署也是一种无形的氛围,促使师生不断地反省自己,激励自己,超越自己。但有些学校只追求了外在的形式,却没有丰富的内涵。也有一些学校书写的标语,内容过大过高,引不起师生的一点共鸣,甚至和选定的项目毫不牵连,悬挂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耗费了资金,但没有效果,使我们有点费解,不知书写这些标语的目的是为了师生的成长,还是做给局长看。 三是特色课程的开发。开发特色课程是为了有系统、有目的、更有效、更深层次地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避免在特色学校建设上随心所欲,无的放矢。实验二小依据学生的年龄特色,编制了古诗文素养校本诵读教材,并几易其稿,逐步完善,学生人手一册。实验一小依据学生记忆规律,编制了毛泽东诗词读本,并提交局委会研究通过。么里小学结合品德课的改革要求,按照学生养成教育的板块划分,编写了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三字经”,特色教材已初具模式。这三所学校在特色课程开发上走在了全县的前列,值得肯定和表扬。此外,如董封小学、城内小学、乔寺小学、西郝小学、大交小学的双语口才训练项目的外语教材已编写完成,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编写母语口才训练教材。其它学校在特色建设上,只是笼统地进行安排要求,不够详细,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四是特色教师的配置。教师是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的主力军,离开了教师,特色学校建设只能是一张写在纸页上的美好规划。卫庄小学选定的是“二胡”特色教育。中心校每月出资300元聘请绛中退休老教师王喜发担任指导教师。学校出资2500元为教师购置了18把二胡,组织教师利用课前时间人人学二胡,活跃了教师文化生活,融洽了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为大面积培训学生二胡演奏技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庄小学开设了书法特色课,聘请进修校退休教师樊临淮担任书法指导教师。郭家庄小学教师群体写字规范,有一定的书法基础,该校以张素慧老师为核心,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书法教学的浓郁氛围。此外,如实验一小指定年龄较大的马凤兰担任学校专职图书管理员,城内小学依据袁平和张爽两位专职英语教师开展双语口才训练等等。这些教师的配置和参与,使得特色学校建设有了最根本的保障,反观其它学校,在特色教师的配置不是积极地想办法,充分挖掘现有教师的潜力和社区资源的优势,而是一味地强调县局没有配备专职人才。这种抱怨、依靠、等待、观望的态度和做法是消极的,不负责任的,也是坚决要不得的。 五是特色活动的开展。开展活动的目的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这是为了引领特色、激励特色、促进特色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或手段。县教育局为了提升教师素质,利用绛县教育信息网这一平台,开设了“校本教研”、“个人随笔”等不同的专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责成专人负责,对教师随笔进行跟帖或鼓励,并召开大会,聘请多名同志担任网络教研员,造就了诸如樊丽艳、王丽娟、王启明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开展这些活动,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么里小学在这一方面很有创新。该校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开展主题班会、讲故事会、演讲、模范评比、少先队主题活动、重大节日欢庆等不同形式、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并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从各个方面关注学生的成长。这些举措对学生乐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持续不断地产生着刺激作用,收效非常明显。我县大部分学校特色活动的开展形式单一,长此以往,师生没有新鲜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利于特色学校的建设。六是特色成果的展示。现在谈成果展示,似乎有点为期过早。一些特色是在短期内无法展示的,强行要求学校展示成果,勉为其难,强调过份,适得其反,会出现一些被动应付,为展示成果而制造虚假成果的后果。我们所说的特色成果的展示,是指在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保存能够反映出特色开展情况的一些资料或档案。比如“师生共写随笔”,“师生共写随笔”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但我们可以从随笔中看出这一特色开展的情况。就这一项目相对其它项目而言,在我县开展的比较好的,所有的中心校都在网上开设了本校的随笔专栏,并对部分优秀随笔装订成册,展示了这一特色开展的情况。在特色成果展示这一方面,乔村小学的做法值得效仿,他们对学生的读书笔记的模式有着明确规定,分为书目、主要内容、概要、好字好句、读后感。虽是刚刚起步,但可以从中看出他们的工作是比较扎实的。 这六个方面的不均衡,大致反映出了我县各校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情况。各校要从这六个方面一一对照,认真自我反思,找准差距,发挥优势,迎头赶上。 二、建设不均衡的问题根源所在 特色化学校建设六个方面的不均衡,认真剖析,追根究源,我们认为其症结在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问题。认识是行动的基础和前提,有什么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有个企业提出“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的经营理念,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有思路才有出路”。