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中已知y求x:五祖弘忍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2:15:11

 

禪宗東土五祖~弘忍大師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六0二~六七四)唐代僧,為我國禪宗第五祖。潯陽(江西九江)人,或謂蘄州(湖北蘄春)黃梅人,俗姓周。七歲,從四祖道信出家於蘄州黃梅雙峰山東山寺,年十三,正式剃度為僧。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的禪法,永徽三年(六五二)道信付法傳衣,遂得其心傳,同年九月道信圓寂,由他繼承法席,世稱「五祖黃梅」,或僅稱「黃梅」。因為四方來學的人日多,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時稱他的禪學為東山法門。咸亨二年(六七一),傳法於六祖惠能。

中國禪宗從初祖菩提達摩到三祖僧璨,其門徒都行頭陀行,一衣一缽,隨緣而住,並不聚徒定居於一處。到了道信、弘忍時代,禪風一變。道信於唐?武德(六一八)初入黃梅雙峰山,一住三十餘年,會眾多至五百。後來弘忍移居東山,又二十餘年,徒眾多至七百人,這兩代禪徒都定住一處,過著集體生活。他們實行生產自給,把運水、搬柴等一切勞動都當作禪的修行;弘忍並認為學道應該山居,遠離囂塵。這是後來馬祖、百丈等於深山幽谷建立叢林,實行農禪生活的指導思想。

唐?顯慶五年(六六0),高宗遣使召弘忍入京,他固辭不赴;乃送衣藥到山供養。龍朔元年(六六一),弘忍令會下徒眾各作一偈,以呈見解,若語契符,即以衣法相付。上座神秀先呈偈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惠能另作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以惠能見解透徹,遂授以衣法,叫他南歸。咸亨五年(六七四)十月二十三日,弘忍圓寂,年七十四,葬於東山之岡。開元中(七一三~七四一)學士閭丘均為撰塔碑。代宗時(七六三~七七九)諡為「大滿禪師」。

弘忍的禪學傳自道信。道信自說他的法門︰一依《楞伽經》以心法為宗,二依《文殊般若經》的一行三昧。弘忍常說︰「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經之根本。」又說︰「諸佛只是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這是他繼承道信以心法為宗的設施。又弘忍評神秀的造詣說︰「吾與神秀論《楞伽經》,玄理通快。」神秀後來答武則天問東山法門依何典誥時說︰「依《文殊般若經》一行三昧」(見《楞伽師資記》)。由此可知弘忍和道信的思想是一貫的。又道信說一行三昧的修法,引《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閒,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念名號,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中略)...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弘忍也繼承了這一思想,為他的門下建立念佛禪的理論根據。

弘忍的著作,未見記載。僅《楞伽師資記》及《宗鏡錄》等,散錄其法語。《楞伽師資記》且說弘忍常蕭然靜坐,不出文記,只是口說玄理,默授與人。因此世傳有《禪法》一本,云是弘忍禪師所說,是不確實的。但古來傳有《最上乘論》(一稱《修心要論》)一書,題為「第五祖弘忍禪師述」,朝鮮、日本都有刻本。論中設立問答,闡說守本真心為涅槃根本、入道要門、十二部經之宗和三世諸佛之祖。又說︰「若有初心學坐禪者,依《觀無量壽經》,端坐正念,閉目合口,心前平視,隨意近遠,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這比弘忍原來說法似更有發展,當是後人所作。

弘忍會下的徒眾極多。其及門弟子,據《楞伽師資記》和《歷代法寶記》所載有十一人,《景德傳燈錄》所載有十三人,宗密的《圓覺經大疏鈔》及《禪門師資承襲圖》所載有十六人,總計見於記載約二十五人。其中以神秀及惠能二師分別形成北宗禪與南宗禪兩系統;至後世,分衍出更多宗派。

