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出生的人命运:盐城教育网—李天顺、傅国亮等同志在全国创建特色学校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40:00
李天顺、傅国亮等同志在全国创建特色学校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文:初教处   来源:www.yce.cn   时间:2004-4-12 11:20:36   点击:3158


    按语:3月28日至29日,人民教育编辑部在苏州吴江市举办全国创建特色学校论坛。论坛开幕式上,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同志、人民教育编辑部总编辑傅国亮同志就当前全国各地如何进一步开展学校办学特色建设工作分别作重要讲话。他们的讲话对当前我市正在进行的小学(幼儿园)特色建设推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讲话稿印发给你们。希各地各学校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同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措施,努力推动小学(幼儿园)特色建设工作健康向前发展。

                                 -------初等教育处
                                                    

附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同志在“创建特色学校论坛”上的讲话
    同志们: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创建特色学校论坛,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一道,共同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我首先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对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做出卓有成效工作的《人民教育》编辑部和吴江市教育局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命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线的校长、教师们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探索和丰富多彩的办学实践创造了许多非常好的经验,有了许多真知灼见,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教育理论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很值得交流与借鉴。借此机会,我也想谈几点想法,作为一人之言,与同志们商榷,供大家参考。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论述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六大以来中央确定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突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国家决定保持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对教育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这就要求我们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视角,从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就是一个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应该强调3个统一:从办学思想的角度讲,强调学校办出特色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统一;从培养人的角度讲,强调特色育人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统一;从学校建设的角度讲,强调个性化与规范化的统一。没有这些统一,特色学校就办不好。我在这里提两个问题。一个是用应试教育的思想与方法办特色学校的问题。我们的一些同志还是习惯于用新开几门课、新增加一些考证、考级、千方百计地获一些大奖来办特色学校,这就会舍本求末。一个是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在一些学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小学生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书包重的现象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如果听之任之,甚至雪上加霜,恐怕就很成问题。这些类似的问题不解决好,要想使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同时成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往往就会成为空谈。
    二、创建特色学校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从认识论的层面上讲,创建特色学校要充分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在联系,本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探求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之真。从实践论的层面上看,创建特色学校要站在“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之实。首先不要把特色学校简单地办成一个培养特长学生的学校或者仅仅拥有一批特长学生的学校。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艰苦的奋斗过程,需要孜孜不倦的积淀,而不是一个捷径,不能幻想轻而易举的成功。不要以为只要学校选聘几位有特长的教师,组织一些有基础的学生突击一番,就可以轰轰烈烈起来,就可以大功告成;不要以为仅仅通过开展一些活动、造一些声势,特色学校就建好了。在这个问题上,轻易得到的东西多半会轻易失去,所谓“用巧劲”、“走捷径”、“速见效”的东西,多半是一些皮毛性质的东西。其次不要把特色学校简单地等同于一所豪华学校或硬件高标准的学校。硬件建设是基础,对于学校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特色学校所倚重的,更多的是软件,是教育教学本身,重硬件、轻软件的学校建设方案,绝对会是一个资源浪费的方案,单纯比拼硬件的过程不会是建设特色学校的实质性过程,仅仅拥有豪华的建筑和华丽的装饰的学校未必就是一所好的特色学校,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第三,不要把游离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之外的、具有展示、表演性质的东西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手段,创建特色学校决不是要做秀,不能影响绝大部分学生成长的过程不会是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的主流过程。特色学校的特色,一定是根植于学校大多数教师与学生思想之中的东西,一定是对全校学生的终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东西。当然,我们不是要否定特长训练、否定兴趣活动、否定示范作用,也不是要否定针对部分学生的个性发挥。但是,作为特色学校的建设一定要面对全校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一定要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其显性的表现,应该是坚定不移的。
    三、信息化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制高点,也是创建特色学校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指以信息化为特色,而主要指通过信息化的支持推动特色学校的建设。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收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人的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范围的教育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也走上了快车道。基础教育信息化与创建特色学校有许多特别值得关注的切合点。例如:第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是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3个转变,即:学生如何学的转变,教师如何教的转变和学校如何管理的转变。显然,学生学、教师教和学校管理是学校教育的3个核心内涵,也是学校特色的基本载体。3个转变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第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是为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做人才准备。信息化所承载的对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的支持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魅力,使其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战略制高点。结合实际,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过程,完全可以成为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第三,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将学校与学校联通起来,是置学校于信息的海洋之中,海量信息是建设特色学校的有力支撑与保障。在信息化的支持下,使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不是学校自身的苦思冥想和孤军奋战,而是集百家所长和充分的启迪、借鉴、吸收与融合。2000年以来,我们在全国设立了100个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和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从3年多的实践上看,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使学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进了素质教育,形成了许多很有影响的特色学校,值得我们重视,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我们能够紧紧抓住信息化这一难得机遇,推动特色学校的建设。
各位老师、同志们,全国有50多万所中小学,通过创建特色学校,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定会对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我们正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衷心祝愿这次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大家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取得新的成就!
    谢谢大家!