南凡中心校校长充分认识到随笔和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益处,投资万元,统一为教师订购报刊杂志,统一为教师配置了各种笔记本,为教师的学习成长创造了条件。但由于有些中心校长和小学校长对特色学校建设有模糊认识,片面认识,错误认识。 其一,模糊认识。什么是特色学校?为什么要创建特色学校?如何创建特色学校?有些学校的校长还是不很清楚。特色学校通俗地讲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一个学校没有特色,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上海闸北八中倡导的“成功教育”这一特色,反映在我们的价值追求上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单单是一句口号,它包含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育行为。我们创建特色学校,从短期行为上看,是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长期行为上看,是为了教给每一个学生属于自己的一样东西,是为了提高学生今后的生活质量而着想的。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县局是从特色项目上进行突破,然后形成学校特色,最终成为特色学校,这是县局建设特色学校的“三步曲”。校长都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特色项目——项目特色——特色学校) 其二,片面认识。有些学校的校长对特色学校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学生成绩加学生特长培养的层面上,简单地将特色学校一分为二。比如“营造书香校园”,倡导师生读书、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对话。读书就是教育,读书就是学校。这是学校本身功能所拥有的,但开展此项活动的学校把它当作一工作部署和工作任务来完成。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有些校长说,中心校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些老师讲,校长叫干我们就干。这种片面认识其实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这就说明,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因此,在选定项目时,便不考虑学校实际,随随便便选定某种特色,不知道特色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这种片面认识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 其三,错误认识。有些学校校长将特色学校与其常规教学看成一对矛盾,认为搞特色学校势必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是华而不实、别出心裁的想法。有此认识的在我们校长中间还占有一定的比例。甚至有些校长提出县局要改变评价方案,在评价的项目中增设特色学校建设内容,以增强搞特色学校建设的动力和信心。凡此种种想法,都使我们费解。特色学校是我们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要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它和教学成绩的提高是相互兼容,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提高了教学成绩,势必是要发挥学校的特色,建设特色学校,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两者并不矛盾,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之所以出现上述三种认识问题,就在于我们一些校长不深入学习其理论,不认真研读其观点,只是肤浅地了解其做法,照抄或者只满足于传达布置。县局组团赴成都考察后,就我县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新教育实验作了认真的分析和比较,专门形成了一份可以说是具有指导性的《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推进教育先进县》的考察报告。从去年8月份上挂网上后,点击率不过87人次,而且大部分还是县局了解回帖情况而点击的。大家反思一下,我们的校长有几个读了,有几个了解了,有几个组织教师学习了。 二是策略问题。策略是行动的手段和动力,有什么样的策略,就有什么样的效果。造成特色学校建设不均衡的第二问题在于有些中心校长和小学校长在推进特色学校的策略上出现失误。 其一,形式不当。形式是必要的,但过份地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会引发教师强烈的不满和对抗情绪。“师生共写随笔”是全县全面开展的一项活动。为了将“随笔”这一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的活动开展好,各校可谓是不遗余力,想尽了办法。有些学校教师除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就书写而言,每天还要完成多项任务:一篇业务学习笔记、一篇心得体会、一篇教育随笔、一篇反思日记,只能机械地大量抄录。教师不仅没有享受到写随笔的幸福,反而是苦不堪言。这种出勤不出力的事,坚决要禁止,我们认为这四项任务完全可以合四为一。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同一事物,只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吧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只要求教师随笔的篇数、字数,却不注重随笔的质量,结果“随笔”的面貌全非,教师大量抄袭论文,起不到任何反思教学的作用。 其二、导向不当。导向既是认识问题,也是策略问题。续鲁小学从去年3月份开始倡导教师写随笔,教师乐此不疲,从未间断。其中的奥秘在于周一例会上,学校每位教师都要选其一周内认为精彩的随笔,同大家相互交流,评选出学校本周内最佳随笔。这种做法,通过身边人来影响周边的人,是非常有效的。