我國禪宗自初祖菩提達摩至唐代弘忍之傳承,為後世禪宗各派所承認。弘忍繼此傳承,發揚禪風,形成「東山法門」,禪宗傳教自楞伽經改為金剛般若經即自其始。弘忍之思想以悟徹心性之本源為旨,守心為參學之要。達摩一系的禪學,也可說從弘忍門下始發展成為一大宗派。而盛傳其法的,首推惠能和神秀。惠能宗《般若》,開法於南方;神秀宗《楞伽》,傳禪於北方,成為南頓北漸二系禪學的首導。

---------------------------------------------------------------
《五祖弘忍大滿禪師》


五祖弘忍大師者,蘄州黃梅人也。先為破頭山中栽松道者。
嘗請於四祖曰:「法道可得聞乎?」
祖曰:「汝已老,脫有聞,其能廣化邪?儻若再來,吾尚可遲汝。」
迺去,行水邊,見一女子浣衣。
揖日:「寄宿得否?」
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
曰:「諾我,即敢行。」
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
女周氏季子也。
歸輒孕,父母大惡,逐之。
女無所歸,日傭紡里中,夕止於眾館之下。
已而生一子,以為不祥,因拋濁港中。
明日見之,泝流而上,氣體鮮明,大驚,遂舉之。
成童,隨母乞食,里人呼為無姓兒。
逢一智者,歎曰:「此子缺七種相,不逮如來」後遇信大師,得法嗣,化於破頭山。
咸享中有一居士,姓盧名慧能,自新州來參謁。祖問曰:「汝自何來?」
盧曰:「嶺南。」
祖曰:「欲須何事?」
盧曰:「唯求作佛。」
祖曰:「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
盧曰:「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
祖知是異人,乃訶曰:「著槽廠去.」
盧禮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勞於杵臼之間,晝夜不息。
經八月,祖知付授時至,遂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
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
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咸推稱曰:「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竊聆眾譽,不復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祖因經行,忽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其壁本欲令處士盧珍繪楞伽變相,及見題偈在壁,遂止不畫,各令念誦。盧在碓坊,忽聆誦偈,乃問同學:「是
何章句?」
同學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則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歎賞,必將付法傳衣也。」
盧曰:「其偈云何?」同學為誦。
盧良久曰:「美則美矣,了則未了。」
同學訶曰:「庸流何知,勿發狂言!」
盧曰:「子不信邪?願以一偈和之。」
同學不答,相視而笑。盧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盧自秉燭,請別駕張日用於秀偈之側,寫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祖後見此偈曰:「此是誰作,亦未見性。」
眾聞師語,遂不之顧。逮夜,祖潛詣碓坊,問曰:「米白也未?」
盧曰:「白也,未有篩。」祖於碓以杖三擊之。
盧即以三鼓入室。
祖告曰:「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大小而引導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于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傳授二十八世。至達磨屆于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于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盧行者跪受衣法,啟曰:「法則既受,衣付何人?」
祖曰:「昔達磨初至,人未之信,故傳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爭端,止於汝身,不復傳也。且當遠隱,俟時行化,所謂受衣之人,命如懸絲也。」
盧曰:「當隱何所?」
祖曰:「逢懷即止,遇會且藏。」盧禮足已,捧衣而出。是夜南邁,大眾莫知。
五祖自後不復上堂。
大眾疑怪,致問。
祖曰:「吾道行矣!何更詢之?」
復問:「衣法誰得邪?」
祖曰:「能者得。」於是眾議盧行者名能,尋訪既失,潛知彼得,
即共奔逐。
五祖既付衣法,復經四載,至上元二年忽告眾曰:「吾今事畢,時可行矣。」即入室,安坐而逝。
壽七十有四。建塔于黃梅之東山。代宗謚大滿禪師、法雨之塔。

日食不过一升饭,      眠卧惟需一小床。
一张毡布足遮体,      余外并是痴愚物。
    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禅宗第五祖弘忍的轮回故事