附二:人民教育编辑部总编辑傅国亮同志在“创建特色学校论坛”上的致辞
    各位代表:
    由人民教育编辑部举办、江苏吴江市教育局承办的“创建特色学校论坛”今天开幕。请允许我代表人民教育编辑部向来自祖国各地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支持本次论坛活动的苏州市政府、苏州市教育局、吴江市政府、吴江市教育局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支持本次论坛活动的领导和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同志、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袁振国同志、江苏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同志、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顾月华同志、上海市东方世纪学校总校长冯恩洪同志、南京师大教授丁家永同志,表示真诚的敬意!
    本次论坛是人民教育编辑部与江苏吴江市教育局合作探讨“创建特色学校”系列活动的一个高潮。近三年来,吴江市教育局十分重视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在理论上突破了原有的认识,在数量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被赞誉为“走遍吴江看特色”。为推进创建特色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人民教育编辑部与吴江市教育局决定合作开展“创建特色学校”的系列活动。
    首先,在人民教育杂志上开辟了“创建特色学校”专栏,试图对新形势下创建特色学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推广一些地方创建特色学校的新思路、新经验。专栏自2003年4月份第8期开办,到同年10月第20期先后共刊发文章9篇,既有理论探讨,又有经验综述。专栏开篇发表的就是吴江市教育局王剑荣、沈洪昌两位同志的研究论文:“特色学校再认识”。文章去陈言,求新意,在理论上有突破,一些观点颇有创新。这篇文章后来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进一步扩大了这次特色学校探讨的影响。专栏文章的发表,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地区引起关注,一些地区和学校来信来电话表达了强烈的交流愿望。因此,人民教育编辑部与吴江市教育局商定举办一个全国性的“创建特色学校论坛”,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系列的又一项活动,论坛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袁振国教授、上海东方世纪学校总校长冯恩洪同志、南京师大教授丁家永同志作关于特色学校的理论阐述,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同志作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政策阐述,请全国各地特色学校的代表交流办学的理念和经验,推动全国创建特色学校走向一个高潮。
    系列活动三,是编辑出版创建特色学校文集。吴江市教育局已编辑出版了《走遍吴江看特色》一书,并为本次论坛汇编了人民教育杂志“创建特色学校”专栏的全部文章。本次论坛专家的学术报告和各地的经验文章,我们准备择优结集出版,扩大本次论坛的影响。
    系列活动四,拟推进联系,每年活动一次,这只是一个设想。如果各地特色学校有进一步加强联系和交流的愿望,本次论坛期间可以探讨一下加强联系、开展活动的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初始阶段可以是一个松散的、联谊性质的准团体。如果确有需求,它会逐步发展、完善,规模也会更加扩大。
    关于新时期特色学校的再认识,本次论坛邀请的资深专家将有精彩而精辟的阐述,各地也将介绍丰富而生动的典型模式。作为交流,我谈三点粗浅的认识。
    一、特色学校的实质是按照本校的客观规律办学。新时期创办特色学校就是寻找学校办学的客观规律。这就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一个带根本性质的思想。学校之间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教育资源不同,学校办学规律肯定是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学校就是对学校本身教育资源和办学客观规律的科学而独到的认识。  自觉地按照不同学校的办学规律办学,学校则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正因为是找到了本校的办学规律,有效地挖掘了学校的教育资源,所以特色学校都充满了办学的活力,有的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有的甚至改变了学校的命运。
    二、特色学校是多样性的,但不具有唯一性。多样性是一个客观事实,又是一个重要的观点,甚至是一个看世界的根本观点。因此,不急于寻找特色学校的规范模式,统一定义。特色学校内涵和模式可以是开放的和多元的。另一方面,特色学校的多样性,也是有限的。因此,还要明确特色学校不具有唯一性,比如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不是有了一所这个特色的学校,再不能有第二所、第三所这个特色的学校。可见办特色学校主要是从本校的实际(即客观规律)出发办学;不要脱离学校的实际刻意去“创造”一个什么“特色”。
    三、特色学校具有统一性。特色学校不具有唯一性,但却具有统一性,统一于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办特色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仍然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育人,这就是目的的统一性。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基础教育阶段既要关注中小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中小学生精神的成长。对中小学生来说,影响一生的、终生起作用的是精神世界,即信仰、价值观和情感,而不是某一种知识和技能。不论是书法特色,还是科技特色的学校,如果只教给学生写一手好字或掌握某种科技,而没有通过写字、科技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就是舍本求末,忽略了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因此,新时期研究和创办特色学校绝不要只讲多样性和不同,而忽略了统一性和共同的育人目的与任务。实际上,只有不忘统一性,思考统一性,依据统一性,才能把多样化的特色学校办成中小学学生心智成长的精神家园。
各位代表,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好本次论坛,引领和推动全国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的发展!
    祝各位代表在论坛期间学有所获,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