它不仅激发起了教师之间的争强好胜,而且使每一位教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成功的体验更加激发起教师信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相互交流,使大家学习到他人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应该避免的失误,可谓一举三得。但我们有些学校只注意将优秀的随笔装订成册,做为一种成果展示,或将优秀随笔上挂网上,墙内开花墙外香,本校教师之间不相互交流。这种做法虽在外人看来取得成效,但从根本上讲,教师仍是孤军奋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为写随笔而写随笔,其成功的喜悦得不到身边人的认可,热情和激情会逐渐磨灭,回归于平淡。 其三,处理不当。比如讲学校针对教师随笔中涉及学校管理的一些问题如何来处理,或者如何来看待。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随笔或多或少涉及到学校的管理,无论其观点正确还是错误,我们校长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来处理,及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使教师体会到作为学校一员的认同感。正确的,我们要鼓励和采纳;不正确的,我们要想法加以疏导。切不可漠然视之,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时间长了,校长和教师在心与心的交流上形同路人,不利于价值共同体的形成。当然处理不当包含的面非常广泛,比如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的关系如何处理,特色课程时间设置上如何处理,教师配置如何处理等等,这些在下面都还要涉及到,就不细讲了。 三是落实问题。落实是行动的体现和保证,用陈局长随笔上的一句话就是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其一,指导不力。特色学校建设相对于我县广大农村学校来讲,还是一个新事物,还处在探索阶段。么里中心校特色学校建设之所以整体开展得比较扎实,就在于中心校人员能深入到每所学校蹲点指导,帮助学校分析其选定项目的可行性,指导学生制定其选定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操作流程,协助学校解决其选定项目在实施过程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但大多数中心校只限于传达县局精神,对所选定项目不做具体指导,放任自流。 其二,安排不细。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实施方案都是些条条框框,没有将内容分解到周,没有将责任安排到人。比如“营造书香校园”一年级第一周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谁来指导,采取哪种形式,如何检测效果,如何落到实处等等,这些都应是我们在实施方案或细则中应明确指出的,但由于学校安排得不细,过于笼统,如本周读几部小书,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学生读书的随意性很强,盲目性很大,不利于我们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有重点、有系统地进行训练。 其三,责任不明。特色学校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学校的校长或一两个教师万万不行,它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比如“双语口才训练”,仅仅靠英语教师进行外语指导尚可,母语训练却没有教师指导,英语说的很流利,母语讲的却是很费力;比如“写字”教学,书法指导教师要求的再严格,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书写要求却不规范,怎样提高写字教学。因此,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人人有担子,个个有责任,方可顺利向前推进。 不论是认识问题,策略问题,还是落实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梳理、总结、完善。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需要大家树立信心,立足长远,一点一滴做起,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能胜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4 10:01:22编辑过]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单帖管理 举报帖子
| 引用 | 回复 admin小大  2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贴子:530 积分:686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3-12-30 16:34:00 关于“特色学校建设”开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汇报(培训材料)   Post By:2006-4-14 10:15:00

关于“特色学校建设”开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汇报(培训材料)王胜利 王世龙 贾国蕊三、如何有效地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我县特色学校建设是依托“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开展的,但又不拘于六大行动。因此,还有必要对新教育实验作一粗线条的解读(我们将新教育实验归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已有具体的解释,大家可以通过《绛县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专辑》认真研读)。 新教育实验“新”在什么地方?朱永新教授认为:当一些理念逐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发扬和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由此可见,新教育之所以“新”实际上是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到教育的本质起点。 