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结婚黄道吉日:一版不常见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录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5:21:28
                       版不常见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录音

昨日遇一老友,2001年西单啤酒节发起人之一。他说他现在不喝啤酒,只喝白酒了。我问为什么?他说:对啤酒已经完全适应了,再喝纯属浪费,还是喝白酒效率高,见效快。我庆幸当年啤酒精英们四散之后,自己没有继续沉溺在酒精里,要不现在也成“泰斗”(太抖)了。不过他的话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当习惯了一种刺激之后,除非有更强烈的刺激,否则快感不会再有。由于职业和生活习惯使然,我一天会被音乐包围8-12个小时。我有那么多的唱片,但真正能让我有所感觉的已经没几张了,很久很久没有天籁临头,听唱片都快成了纯粹的判断而不是享受了。幸亏添置了LP,又将我对音乐的敏感苟延了下去,但那主要是对声音的迷恋,而不是对诠释的折服。好在今天听到一版贝多芬小协,又让我服了一回、爽了一次

 

Roman Totenberg我以前不熟悉,查资料知道是1911年出生的波兰小提琴家,1943年入了美籍,在波士顿大学任教。曾经和鲁宾什坦搭档演奏奏鸣曲。他的录音不多,后来主要专注于教学。这版贝小协录制于华沙,波兰爱乐乐团,Stanislav Wislocki指挥。录音年代我没有查到。首次发行应该是在DG或Heliodor(DG的副牌),我手里的是Polydor的再版。现在能够查到最早的版本是Heliodor的Mono版,而我的Polydor是立体声版。究竟是Heliodor是单声道压片,还是Polydor再版做了人工立体声暂时还是悬案。但至少Polydor的音质很好,没有人工立体声LP音色劣化的通病。

 

初听Totenberg演奏,让我想起了西盖蒂:偏慢的速度、“直角”的分句、少而慢的揉弦、重涩的压弦和偏快的弓速,还有不太把握的音准,听着不像四、五十岁正值盛年的演奏家,到像是六、七十岁的老妖。但细听进去,却越听越令人肃然起敬:乐句的处理迅捷而充分,节奏略有自由却丝毫不显得夸张,音色洪亮而带有一种很特殊的苍凉感,不较劲却很带劲。一乐章的结构构筑坚实、自然(没有使用克莱斯勒的华彩);第二乐章并不有意去和乐队“对话”,一段段坦荡倜傥的独白令人全身感动而不仅仅是心的抽紧;三乐章大刀阔斧,旷而不粗,喧而不闹,透着一种成熟与凝重的动力。仅从这部协奏曲比较,西盖蒂就显得“轻”、“浅”了许多。


Totenberg偏弱的技术的确难以让他在20世纪中叶的超一流小提琴大师中占有一些之地,如果他早生20年,恐怕名气不会在库仑肯普夫、西盖蒂之下。从网上对他的介绍中可知,他是个桃李满天下教师,但是他这种朴实苍健的音乐气质,恐怕难有人能够继承了。不知道这版录音有没有CD再版,我想即便有,恐怕评价也不会太高:这种略带苦涩的醇酒,远不如五粮液茅台顺口,更没有它们刺激——效率高、见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