    禅宗第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转世因缘,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仰慕四祖道信,请求披剃出家,道信嫌他年纪老大,不能广化十方,只好安慰他说:    “如果你去投胎再来,我或许可以住世等你几年。”老人拜别四祖,走到溪边,看到一位浣妙的姑娘,就请求说: “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请求他们。”   “必需你承诺答应,我才敢前去。”这位姑娘一看暮色苍茫,一位老人求宿,于是点头答应。   说也奇怪,这位没有出嫁的姑娘回了家,竟然怀孕了,父母认为败坏家风,就把她赶出了门。姑娘只好作佣里中,勉强度日,后来生下一个男婴,由于不知父亲来历,因此里中的人都叫他做“无姓儿”。无姓儿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道信禅师弘化到此地,无姓儿看到道信禅,亲热地拉住禅师法衣不放,要求道信度他出家;禅师一看,一个稚龄的小孩,就摸摸他的头说:    “你年纪太小了,怎么能出家呢?”    “师父!过去你嫌我太老,现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时才肯度我出家?”无姓儿说话口气宛如大人。    道信一听,忽有感悟,赶忙问他: “小孩童,你姓什么,叫什么?家住那里?”   “我叫无姓儿,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么打妄语说自己无姓呢?你究竟姓什么?”  “我以佛性为姓,所以无姓。”道信听了非常欢喜,后来把衣钵传授给他,成为禅宗的第五祖,门下弟子辈出,为中国禅宗大开灿烂的花朵

 

圣迹 
   五祖寺始建于唐永微五年(公元654年),唐咸亨三年(672年)建成,由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创建。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东12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东山,又名冯茂山,海拔八百米,气候宜人,宏伟辉煌的庙宇建筑群就座在山峰之中。是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法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衣之地。它既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日本、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寺庙自唐到清十分兴旺,唐宋尤盛,有殿堂楼阁一千多间,僧侣一千多人,先后还出了一百多名高僧。自建寺以来,每年朝山的香客数以万计,不少的文人骚客前来游览,并留下许多赞美的诗句。唐代宗赐封弘忍大师为[大满禅师],南唐加封为广化禅师。唐宣宗改赐寺为[真慧禅师],宋黄宗御书[天下祖庭],宋微宗御书[天下禅林],元文宗赐弘忍大师法号为[妙圆普觉禅师],并改赐寺额为[东山五祖寺],简称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五祖寺建于山腰,亭阁楼台、殿宇僧舍皆为绿树翠竹所遮掩,彼此有重门相通,小路相连,是典型的廊院式布局,极富园林情趣,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山门内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麻城殿、真身殿。真身殿后是通天门,门外有石径直通东山主峰白莲峰。麻城殿左右建有圣母殿、观音殿。

  麻城殿即毗卢殿,据说它当初是麻城县善男信女出钱出力修建的。古代交通不便,麻城县又地处大别山区,但他们穿山越岭,将本地生产的砖瓦,一块块、一片片地背到200余公里外的东山。此情此景感动了黄梅县人,便将此殿称为麻城殿,以资纪念。

  真身殿是弘忍圆寂后停放其真身的地方,故称真身殿。现在,真身早已不存,里面只供奉着弘忍的塑像。真身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画栋雕梁,飞檐翘角,十分雄伟。善男信女至此,无不顶礼膜拜,以五祖寺 活动照(12张)缅怀先贤。

  东册风景优美,古迹众多。从一天门至白莲峰,长达3公里,游人不仅能感受到“鸟鸣云间树,泉流涧底滩”的清幽意境,而且能欣赏到释迦多宝如来佛塔、十方佛塔、飞虹桥、大满禅师塔、讲经台、授法洞、舍身崖、棋盘石、莲花洞、白莲池等著名景名。其中,释迦多宝如来佛塔、讲经台和白莲池都与弘忍有关,分别传为他死后的埋骨处、生前的讲授佛法处和手植白莲处。这些古迹,更是远近闻名,务须驻足观赏,千万不要错过。

  由五祖寺折回黄陂后,还可一游四祖寺。四祖寺与五祖寺齐名,是五祖之师四祖道住的讲经说法处。

  2006年05月25日,五祖寺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