教育的本质起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大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新教育实验”最明显的可检验的成果将体现为“三大改变”,在此基础上,必然生成一个相对内隐的成果——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科研范式。在这四大改变中,最根本的逻辑起点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有许多模式,如专家指导等等,但教师专业发展依靠的是教师专业实践的智慧,它依赖教师不断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 新教育实验十分强调行动,它认为“只有行动,就有收获”。新教育实验倡导“六大行动”,它们之间有什么样关系呢?我们认为,“六大行动”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营造书香校园是基础,师生共写随笔是手段,聆听窗外声音是途径,构建理想课堂是目的,打造数码社区是平台,双语口才训练是补充。我们让各校选择其一点进行突破,是考虑到我县实际状况。其实,这六大行动我们不知不觉间都在进行着有益的尝试。我们让教师征订报刊杂志,人手一份不就是在营造书香校园吗?我们上网查看别人的随笔,聘请牛心红、贾国蕊以及其他学校教师授课讲座不就是在聆听窗外声音吗?我们开展校本教研,集体备课不就是在构建理想课堂吗?我们上网查询资料,下载课件不就是在打造数码社区吗?我们从三年起开设英语课,搞各种演讲比赛不就是在进行双语口才训练吗?只是我们每项工作的面还比较狭窄,还没有达到六大行动的要求。 下面,就这六大行动以及其它特色项目,从是什么、为什么、存在的问题、怎么办这四个方面谈一下,以解决大家的认识问题、策略问题、落实问题。 师生共写随笔。教育随笔,就是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教育教学中的小案例、小镜头,以及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和反思。师生共写随笔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真实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所见所闻。下柏小学在校园标语牌上对教育随笔的内涵有着很好的解读。他们认为,教育随笔首先要做到“随便”,即不受文体限制,不受长短限制,形式灵活多样。其二要做到“随心”即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其三要做到“随手”,即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能引起自己共鸣的要随时写下来。因为这些灵感稍纵即逝。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随笔并不神秘,它贵在真实。什么是一篇好的随笔呢,下面我们看看勃村小学张艳芳老师的一篇随笔。 渴望得第一我们班有一名小女孩,每天都要第一个到校,第一个到教室,等待一天的开始。我问她为什么要那么早到校,她带着腼腆的笑容回答了这个问题。 原来,她因学习成绩不佳,长相也很普通,从来不知“第一名”是什么滋味。有一次,她发现当她第一个到达教室时,竟意外收获了一种类似“第一名”的喜悦,她很快乐,也有了期待。 的确,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个人都期望得到第一。其实要拿到第一也容易,就看你愿不愿换个角度来看。只要“另起一行”,每个人就都是第一了,语文第一、数学第一、体育第一、品德第一…… 作为教师,我们要抓住时机,以此为教育的切入点,打开学生的心窗,引导他们走向辉煌。这样,学生自然就少了许多莫名的烦恼,多了一些成功的快乐。 这是一篇很好的教育随笔,篇幅不长,字数不多,也没有什么大道理,但让人读了之后,心为之一动。实验二小李海全校长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教育随笔要和我们开展的“三小”研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张艳芳教师的这篇随笔中,我们也可以看这两者已经很好融为一体,《渴望得第一》首先叙述了我们平常见怪不怪的一个小现象,接着透过这种现象发现的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差学生,最后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小策略——改变学生的评价方式。横南小学马秋燕老师随笔关注班级管理,篇篇都和学生日常学习紧密联系,内容比较真实。看这类随笔,用贾国蕊老师的话来说,爽,舒服,这就是我们希望的随笔。 但在我们下乡调研的过程中,却发现我县教育随笔有着三种不良倾向,一是抄袭论文,二是无病呻呤,三是记流水帐。教师往往无从下笔,再加上学校的导向问题,教师不会写,不敢写。之所以出现这类现象,在于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对写随笔的目的还不是很明确。教育随笔是教师进行思考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批判反思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坚持让教师写随笔能够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能激发教师的潜力,让教师不再被动地发展。它并不十分注重写的形式,强调的是在写的过程中带动的阅读、思考和实践。更强调教师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超越自我,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习惯,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随笔从“要我写”到“我要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有一个原则,就是要让教师享受到写随笔的幸福,而不要成为教师的一种负担。鉴于我县实际状况,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读促写。