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省考职位表:仲景方术之温病脉证并治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1:46:47
仲景方术是解读仲景条文原意之钥匙,此篇文章目的是揭示温病的总体框架与思路。

----上古真人谨识


此篇撰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李保柱先生所传仲景方术》。为保持仲景原意,本人尽可能的少增加文字,仅在关键处加以注明以理顺思路。

一.总说温病乃三阴病。
【4.1】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4.4】春秋病温,此其常;冬时病温,此其变。
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蓄其气,及时不病,至春乃发,名曰大温。此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春时阳气外发,二气相搏,为病则重。医又不晓病源,为治乃误。尸气流传,遂以成疫。

二.此条为男逆之太阴、少阴
【4.2】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5/1),至春(少阳4/9)发为温病,名曰春温。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2/7),至秋燥(1/6)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三.此条为女顺之厥阴
【4.3】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2/6)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3/7),冬至(4/8)后,天应寒而反温,发为温病,名曰冬温。

四.病新
【4.5】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4.6】病秋温,其气在中,发热口渴,腹中热痛。下利便脓血,脉大而短涩,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主之;不便脓血者,白虎汤主之。
【4.7】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

五.病久
【4.16】病温,治不得法,留久移于三焦,
其在上焦,则舌蹇神昏,宜栀子汤;
其在中焦,则腹痛而利,利后腹痛,唇口干燥,宜白虎加地黄汤;
其在下焦,从腰以下热,齿黑,咽干,宜百合地黄牡丹皮半夏茯苓汤。

六.病脏腑
【4.8】病温,头痛,面赤,发热,手足拘急,脉浮弦数,名曰风温,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主之。(肝)
【4.9】病温,其人素有湿,发热唇焦,下利,腹中热痛,脉大而数名曰湿温,猪苓加黄连牡丹汤主之。(脾)
【4.10】病温,舌赤,咽干,心中烦热,脉急数,上寸口者,温邪干(心)也,黄连黄芩阿胶甘草汤主之。
【4.11】病温,口渴,咳嗽,衄不止,脉浮而数大,此温邪乘(肺)也,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主之。
【4.12】病温,发热,腰以下有水气,甚则少腹热痛,小便赤数,脉急而数,下尺中者,此温邪移(肾)也,地黄黄柏秦皮茯苓泽泻汤主之。

七.冬不藏精
【4.13】病大温,发热,头晕,目眩,齿枯,唇焦,谵语,不省人事,面色乍青乍赤,脉急大而数者,大黄香蒲汤主之;若喉闭难下咽者,针少商令出血;若脉乍疏乍数,目内陷者死。

八.伏气温病与太阳病风温之鉴别:
【4.15】风温者(太阳外感),因其人素有热,更伤于风,而为病也,脉浮弦而数。若头不痛者,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主之。

【6.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三阴内伤)若伏气病温,误发其汗,则大热烦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耳聋,脉大而数者,宜(非主之)白虎汤;大实者,承气辈;若至十余日则入于里,宜(非主之)黄连阿胶汤。何以知其入里?以脉沉而数,心烦不卧,故知之也。

九.善后
【4.14】温病,下之大便溏,当自愈;若下之利不止者,必腹满,宜(非主之)茯苓白术甘草汤主之。