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胎吃什么对子宫好:卢旺达人说中国有颗“平和之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7:06:59
卢旺达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遥远太陌生了。相反,我在中国驻卢旺达使馆工作一年来,却能感受到在这个与中国建交刚好40年的非洲小国,当地人对中国的热乎劲儿正一天天增多,从普通路人到教授再到商人,都愿意和你用中文说上句“你好”,然后谈谈中国的商品、文化,甚至中国的“平和之心”。
上世纪90年代的内战和那场导致近百万人遇害的大屠杀给卢旺达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但现在,卢旺达已成为继毛里求斯、南非之后,营商环境非常好的一个非洲国家。在卢旺达这些日子,我也能感到这个人口密度在非洲数一数二的国家出现的细微变化,比如,因为整修路面造成的堵车现象越来越多,首都基加利的夜景越来越美,当地人的微笑也越来越令我感到亲切。无论是走在基加利街头,还是到偏远乡村,很多卢旺达人看到我这张东方人的面孔就会报以微笑,并用中文说“你好”。还有卢旺达人用手比划着说:“中国人喜欢围在圆桌边吃饭,无论坐哪个位子,都可以很舒服地享用中间的美味,这多好啊!”
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研讨会,还遇到一个卢旺达商人来向记者“诉苦”:因为喜欢中国,他特意去中国学了几年中文,然后一直跟中国人做生意,但最近有批从中国某省采购的东西被卢旺达海关退了回去,到现在还没有拿回货款。还有人向我炫耀中国的商品如何物美廉价,让他也能用上“奢侈品”。他举着中国造的手机说:“在这里才卖5000卢郎(约合人民币50元),但照样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不比价格高很多的欧美货差多少。”
在基加利孔子学院,我还听过一位卢旺达的“中国通”给当地学生讲“中国和平发展之路”。这位卢旺达学者演讲时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讲到中国时脸上总是充满笑意,他讲郑和下西洋时,说中国从来没有想过去侵占别人的东西,郑和船队装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以货易货,还传授给非洲人不少技术,他们没抓非洲人做奴隶,更没有欺侮当地妇女,不像后来到非洲搞殖民的西方人。他说:“西方人打着'教化’口号,强行将自己的一套推销给非洲人。他们让非洲入学会吃面包,但作为回报,非洲人就把自己的土地给了他们。白人在这里不仅掠夺土地、财富,还有我们的女人。白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处处以我为中心”。他还说,中国现在和非洲讲“双赢”,讲共同繁荣,这让他想起《功夫熊猫》中师傅的那句话,他觉得中国就“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而西方人过去抢走了非洲的果实和鲜花,留下了贫困与战争。
这两年,来帮卢旺达重建国家的中国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在感受到卢旺达人对中国的热情之余,也意识到一些问题。有在中资公司工作的当地员工私下和中国人说,有一些卢旺达人认为,更多的中国人到这里,会占用原本就很稀缺的社会及公共资源,减少当地人就业机会,这让他们对中国人的感情变得复杂,既欢迎又有点抵触……看来,怎么消除这些卢旺达人的顾虑,也成了我们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