要写好教育随笔,首先多读书。读书是准备,实践是探索,写作是提高——观察——分析表达。其次要让教师浏览象《渴望得第一》这类比较质朴短小、容易被教师接受的他人随笔,树立教师的自信心。 二、活动推进。可象续鲁小学一样每周开展一次随笔评选活动,让教师人人参与,相互学习和借鉴,并将随笔评选成绩记入档案。 三、发表激励。要想方设法给教师创造随笔发表的机会,让教师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不能上网的学校,可象郝庄中心校一样,采用U盘拷贝的办法,统一上传,及时向绛县教育信息网推荐、刊登,也可向报纸、刊物推荐教师的随笔佳作。对一些质量不太高的随笔,校长要及时鼓励帮助教师提高。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编辑出版教师的随笔集,并资助优秀教师正式出版个人教育随笔专辑。 四、解决矛盾。校长要及时通过教研随笔反映出来的尤其是事关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教师沟通、交流,激发教师的热情。 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校园就是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校成为传承优秀文化的阵地、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目标是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丰富师生的文化底蕴,构建社区的学习体系。该行动强调通过读书、改变教师的精神状态,进而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带动整个校风的改变。“营造书香校园”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强调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希望教师根据不同的喜好而自由地广泛地涉及中外古今名著,实现与人类崇高精神的对话,要求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在校园的各个角落,甚至包括厕所都要彰显文化的主题,通过各种读书活动,让学生置身其间,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举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要营造书香校园。比如对待自然教学,传统的做法是逼着学生多记多背,学生处于一种消极状态,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厌恶学习自然的情绪,而营造书香校园则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就是读书,它给学生提供一些自然方面的科普读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就是营造书香校园的目的。北杨小学有位学生,喜欢看科普读物。老师讲他从科普读物上学到了知识,比老师的知识面宽得多,深得多。



关于“特色学校建设”开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汇报(培训材料)王胜利 王世龙 贾国蕊目前,我县营造书香校园存在哪些问题?一是图书品种单一,品位不高,多为学生优秀作文等一些书籍,缺少中外名著、科普读物、哲学、教师专业图书等。二是教师参与面过窄,负责或指导教师阅读的大多为语文教师,其他诸如数学、自然、品德、社会、地理、历史、音乐等教师很少参与或不参与。三是师生读书的时间无保证,教师指导或引导学生欣赏的力度不大。四是学校读书安排不细,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师生共读的积极性不高。以上四类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睢村小学营造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在我县开展的比较早,收益比较明显。它们的具体做法可概括为“五结合一活动”,即图书购置与学生档案管理结合,学校图书与班级图书结合,教师推荐书目与学生自选书目结合,规定时间与自选时间结合,读书与写作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领师生阅读、激励师生阅读、促进学生阅读。下面就结合睢村小学的做法具体谈下如何营造书香校园或开展读书活动。 一、图书购置。学校每学期要有计划地购置部分图书,图书要涉及中外名著、教育专业书籍、哲学、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教师要订阅报刊杂志,动员学生和家长开展“捐一本,读十本”和“送孩子一本书”等捐书活动,充实班级图书,组织班与班之间相互交流。 二、环境营造。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静态的。开放图书室,设置阅读长廊,开设阅读专栏,在教室布置张贴学生读书心得体会等等,总之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宣传板面、每一个角落都有浓郁的读书环境。二是动态的。学校要在课间时间播放优美歌曲,播放名家诵读节目等等,使学生时时处在一种欣赏的时空中。 三、教师参与。各科教师都要参与营造书香校园活动,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及时从网上搜索下载相关读物,在授课时间内,结合知识点给学生诵读。 四、计划制定。学校要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分解到年级,分解到周,责任明确到人,教师和学生也要制定读书计划,保证活动的扎实有效。 五、时间设置。建议每天要有40分钟的专门阅读时间,加上常规安排的古诗文诵读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六、活动设计。设立读书节,举办读书报告,举行演讲、辩论、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各类竞赛,成立读书组织、学校沙龙、评比阅读之星等等活动。 七、形式拓展。一是以学校为主阵地,倡导师生同读(开设阅读课和欣赏课),二向家庭伸展,倡导亲子共读(要求孩子和父母一起阅读),三向社区辐射,倡导假日阅读(争取社区的支持)。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学校要善于利用社区资源,比如北杨小学借与县城便利的条件,组织学生在县图书馆办理阅读卡,每周六组织学生借阅一次。实验一小书进班级,二小的古诗文素养、名人名篇诵读到现在的班班有书柜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办法。总之,要让学生好读书,乐读书,勤读书,读好书,活读书,会读书,让教师勤读书,善思考,多记录,让读书成为师生生活、工作、学习的一种常态。 聆听窗外声音。聆听窗外声音这一特色,在六大行动中是比较容易开展的一项活动,但我县没有一所学校提出开展这一特色,估计是对聆听窗外声音的内涵还没有深入的理解。简单地说:“聆听窗外声音”就是学校开展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激发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造激情。它的主旨在于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塑造师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具体讲,就是用“聆听窗外声音”更新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用“聆听窗外声音”提高学生做人层次,与端正求学态度,用“聆听窗外声音”丰富充实我们的教育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出这一行动,是鉴于当前很多学校实行关门教育、教师视野狭窄、人生阅历缺乏,难以点燃学生的激情,难以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教育工作难以开展,教育实际效果令人怀疑。如我县引进的“发展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就是聆听窗外声音。有所不同的是,聆听窗外声音参与对象更为广泛,它注重聘请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具有不同人生经历的成功人士作报告,诸如企业家、工人、农民。可以听老一辈人讲过去苦难的故事,可以听老战士讲过去斗争的故事,可以听企业家讲过去艰难创业的历程等等。它的形式更为灵活,不但有报告会,还注重将国内外一批思想、政治、文化科等专家的代表作品推荐给师生阅读,在无声的文字中,感受大师的思想脉膊。不仅如此,学校还以形式多样、形象生动的社会实践来激励学生的心灵。如:参观展览会、听报告、看录像、读好书、搞专题调研、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等。其实,我们每天看电视(比如看人与自然,看百家讲坛,看法制讲堂),聘请外校教师讲课,开展读书教育活动,都是聆听窗外声音。因此,大家只要理解了“聆听窗外声音”这一行动的内涵,就很容易开展了,但须注意今后要让学生多聆听窗外的声音。 双语口才训练。双语口才训练这一特色与一般意义上的“双语教育”有本质上的不同。一般意义上“双语教育”是指强化另一种工具语言,使学生能像使用母语一样熟练地运用另一种语言。而“双语口才训练”就是开展中英文听说活动,培养学生具备终生受益的口头表达能力。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人生态度。为什么要进行双语口才训练呢。简单地讲,口才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最基本、最便捷的重要工具,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社会交流的效率和失败。现在的学生缺乏口语交际能力,不善于与他人进行语言的沟通,容易形成心理上的自闭、孤独感。长此发展下去,学生人格发展不健全,很容易再发生马加爵的事件。导致学生“不说话”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教师往往爱一言堂滔滔不绝地唱独角戏,不给学生“说”的机会,即使“说”,也只是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回答声音小或者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时,教师大加斥责,造成学生心理胆怯。我们现在的英语人才被人们戏称为“哑巴英语”。因此,“双语口才训练”要求教师讲课要控制好时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讲话,让学生辩论、讨论,让学生敢说、愿说、善说、多说,让学生想说、会说,大胆地说、乐说,让学生把所学知、所见所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说出来。由此,开展“双语口才训练”这一特色时,要注意五个方面。 一、教师人人是口才训练的参与者。口才训练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上,坚决反对只依靠英语教师和语文教师的做法。 二、双语口才训练应当是母语当先。是在说好母语的基础上,也说好英语,坚决反对只注意开展英语对话训练,忽视母语口才训练的做法。 三、平时要加强广播稿、演讲稿、讨论稿、节目主持发言稿、通知等应用和谈话语体的写作练习,坚决反对只让学生写,不让学生说的做法。 四、双语口才训练要从最基础的环节入手。在推广普通话时,学校要根据区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垣上要注意区分hong、hang,可以进行“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画墙上”等绕口令。垣下要注意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英语训练要注意从学生的发音入手,保证学生发音准确,坚决反对毫无目的地、针对性不强地训练。 五、双语口才训练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比如让学生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学生主持主题班会,讲故事比赛等等,坚决反对一些和双语口才训练毫无牵连的形式。 建设数码社区。数码社区即数码学习社区,它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与教师相联结的一种开放学习型社区。作为基层学校,在进行数码社区建设时,重点应放在数码校园建设上。要将其定位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就数码校园而言,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在这也不是我们几句话就能说清的,我们只能从数码校园的建设和其它特色项目的关系,以及应重点关注哪几个方面向大家作一简要说明。具体的实施还需要电教馆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学校给予指导。 建设数码社区不是一个孤立的行动,是整个新教育实验行动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对整个“新教育实验”各行动进行支持,应使数码社区成为交流“新教育实验”经验的平台和展示“新教育实验”结果的舞台。数码社区建设只有为其他行动实施提供支持与帮助才会更有意义、更充实和更有价值。因此,建设数码社区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与其他各大行动进行整合,比如将“建设数码社区”与“营造书香校园”相结合,利用网络开展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展示读书成果;将“建设数码社区”与“聆听窗外声音”相结合,利用网络与大师对话,与成功人士交流;将“建设数码社区”与“师生”相结合,积极开展网络随笔写作与交流,通过网络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将“建设数码社区”与“双语口才训练”结合起来,通过网络上语音与视频聊天平台进行远程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建设数码社区”与“构建理想课堂”相结合,探索数字的理想课堂范例。 在建设数码校园时,要注意建立能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的校园网络,接通宽带网,构建在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由学习、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为基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运用网络和制作网页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一是把学习计算机知识转变为利用网络学习,让网络走进每门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就是教育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每门课程所需的学习资料。 二是把制作网页作为学生创新学习的一种目标和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网上习作、网上办报、网上绘画等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三是把网络从教学手段转变为学科教学的主要方式,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是运用网络与课堂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传授知识,学生作为被动接收者,教材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也就是利用网络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将不再遥远。 如何建设数码社区呢?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校园网软硬件建设。开设服务于教育教学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主题网站。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让师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在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二、加强师生的网络技能培训和提高其信息技术运用的意识。注意加强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如指法训练等等。 三、向全体师生开放网络。老师和学生利用网络建立集体或个人主页,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研究、交流与反思。学校要构建师生成长电子档案袋管理平台,通过电子档案袋记录师生成长和发展历程。 四、在“教育在线”的基础上完善网站结构,建立“新教育实验”课题管理平台,为“新教育实验”服务,建立新教育随笔世界——师生随笔平台,为“新教育实验”项目服务,构建新“教育在线”资源库,为新教育实验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 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育新观念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新教育实验”也不例外,它倡导的教育理念在改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同时,也必然改变着课堂,必然体现在课堂,必然通过课堂起作用。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呢?一般来说,理想的课堂应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气氛,应该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对此,“新教育实验”提出“三层六度三性”的假设,“六度”即参与度(学生参与时间不少二分之一),亲合度(师生之间的合作),自由度(自由轻松),整合度(知识的完整性),练习度(动脑、动口、动手),延展度(向社会生活延伸)。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教师层面,教师要对文本、学生、教学手段纯熟驾驭。第二个学生层面,学生要能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第三个层面是师生互动层面。“三性”第一指真实性,就是课堂也是一种生活,许多问题不能预设,只能生成。第二指兴奋性,师生要有成功快乐的情感体验。第三指有效性。 如何构建理想课堂呢?具体实行办法是走进课堂,实地听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的不同意见,注意理想课堂典型个案的收集和研究,摸索理想课堂的结构和类型,及时地进行观摩、推广,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价指导,具体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理想课堂教学观念研究。着重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教育实验”的主旨,通过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学理论,解决老师的观念问题、认识问题和从事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新的课堂教学观念与传统的区别有哪些?我们应如何做起,做到哪些转变?) 二是理想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着重研究不同学科教学目标的优化,以及学科之间教学目标的整合,着重探索教学目标的整合性、多样性和有效性。 三是理想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着重围绕“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理论,研究课堂资源的开发,整合教材内容的综合运用。比如语文着重研究“课外阅读”材料的遴选、口语交际论题的拟定和综合性学习途径的开避。数学着重编制“数学实践应用”的辅助材料等。 四是理想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这是研究的重点。围绕“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着重探索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着重处理课堂教与学的关系问题,着重探索“研究性学习”问题。 五是理想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水平的科学评价、试图探索新型的学生评价机制,对老师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角色定位、学习环境,营造和教育技术运用的综合评价,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六是理想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着重对课堂教学的物化环境、制度环境及人际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环境的隐性功能。 理想的课堂最终实验成果可以是“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汇编”“教学反思案例”“理想课堂的思考与实践”“理想课堂的策略与途径”“理想课堂的评价体系”“理想课堂实录与点评”等等,学校要注意在这几方面进行搜集和整理。鉴于我县大部分学校为单轨,教师少的现状,此行动要以中心校为组织进行开展。各中心校要善于整合校本研究与理想课堂,把两者融为一体。 艺术教育及其它。艺术教育包含面非常广,就我县来看,有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门类,开展此类特色是鉴于我县校园文化溃乏,师生精神状态不佳,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教师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开展此类教育,主要目的是陶冶学生情操、活跃校园气氛,让学生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让教师生活丰富多彩,要求教师精一门,通两科,会三招,卫庄中心校20多名教师参加,教师精神状态非常好。孙王小学口琴、电子琴、书画、舞蹈这几项特色应该讲是我们的常规教学。下面就书法教学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下艺术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从基本功入手,严格要求。低年级学生学习书法时,起初就是学执笔、运笔和简单的笔画。由于此阶段比较枯燥,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精心编制些简单实用的执笔口决,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遵循书法规律,切忌急于求成,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要分周安排学生练习点、横、竖、撇、捺、提。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笔画教学时,结合字来练习。 二是要购置正规字贴,让学生进行临摹。不论是毛笔教学还是硬笔教学,起步阶段尽可能地让学生临摹名家字体。 三、从时间设置上。除每天的习字课外,可组建书法兴趣小组,利用专门的时间,进行书法理论的学习,进行书法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要营造书法学习的氛围。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写规范字,注意学生作业的写字要求。可每周进行一次评比活动,在教室内外张贴学生的练字本等,但要注意参与面,对有进步的学生要大胆肯定。诸如音乐、美术、舞蹈等与书法相同,都要从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入手,注意学生对乐感、色感、形体感的培养,利用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特色学校建设不只是一日之功,但不可一日不用功,需要大家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只想不做,那是梦想,只说不做,那是空想,只要大家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特色学校建设一定能在我县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